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离子交换色谱法的自然污秽离子成分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恒真 刘刚 +3 位作者 李立浧 谭帼馨 阮雄杰 陈荣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54-2159,共6页
为了更为有效地测量与研究电力外绝缘表面污秽的离子成分,首先从防污发展的需求入手,分析了进行电力外绝缘污秽化学成分研究的必要性。其次研究了使用离子交换色谱进行离子成分测量的具体方法,并使用该方法测量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电力外... 为了更为有效地测量与研究电力外绝缘表面污秽的离子成分,首先从防污发展的需求入手,分析了进行电力外绝缘污秽化学成分研究的必要性。其次研究了使用离子交换色谱进行离子成分测量的具体方法,并使用该方法测量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电力外绝缘自然污秽的离子成分。主要考虑污秽物对污闪电压的贡献和溶解度,制定了阴阳离子配对原则,并进行了人工配对,得出了自然污秽的化合物形式,发现了一种新的主要化学成分NH4NO3。最后讨论认为离子交换色谱法可用于批量测量电力外绝缘污秽离子成分;未来硝酸盐可能代替硫酸盐,成为电力外绝缘自然污秽的主要成分,由于硝酸盐不同于硫酸盐的性质,届时将面临更为严峻的防污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色谱法 珠江三角洲地区 高压架空输电线路 自然污秽 离子成分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纤维阳离子交换量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彭艺 邢廷铣 +1 位作者 谭支良 黄瑞林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0-46,共7页
本研究测定了28种饲料的阳离子交换量及其化学成分 ,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类型饲料的阳离子交换量的变化范围较大 ,同一种类饲料的不同品种间阳离子交换量变化较小 ;饲料的阳离子交换量与其CP含量有极显著的正相... 本研究测定了28种饲料的阳离子交换量及其化学成分 ,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类型饲料的阳离子交换量的变化范围较大 ,同一种类饲料的不同品种间阳离子交换量变化较小 ;饲料的阳离子交换量与其CP含量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 ,与其NDF含量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 ,与其ADF和CEL含量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 ,而与其它化学成分没有相关关系 ;同时 ,饲料的阳离子交换量与细胞壁物质中的木质素含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纤维 阳离子交换 饲料成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文要素过程的流域地下水与地表水交换径流成分定量分析
3
作者 王万杰 季柯妍 +5 位作者 刘光 牛欣怡 陈静 刘波 束龙仓 鲁程鹏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4-51,共8页
流域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中包括枯水季节深层地下水向河流稳定补给的基流,降雨入渗后形成的快速与慢速壤中流和洪水时期河道水位抬升引起的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目前对于地下水-地表水交换量的组成并没有清晰的定义,已有的水文实验和模... 流域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中包括枯水季节深层地下水向河流稳定补给的基流,降雨入渗后形成的快速与慢速壤中流和洪水时期河道水位抬升引起的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目前对于地下水-地表水交换量的组成并没有清晰的定义,已有的水文实验和模拟方法不能准确辨析地下水-地表水交换组分。利用水文要素过程线,提出了综合新安江水文模型、改进马斯京根-康格(Muskingum-Cunge, MC)法和基流分割方法的技术框架,研究地下水-地表水交换量的组成情况,并以婺源江小流域出口断面为例进行了方法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婺源江小流域的地下水-地表水交换量占出口断面总径流的43.54%~54.66%。饱和带中的浅层地下水占出口流量的8.41%~10.57%;降雨下渗进入浅层土壤补给河道的水流占6.81%~20.59%;深层地下水的稳定补给量占河道总径流的23.34%~26.54%。本研究提出了可以精细化辨析地下水-地表水交换分量的技术框架,结果可为类似流域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与地表水交换 径流成分分析 水文过程线 三水源新安江模型 改进马斯京根-康格法 基流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SA-DBN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水故障智能分类方法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昕宇 韩莹 +2 位作者 陈维荣 李奇 杨哲昊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4,共7页
为了实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系统水故障的高效快速分类,提出了基于改进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深度置信网络(DBN)的PEMFC故障分类方法。采用归一化处理消除故障数据参数之间量纲不同的影响,使用核主成分分析对数据进行故障特征提... 为了实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系统水故障的高效快速分类,提出了基于改进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深度置信网络(DBN)的PEMFC故障分类方法。采用归一化处理消除故障数据参数之间量纲不同的影响,使用核主成分分析对数据进行故障特征提取,有效地缩减了原始数据维度,降低了运算复杂度,并避免低贡献度数据对故障分类造成干扰。引入柯西-高斯变异策略改进SSA,并利用SSA对DBN进行参数寻优,确定网络结构,通过优化后的DBN实现对PEMFC水故障的快速分类。对3 000组PEMFC水故障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PEMFC的正常状态、膜干故障、水淹故障3种健康状态;总体的分类准确率为98.67%,运算时间为0.89 s,相比支持向量机、概率神经网络方法,所提方法的故障分类精度分别提升了4%、3.34%,运算时间分别减少了15.35、0.35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故障分类 深度置信网络 麻雀搜索算法 核主成分分析 柯西-高斯变异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卷叶病毒3号感染对丽珠葡萄生长、叶片气体交换、产量和果实化学成分的影响
5
作者 周洲 《中国果业信息》 2014年第5期65-65,共1页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4.03.021),来自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Solomon T.Endeshaw等人研究了葡萄卷叶伴随病毒3号对解百纳品丽珠葡萄生长、叶片气体交换、产量和果实化...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4.03.021),来自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Solomon T.Endeshaw等人研究了葡萄卷叶伴随病毒3号对解百纳品丽珠葡萄生长、叶片气体交换、产量和果实化学成分组成的影响。葡萄卷叶病影响植株的生长和果实品质,是葡萄重要的病毒病之一。该病在世界葡萄主产区几乎都有发生,是由几种葡萄卷叶伴随病毒(GLRaVs)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卷叶病毒 果实化学成分 叶片气体交换 葡萄生长 产量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 感染 成分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烟区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及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4
6
作者 许自成 黎妍妍 +2 位作者 肖汉乾 李挥文 刘春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425-4433,共9页
分析了湖南烟区主要土壤类型交换性钙、镁元素含量状况及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交换性钙含量平均为8.87cmol/kg,以红壤含量最高;交换性镁含量平均为1.16cmol/kg,以黄棕... 分析了湖南烟区主要土壤类型交换性钙、镁元素含量状况及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交换性钙含量平均为8.87cmol/kg,以红壤含量最高;交换性镁含量平均为1.16cmol/kg,以黄棕壤含量最高;交换性钙镁比值大小依次为:红壤(11.74)>水稻土(10.25)>黄壤(6.84)>黄棕壤(6.14),在烟叶实际生产中,应重视镁肥在红壤和水稻土中的施用;(2)烟叶钙含量偏高(21.93g/kg±4.37g/kg),烟叶镁含量偏低(2.52g/kg±1.26g/kg),两者均存在广泛的变异性;(3)整体来看,烟叶钙含量随土壤中交换性钙含量的升高和镁含量的降低而显著升高;烟叶镁含量随土壤交换性镁含量的升高而升高,与土壤交换性钙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4)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交换性镁含量的降低可能引起烟叶钾含量的提高,从而使得烟叶钾素和镁素含量达到较好的平衡;(5)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与烟叶其它化学成分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交换性钙有利于烟株对硼和氯素的吸收,对氮、锌和锰素的吸收则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土壤交换性镁有利于烟叶总糖、硼素和锰素的积累,对氮、磷、铁和锌素的吸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烟区 交换性钙 交换性镁 烤烟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对4种幼苗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杨振意 薛立 +1 位作者 郭淑红 张柔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72,共6页
对蒲桃Syzygium jambos、南五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ulata、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和灰木莲Mangliet iaglauca幼苗在不同干旱强度下的叶片气体交换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4种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 对蒲桃Syzygium jambos、南五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ulata、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和灰木莲Mangliet iaglauca幼苗在不同干旱强度下的叶片气体交换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4种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显著下降;蒲桃的胞间CO2浓度(Ci)显著降低,气孔限制值(Ls)下降后上升,南五味子和海南红豆的Ci都为下降后上升,Ls呈现上升后下降;灰木莲的Ci持续上升,而Ls持续下降。蒲桃的叶片水分利用率(WUE)上升,而其他幼苗则不断降低;主成分分析表明,幼苗耐干旱性顺序为蒲桃>南五味子>海南红豆>灰木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幼苗 气体交换参数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淹胁迫对4种园林绿化树种幼苗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郭淑红 薛立 +1 位作者 杨振意 张柔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8-552,共5页
对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红荷Schima wallichii、红苞木Rhodoleia championii和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幼苗在根部淹水胁迫下的叶片气体交换参数进行了研究,以便从光合生理角度了解这4种树种的耐水淹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水... 对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红荷Schima wallichii、红苞木Rhodoleia championii和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幼苗在根部淹水胁迫下的叶片气体交换参数进行了研究,以便从光合生理角度了解这4种树种的耐水淹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水淹胁迫时间的增加,4种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均呈下降趋势,35 d时均达到最小值,分别为1.87、0.43、-0.26和0.62μmol·m-2·s-1;4种幼苗的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呈下降趋势,35 d时4种幼苗的气孔导度分别为0.032、0.005、0.008和0.006 mol·m-2·s-1,蒸腾速率分别为0.04、0.13、0.02和0.10mmol·m-2·s-1;乐昌含笑、红荷和樟树的细胞间隙CO2摩尔分数先降后升,而红苞木的细胞间隙CO2摩尔分数持续上升;由主成分分析法得出4种幼苗耐水淹能力为乐昌含笑>红荷>樟树>红苞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淹胁迫 幼苗 气体交换参数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澄清猕猴桃果汁对果汁成分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岸娜 王璋 许时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1-95,共5页
首先采用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壳聚糖k,得到三个壳聚糖组分(壳聚糖a、b、c)。再对未经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的壳聚糖k和经离子交换色谱分离所得的三个组分壳聚糖a、b、c澄清猕猴桃果汁前后猕猴桃果汁中化学成分变化和澄清后猕猴桃果汁的透光率... 首先采用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壳聚糖k,得到三个壳聚糖组分(壳聚糖a、b、c)。再对未经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的壳聚糖k和经离子交换色谱分离所得的三个组分壳聚糖a、b、c澄清猕猴桃果汁前后猕猴桃果汁中化学成分变化和澄清后猕猴桃果汁的透光率、色泽的研究。可以得出,1:未经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的壳聚糖k和经离子交换色谱分离所得的三个组分壳聚糖a、b、c都可以有效的澄清猕猴桃压榨果汁,透光率达到94.6%以上;2:壳聚糖k和壳聚糖a、b、c对澄清后猕猴桃清汁的色泽有不同的影响,壳聚糖k澄清后的猕猴桃清汁色泽浅,壳聚糖c澄清后的猕猴桃清汁色泽较深;3:壳聚糖k和壳聚糖a、b、c澄清猕猴桃压榨果汁前后果汁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相同,不影响猕猴桃果汁的营养价值;4:壳聚糖k和壳聚糖a、b、c澄清猕猴桃压榨果汁前后猕猴桃果汁中总糖、还原糖、蛋白质、总酚含量都有所变化,但是不同壳聚糖对果汁中成分的影响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澄清 猕猴桃 果汁 化学成分 离子交换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烟草料液中几种保润成分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章玉 徐若飞 +2 位作者 缪明明 张承明 杨光宇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49-1049,1051,共2页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准确测定 料液 烟草 成分 阳离子交换 比色法测定 多元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梅酒香气成分GC-MS分析以及降酸处理 被引量:14
11
作者 郑新华 张慜 刘亚萍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2-437,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方法提取、富集浸泡青梅酒的香气成分,通过GC-MS检测,共鉴定出44种风味物质,含量占挥发性成分的99.34%,其中酯类22种,醇类11种,酸类2种,醛酮类6种,烃类1种以及其他化合物2种,这些物质构成了青梅酒的特征风...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方法提取、富集浸泡青梅酒的香气成分,通过GC-MS检测,共鉴定出44种风味物质,含量占挥发性成分的99.34%,其中酯类22种,醇类11种,酸类2种,醛酮类6种,烃类1种以及其他化合物2种,这些物质构成了青梅酒的特征风味。针对浸泡青梅酒酸度过高的问题,试验研究了5种离子交换树脂对青梅酒的降酸处理,结果表明弱碱性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D314呈现出良好的降酸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泡青梅酒 香气成分 GC-MS 离子交换树脂 降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分布特征及与速效钾的关系 被引量:15
12
作者 傅海平 常硕其 +3 位作者 刘红艳 段继华 罗意 张亚莲 《中国茶叶》 2013年第3期14-16,共3页
钙、镁是茶树重要营养元素,茶树对钙的反应较敏感,土壤钙含量超过1g/kg土时,茶树出现不良症状,而茶园土壤中钙不足,将阻碍茶叶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镁是茶树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同时也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和活化剂,在叶绿素形... 钙、镁是茶树重要营养元素,茶树对钙的反应较敏感,土壤钙含量超过1g/kg土时,茶树出现不良症状,而茶园土壤中钙不足,将阻碍茶叶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镁是茶树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同时也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和活化剂,在叶绿素形成、光合作用和氮素代谢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缺镁会导致分解加速,降低同化能力,适量的镁可促进茶树的生长发育,有利于茶树内在品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镁含量 茶园土壤 交换 速效钾 特征 组成成分 内在品质 营养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瓜蛋白酶中具有壳聚糖水解酶活性成分的分离 被引量:4
13
作者 苏畅 夏文水 +1 位作者 姚惠源 陈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0-82,共3页
应用超滤、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三种方法,对木瓜蛋白酶进行了分离纯化,在CM-Sephadex-C-50的洗脱图谱上得到三个明显蛋白质吸收峰(Ⅰ、Ⅱ、Ⅲ),对洗脱液进行蛋白酶活力和壳聚糖酶活力测定表明,Ⅰ、Ⅱ、Ⅲ峰均有蛋白酶活性,同时... 应用超滤、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三种方法,对木瓜蛋白酶进行了分离纯化,在CM-Sephadex-C-50的洗脱图谱上得到三个明显蛋白质吸收峰(Ⅰ、Ⅱ、Ⅲ),对洗脱液进行蛋白酶活力和壳聚糖酶活力测定表明,Ⅰ、Ⅱ、Ⅲ峰均有蛋白酶活性,同时出现两个壳聚糖酶活峰(A、B),其中峰A与峰Ⅱ重叠,而峰Ⅰ、Ⅲ处未检测出明显壳聚糖酶活。壳聚糖酶活峰A处有溶菌酶活力,而峰B处未检测到。对壳聚糖酶活峰A进一步凝胶过滤层析,发现只有一个蛋白峰,其中蛋白酶活与壳聚糖酶活峰基本重叠,且具有较高溶菌酶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蛋白酶 壳聚糖水解 酶活力 分离纯化 超滤 离子交换层析 凝胶过滤层析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子实体多糖成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秦小明 余娟 +1 位作者 宁恩创 林华娟 《食用菌学报》 2005年第2期27-31,共5页
初步探讨了金针菇子实体多糖成分的分离与纯化。采用热水抽提、三氯乙酸法脱蛋白、乙醇沉淀获得金针菇子实体粗多糖,然后经DEAE Cellulose阴离子交换柱(B2O74-型)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金针菇粗多糖是一个以葡聚糖为主、由数个多糖组... 初步探讨了金针菇子实体多糖成分的分离与纯化。采用热水抽提、三氯乙酸法脱蛋白、乙醇沉淀获得金针菇子实体粗多糖,然后经DEAE Cellulose阴离子交换柱(B2O74-型)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金针菇粗多糖是一个以葡聚糖为主、由数个多糖组分构成的混合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实体多糖 金针菇 成分 阴离子交换 分离与纯化 热水抽提 氯乙酸法 乙醇沉淀 分离纯化 DEAE 多糖组分 粗多糖 脱蛋白 葡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西南九所地热田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艺颖 欧阳正平 +7 位作者 徐子东 王文梅 杨勇昌 王江思 黄泽佼 马荣林 梁海艳 林毅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6-228,共13页
海南岛地热资源丰富,以往的地热勘查大多停留在生产层面,而对地热水化学成分的来源、水-岩作用、多方法评价热储温度和地热田成因机制等未深入研究。基于前人资料的深入分析,可以加深对成因机制的认识,为地热田开发提供参考。利用离子... 海南岛地热资源丰富,以往的地热勘查大多停留在生产层面,而对地热水化学成分的来源、水-岩作用、多方法评价热储温度和地热田成因机制等未深入研究。基于前人资料的深入分析,可以加深对成因机制的认识,为地热田开发提供参考。利用离子的比值及相关性、Piper图、F−浓度分布图、硅-焓图解与SiO_(2)混合模型和硅-焓方程法,探讨了九所地热田热水化学组分的来源、阳离子交换、F^(−)成因、热储温度和循环深度,提出了成因概念模型。结果显示:热水化学类型为SO_(4)·HCO_(3)-Na型;SO_(4)^(2-)主要源于安山岩、流纹岩区硫化物氧化;含F矿物溶解、离子交换是F−浓度的控制因素;热储温度99~169℃,冷水混合比例80%~93%,冷、热水混合前蒸汽损失的质量分数约10%;循环深度1.8~3.8 km。概念模型揭示:热水沿构造运移,从花岗岩区流向安山岩、流纹岩区,同时汲取热能,发生矿物溶滤和离子交换,导致F^(−)、SO_(4)^(2−)等组分浓度改变,引起水化学类型演化,在水力差和浮力差双重驱动下上升,于地下浅部与孔隙冷水混合存储于沉积盖层之下形成地热田。关于琼西南地热田的热源是否存在幔源热的问题目前没有充分证据,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所地热田 地热水化学成分 离子交换 热储温度 热水成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洛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水化学演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16
作者 李康 田盼盼 +1 位作者 曹智铭 钱会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7-554,共18页
伊洛河是黄河右岸的重要支流,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采集伊洛河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样品,结合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氢氧同位素分析、离子比值法与熵权水质指数(EWQI)等方法,对流域水体转化、水化学演化及其... 伊洛河是黄河右岸的重要支流,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采集伊洛河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样品,结合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氢氧同位素分析、离子比值法与熵权水质指数(EWQI)等方法,对流域水体转化、水化学演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伊洛河流域水体整体呈弱碱性,地表水各离子浓度从上游到下游呈递增趋势,而地下水中各离子浓度的空间变化波动较大;沿着径流方向,地表水水化学类型由HCO_(3)-Ca·Mg型逐渐演化为HCO_(3)·SO_(4)-Ca·Mg型,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由HCO_(3)-Ca·Mg型逐渐演化为HCO_(3)-Ca·Mg·Na型;流域水体主要由大气降水进行补给,并受到蒸发作用的影响,上游区域地下水对地表水的补给占主导,中游区域则出现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下游区域地下水对地表水的补给逐渐减弱;流域水体水化学形成演化主要受到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风化溶解作用的控制,同时受到阳离子交换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部分支流(如麻坪河、涧河和瀍河)的地表水受工矿废水排放影响较大;NO_(3)^(-)为流域水体主要污染因子,地表水中的NO_(3)^(-)主要来源于化肥和生活污水,地下水中的NO_(3)^(-)主要受到化肥施用和土壤有机氮累积的影响。熵权水质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流域水体水质整体较好,上游区域水质优于下游区域,大部分地表水、泉水和井水适宜饮用,但下游区域部分井水质量较差,不宜直接饮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氢氧同位素 熵权水质指数 成分分析 水岩相互作用 离子交换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灰石(AP)的制备及其成分比较晶体化学与吸F行为的研究
17
作者 黄志良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79-79,共1页
首次采用成分比较晶体化学的研究方法,利用XRD、FT—IR、TEM、DTA/TG等于段,研究合成磷灰石的成分晶体化学特征与除氟行为的关系。用sol-gel法制备了不同CO_3^(2-)掺量的等粒——短柱状碳羟磷灰石(CHAP);用两步控温均相沉淀法制备了平... 首次采用成分比较晶体化学的研究方法,利用XRD、FT—IR、TEM、DTA/TG等于段,研究合成磷灰石的成分晶体化学特征与除氟行为的关系。用sol-gel法制备了不同CO_3^(2-)掺量的等粒——短柱状碳羟磷灰石(CHAP);用两步控温均相沉淀法制备了平均长宽比可控的CHAP晶须;以胶原蛋白为模板,用仿生合成法制备了片状CHAP。采用高斯函数法拟合,建立了CHAP中CO_3^(2-)的AB混合型替换模型:在FT—TR谱中非对称伸缩振动峰Ψ_3分裂为Ψ_(3-1)、Ψ_(3F)、Ψ_(3-4),Ψ_(3F)是A型替换的Ψ_(3-2)与B型替换的Ψ_(3.3)的叠合。随CO_3^(2-)含量增加,当W CO_3^(2-)≤3.34%时,替换指数(SI)增大,且当W CO_3^(2-)=3.34%时,SI达最大值;当3.34%<W CO_3^(2-)≤7.52%时,SI减小,且当W CO_3^(2-)=7.52%时总固溶量饱和。 影响CHAP吸F^-能力的主要晶体化学因素有三个:(1)c{0001}面有利于Q的增大;m{10 0}面不利于平Q的增大,最佳晶形指数MI≤1。(2)与替换指数SI成负相关,当0.66%≤W CO_3^(2-)≤3.34%时,CHAP有较强的优先吸附CO_3^(2-)进入其晶格的能力;当3.34%≤W CO_3^(2-)≤7.52%,CHAP有较强的优先吸附F^-进入其晶格的能力而CO_3^(2-)被交换出来。(3)与结晶度C_D有关,C_D越高,晶格扩散从无序向有序演变,离子在晶格中迁移需克服的能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磷灰石 成分比较晶体化学 替换指数 晶形指数 纳米尺寸效应 离子交换 吸氟行为 氟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材料绝缘子表面的自然污秽成分测量与离子配对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黄青丹 杨忠毅 +3 位作者 宋浩永 蒋兴良 吴培伟 张志劲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917-3923,共7页
自然条件下绝缘子表面的污秽成分受地形、气候及绝缘子表面材料的影响。为有效测量和研究电力系统外绝缘表面污秽成分,研究了离子交换色谱法对绝缘子表面污秽成分的具体测量方法,并对重庆地区自然积污的瓷、玻璃、复合绝缘子表面自然污... 自然条件下绝缘子表面的污秽成分受地形、气候及绝缘子表面材料的影响。为有效测量和研究电力系统外绝缘表面污秽成分,研究了离子交换色谱法对绝缘子表面污秽成分的具体测量方法,并对重庆地区自然积污的瓷、玻璃、复合绝缘子表面自然污秽离子成分进行了测量。针对目前普遍采用的离子配对原则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模糊聚类的离子配对原则,为污秽成分离子配对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的输电线路绝缘子表面主要污秽成分为CaSO_4;由于污秽成分在不同材料表面的积累特性不同,位于同一地点3种绝缘子表面污秽成分和含量分布有所差异;等值盐密(equivalent salt deposit density,ESDD)无法表征电力系统外绝缘自然积污程度,需在污秽地区建立基于污秽成分的污秽程度表征方法,以提高电力系统外绝缘污秽测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子 自然积污 离子交换色谱法 模糊聚类 离子配对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MFC不锈钢双极板表面改性用Cr-C薄膜的成分设计与制备 被引量:5
19
作者 邹宝捷 林国强 +1 位作者 吴博 王同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67,共7页
目的根据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不锈钢双极板的表面镀膜改性要求,探索改性薄膜成分对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薄膜成分设计方法。方法首先应用团簇加连接原子结构模型,结合电子轨... 目的根据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不锈钢双极板的表面镀膜改性要求,探索改性薄膜成分对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薄膜成分设计方法。方法首先应用团簇加连接原子结构模型,结合电子轨道饱和原则,理论上设计出Cr-C二元材料体系的最佳团簇式和最佳成分,再利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316L不锈钢双极板上制备出一系列不同成分的CrxC1-x薄膜,对薄膜的成分、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设计所得Cr-C材料体系的最佳团簇式为[Cr-C4]CrC3,对应的最佳原子比成分为Cr0.22C0.78。所制备的CrxC1-x薄膜的成分系数x在0.05~0.23之间变化,薄膜的导电性和耐蚀性能随着成分x的增加,呈明显增加趋势。其中Cr0.23C0.77薄膜的综合性能最好:在1.2MPa压紧力下,接触电阻为2.8 mΩ·cm^2;在模拟腐蚀环境下,腐蚀电流密度仅为9.1×10-2μA/cm^2。该性能已优于美国能源部DOE的标准指标要求。结论Cr-C改性薄膜的成分对导电性能和耐蚀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实验制备的性能最佳的薄膜成分Cr0.23C0.77与基于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设计薄膜的最佳成分Cr0.22C0.78基本相同,从而证实了依据此模型进行双极板改性薄膜成分设计是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不锈钢双极板 表面改性 Cr-C薄膜 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 成分设计 导电性能 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滤过血浆成分分离法用于ABO血型主要不合非亲缘骨髓移植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韬 孙竞 +2 位作者 刘俊 刘启发 孟凡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38-1440,共3页
目的观察双重滤过血浆成分分离法在ABO血型主要不合非亲缘骨髓移植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双重滤过血浆成分分离法去除体内血型抗体,预防5例ABO血型主要不合非亲缘骨髓移植并发溶血反应和纯红再障。结果受者一次性双重滤过后,全部患者血型... 目的观察双重滤过血浆成分分离法在ABO血型主要不合非亲缘骨髓移植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双重滤过血浆成分分离法去除体内血型抗体,预防5例ABO血型主要不合非亲缘骨髓移植并发溶血反应和纯红再障。结果受者一次性双重滤过后,全部患者血型抗体均≦1:16,输注血型主要不合骨髓过程中仅1例发生轻度短暂急性溶血反应,无一例发生迟发性溶血反应和纯红再障,全部植入成功。结论双重滤过血浆成分分离法可有效预防ABO血型主要不合骨髓移植并发溶血反应和纯红再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滤过血浆成分分离 骨髓移植 ABO血型系统 血型不合 血浆交换 红细胞再生障碍 溶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