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20年海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与水量平衡分析
1
作者 沈浩楠 张翀 潘云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62,共9页
为了解自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海河流域供水后,流域水量平衡是否发生以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基于重力卫星数据分析2003-2023年南水北调工程调水前后海河流域陆地水储量与水量平衡变化,同时结合层次划分分析法探究调水前后流域水... 为了解自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海河流域供水后,流域水量平衡是否发生以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基于重力卫星数据分析2003-2023年南水北调工程调水前后海河流域陆地水储量与水量平衡变化,同时结合层次划分分析法探究调水前后流域水量平衡因子对陆地水储量变化的影响程度与贡献率。结果表明:海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前(2003-2014年)以-17.04 mm/a的速率持续下降;调水后(2015-2023年)转变为+4.8mm/a的上升趋势,这主要因为2021年强降水补给和南水北调工程的共同影响。降水量是主导海河流域水储量变化的首要因素,其次为蒸散量、径流量和调水量。上述4个因子对陆地水储量变化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7.0%、34.0%、7.4%和1.6%,但在南水北调工程调水之后,径流量和调水量的贡献率有所增大,降水量和蒸散量的贡献率有所减少,显示了南水北调后海河流域水量平衡的新变化。研究凸显了强降水对海河流域水储量变化的显著影响,以及跨流域调水在流域水量平衡中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卫星 陆地水储量变化 南水北调 海河流域 水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调配研究
2
作者 甘容 刘进翰 +3 位作者 顾长宽 王辉 路学永 陶洁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60,共10页
为推进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受水区的高质量发展,需开展水资源调度与配置研究。采用水资源调度和水资源配置相结合的建模方法构建了多水源、多用户、多部门的水资源优化调配模型,以受水区总缺水量最小和泵站总能耗最小为目标,构建引江济... 为推进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受水区的高质量发展,需开展水资源调度与配置研究。采用水资源调度和水资源配置相结合的建模方法构建了多水源、多用户、多部门的水资源优化调配模型,以受水区总缺水量最小和泵站总能耗最小为目标,构建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基于调度模型求解的工程调水量构建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最大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利用NSGA-Ⅲ算法求解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水资源配置结果优选出3种不同侧重目标的配置方案。结果表明:引江济淮水调入后可极大缓解受水区的用水压力,在50%、75%、95%来水保证率下受水区平均缺水率为2.1%、4.0%、12.3%,有效改善了受水区地下水超采、生态用水挤占等问题;在节能方案下,3种保证率能耗降低率分别为3.75%、8.41%、0.91%,表明水资源调度和水资源配置相结合的建模方式可以在工程完成调水任务的同时优选更加节能的方式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 水资源优化调度 水资源优化配置 跨流域调水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水量调度
3
作者 何立新 高炳享 +3 位作者 夏浩顺 龙岩 王超 何中政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6-908,共13页
江水北调工程以向江苏境内工农业及城乡生活供水为主,同时保障改善洪泽湖、骆马湖生态,但工程运行现状存在运行成本高、湖泊弃水量大等不足。为此,采用模拟和优化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以供水缺额最小、湖泊水位超限制最小和泵站运行成本最... 江水北调工程以向江苏境内工农业及城乡生活供水为主,同时保障改善洪泽湖、骆马湖生态,但工程运行现状存在运行成本高、湖泊弃水量大等不足。为此,采用模拟和优化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以供水缺额最小、湖泊水位超限制最小和泵站运行成本最低为优先级设定目标函数,构建江水北调工程年水量调度概化模型,开展不同水平年、不同补湖水位以及高水低用3种调度情景分析。结果表明:骆马湖调蓄库容小,调水运行期使得水位波动频繁,中运河泵站会同频开启补湖,且容易达到输水能力上限;适当降低洪泽湖补湖水位,可充分利用湖泊富余水量,使调水成本降低;完全禁止骆马湖高水低用会加重洪泽湖以下梯级线路供水任务的运行负担,同时增加骆马湖的弃水量,适当允许高水低用可使成本减小,减少泵站抽水任务。建立的模型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江水北调工程调度运行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水北调 调水工程 水资源调度 湖泊调蓄 多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GA-Ⅱ的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应急工程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
4
作者 王秀杰 马云鹏 +2 位作者 王玲 田福昌 苑希民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84-93,共10页
为推进南水北调工程高质量发展,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应急供水工程为研究对象,开展北延应急供水工程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研究。以缺水量最小、调水成本最低为目标,构建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受水区水量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基于非支配排序... 为推进南水北调工程高质量发展,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应急供水工程为研究对象,开展北延应急供水工程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研究。以缺水量最小、调水成本最低为目标,构建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受水区水量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进行模型求解。确定各受水区在经济最大化和缺水总量最小化条件下的供水量,制定符合农业、生态和城市应急等需求的精准调配方案。结果表明:平水年满足按需分配条件,做到满足最大需水量的同时也满足供水成本最低的目标;枯水年年供水保证率分别为57%、56%、55%、54%、53%、49%、46%、36%、34%和21%情况下的10组最优解作为水量优化配置方案,其中7个优化配置方案供水保证率大于规划调水量的供水保证率值38%。在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方案下可高效完成受水区供需水任务的同时,有效提高供水保证率,同时保证调水成本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流域调水 北延应急供水工程 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 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中游地区能源生产及其水足迹变化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媛媛 郭英 +3 位作者 刘峰贵 申一林 李开梅 沈彦俊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6-864,908,共10页
为揭示黄河上中游地区能源生产及其水足迹变化特征,基于能源统计数据,利用水足迹理论在市级尺度上定量分析能源产量、能源结构以及能源生产蓝水足迹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20年黄河上中游一次能源生产总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 为揭示黄河上中游地区能源生产及其水足迹变化特征,基于能源统计数据,利用水足迹理论在市级尺度上定量分析能源产量、能源结构以及能源生产蓝水足迹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20年黄河上中游一次能源生产总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1.5亿t标准煤增至17.1亿t标准煤,全国占比由13.7%增到41%,空间上能源生产更加集中且重心向上游转移;近30年,黄河上中游能源生产结构中原煤比重呈下降态势,由93.3%减少至88%,天然气比例增加显著,以原煤为主的城市数量明显减少,清洁能源在其能源生产结构中的比重提升;能源生产蓝水足迹由1990年的4.64亿m^(3)增至2010年为25.18亿m^(3),随着能源生产用水效率的提高和清洁能源比重的提升,能源生产蓝水足迹减少至2020年的24.24亿m^(3),其中能源加工蓝水足迹是能源生产蓝水足迹的主要组成部分,空间上能源生产蓝水足迹高值区向水资源短缺的“几字弯”地区集中,加剧了该区域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上中游地区用水效率提升、能源生产结构优化以及能-水系统协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及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结构 水足迹 黄河上中游 能-水关联关系 能源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工隧洞光滑接触叠合式衬砌结构承载机理研究
6
作者 刘宜杰 黄本胜 +2 位作者 袁明道 徐云乾 王威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3-212,共10页
为满足更高质量的建设要求,圆形水工隧洞衬砌结构形式在向多层衬砌叠合受力的方向转变。但目前仍缺少能精确量化隧洞围岩和多层衬砌共同承载时荷载分配的计算模型。为此,采用平面弹性复变函数理论的幂级数解法,基于围岩-衬砌之间的相互... 为满足更高质量的建设要求,圆形水工隧洞衬砌结构形式在向多层衬砌叠合受力的方向转变。但目前仍缺少能精确量化隧洞围岩和多层衬砌共同承载时荷载分配的计算模型。为此,采用平面弹性复变函数理论的幂级数解法,基于围岩-衬砌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了相应的力学模型,输出围岩和衬砌内任意位置处的应力分量;通过边界条件验证以及与数值解对比证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并以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为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①围岩和三层衬砌的径向正应力和环向正应力结果均符合类余弦分布,周期为π;②三层衬砌中内衬钢管的弹模相对最大,所以承载权重最大;③接触径向正应力由外至内趋于减小;④当接触条件不同时,叠合式衬砌承载规律亦不同,光滑接触下的径向正应力和切向正应力分布更平缓,并且同一衬砌内外两边界处的应力分布规律相反;⑤随着输水隧洞内水压增加,衬砌和围岩径向上趋于压缩,环向上则呈现扩胀趋势,这些影响均由内至外越发减弱。研究成果揭示了基于光滑接触关系的叠合式输水隧洞衬砌结构的荷载传递机理和规律,可以为该类型衬砌防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载机理 三层衬砌 光滑接触 荷载传递机理 圆形输水隧洞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
7
作者 陈妍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57-160,164,共5页
河南省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从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的配套工程西霞院水库引水,自西向东新建1条输水总干渠,为温孟武滩区2.18万hm^(2[2])灌区提供水源,并向武嘉灌区、人民胜利渠灌区及大功灌区补水,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 河南省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从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的配套工程西霞院水库引水,自西向东新建1条输水总干渠,为温孟武滩区2.18万hm^(2[2])灌区提供水源,并向武嘉灌区、人民胜利渠灌区及大功灌区补水,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同时也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实施“四水同治”战略首批推进的1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从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工程总体布局、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工程地质、工程设计以及建成后的工程效益6个方面对河南省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引水灌溉 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 粮食增产 工程概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对洮河梯级水电站发电影响
8
作者 刘鸿鑫 王丽梅 吴承君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1-1099,共9页
为分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上下线组合调水方案和下线调水方案对洮河梯级水电站发电影响,分别针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不同调水方案、不同调水模式,研究对洮河干流梯级水电站扩机、发电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可大幅增加洮... 为分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上下线组合调水方案和下线调水方案对洮河梯级水电站发电影响,分别针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不同调水方案、不同调水模式,研究对洮河干流梯级水电站扩机、发电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可大幅增加洮河梯级水电发电效益,其中,基于下线调水方案的增加值约为上下线组合调水方案的2倍,而丰多枯少调水模式对洮河梯级水电增加效益小于均匀调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西线 洮河 梯级水电站 水电扩机 保证出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区域水量水质联合调度研究 被引量:63
9
作者 董增川 卞戈亚 +1 位作者 王船海 李大勇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4-189,共6页
针对太湖流域存在的主要水问题,在引江济太原型试验引分水控制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水量水质模拟与调度的耦合模型。针对模型优化的复杂性,对水量水质数值模拟的格式算法、优化调度的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模拟与优化模型的协调... 针对太湖流域存在的主要水问题,在引江济太原型试验引分水控制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水量水质模拟与调度的耦合模型。针对模型优化的复杂性,对水量水质数值模拟的格式算法、优化调度的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模拟与优化模型的协调衔接等关键环节,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处理方法。应用研究中,针对引江济太原型试验中暴露的引水分配不合理问题,研究了特定时段内望虞河引水的合理调度,并重点分析不同工况下调水对太湖水生态环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可行的,对区域水量水质联合模拟与调度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水质 数值模拟 联合调度 引江济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家寨引黄工程水源地水质调查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郭栋生 袁小英 +1 位作者 杨艳 吕晓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1-275,共5页
利用气相色谱法分别在黄河水和汾河水库水中检出 2 96和 2 4 1个色谱峰 ;利用色质联用技术分别在黄河水和汾河水库水中检出 74个和 95个质谱峰 ,并定性 5 6种和78种化合物 .采用化学物质的潜在危害指数法 ,筛选出 1 0种毒性较大的化合... 利用气相色谱法分别在黄河水和汾河水库水中检出 2 96和 2 4 1个色谱峰 ;利用色质联用技术分别在黄河水和汾河水库水中检出 74个和 95个质谱峰 ,并定性 5 6种和78种化合物 .采用化学物质的潜在危害指数法 ,筛选出 1 0种毒性较大的化合物 ,用气相色谱外标法给予了准确定量 .结果表明 ,邻苯二甲酸酯类、苯系物和多环芳烃是黄河水和汾河水库水中主要的有机污染物 ,其浓度大小的排列顺序为 :邻苯二甲酸酯类 >苯系物 >多环芳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家寨引黄工程 水源地 水质调查分析 有机污染物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济太”工程背景下河网稀释净污需水计算及其应用 被引量:20
11
作者 梁斌 王超 王沛芳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2-37,共6页
在分析河网水体稀释容量和自净容量的基础上,以太湖流域"引江济太"工程为契机,探讨河网水系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截留净化规律,建立河网稀释净污需水量的计算模式,给出引水总量和流量确定的方法.以张家港市引长江水改善市区河网... 在分析河网水体稀释容量和自净容量的基础上,以太湖流域"引江济太"工程为契机,探讨河网水系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截留净化规律,建立河网稀释净污需水量的计算模式,给出引水总量和流量确定的方法.以张家港市引长江水改善市区河网水环境工程为例,研究引长江水改善水环境的总体方案和实施的可行性,运用河网一维水量水质模型,分析计算各种引水方案,并进行引水效果预测评估,确定了张家港市区河网的引水量和引水方案,为"引江济太"工程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水工程 河网 水环境 污染物稀释 “引江济太”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湖北省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杜耘 蔡述明 +1 位作者 吴胜军 薛怀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3-356,共4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指从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引水供给华北地区 ,同时考虑鄂、豫两省汉江唐白河流域和淮河流域的需水要求的战略性工程 .汉江中下游地区是湖北省的粮仓和重要的产业基地 ,是汉江流域经济发展的中心 ,但由于调水的影响 ,汉江...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指从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引水供给华北地区 ,同时考虑鄂、豫两省汉江唐白河流域和淮河流域的需水要求的战略性工程 .汉江中下游地区是湖北省的粮仓和重要的产业基地 ,是汉江流域经济发展的中心 ,但由于调水的影响 ,汉江丹江口以下的流量及季节性分配将发生变化 ,航运、水质、农业灌溉、工业生产以及城市发展等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直接关系到湖北省在 2 1世纪的持续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 汉江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异性范围法(RVA)的河流生态流量估算 被引量:51
13
作者 舒畅 刘苏峡 +3 位作者 莫兴国 郑超磊 张守红 邱建秀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51-1155,共5页
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结构和功能依赖于河流水流的天然动态变化特征,即河流水文情势。变异性范围法(Range of Variability Approach,RAV)被广泛应用于评估河流生态系统是否得到维护。将RVA法的思路扩展到生态流量的计算,提出了一种... 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结构和功能依赖于河流水流的天然动态变化特征,即河流水文情势。变异性范围法(Range of Variability Approach,RAV)被广泛应用于评估河流生态系统是否得到维护。将RVA法的思路扩展到生态流量的计算,提出了一种简便、立足整体河流水文情势的生态流量估算方法。该方法使用均值与RVA阈值差计算了生态流量值,为维持河流健康生态系统提供支持。将该方法应用于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中泥曲河的生态流量估算,得到引水坝址仁达处年可调径流量为6.44亿m3,与其他生态需水估算方法的结论基本一致。另提出了可支配系数反映河流流量可调用状况。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计划从泥曲调水8亿m3·a-1,从RVA法的理念来看,该方案对仁达至朱巴河段的生态系统将构成威胁,需谨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情势 变异性范围法(RVA) 生态流量 南水北调 泥曲 可支配系数 水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汉济渭工程调水区水库群调水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杜小洲 白涛 +2 位作者 马旭 武连洲 黄强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7,136,共7页
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是缓解关中地区缺水,改善渭河生态的重要措施之一。黄金峡、三河口水库群、泵站群的调水模式直接决定了工程总调水量和调水效益。以多年平均调水15亿m^3为目标,设置"黄金峡水库先调水三河口水库补充调水"和&q... 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是缓解关中地区缺水,改善渭河生态的重要措施之一。黄金峡、三河口水库群、泵站群的调水模式直接决定了工程总调水量和调水效益。以多年平均调水15亿m^3为目标,设置"黄金峡水库先调水三河口水库补充调水"和"三河口水库先调水黄金峡水库补充调水"两种调水模式。通过长序列计算,对比不同调水模式下总调水量、泵站耗能和电站发电量等各项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在"黄金峡水库先调水三河口水库补充调水"的情况下,引汉济渭工程可调水量15.55亿m^3,梯级总发电量5.53亿k W·h,梯级总耗电量4.91亿k W·h,净发电量为正值;在"三河口水库先调水黄金峡水库补充调水"的情况下,引汉济渭工程可调水量14.45亿m^3,梯级总发电量6.24亿k W·h,梯级总耗电量10.86亿k W·h,净发电量为负值。研究结果对于引汉济渭工程的调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模式 水库群 调水效益 引汉济渭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与汉江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利用关系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刘丙军 邵东国 +1 位作者 许明祥 阳书敏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9,共4页
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分析了不同水平年中线不同调水方案对汉江中下游干流供水区水资源供需关系的影响,以及汉江中下游干流供水区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的水资源需求对中线可调水量的制约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南水... 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分析了不同水平年中线不同调水方案对汉江中下游干流供水区水资源供需关系的影响,以及汉江中下游干流供水区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的水资源需求对中线可调水量的制约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南水北调中线和汉江中下游干流供水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可调水量 南水北调 汉江中下游 系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工程对长江口轮虫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胡菊香 郑金秀 +1 位作者 方艳红 彭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9-42,共4页
通过2005年9月(丰水期)和2006年4月(枯水期)两次对长江口轮虫的分布调查,研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后长江口轮虫的变化规律,比较南北两支轮虫种类、密度、生物量的分布状况,分析轮虫的演变规律及其与盐度、径流量、含沙量等的关系,探讨... 通过2005年9月(丰水期)和2006年4月(枯水期)两次对长江口轮虫的分布调查,研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后长江口轮虫的变化规律,比较南北两支轮虫种类、密度、生物量的分布状况,分析轮虫的演变规律及其与盐度、径流量、含沙量等的关系,探讨南水北调工程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轮虫 长江口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补汉工程实施后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可调水量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许继军 张晓琦 +3 位作者 周涛 李清清 尹正杰 王永强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0-799,共10页
随着新时期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的高质量发展,首批建设工程引江补汉工程正式开工,为支撑未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与引江补汉工程的联合协调运行,根据引江补汉工程设计参数,提出多组丹江口水库与引江补汉工程联合调度方式,并模拟分析得到... 随着新时期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的高质量发展,首批建设工程引江补汉工程正式开工,为支撑未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与引江补汉工程的联合协调运行,根据引江补汉工程设计参数,提出多组丹江口水库与引江补汉工程联合调度方式,并模拟分析得到引江补汉工程实施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可调水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设置引江补汉工程补水水位控制线、同步优化陶岔渠首引水调度线,充分利用引江补汉工程补水来满足汉江中下游用水需求,从而置换更多坝前水量引至陶岔渠首、清泉沟等用水需求方,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丹江口水库供水与引江补汉工程补水决策的有效衔接;相比于中线一期工程现状供水调度情景,采用合适的引江补汉工程与中线水源工程联合调度方式,可在保障汉江中下游用水量需求的同时,满足下游断面最小用水量达标率至98.9%~99.2%,并提高中线受水区可供水量17.7亿~25.8亿m^(3),继而有效协调中线水源工程的中线受水区、清泉沟渠首及汉江中下游等多方用水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水量 引江补汉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供水保障 引水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对汉江中游襄樊市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中旺 李长安 胡立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19-123,共5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对汉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灌溉、城市发展、工业生产、航运、水质以及生态环境等产生较大的影响.分析和评价了中线工程对汉江中游襄樊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相应对策:进行生态环境安全规划、管理;兴建崔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对汉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灌溉、城市发展、工业生产、航运、水质以及生态环境等产生较大的影响.分析和评价了中线工程对汉江中游襄樊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相应对策:进行生态环境安全规划、管理;兴建崔家营、新集水利枢纽工程;加强水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大水土保持力度,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业.确保生态环境建设的持续性、安全性和高效益性,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给襄樊市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促进襄樊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凋 中线工程 汉江 襄樊市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流域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22
19
作者 徐少军 林德才 邹朝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共4页
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缓解京、津及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但是也会对汉江中下游水环境容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更将加剧因南水北调对汉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分析双重跨流域调水对汉江中下游地区生态... 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缓解京、津及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但是也会对汉江中下游水环境容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更将加剧因南水北调对汉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分析双重跨流域调水对汉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缓解和弥补生态环境恶化影响的相关对策措施,如实施一体化、双轨制流域管理体制,加快"引江补汉"——向丹江口水库补水工程建设,进行汉江流域水资源专题研究,构建汉江流域水权与生态补偿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态补偿水量 水权制度 流域管理 引汉济渭 南水北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家寨引黄工程引水中化学毒物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栋生 袁小英 +1 位作者 殷金侠 吕晓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3-287,共5页
采用多介质环境目标值和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就万家寨引黄工程水源地水中检出的和终端水预测的主要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对健康的潜在危害进行了定量评价 .结果表明 ,在不考虑引水工程输水模式对水质影响的情况下 ,有机污染物和重金... 采用多介质环境目标值和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就万家寨引黄工程水源地水中检出的和终端水预测的主要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对健康的潜在危害进行了定量评价 .结果表明 ,在不考虑引水工程输水模式对水质影响的情况下 ,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度 (TAS)均大于 1 ,同时 ,有机污染物中的苯 ,特别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浓度明显超过国家标准 .在考虑输水模式对水质影响的情况下 ,引水中有机污染物的TAS低于 1 ,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浓度仍然超过国家标准 .在考虑输水模式的情况下 ,引水终端水中重金属的含量可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 1 999)中Ⅲ类水标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水 万家寨引黄工程 化学毒物 安全性评价 水环境质量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