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产短序鹅掌柴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1
作者 杨碧仙 朱燕 云雪林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252-253,256,共3页
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法萃取短序鹅掌柴[Schefflera bodinieri(Lévl.)Rehd.]中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进行分析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共分离并鉴定出40种化学成分,主要为脂类... 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法萃取短序鹅掌柴[Schefflera bodinieri(Lévl.)Rehd.]中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进行分析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共分离并鉴定出40种化学成分,主要为脂类、萜烯类、醇类、醛类、酸类、酯类化合物,其中质量分数较高的成分有n-棕榈酸(33.16%)、亚油酸(32.57%)、反油酸(9.35%)、豆甾醇(5.14%)、谷甾醇(4.15%)、榄香素(2.02%),占挥发油总量的86.39%。分析短序鹅掌柴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以期为镇痛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序鹅掌柴[Schefflera bodinieri(lévl.)rehd.] 挥发性化学成分 超临界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掌叶木果实和种子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33
2
作者 郭松 李在留 +2 位作者 薛建辉 李雪萍 陈晶晶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20,共10页
以广西乐业、广西田林、广西凤山、广西环江和贵州独山5个种源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 (Lévl.)Rehd.]为研究对象,对各种源果实和种子的11个表型性状进行了多样性分析,对表型性状间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以广西乐业、广西田林、广西凤山、广西环江和贵州独山5个种源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 (Lévl.)Rehd.]为研究对象,对各种源果实和种子的11个表型性状进行了多样性分析,对表型性状间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对各种源进行了聚类分析;在表型性状主成分分析基础上,对各种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种源间的单果质量差异不显著,果形系数差异显著(P<0. 05),其余9个表型性状差异极显著(P<0. 01);全部表型性状的种源间变异系数平均值(10. 74%)大于种源内变异系数平均值的均值(6. 86%);总体来看,种子表型性状的种源重复力较高。果实直径与果实长度、单种子质量与单果质量、单种子质量与种子直径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 913、0. 927和0. 952;种子千粒质量与种子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 960;各表型性状与纬度、经度和年均降水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其中,果实直径、单果质量、种子长度、种子直径、单种子质量、种子含水量和种子千粒质量与年均降水量均呈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个种源被分成3组,其中,广西田林和广西凤山2个种源各自单独聚为一组,其余3个种源聚为一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为92. 28%,种子千粒质量、种子长度、种子出仁率、种形系数、种子含水量和单种子质量的权重系数均较大。供试种源中,广西凤山种源的综合得分最高,广西田林种源的综合得分最低。研究结果显示:掌叶木果实和种子的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并以种源间变异为主,且具有随机变异的特点;种子表型性状是评价掌叶木种源的主要指标,且广西凤山种源掌叶木的表型性状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木 表型性状多样性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掌叶木愈伤组织诱导与褐化抑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在留 胡佩龙 +3 位作者 程晴 郭松 谭玲 和太平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955-2957,共3页
以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 (Lévl.) Rehd.]的叶片、茎段为外植体,在含有不同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结果表明,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2,4-D1.0mg/L+NAA0.5mg/L+6-BA0.5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3/4B5+NAA0.5mg/L+6-B... 以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 (Lévl.) Rehd.]的叶片、茎段为外植体,在含有不同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结果表明,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2,4-D1.0mg/L+NAA0.5mg/L+6-BA0.5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3/4B5+NAA0.5mg/L+6-BA1.0mg/L+VC0.1%。2,4-D与NAA联合使用利于诱导率的提高;适量的6-BA、KT利于愈伤组织质量的改善;6-BA加KT的双因子组合没有单因子的诱导效果显著;采用B5培养基代替MS培养基,且将大量元素降为3/4,外加VC0.1%,并进行暗培养,能有效抑制愈伤组织的褐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木 愈伤组织诱导 激素 褐化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