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提示词优化的AIGC汉长安城遗址儿童绘本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妍 官巍 李忠绵 《丝网印刷》 2024年第17期98-100,共3页
以汉长安城遗址中椒房殿为测试对象,探究和优化Stable Diffusion中的提示词输入策略生成椒房殿复原设想图,并且依据该输入逻辑制作出儿童绘本素材图。研究将AI绘画、汉文化和儿童绘本创新性的融合,对于AI艺术应用和儿童美育教育实践具... 以汉长安城遗址中椒房殿为测试对象,探究和优化Stable Diffusion中的提示词输入策略生成椒房殿复原设想图,并且依据该输入逻辑制作出儿童绘本素材图。研究将AI绘画、汉文化和儿童绘本创新性的融合,对于AI艺术应用和儿童美育教育实践具有可供参考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ble Diffusion 儿童绘本 提示词 汉长安城遗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长安城营建中未央宫的空间作用与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姚成 吴国源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2期58-63,共6页
未央宫作为整个西汉帝国的政治中心,其选址、规模、宫城形制对整个汉长安城的规划设计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学界关于未央宫的研究焦点多集中在宫殿本身,而对于未央宫宫城与汉长安城的空间布局关系则仍可深入探究。本文立足于汉未央宫和... 未央宫作为整个西汉帝国的政治中心,其选址、规模、宫城形制对整个汉长安城的规划设计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学界关于未央宫的研究焦点多集中在宫殿本身,而对于未央宫宫城与汉长安城的空间布局关系则仍可深入探究。本文立足于汉未央宫和汉长安城建设的动态历史过程,以历史文献,考古成果为依据,探讨未央宫营建对汉长安城城市轴线、路网分布、功能分区、标志性建筑等方面产生的空间作用与影响,并以此揭示汉长安城以未央宫为核心构建的空间秩序,以及其所蕴含的都城空间规划整体思想与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未央宫 汉长安城 宫殿营建 历史城市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史方舆纪要》所载汉唐长安城讹误汇考
3
作者 赵阳阳 赵倩倩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读史方舆纪要》是明末清初顾祖禹所撰写的一部历史地理名著,该书体例严谨、旁征博引,所录资料极其丰富,有关汉唐长安都城方面的记载也非常翔实。但因历史久远,其中的疏漏讹误之处在所难免。以《陕西二》中有关汉唐长安记载为例,根据... 《读史方舆纪要》是明末清初顾祖禹所撰写的一部历史地理名著,该书体例严谨、旁征博引,所录资料极其丰富,有关汉唐长安都城方面的记载也非常翔实。但因历史久远,其中的疏漏讹误之处在所难免。以《陕西二》中有关汉唐长安记载为例,根据相关史料发现各类讹误十余处,并加以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史方舆纪要》 汉唐长安 考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郊大型遗址区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研究——以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稳亮 杨新军 赵荣 《规划师》 2007年第2期84-88,共5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施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得知,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与区外存在明显差距,就业、收入、设施、环境等方面所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施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得知,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与区外存在明显差距,就业、收入、设施、环境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专业协调、部门沟通、利益平衡等诸多社会价值因素是制约大遗址规划实施与居民生活状况改良的根本原因。应从保障大遗址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与公正性等方面着手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遗址区 居民生活质量 满意度 汉长安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址区居民生活质量与保护态度研究——以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稳亮 杨新军 赵荣 《现代城市研究》 2007年第1期18-24,共7页
近年来,城市化的胁迫作用使得地处城市郊区的一些大遗址保护区在保护与发展之间产生明显博弈。作为遗址保护的重要利益群体,遗址区居民的保护态度与行为对遗址区保护与发展的协调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笔者对地处西... 近年来,城市化的胁迫作用使得地处城市郊区的一些大遗址保护区在保护与发展之间产生明显博弈。作为遗址保护的重要利益群体,遗址区居民的保护态度与行为对遗址区保护与发展的协调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笔者对地处西安市近郊的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的居民生活质量与遗址保护态度进行了关联性研究。结果显示,遗址区居民生活满意度表现出了一定的社会经济特征与空间特征,居民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同其遗址保护负外部性影响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于生活质量满意度愈低的居民群体对遗址保护的认同感愈低,保护知识越欠缺,愈不容易与遗址保护妥协,对遗址保护的支持态度也就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区 居民生活质量 满意度 保护态度 汉长安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基于特色文化空间构建的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空间规划机制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朱海霞 庄霆坚 +1 位作者 权东计 李勤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92-100,共9页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与空间规划机制还存在诸多缺陷。如何扭转市场颓势,弥补区域产业发展因区域治理和空间规划机制缺失而遭受的损失,是各类产业集群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文化空间构建与文化产...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与空间规划机制还存在诸多缺陷。如何扭转市场颓势,弥补区域产业发展因区域治理和空间规划机制缺失而遭受的损失,是各类产业集群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文化空间构建与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联通思维模式,统筹考虑汉长安城遗址文化产业集群的空间规划机制设计与实施管理,从文化空间氛围营造、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及文化产业集群空间近远期规划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遗址区域治理 特色文化空间 文化产业集群 空间规划机制 汉长安城遗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遗址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初探——汉长安城保护与利用规划 被引量:24
7
作者 权东计 霍小平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4期65-69,共5页
以汉长安城为例 ,通过对汉长安城遗址分布概况、遗址构成要素、遗址特征与评价的分析 ,提出了汉长安城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 ,对文物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村镇景观建设、公园形象景观建设和旅游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探讨了... 以汉长安城为例 ,通过对汉长安城遗址分布概况、遗址构成要素、遗址特征与评价的分析 ,提出了汉长安城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 ,对文物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村镇景观建设、公园形象景观建设和旅游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探讨了大遗址保护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基本方法与思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长安城 大遗址保护 可持续发展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保护——大遗址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基点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祖群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156-160,共5页
当前大遗址保护的发展理念已趋向从传统的一维生态环境观上升到二维环境观(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从大环境观概念着手,可实现大遗址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在二维环境视角下,汉长安城大遗址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以此分析大遗址环境保护... 当前大遗址保护的发展理念已趋向从传统的一维生态环境观上升到二维环境观(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从大环境观概念着手,可实现大遗址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在二维环境视角下,汉长安城大遗址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以此分析大遗址环境保护的方法,并从技术层面与社会管理层面上寻求大遗址保护的环境突破,最后得出结论:环境保护是大遗址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基点;应以人为本,寻求保护措施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要不断探索与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方法和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长安城 大遗址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研究——以汉长安城未央宫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新文 易雨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0-728,共9页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经十余年发展已进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基于规划学科发展及未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通过对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属性及内容的总结反思,以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例,从“效力+效用”的评估视角,从实...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经十余年发展已进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基于规划学科发展及未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通过对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属性及内容的总结反思,以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例,从“效力+效用”的评估视角,从实施导向、责任导向和权益导向出发,尝试构建包含空间落实、资源维护、公众满意度三个层次、五个步骤在内的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实施效果评估方法体系并实践应用,进而分析总结提出完善动态规划编制体系及开展规划实施机制和规划实施影响评估等方面的结论与建议,以期推动考古遗址公园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规划实施效果评估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长安城遗址民居改造方案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亦功 张晨曦 +1 位作者 朱林 唐辉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5,共5页
汉长安城遗址内现存的现代建筑物如何进行风格协调和整体改造的问题,是关系着汉长安城这一重要的历史遗址是否能得到有效和科学保护的重要问题,也是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规划最根本的关键问题之所在。在参考各种相关文件及政策以及历史文... 汉长安城遗址内现存的现代建筑物如何进行风格协调和整体改造的问题,是关系着汉长安城这一重要的历史遗址是否能得到有效和科学保护的重要问题,也是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规划最根本的关键问题之所在。在参考各种相关文件及政策以及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制图工具(AutoCAD),提出了若干个对该遗址区内现存建筑物设计与改造的具体方案,翼为该大遗址的保护与改造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长安城遗址 民居改造 计算机复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河带重要视景空间节点选择研究
11
作者 李根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56-58,71,共4页
选取汉中滨河景观带进行实例研究,从滨河景观构成要素入手,概括出滨河带重要视景空间节点所具有的三大特征;以视景研究为基础,对滨河带视景空间进行剖析,筛选出多个滨河带重要视景空间节点,初步构建了节点组织模型,将多个节点组织形成... 选取汉中滨河景观带进行实例研究,从滨河景观构成要素入手,概括出滨河带重要视景空间节点所具有的三大特征;以视景研究为基础,对滨河带视景空间进行剖析,筛选出多个滨河带重要视景空间节点,初步构建了节点组织模型,将多个节点组织形成一个视觉整体,起到提升汉中滨河带视觉品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河区 景观 视景空间节点 汉水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大遗址文化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保护性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
12
作者 朱海霞 王怡心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334-345,共12页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应用“双评价”于大遗址文化资源尚且存在缺陷。围绕文化源态、形态、业态与动态建立大遗址文化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西安市大遗址文化资源予以评定。选取陕西省西安市古遗址类与古墓葬类代表性大遗...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应用“双评价”于大遗址文化资源尚且存在缺陷。围绕文化源态、形态、业态与动态建立大遗址文化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西安市大遗址文化资源予以评定。选取陕西省西安市古遗址类与古墓葬类代表性大遗址,即汉长安城遗址与西汉杜陵,开展微观层面具体研究,分别评价其文化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保护性开发适宜性,并提出相关保护性开发规划策略,为汉长安城遗址与西汉杜陵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政策建议,为西安市大遗址的整体保护与利用指出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保护性开发适宜性 汉长安城遗址 杜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汉代南阳宛城城址规模、形制的探讨
13
作者 李炎 《华中建筑》 2010年第2期155-158,共4页
两汉时期是南阳宛城发展的兴盛阶段,此时期的"宛"成为与洛阳、邯郸、临淄、成都齐名的五都之一,为南阳古城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该文以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为依据,结合有关汉代城市建设的具体情况,就汉代宛城的城址规模、城... 两汉时期是南阳宛城发展的兴盛阶段,此时期的"宛"成为与洛阳、邯郸、临淄、成都齐名的五都之一,为南阳古城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该文以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为依据,结合有关汉代城市建设的具体情况,就汉代宛城的城址规模、城郭形态进行一定的探研和推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宛城 城址规模 城郭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视域下的大遗址治理模式研究——基于汉长安城遗址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稳亮 冀剑雄 宋孟霖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56,105,共10页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地处城市边缘区的大遗址的治理问题已成为我国空间治理的一大难题。面对汉长安城遗址管理的尺度失配问题,在对国外多尺度研究进行理论总结的基础上,针对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申遗"前后的两个不同时段,分别以...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地处城市边缘区的大遗址的治理问题已成为我国空间治理的一大难题。面对汉长安城遗址管理的尺度失配问题,在对国外多尺度研究进行理论总结的基础上,针对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申遗"前后的两个不同时段,分别以遗址区和典型村落作为焦点对遗址区系统进行了多尺度分析;基于遗址区系统的结构特征、驱动要素和演化趋势,对汉长安城遗址适应性治理的模式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遗址 多尺度分析 适应性治理 汉长安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地关系视角下遗址区聚落空间演变与发展研究——汉长安城遗址区聚落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辛士午 陈稳亮 +1 位作者 蔡肖萌 李晓翔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5-52,共8页
从遗址区聚落空间的演变来研究聚落发展是乡村人地关系不可或缺的内容。基于人地关系的依存、驱动、重构3个维度的作用机理,以及遗址区聚落与遗址的互动依存、聚落对遗址的生产驱动、聚落与遗址的承载重构内涵入手,讨论了人地关系视角... 从遗址区聚落空间的演变来研究聚落发展是乡村人地关系不可或缺的内容。基于人地关系的依存、驱动、重构3个维度的作用机理,以及遗址区聚落与遗址的互动依存、聚落对遗址的生产驱动、聚落与遗址的承载重构内涵入手,讨论了人地关系视角下汉长安城遗址区聚落空间演变的特征,探究了汉长安城遗址区聚落空间演变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人地关系所表现的聚落与遗址的互动依存、聚落对遗址的生产驱动、聚落与遗址的承载重构特征,导致了遗址区聚落与遗址的动态关系演变、聚落内生的自下而上的治理行为和外缘自上而下的政策机理刺激了人地关系机制的效能,从而引发聚落空间的演变;(2)汉长安城遗址区聚落空间在人地关系机制下先后经历了"初始分散生长-遗址保护聚落扩张生长-聚落与遗址重组整合生长-聚落与遗址协同生长" 4个发展阶段;(3)依托新时期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汉长安城遗址区聚落空间未来的发展指向,是伴随着遗址区文化遗产所产生的文化动力,以及聚落自身转型的时效机制而进行统筹一体发展变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遗址区聚落 空间演变 汉长安城遗址聚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大遗址环境整治中绿化的思考——以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环境植物修复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婷 张晓巍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6年第1期41-45,共5页
近年来,大遗址的环境保护问题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做好环境保护措施才能保证大遗址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通过对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的环境植物修复案例的实践分析,对大遗址进行的绿化养护工作的现状及出现的相关问题做了简要的总... 近年来,大遗址的环境保护问题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做好环境保护措施才能保证大遗址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通过对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的环境植物修复案例的实践分析,对大遗址进行的绿化养护工作的现状及出现的相关问题做了简要的总结概述,并结合遗址的历史风貌、生态环境恢复策略及国内一些大遗址保护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相似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探讨,使大遗址在被有效地保护利用的同时,能够保证相应经济效益的提高,使其在"丝绸之路"遗产建设上发挥重要的历史文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遗址 环境植物修复 汉长安城未央宫 遗址保护 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战术城市主义理论的汉长安城遗址区闲置用地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阳洁璐 陈稳亮 姚岚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0-96,共7页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城市规划的研究重点逐渐从增量规划转向存量规划。战术城市主义理论作为西方国家近几年来兴起的城市设计理论,其思想对我国存量时代的研究具有重要启发。汉长安城遗址是城郊型大遗址,有别于城市中一般的空间资源,增量...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城市规划的研究重点逐渐从增量规划转向存量规划。战术城市主义理论作为西方国家近几年来兴起的城市设计理论,其思想对我国存量时代的研究具有重要启发。汉长安城遗址是城郊型大遗址,有别于城市中一般的空间资源,增量规划时代粗放扩张所致的土地问题在区内日渐凸显。文章以战术城市主义理论为支撑,揭示汉长安城遗址内闲置用地现状,并从类型、主体、时间、空间4个方面解析遗址区内的闲置用地特征;进一步透过微观、中观、宏观3个层级诊断汉长安城遗址区闲置用地的生成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战术城市主义理论与实践,探索适应性的汉长安城遗址区闲置用地活化利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遗址 汉长安城 闲置用地 战术城市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生态学视角下汉长安城遗址区村落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东部四村落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金晨 《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2期177-180,共4页
文章以汉长安城遗址区东侧汉城湖沿线四个发展各异的村落为例,调研分析各村落现有问题,引入景观生态学中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构建"集聚间有离析"的最优景观生态格局,提出发展策略。建议三个边缘增长极村落差异... 文章以汉长安城遗址区东侧汉城湖沿线四个发展各异的村落为例,调研分析各村落现有问题,引入景观生态学中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构建"集聚间有离析"的最优景观生态格局,提出发展策略。建议三个边缘增长极村落差异化发展,带动内部樊寨村点轴连绵,逐步形成关联性较高的"边缘增长极-点轴连绵区-网络综合体"可持续发展模式,结合"连点成线+点线成网"的文化遗产动态保护模式,带来正外部效应,实现汉长安城遗址区与村落动态耦合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保护 汉长安城遗址区 可持续发展 景观生态学 村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博弈视角下的汉长安城遗址闲置用地研究
19
作者 左文妍 陈稳亮 《山西建筑》 2022年第15期30-33,共4页
将汉长安城遗址区闲置用地置于利益博弈分析的视角下,从公权与私权冲突的模式出发,阐述区域内部农业、建设、生态三类闲置用地现状并分析其产生机制。分析表明,公权与私权博弈难以协调导致闲置用地产生,公共权益边界的模糊与其形成有较... 将汉长安城遗址区闲置用地置于利益博弈分析的视角下,从公权与私权冲突的模式出发,阐述区域内部农业、建设、生态三类闲置用地现状并分析其产生机制。分析表明,公权与私权博弈难以协调导致闲置用地产生,公共权益边界的模糊与其形成有较强关联;同时汉长安城遗址区特有的宏观历史土地文物保护政策与复杂的土地流转现状也导致盘活闲置用地面临阻力。最后针对机制产生的原因从监督公权、补偿私权、明确边界三个方面提出策略,以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遗址区保护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闲置用地 大遗址 汉长安城 公权 私权 公共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遗址保护的环境视野——以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区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孔若旸 《建筑与文化》 2017年第7期89-90,共2页
本文立足于遗址保护和环境科学的交叉视角,以汉长安城未央官遗址区为研究对象,在文献研究与实地走访的基础上,对大遗址保护中的环境整治环节作出了理论总结,同时结合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区现状,论述指出了当前环境的片段性、滞后性等现... 本文立足于遗址保护和环境科学的交叉视角,以汉长安城未央官遗址区为研究对象,在文献研究与实地走访的基础上,对大遗址保护中的环境整治环节作出了理论总结,同时结合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区现状,论述指出了当前环境的片段性、滞后性等现存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环境整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遗址保护 环境整治 汉长安城 未央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