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前壳聚糖对厚皮甜瓜果实潜伏侵染及其采后主要病害的控制 被引量:14
1
作者 谢东锋 毕阳 +2 位作者 邓建军 何绍凯 吕生锋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96-99,共4页
采用1 g/L的壳聚糖分别在"银帝"甜瓜开花前1周、幼果期、果实膨大期、网纹形成期对植株进行1、2、3、4次喷洒.结果表明:采前壳聚糖处理可有效降低甜瓜果实采后病害的真菌潜伏侵染率、Alternaria alternata和Fusariumspp.的潜... 采用1 g/L的壳聚糖分别在"银帝"甜瓜开花前1周、幼果期、果实膨大期、网纹形成期对植株进行1、2、3、4次喷洒.结果表明:采前壳聚糖处理可有效降低甜瓜果实采后病害的真菌潜伏侵染率、Alternaria alternata和Fusariumspp.的潜伏侵染率.随着处理次数的增加,潜伏侵染率依次降低,其中以4次处理效果最好.此外,采前壳聚糖3次和4次处理还可有效抑制采后果实损伤接种A.alternata和F.semitectum病斑面积的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甜瓜 潜伏侵染 采后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密瓜转ACC脱氨酶基因再生植株的获得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智俊 罗淑萍 +1 位作者 廖康 赵长生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10-14,共5页
ACC脱氨酶基因表达产物具有减少植物乙烯合成的作用 ,从而达到果实保鲜耐贮的目的。用农杆菌侵染三种哈密瓜 (皇后、迦师瓜、红蜜脆 )培养 8d的子叶块 ,接种在MS附加BA1.0mg/L ,Kana(卡那霉素 ) 75mg/L和Amp(氨苄青霉素 ) 2 0 0mg/L的... ACC脱氨酶基因表达产物具有减少植物乙烯合成的作用 ,从而达到果实保鲜耐贮的目的。用农杆菌侵染三种哈密瓜 (皇后、迦师瓜、红蜜脆 )培养 8d的子叶块 ,接种在MS附加BA1.0mg/L ,Kana(卡那霉素 ) 75mg/L和Amp(氨苄青霉素 ) 2 0 0mg/L的培养基上 ,在温度 (2 7± 1)℃、光照 2 0 0 0lx条件下 ,经 2 0d左右培养出现不定芽的分化 ;继续将这些不定芽接种在MS附加IBA0 .1mg/L ,Kana 5 0mg/L和Amp 2 0 0mg/L的培养基上 ,诱导根的产生 ,最终获得了转化植株。通过对转化植株的PCR扩增检测证明 ,1kb的ACC脱氨酶基因已经整合到哈密瓜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瓜 ACC脱氢酶 再生植株 转基因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利诱导网纹甜瓜主蔓两性花花芽分化的形态和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仝江 吴震 +2 位作者 蒋芳玲 龙玉娟 郭世荣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46-750,共5页
以网纹甜瓜(Cucumis melo L.var.reticulatus Naud.)品种'西域1号'为试验材料,于幼苗3叶1心期喷施浓度为150mg.L-1的乙烯利溶液进行处理,诱导主蔓形成两性花,以清水为对照,分别对处理和对照植株不同时期的主蔓和侧蔓花芽分化过... 以网纹甜瓜(Cucumis melo L.var.reticulatus Naud.)品种'西域1号'为试验材料,于幼苗3叶1心期喷施浓度为150mg.L-1的乙烯利溶液进行处理,诱导主蔓形成两性花,以清水为对照,分别对处理和对照植株不同时期的主蔓和侧蔓花芽分化过程进行形态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经乙烯利处理后,幼苗植株主蔓花原基持续向两性花分化,最终发育形成两性花。未经处理植株的主蔓花原基在分化早期与两性花发育过程相同,但在雌蕊出现后,不再继续发育,最终发育形成雄花。处理植株主蔓两性花发育过程与侧蔓两性花发育过程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纹甜瓜 乙烯利 花芽分化 形态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皮甜瓜叶色黄化突变体的农艺性状调查及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邵勤 于泽源 +1 位作者 李兴国 李为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6-111,F0003,共7页
为了检测叶片中某一基团的差异,是否与色素有关的生物大分子物质有联系,通过对一个新的薄皮甜瓜叶色黄化突变体(9388-1)及正常叶色薄皮甜瓜(1号)进行农艺性状调查及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黄化性状在苗期即表达,整个生育期叶片... 为了检测叶片中某一基团的差异,是否与色素有关的生物大分子物质有联系,通过对一个新的薄皮甜瓜叶色黄化突变体(9388-1)及正常叶色薄皮甜瓜(1号)进行农艺性状调查及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黄化性状在苗期即表达,整个生育期叶片均呈黄色,两者叶绿素含量有极显著差异,且为非致死性总叶绿素缺乏突变体。在植株形态上没有显著差异;两者叶片生物大分子中的OH、CH2、C-O-C等基团的红外吸收峰强度相近,CO2、C=O、CH3基团的吸收峰强度有差异,根和根的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皮甜瓜 叶色黄化突变体 农艺性状 红外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密瓜型甜瓜新品种“东方蜜”的部分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8
5
作者 严秀琴 倪秀红 +1 位作者 马国斌 陈昆松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3期68-72,共5页
测定结果显示,哈密瓜型甜瓜新品种“东方蜜1号”和“东方蜜2号”在果实糖分含量、镰刀菌酸抗性和NaCl抗性方面明显优于各自对照,表明这2个品种不仅品质优良,而且具有一定的综合抗性,能够适应设施栽培发展优质哈密瓜生产的需要。
关键词 哈密瓜 品种 东方蜜1号 东方蜜2号 生物学特性 设施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水分下限对大棚滴灌甜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4
6
作者 李毅杰 原保忠 +1 位作者 别之龙 康跃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2-138,共7页
以厚皮甜瓜品种伊莉莎白为材料,研究大棚滴灌条件下营养生长期不同土壤水分下限(75%田间持水量,I75;65%田间持水量,I65;55%田间持水量,I55;45%田间持水量,I45)对甜瓜生长、产量、品质以及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以沟灌(G75)作为对照... 以厚皮甜瓜品种伊莉莎白为材料,研究大棚滴灌条件下营养生长期不同土壤水分下限(75%田间持水量,I75;65%田间持水量,I65;55%田间持水量,I55;45%田间持水量,I45)对甜瓜生长、产量、品质以及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以沟灌(G75)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地上部干重均随着营养生长期土壤水分下限的降低而减小。I75果实横径、皮厚和肉厚均最大,果形指数最小;I65果实纵径最大。果实品质方面,总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为:I65>I55>I75>I45;可溶性糖含量为:I55>I65>I45>I75;维生素C(Vc)含量为:I55>I65>I75>I45;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为:I55>I65>I45>I75;游离氨基酸总量为:I45>I65>I55>I75。I75的产量和平均单果重最高;I65的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29.16kg/m3,相比沟灌对照提高76.4%,可节水58.1%,而平均单果重仅比对照下降3.2%。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可以选择65%田间持水量作为武汉地区厚皮甜瓜营养生长期适宜的土壤水分下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灌溉 品质管理 滴灌 厚皮甜瓜 塑料大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前壳聚糖处理对厚皮甜瓜果实相关防御性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谢东锋 毕阳 邓建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4679-4682,共4页
采用1 g/L的壳聚糖分别在"银帝"甜瓜(Cucumis melo L.)开花前1周、幼果期、果实膨大期、网纹形成期对植株进行喷洒。结果表明,采前壳聚糖处理可有效提高甜瓜果实采后相关防御性酶的活性。随着处理次数的增加,多酚氧化酶(PPO)... 采用1 g/L的壳聚糖分别在"银帝"甜瓜(Cucumis melo L.)开花前1周、幼果期、果实膨大期、网纹形成期对植株进行喷洒。结果表明,采前壳聚糖处理可有效提高甜瓜果实采后相关防御性酶的活性。随着处理次数的增加,多酚氧化酶(PPO)、几丁质酶(CH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病程相关蛋白β-1,3-葡聚糖酶(GLU)活性增加,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提高,总的看来,以累积处理4次的甜瓜果实防御性酶活性增加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cucumis melo l ) 壳聚糖 采前处理 防御性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瓜皮发酵产沼气潜力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郝亚杰 陈玉保 +8 位作者 肖庆超 张无敌 尹芳 赵兴玲 杨顺平 高燕妮 张少朋 王昌梅 杨红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7期4484-4486,4490,共4页
为探讨香瓜(Cucumis melo L.)皮作为沼气发酵原料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以香瓜皮为发酵原料,在30℃下进行批量式沼气发酵试验,测定发酵过程中的TS产气潜力、VS产气潜力、日产气量、产气速率、p H等指标。结果表明,发酵历时48 d,当发酵体... 为探讨香瓜(Cucumis melo L.)皮作为沼气发酵原料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以香瓜皮为发酵原料,在30℃下进行批量式沼气发酵试验,测定发酵过程中的TS产气潜力、VS产气潜力、日产气量、产气速率、p H等指标。结果表明,发酵历时48 d,当发酵体系出现酸化时,在微生物的调节下p H能够很快恢复,产气未受到任何影响。整个发酵过程香瓜皮总产气量3 274 m L,TS产气潜力为726 m L/g(TS),VS产气潜力为777 m L/g(VS),且发酵前后p H变化不大,维持在沼气发酵的较佳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瓜(cucumis melo l.)皮 沼气发酵 PH 产气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瓜小拱棚栽培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年来 陶永红 +1 位作者 张建农 薛相山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00-103,共4页
对6个厚皮甜瓜品种在拱棚栽培条件下的适应性和产量、品质表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古拉巴和玉金香2个品种兼具优质、丰产、抗病、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具有拱棚种植的开发潜力,可作主栽品种推广。伊丽莎白是仅次于古拉巴和玉金... 对6个厚皮甜瓜品种在拱棚栽培条件下的适应性和产量、品质表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古拉巴和玉金香2个品种兼具优质、丰产、抗病、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具有拱棚种植的开发潜力,可作主栽品种推广。伊丽莎白是仅次于古拉巴和玉金香的早熟优良品种,可作为拱棚栽培的搭配品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拱棚栽培 品种比较试验 适应性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复合基质对厚皮甜瓜穴盘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宋仁美 吴震 +3 位作者 燕超元 宗金华 郭世荣 李式军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4期19-22,共4页
以厚皮甜瓜品种“西域1号”为材料,利用72孔穴盘,以芦苇末、蛭石、珍珠岩、细河沙按照不同比例配制成复合基质,根据甜瓜幼苗生长发育特点,筛选厚皮甜瓜穴盘育苗的适宜复合基质。结果表明,不同复合基质对厚皮甜瓜穴盘苗的生长发育影响较... 以厚皮甜瓜品种“西域1号”为材料,利用72孔穴盘,以芦苇末、蛭石、珍珠岩、细河沙按照不同比例配制成复合基质,根据甜瓜幼苗生长发育特点,筛选厚皮甜瓜穴盘育苗的适宜复合基质。结果表明,不同复合基质对厚皮甜瓜穴盘苗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以S3(芦苇末50%+蛭石25%+珍珠岩25%)效果最好,其容重为0.33g.cm-3,总孔隙度为79.39%,通气孔隙为32.66%,持水孔隙为46.69%,大小孔隙比为0.70,pH为6.20,EC值为2.10ms.cm-1。该基质表现为幼苗生长健壮,生物量、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气孔导度、硝酸还原酶活性等指标均最高,可推荐为厚皮甜瓜育苗的适宜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皮甜瓜 基质 穴盘苗 生长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密瓜镰刀果腐菌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和室内防治药剂的筛选 被引量:7
11
作者 杜莉芳 曾晴 +4 位作者 徐晶 张思怡 俞国相 郭天荣 莫亿伟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55-869,共15页
【目的】鉴定引起哈密瓜(Cucumis melo L.)果蒂处的果肉腐烂病原菌种类,以及对不同宿主的致病性检测,探讨光照、温度、pH值、碳源、氮源及不同药剂处理对该菌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哈密瓜镰刀果腐病的有效防治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分离... 【目的】鉴定引起哈密瓜(Cucumis melo L.)果蒂处的果肉腐烂病原菌种类,以及对不同宿主的致病性检测,探讨光照、温度、pH值、碳源、氮源及不同药剂处理对该菌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哈密瓜镰刀果腐病的有效防治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发病的哈密瓜果实中分离病原菌,结合形态学与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转录延伸因子EF-1α和组蛋白Histone3序列的分子鉴定确定病原菌种类。测定不同的培养温度、pH、碳源、氮源、光照及需氧条件对其生长的影响。用NaHCO;、硼酸、施保功、苯甲·嘧菌酯和纳他霉素处理,观察各种药剂的抑菌效果。再用罗丹明123、健那绿B、线粒体红色荧光探针(Mito Tracker;Red CMXRos)及溴化丙啶(PI)染色,了解不同药剂处理对病原菌细胞膜透性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用安全性较高的纳他霉素对哈密瓜进行室内防效实验,了解纳他霉素对病原菌的防治效果。【结果】病原菌为哈密瓜果腐变红镰刀菌(Fusarium incarnatum,编号ZJHM-01),孢子形态呈镰刀状,长度为25.4~35.5μm,宽度为3.3~5.4μm;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宿主具广谱性,光照能促进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 H为7~9,最适碳源为淀粉、山梨醇和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牛肉膏。1.0%NaHCO;、1.2%硼酸、0.025%施保功、0.016%苯甲·嘧菌酯和40 mg·L^(-1)纳他霉素均能完全抑制病原菌生长。罗丹明123染色结果发现,1.0%NaHCO;、1.2%硼酸和30 mg·L^(-1)纳他霉素处理使菌丝的细胞膜透性增加;健那绿B和Mito Tracker;Red CMXRos染色发现,药剂处理降低了菌丝的线粒体活性;PI染色结果表明,病原菌细胞膜完整性遭到破坏,线粒体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受损。纳他霉素室内防效表明,纳他霉素处理的果实发生病害时间明显延后且症状减轻,说明纳他霉素具有较好的防病效果。【结论】果实采收期,生产上用施保功和苯甲·嘧菌酯防治哈密瓜镰刀菌果腐病。果实采收后,用1.0%NaHCO;、1.2%硼酸和40 mg·L^(-1)纳他霉素浸泡果实处理以降低哈密瓜镰刀菌果腐病的发生率。从食品安全性考虑,纳他霉素应该作为哈密瓜采后镰刀菌果腐病防治的首选药剂。研究结果为哈密瓜镰刀菌果腐病防治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瓜(cucumis melo l.) 果腐镰刀菌 生物学特性 纳他霉素 硼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