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四种常用机器学习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适宜生境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妮 郭彦龙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4期190-199,共10页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C.A.Mey) Bunge是适应中亚荒漠生境的耐寒、抗旱、耐盐碱C4植物,预测该物种地理分布范围以及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该物种适宜生境分布的变化,对于我国荒漠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收集的梭梭分...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C.A.Mey) Bunge是适应中亚荒漠生境的耐寒、抗旱、耐盐碱C4植物,预测该物种地理分布范围以及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该物种适宜生境分布的变化,对于我国荒漠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收集的梭梭分布数据与33个环境因子,基于四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组成的组合模型对该物种适宜生境在我国西北干旱区的分布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不同的模型算法的结果在空间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其分布细节具有一定的差异性。(2)梭梭在我国的适宜生境面积约为0.91×10^(6) km^(2),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边缘,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内蒙古巴丹吉林、乌兰布和、腾格里沙漠和库布齐沙漠的西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等地区。(3)未来气候变化对该物种适宜生境分布的影响取决于升温幅度,但是在大部分的增温情景中,该物种的适宜生境变化较小。(4)高适宜生境面积为0.19×10^(6) km^(2),应该作为梭梭原生产地保护以及人工种植的重点区域。(5)集成多模型结果的组合物种分布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模型的不确定性,增加模型的精度。在环境条件限制性较高的干旱区,加入土壤因素能够有效提高物种分布模型的建模科学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 物种分布 机器学习 组合模型 荒漠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阿拉善梭梭人工林林下主要植物的生态位特征和种间联结性
2
作者 李星 隋莹莹 +5 位作者 辛智鸣 董雪 李星 张景波 孙静 尚敏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7,共9页
采用群落调查法对内蒙古阿拉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人工林进行植物群落踏查,根据Shannon指数、Levins指数和Pianka指数对梭梭人工林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主要植物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进行分析,采用方差比... 采用群落调查法对内蒙古阿拉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人工林进行植物群落踏查,根据Shannon指数、Levins指数和Pianka指数对梭梭人工林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主要植物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进行分析,采用方差比率、χ2检验、联结系数分析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内蒙古阿拉善梭梭人工林林下灌木层植物有25种,草本层植物有25种,其中,灌木层主要植物16种,草本层主要植物14种。梭梭人工林林下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Pall.)Maxim.〕、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ov)、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 Maxim.)、骆驼蓬(Peganum harmala Linn.)、盐生草〔Halogeton glomeratus(M.Bieb.)C.A.Mey.〕、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Fisch.et C.A.Mey.)Freitag et G.Kadereit〕的生态位宽度优势明显。阿拉善梭梭人工林灌木层16个主要植物组成的120个种对中有116个种对的Pianka指数小于0.53,草本层14个主要植物组成的91个种对中有90个种对的Pianka指数小于0.77。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总体生态位重叠较低,总体联结性为显著负联结。χ2检验结果表明:灌木层中正联结种对24个,负联结种对96个;草本层中正联结种对25个,负联结种对66个。联结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灌木层正联结种对2个,无联结种对30个,负联结种对88个;草本层中正联结种对1个,无联结种对32个,负联结种对58个。综合研究结果显示:阿拉善梭梭人工林林下群落处于不稳定演替阶段,多数物种对资源利用的相似程度低。生境差异可能是造成林下物种生态位重叠较低,物种间以负联结为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人工林 重要值 生态位 种间联结 阿拉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境土壤水分变化下梭梭幼苗的生长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潇曼 王泽 +5 位作者 任财 郑晗晗 师雅鑫 吴明哲 唐玲 李姝琦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42-46,共5页
设置不同水分梯度,分析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幼苗根区不同土层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以及梭梭幼苗生长的变化,探究梭梭幼苗在不同时期、不同干旱胁迫下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梭梭幼苗根区0~2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小... 设置不同水分梯度,分析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幼苗根区不同土层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以及梭梭幼苗生长的变化,探究梭梭幼苗在不同时期、不同干旱胁迫下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梭梭幼苗根区0~2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小于20~40 cm土层,各时期土壤水分含量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均表现为0~20 cm土层大于20~40 cm土层;梭梭幼苗生长期(6月、8月、10月)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变化在0.05的检验水平下符合正态分布。在不同干旱胁迫下,梭梭幼苗植株各形态指标(株高、冠幅面积、基径)的增幅随时间延长均呈递减趋势,6—8月,梭梭幼苗株高增幅表现为轻度干旱处理>中度干旱处理>重度干旱处理>CK,冠幅面积增幅表现为轻度干旱处理>CK>中度干旱处理>重度干旱处理,基径增幅表现为CK>轻度干旱处理>中度干旱处理>重度干旱处理;8—10月,梭梭幼苗株高、冠幅面积、基径增幅均表现为CK>轻度干旱处理>中度干旱处理>重度干旱处理。生长期梭梭幼苗生境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水分含量与植物的株高、冠幅和基径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088、-0.506和-0.711,其中与基径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幼苗 生长 生境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干燥工艺对比两种寄主肉苁蓉中苯乙醇苷类成分含量
4
作者 高培文 郭晔红 +2 位作者 赵法法 张丹 张芳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73-278,共6页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联用法(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 UPLC-QQQ-MS)比较2种寄主肉苁蓉经过不同干燥处理后的10种苯乙醇苷类成分含量。将肉苁蓉干燥品粉碎...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联用法(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 UPLC-QQQ-MS)比较2种寄主肉苁蓉经过不同干燥处理后的10种苯乙醇苷类成分含量。将肉苁蓉干燥品粉碎,粉末过60目筛,用50%(体积分数)甲醇溶解后超声提取,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柱(2.1 mm×150 mm, 1.8μm)分离,以A相(0.1%甲酸水溶液)-B(乙腈)相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利用电喷雾离子源,在UPLC-QQQ-MS的动态多反应模式下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干燥处理的寄主肉苁蓉苯乙醇苷类成分含量具有明显差异,冷冻干燥处理所得的肉苁蓉中10种苯乙醇苷类含量最高,其次为80℃烘干样品。虽然冷冻干燥对于肉苁蓉所保留10种苯乙醇苷类成分最高,但基于大规模生产考虑,80℃烘干更具有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联用法 肉苁蓉 梭梭 四翅滨藜 苯乙醇苷类 干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旱胁迫对3种新疆造林树木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李宏 程平 +3 位作者 郑朝晖 孙守文 李丕军 王宝庆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66-1473,共8页
以3种新疆常见造林树木白榆、大叶白蜡、梭梭种子为材料,通过测定不同土壤含盐量(0.1%~0.5%)和含水量(9%~23%)复合胁迫作用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以探讨3种种子萌发对盐分和干旱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显示:(1)梭梭种子对盐和干旱胁... 以3种新疆常见造林树木白榆、大叶白蜡、梭梭种子为材料,通过测定不同土壤含盐量(0.1%~0.5%)和含水量(9%~23%)复合胁迫作用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以探讨3种种子萌发对盐分和干旱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显示:(1)梭梭种子对盐和干旱胁迫的适应范围最广,大叶白蜡次之,然后是白榆.(2)在土壤含盐量不超过0.2%情况下,土壤含水量达到17%以后,3种树木种子发芽率都在50%以上;而当土壤含盐量为0.3%时,3树种种子仅在23%含水量下有较高发芽率;0.4%土壤含盐量条件下,只在含水量为23%时,梭梭、大叶白蜡萌发率能达到50%以上;0.5%土壤含盐量时,仅梭梭种子萌发率达到50%.(3)白榆、大叶白蜡、梭梭的耐旱临界值分别为15.1%、10.7%、9.6%,耐盐临界值分别为0.34%、0.41%、1.03%.研究表明,盐旱胁迫存在明显互作效应,盐旱复合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危害性明显强于单一的盐胁迫或旱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萌发 盐胁迫 干旱胁迫 白榆 大叶白蜡 梭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梭根系的研究 被引量:57
6
作者 盛晋华 乔永祥 +2 位作者 刘宏义 翟志席 郭玉海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1-94,共4页
研究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左旗吉兰泰地区天然梭梭根系形态特征与生长状况,选取不同龄级标准木,采用全根挖掘法观察根系形态特征、风干称重法计算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烘干法(105℃)测定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梭梭垂直根系发达... 研究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左旗吉兰泰地区天然梭梭根系形态特征与生长状况,选取不同龄级标准木,采用全根挖掘法观察根系形态特征、风干称重法计算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烘干法(105℃)测定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梭梭垂直根系发达,具有迂回生长的特点;侧根少,水平根系主要分布在50~100cm土层;不同树龄梭梭根系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重变动为35%~40%;梭梭土壤水分稳定层为40~100cm,该层土壤含水量为2%~3%。此外,还对梭梭根长与树高、地下与地上生物量关系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基础科学 梭梭 根系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SSR标记对新疆梭梭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萍 董玉芝 +1 位作者 魏岩 胡成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37-1341,共5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新疆梭梭8个居群、218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比较分析,在供试材料中,11个引物共扩增出222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9.23%,8个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差异在23.42%~45.05%之间,多态位点百分率最高的...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新疆梭梭8个居群、218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比较分析,在供试材料中,11个引物共扩增出222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9.23%,8个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差异在23.42%~45.05%之间,多态位点百分率最高的是乌苏居群,最低的为托克逊居群。遗传变异分析表明,物种水平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63.78。居群问的基因流Nm为0.2840,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5060,物种水平的Nei,S基因多样度(H)为0.3362。遗传分析表明乌苏居群和莫索湾居群有较近的遗传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ISSR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苗龄梭梭根系分泌物组分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汝民 张丹 +2 位作者 白静 陈宏伟 高岩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150-2154,共5页
以梭梭幼苗为供试材料,采用循环灌溉技术收集梭梭不同苗龄近自然状态下根系分泌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根系分泌物的组分和含量,探讨梭梭幼苗不同发育时期根系分泌物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苗龄梭梭幼苗根系分泌物化合物... 以梭梭幼苗为供试材料,采用循环灌溉技术收集梭梭不同苗龄近自然状态下根系分泌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根系分泌物的组分和含量,探讨梭梭幼苗不同发育时期根系分泌物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苗龄梭梭幼苗根系分泌物化合物的种类组成相似,主要由酚醌类、醛酮类、醇类、有机酸类、酯类和胺类化合物组成;30 d梭梭幼苗根系分泌物主要以有机酸和酯类化合物为主,占梭梭幼苗根系分泌物总量的81.57%;60 d梭梭幼苗根系分泌物主要以酯类和含氮化合物为主,占梭梭幼苗根系分泌物总量的65.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根系分泌物 循环灌溉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梭不同种源间种子性状和幼苗生长性状与地理和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葆芳 张景波 +1 位作者 杨晓晖 江泽平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1期28-35,共8页
对6个种源区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的种子性状和幼苗生长性状进行比较,并对这些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不同种源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不同种源间梭梭种子性状和幼苗生长性... 对6个种源区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的种子性状和幼苗生长性状进行比较,并对这些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不同种源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不同种源间梭梭种子性状和幼苗生长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种子的果翅长度、种子千粒重、单株种子质量和种子发芽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13-7.14 mm、2.21-3.75 g、2.49-53.17 g和24.45%-75.00%,幼苗株高、新生枝长度、幼苗地径和幼苗成活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6.67-56.67 cm、14.33-29.34 cm、4.04-8.06 mm和42.56%-84.45%。不同种源梭梭的种子及幼苗生长性状与地理分布有关;单株种子质量、种子发芽率、幼苗株高和幼苗成活率与经度极显著正相关,果翅长度、种子千粒重和幼苗株高与纬度极显著负相关,海拔仅与果翅长度有显著相关关系;单株种子质量、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成活率的直接影响因子为经度,果翅长度、种子千粒重和新生枝长度的直接影响因子为纬度。气候因子与种子性状紧密相关,而与幼苗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较差,仅幼苗成活率与1月气温和相对湿度存在极显著相关性;1月气温对果翅长度、单株种子质量、种子发芽率、幼苗株高和新生枝长度的直接作用最大;年降雨量对地径的直接作用最大,相对湿度对幼苗成活率的直接作用最强。通过聚类分析将6个梭梭种源分为3类,其中内蒙古磴口种源为优良梭梭种源,新疆乌苏种源为较差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种源 种子性状 幼苗生长性状 地理和气候因素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藏条件对梭梭种子萌发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泽 任财 +4 位作者 梁燕 颜安 麻浩 罗艳丽 粟玲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8期121-125,共5页
以吐鲁番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树体上的成熟种子为材料,研究贮藏时间、贮藏温度和贮藏种子含水量对梭梭种子萌发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和冰箱贮藏种子9个月,种子发芽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 以吐鲁番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树体上的成熟种子为材料,研究贮藏时间、贮藏温度和贮藏种子含水量对梭梭种子萌发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和冰箱贮藏种子9个月,种子发芽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达46.50和35.50个百分点,各时期冰箱贮藏种子发芽率的下降幅度低于常温贮藏。不同温度下贮藏梭梭种子3个月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胚鲜重特征为-10℃>-18℃>-4℃>4℃>常温,且随着贮藏温度的降低呈先升高后降低,差异显著。不同梭梭种子含水量贮藏3个月的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长和活力指数随着种子含水量的降低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种子含水量为5.50%的降低幅度最小。贮藏温度与活力指数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贮藏种子含水量与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子发芽率、活力指数与不同贮藏条件间的相关性高低顺序均为贮藏种子含水量>贮藏温度>贮藏时间,而发芽势、发芽指数与不同贮藏条件间的相关性高低顺序均为贮藏温度>贮藏种子含水量>贮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藏条件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种子 萌发 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茬措施对人工梭梭树干液流的影响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雅茹 李永华 +7 位作者 辛智鸣 马迎宾 赵纳祺 杨战 刘亚楠 段瑞兵 吴静 董雪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9-139,共11页
【目的】揭示梭梭平茬后生长过程中的水分传输规律及水分利用过程,为今后人工梭梭林的抚育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及理论依据。【方法】利用PS-TDP8树木茎流监测系统和自动气象站对乌兰布和沙漠平茬与未平茬梭梭的液流及其气象因子进行测定。... 【目的】揭示梭梭平茬后生长过程中的水分传输规律及水分利用过程,为今后人工梭梭林的抚育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及理论依据。【方法】利用PS-TDP8树木茎流监测系统和自动气象站对乌兰布和沙漠平茬与未平茬梭梭的液流及其气象因子进行测定。【结果】平茬与未平茬梭梭晴天茎干液流日变化呈单峰型,雨天茎干液流日变化呈双峰型,雨天液流峰值、夜间液流速率低于晴天;平茬梭梭液流启动时间及峰值出现时间均晚于未平茬梭梭;平茬与未平茬梭梭液流日累积过程曲线呈“S”型,符合典型生物生长曲线,平茬梭梭与未平茬梭梭晴天的日累积液流量高于雨天;平茬与未平茬梭梭树干液流均与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风速呈正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液流速率的启动时间、峰值出现时间与气象因子存在时滞效应;在小时尺度上,平茬梭梭气象因子进入的顺序为太阳总辐射(T_(R))、空气温度(T_(a))、风速(W_(S))、空气相对湿度(R_(H)),可以共同解释液流速率变化的83.6%,TR可单独解释液流速率变化的81.1%,T_(a)可单独解释液流速率变化的2.0%;未平茬梭梭气象因子进入的顺序为T_(R)、W_(S)、T_(a)、R_(H),可以共同解释液流速率变化的70.0%,TR可单独解释液流速率变化的60.3%,WS可单独解释液流速率变化的7.9%;在小时尺度上,平茬梭梭与气象因子的回归方程为Y=-0.947+0.002T_(R)+0.034T_(a)+0.207W_(S)-0.007R_(H),未平茬梭梭与气象因子的回归方程为Y=0.723+0.001T_(R)+0.197W_(S)+0.018T_(a)-0.005R_(H),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在小时尺度上,对平茬梭梭树干液流速率的影响最大的是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对未平茬梭梭树干液流速率的影响最大的是太阳总辐射、风速,平茬梭梭、未平茬梭梭与气象因子的回归方程能够较好地解释小时尺度上树干液流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对于明确梭梭平茬后生长过程中的水分传输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为人工梭梭林的抚育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茬 茎流 梭梭 乌兰布和沙漠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和PEG对华北驼绒藜和梭梭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薛建国 韩建国 +3 位作者 王显国 邓波 张铁军 柳小妮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70-474,共5页
采用不同浓度NaCl和等渗PEG 6000处理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 arborescens(Losinsk.)Tsien et C.C.Ma)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Mey.)Bunge)2种旱生植物种子。结果表明,盐胁迫和水分胁迫对其萌发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降低种子萌发... 采用不同浓度NaCl和等渗PEG 6000处理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 arborescens(Losinsk.)Tsien et C.C.Ma)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Mey.)Bunge)2种旱生植物种子。结果表明,盐胁迫和水分胁迫对其萌发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降低种子萌发率,推迟种子初始萌发时间、延长种子萌发时间;在700 mmol/L NaCl处理时,华北驼绒藜和梭梭种子萌发率分别为0和49.33%,说明梭梭比华北驼绒藜种子具有更强的耐盐性。PEG6000(-3.2MPa)溶液处理后,2种旱生植物种子萌发恢复率高于等渗NaCl溶液处理;在NaCl(-3.2MPa)溶液中处理10 h后,华北驼绒藜和梭梭种子中Na+含量增加,K+含量减少,表明种子中Na+的大量累积,能够抑制种子的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 PEG 华北驼绒藜 梭梭 萌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梭梭林根系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26
13
作者 黄勇 郭玉海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4-87,共4页
采用全株挖掘法对干旱荒漠区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Mey.)Bunge)人工林进行取样,研究1-3龄梭梭根系生物量、比根长和根长密度的垂直分布格局,为提高造林质量和合理有序地人工接种肉苁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树龄增加,土壤... 采用全株挖掘法对干旱荒漠区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Mey.)Bunge)人工林进行取样,研究1-3龄梭梭根系生物量、比根长和根长密度的垂直分布格局,为提高造林质量和合理有序地人工接种肉苁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树龄增加,土壤层数增加,但细根数占总根比例减少;1龄梭梭的根集中分布在0~20 cm土层,根干重占根系总量的82.60%;2龄梭梭根数以20~60 cm层中最多,而0~40 cm层根重占总根重的73.8%;3龄梭梭根系条数以下层为主,主要集中在40~80 cm土层,但生物量多集中于上层;细根的比根长和根长密度最大,则分布细根较多的土层比根长和根长密度值均较大。因此,不同树龄梭梭根系集中区域具有下移趋势,为提高肉苁蓉(Listanche desertiwla Y.C.Ma)的种子萌发和接种机率,人工接种肉苁蓉深度也应下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根系分布 比根长 根长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舟”四号飞船搭载的梭梭ISSR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戌梅 杨冬野 +4 位作者 田永祯 张斌武 屠鹏飞 孙启时 李晓波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9-263,共5页
目的从分子水平证实空间搭载对梭梭种子后代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方法利用"神舟"四号飞船搭载的梭梭种子地面种植,进行简单重复间序列(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检测。结果空间搭载的梭梭和地面对照经ISSR分析,94... 目的从分子水平证实空间搭载对梭梭种子后代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方法利用"神舟"四号飞船搭载的梭梭种子地面种植,进行简单重复间序列(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检测。结果空间搭载的梭梭和地面对照经ISSR分析,94个ISSR引物中,80个引物扩增的DNA带型一致,14个引物扩增的DNA带型表现多态性。空间搭载的梭梭和地面对照相比,共发现5个特异位点,分别为UBC834-1000,UBC834-1200,UBC840-3000,UBC841-2000和UBC846-1100。另外,地面对照组的多态位点比率(P)、Nei基因多样度(h)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I)均低于空间搭载组。结论空间环境可引起梭梭遗传物质DNA水平上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ISSR标记 空间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梭梭个体种子产量预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朝燕 高智席 +4 位作者 张希明 胡海军 韩畅 张宝成 王加真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2期3128-3133,3138,共7页
对准噶尔盆地6个不同生境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种群植株生长状况与种子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植株形态参数冠幅(C)、基径(D)、高度(H)与种子产量(M)之间存在紧密的相关关系。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冠幅... 对准噶尔盆地6个不同生境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种群植株生长状况与种子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植株形态参数冠幅(C)、基径(D)、高度(H)与种子产量(M)之间存在紧密的相关关系。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冠幅对植株种子产量的影响最大,其后依次为高度、基径。试验建立的梭梭种子产量预测方程为:M=178.572+3.47×10-5 CH-1.106 H-0.007 C(R=0.830,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 植株形态参数 种子产量 生境异质性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梭梭东、西方位树干液流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晓艳 褚建民 +3 位作者 孟平 姚增旺 王鹤松 姜生秀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22,共13页
采用Grainer热扩散式探针法(TDP)连续测定了6月份至11月份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东、西方位的树干液流速率,并同步测定了相关环境因子;在此基础上,对晴天、阴天和雨天东、西方位树干液流速率... 采用Grainer热扩散式探针法(TDP)连续测定了6月份至11月份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东、西方位的树干液流速率,并同步测定了相关环境因子;在此基础上,对晴天、阴天和雨天东、西方位树干液流速率的日变化以及实验期间东、西方位树干液流速率和各环境因子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天气和时间尺度东、西方位树干液流速率间的相关性及其与部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生长旺盛期(6月份至8月份),晴天时梭梭东、西方位树干液流速率的日变化均表现为明显的"宽峰型"曲线;在整个观测期内,不同天气的树干液流速率存在一定差异,东、西方位的树干液流速率也存在一定差异,并且其差异在夜间较白天更明显;总体来看,东方位的树干液流速率高于西方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和时间尺度东、西方位的树干液流速率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均在0.90以上并略有差异。总体来看,晴天梭梭东、西方位树干液流速率间的相关性高于阴天和雨天,并且,日尺度东、西方位树干液流速率间的相关性最强。晴天东、西方位树干液流速率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高于阴天和雨天,并且,小时尺度东、西方位树干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高于日尺度。西方位树干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略高于东方位,说明西方位的树干液流速率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反应更敏感。晴天和阴天东、西方位树干液流速率与参考作物蒸散量(ET0)的相关性极显著,其相关系数均在0.70以上,说明根据梭梭东、西方位树干液流速率计算其耗水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梭梭树干液流速率与天气、环境因子、时间尺度和树干方位等均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树干液流速率 环境因子 Grainer热扩散式探针法( TDP)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梭种子组织培养表面灭菌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栋 赵贵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9期10022-10023,共2页
[目的]对梭梭组织培养的灭菌方法及外植体进行筛选,以期为其组织培养提供指导方法。[方法]以梭梭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灭菌剂处理的灭菌效果和不同粒径种子对无菌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梭梭种子最佳灭菌方法为75%酒精5 min+0.1%升汞... [目的]对梭梭组织培养的灭菌方法及外植体进行筛选,以期为其组织培养提供指导方法。[方法]以梭梭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灭菌剂处理的灭菌效果和不同粒径种子对无菌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梭梭种子最佳灭菌方法为75%酒精5 min+0.1%升汞8min;以直径¢>2.0 mm的种子外植体,组培能获得较高的无菌苗成活率,可达65%以上。[结论]该研究结果建立了适合梭梭种子组织培养的表面灭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灭菌方法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梭新病害霜霉病的发现
18
作者 何苏琴 刘永刚 +1 位作者 李青青 白滨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662-664,共3页
为了给梭梭病害的诊断和科学防治提供依据。对2018年7月甘肃省民勤县大滩镇梭梭苗圃中的梭梭苗发生的病害进行了病原菌形态学鉴定,依据孢囊梗、孢子囊和卵孢子的形态特征,初步确认是由霜霉科(Peronosporaceae)卵菌引起的霜霉病。病原菌... 为了给梭梭病害的诊断和科学防治提供依据。对2018年7月甘肃省民勤县大滩镇梭梭苗圃中的梭梭苗发生的病害进行了病原菌形态学鉴定,依据孢囊梗、孢子囊和卵孢子的形态特征,初步确认是由霜霉科(Peronosporaceae)卵菌引起的霜霉病。病原菌形态特征为孢囊梗自气孔生出,单生或丛生,主轴基部有时膨大,冠部多次二叉状锐角分枝,通常末端正直或呈极叉开张,末枝枝端尖细;孢囊梗长178.0~630.0μm,宽6.9~13.7μm,孢囊梗主轴长79.2~352.5μm,主轴长/全长=0.4~0.6;孢子囊灰褐色,卵圆形至橄榄形,27.4~44.1μm×13.7~21.6μm,长/宽=1.5~2.5。卵孢子在病组织内大量产生:藏卵器球形、近球形、广椭圆形,或多角形,44.1~63.7μm×42.1~60.8μm;卵孢子球形,金黄褐色至红褐色,30.4~47.0μm×28.4~44.1μm,卵孢子壁厚、粗糙,上有瘤突或锥状突。鉴于目前尚缺乏梭梭霜霉病菌的分子生物学和寄主专化性试验数据,因此将病菌暂定为(Peronosporaceae sp.),归属于有色孢子囊霜霉组的霜霉属(Peronospora)或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由于梭梭与已发现的霜霉菌的藜科寄主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远,因此梭梭霜霉病菌极有可能是一个新种。这是梭梭及梭梭属植物霜霉病在世界范围内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新病害 霜霉病 霜霉科 有色孢子囊 猪毛菜族 藜科 猪毛菜亚科 苋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梭梭种子表型性状变异分析及相关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何权 蒋瑞娟 +2 位作者 朱军 石书兵 李晓瑾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32,共7页
对新疆22个种源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的种子表型性状(包括种子纵径、种子横径、种形系数、种翅长、种翅宽和种子千粒质量)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变异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种子表型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对22个种源... 对新疆22个种源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的种子表型性状(包括种子纵径、种子横径、种形系数、种翅长、种翅宽和种子千粒质量)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变异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种子表型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对22个种源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梭梭种子表型性状在种源间存在极显著(P<0.01)差异,且各种子表型性状的遗传力较大(0.918 4~0.985 7),其中,种子横径的遗传力最大,种子纵径的遗传力最小。种子纵径、种子横径、种翅长和种翅宽的均值分别为2.10、1.17、8.75和3.73 mm,种形系数的均值为1.81,种子千粒质量的均值为2.37 g,且各种子表型性状变异系数的均值较小(1.82%~8.0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种子纵径与种子横径和种子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种翅长和种翅宽呈显著(P<0.05)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22、0.733、0.473和0.474;种子横径与种形系数和种子千粒质量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2和0.673;种翅宽与种翅长和种子千粒质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7和0.46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10处,供试的22个种源被分成Ⅰ、Ⅱ、Ⅲ和Ⅳ4组,分别包含10、6、2和4个种源,且部分地理分布相近的种源聚在一起,说明新疆梭梭种子表型性状地理变异呈现一定的区域板块化特征,并伴有随机变异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新疆梭梭种子表型性状在种源间变异丰富,且这些表型性状受到较强的遗传控制,但在种源内却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种源 种子表型性状 变异分析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梭HaNAC20基因克隆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亮第 姚正培 +5 位作者 杨文艳 刘豪 张振清 王波 任燕萍 张桦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56-1564,共9页
为深入分析HaNAC20转录因子在梭梭抗逆机制中的作用,以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HaNAC20转录因子为对象,克隆其编码基因,对其基本理化性质、所属亚族及同源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qRT-PCR方法对HaNAC20在模拟干... 为深入分析HaNAC20转录因子在梭梭抗逆机制中的作用,以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HaNAC20转录因子为对象,克隆其编码基因,对其基本理化性质、所属亚族及同源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qRT-PCR方法对HaNAC20在模拟干旱、高盐、模拟地表高温、IAA、ABA处理下的表达量进行分析,构建表达载体,进行亚细胞定位及转录激活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得到1个编码区全长为822 bp的梭梭NAC转录因子家族基因,命名为HaNAC20(登录号:KU845314),编码273个氨基酸。系统发育树显示HaNAC20属于NAC家族中与非生物胁迫相关的SNAC亚族。核定位信号预测及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HaNAC20定位于细胞核内。表达量分析结果显示:在模拟干旱、高盐、模拟地表高温、IAA、ABA处理下,HaNAC20表达量均显著上调。转录激活分析结果显示该转录因子C端具有转录激活活性。表明HaNAC20基因在梭梭响应非生物逆境胁迫、提高梭梭抗逆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786梭梭 NAC转录因子 HaNAC20 克隆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