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生理与个体用水策略对降水改变的响应 被引量:47
1
作者 许皓 李彦 +2 位作者 邹婷 谢静霞 蒋礼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019-5028,共10页
随着全球变化的加剧,降水改变正导致荒漠生态系统中植物用水策略的适应性变化;对降水变化响应的种间差异性影响着荒漠植物群落组成。研究将生理生态与个体形态尺度相结合,调查中亚荒漠关键种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对降水变化导致的... 随着全球变化的加剧,降水改变正导致荒漠生态系统中植物用水策略的适应性变化;对降水变化响应的种间差异性影响着荒漠植物群落组成。研究将生理生态与个体形态尺度相结合,调查中亚荒漠关键种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对降水变化导致的自然生境中水分条件改变的响应与适应。实验于2005年生长期开展,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原始盐生旱生荒漠中设置3个降水梯度(自然、双倍和无降水);观测并比较不同降水条件下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叶水势、水分利用效率、地上生物量累积和根系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梭梭主要利用降水形成的浅层土壤水维持生存;有效的形态调节和较强的气孔控制是其维持光合能力以及适应降水变化的主要机制;降水增多对其产生正效应,预示着梭梭可能在未来种间竞争和群落演替中占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降水改变 光合作用 叶水势 生物量累积 根系分布 用水策略 形态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蒸腾耗水规律 被引量:47
2
作者 许浩 张希明 +2 位作者 闫海龙 孙红叶 单立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713-3720,共8页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长于极端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防护林植物的蒸腾耗水和灌溉管理是防护林可持续的核心问题。利用植物茎流计连续测定了塔里木沙漠公路塔中段防护林植物梭梭的茎干液流、蒸腾耗水量。结果表明:梭梭茎干液流具...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长于极端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防护林植物的蒸腾耗水和灌溉管理是防护林可持续的核心问题。利用植物茎流计连续测定了塔里木沙漠公路塔中段防护林植物梭梭的茎干液流、蒸腾耗水量。结果表明:梭梭茎干液流具有明显昼夜节律性,液流的高峰值出现在白天10:00~15:00,最小值出现在0:00~03:00,夜间也保持较小的液流;茎干液流受环境因子影响而波动,太阳辐射、气温和风速与茎干液流有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对湿度和茎干液流呈负相关关系;滴灌条件下,防护林带内土壤含水量充足且在各个月份变化不大,土壤含水量对茎干液流影响不大;依据清晨和午后水势变化,梭梭体内水分在夜间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在一个生长季内,3株直径为2.0、2.8、3.4cm的梭梭总的耗水量分别为295、436、616kg,日平均耗水量分别为1.48、2.18、3.08kg;现行灌溉模式提供了充足的水分供应,梭梭的水分状况良好;在充足水分条件下,梭梭有较大的蒸腾耗水量,干旱的环境条件和较为充足的水分供应是梭梭耗水量大的主要原因;依据梭梭的水分状况,当前水分管理为防护林提供了较充足的水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梭梭 蒸腾 耗水量 茎干液流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柽柳(Tamarix spp.)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的“肥岛”效应 被引量:55
3
作者 李君 赵成义 +1 位作者 朱宏 王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138-5147,共10页
灌丛"肥岛"是全球干旱生态系统中的普遍现象,其发生和发展对干旱灌木、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具有重要影响,但其物种效应容易得到忽视。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柽柳(Tamarix spp.)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这两种不同地... 灌丛"肥岛"是全球干旱生态系统中的普遍现象,其发生和发展对干旱灌木、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具有重要影响,但其物种效应容易得到忽视。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柽柳(Tamarix spp.)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这两种不同地表形态灌木的冠下、冠缘和灌丛间地3种生境的土壤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1)柽柳和梭梭都存在"肥岛"现象,主要表现在土壤表层,其土壤性状与"岛"外土壤的差异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弱;(2)生物性限制土壤养分由"岛"内向外梯度递减,而非生物性限制土壤要素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岛"外土壤,或者两者无显著差异;(3)从"肥岛"的空间尺度来看,柽柳"肥岛"的水平范围可能超出了本身冠幅覆盖区,而梭梭"肥岛"要小于本身冠幅覆盖区,其深度亦小于柽柳"肥岛";(4)相对于不同土壤要素而言,即使是同一物种,其"肥岛"也具有不同的空间范围。总的来看,研究区灌丛"肥岛"的发育具有明显的物种效应,相对梭梭而言,柽柳"肥岛"发育更广、更深,养分聚集更明显,其原因主要是柽柳的半球型树冠更利于保护和捕获凋落物,而较多的凋落物输入与土壤结构和土壤养分间的正反馈机制使柽柳冠下加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能达到更广、更深的范围。灌丛"肥岛"的发育是干旱景观中生物过程与物理过程交互作用的产物,全面揭示其形成机理,探讨其对干旱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动态的影响,需要更系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 梭梭 肥岛 土壤性状 绿洲-荒漠过渡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区固沙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耗水特征 被引量:57
4
作者 常学向 赵文智 张智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26-1837,共12页
利用SF-300热脉冲树干液流仪,连续观测了生长季节荒漠区固沙植物梭梭树干液流速率,研究了荒漠区固沙植物梭梭林木的耗水量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梭梭树干液流速率昼夜变化小;不同的生长日,梭梭树干液流速率介于(5.... 利用SF-300热脉冲树干液流仪,连续观测了生长季节荒漠区固沙植物梭梭树干液流速率,研究了荒漠区固沙植物梭梭林木的耗水量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梭梭树干液流速率昼夜变化小;不同的生长日,梭梭树干液流速率介于(5.9±0.7)~(14.5±3.6)gcm-2h-1;观测期间,梭梭平均日耗水量为(0.3±0.2)mm,生长季节单株木耗水量达49·4mm。树干液流速率对气象因子均有一定程度的响应,且在不同时间的影响程度不同。日耗水量与林冠投影面积、基径、基径的平方乘以树高的积、边材厚度和边材面积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液流 耗水量 气象因子 土壤湿度 梭梭 荒漠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非灌溉条件下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蒸腾耗水特征 被引量:36
5
作者 曹晓明 陈曦 +2 位作者 王卷乐 王权 王珊珊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2-302,共11页
利用热平衡包裹式茎流计连续测定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原生梭梭2010年5月6日~10月12日的茎干液流及气象因子数据,探究了非灌溉条件下不同直径梭梭在其蒸腾耗水特性及与气象因子相关性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茎干液流昼夜变化规律明... 利用热平衡包裹式茎流计连续测定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原生梭梭2010年5月6日~10月12日的茎干液流及气象因子数据,探究了非灌溉条件下不同直径梭梭在其蒸腾耗水特性及与气象因子相关性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茎干液流昼夜变化规律明显,蒸腾日变化呈双峰或多峰趋势,夜间保持较小液流;午休现象多出现于14∶00~16∶00。相同环境因子影响下,直径越大,茎干液流速率越大,午休现象也越明显;(2)在生长季,不同直径梭梭液流的启动和停止时间存在差异,6~8月,直径越大,液流启动时间越早,停止时间越晚。同一植株液流在不同月份的启动和停止时间差异较大,生长初期,液流启动早,停止迟;生长季末期,液流启动迟,停止早;(3)5~8月,液流日累积过程呈明显的"S"型趋势;9~10月,呈斜率一致的一条直线。直径越大,日累积量和累积速率越大,第一拐点到达时刻越早,第二拐点到达时刻越晚;(4)液流速率与太阳辐射的相关性最好,其次为气温和相对湿度,风速最小;相关性在7月份最大,6月和8月次之,10月最小。相同环境条件下,直径越大,其液流速率对气象因子的响应越明显;(5)观测时段内,7月耗水最多,6月、8月、9月次之,5月和10月最少。直径越大耗水量越多,直径9.9、13.4、22.9 cm日均耗水量为0.570、0.595、0.694 mm,总耗水量为92.904、96.923、113.052 mm,液流通量为0.263、0.284、0.346 L.cm-2.d-1。与干旱区不同生境的梭梭相比,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原生梭梭的液流通量相对较小。不同地点和生境的梭梭在耗水数量、耗水日过程特性等方面差异明显,这为天然荒漠植被防护林的管理及沙漠区人工灌溉植物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了一定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梭梭 茎干液流 蒸腾耗水 气象因子 茎流热平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灌木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周围土壤微生物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21
6
作者 曹艳峰 李彦 +1 位作者 李晨华 吕光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28-1635,共8页
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荒漠生态系统中主要优势种——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冠幅内外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从树干基部向外水分和养分变化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的变化规律,试图揭示荒漠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空... 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荒漠生态系统中主要优势种——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冠幅内外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从树干基部向外水分和养分变化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的变化规律,试图揭示荒漠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微生物生物量和多样性采用磷脂脂肪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从树干基部向外,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多样性以及不同微生物类群的生物量均随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降低而逐渐降低,指示了土壤微生物从裸地向内集聚分布的特征。另外,在微生物群落组成中,不同类群微生物的生物量从树干基部向外的减少程度有所不同,例如,从树干基部附近5 cm处到冠外裸地200 cm处,真菌、细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的生物量分别减少了50.25%、84.06%、82.70%、92.57%,指示了细菌从裸地向内集聚分布的程度强于真菌,革兰氏阴性菌从裸地向内集聚分布的程度也较强于革兰氏阳性菌。研究表明,在资源稀缺的荒漠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倾向于分布在冠内资源丰富的区域。土壤微生物的空间分布不仅与资源的丰富度有关,而且与微生物自身对环境变化的忍耐性或敏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梭梭 微生物生物量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绿洲过渡带不同年限雨养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国华 陈蕴琳 缑倩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5658-5668,共11页
通过调查分析河西走廊荒漠绿洲过渡带不同种植年限(5、10、20、30和40a)人工梭梭生理生化变化(叶片渗透调节物质、丙二醛和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个体形态特征(叶片、枝条和茎干生物量、枯枝落叶比、株高、冠幅等)以揭示不同种植年限... 通过调查分析河西走廊荒漠绿洲过渡带不同种植年限(5、10、20、30和40a)人工梭梭生理生化变化(叶片渗透调节物质、丙二醛和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个体形态特征(叶片、枝条和茎干生物量、枯枝落叶比、株高、冠幅等)以揭示不同种植年限雨养梭梭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梭梭种植年限增加,人工梭梭林内深层100-120cm和180-200cm土壤水分变化明显,在5-20a保持在3%-4%,而在种植后期(30-40a)土壤水分下降到1%-2%左右。在5-20a,梭梭主要通过显著提高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维持叶片较低的丙二醛含量和较高的叶绿素含量,保持新叶光合能力;同时,显著提高0-20cm根系的活力,增强对表层土壤水分的吸收能力;但在30-40a,梭梭叶片渗透调节物质明显减少,梭梭叶片丙二醛含量增加,叶绿素含量下降,同时叶绿素a,b比例失调,渗透调节作用失效,梭梭叶片老化,老叶比例明显增加,光合作用能力下降,枝条和茎干退化严重,个体生物量进一步减少,在40a梭梭叶片、枝条和茎干生物量下降到最低值。研究表明在年降水100mm左右的荒漠绿洲过渡带,在种植梭梭5-20a土壤水分为3%-4%,梭梭可以通过生理调节适应土壤干燥,但是从30a土壤水分下降到1%-2%时,梭梭主要通过枯枝落叶降低个体蒸腾耗水量,在40a梭梭进入休眠(假死)状态,这暗示土壤水分下降到1%-2%,可能是梭梭的临界吸收土壤水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荒漠绿洲过渡带 梭梭 生态生理响应 个体形态调整 土壤干燥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群落能量平衡及蒸散特征 被引量:7
8
作者 李传金 胡顺军 郑博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2-100,共9页
梭梭是北方荒漠区重要的固沙植物,具有较强的荒漠环境适应能力。研究梭梭群落能量及蒸散变化对科学管理水资源、保护与建设生态植被等有重大意义。基于波文比自动观测系统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丘间地实时连续测定的2018年气象和能量数... 梭梭是北方荒漠区重要的固沙植物,具有较强的荒漠环境适应能力。研究梭梭群落能量及蒸散变化对科学管理水资源、保护与建设生态植被等有重大意义。基于波文比自动观测系统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丘间地实时连续测定的2018年气象和能量数据,运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梭梭群落能量平衡和蒸散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梭梭生长季(4—10月)太阳净辐射和土壤热通量的日变化呈单峰状分布,净辐射通量最高值出现在13:30左右,土壤热通量最大值出现时间比净辐射推迟2 h,波文比在梭梭生长旺盛期全天变化稳定,萌发期和枯落期白天变化较小,夜间波动较大,湍流通量以显热通量为主;在晴天和阴雨天条件下,梭梭生长旺盛期的日蒸散量均明显大于萌发期和枯落期,且日蒸散量在旺盛期呈双峰型,萌发期和枯落期呈单峰型;2018年梭梭生长季蒸散量为279.67 mm,日均蒸散强度1.31 mm/d,梭梭群落的蒸散受到气象、自身生长特性以及土壤水分的影响,4月蒸散强度开始逐渐增大,由于多阴雨天气导致6月的蒸散强度有所降低,7月达到最大,9—10月水分、温度等条件缺乏,梭梭生理活动微弱,蒸散强度急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文比 梭梭群落 蒸散 能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根区土壤含水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克海 胡广录 +1 位作者 张钰佳 方桥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25,共10页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在荒漠绿洲过渡带的防风固沙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土壤含水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梭梭的生长状况。研究梭梭根区土壤含水量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对进一步探究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植被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在荒漠绿洲过渡带的防风固沙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土壤含水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梭梭的生长状况。研究梭梭根区土壤含水量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对进一步探究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植被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在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的半固定沙地上于2017年5月下旬和10月中旬选取5株梭梭灌丛,对其根区土壤含水量的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花期土壤含水量在土层深度0~10 cm和80~120 cm较高, 10~40 cm次之,40~80 cm最低;果期土壤含水量则呈现出逐层增大的变化趋势;2)土壤温度影响土壤水分蒸发,温度越高,蒸发越大,导致花期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温度低于一定范围时,蒸发受到抑制,土壤温度升高,土壤持水能力则随之增强,导致果期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大,促使团聚体和胶体形成,土壤吸附水分能力增强,即花期和果期土壤含水量均随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而增加;4)土壤中粗砂含量越少,中砂含量越多,土壤孔隙越小,持水能力越好。因此,花期和果期梭梭根区土壤含水量随粗砂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中砂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土壤含水量 土壤有机质 土壤温度 土壤颗粒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梭梭(Haloxylo nammodendron(C.A.Mey)Bunge)树干液流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25
10
作者 张晓艳 褚建民 +4 位作者 孟平 姚增旺 王鹤松 李得禄 姜生秀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25-1536,共12页
利用Grainer热扩散式探针法(TDP)连续测定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生长季梭梭树干液流,并同步测定外界环境因子。研究了6—11月份不同直径梭梭树干液流日、季变化及其与外界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随月份的递增,不同直径梭梭树干液... 利用Grainer热扩散式探针法(TDP)连续测定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生长季梭梭树干液流,并同步测定外界环境因子。研究了6—11月份不同直径梭梭树干液流日、季变化及其与外界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随月份的递增,不同直径梭梭树干液流通量(SV)晴天日变化波峰区逐渐缩减。并且在6—8月份,不同直径SV均表现出明显的"宽峰型"现象,且晴天SV明显高于阴、雨天;(2)随季节变化,不同直径梭梭SV波动性较大,直径越大其波动性越高;而梭梭SV未表现出随直径增大液流通量越大的现象;(3)6—11月梭梭树干耗水量先增后降,7月达最高峰,且直径越大,梭梭总耗水量越大;(4)梭梭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相关程度受不同天气、时间尺度的影响较大,晴天相关性略高于阴、雨天。空气温度、净辐射、饱和水汽压差是影响梭梭树干液流的主要气象因子。0—100cm土层以上0—250cm根幅区土壤水分对树干液流影响最显著。(5)同比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梭梭生长季(5—10月)总耗水量458—1044kg以及日均耗水量1.8—6.4kg/d,整个生长季(6—11月)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梭梭的总耗水量495—1232kg、日均耗水量为2.0—8.3 kg/d,两者耗水量近似。利用TDP技术测定梭梭耗水量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气象因子 土壤水分 树干液流 热扩散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种常用机器学习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适宜生境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妮 郭彦龙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4期190-199,共10页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C.A.Mey) Bunge是适应中亚荒漠生境的耐寒、抗旱、耐盐碱C4植物,预测该物种地理分布范围以及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该物种适宜生境分布的变化,对于我国荒漠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收集的梭梭分...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C.A.Mey) Bunge是适应中亚荒漠生境的耐寒、抗旱、耐盐碱C4植物,预测该物种地理分布范围以及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该物种适宜生境分布的变化,对于我国荒漠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收集的梭梭分布数据与33个环境因子,基于四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组成的组合模型对该物种适宜生境在我国西北干旱区的分布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不同的模型算法的结果在空间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其分布细节具有一定的差异性。(2)梭梭在我国的适宜生境面积约为0.91×10^(6) km^(2),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边缘,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内蒙古巴丹吉林、乌兰布和、腾格里沙漠和库布齐沙漠的西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等地区。(3)未来气候变化对该物种适宜生境分布的影响取决于升温幅度,但是在大部分的增温情景中,该物种的适宜生境变化较小。(4)高适宜生境面积为0.19×10^(6) km^(2),应该作为梭梭原生产地保护以及人工种植的重点区域。(5)集成多模型结果的组合物种分布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模型的不确定性,增加模型的精度。在环境条件限制性较高的干旱区,加入土壤因素能够有效提高物种分布模型的建模科学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 物种分布 机器学习 组合模型 荒漠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下游荒漠区雨养梭梭柠条人工林健康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丽 刘永刚 +3 位作者 王菊莲 姜俊基 李得禄 袁宏波 《防护林科技》 2025年第1期70-77,共8页
梭梭和柠条作为石羊河下游荒漠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主要树种,分布面积大,在防风固沙、固碳增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20年来,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和气候干旱化,梭梭柠条人工林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衰败和死亡。选择20 a及以上林龄的梭... 梭梭和柠条作为石羊河下游荒漠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主要树种,分布面积大,在防风固沙、固碳增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20年来,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和气候干旱化,梭梭柠条人工林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衰败和死亡。选择20 a及以上林龄的梭梭、柠条、梭梭+柠条3种林分,对其生长指标、病态指标、更新指标及多样性指标调查,运用模糊判别法从优势种和林下植被两方面评价林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1)石羊河下游梭梭柠条整体处于中等健康及以下水平。(2)梭梭柠条混交林健康状况相对优于柠条林、梭梭林,柠条的病虫害轻于梭梭,发芽指数高于梭梭。(3)土壤含水量与其健康序列有明显的正向相关性,健康序列越高含水量越高,全盐量、有机质、速效P分别明显影响着梭梭柠条的高生长、幼苗更新、盖度、枝条发芽和生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柠条 人工林 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留茬高度对固沙植物梭梭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13
作者 黄雅茹 马迎宾 +5 位作者 郝需婷 韩春霞 崔健 王浩伊 庞嘉诚 徐光甫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1,共7页
为了了解不同留茬高度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的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存在的差异,利用Li-68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不同光合有效辐射时,不同留茬高度(60、90、120 cm)梭梭的光响应曲线,分析不同留茬高度梭梭的光合特性和水分... 为了了解不同留茬高度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的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存在的差异,利用Li-68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不同光合有效辐射时,不同留茬高度(60、90、120 cm)梭梭的光响应曲线,分析不同留茬高度梭梭的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在光合有效辐射0~2 000μmol·m^(-2)·s^(-1)范围内,不同留茬高度梭梭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变化趋势相似,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强而增加,胞间CO_(2)摩尔分数呈下降趋势。光合有效辐射大于600μmol·m^(-2)·s^(-1)时,净光合速率从大到小均表现为留茬高度90(14.313μmol·m^(-2)·s^(-1))、60(12.726μmol·m^(-2)·s^(-1))、120 cm(9.523μmol·m^(-2)·s^(-1))、未处理(6.184μmol·m^(-2)·s^(-1)),其差异显著(P<0.05)。不同留茬高度梭梭的水分利用效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加,从大到小依次为留茬高度90(3.093 mmol·mol^(-1))、60(2.329 mmol·mol^(-1))、120 cm(2.081 mmol·mol^(-1))、对照(1.583 mmol·mol^(-1))。留茬高度120 cm梭梭的水分利用效率最低,光合能力最弱;留茬高度60 cm梭梭的水分利用效率中等,光合能力中等;留茬高度90 cm梭梭的光合能力最高,通过降低蒸腾速率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茬 光合特性 光响应 梭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荒漠植物梭梭幼苗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14
作者 汪媛艳 柴成武 +5 位作者 纪永福 王方琳 赵鹏 付贵全 唐卫东 肖斌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8-294,共7页
为探讨在土壤干旱逐渐加重过程中荒漠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幼苗各指标的响应机制,利用盆栽试验测定人工浇水后自然干旱过程中梭梭幼苗叶片水分、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梭梭叶片相对含水量(RWC)随... 为探讨在土壤干旱逐渐加重过程中荒漠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幼苗各指标的响应机制,利用盆栽试验测定人工浇水后自然干旱过程中梭梭幼苗叶片水分、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梭梭叶片相对含水量(RWC)随自然干旱天数增加而降低,相对水分亏缺(RWD)呈波动式上升趋势。2)持续干旱对梭梭细胞膜伤害较大,叶片相对电导率(REC)逐渐增大,但丙二醛(MDA)积累不明显。3)幼苗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C)、脯氨酸(Pro)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对持续干旱的响应不一致,植物主要依靠POD、SOD、Pro的协同作用来抵御土壤水分减少对其细胞造成的伤害。综上可知,土壤自然干旱过程中,梭梭幼苗通过累积渗透物质来维持细胞膨压、增加抗氧化酶活性以减轻或延缓细胞膜的伤害,从而增强对土壤干旱的适应性,以保证自身生理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干旱 梭梭幼苗 叶片水分 保护酶活性 渗透调节物质 土壤水分 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平茬处理梭梭光合响应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
15
作者 黄雅茹 马迎宾 +5 位作者 韩春霞 郝需婷 崔健 海鹭 庞嘉诚 石善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2,70,共10页
【目的】了解不同平茬处理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的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其存在的差异,有助于理解不同平茬处理梭梭对环境的适应策略,为干旱区灌木的抚育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干旱区的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目的】了解不同平茬处理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的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其存在的差异,有助于理解不同平茬处理梭梭对环境的适应策略,为干旱区灌木的抚育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干旱区的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Li-68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不同光强下不同平茬处理梭梭(0%、25%、50%、75%)的光响应曲线,分析了不同平茬梭梭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光合有效辐射在0~2000μmol·m^(-2)·s^(-1)范围内,不同平茬梭梭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强而增加,胞间CO_(2)浓度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强呈下降趋势。光合有效辐射大于600μmol·m^(-2)·s^(-1)时,净光合速率值均表现为留茬75%>留茬0%>留茬25%>留茬50%>未平茬,差异显著(P<0.05)。留茬75%的光饱和速率(Amax)、光补偿点最高,留茬25%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光补偿点最小。光合有效辐射小于600μmol·m^(-2)·s^(-1),不同平茬梭梭水分利用效率增加迅速,大于600μmol·m^(-2)·s^(-1)时,随着光强的增强,继续缓慢上升。留茬25%通过降低蒸腾速率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不同平茬梭梭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留茬25%>留茬75%>留茬50%>未平茬>留茬0%。【结论】留茬25%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梭梭平茬抚育管理以留茬25%最为合适。本研究反映出对梭梭进行不同程度平茬后,在干旱环境下形成了自身的抗旱机制及水分调节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茬 光合特性 光响应 梭梭 乌兰布和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2种梭梭林地幼苗更新对土壤水分与养分的响应
16
作者 王方琳 刘有军 +2 位作者 柴成武 段文倩 杜娟 《防护林科技》 2025年第4期8-12,29,共6页
以民勤绿洲边缘天然梭梭林地和人工梭梭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带法调查2种梭梭林地的更新苗数量,同时采集样方内0~9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比较分析土壤水分、电导率、土壤有机质、全氮(N)、速效磷(P)变化特征及相关性,探讨2种梭梭林地幼... 以民勤绿洲边缘天然梭梭林地和人工梭梭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带法调查2种梭梭林地的更新苗数量,同时采集样方内0~9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比较分析土壤水分、电导率、土壤有机质、全氮(N)、速效磷(P)变化特征及相关性,探讨2种梭梭林地幼苗更新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良好的土壤水分有利于梭梭幼苗的更新,天然梭梭林地幼苗更新数量显著大于人工梭梭林地,林地土壤电导率、土壤pH也对梭梭幼苗更新有影响;2)梭梭更新苗根系主要生长在0~30 cm深的土壤层中,对养分的利用与消耗均较小,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P对天然梭梭和人工梭梭幼苗更新的影响较小。良好的水分条件是梭梭更新的先决条件,浅层土壤盐分质量分数过高也不利于梭梭幼苗的更新,幼苗更新阶段受土壤养分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幼苗更新 土壤水分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不同生长时期植物叶功能性状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郝需婷 黄雅茹 +4 位作者 张帅 崔健 王浩伊 郝惠忠 马迎宾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86-2400,共15页
揭示黄河乌兰布和沙漠地区旱柳和梭梭叶功能性状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变异规律,探明旱柳和梭梭对该区特殊环境的适应策略。以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旱柳(Salix matsudana)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为研究对象,在生长初期(5月初)、生长旺盛... 揭示黄河乌兰布和沙漠地区旱柳和梭梭叶功能性状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变异规律,探明旱柳和梭梭对该区特殊环境的适应策略。以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旱柳(Salix matsudana)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为研究对象,在生长初期(5月初)、生长旺盛期(7月初)、生长末期(9月初)3个时期分别测定14个叶功能性状,分析不同生长时期叶功能性状的变异与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不同生长时期,2种植物的叶功能性状均发生不同程度变异,其中,梭梭叶干重、旱柳相对水分亏缺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91.78%、45.74%,2种植物的叶碳稳定同位素比率(δ^(13) C)变异系数均为最小(均小于5%);旱柳叶含水量、叶宽、叶形指数,梭梭、比叶面积、比叶重在生长初期、旺盛期、末期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2)梭梭叶功能性状间的相关性较旱柳高;叶长、δ^(13)C是两种植物叶功能性状中综合排名前3的共同指标因子。(3)气象因素分别解释了旱柳23.89%、梭梭26.87%的叶功能性状变异,其中比湿度和降水分别是影响旱柳、梭梭叶功能性状的主要气象因子;比湿度和晴空表面有效辐射总数是共同影响两种植物叶功能性状的气象因子。植物可以通过改变叶功能性状及性状间的权衡关系,调整资源获取能力和物质分配去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形成最适生存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柳 梭梭 叶功能性状 不同生长时期 气象因子 适应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阿拉善梭梭人工林林下主要植物的生态位特征和种间联结性
18
作者 李星 隋莹莹 +5 位作者 辛智鸣 董雪 李星 张景波 孙静 尚敏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7,共9页
采用群落调查法对内蒙古阿拉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人工林进行植物群落踏查,根据Shannon指数、Levins指数和Pianka指数对梭梭人工林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主要植物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进行分析,采用方差比... 采用群落调查法对内蒙古阿拉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人工林进行植物群落踏查,根据Shannon指数、Levins指数和Pianka指数对梭梭人工林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主要植物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进行分析,采用方差比率、χ2检验、联结系数分析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内蒙古阿拉善梭梭人工林林下灌木层植物有25种,草本层植物有25种,其中,灌木层主要植物16种,草本层主要植物14种。梭梭人工林林下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Pall.)Maxim.〕、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ov)、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 Maxim.)、骆驼蓬(Peganum harmala Linn.)、盐生草〔Halogeton glomeratus(M.Bieb.)C.A.Mey.〕、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Fisch.et C.A.Mey.)Freitag et G.Kadereit〕的生态位宽度优势明显。阿拉善梭梭人工林灌木层16个主要植物组成的120个种对中有116个种对的Pianka指数小于0.53,草本层14个主要植物组成的91个种对中有90个种对的Pianka指数小于0.77。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总体生态位重叠较低,总体联结性为显著负联结。χ2检验结果表明:灌木层中正联结种对24个,负联结种对96个;草本层中正联结种对25个,负联结种对66个。联结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灌木层正联结种对2个,无联结种对30个,负联结种对88个;草本层中正联结种对1个,无联结种对32个,负联结种对58个。综合研究结果显示:阿拉善梭梭人工林林下群落处于不稳定演替阶段,多数物种对资源利用的相似程度低。生境差异可能是造成林下物种生态位重叠较低,物种间以负联结为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人工林 重要值 生态位 种间联结 阿拉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梭梭种子遗传转化体系初探
19
作者 娜菲莎·木则帕尔 孙朗 +6 位作者 王萍 任燕萍 马丽 程聪 姚正培 王波 张桦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0,共8页
以梭梭种子为材料,在农杆菌种类、浓度、侵染时间优化条件后,进一步探索乙酰丁香酮(AS)、头孢霉素(Cef)、除草剂草铵膦(PPT)浓度对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梭梭种子侵染的农杆菌菌株为GV3101,将带有伤口的梭梭种子在OD_(600)为0.... 以梭梭种子为材料,在农杆菌种类、浓度、侵染时间优化条件后,进一步探索乙酰丁香酮(AS)、头孢霉素(Cef)、除草剂草铵膦(PPT)浓度对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梭梭种子侵染的农杆菌菌株为GV3101,将带有伤口的梭梭种子在OD_(600)为0.6的菌液中侵染10 min,在MS+150μmol/L AS培养基中共培养2 d后,转移至含头孢霉素的抗性培养基(MS+250 mg/mL Cef)中延迟筛选10~14 d,再在含有草铵膦的抗性筛选培养基(MS+250 mg/mL Cef+1.0 mg/L PPT)经过21~28 d培养,得到抗PPT梭梭苗,利用PCR检测和GUS染色验证,获得转基因阳性植株,转化率为1.6%~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种子 农杆菌介导 转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梭生长轮纹理特征提取分析
20
作者 王兴豪 韩忠玲 +4 位作者 刘志刚 程勇翔 董合干 吴玲 黄敬峰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8349-8360,共12页
为了解析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茎杆横切面特殊的纹理结构,研究基于CT扫描图像,通过对梭梭生长轮快速生长带外包络线的提取,重建了生长轮三维影像,从三维纹理结构揭示出二维横切纹理结构的成因。研究发现,梭梭快速生长轮之间存在... 为了解析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茎杆横切面特殊的纹理结构,研究基于CT扫描图像,通过对梭梭生长轮快速生长带外包络线的提取,重建了生长轮三维影像,从三维纹理结构揭示出二维横切纹理结构的成因。研究发现,梭梭快速生长轮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连接,即各轮层导管间存在横向连通。研究将相邻生长轮导管之间的跨连结构命名为连桥结构,该结构是梭梭实现水分横向运输的高效通道。梭梭次生木质部缺少木射线,其水分横向运输功能由连桥结构组成的横向运输系统所完成。连桥结构也是造成梭梭横切面纹理呈现断续螺旋线的原因。梭梭连桥结构分为横向和纵向两种基本层间跨连模式。横向连桥在快速生长轮造成的近椭圆形不连续开口面积平均值为0.51 mm^(2),纵向连桥造成的不连续开口面积平均值为0.17 mm^(2)。平均6-7个连桥串联形成连桥组,并成辐射状分布于梭梭次生木质部中,连桥组中多数呈现向上倾斜,少数向下倾斜,倾斜角度在±13.2°-17.46°之间。由连桥串联形成的连桥组实现了梭梭水分横向快速运输,形成了适应干旱环境独特的水分运输系统。利用重建的生长轮三维纹理影像,通过纵向观察,观察者可以清晰的区分连桥结构和生长轮层。研究结果有利于梭梭生长轮的计数,有利于梭梭种群年龄结构的调查,也为在生理生态水平、分子水平揭示梭梭生长规律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生长轮 连桥结构 横向运输 三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