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8篇文章
< 1 2 1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仿生物理模型的椭圆囊直线加速度生物力学响应
1
作者 龚俊杰 项广成 +1 位作者 姜亚妮 边义祥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2-469,共8页
目的 构建透明可视化的人体椭圆囊仿生模型,探究椭圆囊直线加速度的生物力学响应。方法 采用3D打印技术和PVA-明胶复合水凝胶制作方法,成功制备了与人体比例为10∶1的可视化椭圆囊物理模型。通过对该模型进行变加速和变方向刺激实验,探... 目的 构建透明可视化的人体椭圆囊仿生模型,探究椭圆囊直线加速度的生物力学响应。方法 采用3D打印技术和PVA-明胶复合水凝胶制作方法,成功制备了与人体比例为10∶1的可视化椭圆囊物理模型。通过对该模型进行变加速和变方向刺激实验,探究椭圆囊囊斑的生物力学响应。结果 在1~5 Hz正弦往复直线激励下,仿生囊斑的响应振幅从4.11μm增长至48.82μm;仿生囊斑的响应振幅随着加速度的增加而线性增长。此外,囊斑还表现出对特定方向加速度的响应变形差异。结论 制备的仿生椭圆囊模型能够准确模拟人体椭圆囊的工作机制,有望为前庭功能障碍的病理研究提供新途径,并为仿生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拓展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系统 椭圆囊 囊斑 仿生模型 直线加速度 生物力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飞联网运行的航空器多速度差跟驰模型
2
作者 王莉莉 赵云飞 郭微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73-1881,共9页
为提高空中交通流的稳定性,基于飞联网运行特性研究了考虑偏移的航空器多速度差跟驰模型。为定量描述航空器间的偏移对跟驰行为的影响,引入偏移阻碍作用,建立偏移与前导航空器速度的关系,将跟驰模型扩展到三维模式;考虑飞联网环境下的... 为提高空中交通流的稳定性,基于飞联网运行特性研究了考虑偏移的航空器多速度差跟驰模型。为定量描述航空器间的偏移对跟驰行为的影响,引入偏移阻碍作用,建立偏移与前导航空器速度的关系,将跟驰模型扩展到三维模式;考虑飞联网环境下的多航空器信息交互模式,构建航空器多速度差跟驰模型,并应用稳定性分析方法,推导所提模型稳定性判别条件,计算稳态通行能力;在对模型进行参数标定的基础上,以考虑3架前导航空器的多速度差跟驰模型为例,设计数值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阻碍作用随偏移量的增大而减小,在相同偏移量情况下,重型机的阻碍作用最大,轻型机最小;所提模型相比传统模型具备更优的稳定域,且考虑前导航空器数量越多、权重系数越大,所提模型的稳定性越好;相同取值条件下,所提模型的燃油消耗系数均低于传统模型,当敏感系数取1 s^(-1)时,燃油消耗系数降低27.12%。数值仿真表明航空器多速度差跟驰模型有利于提高空中交通流的稳定性,降低燃油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联网 速度 跟驰模型 稳定性分析 通行能力 燃油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确定性模型的高速列车二阶段自适应速度跟踪控制 被引量:1
3
作者 谭畅 姜坤 陈馨玥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9,共9页
针对传统自适应控制器暂态性能较差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确定性模型的高速列车二阶段自适应控制器,实现了对给定参考曲线的渐进跟踪.首先,通过受力分析建立了列车的纵向动力学模型,并根据先验知识确定列车模型中未知参数的区域范围... 针对传统自适应控制器暂态性能较差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确定性模型的高速列车二阶段自适应控制器,实现了对给定参考曲线的渐进跟踪.首先,通过受力分析建立了列车的纵向动力学模型,并根据先验知识确定列车模型中未知参数的区域范围,从而在未知参数的区域范围内建立列车的确定性辨识模型集;然后,采用凸组合的思想设计控制器,并利用二阶段自适应控制策略更新控制器参数;最后,以CRH380AL型高速列车在济南–徐州段的数据进行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具有理想的稳定和渐进跟踪特性,并且能够快速逼近列车模型参数突变后新的工作点,显著地改善了列车速度跟踪控制系统的暂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模型 二阶段自适应 速度跟踪控制 暂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广工况下湍流燃烧速度模型适用性评估与发展
4
作者 蔡骁 代鸿超 +1 位作者 王金华 黄佐华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128,共12页
为了发展高适用性的湍流燃烧速度(ST)模型,本研究对比了最近提出的多种ST预测模型在不同湍流预混燃烧条件的准确性。在宽广工况条件下使用300个数据确定了14个ST预测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 为了发展高适用性的湍流燃烧速度(ST)模型,本研究对比了最近提出的多种ST预测模型在不同湍流预混燃烧条件的准确性。在宽广工况条件下使用300个数据确定了14个ST预测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通过寻找最小的MAPE,对这14个预测模型中原作者提出的可调常数项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基于宽广工况修正的拟合常数项均提升了模型准确度。然而,但大多数模型在宽广的Lewis数范围(Le=0.33~2.94)和Karlovitz数范围(Ka=0.03~90)下不具有普适性。研究发现,Liu和Nguyen的模型分别对固定Le工况(Le=1)和变化Le工况(Le=0.33~2.94)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但分别缺乏对Damk?hler数(Da)和相对湍流长度尺度(LI/δ)的考虑。因此,本文提出两个修正的预测模型,分别将其MAPE降低至11.5%和1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燃烧速度 湍流传播火焰 速度模型 宽广工况 差异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RBO-XGBoost和ABKDE融合可解释模型的TBM掘进速度预测
5
作者 杨腾杰 高新强 +4 位作者 杨志国 孔超 董北毅 李铁峰 朱正国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87,M0006,M0007,共17页
精准可靠的隧道掘进机(TBM)掘进速度预测对于提升施工效率、保障施工安全具有重要工程价值。针对现有TBM掘进速度预测模型精度较差和对施工时不确定性考虑不足的局限,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可解释性TBM掘进速度区间预测方法。首先,... 精准可靠的隧道掘进机(TBM)掘进速度预测对于提升施工效率、保障施工安全具有重要工程价值。针对现有TBM掘进速度预测模型精度较差和对施工时不确定性考虑不足的局限,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可解释性TBM掘进速度区间预测方法。首先,收集国内多组TBM隧道工程数据,选取岩石单轴抗压强度(UCS)、岩体完整性系数(Kv)、推力(TF)与刀盘转速(RPM)作为输入特征,构建基于牛顿拉弗森优化(NRBO)算法与交叉验证策略协同优化的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点预测模型,并引入可解释性(SHAP)框架解析特征参数对预测结果的贡献度。进而,采用自适应带宽核密度估计(ABKDE)方法对点预测结果进行不确定性量化,实现掘进速度的区间预测。最后,通过伊朗克尔曼输水隧洞工程案例验证模型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与未采用NRBO算法的XGBoost模型相比,NRBO-XGBoost模型的预测误差均方误差(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降低了13.9%、19.1%和0.7%,决定系数R2提高了0.0151;特征重要性排序为UCS(0.4156)>TF(0.1554)>RPM(0.1045)>Kv(0.0047),揭示岩石强度为掘进速度的主导影响因素;所提模型在区间预测性能上超越了自适应提升(AdaBoost)和随机森林(RF)模型,NRBO-XGBoost、AdaBoost和RF模型的预测区间覆盖概率(PICP)分别达到92.1%、88.4%和90.2%,具备更优的不确定性量化能力;工程实例验证中,点预测R2达0.9676且预测区间完全覆盖实测值,证实模型具有良好工程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掘进机 掘进速度 区间预测 融合模型 机器学习 NRBO算法 可解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效应增强侵彻体撞击靶板后破片径向速度预测模型的对比分析
6
作者 王展翾 李欣田 +1 位作者 徐立志 杜忠华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31,共15页
为进一步对具有横向效应增强的侵彻体(Penetrator with Enhanced Lateral Effect,PELE)侵彻金属靶板后破片的最大径向速度进行有效预测,采用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的方法,对PELE撞击靶板时的碰撞压力、径向压力和破片停止加速时间进行详细... 为进一步对具有横向效应增强的侵彻体(Penetrator with Enhanced Lateral Effect,PELE)侵彻金属靶板后破片的最大径向速度进行有效预测,采用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的方法,对PELE撞击靶板时的碰撞压力、径向压力和破片停止加速时间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弹性波理论低估了PELE撞击靶板时的碰撞压力,而冲击波理论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轴向压力全部转换为径向压力而不是一定比例转换;当壳体达到最大失效应变时,壳体开始破碎,并停止加速更符合实际情况。通过上述分析改进了径向速度模型,并分别与弹性波模型、冲击波模型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在碰撞压力较大时,新模型能够对PELE侵彻金属靶板后破片的最大径向速度进行有效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彻体 横向效应增强 碰撞压力 径向压力 改进径向速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互式多模型概率数据关联抗速度拖引干扰算法
7
作者 闫咏琪 王琪 易凡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07-1515,共9页
脉冲多普勒雷达导引头面对释放速度拖引干扰的强机动性目标时,存在跟踪、制导精度下降的问题。为此,结合空空/地空导弹应用场景,提出一种基于交互式多模型概率数据关联的抗速度拖引干扰算法。该算法结合概率数据关联和多模型交互的优势... 脉冲多普勒雷达导引头面对释放速度拖引干扰的强机动性目标时,存在跟踪、制导精度下降的问题。为此,结合空空/地空导弹应用场景,提出一种基于交互式多模型概率数据关联的抗速度拖引干扰算法。该算法结合概率数据关联和多模型交互的优势,采用概率数据关联滤波器处理角度和速度通道的量测信息,同时引入多模型交互框架动态适应目标在不同机动状态下的运动模式。仿真实验表明,提出的抗干扰算法可增强对复杂机动行为的捕捉能力和目标状态估计的鲁棒性,有效降低速度拖引干扰带来的影响,提升导弹制导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机动目标跟踪 速度拖引干扰 交互式多模型 概率数据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舰船速度控制算法
8
作者 闫娓 李沙沙 +1 位作者 武雪峥 许强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6-170,共5页
复杂海洋环境中,舰船速度控制忽略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仅关注动力系统特性,难以准确反映舰船状态变化,导致控制效果不佳。因此,提出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舰船速度控制算法。建立舰船离散时间状态空间方程,利用模型预测控制,预测舰船速度状态... 复杂海洋环境中,舰船速度控制忽略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仅关注动力系统特性,难以准确反映舰船状态变化,导致控制效果不佳。因此,提出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舰船速度控制算法。建立舰船离散时间状态空间方程,利用模型预测控制,预测舰船速度状态,设定约束并构建舰船速度控制目标函数,滚动优化方式求解,得到舰船速度控制方案,确保舰船稳定控制。实验证明,该算法在舰船加速及排水量波动多种情况下,均能有效控制舰船速度,使舰船速度快速稳定在目标速度附近,且超调量小,展现出优越的抗干扰性能,使该方法在船舶自动驾驶、海上航行安全及舰船动力系统优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提升舰船在复杂海洋环境中的航行性能和安全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预测控制 舰船速度 控制方案 状态空间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显式模型预测直接速度控制 被引量:1
9
作者 史婷娜 赵梦圆 夏长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48-1259,I0003,共13页
当参数失配时,永磁同步电机的显式模型预测(explicit model predictive,EMP)直接速度控制将出现明显的稳态静差。为此,现有方法通过配置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来实时观测和前馈补偿模型偏差,以实现无静差、高精... 当参数失配时,永磁同步电机的显式模型预测(explicit model predictive,EMP)直接速度控制将出现明显的稳态静差。为此,现有方法通过配置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来实时观测和前馈补偿模型偏差,以实现无静差、高精度的转速跟随控制。但实验和理论分析表明,由于ESO的带宽有限,对于变化扰动的补偿能力较弱,参数失配时系统的动态性能恶化。为同时改善参数失配时系统的稳态控制精度和动态性能,并提高鲁棒性,该文将无模型控制与EMP控制进行融合,通过构造超局部预测模型和数据驱动观测器,提出新的EMP直接速度控制策略。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凭借数据驱动观测器的高观测带宽,可以同时在动态和稳态阶段实现参数失配的优良补偿,兼顾动态与稳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显式模型预测控制 直接速度控制 数据驱动 模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策略的波浪发电无速度传感器滑模控制
10
作者 梁昊晖 杨俊华 +3 位作者 杨梦丽 王超凡 黄逸 罗琦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6-182,共7页
为提高复杂海况下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效率,降低设备维护费用,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策略的无速度传感器滑模控制方案。以电机瞬时功率为成本函数,求解最优电磁力,并将之转换为参考电流。通过矢量控制和模型预测电流控制跟踪电流,实现系... 为提高复杂海况下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效率,降低设备维护费用,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策略的无速度传感器滑模控制方案。以电机瞬时功率为成本函数,求解最优电磁力,并将之转换为参考电流。通过矢量控制和模型预测电流控制跟踪电流,实现系统最大功率捕获;依据参考电流判断速度方向,设计滑模速度观测器,实现无速度传感器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模型预测控制策略下系统能够运行在安全约束范围内,输出功率提高,滑模观测器观测精度高,可增强系统鲁棒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发电 模型预测控制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滑模速度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模型预测的物伞系统速度跟踪控制
11
作者 陈立锋 石添文 +1 位作者 黄良沛 刘文雯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5-180,共6页
针对空投易碎易爆物品无速度跟踪及速度波动大的问题,提出自适应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方法对物伞系统速度进行控制跟踪。以线性离散化物伞系统动力学模型为基础,通过迭代法构建速度跟踪预测模型,依据实际需求设... 针对空投易碎易爆物品无速度跟踪及速度波动大的问题,提出自适应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方法对物伞系统速度进行控制跟踪。以线性离散化物伞系统动力学模型为基础,通过迭代法构建速度跟踪预测模型,依据实际需求设计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在自适应MPC控制器内进行优化求解;引入卡尔曼滤波作为状态估计器,让系统具备对自身状态量变化的感知,提供估计状态量给控制器,实现系统整体反馈校正。开展无风条件和有风条件下自适应MPC控制的物伞系统速度跟踪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此控制方法能够实现对期望速度的良好跟踪;在随机扰动下进行物伞系统速度跟踪控制鲁棒性研究,对比分析了自适应MPC方法和PID控制方法的速度跟踪性能,结果表明,自适应MPC控制的物伞系统速度振荡小于PID控制,其具有较强的抗非线性扰动能力,为实现物伞系统速度控制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伞系统 自适应模型预测控制 卡尔曼滤波器 速度跟踪控制 P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异质交通流的随机参数优化速度跟驰模型
12
作者 潘义勇 全勇俊 管星宇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5-422,共8页
为分析交通流异质性对车辆跟驰行为的影响,基于随机参数线性回归方法改进优化速度函数.根据分位数回归对交通流速度-密度数据进行分类,对每个类别数据进行随机参数线性回归,并得到不同类别的改进优化速度函数与假设检验结果,结合改进的... 为分析交通流异质性对车辆跟驰行为的影响,基于随机参数线性回归方法改进优化速度函数.根据分位数回归对交通流速度-密度数据进行分类,对每个类别数据进行随机参数线性回归,并得到不同类别的改进优化速度函数与假设检验结果,结合改进的优化速度函数和全速度差跟驰模型建立随机优化速度跟驰模型,利用傅里叶变化理论对跟驰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并搭建环形车道仿真平台对跟驰模型进行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分类处理后的随机参数模型误差较未分类降低28%;随机参数跟驰车队的速度值随着0.5分位点车辆的增多而增大;随机参数跟驰模型车队较固定参数跟驰模型车队更能反映交通流异质性对车队的影响.建立的模型能够提高仿真维度,真实反映交通流的复杂运行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流理论 分位数回归 随机参数线性回归 优化速度函数 跟驰模型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机器学习与改进岩石物理模型预测页岩油层系横波速度 被引量:7
13
作者 方志坚 巴晶 +3 位作者 熊繁升 杨志芳 晏信飞 阮传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1-391,共11页
传统的横波速度预测方法包括经验公式法和岩石物理模型法。前者适用于岩石矿物组分相对单一的储层,且受区域限制等因素的影响,不具有普适性,预测精度较低。后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岩石物理模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大多... 传统的横波速度预测方法包括经验公式法和岩石物理模型法。前者适用于岩石矿物组分相对单一的储层,且受区域限制等因素的影响,不具有普适性,预测精度较低。后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岩石物理模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大多数机器学习横波速度预测方法基于纯数据驱动,数据集的质量和数量将直接决定横波预测模型精度,并缺乏充分的物理内涵。为此,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NN)的方法,假设研究区储层波传播方程的数学形式已知,通过测井数据训练DNN得到未知的弹性参数,以确立目的层的波传播方程。利用平面波分析法得到相应的纵波、横波速度,实现神经网络与理论模型的结合。此外,针对传统Xu-White模型的不足,考虑随深度变化的孔隙纵横比,提出了改进横波速度预测岩石物理模型。利用研究区较丰富的测井数据,分别采用构建的DNN模型和改进横波速度预测岩石物理模型预测横波速度,并与传统的Xu-White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DNN模型和改进岩石物理模型均可获得较高精度的横波速度预测结果,且前者的预测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神经网络 岩石物理模型 页岩油层系 储层参数 横波速度 孔隙纵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XGBoost的爆破振动峰值速度预测研究
14
作者 任高峰 邱浪 +4 位作者 徐琛 李吉民 胡英国 朱瑜劼 胡伟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6-265,共10页
为实现爆破振动峰值速度的精准预测,减少爆破振动的危害,基于某爆破工程实测数据,通过基于决策树的特征重要性分析,选取了爆心距、炸药爆速、孔距、堵塞长度、孔深、单段药量6个变量作为输入特征,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对XGBoost模型... 为实现爆破振动峰值速度的精准预测,减少爆破振动的危害,基于某爆破工程实测数据,通过基于决策树的特征重要性分析,选取了爆心距、炸药爆速、孔距、堵塞长度、孔深、单段药量6个变量作为输入特征,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对XGBoost模型的决策树数目、决策树最大深度、学习率3个参数进行寻优,构建了PSO-XGBoost爆破振动峰值速度预测模型。通过对实例进行预测,得到预测结果的MSE、RMSE、R^(2)的值分别为1.44、1.16、0.91;通过与BPNN、AdaBoost、GBDT、RF、SVR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PSO-XGBoost模型的预测性能最佳,预测结果最优。为了进一步推广应用预测成果,开发设计了一套爆破振动峰值速度预测系统。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爆破工程振动预测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振动 爆破振动峰值速度 粒子群优化算法 XGBoost算法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联合加速度计计数建立健身气功·五禽戏的能量消耗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路明月 衣龙燕 +4 位作者 燕书婷 卢智慧 曹维 刘晓蕾 邱俊强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1-257,共7页
目的:基于心率联合不同部位加速度计计数建立健身气功·五禽戏的能量消耗(energy expenditure,EE)预测模型,为五禽戏的EE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74名18~30岁健康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习练水平分为熟练组(n=39,男21、女18)和... 目的:基于心率联合不同部位加速度计计数建立健身气功·五禽戏的能量消耗(energy expenditure,EE)预测模型,为五禽戏的EE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74名18~30岁健康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习练水平分为熟练组(n=39,男21、女18)和初学组(n=35,男17、女18),其中55名为建模组,19名为验证组。佩戴Polar心率表、ActiGraph-GT3X+加速度计(9个部位:腰部、两侧上臂、两侧腕部、两侧大腿和两侧踝部)和CORTEX MetaMax3B-R2便携式气体代谢仪测试习练1套五禽戏的心率(heart rate,HR)、加速度计计数[X轴、Y轴、Z轴及三轴向量幅值(vector magnitude,VM)的计数值]和EE相关指标。以气体代谢仪所测精准EE为基准,建立HR、加速度计计数或HR联合加速度计计数的线性回归模型,并分析对比不同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1)五禽戏运动EE与性别、身高、体重、肌肉量、HR相关指标和不同部位加速度计计数(腰部X轴计数值,左大腿VM值及X轴、Y轴计数值,右大腿VM值及Y轴、Z轴计数值,左脚踝VM值及Y轴计数值,右脚踝VM值及Y轴、Z轴计数值)均显著相关(P<0.05);(2)五禽戏运动EE的HR、加速度计计数和HR联合加速度计数模型的调整后R2分别为0.582、0.508、0.678(P<0.05);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性介于0.706~0.817之间,Bland-Altman分析中每种模型仅1个误差值落在了95%置信区间外,其余均落入95%置信区间内,即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精确度较高;(3)在不同预测模型中,HR联合加速度计计数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EE(kcal)=-20.089+0.279×体重(kg)+0.243×ΔHR(运动HR-安静HR,次/分)+0.001×右大腿Y轴计数值+0.181×运动HR(次/分)-4.202×性别(男=0,女=1)。结论:HR联合加速度计计数建立的五禽戏运动EE预测模型效果最好,可较为准确地推算1套五禽戏运动的E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身气功·五禽戏 能量消耗 心率 速度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轨迹跟踪的螺旋式布料机速度协同控制
16
作者 蔡安江 郭政虎 +2 位作者 张渊博 武佳欣 赵漫漫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193,共5页
为实现螺旋式混凝土布料机多速度的协同控制,提出一种基于轨迹跟踪的螺旋式布料机速度协同控制方法。通过分析螺旋式布料机的工作过程,研究螺旋式布料机横向移动和混凝土输送量的协同关系,并建立布料机的二自由度运动学模型。构建布料... 为实现螺旋式混凝土布料机多速度的协同控制,提出一种基于轨迹跟踪的螺旋式布料机速度协同控制方法。通过分析螺旋式布料机的工作过程,研究螺旋式布料机横向移动和混凝土输送量的协同关系,并建立布料机的二自由度运动学模型。构建布料机工作轨迹跟踪系统的误差模型,并对其进行离散化处理以满足计算机数值计算和实时控制的需要。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理论建立了轨迹跟踪系统的预测方程;建立了布料机轨迹跟踪的目标函数,并求解出满足布料机各种约束下的最优控制策略。实例仿真表明:基于轨迹跟踪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螺旋式布料机多速度的协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预制构件 螺旋式布料机 轨迹跟踪 模型预测控制 速度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城市道路局部交通运行环境随机变化的跟驰模型
17
作者 陈昱光 梁子禄 +2 位作者 胡山 杨彬 林弘灏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91-1399,共9页
针对现有模型较少考虑交通运行环境拥挤情况对车辆跟驰行为的影响以及交通运行环境在行驶过程中受到外部影响随机变化的情况,试图建立更加符合不同交通运行环境的车辆跟驰模型。为此,提取速度、速度标准差、局部空间占有率三个指标,基... 针对现有模型较少考虑交通运行环境拥挤情况对车辆跟驰行为的影响以及交通运行环境在行驶过程中受到外部影响随机变化的情况,试图建立更加符合不同交通运行环境的车辆跟驰模型。为此,提取速度、速度标准差、局部空间占有率三个指标,基于模糊C均值(Fuzzy C-Means, FCM)算法对交通运行环境进行聚类分析并实现有效量化。针对交通运行环境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拟合不同运行环境下的期望速度函数,引入高斯混合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 with Gaussian Mixture Model, GMMHMM)实现不同交通运行环境的识别及期望速度函数的转换,进而构建一种考虑不同交通运行环境下的车辆跟驰模型。最后,通过下一代模拟(Next Generation Simulation, NGSIM)轨迹数据,利用遗传算法标定模型参数。结果表明,与经典的全速度差(Full Velocity Difference, FVD)模型相比,所提出的跟驰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车辆跟驰数据,其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 MAE)、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分别降低了35%、39%,R2提高了2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交通运行环境 跟驰模型 高斯混合隐马尔可夫模型 速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的五相感应电机双参数辨识
18
作者 侯新国 罗翔宇 涂萱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127,共9页
五相感应电机是结构最简单的一种多相感应电机,具有低噪声、低转矩波动和高承载能力的优点,因此适用于高功率和可靠性要求的应用场合。针对速度编码器易受外界干扰的特点,构建一种应用于五相感应电机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无速度传感器矢量... 五相感应电机是结构最简单的一种多相感应电机,具有低噪声、低转矩波动和高承载能力的优点,因此适用于高功率和可靠性要求的应用场合。针对速度编码器易受外界干扰的特点,构建一种应用于五相感应电机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用以对转速进行辨识,实现五相感应电机的无速度传感器控制。随后,针对传统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的磁链电压参考模型易受定子电阻数值影响的问题,进一步构建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的双参数辨识系统,用以同时辨识转速与定子电阻,并对各自的自适应律选取进行推导。最后,在Simulink中对双参数辨识系统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不同转速以及不同负载转矩工况下对转速的辨识性能良好,整体辨识基本无静差,仅有约9.7 r/min的稳态波动;在定子电阻突变时,空载工况下定子电阻的辨识误差能够保持在5%以内,半载工况的误差为8.7%,满载则为1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机 多相电机 矢量控制 速度传感器控制 参数辨识 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理想电压矢量位置的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19
作者 程勇 颜宇尧 杜光辉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5-146,共12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采用传统三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时存在的运算复杂、延时较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理想电压矢量位置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根据矢量合成和扇区划分原理,在线寻优选择第一最优电压矢量,接着通过引入额外电压矢量...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采用传统三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时存在的运算复杂、延时较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理想电压矢量位置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根据矢量合成和扇区划分原理,在线寻优选择第一最优电压矢量,接着通过引入额外电压矢量,对原基本电压矢量所在扇区进行细分并结合理想电压矢量位置选择第二最优电压矢量,最后由开关切换次数最少原则确定零矢量。其次,为进一步减小计算量,所选电压矢量的作用时间基于直交轴分量误差最小原则算出。此外,为确保系统控制性能在不同工况下均能保持良好,根据电机的运行状态优化设计了价值函数结构。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减少了电压矢量的寻优次数和控制器的计算时间,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跟踪能力,降低了控制延时,减小了电流和转速脉动,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和稳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矢量位置 矢量作用时间 价值函数 响应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RNN算法的多级感应线圈炮非参数建模与出口速度预测
20
作者 秦涛涛 季思源 +1 位作者 雷琳 郑占锋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7-97,共11页
针对多级同步感应线圈发射器建模涉及多物理场耦合、现有优化方法迭代时间长等问题,基于粒子群优化-循环神经网络(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Recurrent Neural Network,PSO-RNN)算法建立多级同步感应线圈发射器非参数模型,并进行电... 针对多级同步感应线圈发射器建模涉及多物理场耦合、现有优化方法迭代时间长等问题,基于粒子群优化-循环神经网络(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Recurrent Neural Network,PSO-RNN)算法建立多级同步感应线圈发射器非参数模型,并进行电枢出口速度预测。通过正交结合随机实验的方法,获得以线圈匝数、触发时间、触发位置为输入,出口速度为输出的样本集;采用循环神经网络算法对样本集进行训练并建立非参数模型;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进一步优化RNN神经网络参数,提高非参数模型的预测性能;采用建立的模型预测出口速度并与实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所建立非参数模型的均方预测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028、0.036、2.18,且经过PSO优化后模型的3项评价指标分别降低39%、38%、46%,提高了预测性能;PSO-RNN非参数模型的一致性较好且预测的平均值与实验测得的出口速度相差1.2 m/s,误差百分比为1.8%,小于标准值5%。将PSO-RNN算法用于同步感应线圈发射器的非参数建模可行且对出口速度的预测较为准确,可为多级同步感应线圈发射器的工程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同步感应线圈炮 非参数模型 循环神经网络 粒子群优化 出口速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