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遗传承之安徽花鼓灯音乐文化价值的探索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畅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1期209-211,共3页
花鼓灯艺术是安徽民间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而花鼓灯音乐是花鼓灯艺术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颇具魅力的演奏风格和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赢得了广泛赞誉。该文以安徽颍上花鼓灯为例,... 花鼓灯艺术是安徽民间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而花鼓灯音乐是花鼓灯艺术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颇具魅力的演奏风格和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赢得了广泛赞誉。该文以安徽颍上花鼓灯为例,分析其音乐特征和文化价值,探讨花鼓灯音乐未来发展愿景与实现路径,旨在促进安徽花鼓灯艺术发展,使其成为中华文化中一道靓丽风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花鼓灯音乐 文化价值 非遗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北半干旱区苜蓿灌水次数与磷肥施用水平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庆锁 孙东宝 侯向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12-117,共6页
为优化苜蓿种植的水肥施用水平,在山西省北部半干旱区,采用田间试验裂区设计,研究了4个灌水处理(无灌溉,W0;灌水1次75mm,W1;灌水2次150mm,W2;灌水3次225mm,W3)和3个磷肥施用处理(未施磷肥,P0;低磷肥施用量105kgP2O5/hm2,P1;高磷肥施用量... 为优化苜蓿种植的水肥施用水平,在山西省北部半干旱区,采用田间试验裂区设计,研究了4个灌水处理(无灌溉,W0;灌水1次75mm,W1;灌水2次150mm,W2;灌水3次225mm,W3)和3个磷肥施用处理(未施磷肥,P0;低磷肥施用量105kgP2O5/hm2,P1;高磷肥施用量210kgP2O5/hm2,P2)交互作用下的苜蓿生长和干草产量。结果表明,施用磷肥可以提高苜蓿的抗寒性,表现在秋季枯黄迟,早春返青率提高。随着灌溉次数和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苜蓿的开花期推迟,开花率降低。除第3茬苜蓿外,第1茬、第2茬和全年的苜蓿干草产量都随灌溉次数和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灌水和磷肥的增产效应显著或极显著,灌水和磷肥的互作效应不显著。在晋北地区,以第1茬和第2茬苜蓿分别灌水2次(W2)而第3茬以无灌溉(W0)、肥料以低磷肥施用水平(P1)的水肥配置方案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 灌溉 苜蓿 开花 产量 半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性传统文化背景下民俗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以海安花鼓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唐智明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47,61,共3页
结合"全民健身"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以民俗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与研究为切入点,选择具有浓烈地域性传统文化特征的海安花鼓为研究对象,对海安花鼓的历史渊源、地域民俗文化背景、大众体育健身价值等进行研究,以期... 结合"全民健身"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以民俗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与研究为切入点,选择具有浓烈地域性传统文化特征的海安花鼓为研究对象,对海安花鼓的历史渊源、地域民俗文化背景、大众体育健身价值等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民俗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全民健身项目的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安花鼓 地域传统文化 民俗体育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安花鼓的艺术风格及文化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詹皖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91-94,共4页
海安花鼓有着四百余年的悠久历史。海安花鼓的舞蹈动作大多是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动作中提炼出来的。沿海一带农民质朴、爽朗、强悍的性格,赋予海安花鼓朴实,刚健、活泼诙谐、热烈奔放的基本风格。"海安花鼓"在舞蹈音乐上,既... 海安花鼓有着四百余年的悠久历史。海安花鼓的舞蹈动作大多是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动作中提炼出来的。沿海一带农民质朴、爽朗、强悍的性格,赋予海安花鼓朴实,刚健、活泼诙谐、热烈奔放的基本风格。"海安花鼓"在舞蹈音乐上,既强化了"海安花鼓"地方性的主题音乐旋律,又吸纳了江苏民歌代表作的音调,整体上凸显女子柔情花鼓的清秀与甜美。"海安花鼓"2008年3月已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安花鼓 艺术风格 文化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江花月夜》的“前世”“今生”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正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8年第4期30-34,164,共6页
《夕阳箫鼓》《浔阳夜月》和《春江花月夜》这三首乐曲之间有承继关系,但不是同一首乐曲,应予以区别。否定《春江花月夜》的存在是错误的。《春江花月夜》诞生至今才90年,已呈现出其优势——一枝独秀,应感谢它的改编者柳尧章先生。
关键词 夕阳箫鼓 浔阳夜月 春江花月夜 杨荫浏 郑觐文 柳尧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歌《黄四姐》的民俗文化内涵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燕妮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58-60,68,共4页
《黄四姐》是鄂西南地区土家族民歌的代表之一,2007年成功申请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其发源地和保护现状的再次调查,重新解构分析《黄四姐》的文本内容和阐释所代表的民俗事项,从而进一步揭示《黄四姐》这首... 《黄四姐》是鄂西南地区土家族民歌的代表之一,2007年成功申请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其发源地和保护现状的再次调查,重新解构分析《黄四姐》的文本内容和阐释所代表的民俗事项,从而进一步揭示《黄四姐》这首民歌囊括的民俗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四姐》 打喜花鼓 打撒也嗬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北歌南灯"之特征及其差异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71-173,共3页
东北秧歌、陕北秧歌,安徽花鼓灯和云南花灯,是"北歌南灯"的重要代表。"北歌南灯"的舞步、舞姿等动律 特征和舞具特征反映了汉族民俗舞的南北差异。同时,通过各地区民俗舞之间的交互影响甚至是直接的播迁、传 承,又... 东北秧歌、陕北秧歌,安徽花鼓灯和云南花灯,是"北歌南灯"的重要代表。"北歌南灯"的舞步、舞姿等动律 特征和舞具特征反映了汉族民俗舞的南北差异。同时,通过各地区民俗舞之间的交互影响甚至是直接的播迁、传 承,又使"北歌南灯"在许多地方保持了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歌南灯 东北秧歌 陕北秧歌 安徽花鼓灯 云南花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苜蓿不同花期农艺性状特征及与干草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刘选帅 孙延亮 +4 位作者 张前兵 李生仪 赵俊威 于磊 马春晖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00-1008,共9页
为探讨滴灌条件下不同花期紫花苜蓿的农艺性状特征,明确苜蓿各农艺性状指标与干草产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取苜蓿生长的4个花期,即孕蕾盛期(S 1)、初花前期(开花5%,S 2)、初花后期(开花10%,S 3)和盛花期(开花50%,S 4),进行苜蓿不同花期... 为探讨滴灌条件下不同花期紫花苜蓿的农艺性状特征,明确苜蓿各农艺性状指标与干草产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取苜蓿生长的4个花期,即孕蕾盛期(S 1)、初花前期(开花5%,S 2)、初花后期(开花10%,S 3)和盛花期(开花50%,S 4),进行苜蓿不同花期的株高、茎粗、茎叶比及干草产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相同茬次,随着花期的推进,苜蓿的株高、茎粗、茎叶比及干草产量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且盛花期各指标均显著大于孕蕾盛期(P<0.05)。紫花苜蓿的总干草产量为S 2(刈割5茬)最大,其次分别为S 3、S 4、S 1。不同花期滴灌苜蓿各农艺性状与苜蓿干草产量的关联度不同,相同花期,茎粗与苜蓿干草产量的关联度最大。在盛花期(开花50%,S 4)刈割有利于苜蓿单茬干草产量的提高,但实际生产中往往还需要考虑苜蓿的营养品质、年总干草产量及刈割成本。因此,可适当提前刈割期,在初花后期(开花10%)刈割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花期 农艺性状 干草产量 滴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旱塬区牧草引种试验研究初报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奉贤 胡跃高 +1 位作者 王勤俭 武慧霞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6-10,共5页
从1987~1989年中国草业陕西千阳实验点进行了牧草引种试验研究。参试的豆科牧草为3种6个品种,禾本科牧草为6种。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1)在参试的苜蓿品种中,苏联苜蓿盛花期干草产量最高,为1220.4公斤/亩;新疆苜蓿次之,达1192.1公斤/亩,... 从1987~1989年中国草业陕西千阳实验点进行了牧草引种试验研究。参试的豆科牧草为3种6个品种,禾本科牧草为6种。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1)在参试的苜蓿品种中,苏联苜蓿盛花期干草产量最高,为1220.4公斤/亩;新疆苜蓿次之,达1192.1公斤/亩,豆科牧草中以红豆草产量最低。2)禾本科牧草中,西部黑麦草返青早,干草产量达1451.6公斤/亩。此外,无芒萑麦为1123.36公斤/亩;营养成分的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禾本科牧草的粗蛋白质含量低于豆科牧草,茎低于叶,与常规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花期 返青 干草产量 牧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动作与武术套路身体动作的溯源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锋 耿兴敏 王岗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1-157,共7页
武术与舞蹈的起源及二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是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借鉴体育人类学跨文化比较法,运用跨文化比较动作分析法、观察法、田野调查法等,探寻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典型动作与武术套路规范动作的历史渊源,从... 武术与舞蹈的起源及二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是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借鉴体育人类学跨文化比较法,运用跨文化比较动作分析法、观察法、田野调查法等,探寻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典型动作与武术套路规范动作的历史渊源,从而探索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动作与武术套路动作融合发展的当代路径。以兼具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动作特点与武术套路动作的安徽花鼓灯为研究对象,对通过录像和照片采集的武术套路规范动作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徽花鼓灯的典型动作进行跨文化双向比较,从动作形态、演练礼仪及规则、传承方式、审美观与传承人的社会价值观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安徽花鼓灯与武术套路在动作名称、动作形态、审美观与传承人的社会价值观方面趋同,武术套路的部分动作形态、演练礼仪与规则、传承方式等与安徽花鼓灯也趋同。安徽花鼓灯与武术套路在历史演变进程中具有"舞中有武""武中存舞"的身体动作的双向互证融合关系,这也再次佐证了"武舞同源"的观点。最后提出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动作与武术套路动作融合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汉族民间舞蹈 武术套路 安徽花鼓灯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舞武同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青年群体的非遗数字化体验需求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岳威 马星孟 +2 位作者 许子怡 兰梦 李硕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66-74,共9页
目的 以安徽花鼓灯非遗文化为例,对青年群体的数字体验需求进行梳理,以便精准锁定用户需求,推动非遗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数字化传播。方法 从用户研究角度出发,采用KANO模型和KJ法,筛选、梳理青年群体数字化体验需求的不同层级和优先级... 目的 以安徽花鼓灯非遗文化为例,对青年群体的数字体验需求进行梳理,以便精准锁定用户需求,推动非遗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数字化传播。方法 从用户研究角度出发,采用KANO模型和KJ法,筛选、梳理青年群体数字化体验需求的不同层级和优先级。结果 分析得出青年群体在视觉体验、功能体验和知识反馈三大维度的数字化体验需求偏好,并针对其偏好提出对应的设计策略和设计方案。结论对三种不同设计维度中的10项设计属性进行优先级排序,获得青年群体在数字化体验中最为认可的偏好需求,为后续的数字化体验服务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也为其他非遗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数字化传播提供了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设计 数字体验 KANO模型 花鼓灯 青年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师的心愿
12
作者 李道国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21,164,共5页
文章回忆了多年来,作者在各剧种剧目创作中刘正维先生给与的戏曲音乐创作指导事例,点滴中感悟导师恩情,表达了作者对刘先生深切怀念以及继续践行导师嘱托的坚定信念。
关键词 刘正维 戏曲音乐创作 随州花鼓戏 楚剧 黄梅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利用VR技术传承松桃县苗族花鼓文化的路径探究
13
作者 黎雪飞 刘立辰 +2 位作者 孙倩倩 刘家菲 韩宝银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9期22-26,共5页
该研究以贵州省松桃县苗族花鼓文化为研究对象,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探究虚拟现实(VR)技术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中的创新应用。通过分析松桃苗族花鼓文化的存续现状与传承困境,结合VR的技术特性,构建“技术赋能-文化活化-产业振兴”三位... 该研究以贵州省松桃县苗族花鼓文化为研究对象,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探究虚拟现实(VR)技术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中的创新应用。通过分析松桃苗族花鼓文化的存续现状与传承困境,结合VR的技术特性,构建“技术赋能-文化活化-产业振兴”三位一体的传承路径,提出数字化保护、沉浸式传播、文旅融合等实施方案,为民族地区文化振兴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VR技术 苗族花鼓 文化传承 数字化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