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_∞鲁棒控制的挠性卫星姿态控制 被引量:26
1
作者 宋斌 马广富 +1 位作者 李传江 谌颖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68-970,985,共4页
针对存在未建模动态、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和外力矩扰动的挠性卫星,通过选择合适的加权函数将挠性卫星姿态控制问题转化为H∞混合灵敏度问题。采用H∞优化方法设计了鲁棒控制器。最后对卫星姿态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鲁棒控... 针对存在未建模动态、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和外力矩扰动的挠性卫星,通过选择合适的加权函数将挠性卫星姿态控制问题转化为H∞混合灵敏度问题。采用H∞优化方法设计了鲁棒控制器。最后对卫星姿态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鲁棒控制器的姿控系统较传统的PID控制的姿控系统具有更好的鲁棒稳定性和抗干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性卫星 h∞鲁棒控制 姿态控制 混合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灵敏度的交直流混合微网交直流断面电压H_∞鲁棒控制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鹏 于晓蒙 赵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8-75,共8页
交直流混合微网具备交流微网与直流微网各自的特点,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满足不同负荷的需要。交直流断面是交直流混合微网中直流区域与交流区域的互联部分。该文提出的基于混合灵敏度的交直流混合微网交直... 交直流混合微网具备交流微网与直流微网各自的特点,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满足不同负荷的需要。交直流断面是交直流混合微网中直流区域与交流区域的互联部分。该文提出的基于混合灵敏度的交直流混合微网交直流断面电压H_∞鲁棒控制,主要控制断面两侧电压并使之稳定。通过构建S/R/T混合灵敏度函数,提高交直流断面抗击交流扰动和直流扰动的标称性能,增强其应对参数摄动的鲁棒性能。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验证了交直流断面电压H_∞控制器的抗干扰能力与在换流器参数发生变化时该控制器仍可保持良好的控制性能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微网 混合灵敏度 交直流断面 h_∞鲁棒控制 电压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连轧机张力系统H_∞混合灵敏度鲁棒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8
3
作者 方一鸣 陆金波 +1 位作者 刘仙 王益群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8期1812-1815,共4页
针对2030五机架冷连轧机四五机架间张力系统被控对象,利用H混合灵敏度鲁棒控制方法设计了其张力鲁棒控制器。仿真研究结果及与常规PI控制效果的比较表明,所设计的张力鲁棒控制器对前后滑和外界干扰等不确定性具有更好的抑制作用,从而证... 针对2030五机架冷连轧机四五机架间张力系统被控对象,利用H混合灵敏度鲁棒控制方法设计了其张力鲁棒控制器。仿真研究结果及与常规PI控制效果的比较表明,所设计的张力鲁棒控制器对前后滑和外界干扰等不确定性具有更好的抑制作用,从而证明了所设计控制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连轧机 张力控制 混合灵敏度 h∞鲁棒控制器 前后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灵敏度函数的H_∞控制器参数模糊优化方法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大中 金洪亮 刘淑平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4-138,共5页
给出了SISO系统H∞控制器参数优化过程,提出了一种系统性能模糊评价优化设计方法,根据系统动态特性通过模糊优化控制策略动态校正控制器结构参数.结果表明,本方法对模型不确定性具有良好的鲁棒性适应性和动态特性,控制品质优于一般H∞... 给出了SISO系统H∞控制器参数优化过程,提出了一种系统性能模糊评价优化设计方法,根据系统动态特性通过模糊优化控制策略动态校正控制器结构参数.结果表明,本方法对模型不确定性具有良好的鲁棒性适应性和动态特性,控制品质优于一般H∞控制和常规PID,Smith预估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控制器 混合灵敏度 函数 参数优化 模糊评价 鲁棒性能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混合灵敏度的鲁棒性设计及在挠性系统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游江 赵国良 +1 位作者 罗耀华 冷欣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556-558,共3页
标准H∞混合灵敏度设计只能保证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和标称性能,而在实际系统中鲁棒性能也是很重要的。基于此,研究了在SISO系统中如何通过H∞混合灵敏度设计,使系统获得与μ综合相当的鲁棒稳定性和性能,得到使用H∞混合灵敏度设计来保证... 标准H∞混合灵敏度设计只能保证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和标称性能,而在实际系统中鲁棒性能也是很重要的。基于此,研究了在SISO系统中如何通过H∞混合灵敏度设计,使系统获得与μ综合相当的鲁棒稳定性和性能,得到使用H∞混合灵敏度设计来保证系统鲁棒性能需要满足的一个数量关系。由于挠性系统具有弱阻尼的谐振模态而不易控制,尤其是当谐振频率和阻尼比摄动时,系统的性能更不易保证,以存在挠性摄动的飞行器俯仰角控制为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控制 混合灵敏度 鲁棒性能 挠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摄动系统的H_∞鲁棒性能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翁正新 施颂椒 +1 位作者 张钟俊 王广雄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42-248,共7页
本文对具有实参数摄动和未建模动态不确定性的复合摄动问题的鲁棒性能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首次提出利用H∞控制理论中的混合灵敏度方法处理某些复合摄动问题的鲁棒性能设计.其思路是:首先将复合摄动问题的鲁棒性能设计转化为参数不... 本文对具有实参数摄动和未建模动态不确定性的复合摄动问题的鲁棒性能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首次提出利用H∞控制理论中的混合灵敏度方法处理某些复合摄动问题的鲁棒性能设计.其思路是:首先将复合摄动问题的鲁棒性能设计转化为参数不确定性系统的鲁棒性能设计问题;然后将这种参数不确定性问题变换成标准H∞控制问题结构;最后利用“DGKF”或状态反馈的方法获得问题的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控制 鲁棒性能 复合摄动系统 控制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俯仰运动指令驾驶H_∞鲁棒控制器 被引量:2
7
作者 尹晖 熊治国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4-57,共4页
指令驾驶是第三代战斗机的飞行控制系统中广泛采用的一种基本工作方式,对减轻驾驶员负担和提高驾驶员控制效能有积极的意义。首先介绍了指令驾驶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讨论了利用H∞混合灵敏度方法设计鲁棒控制器的基本算法。然后... 指令驾驶是第三代战斗机的飞行控制系统中广泛采用的一种基本工作方式,对减轻驾驶员负担和提高驾驶员控制效能有积极的意义。首先介绍了指令驾驶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讨论了利用H∞混合灵敏度方法设计鲁棒控制器的基本算法。然后进行了人机闭环系统建模,并基于H∞混合灵敏度方法设计了指令驾驶系统的指针偏转规律,给出了详细的控制算法和设计步骤。最后,在某型飞机的俯仰运动控制工作方式下,进行了人机闭环系统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令驾驶 人机闭环系统 鲁棒控制 h∞混合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箭俯仰角控制的H_(∞)混合灵敏度设计
8
作者 赵国良 游江 付斌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A期366-368,384,共4页
从滤波器设计出发提出了一种实用的构造挠性模型摄动界函数的方法,并分析了鲁棒性能加权函数的频带特性、带宽和增益与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以火箭俯仰角控制为例详细分析了在使用加性不确定性描述系统挠性摄动和考虑扰动频谱的情况下... 从滤波器设计出发提出了一种实用的构造挠性模型摄动界函数的方法,并分析了鲁棒性能加权函数的频带特性、带宽和增益与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以火箭俯仰角控制为例详细分析了在使用加性不确定性描述系统挠性摄动和考虑扰动频谱的情况下如何通过 H_∞设计混合灵敏度控制器来获得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和相应的鲁棒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_(∞)控制 混合灵敏度 鲁棒控制 挠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H_(∞)混合灵敏度控制及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任皓妍 马磊 +3 位作者 彭林 程少昆 何为一 罗宇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43-450,共8页
以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DAB)为研究对象,针对交直流微网中因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和随机性、测量误差、运行工况变化等原因所导致的参数摄动问题,提出基于差分进化算法(DE)优化的H_(∞)混合灵敏度鲁棒控制(H_(∞)-MSC)策略。通过选取合适... 以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DAB)为研究对象,针对交直流微网中因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和随机性、测量误差、运行工况变化等原因所导致的参数摄动问题,提出基于差分进化算法(DE)优化的H_(∞)混合灵敏度鲁棒控制(H_(∞)-MSC)策略。通过选取合适的加权函数对系统不同频段特性进行规划,得到理想的动态性能及鲁棒性能,并针对加权函数难以选取的缺点,采用DE算法对选择过程进行优化,通过迭代寻优匹配最佳控制器参数,改进H_(∞)-MSC算法。最后,通过半实物实验对比例积分(PI)单移相控制算法和DE-H_(∞)-MSC算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DE-H_(∞)-MSC算法能有效增强DAB系统的动态性能和鲁棒性能,可提高微电网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变换器 鲁棒控制 微电网 h_(∞)混合灵敏度 差分进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卷绕传输系统的建模、辨识与混合灵敏度H_∞鲁棒控制
10
作者 徐昱琳 杨向萍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5-79,共5页
介绍了一个由开卷轴、拖动轴、收卷轴和两个张力感应器组成的织物卷绕传输系统的建模及模型的参数辨识,并采用混合灵敏度多变量H_∞鲁棒控制来改善系统的控制性能,减少织物张力与速度之间的耦和。
关键词 卷绕传输系统 建模 辨识 混合灵敏度h∞鲁棒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灵敏度方法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 被引量:25
11
作者 刘照 杨家军 廖道训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74-876,共3页
通过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 ,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为减少模型中的不确定性与抑制路面干扰和传感器噪声对控制误差的影响 ,采用控制理论中的混合灵敏度设计方法 ,并利用 MATL AB中的鲁棒控制工具箱得到了满足干扰抑制和鲁... 通过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 ,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为减少模型中的不确定性与抑制路面干扰和传感器噪声对控制误差的影响 ,采用控制理论中的混合灵敏度设计方法 ,并利用 MATL AB中的鲁棒控制工具箱得到了满足干扰抑制和鲁棒稳定性要求的控制器。通过仿真验证了用混合灵敏度方法设计的控制器符合系统性能要求 ,与基于经典控制理论设计的超前—滞后控制器对输出干扰的单位阶跃响应进行比较后 ,证明用混合灵敏度方法设计的控制器具有更好的鲁棒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控制 混合灵敏度 鲁棒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弹过载控制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戴邵武 张亦农 曹凌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7期97-99,共3页
以导弹纵向通道为例,介绍了导弹的过载控制模型,研究了传统PI/角速度反馈控制、H_∞/混合灵敏度控制,并在大攻角情况下进行了仿真计算。通过比较,可得下面结论:对于传统PI/角速度反馈控制方法,其结构简单、工程上易于实现,但系统响应速... 以导弹纵向通道为例,介绍了导弹的过载控制模型,研究了传统PI/角速度反馈控制、H_∞/混合灵敏度控制,并在大攻角情况下进行了仿真计算。通过比较,可得下面结论:对于传统PI/角速度反馈控制方法,其结构简单、工程上易于实现,但系统响应速度慢,鲁棒性较差;而H_∞/混合灵敏度控制方法,响应速度快,鲁棒性能较好,但控制器阶次较高,工程上较难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载控制 h_∞控制 混合灵敏度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