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苜蓿素对LPS诱导HUVECs炎症反应的消除作用
1
作者 郭海海 范玉雪 +3 位作者 郭炎峰 陈喜宏 蒋林峰 玉永雄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目的】研究苜蓿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HUVECs为研究对象,用MTT法确定苜蓿素的处理浓度,用酶联免疫分析法确定LPS建模浓度以及检测HUVECs炎症相关因子(TNF-α、iNOS、COX-2、I... 【目的】研究苜蓿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HUVECs为研究对象,用MTT法确定苜蓿素的处理浓度,用酶联免疫分析法确定LPS建模浓度以及检测HUVECs炎症相关因子(TNF-α、iNOS、COX-2、IL-1、IL-6)表达,用Western-blot法测定NF-κB和MAPK信号通路蛋白(β-Actin、P65、IKB、P-P65、P-IKB、P38、JNK、ERK1/2、P-P38、P-JNK、P-ERK1/2)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LPS均能促进TNF-α的表达(P<0.01),其中LPS浓度在2.5~7.5μg/mL时TNF-α的表达量最高,选用2.5μg/mL作为建模浓度,在该浓度下LPS促进炎症相关因子和炎症相关通路蛋白表达(P<0.01),而作为阳性对照辛伐他汀能抑制LPS诱导的炎症相关因子和炎症相关通路蛋白表达(P<0.01);苜蓿素浓度在3μg/mL之内对HUVECs活性无显著差异,因而选用3、2、1μg/mL作为苜蓿素高、中、低剂量组;苜蓿素高、中、低剂量组均能下调LPS诱导的炎症相关因子和炎症相关通路蛋白表达(P<0.01),而且苜蓿素对炎症相关因子的抑制效果弱于辛伐他汀,而对炎症相关通路蛋白的抑制效果强于辛伐他汀,各炎症相关因子表达随苜蓿素浓度升高而降低(P<0.01),炎症相关通路蛋白表达情况也有这个下降趋势。【结论】苜蓿素能够通过抑制NF-κB和MAPK信号通路消除LPS对HUVECs诱导的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素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 炎症 脂多糖(L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接触共培养体系下抑制ARPE-19中CAMKⅡ表达对HUVECs迁移和侵袭及管腔形成的影响
2
作者 徐卫星 刘华 张岩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08-514,共7页
目的:探讨非接触共培养体系下抑制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中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表达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迁移、侵袭、管腔形成的影响。方法:将过表达CAMKⅡ-δ的ARPE-19样本进行RNA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 目的:探讨非接触共培养体系下抑制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中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表达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迁移、侵袭、管腔形成的影响。方法:将过表达CAMKⅡ-δ的ARPE-19样本进行RNA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基因参与的功能。使用transwell小室构建ARPE-19和HUVECs非接触共培养体系,根据实验干预措施分为:空白组:仅接种未共培养的HUVECs,无ARPE-19细胞;对照组:ARPE-19和HUVECs细胞均使用完全培养基进行共培养;AIP组(CAMKⅡ抑制组):ARPE-19使用含有AIP(160 nmol/L)的完全培养基,HUVECs使用完全培养基,进行共培养。检测HUVECs迁移、侵袭和管腔形成能力的变化,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CAMKⅡ/AMPK/mTOR/VEGF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生信分析发现差异基因参与细胞生长与死亡和细胞运动等生物学过程。划痕和transwell迁移实验均表明AIP组的HUVECs相对迁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侵袭和小管形成实验表明,AIP组的相对侵袭率和相对管腔形成率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变(均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AIP组CAMKⅡ、P-mTOR、VEGFA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下调,而P-AMPK蛋白表达较明显上调(均P<0.05)。结论:在非接触共培养体系下抑制ARPE-19细胞中CAMKⅡ表达可以显著降低HUVECs迁移能力,但不能改变侵袭和管腔形成能力,这可能是通过AMPK/mTOR/VEGFA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 自生肽2相关抑制肽(AIP) 迁移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提取物抗氧化及其对Na_2S_2O_3诱导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岳飞 罗子华 +3 位作者 邬新荣 陈红波 徐平 杨贤强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75-481,共7页
利用普洱茶加工过程中废弃的碎茶灰为原料制备提取物,分析其主要化学成分组成,以ABTS和FRAP体系评价了普洱生茶、普洱熟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研究了这两种提取物对Na2S2O3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 利用普洱茶加工过程中废弃的碎茶灰为原料制备提取物,分析其主要化学成分组成,以ABTS和FRAP体系评价了普洱生茶、普洱熟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研究了这两种提取物对Na2S2O3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普洱熟茶提取物中主要化学成分除咖啡碱外均低于普洱生茶提取物,其中酯型儿茶素含量减少最多。同时,普洱熟茶提取物对ABTS+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都较普洱生茶提取物作用弱,而对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却强于普洱生茶提取物,并在特定浓度下与茶多酚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抗氧化 huvec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花蕊醇提物对H2O2诱导HUVEC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罗磊 关宁宁 +1 位作者 向进乐 朱文学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7-102,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牡丹花蕊醇提物的主要成分,并通过H2O2诱导HUVEC细胞建立损伤模型,研究牡丹花蕊醇提物对其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牡丹花蕊醇提物主要成分为芦丁、槲皮素和芍药苷3种单体,含量分别为44.25%,15.50%,17.00%;牡丹花蕊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牡丹花蕊醇提物的主要成分,并通过H2O2诱导HUVEC细胞建立损伤模型,研究牡丹花蕊醇提物对其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牡丹花蕊醇提物主要成分为芦丁、槲皮素和芍药苷3种单体,含量分别为44.25%,15.50%,17.00%;牡丹花蕊醇提物能够降低细胞及其培养液中MDA含量,提高细胞内SOD和GPX活性以及GSH的含量。牡丹花蕊醇提物能够提高HUVEC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花 醇提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 huvec细胞 H2O2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冬有效部位对HUVEC凝血与纤溶活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康赟 于洁 +5 位作者 胡杨 熊超 王佳媚 张小燕 蒋凤荣 张旭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42-244,共3页
目的探讨麦冬正丁醇提取部位、薯蓣皂苷元及豆甾醇对培养HUVEC抗凝、纤溶及抗自由基损伤等作用。方法经H2O2和麦冬正丁醇提取部位、薯蓣皂苷元及豆甾醇作用于HUVEC后,取上清培养液测定tPA、PAI-1、TM的含量。结果麦冬正丁醇提取部位、... 目的探讨麦冬正丁醇提取部位、薯蓣皂苷元及豆甾醇对培养HUVEC抗凝、纤溶及抗自由基损伤等作用。方法经H2O2和麦冬正丁醇提取部位、薯蓣皂苷元及豆甾醇作用于HUVEC后,取上清培养液测定tPA、PAI-1、TM的含量。结果麦冬正丁醇提取部位、薯蓣皂苷元及豆甾醇可缓解H2O2所致tPA、PAI-1的水平降低。结论麦冬有效部位可减轻自由基对HUVEC的损伤,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对tPA、PAI-1含量的调节,维持内皮细胞正常生理功能,从而能有效防治血瘀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有效部位 huvec TPA PM-1 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豆皮牡荆素对H2O2损伤HUVEC细胞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罗磊 杜冠尚 +3 位作者 张向辉 夏迎利 段雪莹 朱文学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9-46,共8页
研究绿豆皮牡荆素对过氧化氢(H2O2)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保护作用。H2O2诱导建立HUVEC细胞损伤模型,设置空白组、绿豆皮牡荆素低、中、高剂量组、VC对照组,噻唑蓝和试剂盒法分别测定细胞存活率、目标成分(MDA、GSH、SOD、LDH、... 研究绿豆皮牡荆素对过氧化氢(H2O2)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保护作用。H2O2诱导建立HUVEC细胞损伤模型,设置空白组、绿豆皮牡荆素低、中、高剂量组、VC对照组,噻唑蓝和试剂盒法分别测定细胞存活率、目标成分(MDA、GSH、SOD、LDH、GSH-Px)。最佳H2O2损伤浓度为900μmol/L此时细胞存活率为51.32%;剂量组质量浓度为60、80、100μg/mL时,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10.61%、122.30%、131.68%,不同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细胞及培养液中MDA含量,增加GSH含量,提高SOD、GSH-Px活性;能显著提高细胞中LDH活性,降低培养液中LDH活性;绿豆皮牡荆素质量浓度为100μg/mL时,细胞保护能力与同浓度下VC相当。绿豆皮牡荆素能促进HUVEC细胞增殖,抑制自由基生成,增强抗氧化酶活性,降低细胞氧化损伤程度,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皮 牡荆素 huvec 氧化损伤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心软脉颗粒含药血清对AngⅡ诱导的HUVEC细胞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严冬 钱玉良 +3 位作者 严士海 王宁 周朝伟 唐蜀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61-464,共4页
目的观察补心软脉颗粒含药血清对AngⅡ诱导HUVEC细胞所致氧化损伤的相关指标SOD、NADPH、MDA、p40phox、p47phox、p67phox的影响。方法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组、缬沙坦组、补心软脉颗粒组,每组10只,灌胃6周,取动脉血制备药物血清。建立10-... 目的观察补心软脉颗粒含药血清对AngⅡ诱导HUVEC细胞所致氧化损伤的相关指标SOD、NADPH、MDA、p40phox、p47phox、p67phox的影响。方法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组、缬沙坦组、补心软脉颗粒组,每组10只,灌胃6周,取动脉血制备药物血清。建立10-6 mol/L AngⅡ诱导的HUVEC细胞凋亡损伤模型,并予各药物血清干预,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总SOD活力,ELISA法检测NADPH氧化酶,TBA法检测MDA含量,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膜与细胞质p40phox、p47phox、p67phox蛋白表达。结果 AngⅡ诱导HUVEC细胞损伤,模型组SOD活力下降,NADPH、MDA升高,p40phox、p47phox、p67phox向细胞膜转移,出现氧化损伤;补心软脉颗粒组SOD活力上升,MDA、NADPH下降,抑制p40phox、p47phox、p67phox向细胞膜转移,减轻氧化损伤。结论补心软脉含药血清对AngⅡ诱导体外培养的HUVEC损伤有抑制氧化作用,防止动脉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心软脉颗粒 含药血清 AngⅡ huvec 氧化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S诱导HUVEC细胞凋亡最适浓度与时间选择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洁 张红 +3 位作者 何芳 丁青青 张利 章卓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3年第3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脂多糖诱导HUVEC细胞凋亡的最适浓度和时间。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HUVEC),将脂多糖(LPS)分为100、10、1、10-1、10-2、10-3、10-4、10-5μg·ml-18个浓度,分别刺激0.5、1、2、6、12、24h后,采用CCK-8法观... 目的:探讨脂多糖诱导HUVEC细胞凋亡的最适浓度和时间。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HUVEC),将脂多糖(LPS)分为100、10、1、10-1、10-2、10-3、10-4、10-5μg·ml-18个浓度,分别刺激0.5、1、2、6、12、24h后,采用CCK-8法观察细胞活力,荧光显微镜观察Hochest33342/PI双染后细胞形态。结果:同阴性对照组比较,药物浓度≥10-2μg·ml-1刺激24h均可引起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100μg·ml-1刺激1h,10μg·ml-1与1μg·ml-1刺激6h可引起HUVEC细胞活力下降,但12h与24hHUVEC细胞活力下降更明显(P<0.05),10-1μg·ml-1刺激12h可引起HUVEC细胞活力下降(P<0.05)。Hochest33342/PI双染可见明显核浓缩和凋亡小体的产生,甚至出现死亡现象。结论:LPS刺激后引起HUVEC细胞活力下降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综合时间与剂量考虑,10-1μg·ml-1刺激12h或24h与10-2μg·ml-1刺激24h可致理想的HUVEC细胞凋亡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huvec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对H2O2诱导HUVECs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张荔 黄德红 +1 位作者 孙付军 李贵海 《中国药物警戒》 2019年第10期581-587,共7页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ICA)对H2O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H2O2体外诱导HUVECs,构建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加入不同浓度的淫羊藿苷(12.5μg·mL^-1, 25μg·mL^-1, 50μg·mL^-1),噻唑蓝...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ICA)对H2O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H2O2体外诱导HUVECs,构建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加入不同浓度的淫羊藿苷(12.5μg·mL^-1, 25μg·mL^-1, 50μg·mL^-1),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生化法测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荧光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细胞中MCP-1和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不同浓度的淫羊藿苷能显著提高受损细胞的细胞活力和SOD活性,减少上清液中LDH释放,下调ICAM-1和MCP-1 mRNA表达,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淫羊藿苷能改善受损细胞氧化指标,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疾病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huvecS H2O2 动脉粥样硬化 MCP-1 I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DPH氧化酶4在高糖促进HUVECs内活性氧产生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金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7期11-12,19,共3页
目的:研究在高浓度葡萄糖刺激状态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内活性氧的主要来源。方法: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细胞内NADPH氧化酶4(NOX4)的表达。结果... 目的:研究在高浓度葡萄糖刺激状态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内活性氧的主要来源。方法: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细胞内NADPH氧化酶4(NOX4)的表达。结果:高糖处理HUVECs后细胞内ROS升高、NOX4表达明显上调;NOX抑制剂DPI能够抑制NOX4表达的上调和细胞内ROS的升高。结论:高糖处理HUVECs时细胞内ROS升高主要来源于NOX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huvecS 活性氧 NADPH氧化酶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地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对AGEs损伤HUVEC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陆春红 许惠琴 +3 位作者 刘凯 吕兴 吴云皓 周芷若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观察生地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梓醇、毛蕊花糖苷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梓醇组及毛蕊花糖苷组,并设氨基胍组作为阳性对照。加入终浓度... 目的观察生地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梓醇、毛蕊花糖苷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梓醇组及毛蕊花糖苷组,并设氨基胍组作为阳性对照。加入终浓度为0.05、0.1、0.5、1、5、10、100μmol/L的药物分别预孵1h后,加入200mg/L的AGEs作为刺激物继续培养,24h后用MTT法检测并计算药物对AGEs致HUVEC损伤的保护率。体外培养HUVEC,加入氨基胍及梓醇、毛蕊花糖苷(终浓度分别为1、10、100μmol/L)预孵1h后,加入终浓度为200mg/L的AGEs,另设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24h后取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试剂盒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氧(ROS)和NO;ELISA法测定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转化生长因子-(TGF-β)及白介素1(IL-1)。结果生地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梓醇、毛蕊花糖苷(0.05、0.1、0.5、1、5、10、100μmol/L)可减轻AGEs致HUVEC的损伤。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上清液中ROS、AngⅡ、MDA含量增加(P〈0.05-0.01),SOD活力和NO水平降低(P〈0.05-0.01),TGF-β、IL-1β分泌增加(P〈0.05-0.01)。而梓醇、毛蕊花糖苷给药组(1、10、100μmol/L)能不同程度的降低ROS、AngⅡ、MDA含量,升高SOD活力和NO水平,减少TGF-、IL-1分泌,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生地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梓醇、毛蕊花糖苷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调节内皮细胞分泌功能、抑制炎症因子及抗细胞粘连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地 环烯醚萜苷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地黄-山茱萸对AGEs致HUVEC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佳蕾 许惠琴 +3 位作者 谭真 李莉 陶玉菡 李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观察生地黄、山茱萸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AGEs组、生地黄组、山茱萸组、生地黄-山茱萸分煎及合煎组,加入终浓度为0.125、0.062 5、0.031 25... 目的观察生地黄、山茱萸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AGEs组、生地黄组、山茱萸组、生地黄-山茱萸分煎及合煎组,加入终浓度为0.125、0.062 5、0.031 25g/L的药物预孵1h后,加入200mg/L的AGEs作为刺激物,继续培养24h后,用CCK-8测定并计算药物对AGEs致HUVEC损伤的保护率;取各组细胞上清液,试剂盒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乳酸脱氢酶(LDH),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结果生地黄、山茱萸、生地黄-山茱萸(0.125、0.062 5、0.031 25g/L)对AGEs致HUVEC损伤均有保护作用。AGEs组细胞上清液中SOD活性、NO含量降低(P<0.05~0.01),MDA、LDH含量增加(P<0.05~0.01),TNF-α、IL-1分泌增加(P<0.05~0.01)。而各给药组能提高SOD活性、NO含量,降低LDH、MDA,减少TNF-α和IL-1分泌,与AGEs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生地黄、山茱萸、生地黄-山茱萸通过增加内皮细胞NO生成量、抑制氧化应激、调节细胞分泌功能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尤以生地黄-山茱萸保护HUNEC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地黄 山茱萸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vastin与Lucentis对HUVEC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金鑫 陈兵 +1 位作者 刘铁城 张卯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1096-1098,共3页
目的:探讨Avastin与Lucentis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了解其抑制血管生成的途径。方法:采用MTT比色法研究相同浓度Avastin与Lucentis对HUVEC增殖作用的差异;Transwell... 目的:探讨Avastin与Lucentis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了解其抑制血管生成的途径。方法:采用MTT比色法研究相同浓度Avastin与Lucentis对HUVEC增殖作用的差异;Transwell小室检测相同浓度Avastin与Lucentis对HUVEC迁移作用的差异。结果:MTT比色法显示,各浓度Avastin组、Lucentis组与对照组相比,吸光度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同浓度Avastin组与Lucentis组吸光度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Transwell分析方法显示,各浓度Avastin组、Lucentis组与对照组相比,HUVEC迁移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同浓度Avastin组与Lucentis组HUVEC细胞迁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vastin与Lucentis均可以抑制HUVEC增殖和迁移;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对HUVEC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增强;相同浓度Avastin与Lucentis在体外实验中对HUVEC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ASTIN LUCENTIS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增殖 迁移 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E1 siRNA对VEGF诱导HUVECs细胞迁移与Matrigel小管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莫显刚 陈庆伟 +1 位作者 李兴升 蒋金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8-70,共3页
目的:本文探讨用小干扰RNA(siRNA)抑制钠氢交换体-1(NHE1)能否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体外血管生成。方法:用阳离子脂质体方法将靶向抑制NHEl的小分子RNA(NHE1 siRNA)及阴性对照的寡核苷酸片段(NHE1 siNC)转染到人脐静脉内皮... 目的:本文探讨用小干扰RNA(siRNA)抑制钠氢交换体-1(NHE1)能否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体外血管生成。方法:用阳离子脂质体方法将靶向抑制NHEl的小分子RNA(NHE1 siRNA)及阴性对照的寡核苷酸片段(NHE1 siNC)转染到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荧光显微照相检测转染效率,RT-PCT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48h后mRNA的蛋白及NHE1的表达水平,BCECF/AM法检测细胞内pH(phi)反映NHEl活性,进而转染后检测细胞总数及死亡细胞数量改变,Transwell法检测VEGF诱导HUVECs迁移能力及Matrigel小管形成的影响。结果:转染效率在95%以上。转染48h,NHE1 siRNA转染组与NHE1 siNC转染组比较,在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分别减低90.82%与74.42%(P<0.05,P<0.01),细胞内pH值降低(7.224±0.231vs 7.405±0.163;P<0.05)。NHE1 siRNA组细胞总数较NHEl siNC组少,而细胞死亡比例增加。相对NHE1 siNC,NHE1 siRNA抑制细胞迁移为33.14%及抑制Matrigel小管形成达29.47%。结论:抑制NHEl表达和活性可能抑制VEGF诱导血管生成,NHE1可能是控制各种病理的血管生成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钠氢交换体-1 小干扰RNA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LPS诱导HUVEC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影响研究
15
作者 唐晶 姜鲜 +2 位作者 李茂 孙玉红 章卓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6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LPS刺激HUVEC细胞活性及线粒体跨膜电位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随机分为LPS组、阴性组、白藜芦醇160、80、40、20μg·l-1剂量组。其中,LPS组与白藜芦醇各组分别以1μg·ml-1 LPS刺激细胞24h后,采用CCK-...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LPS刺激HUVEC细胞活性及线粒体跨膜电位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随机分为LPS组、阴性组、白藜芦醇160、80、40、20μg·l-1剂量组。其中,LPS组与白藜芦醇各组分别以1μg·ml-1 LPS刺激细胞24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罗丹明染色后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结果:白藜芦醇各组均能提高LPS诱导的HUVEC细胞存活率,提高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藜芦醇能提高LPS刺激HUVEC细胞活性,提高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huvec细胞 线粒体跨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致HUVEC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跨膜电位损伤影响
16
作者 唐晶 李华 +1 位作者 孙玉红 章卓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4年第4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脂多糖致HUVEC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跨膜电位损伤相关性。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HUVEC),先将脂多糖(LPS)分为100、10、1、10-1、10-2、10-3、10-4、10-5μg·ml-18个浓度,刺激0.5、1、2、6、12、24h后...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脂多糖致HUVEC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跨膜电位损伤相关性。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HUVEC),先将脂多糖(LPS)分为100、10、1、10-1、10-2、10-3、10-4、10-5μg·ml-18个浓度,刺激0.5、1、2、6、12、24h后用CCK-8法观察细胞增殖影响进行初筛,之后选择脂多糖(LPS)分为100、10、1、10-1、10-2μg·ml-15个浓度刺激HUVEC细胞株12h,Annexin-V/FITC双染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显微镜观察Hochest33342/PI双染后细胞形态,罗丹明染色后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变化。结果:同阴性对照组比较,LPS浓度≥10-2μg·ml-1刺激12、24h均可引起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其余浓度引起HUVEC细胞活力下降时间不等。LPS致细胞凋亡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加,分别为67.2%、43.5%、23.5%、17.3%、10.6%,呈剂量依赖性;Hochest33342/PI双染显示10-1μg·ml-1以上浓度组HUVEC即出现核浓缩和凋亡小体,甚至有少量死亡细胞;10-1μg·ml-1以上浓度组细胞荧光较强,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结论:10-1μg·ml-1以上浓度LPS刺激12h可致HUVEC细胞凋亡,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LPS10-1μg·ml-1刺激HUVEC 12h即可致理想的细胞凋亡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huvec细胞 细胞凋亡 线粒体跨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皮素对ARPE-19和HUVEC细胞的抗氧化作用(英文) 被引量:12
17
作者 林宝琴 邱春亿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1963-1967,共5页
目的:研究柚皮素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MTT的方法检测ARPE-19和HUVEC细胞的生存率及增殖率。结果:3,10mg/L柚皮素能显著增加ARPE-19细胞的增殖率达10.8%和11.4%。10mg/L柚... 目的:研究柚皮素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MTT的方法检测ARPE-19和HUVEC细胞的生存率及增殖率。结果:3,10mg/L柚皮素能显著增加ARPE-19细胞的增殖率达10.8%和11.4%。10mg/L柚皮素能提高ARPE-19细胞在缺氧,0.3mmol/LNaN3及200μmol/LH2O2条件下的生存率分别为55.2%,69.2%及50.3%。1mg/L柚皮素能提高ARPE-19细胞在50μmol/Lt-BHP和30mg/LNaIO3条件下的生存率达20.2%和30.4%。30mg/L柚皮素能够促进ARPE-19细胞在50μmol/Lt-BHP条件下的增殖率达32.2%,而1mg/L柚皮素可以提高30,100,300mg/LNaIO3处理的ARPE-19细胞的增殖率达30.3%,10.3%及18.5%。3,10及30mg/L柚皮素抑制HUVEC的增殖率分别为23.9%,70.4%及77.9%。1,3mg/L柚皮素能提高HUVEC细胞在缺氧条件下的生存率达10.7%和13.1%,以及提高在300mg/LNaIO3条件下的生存率达41.2%和37.7%。3mg/L柚皮素能提高HUVEC细胞在200,400μmol/LH2O2条件下的生存率达20.1%和21.5%。结论:柚皮素能够促进ARPE-19细胞的增殖率,抑制HU-VEC生长,同时对这两种细胞均有抗氧化作用。因此,柚皮素是治疗老年黄斑变性的很有前景的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素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老年黄斑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噻吗洛尔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增殖、凋亡、成管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莘晓陶 程嘉泽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10-715,共6页
目的探讨马来酸噻吗洛尔在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HUVEC细胞,采用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体外血管形成试验检测细胞成管情况,应用SPSS17. 0统计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用CCK-8测定马... 目的探讨马来酸噻吗洛尔在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HUVEC细胞,采用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体外血管形成试验检测细胞成管情况,应用SPSS17. 0统计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用CCK-8测定马来酸噻吗洛尔能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生长;使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结果表明马来酸噻吗洛尔对HUVEC细胞的凋亡成剂量依赖性抑制;采用体外血管形成试验,表明马来酸噻吗洛尔对HUVEC细胞的成管能力成剂量依赖性的抑制。结论马来酸噻吗洛尔可能通过对婴幼儿血管瘤肿瘤中内皮细胞增值和血管生成能力的抑制,同时诱导内皮细胞凋亡来实现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噻吗洛尔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婢汤对阿霉素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高通透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19
作者 程苏 李婷婷 +1 位作者 王艳茹 邵命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92-98,共7页
目的研究越婢汤对阿霉素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高通透性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肾病综合征水肿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HUVEC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越婢汤低、中、高剂量组(200、300、400μg/mL),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法... 目的研究越婢汤对阿霉素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高通透性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肾病综合征水肿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HUVEC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越婢汤低、中、高剂量组(200、300、400μg/mL),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通透性,Western blot检测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SK1)、闭锁小带蛋白-1(ZO-1)、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p38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ZO-1和VE-cadherin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HUVEC细胞活力明显降低,细胞通透性明显增加,细胞肿胀、膜结构破坏,ASK1、p-p38蛋白表达明显升高,ZO-1、V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越婢汤各剂量组细胞活力明显增加,细胞通透性明显降低,ASK1、p-p38蛋白表达明显降低,ZO-1、V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越婢汤可改善阿霉素诱导的HUVEC高通透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SK1/p38信号通路、上调细胞连接蛋白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婢汤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肾病综合征 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 P3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钱柳多糖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和人脐带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3
20
作者 刘昕 王顺启 +3 位作者 谢明勇 谢建华 黄丹菲 唐永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20-522,共3页
目的:研究青钱柳多糖(polysaccharides isolated from Cyclocarya paliurus(Batal.)Iljinskjk,PCP)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和人脐带内皮细胞(HUVEC)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观察不同浓度、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PCP对HeLa细胞和HU... 目的:研究青钱柳多糖(polysaccharides isolated from Cyclocarya paliurus(Batal.)Iljinskjk,PCP)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和人脐带内皮细胞(HUVEC)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观察不同浓度、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PCP对HeLa细胞和HUVEC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PCP I、II在50、100、200、400μg/ml浓度条件下,均可极显著性抑制HeLa细胞生长(p<0.01)。PCP I、II对HUVEC细胞生长有一定影响,但增殖抑制率不高;在PCP抑癌作用最高的浓度处(200μg/ml),PCP对HUVEC细胞的生长没有影响。结论:PCP极显著性抑制HeLa细胞的生长;在P C P抑癌作用最高的浓度处,P C P对H U V E C细胞的生长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多糖 HELA细胞 huvec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