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海马热休克蛋白质70 mRNA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汪枫 李永宏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250-252,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大脑海马中热休克蛋白质(heat-shockproteins,HSP)70 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RT-PCR扩增,扩增产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验,观察DAI后大鼠海马中HSP70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损伤... 目的研究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大脑海马中热休克蛋白质(heat-shockproteins,HSP)70 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RT-PCR扩增,扩增产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验,观察DAI后大鼠海马中HSP70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损伤后4 h,大鼠海马中HSP70 mRNA的表达增加,24 h表达达高峰,48 h后表达减弱。结论大鼠海马中HSP70 mRNA表达可作为DAI诊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弥漫性轴索损伤 海马 hsp70休克蛋白质: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对中暑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耿焱 彭娜 +4 位作者 童华生 潘志国 刘云松 马强 苏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5-300,共6页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加热正常对照组(Sham组)、中暑组(HS组)、中暑加谷氨酰胺处理组(HS+GLN组)和中暑加槲皮素处理组(HS+QU组),每组16只。Sham组大鼠置于温度23℃...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加热正常对照组(Sham组)、中暑组(HS组)、中暑加谷氨酰胺处理组(HS+GLN组)和中暑加槲皮素处理组(HS+QU组),每组16只。Sham组大鼠置于温度23℃,湿度55%±5%环境中,其余3组大鼠置于模拟热气候动物舱(舱内温度39℃,相对湿度65%)内。监测大鼠直肠温度、收缩压和脉率,比较各组大鼠热应激反应的差异。以收缩压从峰值开始下降作为中暑的开始,之后将大鼠移至常温复温。分别在中暑恢复期0h和6h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8只,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后分离肺脏组织行组织学观察。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BALF中的IL-1β、TNF-α和IL-6浓度,以及肺组织匀浆中的HSP70浓度。结果与HS组和HS+QU大鼠比较,HS+GLN组大鼠承受更多的热负荷后才发生HS(P<0.001),起病后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01)。与Sham组比较,HS组大鼠肺组织匀浆HSP70浓度呈时间依赖性升高(P<0.001);HS+GLN组HSP70浓度在各个时点与HS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01),而HS+QU组的HSP70表达则受到明显抑制时点与Sha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HS组和HS+GLN组(P<0.001)。与HS组和HS+QU组比较,HS+GLN组大鼠BALF中的IL-1β、TNF-α和IL-6浓度明显降低(P<0.001),病理结果显示其肺损伤更轻(P<0.001),而HS+QU组则相反。结论 HSP70具有保护HS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大鼠热耐受能力和抑制HS大鼠肺部炎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hsp70休克蛋白质 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美他嗪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热休克蛋白70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钟志英 唐昱 +5 位作者 陈图刚 马战清 谭维羚 葛俐娜 刘瑞红 赵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8-411,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给予曲美他嗪预处理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HSP70合成抑制剂组、曲美他嗪组、联合组,每组24只,每组又根据缺血后再灌注时间分为30min、4h...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给予曲美他嗪预处理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HSP70合成抑制剂组、曲美他嗪组、联合组,每组24只,每组又根据缺血后再灌注时间分为30min、4h及8h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大鼠。每组分别于各时间点测定心肌HSP70阳性细胞数,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HSP70合成抑制剂组、曲美他嗪组、联合组再灌注4及8h血清CK、CK-MB明显升高(P<0.01)。曲美他嗪组再灌注4及8h血清CK、CK-MB较联合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降低,再灌注30min、4h及8hHSP70、SOD较联合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升高,丙二醛较联合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降低(P<0.01)。曲美他嗪组再灌注4及8h心肌梗死面积较联合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少[(39.15±3.62)%vs(44.65±5.14)%、(45.18±3.45)%,P<0.05;(41.28±5.26)%vs(47.54±5.89)%、(46.27±3.94)%,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升高心肌细胞HSP70水平,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心肌再灌注损伤 hsp70休克蛋白质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对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应东 赵信科 +1 位作者 李子佳 刘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当归红芪超滤物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乳酸脱氢酶(actate dehydrogenase,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1)和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 mRNA)表达的影响,阐明当归红芪超滤物对梗死心肌的保护... 目的探讨当归红芪超滤物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乳酸脱氢酶(actate dehydrogenase,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1)和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 mRNA)表达的影响,阐明当归红芪超滤物对梗死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左前降支建立大鼠心梗模型。将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6只,分别为造模组(myocardial infarction,MI)、假手术组(sham-operation,SH)、低剂量组(low-dose drug,LD)、中剂量组(middle dose group,MD)、大剂量组(high-dose drug HD),各组动物分别于治疗后(36 h、14 d)断头处死,分别检测外周血LDH、LDH1和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大鼠心肌组织HSP70 mRNA的表达。结果与MI相比,显著降低了ST段抬高、LDH、LDH1水平(P<0.05,P<0.01)和增强了HSP70的表达(P<0.05,P<0.01)。结论当归红芪超滤物可通过抗氧化作用、降低LDH、LDH1、增加HSP70的表达发挥抗心肌缺血损伤,对大鼠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红芪超滤物 急性心肌梗死 休克蛋白质hsp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的诱导表达对豚鼠耳蜗听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汪绪武 王希军 +2 位作者 宋江顺 陈合新 满宇红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922-924,共3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70的诱导表达对豚鼠耳蜗听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经白噪声预刺激(100 dB SPL,45 min)诱导耳蜗产生HSP70的豚鼠与无预刺激的正常豚鼠同时暴露于强噪声(125 dB SPL,90 min)中,观察强噪声刺激后不...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70的诱导表达对豚鼠耳蜗听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经白噪声预刺激(100 dB SPL,45 min)诱导耳蜗产生HSP70的豚鼠与无预刺激的正常豚鼠同时暴露于强噪声(125 dB SPL,90 min)中,观察强噪声刺激后不同时间的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结果100 dB SPL的白噪声能诱导耳蜗HSP70的表达。强刺激后12 h,两组间ABR阈值无显著差异(P>0.05);强刺激后60 和108 h,预刺激组的ABR阈值均低于无预刺激组(P<0.01)。在预刺激组内,108 h ABR阈值低于60 h ABR阈值(P<0.05),而在无预刺激组内,108和60 h ABR阈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预刺激诱导耳蜗产生的HSP70对豚鼠耳蜗听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蛋白质70 耳蜗 诱发电位 听觉 脑干 测听法 诱发反应 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对实验性大鼠结肠炎中热休克蛋白70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丁洁 吴正祥 +2 位作者 杨九华 吴强 杨枫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1-435,共5页
目的观察实验性结肠炎热休克蛋白(HSP70)、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变化并研究双歧杆菌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5-ASA组及双歧杆菌组。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制备大... 目的观察实验性结肠炎热休克蛋白(HSP70)、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变化并研究双歧杆菌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5-ASA组及双歧杆菌组。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制备大鼠结肠炎模型。5-ASA组给予奥沙拉秦钠胶囊100 mg/(kg·d),双歧杆菌组给予双歧杆菌0.1 ml/d(108cfu/ml),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2ml/d;连续灌胃14 d。每天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DAI),评价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CMDI)和组织学损伤指数(TDI),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HSP70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HSP70、IL-10和TNF-α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DAI、CMDI、TDI、血清TNF-α显著升高(P<0.01),IL-10水平下降,血清及结肠组织HSP70表达减少(P<0.01)。5-ASA组和双歧杆菌组DAI、CMDI和TDI、血清TNF-α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血清IL-10、HSP70及结肠组织HSP70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5-ASA组和双歧杆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SP70表达减少参与了实验性结肠炎的发病;双歧杆菌可能通过提高保护性蛋白水平,调节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之间平衡对实验性结肠炎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裂菌属 结肠炎 hsp70休克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出血大鼠不同部位脑组织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差异 被引量:1
7
作者 彭建伟 许予明 张松坡 《中国卒中杂志》 2010年第5期374-378,共5页
目的观察实验性大鼠脑室出血后,不同部位脑组织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表达的差异。方法 18只成熟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侧脑室注血法制备大鼠脑室出血动物模型,然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 目的观察实验性大鼠脑室出血后,不同部位脑组织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表达的差异。方法 18只成熟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侧脑室注血法制备大鼠脑室出血动物模型,然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制作热休克蛋白70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阳性细胞;采用干湿重法计算脑含水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组织HSP70阳性细胞数和含水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对照组(P分别为0.01 5和0.013),而且HSP70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皮层和皮层下,室周也有表达。结论大鼠脑室内出血可引起远隔部位的皮层和皮层下组织HSP70的高度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hsp70休克蛋白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对内毒素致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8
作者 蓝程 孙晓宁 +3 位作者 董丽伟 袁素 黄白丽 吴克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16-1819,共4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内毒素诱导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CCl4制备肝硬化PHG大鼠模型。热处理诱导HSP70表达,注射内毒素及其拮抗剂BPI21,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HSP70和TNF-...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内毒素诱导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CCl4制备肝硬化PHG大鼠模型。热处理诱导HSP70表达,注射内毒素及其拮抗剂BPI21,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HSP70和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胃黏膜病理变化。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PHG组、PHG+热处理组、PHG+内毒素组及PHG+BPI21组。结果:(1)PHG时胃黏膜HSP70表达明显减少,血浆内毒素及胃黏膜TNF-α表达明显增加,胃黏膜损伤明显;(2)外源性内毒素增加PHG大鼠胃黏膜TNF-α表达,加重其胃黏膜损伤;BPI21则显著减少其TNF-α表达,减轻胃黏膜损伤;(3)热处理增加PHG大鼠胃黏膜HSP70表达,减少TNF-α表达,减轻胃黏膜损伤。结论:HSP70减轻PHG胃黏膜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胃黏膜TNF-α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蛋白质70 肝硬化 高血压 门静脉 内毒素 胃黏膜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与体外补充镁在家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性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肖博 马潞林 +5 位作者 肖春雷 陆敏 徐巍 黄毅 张树栋 侯小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5-530,共6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镁离子在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中是否有保护性作用,研究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及HSP70-mRNA在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普通级日本大耳白兔90... 目的:探讨外源性镁离子在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中是否有保护性作用,研究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及HSP70-mRNA在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普通级日本大耳白兔90只,体重1.8~2.0 kg,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MgSO4补充组和假手术组。经腹正中切口切除右肾成为左侧孤立肾模型。I-R组及MgSO4补充组均夹毕左肾动脉1 h,MgSO4补充组在夹毕动脉前及夹毕过程中经耳缘静脉给予2.5%(质量分数)MgSO4 1 mL/(kg.h)灌注。于再灌注后1 h、2 h、4 h、24 h、48h和72 h分别取肾皮质组织做免疫组织化学测定3组间各时段HSP70水平,分析其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使用Real time-PCR测定组间不同时段HSP70-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并通过组织学病理检查观察MgSO4是否对IRI具有保护性作用。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在缺血再灌注24 h及48 h,I-R组可见部分近段小管中等强度表达HSP70,而MgSO4组24 h仅见微弱HSP70表达,48 h未见HSP70表达。Real time-PCR显示两组HSP70-mRNA均在再灌注1 h开始上升,2 h时达到峰值,24 h后明显下降。再灌注1 h、2 h和4 h时I-R组与MgSO4补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学检查发现MgSO4补充组肾小管细胞脱落、坏死程度较I-R组明显减轻。结论:体外补充镁离子可以显著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并可以降低IRI过程中肾皮质HSP70及HSP70-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再灌注损伤 hsp70休克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血浆热休克蛋白-70、IL-6、IL-10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秦海东 张铮 +3 位作者 徐英 吴海荣 倪海滨 马明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2期3550-355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血浆热休克蛋白-70(HSP70)、IL-6、IL-10早期的水平变化趋势以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22例重症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入院后进行格拉斯哥评分(GCS)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评分),并在入...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血浆热休克蛋白-70(HSP70)、IL-6、IL-10早期的水平变化趋势以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22例重症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入院后进行格拉斯哥评分(GCS)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评分),并在入科第1、2、3、4天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HSP70、IL-6、IL-10含量,记录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的情况及患者的预后。正常健康人2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重症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血浆HSP70、IL-6、IL-10含量在入科第1、2、3、4天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HSP70、IL-10在入科第3天表达达到高峰,而IL-6的表达则在入科第2天达到高峰。其中生存和死亡组HSP70、IL-6、IL-10的含量在入科第2、3天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1周的SIRS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MODS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HSP70、IL-6、IL-10参与了重症急性颅脑外伤的病理生理过程,IL-6的持续升高可作为患者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而早期的HSP70、IL-10的表达则对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作为早期对病情进行评估,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休克蛋白质70 白细胞介素 多器官功能衰竭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血清表达水平与广西巴马地区人群长寿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施礼威 覃健 +5 位作者 何敏 梁桂云 黄倩倩 黄永全 农清清 张志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269-2271,共3页
目的:了解广西巴马地区人群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血清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长寿现象的相关性。方法:巴马地区人群为长寿组(126例),非巴马地区人群为对照组(160例)。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一般状况,排除干扰因素,ELISA检测两组人群血清中HSP70... 目的:了解广西巴马地区人群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血清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长寿现象的相关性。方法:巴马地区人群为长寿组(126例),非巴马地区人群为对照组(160例)。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一般状况,排除干扰因素,ELISA检测两组人群血清中HSP70的表达水平。结果:巴马地区人群血清中HSP70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长寿组血清中HSP70与年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长寿组血清中HSP70与年龄、血糖相关(P<0.05)。结论:HSP70血清表达水平与巴马长寿现象存在有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70休克蛋白质 巴马 长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龄大鼠心脏缺血预处理后热休克蛋白27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路艳 陈莹 +1 位作者 李宗斌 赵玉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08-1310,1320,共4页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HSP)27在青年大鼠及老年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时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及变化规律。方法大鼠在体心脏经缺血5 m in、再灌注5 m in(反复3次)预处理后,于0、5、15、45、60 m in取左心室缺血的前壁与非缺血的后壁肌组织分别...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HSP)27在青年大鼠及老年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时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及变化规律。方法大鼠在体心脏经缺血5 m in、再灌注5 m in(反复3次)预处理后,于0、5、15、45、60 m in取左心室缺血的前壁与非缺血的后壁肌组织分别匀浆,采用RT-PCR方法观察缺血预处理对青年及老龄大鼠HSP27 mRNA在不同时间点表达的改变情况,离心取上清液及沉淀蛋白分别用W estern B lot检测HSP27在预处理不同时刻可溶性蛋白及不溶性蛋白含量的改变。新鲜冷冻心肌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标记HSP27,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青年大鼠及老年大鼠在缺血预处理后HSP27在不同时间点的分布情况。结果 (1)经缺血预处理后约15 m in,老年大鼠及青年大鼠HSP27 mRNA的表达即有所增加。(2)青年大鼠心脏缺血预处理后即刻前壁缺血组织HSP27从胞质(上清液)移至不溶性成分细胞骨架(沉淀),至15 m in时大部分移到沉淀中,在45 m in时HSP27则几乎全部复位到上清液中。(3)免疫组织学检查显示青年大鼠HSP27在IPC后15 m in向Z线及润盘部位聚集;老年大鼠中HSP27移位程度与青年大鼠相比明显减弱。结论老年大鼠心肌组织中小分子HSP丧失移位能力,可能是老年大鼠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减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大鼠 缺血预处理 心肌 休克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hom基因多态性与老年脑梗死易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燕 魏云鸿 +1 位作者 杨文慧 金醒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71-1274,共4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hom基因多态性与老年脑梗死和高血压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和门诊的老年患者220例,按诊断分为脑梗死组105例和高血压组115例,脑梗死组又分为单纯组38例和合并组67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健康组。...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hom基因多态性与老年脑梗死和高血压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和门诊的老年患者220例,按诊断分为脑梗死组105例和高血压组115例,脑梗死组又分为单纯组38例和合并组67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健康组。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Hsp70-hom+2437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与健康组比较,脑梗死组Hsp70 hom 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明显升高,分别达到70.48%和82.38%(OR=3.311,95%CI:2.078~4.359,P=0.000;OR=2.121,95%CI:1.271~3.325,P=0.003)。与健康组比较,合并组、单纯组C与T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差异(OR=1.193,95%CI:1.128~3.246,P<0.05;OR=2.31 2,95%CI1.128~4.721,P<0.05)。结论 Hsp70 hom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易感性有关,Hsp70 hom+2437位点基因型的检测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休克蛋白质70 高血压 基因型 基因频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ves病患者血浆热休克蛋白70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霞绯 李强 +1 位作者 陈紫君 刘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028-203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Graves病(G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门诊2010年3—7月GD初发患者25例(病例组)和健康体检者25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组受检者血浆肿瘤坏死... 目的探讨血浆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Graves病(G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门诊2010年3—7月GD初发患者25例(病例组)和健康体检者25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组受检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HSP70水平,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浆丙二醛(MDA)水平,同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及核因子κB(NF-κB)的mRNA表达。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浆HSP70、TNF-α、MD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HSP70水平与TNF-α、MDA、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83、0.412、0.327、0.445,P<0.05)呈正相关,而与促甲状腺素(sTSH)呈负相关(r=-0.315,P=0.045)。G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及NF-κB 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D患者血浆HSP70水平升高,与健康体检者相比,血浆HSP70可能作为一种活性细胞因子参与GD的免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夫斯病 hsp70休克蛋白质 氧化性应激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通过上调热休克蛋白27的表达减轻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雷 朱建军 张建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27,HSP27)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减轻小鼠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LPS+假手术组、肾IR组和LPS+肾IR组,每...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27,HSP27)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减轻小鼠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LPS+假手术组、肾IR组和LPS+肾IR组,每组又分为槲皮素(quercetin,200 mg/kg)亚组和溶剂对照亚组。采用右肾切除+左肾肾蒂夹闭25min后再灌注建立肾IR模型,在肾IR前3d腹腔注射LPS(3mg/kg)进行预处理,采用槲皮素(200mg/kg)灌胃抑制HSP27的表达。再灌注后24h,各组小鼠经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评估肾IR损伤模型,取左肾评估炎症反应程度、HSP27蛋白表达水平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活性。结果 LPS预处理可明显降低肾IR后的血清Cr、BUN水平,并减少肾小管损伤程度,同时能提高肾内HSP27的表达水平(P<0.05);槲皮素能明显抑制肾内HSP27的表达水平,且能明显削弱LPS预处理对肾脏IR的减轻作用,包括升高Cr、BUN水平和造成更严重的炎症反应(P<0.05)。另外,LPS能明显降低肾脏IR后肾内caspase-3的活性,但槲皮素能明显削弱这种作用(P<0.05)。结论 LPS通过上调HSP27的表达减轻小鼠肾脏IR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再灌注损伤 脂多糖 hsp27 休克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与HBV相关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高加林 杨宗国 +2 位作者 陈晓蓉 徐庆年 陆云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733-736,共4页
目的:分析 HBV 相关肝细胞癌(HCC)肿瘤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水平与 HCC 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基因表达数据库(GEO)获取资料,对 HSP70基因表达与 HCC 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分类变量采用频数(构成... 目的:分析 HBV 相关肝细胞癌(HCC)肿瘤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水平与 HCC 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基因表达数据库(GEO)获取资料,对 HSP70基因表达与 HCC 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分类变量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或 Fisher 确切概率法。HSP 与 HCC 临床病理学特征相关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 P <0.10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HSPA4L、HSPA6、HSPA13高表达患者 HCC 主瘤体>5 cm 的比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 值均<0.05);HSPA1A、HSPA6低表达组合并肝硬化的比率明显低于高表达组(P 值均<0.05);HSPA5、HSPA13高表达组 AFP >300 ng/ml 的比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 值均<0.01)。合并肝硬化和(或)主瘤体>5 cm 的 HCC 患者生存率明显降低(P 值均<0.05)。经 Logistic 多因素分析,HSPA4L 高表达可促进 HCC 瘤体生长[OR =1.019,95%可信区间(95%CI):1.006~10.032,P =0.003];HSPA1B 高表达的 HCC 患者合并多发结节的风险较大(OR =1.002,95%CI:1.000~1.004,P =0.003)。结论HSPA4L 及 HSPA1B 的表达与 HCC 临床病理学特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能为 HCC 治疗靶点及预后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hsp70休克蛋白质 肝炎病毒 乙型 病理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局部消融治疗引起的热休克蛋白70增强免疫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塔来提.吐尔干 吐尔干艾力.阿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438-2442,共5页
肝癌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探索治疗肝癌的新型微创方法迫在眉睫。系统回顾了肝癌在我国的一般情况,叙述了肝癌目前的局部消融及免疫治疗方法。介绍了纳秒脉冲治疗肝癌的基本原理和热休克蛋白70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机制。提出纳秒脉冲作... 肝癌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探索治疗肝癌的新型微创方法迫在眉睫。系统回顾了肝癌在我国的一般情况,叙述了肝癌目前的局部消融及免疫治疗方法。介绍了纳秒脉冲治疗肝癌的基本原理和热休克蛋白70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机制。提出纳秒脉冲作为一种外源性电刺激会使机体中的热休克蛋白7表达升高,来加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完善了纳秒脉冲治疗肝癌的免疫学机制,并为肝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hsp70休克蛋白质 导管消融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文慧 何燕 +1 位作者 魏云鸿 金醒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51-1152,共2页
生物细胞在许多应激因素如缺血、缺氧、热刺激、毒物及重金属中毒等作用后发生热休克反应,启动热休克蛋白(HSPs)基因合成HSPs。HSPs能帮助新合成的多肽链进行生理折叠与伸展,纠正多肽链的错误折叠,促进异常蛋白质转运、降解并移出... 生物细胞在许多应激因素如缺血、缺氧、热刺激、毒物及重金属中毒等作用后发生热休克反应,启动热休克蛋白(HSPs)基因合成HSPs。HSPs能帮助新合成的多肽链进行生理折叠与伸展,纠正多肽链的错误折叠,促进异常蛋白质转运、降解并移出细胞,使受损细胞的功能和结构得到恢复,具有“分子伴侣”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70休克蛋白质 脑梗死 多态现象 遗传 糖尿病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在脑梗死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何燕 金醒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6-478,共3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脑血管疾病已成为目前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据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200万,每年死于脑卒中约150万,生存的脑卒中患者目前达700万。其中,脑梗死占脑血管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脑血管疾病已成为目前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据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200万,每年死于脑卒中约150万,生存的脑卒中患者目前达700万。其中,脑梗死占脑血管病的60%~80%[1]。它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70休克蛋白质 脑梗死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受体 血管紧张素 2型 基质金属蛋白酶3 白细胞介素 氧化性应激 细胞凋亡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基因与缺氧损伤神经元凋亡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茁 鲁旭阳 +2 位作者 王俊雄 罗大蓓 金醒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4-555,共2页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北京地区一项长达21年的心血管病人群监测项目显示,脑卒中的每年新发病例数&gt;200万,年增长率高达8.7%[1]。目前,临床上所应用的治疗脑梗死的方法尚未取得满意的效果,促使我们去研...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北京地区一项长达21年的心血管病人群监测项目显示,脑卒中的每年新发病例数&gt;200万,年增长率高达8.7%[1]。目前,临床上所应用的治疗脑梗死的方法尚未取得满意的效果,促使我们去研究和发现除脑梗死传统发病机制以外的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70休克蛋白质 缺氧 脑梗死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