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海马热休克蛋白质70 mRNA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汪枫 李永宏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250-252,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大脑海马中热休克蛋白质(heat-shockproteins,HSP)70 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RT-PCR扩增,扩增产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验,观察DAI后大鼠海马中HSP70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损伤... 目的研究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大脑海马中热休克蛋白质(heat-shockproteins,HSP)70 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RT-PCR扩增,扩增产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验,观察DAI后大鼠海马中HSP70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损伤后4 h,大鼠海马中HSP70 mRNA的表达增加,24 h表达达高峰,48 h后表达减弱。结论大鼠海马中HSP70 mRNA表达可作为DAI诊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弥漫性轴索损伤 海马 hsp70休克蛋白质: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胡萝卜素对合浦珠母贝热休克蛋白基因HSP2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周童 刘宝锁 +3 位作者 张博 孟子豪 何文耀 喻达辉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0-69,共10页
该研究获得了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热休克蛋白22 (heat shock protein 22,PfHSP22)基因cDNA序列,全长2 187 bp,其中开放阅读框699 bp,预测编码232个氨基酸。结构预测显示PfHSP22具有小热休克蛋白家族典型结构域"α-晶体结构... 该研究获得了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热休克蛋白22 (heat shock protein 22,PfHSP22)基因cDNA序列,全长2 187 bp,其中开放阅读框699 bp,预测编码232个氨基酸。结构预测显示PfHSP22具有小热休克蛋白家族典型结构域"α-晶体结构域"(ACD)。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PfHSP22与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的HSP22相似性最高(54%)。进化分析显示,PfHSP22与软体动物的亲缘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分析表明,常温条件下,PfHSP22在类胡萝卜素含量高的橘色组和含量低的白色组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足中表达量最高,且橘色组均显著高于白色组(P<0.05),表明类胡萝卜素含量高低可能影响PfHSP22的基础表达量。高温胁迫时,橘色组和白色组各组织的PfHSP22表达量在前3 h基本呈现下降趋势,之后呈现出或升高或下降的复杂变化;其中橘色组一些组织的PfHSP22表达量显著升高时间晚于白色组,这可能是由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hsp22 胡萝卜素 表达分析 休克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在结肠炎和胰腺炎时的表达特点及大麻类物质WIN和O-1602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余良英 李永渝 +5 位作者 李琨 冯佳燕 林旭红 冯雅静 曹明华 徐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4-668,共5页
目的:观察几种热休克蛋白(heat-shock proteins,HSPs)在实验性结肠炎和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炎症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同时研究大麻经典受体1和受体2激动剂WIN55和212-2(WIN),以及新型受体GPR55激动剂O-1602对HSPs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意义。方法... 目的:观察几种热休克蛋白(heat-shock proteins,HSPs)在实验性结肠炎和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炎症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同时研究大麻经典受体1和受体2激动剂WIN55和212-2(WIN),以及新型受体GPR55激动剂O-1602对HSPs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意义。方法:用C57/BL小鼠,通过连续饮用7 d 4%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复制结肠炎模型;通过腹腔注射雨蛙肽(cerulein,50μg/kg,每小时1次,连续6次)复制急性胰腺炎模型。同时设各模型组及WIN、O-1602治疗组,检测不同处理组小鼠结肠和胰腺组织形态学改变、血浆促炎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及细胞因子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化学趋化因子-1(cytokine-inducedneutrophil chemoattractant-1,CINC-1)的水平和淀粉酶活性,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肠和胰腺组织HSPs(HSP27、HSP60、和HSP70)的表达特点。结果:在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及cerulein诱导的小鼠胰腺炎模型,其结肠和胰腺组织分别出现典型的炎症及损伤,血浆促炎因子水平升高(P<0.05),在胰腺炎小鼠还有血浆胰淀粉酶活性的升高。在结肠炎症组织,HSP27表达明显升高,HSP60和HSP70表达降低;WIN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并能显著提高结肠炎结肠组织HSP27和HSP70的表达(P<0.05)。在急性胰腺炎的胰腺组织,HSP27和HSP70表达升高,HSP60表达有所降低;O-1602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也能提高HSP70的表达,但总体来看,对这3种HSPs的影响均不太明显(P>0.05)。结论:DSS和cerulein分别诱导小鼠结肠炎和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在这2种模型的炎症组织中HSPs的表达变化不一。大麻类物质WIN和O-1602均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部分HSPs的表达。HSPs的高表达是否与大麻类物质的抗炎作用有关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蛋白质 急性胰腺炎 结肠炎 大麻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沙眼衣原体MOMP T细胞表位基因的重组、原核表达和蛋白质纯化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思睿 卫红飞 +5 位作者 孙景辉 杨煜 王燕媚 鲁继荣 于永利 王丽颖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构建热休克蛋白65(HSP65)与沙眼衣原体(C.trachomatis,Ct)主要外膜蛋白(MOMP) T细胞表位(简称ctml)融合蛋白(简称H-ctml)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表达及纯化。方法:用PCR技术获得HSP65基因和ctml基因,并分别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 目的:构建热休克蛋白65(HSP65)与沙眼衣原体(C.trachomatis,Ct)主要外膜蛋白(MOMP) T细胞表位(简称ctml)融合蛋白(简称H-ctml)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表达及纯化。方法:用PCR技术获得HSP65基因和ctml基因,并分别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采用酶切与连接的方法从pMD18-T载体上获得HSP65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入pET28a表达质粒,再用相同的方法将ctml基因连接于HSP65基因片段的下游,从而完成H-ctml的基因重组。用IPTG诱导转化H—ctml表达载体的大肠杆菌,以镍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法纯化融合蛋白质。结果:构建了HSP65与ctml的表达载体pET28a-H—ctml,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构建正确。以镍金属螯合亲和层析获得纯度为98%的融合蛋白质。结论:用分子克隆技术正确构建HSP65与 Ct MOMP T细胞表位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并成功表达与纯化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蛋白65 衣原体 沙眼 表位 T淋巴细胞 聚合酶链反应/方法 重组融合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分子热休克蛋白Mj HSP16.5的分级变性 被引量:9
5
作者 王铮 赖兵 +4 位作者 曹洁 李竹 瞿丽丽 曹傲能 来鲁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45-1750,共6页
应用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体积排阻色谱、激光动态光散射等技术,研究了来自嗜热古细菌Methanococcus jannaschii(Mj)的小分子热休克蛋白Mj HSP16.5在变性剂作用下的变性过程.研究表明,在pH7时,Mj HSP16.5在8mol·L-1尿素作用下不... 应用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体积排阻色谱、激光动态光散射等技术,研究了来自嗜热古细菌Methanococcus jannaschii(Mj)的小分子热休克蛋白Mj HSP16.5在变性剂作用下的变性过程.研究表明,在pH7时,Mj HSP16.5在8mol·L-1尿素作用下不会发生变性.在pH7条件下,盐酸胍对Mj HSP16.5的变性表现为一个分级过程,分别在2.0、3.0和6.0mol·L-1盐酸胍浓度附近,出现明显的结构变化;到7.0mol·L-1盐酸胍时,Mj HSP16.5才完全变性.降低溶液pH值将使Mj HSP16.5的变性变得更为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蛋白 MJ hsp16.5 蛋白质折叠 变性剂 分级变性 圆二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90与水生动物病毒感染的关系进展
6
作者 陈晓颖 江辉 《当代水产》 2024年第12期72-73,共2页
1引言1962年,Ritossa在研究果蝇时首次发现了热激反应。1974年Tissieres等人发现,热激反应在抑制其他蛋白质合成的同时,会导致某种类型的蛋白质表达增加,其将这种表达量增加的蛋白称为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s)。上述研究为... 1引言1962年,Ritossa在研究果蝇时首次发现了热激反应。1974年Tissieres等人发现,热激反应在抑制其他蛋白质合成的同时,会导致某种类型的蛋白质表达增加,其将这种表达量增加的蛋白称为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s)。上述研究为热休克蛋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对热休克蛋白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发现H S Ps除了帮助生命体应对各种应激外,还参与了免疫层面的调控,诸如: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病毒相关。作为分子伴侣的热休克蛋白协助蛋白质正确折叠,并维持其正常的构象状态,以保证这些蛋白质在保持生物体稳定性的同时,能够发挥正常的生物功能。HSP90是一种符合热休克蛋白家族多个主要特征的热休克蛋白,分子量在80~90kD之间,其特点如下:(1)广泛性:从微生物到哺乳动物的各种生物中都发现了HSP90的存在;(2)保守程度较高:目前通过克隆和多序列比对分析不同物种的HSP90发现,HSP90保守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蛋白 hsp90 蛋白质合成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分子伴侣 激反应 生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对中暑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耿焱 彭娜 +4 位作者 童华生 潘志国 刘云松 马强 苏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5-300,共6页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加热正常对照组(Sham组)、中暑组(HS组)、中暑加谷氨酰胺处理组(HS+GLN组)和中暑加槲皮素处理组(HS+QU组),每组16只。Sham组大鼠置于温度23℃...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加热正常对照组(Sham组)、中暑组(HS组)、中暑加谷氨酰胺处理组(HS+GLN组)和中暑加槲皮素处理组(HS+QU组),每组16只。Sham组大鼠置于温度23℃,湿度55%±5%环境中,其余3组大鼠置于模拟热气候动物舱(舱内温度39℃,相对湿度65%)内。监测大鼠直肠温度、收缩压和脉率,比较各组大鼠热应激反应的差异。以收缩压从峰值开始下降作为中暑的开始,之后将大鼠移至常温复温。分别在中暑恢复期0h和6h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8只,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后分离肺脏组织行组织学观察。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BALF中的IL-1β、TNF-α和IL-6浓度,以及肺组织匀浆中的HSP70浓度。结果与HS组和HS+QU大鼠比较,HS+GLN组大鼠承受更多的热负荷后才发生HS(P<0.001),起病后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01)。与Sham组比较,HS组大鼠肺组织匀浆HSP70浓度呈时间依赖性升高(P<0.001);HS+GLN组HSP70浓度在各个时点与HS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01),而HS+QU组的HSP70表达则受到明显抑制时点与Sha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HS组和HS+GLN组(P<0.001)。与HS组和HS+QU组比较,HS+GLN组大鼠BALF中的IL-1β、TNF-α和IL-6浓度明显降低(P<0.001),病理结果显示其肺损伤更轻(P<0.001),而HS+QU组则相反。结论 HSP70具有保护HS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大鼠热耐受能力和抑制HS大鼠肺部炎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hsp70休克蛋白质 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90α的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董鹏飞 邓晓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2354-2356,2360,共4页
目的了解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胸外科及呼吸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NSCLC患者80例为肺癌组;另选取同时期在郑州大学第一... 目的了解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胸外科及呼吸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NSCLC患者80例为肺癌组;另选取同时期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成年人30例为对照组。比较并分析两组血清HSP90α水平;比较不同肿瘤分期(TNM分期)患者血清HSP90α水平,探讨TNM分期与血清HSP90α水平的相关关系;根据中医辨证结果对肺癌组进行中医分型,比较不同中医分型患者的血清HSP90α水平。结果对照组与肺癌组血清HSP90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2,P<0.05)。不同TNM分期患者的血清HSP90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98,P=0.00);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TNM分期与血清HSP90α水平呈正相关(rs=0.42,P<0.01)。不同中医分型患者的血清HSP90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2,P<0.01)。结论NSCLC患者的血清HSP90α水平较健康成年人高,TNM分期较高的患者,其血清HSP90α水平也较高。血清HSP90α水平可以反映NSCLC患者正邪、虚实的转变,有望成为其中医辨证论治的客观依据,可作为NSCLC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在预测疾病的发生、发展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hsp90休克蛋白质 肿瘤分期 辨证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美他嗪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热休克蛋白70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钟志英 唐昱 +5 位作者 陈图刚 马战清 谭维羚 葛俐娜 刘瑞红 赵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8-411,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给予曲美他嗪预处理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HSP70合成抑制剂组、曲美他嗪组、联合组,每组24只,每组又根据缺血后再灌注时间分为30min、4h...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给予曲美他嗪预处理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HSP70合成抑制剂组、曲美他嗪组、联合组,每组24只,每组又根据缺血后再灌注时间分为30min、4h及8h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大鼠。每组分别于各时间点测定心肌HSP70阳性细胞数,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HSP70合成抑制剂组、曲美他嗪组、联合组再灌注4及8h血清CK、CK-MB明显升高(P<0.01)。曲美他嗪组再灌注4及8h血清CK、CK-MB较联合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降低,再灌注30min、4h及8hHSP70、SOD较联合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升高,丙二醛较联合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降低(P<0.01)。曲美他嗪组再灌注4及8h心肌梗死面积较联合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少[(39.15±3.62)%vs(44.65±5.14)%、(45.18±3.45)%,P<0.05;(41.28±5.26)%vs(47.54±5.89)%、(46.27±3.94)%,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升高心肌细胞HSP70水平,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心肌再灌注损伤 hsp70休克蛋白质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与体外补充镁在家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性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博 马潞林 +5 位作者 肖春雷 陆敏 徐巍 黄毅 张树栋 侯小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5-530,共6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镁离子在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中是否有保护性作用,研究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及HSP70-mRNA在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普通级日本大耳白兔90... 目的:探讨外源性镁离子在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中是否有保护性作用,研究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及HSP70-mRNA在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普通级日本大耳白兔90只,体重1.8~2.0 kg,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MgSO4补充组和假手术组。经腹正中切口切除右肾成为左侧孤立肾模型。I-R组及MgSO4补充组均夹毕左肾动脉1 h,MgSO4补充组在夹毕动脉前及夹毕过程中经耳缘静脉给予2.5%(质量分数)MgSO4 1 mL/(kg.h)灌注。于再灌注后1 h、2 h、4 h、24 h、48h和72 h分别取肾皮质组织做免疫组织化学测定3组间各时段HSP70水平,分析其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使用Real time-PCR测定组间不同时段HSP70-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并通过组织学病理检查观察MgSO4是否对IRI具有保护性作用。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在缺血再灌注24 h及48 h,I-R组可见部分近段小管中等强度表达HSP70,而MgSO4组24 h仅见微弱HSP70表达,48 h未见HSP70表达。Real time-PCR显示两组HSP70-mRNA均在再灌注1 h开始上升,2 h时达到峰值,24 h后明显下降。再灌注1 h、2 h和4 h时I-R组与MgSO4补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学检查发现MgSO4补充组肾小管细胞脱落、坏死程度较I-R组明显减轻。结论:体外补充镁离子可以显著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并可以降低IRI过程中肾皮质HSP70及HSP70-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再灌注损伤 hsp70休克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相关肝细胞癌肿瘤组织中热休克蛋白mRNA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庆年 陆云飞 +2 位作者 汤伯宗 陈晓蓉 杨宗国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869-874,共6页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肿瘤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mRNA表达水平与HCC肿瘤分期的相关性。方法从NCBI网站的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GSE14520数据集。从GSE14520基因数据库中获取HSP基因25种,通过与数据库下载的临床资料比对,纳入具有HSP...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肿瘤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mRNA表达水平与HCC肿瘤分期的相关性。方法从NCBI网站的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GSE14520数据集。从GSE14520基因数据库中获取HSP基因25种,通过与数据库下载的临床资料比对,纳入具有HSP基因mRNA表达水平和有对应临床资料的220例HCC患者。提取220例患者癌组织HSP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及对应的TNM分期及BCLC分期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 H非参数检验进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SP与HCC肿瘤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HSPA12A、HSPA5、HSP90AA1与HSPA13 mRNA随着TNM分期增高,表达逐渐升高(P值均<0.05);HSP90AA1 mRNA随着BCLC分期增高,表达逐渐升高(P<0.05)。HSPA4L(OR=1.019,P=0.005)、HSPA12A(OR=1.077,P=0.026)与HSP90AA1(OR=1.001,P=0.002)是影响TNM分期的危险因素;HSPA9 mRNA升高与HCC患者TNM分期呈负相关(OR=0.995,P=0.011)。HSPH1(OR=1.005,P=0.041)、HSPA1B(OR=1.002,P=0.048)与HSPA5(OR=1.000,P=0.001)是影响BCLC分期的危险因素;HSPA9 mRNA升高与肝癌BCLC分期呈负相关(OR=0.995,P=0.005)。结论 HSP与HCC患者肿瘤临床分期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蛋白质 肝细胞 肿瘤分期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热休克蛋白60的致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疫苗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大主 周游 +5 位作者 吴伟 曾秋棠 李裕舒 王祥 冯义柏 曹林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79-1082,共4页
目的:探讨负载热休克蛋白60(HSP60)的致耐受性树突状细胞(DC)接种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制备ApoE-/-小鼠骨髓DC,分别用HSP60或HSP60加雷帕霉素(rap)处理获得DCHSP60和rap-DCHSP60,体外检测各组DC功能。分别用CFSE... 目的:探讨负载热休克蛋白60(HSP60)的致耐受性树突状细胞(DC)接种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制备ApoE-/-小鼠骨髓DC,分别用HSP60或HSP60加雷帕霉素(rap)处理获得DCHSP60和rap-DCHSP60,体外检测各组DC功能。分别用CFSE染色的DCHSP60和rap-DCHSP60及PBS经静脉接种高脂饲养ApoE-/-小鼠3次,末次接种后8周观察各组斑块面积,CD4+T细胞和DC在斑块中浸润情况及脾细胞对HSP60的反应。结果:体外HSP60负载DC CD86表达显著高于未负载DC,而致耐受DC CD86表达显著低于未负载DC。接种小鼠后,DCHSP60组斑块中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多于PBS组,DCHSP60组斑块面积大于PBS组;而rap-DCHSP60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斑块面积显著小于PBS组;HSP60刺激脾细胞后,DCHSP60组IFN-γ分泌增加,而rap-DCHSP6组IL-10分泌增加,反应呈抗原特异性。结论:负载HSP60的耐受性DC接种可抑制HSP60特异性免疫反应,抑制动脉粥样斑块中的炎症反应和斑块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蛋白质 动脉硬化 疫苗 树突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血清表达水平与广西巴马地区人群长寿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施礼威 覃健 +5 位作者 何敏 梁桂云 黄倩倩 黄永全 农清清 张志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269-2271,共3页
目的:了解广西巴马地区人群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血清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长寿现象的相关性。方法:巴马地区人群为长寿组(126例),非巴马地区人群为对照组(160例)。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一般状况,排除干扰因素,ELISA检测两组人群血清中HSP70... 目的:了解广西巴马地区人群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血清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长寿现象的相关性。方法:巴马地区人群为长寿组(126例),非巴马地区人群为对照组(160例)。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一般状况,排除干扰因素,ELISA检测两组人群血清中HSP70的表达水平。结果:巴马地区人群血清中HSP70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长寿组血清中HSP70与年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长寿组血清中HSP70与年龄、血糖相关(P<0.05)。结论:HSP70血清表达水平与巴马长寿现象存在有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70休克蛋白质 巴马 长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通过诱导热休克蛋白72的表达打开缺血预处理的第二保护窗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伟杰 贾国良 +1 位作者 郭文怡 王海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386-1390,共5页
目的 :观察在缺血预处理 (IP)过程中 ,抑制一氧化氮 (NO)的合成对热休克蛋白 72 (HSP72 )表达的影响及对缺血预处理第二保护窗的减少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 :阻断兔冠状动脉 5min ,再灌注 10min ,重复 4次 ,完成IP。在IP前 5min ,静... 目的 :观察在缺血预处理 (IP)过程中 ,抑制一氧化氮 (NO)的合成对热休克蛋白 72 (HSP72 )表达的影响及对缺血预处理第二保护窗的减少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 :阻断兔冠状动脉 5min ,再灌注 10min ,重复 4次 ,完成IP。在IP前 5min ,静脉注射NO合酶抑制剂NG-硝基 -L -精氨酸甲基酯 (L -NAME) ,并持续静脉注射至整个IP过程。IP后 2 4h ,兔心脏或被快速取出测定HSP72的表达 ,或阻断冠状动脉 30min ,再灌注 12 0min ,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IP或假手术对照 2 4h后 ,各组之间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差异。免疫印迹法显示IP组HSP7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NO合酶抑制剂L -NAME阻断了这种IP诱导的HSP72的表达。IP组心梗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 (2 9 8%± 3 7%vs 5 0 8%± 4 3% ,P <0 0 1)。经L -NAME治疗阻断了IP的缩减心梗面积的作用 (4 6 0±5 1% )。同时静脉注射L -精氨酸 ,抵消了L -NAME对IP诱导HSP72表达和心梗面积的影响 (33 5 %± 4 0 % )。静脉注射NO供体 (S -亚硝基 -N -乙酰青霉胺 ,SNAP)模仿IP ,2 4h后诱导了HSP72的表达 ,减小了心梗面积 (31 3%± 5 7% ,P <0 0 1vscontrol)。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心肌梗塞 休克蛋白质 缺血预处理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对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应东 赵信科 +1 位作者 李子佳 刘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当归红芪超滤物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乳酸脱氢酶(actate dehydrogenase,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1)和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 mRNA)表达的影响,阐明当归红芪超滤物对梗死心肌的保护... 目的探讨当归红芪超滤物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乳酸脱氢酶(actate dehydrogenase,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1)和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 mRNA)表达的影响,阐明当归红芪超滤物对梗死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左前降支建立大鼠心梗模型。将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6只,分别为造模组(myocardial infarction,MI)、假手术组(sham-operation,SH)、低剂量组(low-dose drug,LD)、中剂量组(middle dose group,MD)、大剂量组(high-dose drug HD),各组动物分别于治疗后(36 h、14 d)断头处死,分别检测外周血LDH、LDH1和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大鼠心肌组织HSP70 mRNA的表达。结果与MI相比,显著降低了ST段抬高、LDH、LDH1水平(P<0.05,P<0.01)和增强了HSP70的表达(P<0.05,P<0.01)。结论当归红芪超滤物可通过抗氧化作用、降低LDH、LDH1、增加HSP70的表达发挥抗心肌缺血损伤,对大鼠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红芪超滤物 急性心肌梗死 休克蛋白质hsp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对实验性大鼠结肠炎中热休克蛋白70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洁 吴正祥 +2 位作者 杨九华 吴强 杨枫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1-435,共5页
目的观察实验性结肠炎热休克蛋白(HSP70)、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变化并研究双歧杆菌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5-ASA组及双歧杆菌组。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制备大... 目的观察实验性结肠炎热休克蛋白(HSP70)、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变化并研究双歧杆菌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5-ASA组及双歧杆菌组。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制备大鼠结肠炎模型。5-ASA组给予奥沙拉秦钠胶囊100 mg/(kg·d),双歧杆菌组给予双歧杆菌0.1 ml/d(108cfu/ml),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2ml/d;连续灌胃14 d。每天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DAI),评价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CMDI)和组织学损伤指数(TDI),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HSP70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HSP70、IL-10和TNF-α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DAI、CMDI、TDI、血清TNF-α显著升高(P<0.01),IL-10水平下降,血清及结肠组织HSP70表达减少(P<0.01)。5-ASA组和双歧杆菌组DAI、CMDI和TDI、血清TNF-α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血清IL-10、HSP70及结肠组织HSP70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5-ASA组和双歧杆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SP70表达减少参与了实验性结肠炎的发病;双歧杆菌可能通过提高保护性蛋白水平,调节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之间平衡对实验性结肠炎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裂菌属 结肠炎 hsp70休克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ves病患者血浆热休克蛋白70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霞绯 李强 +1 位作者 陈紫君 刘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028-203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Graves病(G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门诊2010年3—7月GD初发患者25例(病例组)和健康体检者25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组受检者血浆肿瘤坏死... 目的探讨血浆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Graves病(G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门诊2010年3—7月GD初发患者25例(病例组)和健康体检者25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组受检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HSP70水平,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浆丙二醛(MDA)水平,同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及核因子κB(NF-κB)的mRNA表达。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浆HSP70、TNF-α、MD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HSP70水平与TNF-α、MDA、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83、0.412、0.327、0.445,P<0.05)呈正相关,而与促甲状腺素(sTSH)呈负相关(r=-0.315,P=0.045)。G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及NF-κB 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D患者血浆HSP70水平升高,与健康体检者相比,血浆HSP70可能作为一种活性细胞因子参与GD的免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夫斯病 hsp70休克蛋白质 氧化性应激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参与PI3K/Akt介导H_2O_2预处理的抗凋亡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梅 李卫 +2 位作者 郭瑞鲜 罗健东 冯鉴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57-1562,共6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是否参与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的H2O2预处理的抗细胞凋亡作用。方法:利用PC12细胞建立H2O2预处理对抗高浓度H2O2诱导细胞凋亡的实验模型,分组如下:(1)空白对照组;(2)损伤组;(3)预处理+损伤组;(4)LY294002+预处...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是否参与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的H2O2预处理的抗细胞凋亡作用。方法:利用PC12细胞建立H2O2预处理对抗高浓度H2O2诱导细胞凋亡的实验模型,分组如下:(1)空白对照组;(2)损伤组;(3)预处理+损伤组;(4)LY294002+预处理+损伤组;(5)LY294002组;(6)quercetin+预处理+损伤组;(7)17-AAG+预处理+损伤组;(8)溶剂对照组。应用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测定caspase-3的活性,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HSP的表达水平。结果:100μmol/L H2O2预处理PC12细胞90 min可显著地抑制300μmol/L H2O2引起的细胞凋亡,使caspase-3的活性降低,同时上调HSP70和HSP90的表达。HSP70和HSP90的抑制剂quercetin和17-AAG拮抗H2O2预处理的抗细胞凋亡作用。PI3K抑制剂LY294002不仅拮抗了H2O2预处理抗细胞凋亡的作用,并且抑制H2O2预处理对HSP70和HSP90的表达上调。结论:PI3K/Akt通路、HSP70和HSP90均参与H2O2预处理诱导的细胞保护作用。并且HSP70和HSP90参与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H2O2预处理的抗细胞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蛋白质 过氧化氢 预处理 PI3K/AKT通路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血浆热休克蛋白-70、IL-6、IL-10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秦海东 张铮 +3 位作者 徐英 吴海荣 倪海滨 马明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2期3550-355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血浆热休克蛋白-70(HSP70)、IL-6、IL-10早期的水平变化趋势以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22例重症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入院后进行格拉斯哥评分(GCS)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评分),并在入...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血浆热休克蛋白-70(HSP70)、IL-6、IL-10早期的水平变化趋势以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22例重症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入院后进行格拉斯哥评分(GCS)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评分),并在入科第1、2、3、4天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HSP70、IL-6、IL-10含量,记录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的情况及患者的预后。正常健康人2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重症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血浆HSP70、IL-6、IL-10含量在入科第1、2、3、4天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HSP70、IL-10在入科第3天表达达到高峰,而IL-6的表达则在入科第2天达到高峰。其中生存和死亡组HSP70、IL-6、IL-10的含量在入科第2、3天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1周的SIRS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MODS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HSP70、IL-6、IL-10参与了重症急性颅脑外伤的病理生理过程,IL-6的持续升高可作为患者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而早期的HSP70、IL-10的表达则对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作为早期对病情进行评估,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休克蛋白质70 白细胞介素 多器官功能衰竭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同源蛋白73与CXCR4在肾癌A498细胞核内相互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志向 王林辉 +3 位作者 王梁 杨庆 杨波 孙颖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02-705,共4页
目的研究热休克同源蛋白73(heat shock cognate protein73000,Hsc73)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趋化因子CXC受体4(CXCR4)轴促进肾癌转移中的作用,确定Hsc73是否参与了CXCR4的核定位。方法通过蛋白电泳观察CXCR4高表达后Hsc73在A498细... 目的研究热休克同源蛋白73(heat shock cognate protein73000,Hsc73)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趋化因子CXC受体4(CXCR4)轴促进肾癌转移中的作用,确定Hsc73是否参与了CXCR4的核定位。方法通过蛋白电泳观察CXCR4高表达后Hsc73在A498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通过免疫染色、核蛋白免疫共沉淀等方法观察A498细胞在经过SDF-1刺激后Hsc73在细胞内表达情况,以及Hsc73与CXCR4结合情况。结果 CXCR4高表达后,A498细胞中Hsc73表达明显增高。Hsc73主要表达在A498细胞胞质中,在SDF-1刺激后出现部分转移至细胞核。提取SDF-1刺激后的A498细胞核蛋白进行CXCR4免疫共沉淀,其中发现了Hsc73。结论 Hsc73作为细胞内常见的分子伴侣蛋白,参与了CXCR4在细胞中的转运。对于SDF-1/CXCR4信号通路激活的部分环节起到了关键作用,并可能参与了CXCR4核转位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HSC70休克蛋白质 CXCR4受体 趋化因子CXCL12 细胞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