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拉莫德抑制巨噬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减缓慢性移植肾间质纤维化
1
作者 杨铖铖 倪斌 +3 位作者 郑明 谭若芸 顾民 沈百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9-626,共8页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iguratimod,IGT)在慢性移植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构建并鉴定了同种异体小鼠慢性移植肾失功(chronic renal allograft dysfunction,CAD)模型,并使用IGT灌胃干预,通过组织学染色评估移植肾损伤及纤维化程...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iguratimod,IGT)在慢性移植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构建并鉴定了同种异体小鼠慢性移植肾失功(chronic renal allograft dysfunction,CAD)模型,并使用IGT灌胃干预,通过组织学染色评估移植肾损伤及纤维化程度,通过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及qRT⁃PCR等方法检测IGT干预后的CAD小鼠移植肾中纤维化指标和巨噬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macrophage⁃to⁃myofibrolast transition,MMT)的变化。使用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诱导小鼠原代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BMDM)发生MMT并使用IGT干预,转录组测序用于探索IGT调节MMT的下游分子机制。结果:同种异体小鼠CAD模型出现了显著的移植肾间质纤维化,免疫荧光染色显示MMT相关标志物在移植肾中显著上调,IGT可显著减轻16周时CAD小鼠的移植肾间质纤维化,并减少MMT细胞的数量。体外实验表明IGT可显著减缓TGF⁃β诱导的MMT,细胞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IGT可能通过诱导铁死亡相关通路抑制MMT、减轻纤维化。结论:IGT可能通过诱导铁死亡相关通路抑制MMT并减轻移植肾间质纤维化。这可能为IGT在同种异体肾移植中的应用提供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拉莫德 慢性移植肾失功 巨噬细胞纤维细胞转分化 间质纤维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皮肤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分化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熊杰 夏照帆 +2 位作者 吕开阳 王钰 韩姝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75-1179,共5页
目的:探讨TGF-β1诱导皮肤成纤维细胞(FB)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可能途径和调控机制。方法:将野生型和Smad3基因敲除(KO)型小鼠皮肤FB分为9组:野生型FB组、野生型FB+TGF-β1组、野生型FB+SB431542组、野生型FB+SB431542+TGF-β1组、Sma... 目的:探讨TGF-β1诱导皮肤成纤维细胞(FB)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可能途径和调控机制。方法:将野生型和Smad3基因敲除(KO)型小鼠皮肤FB分为9组:野生型FB组、野生型FB+TGF-β1组、野生型FB+SB431542组、野生型FB+SB431542+TGF-β1组、Smad3KOFB组、Smad3KOFB+TGF-β1组、野生型FB+SB203580+TGF-β1组、野生型FB+PD98059+TGF-β1组和野生型FB+SP600125+TGF-β1组。各组细胞经同步化处理后,直接以TGF-β1刺激或经上述各激酶抑制剂预处理后再以TGF-β1刺激。收集细胞,一部分以单细胞RT-PCR检测α-SMA阳性表达百分比,另一部分细胞抽提总RNA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α-SMA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Smad3KO组与SB431542组的α-SMA表达水平和阳性百分比显著升高(Smad3KOFB组vs野生型FB组;野生型FB+SB431542+TGF-β1组vs野生型FB+SB431542组;Smad3KOFB+TGF-β1组vsSmad3KOFB组,P<0.01),而SB203580组和SP600125组中α-SMA表达水平和阳性百分比升高的作用则被显著抑制(野生型FB+SB203580+TGF-β1组、野生型FB+SP600125+TGF-β1组vs野生型FB+TGF-β1组,P<0.05)。结论:在TGF-β1诱导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分化过程中,Smad3途径介导抑制作用,而p38/MAPK、JNK/MAPK途径则介导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SMAD3 纤维细胞 纤维细胞 转分化 小鼠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钟雯 曾姣娥 +1 位作者 李又空 宁尚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29-1932,共4页
目的:通过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脏标本及DN大鼠模型,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EMT)在DN中的意义。方法:肾穿刺活检取DN患者肾脏组织,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及α-SMA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观察E-cadherin及α-SMA... 目的:通过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脏标本及DN大鼠模型,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EMT)在DN中的意义。方法:肾穿刺活检取DN患者肾脏组织,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及α-SMA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观察E-cadherin及α-SMA的表达,Real time-PCR检测ColⅠRNA基因的表达,并检测空腹血糖、血清肌酐及24h尿蛋白水平。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大鼠DN模型,分别于建模后1、2、4、8、12及24周处死动物并取肾脏组织,并用上述同样方法检测相关指标。结果:DN患者中E-cadherin表达下降,α-SMA及ColⅠ mRNA表达上调。DN组大鼠肾组织α-SMA蛋白及ColⅠ 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结果提示,DN组大鼠α-SMA、ColⅠ的变化趋势与血糖、24h尿道白及肌酐的变化呈正相关;E-cadherin蛋白表达与上述生化指标的变化呈负相关。结论:EMT能够导致DN患者肾功能的下降,在DN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肾小管上皮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细胞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对TGF-β1诱导的ARPE-19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帅 金海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94-901,共8页
背景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是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发展中的一个核心事件。N-乙酰半胱氨酸(NAC)能够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和MAPK蛋白的磷酸化来抑制... 背景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是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发展中的一个核心事件。N-乙酰半胱氨酸(NAC)能够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和MAPK蛋白的磷酸化来抑制多种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分化,但是NAC对TGF-β1诱导的人RPE细胞系ARPE-19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目的研究NAC对TGF-β1诱导的ARPE-19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ARPE-19细胞并分为对照组、TGF-β1处理组、NAC干预组和NAC单独处理组,对照组不做处理,其他3个组分别使用10 ng/ml TGF-β1、10 ng/ml TGF-β1+5 mmol/L NAC和5 mmol/L NAC处理细胞48 h,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及ELISA法检测转分化标志基因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结合蛋白及Ⅰ型胶原的表达情况。使用非荧光探针DCFH-DA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在TGF-β1处理后1 h,细胞内ROS的产生情况及NAC对细胞内ROS产生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内p38MAPK、ERK1/2及SAPK/JNK蛋白磷酸化的影响。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NAC对ARPE-19细胞生存的影响。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及ELISA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TGF-β1处理组α-SMA、纤维结合蛋白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分别是对照组的(2.15±0.29)、(9.54±1.08)和(25.78±0.66)倍,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8.49±0.32)、(2.53±0.69)和(4.45±1.05)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AC干预组α-SMA、纤维结合蛋白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是TGF-β1处理组的(66.70±12.57)%、(66.11±8.35)%和(33.19±6.90)%,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是TGF-β1处理组的(52.30±4.83)%、(55.03±2.58)%和(56.08±3.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TGF-β1处理组细胞内ROS的产生水平较对照组增加,是对照组的(2.12±0.20)倍,NAC干预组细胞内ROS水平是TGF-β1处理组的(57.41±9.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GF-β1处理组p38MAPK、SAPK/JNK及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均上调,分别是对照组的(9.18±1.00)、(4.87±0.81)和(4.20±0.69)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使用NAC干预处理后,p38MAPK、SAPK/JNK及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分别是TGF-β1处理组的(48.16±14.82)%、(67.90±2.90)%和(74.52±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AC可能通过抑制TGF-β1诱导的ROS的产生及p38MAPK、SAPK/JNK及ERK1/2蛋白的磷酸化进而抑制ARPE-19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半胱氨酸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纤维细胞 转分化 Α-平滑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衰泄浊汤及其拆方对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相关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万鸣宏 罗富里 晏子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78-1182,共5页
目的研究肾衰泄浊汤及其拆方对大鼠肾脏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pericytes-myofibroblasts transition,PM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1个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96只,随机平分为肾衰泄浊汤组、补虚方组、袪邪方组、贝那普利组、假手术... 目的研究肾衰泄浊汤及其拆方对大鼠肾脏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pericytes-myofibroblasts transition,PM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1个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96只,随机平分为肾衰泄浊汤组、补虚方组、袪邪方组、贝那普利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每组16只,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随机取各组大鼠8只于术后7、14 d处死,取大鼠肾脏组织行HE、Masson染色,检测大鼠肾组织血小板衍生因子受体-β(PDGFR-β)、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NG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的表达。结果第7、14天时模型组、肾衰泄浊汤组、祛邪方组、补虚方组PDGFR-β、NG2、α-SMA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 <0.05);各治疗组PDGFR-β、NG2、α-SMA表达较模型组减少相对明显(P <0.05),肾衰泄浊汤组优于补虚方组、祛邪方组及贝那普利组。结论肾衰泄浊汤及其拆方可能是通过干预UUO大鼠PMT过程,抑制PDGFR-β、NG2、α-SMA表达,减轻肾间质纤维化,延缓慢性肾脏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间质纤维 细胞-纤维细胞转分化 肾衰泄浊汤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 大鼠 Α-平滑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基质硬度对TGF2-β1诱导的支气管哮喘成纤维细胞向成肌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的影响
6
作者 时彦玲 邓林红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S1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纤维细胞 支气管哮喘 纤维细胞 细胞外基质 转分化 硬度 平滑动蛋白 诱导 平滑细胞 基底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4
7
作者 钟波 张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78-781,共4页
目的 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AcidfibroblastgrowthfactoraFGF)在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 (NRK)转分化中的作用 ,为肾小管 间质纤维化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NRK细胞的培养基内加入不同剂量的重组人aFGF ,并在Ⅰ型胶原处理... 目的 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AcidfibroblastgrowthfactoraFGF)在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 (NRK)转分化中的作用 ,为肾小管 间质纤维化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NRK细胞的培养基内加入不同剂量的重组人aFGF ,并在Ⅰ型胶原处理过及未处理的玻璃表面 ,无血清培养 6d。使用透射电镜、免疫细胞化学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形态及表型的转变进行评估。结果 不同剂量的aFGF(1、1 0、50ng/ml)处理后的NRK细胞形态和表型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体积增大、失去尖端 基底极性和微绒毛、细胞延长、具有浸润特征的前后向双末端极性、出现肌动蛋白中间丝结构。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分析显示加入aFGF后角蛋白表达减少 ,有肌成纤维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α 平滑肌动蛋白 (α SMA)的表达。α SMA阳性细胞的比例与aFGF的浓度呈正相关 ,亲和抗aFGF抗体可消除这种转分化现象。加入aFGF后 ,在玻璃表面α SMA阳性细胞数 (34 4± 0 0 90 ) %较Ⅰ型胶原处理培养表面α SMA阳性细胞数 (74 6± 0 1 0 1 ) %有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aFGF在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过程中有重要的意义 ,该过程亦与细胞的生长环境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肾小管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纤维细胞转分化 肾脏疾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义α肌动蛋白基因腺病毒载体对TGF-β1刺激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干磊 吴雄飞 吴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1301-1304,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血管平滑肌α肌动蛋白基因反义腺病毒载体(pAdanti-α-SMA)转染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所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TEMT)的影响。方法pAdanti-α-SMA载体构建并鉴定,转染肾小管上皮细胞(TEC)后免疫荧... 目的观察大鼠血管平滑肌α肌动蛋白基因反义腺病毒载体(pAdanti-α-SMA)转染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所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TEMT)的影响。方法pAdanti-α-SMA载体构建并鉴定,转染肾小管上皮细胞(TEC)后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α-SMA水平。实验分为5组,A组: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TEC,对照组);B组:TEC+2μlpAdanti-α-SMA;C组:TEC+1μg天然TGF-β1;D组:TEC+1μg天然TGF-β1+2μlpA-danti-α-SMA;E组:TEC+1μg天然TGF-β1+10μlpAdanti-α-SMA。结果成功构建pAdanti-α-SMA,pAdanti-α-SMA转染TEC后抑制了TGF-β1诱导的TEC的α-SMA水平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pAdanti-α-SMA可有效地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α动蛋白基因反义腺病毒载体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细胞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patology|PBX1-IL-7R轴调控肝纤维化的新机制
9
作者 赵倩雯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5-735,共1页
肝纤维化的核心效应细胞是肌成纤维细胞,这类细胞通过分泌纤维性基质蛋白参与细胞外基质重构。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肝脏中并不存在肌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仅在肝损伤后被激活并介导纤维化进程。而肝纤维化的逆转则依赖于这些细胞通过... 肝纤维化的核心效应细胞是肌成纤维细胞,这类细胞通过分泌纤维性基质蛋白参与细胞外基质重构。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肝脏中并不存在肌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仅在肝损伤后被激活并介导纤维化进程。而肝纤维化的逆转则依赖于这些细胞通过转分化、衰老或凋亡等途径被及时清除。位于肝实质与肝窦间隙、富含脂滴的肝星状细胞(HSC)是肌成纤维细胞最主要的前体细胞。在“HSC-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中,静息态HSC可发生显著的形态与功能转变,获得更强的增殖、迁移、收缩及基质合成能力,这些变化本质上是由细胞转录组的系统性重编程所驱动的。2025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李婕教授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院李子龙教授、中国药科大学孔明教授作为共同通信作者,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赵倩雯作为第一作者在Hepatology上发表文章,研究分别通过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和胆管结扎诱导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并采用RNAseq和CUT&Tag-seq检测细胞转录组等方法。结果发现,基于肝纤维化相关单细胞RNA-seq数据挖掘,前B细胞白血病因子1(PBX1)为HSC活化过程中上调最显著的转录因子。Ingenuity通路分析结合报告基因检测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Notch3在转录水平上介导HSC中PBX1的表达上调。PBX1基因敲除在体外可抑制HSC-肌成纤维细胞转化,在体内小鼠模型中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整合转录组分析表明,PBX1通过激活包括白细胞介素7受体(IL-7R/CD127)在内的多个促纤维化分子促进HSC活化。与之一致,重组IL-7处理可促进HSC活化,而IL-7R敲除则显著抑制这一过程。在机制上,IL-7R与TGF-β受体(TβRⅠ/Ⅱ)相互作用,触发促纤维化信号级联。重要的是,使用中和抗体阻断IL-7/IL-7R信号传导显著改善了小鼠的肝纤维化。最后,在肝硬化患者中也发现了PBX1、IL-7R与HSC激活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hsc-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促血管内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简宇 简华刚 +7 位作者 黄宏 徐祥 郭敏 代卉 崔文慧 蒋建新 朱佩芳 王正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307-2310,共4页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促进内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endothelial-mesenchymal(myofibroblast)transition,EnMT]的效应,探讨肌成纤维细胞的来源以及纤维化疾病发生的新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人...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促进内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endothelial-mesenchymal(myofibroblast)transition,EnMT]的效应,探讨肌成纤维细胞的来源以及纤维化疾病发生的新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TGF-β1(0、10、25、和50ng/ml)刺激细胞72h后,倒置显微镜观察诱导后细胞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和α-SMA表达变化,RT-PCR检测VE-钙粘蛋白(VE-Cadherin),α-SMA和Ⅰ型胶原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内皮细胞呈铺路石样生长,TGF-β1刺激组内皮细胞由铺路石样形态向梭形转化。免疫荧光检测可见对照组含有少量FⅧ,α-SMA双阳性细胞。TGF-β1组FⅧ,α-SMA双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并且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P<0.05,P<0.01)。RT-PCR检测结果显示,TGF-β1刺激导致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VE-钙粘蛋白(VE-cadherin)基因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随着TGF-β1刺激浓度的增加,VE-钙粘蛋白基因表达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相反,内皮细胞间质性标记物α-SMA和I型胶原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P<0.01),并且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结论 TGF-β1刺激内皮细胞后,细胞表型和功能均表现为间质细胞特性,提示TGF-β1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EnMT)的作用,并且其促EnMT效应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纤维细胞 转分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治疗糖尿病肾病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成芳 涂珍珍 +3 位作者 周利利 苏超 王德光 周海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RAPA)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治疗糖尿病肾病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使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处理HK-2细胞,以建立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化(EMT)的细胞模型,并联合R...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RAPA)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治疗糖尿病肾病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使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处理HK-2细胞,以建立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化(EMT)的细胞模型,并联合RAPA处理HK-2细胞,通过Transwell迁移实验和侵袭实验观察HK-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等细胞生物学行为变化;通过RT-PCR、Western blot法观察EMT分子标志物表达的变化;结合前期建立的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的肾组织及通过腹腔注射RAPA[1mg/(kg·d)]处理后的模型小鼠肾组织,利用HE染色分析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利用免疫组化检测EMT分子标志物的表达变化。结果 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TGF-β1诱导HK-2细胞发生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加;联合应用RAPA后,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抑制。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GF-β1可以促进间质细胞标志分子Vimentin的表达,而上皮标志分子E-cadherin的表达明显降低;联合应用RAPA后可以抑制TGF-β1诱发的EMT作用。HE染色显示,RAPA治疗后,能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小鼠肾小管形态病变。结论 RAPA具有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EMT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转化生长因子β1 糖尿病肾病 上皮-纤维细胞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活血清利方对HK2细胞TEMT过程中Smad4及RhoA mRNA表达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世竹 孙伟 +2 位作者 刘丽 朱萱萱 赖仁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0期2084-2087,共4页
目的:以益肾活血清利为法组方通过中药含药血清观察中药对HK-2细胞(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TEMT(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质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的信号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中药含药血清,观察含药血清对HK-2细胞在TGF-β1诱导下EM... 目的:以益肾活血清利为法组方通过中药含药血清观察中药对HK-2细胞(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TEMT(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质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的信号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中药含药血清,观察含药血清对HK-2细胞在TGF-β1诱导下EMT过程的阻抑作用。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苯那普利组。观察在TGF-β1诱导下转分化过程中对Smad4及RhoA mRNA表达作用的影响。结果:中药低剂量组、苯那普利组与模型组Smad4的mRNA表达比较有显著差异;中药高剂量组RhoA的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而中药低剂量组、苯那普利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在Smad4 mRNA的表达上中药低剂量组与洛汀新均显示出抑制作用,但洛汀新对RhoA mRNA的表达上无明显作用,而中药高剂量组则有明显的抑制RhoA mRNA表达的作用,说明中药的可探讨性较大,单纯通过剂量调整或许可以达到多信号途径的抑制作用而发挥拮抗EMT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活血清利方 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 肾小管细胞上皮向间质纤维细胞转分化 SMAD4 RHO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