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9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开灵注射液HPLC/UV/MS/MS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章弘扬 王玉莉 +3 位作者 胡坪 严诗楷 罗国安 王义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9-473,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HPLC/UV/MS/MS清开灵注射液(板蓝根,栀子,金银花等)指纹图谱研究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Phenom enex Luna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分别为0.1%甲酸水溶液和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5 mL/m ... 目的:建立一种HPLC/UV/MS/MS清开灵注射液(板蓝根,栀子,金银花等)指纹图谱研究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Phenom enex Luna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分别为0.1%甲酸水溶液和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5 mL/m in;采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ESI-ITMS)分析,正、负离子二级扫描。结果:得到分离度和重现性良好的HPLC/UV/MS/MS指纹图谱,对其指纹图上13个色谱峰进行了初步定性,成功鉴别了新绿原酸、绿原酸和异绿原酸3个异构体。结论:本方法建立了清开灵注射液HPLC/UV/MS/MS指纹图谱,为中药复杂体系的分析及其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可靠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开灵注射液 指纹图谱 hplc/uv/ms/ms 定性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恩诺沙星的有关物质 被引量:1
2
作者 于晓辉 杨星 +3 位作者 王雷 马秋冉 季璇 汪霞 《中国兽药杂志》 2025年第2期13-22,共10页
采用HPLC梯度洗脱双波长测定法,新建了一种可以同时测定氟喹啉酸、环丙沙星及其他杂质的恩诺沙星有关物质测定方法。通过筛选测定波长、溶剂、进样浓度,对新建方法进行了优化。通过考察专属性、准确度、线性、检测限、定量限、精密度、... 采用HPLC梯度洗脱双波长测定法,新建了一种可以同时测定氟喹啉酸、环丙沙星及其他杂质的恩诺沙星有关物质测定方法。通过筛选测定波长、溶剂、进样浓度,对新建方法进行了优化。通过考察专属性、准确度、线性、检测限、定量限、精密度、溶液稳定性、耐用性,对新建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新建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恩诺沙星有关物质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氟喹啉酸 环丙沙星 有关物质 hplc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UV法同时测定赤血康脉胶囊中五种成分
3
作者 吴永刚 赵譞 +3 位作者 蔡宇宇 孙海珍 白天 张晓燕 《特产研究》 2024年第5期95-100,共6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HPLC-UV法同时测定赤血康脉胶囊中芍药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β-蜕皮甾酮、阿魏酸和党参炔苷的含量。采用DiamonsilR 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 本研究旨在建立HPLC-UV法同时测定赤血康脉胶囊中芍药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β-蜕皮甾酮、阿魏酸和党参炔苷的含量。采用DiamonsilR 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68 nm,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种化学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2.0%,平均加样回收率99.35%~101.59%,RSD 0.95%~2.69%。该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可靠、重复性好,操作便捷,适用于同时测定赤血康脉胶囊中五种成分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血康脉胶囊 hplc-uv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番石榴叶提取物中11种多酚的含量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岩 刘庆焕 +1 位作者 李冬冬 傅予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9-552,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番石榴叶提取物中儿茶素、槲皮素3-O-(6″-没食子酰基)-β-D-半乳糖苷、鞣花酸、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瑞诺苷、番石榴苷、萹蓄苷、杨梅素、香叶木素-7-O-葡萄糖苷、槲皮素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Ecl...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番石榴叶提取物中儿茶素、槲皮素3-O-(6″-没食子酰基)-β-D-半乳糖苷、鞣花酸、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瑞诺苷、番石榴苷、萹蓄苷、杨梅素、香叶木素-7-O-葡萄糖苷、槲皮素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含0.5%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54 nm。结果11种多酚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2),平均加样回收率97.69%~101.98%,RSD 1.61%~1.97%。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番石榴叶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叶提取物 多酚 含量测定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控制火炭母质量
5
作者 柳贤福 陆万冰 +6 位作者 傅鹏 周洁儿 张淼 罗雯雯 陈俊 覃日宏 黄颖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76-2679,共4页
目的对火炭母质量进行控制。方法建立HPLC指纹图谱,测定异槲皮苷、鞣花素、广寄生苷、槲皮苷、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山柰酚、异鼠李素的含量。分析采用Agilent 5 TC-C_(18(2))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 目的对火炭母质量进行控制。方法建立HPLC指纹图谱,测定异槲皮苷、鞣花素、广寄生苷、槲皮苷、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山柰酚、异鼠李素的含量。分析采用Agilent 5 TC-C_(18(2))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360 nm。结果10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18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9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97.91%~100.5%,RSD 0.67%~1.5%。结论HPLC指纹图谱结合含量测定准确度良好,稳定可靠,可用于火炭母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炭母 质量控制 hplc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的轮枝镰刀菌侵染后甘蔗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分析
6
作者 杨翠芳 高轶静 +5 位作者 黄海荣 黄冬梅 杨海 申垚阳 李翔 王泽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0-159,共10页
为明确甘蔗内源激素与梢腐病抗性的关系,以我国甘蔗梢腐病主要致病菌轮枝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为病原菌,以高抗梢腐病品种粤糖94-128(YT94-128)和感病品种桂糖37号(GT37)为材料,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检测病原菌接种处... 为明确甘蔗内源激素与梢腐病抗性的关系,以我国甘蔗梢腐病主要致病菌轮枝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为病原菌,以高抗梢腐病品种粤糖94-128(YT94-128)和感病品种桂糖37号(GT37)为材料,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检测病原菌接种处理后不同抗性甘蔗品种叶片中5种内源激素含量,并探究其变化规律。结果显示,HPLC法测定甘蔗叶片中赤霉素(gibberellin,GA)、茉莉酸(jasmonic acid,JA)、柠檬酸(citric acid,CA)、苹果酸(malic acid,MA)、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平均回收率分别达99.61%、99.12%、97.36%、96.74%、99.90%,精密度RSD值范围为0.033%~4.220%,表明该方法快速可靠、分离度高,稳定性与重现性良好。对感病品种GT37和抗病品种YT94-128进行病原菌接种处理后发现,GA含量在两品种中均随甘蔗生长而降低,且GT37的下降趋势更显著;JA含量先升后降,GT37的下降幅度更大;YT94-128的CA含量持续增加,而GT37合成CA能力显著下降;MA含量在YT94-128中持续上升并趋于稳定,GT37在接种4 d时出现峰值后下降并稳定;SA含量在两品种中均先升后降,YT94-128的变化趋势更为明显。研究表明,甘蔗感染梢腐病后,内源激素的含量差异及变化幅度可作为反映不同品种抗病能力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梢腐病 轮枝镰刀菌 内源激素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和化学模式识别的西藏药用麻黄品种研究
7
作者 张勇仓 白玛卓玛 +2 位作者 强巴 旦增尼玛 刘兰 《高原科学研究》 2025年第2期72-81,共10页
目的:基于HPLC图谱相似度分析和化学模式识别对西藏药用麻黄品种进行研究。方法:HPLC采用Phenomenex luna-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A:磷酸(0.05%)-三乙胺(0.05%)水溶液,流动相B:乙腈,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 mL/m... 目的:基于HPLC图谱相似度分析和化学模式识别对西藏药用麻黄品种进行研究。方法:HPLC采用Phenomenex luna-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A:磷酸(0.05%)-三乙胺(0.05%)水溶液,流动相B:乙腈,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00 nm。选取各批次麻黄药材色谱图中的主要共有峰作为变量,运用SPSS 21.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药材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结果:12批西藏药用麻黄HPLC指纹图谱中有8个共有峰,相似度在0.546~0.922之间;12批样品聚类分为4大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现出明显的按生境聚类的特征。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为西藏药用麻黄品种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药用麻黄 hplc指纹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 品种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法、HPLC指纹图谱、含量测定评价覆盆子质量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书晚 廖扬振 +4 位作者 王龙飞 赵雅琴 范甲赫 魏渊 欧阳臻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7-1084,共8页
目的 评价覆盆子质量。方法 UPLC-Q-TOF-MS/MS法进行成分鉴定,建立HPLC指纹图谱,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化学模式识别,测定绿原酸、阿魏酸、鞣花酸、异槲皮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紫云英苷、椴树苷、槲皮... 目的 评价覆盆子质量。方法 UPLC-Q-TOF-MS/MS法进行成分鉴定,建立HPLC指纹图谱,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化学模式识别,测定绿原酸、阿魏酸、鞣花酸、异槲皮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紫云英苷、椴树苷、槲皮素、山柰酚的含量。结果 共鉴定出34种成分。31批药材指纹图谱中有19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8。野生品与栽培品,以及不同产地药材可区分开;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4.142%;筛选出8个差异性成分,其中2个为鞣花酸和紫云英苷。野生品中鞣花酸、紫云英苷含量高于栽培品中(P<0.05,P<0.01)。结论 UPLC-Q-TOF-MS/MS法、HPLC指纹图谱结合含量测定可用于覆盆子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盆子 质量评价 UPLC-Q-TOF-MS/MS hplc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化学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HPLC对不同产地地黄快速无损鉴别
9
作者 乔璐 阴紫钰 +6 位作者 段浩瀚 谢赢赢 徐可可 刘永红 李菊香 董诚明 王磊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6,I0003-I0009,共12页
目的对不同产地地黄的快速无损鉴别。方法采集四个省16个县区地黄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差异性分析,找出代表差异性的特征波段,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结果验证红外差异性分析的结果。结果166批样品的红外光谱峰形基本相似,在2928、1643... 目的对不同产地地黄的快速无损鉴别。方法采集四个省16个县区地黄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差异性分析,找出代表差异性的特征波段,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结果验证红外差异性分析的结果。结果166批样品的红外光谱峰形基本相似,在2928、1643、1419、1353、1238、1145、1053、925、799、700^543 cm^(-1)波位处有相同的吸收峰。其中河南省内3个地区的样品差异主要出现在1519^1494 cm^(-1);河北省内不同产地样品差异主要在1571和1020 cm^(-1)处;山西省内不同产地样品差异主要在1790^1642、1440、1030 cm^(-1);各省之间差异性比较中,山东省与其他各省具有明显差异,主要出现在1331、1582 cm^(-1);各县区之间的差异主要出现在1796、1718、1640、1606^1567、1492、1453、1277、1024 cm^(-1)。结论红外光谱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实现对不同产地地黄的快速无损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中红外光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不同产地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桑蒂”质量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平 罗世英 +5 位作者 李梦佳 谭小燕 孙建彬 罗维早 唐策 张艺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共8页
目的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藏药“桑蒂”质量。方法分析采用Welch Ultimate AQ-C 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45 nm,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目的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藏药“桑蒂”质量。方法分析采用Welch Ultimate AQ-C 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45 nm,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测定龙胆苦苷、獐牙菜苷、芒果苷、异荭草苷、8-羟基-1,3,5-三甲氧基口山酮(R2)、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R3)含量。结果15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18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0。6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2≥0.9992),平均加样回收率96.93%~103.58%,RSD 0.82%~2.9%。各批样品聚为2类,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6.404%,筛选出芒果苷、龙胆苦苷、异荭草苷为质量差异标志物。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为全面评价“桑蒂”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蒂” 质量评价 hplc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醋调前后HPLC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静蕊 李兰霞 +3 位作者 高莹莹 李秀岩 王艳宏 杨志欣 《特产研究》 2025年第2期107-113,119,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吴茱萸醋调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试验采用HPLC建立10批不同产地吴茱萸水提物和醋水提物的指纹图谱,以共有峰峰面积为指标,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对二者进行分析比较,并通过含量测定分析主要差异成分。结果表明,吴茱萸水提物... 本研究旨在探讨吴茱萸醋调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试验采用HPLC建立10批不同产地吴茱萸水提物和醋水提物的指纹图谱,以共有峰峰面积为指标,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对二者进行分析比较,并通过含量测定分析主要差异成分。结果表明,吴茱萸水提物和醋水提物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45,均确立23个共有峰,指认出绿原酸、金丝桃苷、去氢吴茱萸碱、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6种主要成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吴茱萸水提物和醋水提物存在明显差异,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出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93.124%,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出F8(绿原酸)、F17(去氢吴茱萸碱)、F22(吴茱萸碱)等11个差异性标志物。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吴茱萸醋调均可促进6种主要成分的溶出,其中绿原酸、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和含量测定结果初步阐明了吴茱萸醋调后药效增加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hplc 化学模式识别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封端型氧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复合聚氨酯UV固化树脂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夏贤良 娄育培 +2 位作者 李道壮 吴晓静 李再峰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7,共6页
为提高聚氨酯紫外光固化涂料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基于聚氨酯化学反应,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对氧化石墨烯(GO)实现了化学接枝,制备出新型氧化石墨烯(HEMA@GO)。探讨了HEMA@GO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协... 为提高聚氨酯紫外光固化涂料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基于聚氨酯化学反应,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对氧化石墨烯(GO)实现了化学接枝,制备出新型氧化石墨烯(HEMA@GO)。探讨了HEMA@GO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协同复合对聚氨酯基UV固化涂层的机械强度和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接枝型氧化石墨烯的层间距由接枝前的0.89 nm扩大到2.10 nm,改善了GO在聚氨酯基体中的分散能力和界面相互作用;当HEMA@GO和MWCNTs的添加量分别为1.0%、3.0%时,聚氨酯膜的拉伸强度和涂层硬度达到了最佳,分别为13.6 MPa和6H。此外,HEMA@GO和MWCNTs的协同作用,显著降低了聚氨酯涂层的方块电阻,从空白涂层的1012 kΩ/□降至7.1 kΩ/□,展现出优异的导电性和力学性能提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uv固化树脂 改性氧化石墨烯 多壁碳纳米管 力学性能 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指纹图谱及UPLC-MS/MS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广西不同产地五指毛桃质量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春燕 何敏 +5 位作者 何秋云 柳贤福 莫元瑶 周怡 莫永福 陈汝旭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8-686,共9页
建立五指毛桃多指标成分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五指毛桃的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评价相似度,采用SPSS 22.0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 建立五指毛桃多指标成分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五指毛桃的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评价相似度,采用SPSS 22.0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采用UPLC-MS/MS测定多指标成分含量。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24个共有峰,指认其中7个共有峰分别为补骨脂素、槲皮素、柚皮素、木犀草素、佛手柑内酯、芹菜素、金合欢素,相似度为0.990~0.999,分别聚为3类;UPLC-MS/MS分析表明五指毛桃含有8个成分,分别为补骨脂素、槲皮素、柚皮素、木犀草素、佛手柑内酯、山柰素、芹菜素、金合欢素,8个成分各自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88%~101.0%,RSD为1.2%~1.8%。CA结果显示12批五指毛桃聚为3类。PCA结果显示结果第一主成分(补骨脂素)特征值为11.89,方差贡献率为99.08%,表明该主成分可作为五指毛桃的质量标志物。12批样品8个成分含量分别为0.0858~1.11、2.51×10^(-6)~5.34×10^(-4)、1.24×10^(-3)~0.117、2.30×10^(-4)~3.98×10^(-2)、0.011~0.507、3.36×10^(-6)~8.17×10^(-4)、2.52×10^(-3)~7.92×10^(-2)、5.13×10^(-5)~5.85×10^(-4)mg/g,12批样品各成分含量差异存在一定的差异。综上,研究建立的方法准确度良好,稳定可靠,可为五指毛桃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指毛桃 hplc UPLC-MS/MS 指纹图谱 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心复脉颗粒HPLC特征图谱建立及9种成分含量测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迟欣如 陈正伟 +4 位作者 李捷 吴爱英 尹丽华 刘红兵 卢京光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建立益心复脉颗粒HPLC特征图谱,并测定丹参素钠、原儿茶醛、绿原酸、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阿魏酸、迷迭香酸、丹酚酸A、丹酚酸B、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Acutfex PA-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 目的建立益心复脉颗粒HPLC特征图谱,并测定丹参素钠、原儿茶醛、绿原酸、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阿魏酸、迷迭香酸、丹酚酸A、丹酚酸B、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Acutfex PA-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10、250、280、320 nm。再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15批样品特征图谱中有11个特征峰,相似度均大于0.980。9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97.60%~107.02%,RSD 0.78%~1.87%。各批样品聚为4类,2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9.454%。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为评价和控制益心复脉颗粒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心复脉颗粒 hplc特征图谱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QAMS多指标成分联合OPLS-DA及加权TOPSIS模型的喜树果药材质量评价
15
作者 李思阳 李更东 闫宇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76-1385,共10页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喜树果中9个成分含量同步检测方法,筛选影响其质量的差异标志物,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对7省18个批次喜树果样品进行回流提取,提取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喜树果中9个成分含量同步检测方法,筛选影响其质量的差异标志物,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对7省18个批次喜树果样品进行回流提取,提取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和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法建立喜树果质量优劣评价模型,对其质量差异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4′-O-二甲基鞣花酸、丁香酸、10-羟基喜树碱、喜树碱、10-甲氧基喜树碱、三叶豆苷、短小蛇根草苷、金丝桃苷和喜果苷分别在0.51-12.75、0.23-5.75、3.21-80.25、4.45-111.25、1.88-47.00、0.41-10.25、2.05-51.25、0.34-8.50和7.95-198.75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6.95%-100.06%(RSD<2.0%);18批样品聚为3类;喜果苷、10-羟基喜树碱、喜树碱、10-甲氧基喜树碱和短小蛇根草苷可能是影响喜树果产品质量主要潜在标志物;加权TOPSIS法分析结果显示18批喜树果质量评价贴近度(Jb)在0.1090-0.7385,其中S14最大(0.7385)。结论建立了同时测定喜树果中9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采用OPLS-DA及加权TOPSIS法进行客观全面评价,可用于喜树果质量差异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果 高效液相色谱法 化学计量学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 加权TOPSIS法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胶包覆固定切口式瓜类嫁接装置设计与试验
16
作者 姜凯 王志豪 +3 位作者 龚科建 冯青春 韩长杰 陈立平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7-186,共10页
针对嫁接机使用塑料夹固定易伤苗和塑料夹回收难、污染种植环境的问题,本文设计一种以UV胶包覆固定切口的嫁接装置,可自动完成上苗夹持、同步切削、对接喷胶、拢苗固化和柔性下苗等作业。首先,阐述了嫁接装置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设计... 针对嫁接机使用塑料夹固定易伤苗和塑料夹回收难、污染种植环境的问题,本文设计一种以UV胶包覆固定切口的嫁接装置,可自动完成上苗夹持、同步切削、对接喷胶、拢苗固化和柔性下苗等作业。首先,阐述了嫁接装置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设计了夹持、切削、搬运、喷胶、固化和下苗等关键机构及作业参数;其次,为确定最优胶嫁接参数、提高嫁接成功率,以白籽南瓜(砧木)和西瓜(接穗)种苗为对象,选取雾化压力、供胶压力和喷胶距离为影响因素,嫁接成功率为试验指标,开展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得出影响嫁接成功率的显著性由大到小为雾化压力、供胶压力、喷胶距离;最后,利用Design-Expert 13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响应曲面分析和参数优化及试验验证,获得最佳参数组合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雾化压力为0.22 MPa、供胶压力为0.35 MPa和喷胶距离为4.33 mm条件下,平均嫁接成功率为97.34%,与理论值相差1.15个百分点,平均生产效率576株/h,满足机械嫁接作业质量要求。研究结果为胶嫁接机器人的设计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类种苗 嫁接装置 uv胶嫁接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固化不饱和丙烯酸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7
作者 黄石林 王正祥 +1 位作者 范淑红 卓远航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26,共7页
【目的】提高光固化丙烯酸酯树脂的交联密度,优化其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耐水性。【方法】以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合成了环氧丙烯酸酯预聚物。随后以环氧丙烯酸酯预聚物、丙烯酸(AA)为原... 【目的】提高光固化丙烯酸酯树脂的交联密度,优化其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耐水性。【方法】以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合成了环氧丙烯酸酯预聚物。随后以环氧丙烯酸酯预聚物、丙烯酸(AA)为原料,成功制备可UV固化不饱和丙烯酸酯预聚物(UEA1~UEA3),并制备了相应的固化膜。通过FT-IR、^(1)H MNR、DTG、DSC、DMA对固化膜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固化膜的吸水率、水接触角、拉伸性能等。【结果】成功制备了环氧丙烯酸酯预聚物及不饱和丙烯酸酯预聚物;GMA用量的增加及不饱和键的引入显著提高了UEA的交联密度,增强了固化膜的拉伸强度,同时没有导致过低的断裂伸长率;随着交联密度的增加,固化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显著升高;且固化膜的热分解温度呈现上升趋势;固化膜的交联密度增大显著增强了其表面疏水性。当GMA质量分数为29.29%时,UEA2展现出良好的综合性能,避免了过度交联和内部缺陷导致的低温分解,具有稳定的交联结构,水接触角为82°,吸水率为1.04%,断裂伸长率为6.36%,T_(5%)为265.83℃,拉伸强度达到17.37 MPa。【结论】固化膜的交联密度作为影响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在这一合成路径中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固化 接枝改性 丙烯酸酯 环氧基团改性 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氯联用降解卡马西平动力学及活性氯物种的功能
18
作者 马丙瑞 段学斌 +6 位作者 陈澄 王松雪 陈琳 王守成 李金成 武桂芝 闫博引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212-4222,共11页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神经性药物,但其在水生环境中具有抗逆性。本研究系统性地分析了UV/氯工艺对CBZ的去除效能。研究结果表明CBZ在UV/氯体系内的降解过程符合假一级动力学模型,当p H从5增加到11时,反应速率常...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神经性药物,但其在水生环境中具有抗逆性。本研究系统性地分析了UV/氯工艺对CBZ的去除效能。研究结果表明CBZ在UV/氯体系内的降解过程符合假一级动力学模型,当p H从5增加到11时,反应速率常数从0.8259min-1降低到0.0343min-1,这可能与自由基种类的更替和表观量子产率的变化有关。自由基捕获实验结果表明Cl·和·OH是CBZ降解的主要物种,稳态动力学模型的计算结果也证实了Cl·和·OH是单体贡献最高的两种自由基;但在特定条件下,其他活性物质的单体贡献可能会超过Cl·或·OH。在考察实际水基质对CBZ降解速率的影响研究中发现天然有机物(NOM)的内过滤效应和竞争效应可以导致CBZ的降解被显著抑制,HCO_(3)-则会轻度抑制CBZ降解,而Cl-对CBZ的降解影响最小。通过UPLC-MS/MS检测获得14种不同的降解产物,并提出了CBZ在UV/氯体系内的降解路径,CBZ的降解主要包括了羟基化、脱氨、多组分重组、双键加成和C—N键断裂过程。综上可以推断UV/氯工艺是一种可以有效解决药物废水污染问题的水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 卡马西平 高级氧化 稳态动力学预测 单体贡献 转化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补脑软胶囊中11种成分的含量
19
作者 陈挺 王雪梅 +4 位作者 李帅印 李喜香 周亚丽 李小凤 杨寿圆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44-2148,共5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补脑软胶囊中5-羟甲基糠醛、绿原酸、咖啡酸、马钱苷、芍药苷、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淫羊藿苷、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甘草酸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Waters Symmetry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补脑软胶囊中5-羟甲基糠醛、绿原酸、咖啡酸、马钱苷、芍药苷、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淫羊藿苷、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甘草酸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Waters Symmetry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30、280 nm。结果11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98.47%~103.30%,RSD 1.13%~2.80%。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补脑软胶囊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脑软胶囊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Fe(Ⅲ)工艺对络合态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及机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语馨 杨正恒 +3 位作者 马晓明 余瑾 金青海 何頔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220,共8页
UV/Fe(Ⅲ)工艺是一种处理络合态重金属的新型组合工艺,该工艺先通过Fe(Ⅲ)的置换作用释放游离重金属离子,然后通过UV辐照对有机配体进行降解,最后通过碱性沉淀去除络合态重金属。以Cu(Ⅱ)-EDTA、Ni(Ⅱ)-EDTA为目标污染物,采用UV/Fe(Ⅲ)... UV/Fe(Ⅲ)工艺是一种处理络合态重金属的新型组合工艺,该工艺先通过Fe(Ⅲ)的置换作用释放游离重金属离子,然后通过UV辐照对有机配体进行降解,最后通过碱性沉淀去除络合态重金属。以Cu(Ⅱ)-EDTA、Ni(Ⅱ)-EDTA为目标污染物,采用UV/Fe(Ⅲ)工艺对其进行去除,通过去除效果对比和机理分析,对组合工艺去除效果差异的内部机理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UV/Fe(Ⅲ)工艺对Cu(Ⅱ)-EDTA、Ni(Ⅱ)-EDTA的去除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对两种络合态重金属中Cu、Ni的去除率分别为70%和41%。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光光度法、苯甲酸(BA)探针实验,确定Cu(Ⅱ)-EDTA、Ni(Ⅱ)-EDTA去除效果差异的主要原因是Fe(Ⅲ)对Cu(Ⅱ)、Ni(Ⅱ)的置换效果有明显差异,置换率分别是85%、22%。对Ni(Ⅱ)-EDTA置换过程分别进行Fe(Ⅲ)投加量和反应温度优化,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优化可以显著提升Fe(Ⅲ)对Ni(Ⅱ)-EDTA的置换效率。将反应温度提升至35℃,Ni去除率从41%提升至60%。反应温度在UV/Fe(Ⅲ)工艺中对Ni(Ⅱ)-EDTA的去除至关重要,适当升温有助于提高置换率,进而提升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态重金属 三价铁置换 uv辐照 碱性沉淀 反应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