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HMW-GS近等基因系不同出粉点面筋二级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余静 李扬 +3 位作者 刘天红 吕千 李学军 高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33-1440,共8页
为给不同出粉点小麦专用粉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等技术比较研究了小麦品种西农1330及其Glu-B1位点不同HMW-GS近等基因系(NIL)不同出粉点面筋的二级结构、空间微观结构的差异。面筋蛋白二级结构... 为给不同出粉点小麦专用粉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等技术比较研究了小麦品种西农1330及其Glu-B1位点不同HMW-GS近等基因系(NIL)不同出粉点面筋的二级结构、空间微观结构的差异。面筋蛋白二级结构分析表明,西农1330及其NIL皮磨粉面筋α-螺旋结构和β-转角结构的含量均低于心磨粉,而β-折叠结构的含量均高于心磨粉;同一出粉点面筋蛋白比较发现,含7+8亚基的西农1330NIL的皮磨粉面筋α-螺旋结构和β-转角结构的含量均低于西农1330(含7+9亚基),而β-折叠结构含量高于西农1330,心磨粉面筋二级结构含量则相反。面筋蛋白疏水特性分析表明,小麦皮磨粉面筋蛋白疏水程度均高于心磨粉;同一出粉点小麦面筋蛋白疏水特性分析表明,西农1330NIL的皮磨粉面筋疏水程度较西农1330高,而心磨粉面筋疏水程度较西农1330低。面筋中游离巯基和二硫键含量分析发现,小麦皮磨粉面筋中游离巯基和二硫键含量均高于心磨粉;同一出粉点比较,西农1330NIL的心、皮磨粉面筋游离巯基和二硫键含量均高于西农1330。面筋空间微观结构比较发现,小麦皮磨粉面筋蛋白空间结构均匀,心磨粉面筋蛋白空间结构呈纤维状;同一出粉点西农1330及其NIL的面筋空间微观结构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hmw-gs近等基因系 出粉点 面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对HMW-GS近等基因系面粉品质、面团流变学和烘烤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延滨 辛文利 +1 位作者 肖志敏 祁适雨 《麦类作物》 CSCD 2000年第1期24-27,共4页
对龙麦15(1,7+ 8,2+ 12)和新龙麦15(1,7+ 8,5+ 10)这对高分子量(HMW)麦谷蛋白亚基近等基因系进行了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含5+ 10 亚基的新龙麦15 在蛋白质含量、干面筋、粉质仪测得的吸水率和拉... 对龙麦15(1,7+ 8,2+ 12)和新龙麦15(1,7+ 8,5+ 10)这对高分子量(HMW)麦谷蛋白亚基近等基因系进行了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含5+ 10 亚基的新龙麦15 在蛋白质含量、干面筋、粉质仪测得的吸水率和拉伸仪测得的延伸性方面与含2+ 12 亚基的龙麦15 是相同的。在两者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均为13.5% (干基)时,含5+ 10 亚基的新龙麦15 比含2+ 12 亚基的龙麦15 在Zeleny 沉降值、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和面包体积上分别高10% 、60% 、50% 和50 m l;在湿面筋和形成时间上含5+ 10 亚基的龙麦15 略低于含2+ 12 亚基的龙麦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hmw-gs 等基因 烘烧品质 面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Glu-1D位点HMW-GS近等基因系创制及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蒋云 张连全 +7 位作者 郝明 范超兰 甯顺腙 姜博 杨苗苗 张洁 吕季娟 刘登才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81-987,1007,共8页
【目的】编码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的Glu-D1位点对面粉加工品质的影响大。其中,5+10和2+12是Glu-D1位点最常见的2个等位基因。为了分析这2个亚基组合在四川小麦品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方法】创制了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近等基... 【目的】编码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的Glu-D1位点对面粉加工品质的影响大。其中,5+10和2+12是Glu-D1位点最常见的2个等位基因。为了分析这2个亚基组合在四川小麦品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方法】创制了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近等基因系蜀麦1764A(具有5+10)和蜀麦1764B(具有2+12)。【结果】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析表明,二者主要的遗传差异位于1D染色体的403~414 MB区间,且该区间包含了Glu-D1位点。四川省多点试验和区域试验表明,二者的田间农艺性状和产量无显著差异,能够排除田间性状差异对品质分析带来的干扰。品质参数分析表明,5+10和2+12亚基差异不会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前者提高了面筋强度、降低了延伸性。对于面包和馒头品质,5+10亚基优于2+12亚基。但是,对于面条品质,2+12亚基优于5+10亚基。5+10和2+12亚基差异没有影响饺子和饼干的加工品质。【结论】在面包和馒头品质改良中应采用5+10亚基,但是在面条小麦育种中应优先采用2+12亚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剩余杂合体 等基因 加工品质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对普通小麦姊妹系及其衍生的HMW-GS近等基因系中Glu-A1位点1和2~*亚基对烘烤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延滨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1年第4期1-4,共4页
黑龙江省小麦品系克 90 - 513和克 90 - 514是一对形态和农艺性状极其相近的姊妹系 ,两者的A -PAGE图谱相同。SDS -PAGE分析只发现两者在Glu -A1位点和在SDS -PAGE图谱低段上各有一差异 ,克 90 - 513和克 90 - 514的HMW麦谷蛋白亚基分别... 黑龙江省小麦品系克 90 - 513和克 90 - 514是一对形态和农艺性状极其相近的姊妹系 ,两者的A -PAGE图谱相同。SDS -PAGE分析只发现两者在Glu -A1位点和在SDS -PAGE图谱低段上各有一差异 ,克 90 - 513和克 90 - 514的HMW麦谷蛋白亚基分别为 2 ,7+8,2 +12和1,7+8,2 +12。通过对克 90 - 513、克 90 - 514及它们杂交后代衍生的Glu -A1位点HMW -GS近等基因系的研究 ,分析了 1亚基和 2 亚基对烘烤品质的影响 ,讨论了它们在黑龙江省优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HMW麦谷蛋白亚基 等基因 烘烤品质 Glu-A1位点 SDS-PAGE 1亚基 2^*亚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穗部性状近等基因系的创制及穗粒数候选基因分析
5
作者 陈旺 王殿 +4 位作者 宋波 刘易科 朱展望 卫波 宁强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7-807,共11页
为创制具有育种利用价值的遗传材料,定位影响小麦穗粒数的候选区间,以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品种衡观35和科农199杂交构建的近等基因系作为研究材料,对株高、有效分蘖数、穗长、小穗数、每穗粒数、单株产量、千粒重7个性状进行表型鉴... 为创制具有育种利用价值的遗传材料,定位影响小麦穗粒数的候选区间,以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品种衡观35和科农199杂交构建的近等基因系作为研究材料,对株高、有效分蘖数、穗长、小穗数、每穗粒数、单株产量、千粒重7个性状进行表型鉴定。利用660K SNP芯片对表型差异显著的近等基因系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分析两对近等基因系间的多态性SNPs位点及一致性的物理区间。结合候选区间的基因功能注释和基因表达分析,预测影响小麦穗粒数的重要候选基因。结果表明,N81和N82、N86和N87是两对在小麦穗部性状具有显著差异的近等基因系,其遗传相似度分别为98.02%和98.78%。通过660K SNP芯片分析,确定两对近等基因系分别在1B染色体上662~669 Mb、3B染色体上19~25 Mb和5B染色体上541~548 Mb的物理区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态性,表明这些物理区间可能是影响小麦穗部相关性状的候选区间。通过整合前人研究的QTL定位区间、基因功能注释、基因表达分析和同源基因功能分析,筛选出3个可能影响小麦穗粒数的重要候选基因,分别是1B染色体上编码苹果酸脱氢酶的TraesCS1B02G443200,3B染色体上编码AP2/ERF转录因子的TraesCS3B02G042400,5B染色体上编码C2H2类型锌指蛋白TraesCS5B02G366500。本研究结果为挖掘小麦穗粒数基因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660K SNP芯片 等基因 穗部相关性状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Glu-A1位点HMW-GSNull与1,Glu-B1位点HMW-GS7与7+8近等基因系间品质差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莉丽 张延滨 +5 位作者 赵海滨 宋庆杰 柏永军 张春利 辛文利 肖志敏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6年第3期8-11,共4页
为了解Glu-A1位点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Null与1,Glu-B1位点HMW-GS 7与7+8的遗传差异,我们对龙辐麦3号Glu-A1位点HMW-GS Null和1,龙97586 Glu-B1位点HMW-GS 7和7+8近等基因系(NILs)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的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含有... 为了解Glu-A1位点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Null与1,Glu-B1位点HMW-GS 7与7+8的遗传差异,我们对龙辐麦3号Glu-A1位点HMW-GS Null和1,龙97586 Glu-B1位点HMW-GS 7和7+8近等基因系(NILs)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的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含有1亚基龙辐麦3号比含有Null亚基龙辐麦3号在面粉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干面筋、面筋指数、沉降值、沉降值/干面筋、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断裂时间分别高2%、1%、5%、5%、10%、5%、0.5%、15%、40%、41%,在湿面筋/干面筋、软化度上分别低4%、35%;含有7+8亚基的龙97586与含有7亚基的龙97586面粉蛋白质含量、吸水率几乎相同,但在面筋指数、沉降值、沉降值/干面筋、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断裂时间分别高5%、33%、36%、125%、142%、153%,在湿面筋、干面筋、湿面筋/干面筋、软化度上分别低5%、2%、3%、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麦谷蛋白 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Glu-A1位点1和2^*亚基近等基因系间品质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刘伟 张延滨 +5 位作者 张宝石 宋庆杰 张春利 赵海滨 辛文利 肖志敏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7-50,共4页
为了解小麦Glu-A1位点的1亚基和2*亚基间的遗传差异,2000~2002年对1和2*亚基的2对近等基因系(NILs,分别来自龙麦19和克丰6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亚基与其相应的2*亚基近等基因系间在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干面筋比值、沉降值/干面筋... 为了解小麦Glu-A1位点的1亚基和2*亚基间的遗传差异,2000~2002年对1和2*亚基的2对近等基因系(NILs,分别来自龙麦19和克丰6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亚基与其相应的2*亚基近等基因系间在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干面筋比值、沉降值/干面筋比值的平均值分别为15.3%/15.3%、2.65/2.71、2.33/2.28;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软化度、断裂时间、评价值的平均值分别为63.0%/63.0%、4.1 min/4.3 min、9.4 min/9.1 min、63.3 FU/59.2 FU、13.9 min/12.7 min、58.7/59.5;最大阻力、延伸性和拉伸面积的平均值分别为270 EU/256 EU、18.5 cm/18.9 cm、71.8 cm2/65.1 cm2.这些品质性状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均不显著.最后还讨论了两种亚基在小麦品质育种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质 hmw-gs 等基因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4个姊妹近等基因系群体定位水稻粒重和粒形QTL 被引量:25
8
作者 姚国新 李金杰 +5 位作者 张强 胡广隆 陈超 汤波 张洪亮 李自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10-1317,共8页
粒重是决定水稻产量的三要素之一。利用世界上粒重最大的品种之一SLG-1(供体亲本)与小粒品种日本晴(Nipponbare,轮回亲本)杂交,在各回交世代选择粒重较大单株与日本晴回交,构建水稻粒重和粒形的姊妹近等基因系(SNILs)。对获得的73株BC4F... 粒重是决定水稻产量的三要素之一。利用世界上粒重最大的品种之一SLG-1(供体亲本)与小粒品种日本晴(Nipponbare,轮回亲本)杂交,在各回交世代选择粒重较大单株与日本晴回交,构建水稻粒重和粒形的姊妹近等基因系(SNILs)。对获得的73株BC4F1单株进行粒重频率分布统计,选择粒重频率分布在4个峰值处的代表性单株,自交获得4个BC4F2SNILs群体。利用BSA法(分离群体分组混合分析法),从均匀分布在水稻染色体上的1513对SSR标记中筛选出与粒重和粒形相关的多态性标记19对,以LOD≥2.5作为选择阈值,对粒重、粒长、粒宽和粒厚进行QTL扫描,共检测到6个区域的12个QTL,贡献率从7.22%到53.38%。这些QTL所在区域包含已克隆的粒长GS3和粒宽GW2,也包含没有精细定位的第2染色体的RM6318~RM1367、第3染色体的RM5477~RM6417和第6染色体的RM3370~RM1161等3个区域控制粒重和粒形的5个QTL。其中第3染色体上RM5477~RM6417区间存在粒形贡献率较大的新的QTL。构建含有这些粒重QTL的姊妹近等基因系,为进一步精细定位或克隆新的粒重或粒形QTL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姊妹等基因 粒重 粒形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代换群体和系选品种在水稻耐冷性近等基因系研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曾亚文 申时全 +3 位作者 陶大云 胡凤益 陈于敏 沈锐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33-537,共5页
关键词 水稻 耐冷性 等基因 核代换群体 选品种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小穗簇生性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及其近等性评价 被引量:22
10
作者 张毅 李云峰 +5 位作者 谢戎 杨正林 钟秉强 沈福成 谭自俊 何光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7-401,共5页
为了研究育种中间材料Z1820突变产生的小穗簇生基因对农艺性状的影响和对该基因进行定位克隆,我们用恢复系泸恢17(LH17)和N45作母本,Z1820作父本杂交,并用上述恢复系作轮回亲本,连续回交并自交,获得了簇生性近等基因系Cl-LH17和Cl-N45... 为了研究育种中间材料Z1820突变产生的小穗簇生基因对农艺性状的影响和对该基因进行定位克隆,我们用恢复系泸恢17(LH17)和N45作母本,Z1820作父本杂交,并用上述恢复系作轮回亲本,连续回交并自交,获得了簇生性近等基因系Cl-LH17和Cl-N45。用形态相似法和SSR标记对获得的2对近等基因系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1)LH17和Cl-LH17在株高、穗长上有显著差异,在所考查的其他性状上差异不显著;N45和Cl-N45仅在穗长上有显著差异。(2)在所选用的120对SSR引物中,对LH17和Cl-LH17,只有第6染色体的2个引物(RM7434、RM5957)揭示了多态性,而对N45和Cl-N45则有位于3条染色体上的4个引物能揭示多态性。综合形态和SSR标记分析说明,LH17和Cl-LH17是1对近等性理想的簇生性近等基因系,有利于该簇生基因的进一步研究;Z1820的簇生基因能使穗长、株高负增长,对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等重要性状无显著影响。(3)簇生性在N45的遗传背景中的表现强于在LH17的遗传背景中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生性 等基因 评价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有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23水稻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及应用(英文) 被引量:52
11
作者 章琦 王春连 +5 位作者 赵开军 杨文才 乔枫 周永力 江祺祥 刘古春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6-210,共5页
1993~ 1998年 ,构建了携有抗稻白叶枯病新基因 Xa2 3的近等基因系 ,命名为 CBB2 3。以全生育期高度感病并具有改良株型的籼稻品种 JG30为轮回亲本 ,与携有 Xa2 3的抗性供体 H4杂交 ,JG30 / H4的 F1 通过回交、自交直至 B5F4,各世代均... 1993~ 1998年 ,构建了携有抗稻白叶枯病新基因 Xa2 3的近等基因系 ,命名为 CBB2 3。以全生育期高度感病并具有改良株型的籼稻品种 JG30为轮回亲本 ,与携有 Xa2 3的抗性供体 H4杂交 ,JG30 / H4的 F1 通过回交、自交直至 B5F4,各世代均用与目标基因 Xa2 3相对应的专化小种菌系 P6人工接种鉴定 ,同步进行株型和农艺性状选择 ,直至抗性稳定和农艺性状类似其轮回亲本。比较了 CBB2 3(携 Xa2 3)和 IRBB2 1(携 Xa2 1)对 2 0个菌系包括 10个菲律宾小种、3个日本小种和7个中国病原型代表菌系的抗谱 ,Xa2 3抗所有 2 0个菌系 ;Xa2 1抗 19个菌系 ,对菲律宾 10号小种则高度感病。用近等基因系 CBB2 3构建了 JG30 / CBB2 3组合的 F2 分离群体 ,通过 SSR标记筛选 ,初步将 Xa2 3定位于水稻第 11染色体。进一步筛选出 3个与 Xa2 3更紧密连锁的 AFL P标记。其中的 APKj2 3与 Xa2 3之间的图距约为 1.0 c M。并报道了在抗病育种中已有效的应用了携有 Xa2 3的近等基因系 CBB2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23 水稻 等基因 应用 抗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衰和正常小麦近等基因系旗叶光合特性与产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宏伟 王淑霞 +3 位作者 李滨 童依平 杨兴洪 李振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42-1648,共7页
本试验以小偃54×8602高代分离品系中的早衰与对照品系近等基因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早衰对小麦旗叶光合速率、籽粒灌浆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衰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较低,而且在生育后期下降较快;在整个灌浆期,旗叶光合速率... 本试验以小偃54×8602高代分离品系中的早衰与对照品系近等基因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早衰对小麦旗叶光合速率、籽粒灌浆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衰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较低,而且在生育后期下降较快;在整个灌浆期,旗叶光合速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低于对照;光饱和点低而光补偿点高,可利用的光强范围较窄,一天之中Pn都比对照低,光合“午休”现象严重;表观量子效率和CO2羧化效率均较对照低;早衰小麦叶片积累了较多的丙二醛,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高。由于叶片功能的衰退,使早衰小麦籽粒灌浆速率低,灌浆持续期短,粒重下降,最终减产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早衰 光合速率 等基因 籽粒灌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新抗源Y238的鉴定及其近等基因系培育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春连 赵炳宇 +2 位作者 章琦 赵开军 邢全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6-30,共5页
从 2 6 9份普通野生稻中鉴定出一个高抗白叶枯病的新抗源 ,编号为Y2 38。通过多菌系鉴定、抗谱分析及与目前国际上已知基因比较 ,证明该新抗源含有一个新基因 ,暂命名为WBB2。对JG30 /Y2 38杂交后代成株期接种鉴定、遗传分析表明 ,WBB2... 从 2 6 9份普通野生稻中鉴定出一个高抗白叶枯病的新抗源 ,编号为Y2 38。通过多菌系鉴定、抗谱分析及与目前国际上已知基因比较 ,证明该新抗源含有一个新基因 ,暂命名为WBB2。对JG30 /Y2 38杂交后代成株期接种鉴定、遗传分析表明 ,WBB2为完全显性基因。通过杂交和回交 ,已将WBB2导入栽培稻中构建近等基因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野生稻 基因 等基因 杂交 回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2+12和5+10亚基近等基因系间面粉品质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张延滨 辛文利 +2 位作者 孙连发 肖志敏 祁适雨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3-96,共4页
分析和研究了小麦栽培品种克旱九、垦大四和龙麦 2 0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HMW- GS)近等基因系的面粉品质。这些近等基因系是通过 5~ 6次连续的选择性回交获得的。结果表明 ,在蛋白质和干面筋含量上 ,近等基因系间的差别不显著。在... 分析和研究了小麦栽培品种克旱九、垦大四和龙麦 2 0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HMW- GS)近等基因系的面粉品质。这些近等基因系是通过 5~ 6次连续的选择性回交获得的。结果表明 ,在蛋白质和干面筋含量上 ,近等基因系间的差别不显著。在湿面筋与干面筋的比值 (湿面筋 /干面筋 )上 5 +10亚基的近等基因系比带有 2 +12亚基的近等基因系要小 4 .7%~ 5 .9%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P<0 .0 1) ,在 Zeleny沉降值与干面筋的比值 (沉降值 /干面筋 )上要高9.9%~ 14 .7% ,差异极显著 (P<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5+10亚基 等基因 面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Wx基因近等基因系的创制及其对直链淀粉含量、面条感官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于春花 别同德 +6 位作者 王成 张晓 吴荣林 程晓明 王灿国 赵芸 程顺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4-461,共8页
为明确不同Wx基因对小麦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以及筛选面条品质优异的基因型,以糯小麦品系Caiwx(aabbdd)为3个Wx基因隐性突变供体亲本,以扬麦01-2(AABBDD)为轮回亲本,利用连续回交结合花粉碘染、STS标记和同工酶标记检测方法,创制了8... 为明确不同Wx基因对小麦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以及筛选面条品质优异的基因型,以糯小麦品系Caiwx(aabbdd)为3个Wx基因隐性突变供体亲本,以扬麦01-2(AABBDD)为轮回亲本,利用连续回交结合花粉碘染、STS标记和同工酶标记检测方法,创制了8种Wx基因纯合基因型的近等基因系,其基因型分别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和aabbdd。利用这些基因型探讨了不同Wx基因对直链淀粉含量及面条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系的直链淀粉含量为0.9%~24.8%,系间差异显著;糯小麦型(aabbdd)直链淀粉含量最低,双缺失型和单缺失型其次,双缺失型中aaBBdd型含量最高,单缺失型中AAbbDD型含量最低,表明Wx-B1对直链淀粉的合成作用最大。糯小麦型面条的色泽、表观、软硬度、黏性、韧性得分以及总分显著低于其他类型及轮回亲本扬麦01-2;单缺失型面条的色泽、表观得分、总分显著高于轮回亲本扬麦01-2,其中aaBBDD型面条品质表现突出,与市售优质面条粉"雪花粉"制作的面条得分相当,而其他7种基因型及轮回亲本扬麦01-2的面条评分均显著低于雪花粉。说明可以通过遗传操作Wx基因培育优质面条小麦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X基因 STS标记 等基因 直链淀粉含量 面条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粳稻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的构建 被引量:11
16
作者 章琦 杨文才 +4 位作者 施爱农 王春莲 阙更生 赵炳宇 邢全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99-804,共6页
自1989~1996年,选用分别具有抗水稻白叶枯病主效基因Xa 2、Xa 7和Xa 14的3个品种为供体亲本,以一个不携有抗病基因的改良型粳稻品种沈农1033为轮回亲本,通过6次回交、自交直至BC_6F_4代,经各世代抗性和农艺性状筛选,转育成3个粳型抗白... 自1989~1996年,选用分别具有抗水稻白叶枯病主效基因Xa 2、Xa 7和Xa 14的3个品种为供体亲本,以一个不携有抗病基因的改良型粳稻品种沈农1033为轮回亲本,通过6次回交、自交直至BC_6F_4代,经各世代抗性和农艺性状筛选,转育成3个粳型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NIL),命名为CBB2、CBB7和CBB14。这些NIL除所带不同的抗病基因外,其生育期、株高、分蘖力、穗型大小等农艺性状与轮回亲本基本相似。经抗病反应型检测、遗传分析、育种及分子标记应用,初步证明这些NIL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等基因 抗性基因 水稻 白叶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近等基因系研究3个抗水稻纹枯病QTL的聚合效应 被引量:11
17
作者 殷跃军 左示敏 +5 位作者 王辉 陈宗祥 马玉银 张亚芳 顾世梁 潘学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0-346,共7页
利用特青/Lemont组合的回交群体,证实了特青第7染色体上存在抗纹枯病QTLqSB7Tq。以Lemont为轮回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连续回交结合性状鉴定,构建了qSB7Tq与另外两个抗水稻纹枯病QTLqSB9Tq(位于特青第9染色体)和qSB11Le(位于Lemont第11... 利用特青/Lemont组合的回交群体,证实了特青第7染色体上存在抗纹枯病QTLqSB7Tq。以Lemont为轮回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连续回交结合性状鉴定,构建了qSB7Tq与另外两个抗水稻纹枯病QTLqSB9Tq(位于特青第9染色体)和qSB11Le(位于Lemont第11染色体)的一套近等基因系,对各抗性QTL的单个效应及其聚合效应进行了研究。3个抗性QTL单独存在或在聚合状态下均能显著提高水稻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水平。但是,不同抗性QTL之间可能普遍存在一定的负向互作关系。讨论了一致的遗传背景对QTL研究的重要性,以及不同QTL的聚合效应及互作关系对育种实践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纹枯病 抗性 数量性状座位 基因聚合 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小麦后代HMW-GS组成的变异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汪越胜 柯涛 +3 位作者 李三和 覃建兵 刘勇 何光源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9-531,共3页
关键词 hmw-gs 基因小麦 体细胞无性变异 外源基因导入 组成 后代 基因方法 基因植株 品种改良 技术应用 遗传背景 生物环境 基因转移 再生植株 组织培养 基因枪法 农艺性状 抽穗期 环节 作物 大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AES法测定粳稻近等基因系群体间糙米的矿质元素 被引量:10
19
作者 曾亚文 汪禄祥 +6 位作者 孙正海 杨树明 杜娟 黎其万 普晓英 杜威 萧凤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966-2969,共4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粳稻近等基因系(NILs)BC5F5群体264个株系17种矿质元素(S,Mo,Ni,Fe,Cr,Na,Al,Cu,P,Sn,Zn,B,Mn,Mg,Ca,Sr,K)进行了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2.3%-110.2%,RSD〈6%。结果表明:以丽粳2号作...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粳稻近等基因系(NILs)BC5F5群体264个株系17种矿质元素(S,Mo,Ni,Fe,Cr,Na,Al,Cu,P,Sn,Zn,B,Mn,Mg,Ca,Sr,K)进行了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2.3%-110.2%,RSD〈6%。结果表明:以丽粳2号作供体及十和田受体培育出糙米多种高矿质元素基因定位的NILs,是迄今首次培育出粳稻孕穗期耐冷性及其关联矿质元素的近等基因系;该群体糙米中P,K,Mg,S,Ca,Zn,Mn,Na,Fe,Cu和Al等11种人体必须的生命元素含量较高;群体间糙米矿质元素中五种宏量元素含量变异小(11.15%-16.45%)和12种微量元素变异大(16.57%-94.96%);群体糙米17种矿质元素间136对性状间有95对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而与功能稻米活性成分有关的Mo,Ni,Al,Sn,Cr和Sr矿质元素15对性状相关(0.531^**-0.921^**)明显高于P,K,Ca,Mg和S宏量元素10对性状相关(0.175^**-0.867^**)。研究结果为糙米矿质元素的基因定位克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AES 矿质元素 等基因 糙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roindolineb位点近等基因系对小麦面粉及面包和馒头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马冬云 张艳 +2 位作者 夏先春 Craig F MORRIS 何中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1-266,共6页
明确不同硬度等位基因与加工品质的关系对小麦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7个Puroindoline b位点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硬度等位基因对小麦面粉及面包和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Pina-D1b/Pinb-D1a基因型的籽粒硬度值、蛋白质... 明确不同硬度等位基因与加工品质的关系对小麦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7个Puroindoline b位点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硬度等位基因对小麦面粉及面包和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Pina-D1b/Pinb-D1a基因型的籽粒硬度值、蛋白质含量以及破损淀粉含量较高;而Pina-D1a/Pinb-D1d基因型的出粉率、面粉亮度较高,具有较好的磨粉品质。和面仪参数中的峰高、峰宽和8min尾高均以Pina-D1b/Pinb-D1a基因型数值最高,Pina-D1a/Pinb-D1d基因型最低,且两者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ina-D1b/Pinb-D1a基因型的衰落角最小。Pina-D1a/Pinb-D1c和Pina-D1a/Pinb-D1d基因型具有较高馒头色泽和张弛性评分,较好的馒头制作品质;Pina-D1a/Pinb-D1e和Pina-D1a/Pinb-D1g基因型次之。Pina-D1a/Pinb-D1f基因型的面包总评分略优于其他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PUROINDOLINE基因 等基因 面粉品质 馒头品质 面包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