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合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牦牛乳苦味肽RK7和KQ7的HMG-CoA还原酶抑制活性
1
作者 王鹏 梁琪 +1 位作者 赵保堂 宋雪梅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08-215,I0013-I0020,共16页
牦牛乳干酪酪蛋白的苦味肽具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o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抑菌活性、抗糖活性等多种良好的生物活性。HMG-CoA还原酶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hypercholesterolemia,HC)的主要靶点之一,是体内生物合成... 牦牛乳干酪酪蛋白的苦味肽具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o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抑菌活性、抗糖活性等多种良好的生物活性。HMG-CoA还原酶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hypercholesterolemia,HC)的主要靶点之一,是体内生物合成胆固醇的关键限速酶。该试验以牦牛乳干酪苦味肽RPKHPIK(RK7)和KVLPVPQ(KQ7)为研究对象,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普伐他汀为对照样品,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研究RK7和KQ7的理化性质,运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抑制HMG-CoA还原酶的作用机制,并结合体外试验测定RK7和KQ7对HMG-CoA还原酶的抑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RK7与KQ7的分子质量分别为874.90 Da和779.50 Da;RK7与KQ7以及4种他汀类药物均能与HMG-CoA还原酶生成配体-受体复合构象;将RK7和KQ7与抑制HMG-CoA还原酶肽数据库比对之后发现,KQ7与已知的抑制肽段相似度为75%,RK7为具有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新型抑制肽;体外试验表明,RK7和KQ7 HMG-CoA还原酶的IC50分别为1.045 mg/mL和1.228 mg/mL。该试验通过生物信息学平台及体外验证试验高效快速的获得牦牛乳源HMG-CoA还原酶抑制肽,并通过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HMG-CoA还原酶抑制肽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干酪 苦味肽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 hmg-coa还原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咯类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唐伟方 尤启冬 +2 位作者 李志裕 张陆勇 孙丽新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8-405,共8页
目的:设计并合成吡咯类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并测定其对HMG-CoA还原酶的抑制活性。方法:根据他汀类药物的构效关系,设计了一类(3R,5R)-7-[2-(4-氟苯基)-3-芳基-4-芳氨甲酰基-5-环丙基-1-吡咯基]-3,5-二羟基庚酸钠化合物(Ia~Im),通过测... 目的:设计并合成吡咯类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并测定其对HMG-CoA还原酶的抑制活性。方法:根据他汀类药物的构效关系,设计了一类(3R,5R)-7-[2-(4-氟苯基)-3-芳基-4-芳氨甲酰基-5-环丙基-1-吡咯基]-3,5-二羟基庚酸钠化合物(Ia~Im),通过测定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的降低速率,得到化合物对HMG-CoA还原酶的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设计并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13个,目标化合物结构经IR、1HNMR和HR-ESIMS确证。对所有化合物进行了HMG-CoA还原酶抑制活性测试,有5个化合物有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Ie的抑制活性与阳性对照药阿托伐他汀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CoA还原酶抑制 吡咯 合成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三维药效团的构建 被引量:18
3
作者 鲍红娟 张燕玲 乔延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1-306,共6页
以作用于鼠肝脏细胞的21个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RI)为训练集,训练集化合物具备结构多样性,来源于相同药理模型,活性值IC50范围在0.3-8000nmol·L-1.利用Catalyst计算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最优药效团由一... 以作用于鼠肝脏细胞的21个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RI)为训练集,训练集化合物具备结构多样性,来源于相同药理模型,活性值IC50范围在0.3-8000nmol·L-1.利用Catalyst计算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最优药效团由一个氢键受体,一个氢键给体,一个疏水基团和一个芳香环特征组成.药效团模型Fixedcost值,Totalcost值和Configurationcost值分别为88.75、111.5和16.98.训练集化合物活性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8883,偏差值为1.269,交叉验证结果表明,药效团模型具有较高的置信度,对测试集化合物活性值的预测结果显示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用于数据库搜索发现新的具有该活性的化合物,也可用于中药或天然产物药物的研究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coa还原酶抑制 三维药效团 数据库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及其生物转化 被引量:2
4
作者 于海 方慧英 诸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6-69,共4页
对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作用、发现和发展过程进行了总结 ,同时也对几种HMG
关键词 hmg-coa还原酶抑制 生化转化 降你胆固醇药物 防治 中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筛选虾青素高产突变株 被引量:2
5
作者 梁新乐 励建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3-25,共3页
研究了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汀对法夫酵母生长及其虾青素合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辛伐他汀浓度在4·78×10-6mol/L时对酵母细胞的生长的抑制表现不明显,但对虾青素合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以此浓度作为筛选浓度,经亚... 研究了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汀对法夫酵母生长及其虾青素合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辛伐他汀浓度在4·78×10-6mol/L时对酵母细胞的生长的抑制表现不明显,但对虾青素合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以此浓度作为筛选浓度,经亚硝基胍(NTG)诱变后,通过辛伐他汀平板初筛与摇瓶复筛,获得较高虾青素产率的突变株。实验结果表明,菌体生物量、类胡萝卜总量和虾青素产量都有明显的提高,其中NPX-3_05突变株类胡萝卜总量与虾青素产量分别达到3·823、2·755mg/L,比出发菌株依次提高了163%、143%(1·453mg/L、1·134mg/L)。菌株NPX-3_05经连续发酵5次的稳定性实验表明其性状稳定。目标产物经HPLC定性分析,确定为反式虾青素。因此,以辛伐他汀等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作为选择压力,对虾青素高产突变株的筛选上具有较好的“筛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虾青素 法夫酵母 hmg-coa还原酶 Petri DISH hmg-coa还原酶抑制 高产突变株 筛选 稳定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iclapri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被引量:1
6
作者 郝凌云 何春燕 +5 位作者 杨涵 陈雯静 崔泽林 汤荣 舒文 刘庆中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9-324,共6页
目的研究新型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iclapri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与磺胺类药物的协同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分离的非重复金葡菌498株,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检测细... 目的研究新型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iclapri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与磺胺类药物的协同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分离的非重复金葡菌498株,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对甲氧西林耐药性,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iclaprim、iclaprim-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比较其抗菌活性的差异。结果金葡菌对iclaprim的不敏感率较低(7.0%),并与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laprim对全部金葡菌、MRSA和MSSA的MIC50分别为0.25、0.25、0.12 mg/L,MIC90分别为0.5、0.5、0.25 mg/L。根据MIC50、MIC90,iclaprim对相应菌株的抗菌活性是甲氧苄啶的8~32倍,是磺胺甲噁唑的256~512倍,但与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差别不大。对于甲氧苄啶、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和磺胺甲噁唑耐药菌株,iclaprim也显示出较弱的抗菌活性(MIC90≥16 mg/L)。磺胺甲噁唑与iclaprim具有协同作用,其可使iclaprim的MIC50、MIC90值(0.015、0.03 mg/L)降低4个稀释梯度。结论iclaprim对金葡菌(包括MRSA)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磺胺类药物具有协同效应,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laprim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 金黄色葡萄球菌 最低抑菌浓度 体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临床应用现状 被引量:3
7
作者 邵民象 于秉新 《医药导报》 CAS 1999年第3期195-196,共2页
关键词 hmg-coa 还原酶抑制 降血脂药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磺酰类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合成及活性研究
8
作者 张淑贞 朱长进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56-660,共5页
以2,4-二甲苯胺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环外磺酰胺(酯)类衍生物,对目标化合物的醛糖还原酶(ALR2)抑制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利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抑制剂与醛糖还原酶蛋白的结合模式.结果显示环外磺酰类化合物8a-d,12a-b,16a-b具有良好... 以2,4-二甲苯胺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环外磺酰胺(酯)类衍生物,对目标化合物的醛糖还原酶(ALR2)抑制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利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抑制剂与醛糖还原酶蛋白的结合模式.结果显示环外磺酰类化合物8a-d,12a-b,16a-b具有良好的体外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分子模拟预测其能与酶蛋白的活性位点空腔较好结合.化合物8a-d是一类新型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活性良好,并可作为先导化合物探索活性更高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糖还原酶抑制 磺酰类化合物 合成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脂药研究新进展: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宗锴 陈怡然 许灵桂 《医药导报》 CAS 1993年第6期275-276,共2页
1987年美国 FDA 批准了降血脂药物洛伐他汀(Lovastatin),被称为降血脂药物研究的又一新进展,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HMG-CoA 指3-羟基-3-甲基戊二酸辅酶 A)是一种全新的药物。到目前为止,此类抑制剂已有6种,即美伐他汀、CS-514、普伐他... 1987年美国 FDA 批准了降血脂药物洛伐他汀(Lovastatin),被称为降血脂药物研究的又一新进展,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HMG-CoA 指3-羟基-3-甲基戊二酸辅酶 A)是一种全新的药物。到目前为止,此类抑制剂已有6种,即美伐他汀、CS-514、普伐他汀、洛伐他汀、西伐他汀、氟吲哚他汀(Fluin-dostat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coa 还原酶 抑制 降血脂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喹啉酮结构的多功能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设计合成与活性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忠飞 李佳卉 +2 位作者 徐子路 苏雨 郝鑫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91-697,共7页
葡萄糖多元醇通路代谢增强导致的组织细胞中山梨醇的堆积及通路下游氧化应激反应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主要成因,是抗糖尿病并发症药物发现两个最重要的药物干预靶点。目前,抗糖尿病并发症药物创制主要以醛糖还原酶活性抑制为主,对多元... 葡萄糖多元醇通路代谢增强导致的组织细胞中山梨醇的堆积及通路下游氧化应激反应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主要成因,是抗糖尿病并发症药物发现两个最重要的药物干预靶点。目前,抗糖尿病并发症药物创制主要以醛糖还原酶活性抑制为主,对多元醇通路下游氧化应激反应关注较少,因而未能形成有效的抗糖尿病并发症药物。本论文研究以3,4-二氢喹啉-2(1H)-酮为母核结构,通过在传统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中引入多酚结构,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兼具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及抗氧化活性的新型多功能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实验结果表明,在喹啉酮母核3,4-二氢喹啉-2(1H)-酮的C6位引入酚羟基结构特征后,保持了羧酸型抑制剂的强ALR2抑制活性,其中目标化合物4b的ALR2抑制活性最强,IC50值可达109 nM,更为重要的是,引入酚羟基所得目标化合物4b和4c均表现出了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其中目标化合物4c在100μM浓度下对DPPH的清除率达到了94.1%,清除活性氧自由基能力与阳性对照药Trolox相当。本论文研究所得抑制剂分子可以在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的同时,缓解机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实现多靶点协同作用,进而提高药物分子的生物利用度,为抗糖尿病并发症药物发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醛糖还原酶 抗氧化活性 醛糖还原酶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非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新超 徐成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49-251,共3页
近年来的临床试验与基础研究表明 ,3羟 - 3甲基 -戊二酰辅酶 A (HMG- Co A)还原酶抑制剂 (他汀类药 )除肯定的降低血浆胆固醇 (主要作用 )外 ,可能尚涉及不依赖于胆固醇降低的非调脂抗动肮粥样硬化机制如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 近年来的临床试验与基础研究表明 ,3羟 - 3甲基 -戊二酰辅酶 A (HMG- Co A)还原酶抑制剂 (他汀类药 )除肯定的降低血浆胆固醇 (主要作用 )外 ,可能尚涉及不依赖于胆固醇降低的非调脂抗动肮粥样硬化机制如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抗炎症反应、促进斑块稳定、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探讨他汀类药调脂以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有助于全面了解该类药在预防、治疗冠状动脉疾病中所居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coa 还原酶抑制 非调脂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催化域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纯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钢 陈保生 C.C.Liew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50-52,共3页
参照1993年Frimpong等表达仓鼠同源酶催化域的研究结果,将PCR法制备的人HMG-CoA还原酶催化域cDNA克隆入表达载体pET30,使表达产物C端融合载体编码的His-Tag,以利产物的稳定和完整产物的纯化。
关键词 hmg-coa还原酶 活性 催化域 表达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甾体激素5α-还原酶抑制剂的设计和合成
13
作者 江昕 王杰 +2 位作者 孙凌志 胡跃飞 胡宏纹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339-339,共1页
关键词 5Α-还原酶 甾体激素 抑制 甾体化合物 南京大学 睾丸酮水平 全合成 前列腺良性增生 化学系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喹喔啉酮结构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兵 范振亚 +2 位作者 王杏 李晨颖 朱长进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5-450,共6页
本文以喹喔啉酮为母核结构,在其N1位引入羧基,同时对C3位侧链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喹喔啉酮衍生物作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候选物.活性检测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均显示出明显的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其中,2-(3-(4-羟基苯丙烯基)-2-... 本文以喹喔啉酮为母核结构,在其N1位引入羧基,同时对C3位侧链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喹喔啉酮衍生物作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候选物.活性检测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均显示出明显的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其中,2-(3-(4-羟基苯丙烯基)-2-氧喹喔啉-1(2H)-烷基)乙酸(4d)展现出最强的抑制活性,IC50值为93 nmol/L,与目前上市的epalrestat活性相当(IC50=83 nmol/L).另外,分子对接研究表明化合物4d与醛糖还原酶的活性位点结合比较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糖还原酶抑制 喹喔啉酮 抑制活性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糖还原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5
作者 谷娟 严谨 +2 位作者 吴卫华 黄琪 欧阳冬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5-400,共6页
醛糖还原酶是醛-酮还原酶超家族的一员,广泛存在于血管、肾脏、心脏、脑、骨骼肌、视网膜、胎盘、神经等组织中。它以烟酰胺腺嘌吟二核苷磷酸(NADPH)为辅酶催化多种醛、酮类物质还原为醇。除促进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外,还参与多种氧化应激... 醛糖还原酶是醛-酮还原酶超家族的一员,广泛存在于血管、肾脏、心脏、脑、骨骼肌、视网膜、胎盘、神经等组织中。它以烟酰胺腺嘌吟二核苷磷酸(NADPH)为辅酶催化多种醛、酮类物质还原为醇。除促进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外,还参与多种氧化应激性疾病,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增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糖还原酶 功能 活性 疾病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抑制β-酮酰基-ACP还原酶的构效关系研究
16
作者 袁海华 荀航 +4 位作者 曹先爽 杨渊 姚曦 王进 汤锋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2024年第4期18-28,共11页
研究黄酮类化合物对β-酮酰基-ACP还原酶(FabG)的抑制能力和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抑制作用机制。通过体外酶活测定,系统评价了33种黄酮类化合物对FabG的抑制活性,分析了构效关系;采用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了黄酮类化合物对FabG的... 研究黄酮类化合物对β-酮酰基-ACP还原酶(FabG)的抑制能力和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抑制作用机制。通过体外酶活测定,系统评价了33种黄酮类化合物对FabG的抑制活性,分析了构效关系;采用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了黄酮类化合物对FabG的抑制作用模式,研究了木犀草素对FabG的抑制动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25 mg/L时,异银杏双黄酮、奥洛波尔和木犀草素对FabG的抑制率达50%以上,另有15种黄酮类化合物对FabG的抑制率大于20%。具有FabG抑制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基本结构特征是A环上C-5、C-7以及B环C-4'位同时存在羟基,C环具有C-4位羰基和C-2、C-3位碳碳双键。B环增加邻位羟基取代会提升其FabG抑制活性,C环C-3位羟基化会减弱抑制活性。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能通过氢键、π相互作用等结合力与FabG-NADP+复合物的酪氨酸-151(Tyr-151)、丝氨酸-138(Ser-138)等关键活性氨基酸残基产生结合作用。抑制动力学测定结果显示:木犀草素抑制FabG时与底物(EAA)是竞争性关系,与辅酶(NADPH)是反竞争性关系。黄酮类化合物通过与FabG-NADP+复合物结合,与底物竞争活性位点,从而对FabG产生抑制作用。黄酮类化合物的抑制FabG活性与其分子结构密切相关,主要活性基团为A环和B环上的羟基取代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酮酰基-ACP还原酶(FabG) 黄酮类化合物 抑制活性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鱼藤酮与鱼藤酮杀虫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30
17
作者 曾鑫年 张善学 +1 位作者 方剑锋 韩建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11-616,共6页
毛鱼藤酮是从杀虫植物毛鱼藤根中分离的杀虫活性物质。以菜粉蝶、甘蓝蚜、柑桔全爪螨、小菜蛾和黄曲条跳甲为试虫比较测定了毛鱼藤酮与鱼藤酮的毒杀、拒食、生长发育干扰和忌避产卵活性。结果表明 :毛鱼藤酮的杀虫活性依昆虫种类而异 ,... 毛鱼藤酮是从杀虫植物毛鱼藤根中分离的杀虫活性物质。以菜粉蝶、甘蓝蚜、柑桔全爪螨、小菜蛾和黄曲条跳甲为试虫比较测定了毛鱼藤酮与鱼藤酮的毒杀、拒食、生长发育干扰和忌避产卵活性。结果表明 :毛鱼藤酮的杀虫活性依昆虫种类而异 ,对柑桔全爪螨、小菜蛾、黄曲条跳甲的活性与鱼藤酮相当 ,其LC50 没有显著差异 ,而对甘蓝蚜和菜粉蝶的活性显著低于鱼藤酮。毛鱼藤酮和鱼藤酮对昆虫均具拒食活性 ,但前者比后者弱。毛鱼藤酮还与鱼藤酮一样对昆虫有一定的生长发育干扰和忌避产卵作用。NADH 泛醌氧化还原酶抑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 ,毛鱼藤酮的抑制活性低于鱼藤酮 ,二者抑制中浓度 (IC50 )分别为 5 2 7nmol·mL- 1 和 2 5 8nmol·mL- 1 。根据拒食、受药途径和酶抑制的试验结果分析认为 ,毛鱼藤酮在浸叶处理时对某些昆虫有较高杀虫活性是由于其比鱼藤酮有较低的拒食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鱼藤酮 鱼藤酮 杀虫活性 比较 植物杀虫剂 生物活性 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位或4-位取代吡啶并嘧啶类非经典叶酸拮抗剂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方芳 薛良敏 +4 位作者 丛婧 田超 王孝伟 刘俊义 张志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11-2120,共10页
以非经典叶酸拮抗剂2,4-二氨基-6-(4-甲基苯基)乙基吡啶并[3,2-d]嘧啶(wm-5b)及其侧链简化产物2,4-二氨基吡啶并[3,2-d]嘧啶为先导化合物,选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基团,通过微波法高效合成了2-位或4-位取代吡啶并嘧啶类非经典叶酸拮抗剂,... 以非经典叶酸拮抗剂2,4-二氨基-6-(4-甲基苯基)乙基吡啶并[3,2-d]嘧啶(wm-5b)及其侧链简化产物2,4-二氨基吡啶并[3,2-d]嘧啶为先导化合物,选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基团,通过微波法高效合成了2-位或4-位取代吡啶并嘧啶类非经典叶酸拮抗剂,研究了2-位及4-位取代基对抗肿瘤活性的影响,为非经典叶酸拮抗剂的设计合成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核磁共振波谱(NMR)和质谱(MS)确证.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均具有抗肿瘤活性,其中,6-(4-甲基苯基)乙基-4-氨基-2-(3-氯-4-氟苯基)氨基吡啶并[3,2-d]嘧啶(6b)对HL-60细胞的IC50=(4. 09±0. 48)μmol/L,对A549细胞的IC50=(17. 99±7. 20)μmol/L,而对HCT116细胞的IC50=(14. 52±4. 74)μmol/L;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活性.此外,对部分目标化合物和先导物进行了二氢叶酸还原酶晶体结构的分子对接,对活性结果和构效关系从分子水平上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经典叶酸拮抗剂 吡啶并[3 2-d]嘧啶类衍生物 抗肿瘤活性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鸡的胆固醇代谢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9
作者 汪仕奎 佟建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7-11,共5页
胆固醇是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但大量摄入又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利用营养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蛋鸡的胆固醇代谢过程进行研究 ,有利于找到降低鸡蛋中胆固醇含量的措施。蛋鸡体内胆固醇合成途径与哺乳动物相同 ,但转运过程存在很... 胆固醇是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但大量摄入又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利用营养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蛋鸡的胆固醇代谢过程进行研究 ,有利于找到降低鸡蛋中胆固醇含量的措施。蛋鸡体内胆固醇合成途径与哺乳动物相同 ,但转运过程存在很大区别。研究发现不饱和脂肪酸、粗纤维、植物固醇和药物等对鸡蛋胆固醇含量有重要影响 ,H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胆固醇 代谢调控 hmg-coa还原酶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鸡胆固醇代谢调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施用晖 乐国伟 +1 位作者 欧勇 袁信华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0期9-11,共3页
试验用4周龄艾维茵肉仔鸡128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在基础日粮中加入0,0.03%,0.06%,0.1%含胆固醇合成抑制剂洛伐沙丁(Lovastatin,LT)的添加剂饲喂三周。研究LT对肉鸡血浆、肌肉、肝脏中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试验用4周龄艾维茵肉仔鸡128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在基础日粮中加入0,0.03%,0.06%,0.1%含胆固醇合成抑制剂洛伐沙丁(Lovastatin,LT)的添加剂饲喂三周。研究LT对肉鸡血浆、肌肉、肝脏中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肉仔鸡血浆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ol)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浆总甘油三脂(TG)随添加量增加显著提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下降(P>0.05)。试验组鸡肉中总胆固醇(TC)和总甘油三脂(TG)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肝脏中各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饲料利用率提高(P>0.05),生长速度相似。屠宰率、腹脂率、胸肌率、腿肌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胆固醇合成抑制剂能够减少肉鸡肌肉、肝脏胆固醇的沉积,改善肉鸡生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仔鸡 hmg-coa还原酶抑制 胆固醇代谢 调控机制 洛伐沙丁 饲料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