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溶性HLA-G1抗原肽复合物的体外折叠及其功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敬宁 吴雄文 +3 位作者 梁智辉 韩军艳 黄亚非 龚非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体外折叠形成可溶性HLA G1抗原肽复合物,并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以原核表达的可溶性HLA-G1的重链及轻链β2m,与人工合成的抗原九肽体外进行共折叠复性。将折叠产物通过SephadexG75层析柱纯化,经Westernblot进行构象鉴定。探讨... 目的:体外折叠形成可溶性HLA G1抗原肽复合物,并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以原核表达的可溶性HLA-G1的重链及轻链β2m,与人工合成的抗原九肽体外进行共折叠复性。将折叠产物通过SephadexG75层析柱纯化,经Westernblot进行构象鉴定。探讨可溶性HLA-G1分子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对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T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对活化T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折叠产物可与mAbW6/32特异性结合,在Westernblot的鉴定中呈阳性反应。可溶性HLA-G1可有效地抑制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T细胞的增殖,促进活化T细胞发生凋亡。结论:体外折叠成功地形成可溶性HLA-G1抗原肽复合物,该复合物具有抑制NK细胞和T细胞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la-G1-抗原复合物 折叠复性 细胞毒作用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先形成的重链二硫键有助于HLA-A2-抗原肽复合物体外折叠 被引量:1
2
作者 费世江 吴雄文 +4 位作者 翁秀芳 蔡蕾 梁智辉 韩军艳 龚非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 提高可溶性HLA -A2 肽复合物体外折叠效率。方法: 在变性非还原条件下提取原核表达的HLA重链(HC)。通过离子交换及硫酸铵沉淀初步纯化后, 在β2微球蛋白(β2m)及特异性抗原肽 (Try369-377 )存在的情况下, 于pH6. 6的折叠缓冲体...  目的: 提高可溶性HLA -A2 肽复合物体外折叠效率。方法: 在变性非还原条件下提取原核表达的HLA重链(HC)。通过离子交换及硫酸铵沉淀初步纯化后, 在β2微球蛋白(β2m)及特异性抗原肽 (Try369-377 )存在的情况下, 于pH6. 6的折叠缓冲体系中稀释复性。利用Westernblot及ELISA检测折叠产物。结果: 折叠复合物中主要含有HLA-A2 抗原肽复合物和β2m, 较少含有HC聚合体; 折叠效率较传统方法提高 2. 5倍。结论: 通过与传统方法作比较, 证实此法折叠效率比传统方法高, 为进一步HLA 肽四聚体及人工抗原提呈细胞的制备可提供足够可溶性的HLA -A2 肽单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A2-抗原复合物 体外折叠 二硫键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HLA-A2-肽复合物的体外折叠与生物素化 被引量:10
3
作者 翁秀芳 陈浩 +4 位作者 吴雄文 梁智辉 韩军艳 黄亚非 龚非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 :可溶性HLA A2 抗原肽复合物的体外折叠复性与生物素化。方法 :原核高效表达的HLAH链及 β2m,在抗原肽 (EB病毒的膜潜伏蛋白LMP2A的NH2 CLGGLLTMV COOH残基 )的存在下 ,通过稀释复性折叠成HLA A2 抗原肽复合物 ,并在BirA酶的作... 目的 :可溶性HLA A2 抗原肽复合物的体外折叠复性与生物素化。方法 :原核高效表达的HLAH链及 β2m,在抗原肽 (EB病毒的膜潜伏蛋白LMP2A的NH2 CLGGLLTMV COOH残基 )的存在下 ,通过稀释复性折叠成HLA A2 抗原肽复合物 ,并在BirA酶的作用下进行生物素化 ,使生物素结合到HLA A2 抗原肽复合物中的H链C端。利用特异性抗体 (mAbW6 / 32和兔抗人 β2m抗体 )及链霉亲合素进行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稀释复性和生物素化的折叠产物。结果 :折叠复合物中 ,主要含有HLAH链聚合体、HLA A2 肽复合物单体及 β2m3种成分 ,其中H链聚合体与HLA A2单体可生物素化。结论 :成功地获得生物素化的HLA A2 抗原肽复合物单体 ,为进一步构建四聚体及制备人工抗原提呈细胞奠定了基础 ,也为过程复杂的H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A2-抗原复合物 生物素化 BirA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70-肿瘤抗原肽复合物修饰的DC疫苗体内外特异性抗瘤作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黄波 冯作化 张桂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14-617,共4页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 (DC)及Hsp70 肿瘤抗原肽复合物修饰后的体内外特异性抗瘤作用。方法 :采用一定的生化技术 ,从H2 2肝癌细胞中提取肿瘤抗原肽 ,并在体外与Hsp70进行结合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 ,培养rmGM CSF、rmIL 4诱导的小鼠骨髓细...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 (DC)及Hsp70 肿瘤抗原肽复合物修饰后的体内外特异性抗瘤作用。方法 :采用一定的生化技术 ,从H2 2肝癌细胞中提取肿瘤抗原肽 ,并在体外与Hsp70进行结合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 ,培养rmGM CSF、rmIL 4诱导的小鼠骨髓细胞 ,体外获取大量的DC ,后者经Hsp70 肿瘤抗原肽复合物修饰后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 ,通过MTT法进行检测淋巴细胞的激活 ;收集上述刺激传代培养的淋巴细胞 ,检测其对H2 2瘤细胞和艾氏腹水癌细胞的杀伤功能 ;采用H2 2瘤细胞肌肉接种和H2 2瘤细胞、艾氏腹水癌细胞腹腔接种 ,对接种小鼠给予经体外修饰的DC回输 ,观察其抑制肿瘤的效果。结果 :Hsp70 肿瘤抗原肽复合物可使DC成熟 ,大量分泌IL 12、TNF α、IL 1β等细胞因子 ,并能够使DC激活小鼠脾淋巴细胞 ;激活后传代培养的淋巴细胞对H2 2瘤细胞能够特异性地杀伤 ,而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无效 ;经Hsp 70 肿瘤抗原肽复合物修饰后的DC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瘤苗 ,体内能特异性地抑制小鼠H2 2肿瘤生长。结论 :Hsp70 肿瘤抗原肽复合物能够很好地修饰体外诱导获取的DC ,使后者成为一种有效的瘤苗 ,体外能够特异性地激活淋巴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肿瘤免疫学 Hsp70-肿瘤抗原复合物 DC疫苗 特异性抗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素瘤B16细胞热休克蛋白-抗原肽复合物的体内外抑瘤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英 李秀娟 +2 位作者 孙祖玥 龚守良 李修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黑色素瘤B16细胞胞浆HSP-抗原肽复合物(HAC)的制备、免疫原性的诱导及其抑瘤作用的研究。方法:采用Tris-HCI提取和Sephacryl S-200凝胶过滤制备B16细胞HAC,通过C57BL/6J小鼠... 目的:黑色素瘤B16细胞胞浆HSP-抗原肽复合物(HAC)的制备、免疫原性的诱导及其抑瘤作用的研究。方法:采用Tris-HCI提取和Sephacryl S-200凝胶过滤制备B16细胞HAC,通过C57BL/6J小鼠体内诱导特异性CTL,再经体内、体外实验检测其抑癌作用。结果:凝胶过滤获得的含60~97kD蛋白的41,47和53管的HAC可以降低肿瘤发生率、延长肿瘤出现时间及降低小鼠死亡率。结论:B16细胞胞浆中的60~97kD的HAC具有免疫原性及抑瘤作用,为制备肿瘤疫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抗原复合物 黑色素瘤 B16细胞 C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Rαβ分子识别抗原肽-MHC复合物的争议问题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沈晗 邵红伟 黄树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3-96,共4页
T细胞抗原受体(TCR)是T细胞表面的特征性标志分子,其与CD3分子组成的TCR.CD3复合体,是进行抗原识别,发挥细胞免疫重要功能的基础。一般认为.TCR必须识别抗原肽一MHC分子复合物才能活化T细胞,
关键词 TCRαβ 分子复合物 分子识别 抗原 T细胞抗原受体 活化T细胞 标志分子 细胞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抗原肽复合物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的诱生及克隆 被引量:1
7
作者 房崇芸 吴雄文 龚非力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07-409,共3页
为建立一种有效诱导及克隆人类白细胞抗原 ( HL A) -抗原肽复合物特异性细胞毒性 T细胞 ( CTL)的方法。用 EB病毒转化的 B淋巴母样细胞系细胞作为刺激细胞 ,采用长期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诱导自身外周血 T细胞库中抗原肽 - HL A复合物特异... 为建立一种有效诱导及克隆人类白细胞抗原 ( HL A) -抗原肽复合物特异性细胞毒性 T细胞 ( CTL)的方法。用 EB病毒转化的 B淋巴母样细胞系细胞作为刺激细胞 ,采用长期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诱导自身外周血 T细胞库中抗原肽 - HL A复合物特异性 CTL 增殖、分化 ,并用有限稀释法对之进行克隆。通过细胞毒实验证实获得的 CD3 +、CD8+ T细胞克隆具有高度抗原特异性并受某些 HL A型别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 诱生 克隆细胞 人白细胞抗原 抗原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非典型新城疫蛋鸡组织中HSP70抗原肽复合物提取与纯化 被引量:1
8
作者 石娇 于维军 +1 位作者 吴高峰 冯影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19-21,共3页
为建立从患有非典型新城疫的蛋鸡组织细胞中提取、纯化热休克蛋白HSP70抗原肽复合物的方法,采取三步蛋白纯化法从非典型新城疫蛋鸡肝脏组织中提取、纯化HSP70抗原肽复合物。经分级硫酸铵盐析后,依次用ConA-Sepharose亲和层析和DEAE-Seph... 为建立从患有非典型新城疫的蛋鸡组织细胞中提取、纯化热休克蛋白HSP70抗原肽复合物的方法,采取三步蛋白纯化法从非典型新城疫蛋鸡肝脏组织中提取、纯化HSP70抗原肽复合物。经分级硫酸铵盐析后,依次用ConA-Sepharose亲和层析和DEAE-Sephacel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所得蛋白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进行蛋白分子量及性质鉴定,Bradford法测定蛋白浓度。分离、纯化得到的蛋白经SDS-PAGE、银染鉴定为单一带,分子量为70ku;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实为HSP70。每克新鲜肝脏细胞最终获得90~110μgHSP70。使用本分离纯化方法可获得高纯度HSP70抗原肽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70抗原复合物 非典型新城疫 蛋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HLA-A*0201-PR1复合物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1
9
作者 孙万军 徐东刚 +6 位作者 胡海兰 邹民吉 杜建芳 王金凤 蔡欣 王嘉玺 艾辉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52-356,共5页
为制备HLA-A*0201-PR1四聚体,本课题构建了可溶性的HLA-A*0201-PR1复合物。以原核表达的HLA-A*0201-BSP融合蛋白为重链,β2-微球蛋白(β2m)为轻链,与人工合成的HLA-A2限制性抗原肽PR1(蛋白酶3的第169-177氨基酸,VLQELNVTV)进行共折叠复... 为制备HLA-A*0201-PR1四聚体,本课题构建了可溶性的HLA-A*0201-PR1复合物。以原核表达的HLA-A*0201-BSP融合蛋白为重链,β2-微球蛋白(β2m)为轻链,与人工合成的HLA-A2限制性抗原肽PR1(蛋白酶3的第169-177氨基酸,VLQELNVTV)进行共折叠复性,以生成可溶性HLA-A*0201-PR1复合物。应用BirA酶对复性混和物进行生物素化,再经阴离子交换柱纯化,得到生物素化的可溶性HLA-A*0201-PR1复合物。应用凝胶过滤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可溶性HLA-A*0201-PR1复合物的生成率。利用HLA-A2构象特异性抗体(BB7.2)及链霉亲和素进行Western blot和ELISA分析,对生物素化的可溶性HLA-A*0201-PR1复合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折叠体系中,主要含有HLA-A*0201-BSP聚合体、HLA-A*0201-PR1复合物及β2m,其中可溶性复合物生成率约18%。获得的HLA-A*0201-PR1复合物可在BirA酶作用下被有效生物素化。结论:成功地获得了生物素化的可溶性HLA-A*0201-PR1复合物,为进一步制备HLA-A*0201-PR1四聚体创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抗原肽复合物 hla-A*0201-PRl复合物 hla-A*0201-PRl四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VA66抗原肽与HLA-A2分子结合性和结合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颖 尤强 +4 位作者 张惠珍 王树军 陈玲琳 周光炎 葛海良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57-259,共3页
目的:建立利用T2细胞体外筛选肿瘤相关抗原OVA66中HLA-A2限制性抗原肽表位的实验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预测获得OVA66抗原中多个不同分值的九肽分子,在不同浓度(0.2μg/ml,2μg/ml,5μg/ml和20μg/ml)下与T2细胞共同孵育4h,并分别在其后... 目的:建立利用T2细胞体外筛选肿瘤相关抗原OVA66中HLA-A2限制性抗原肽表位的实验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预测获得OVA66抗原中多个不同分值的九肽分子,在不同浓度(0.2μg/ml,2μg/ml,5μg/ml和20μg/ml)下与T2细胞共同孵育4h,并分别在其后的0,2,4h测定T2细胞表面HLA-A2分子的平均表达强度,抗原肽与HLA-A2的亲和力以20%MFI_(max)时的抗原肽作用浓度表示;抗原肽与HLA-A2分子结合稳定性以MFI(4h)/MFI(0 h)的百分比表示。结果:经计算机预测所获得的分值不同的4种候选OVA66抗原肽表位与T2细胞表面HLA-A*0201的结合能力和结合稳定性显示出差别,并且与预测的分值不尽符合,其中L235和L238与HLA-A*0201的结合力优于L236和L237。结论:利用T2细胞可以在体外初步筛选获得与HLA-A*0201具有高亲和力的抗原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VA66抗原表位 hla—A2 结合能力 结合稳定性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LA-A*0201-抗原肽四聚体的构建与功能检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翁秀芳 吴雄文 +4 位作者 梁智辉 蔡蕾 费世江 陈国安 龚非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4-247,251,共5页
目的:构建有功能的sHLA-A*0201-抗原肽四聚体,建立一套HLAⅠ类分子/抗原肽的四聚体制备技术。方法:利用基因工程及体外折叠技术构建sHLA-A*0201-LMP2A426-434复合物分子,并在BirA酶的作用下生物素化,与荧光标记的亲和素衍生物以分子数4... 目的:构建有功能的sHLA-A*0201-抗原肽四聚体,建立一套HLAⅠ类分子/抗原肽的四聚体制备技术。方法:利用基因工程及体外折叠技术构建sHLA-A*0201-LMP2A426-434复合物分子,并在BirA酶的作用下生物素化,与荧光标记的亲和素衍生物以分子数4∶1结合而形成HLA-A*0201-LMP2A426-434四聚体。获得的四聚体对长期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增殖的抗原特异性CTL进行检测,同时用细胞毒实验验证。结果:荧光标记的亲和素与生物素化的HLA-A*0201-抗原肽复合物分子正确结合,制备的四聚体能够与长期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出的特异性T细胞结合。结论:从结构与功能上证实成功地获得有功能的HLA-A*0201-抗原肽复合物四聚体。为进一步研究T细胞识别机制与功能奠定了基础,也为过程复杂的HLA-抗原肽四聚体制备提供了可行的免疫学监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A*0201-抗原复合物 生物素化 BirA hla-A*0201-抗原四聚体 抗原特异性C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c-HLA-A* 1101-β2m复合物单体及其四聚体的制备和鉴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郝友华 杨新星 +4 位作者 丁红晖 宋娜 朱帆 喻植群 杨东亮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2-354,356,共4页
目的制备HBc-HLA-A * 1101-β2m复合物单体和四聚体,并对其特异性进行了鉴定。方法原核高效表达的HLA-A * 1101-BSP和β2m蛋白,在抗原肽(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蛋白HBc88-96)的存在下,体外复性折叠成可溶性的HLA-A * 1101抗原肽复合... 目的制备HBc-HLA-A * 1101-β2m复合物单体和四聚体,并对其特异性进行了鉴定。方法原核高效表达的HLA-A * 1101-BSP和β2m蛋白,在抗原肽(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蛋白HBc88-96)的存在下,体外复性折叠成可溶性的HLA-A * 1101抗原肽复合物单体,经BirA酶作用并通过凝胶过滤层析法纯化复合物单体;然后将此复合物单体与藻红蛋白标记的链霉亲和素按一定比例耦合构建成四聚体;最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该四聚体结合特异性CTL的能力。结果Western blot和Dot-ELISA检测显示所制备的HLA-A * 1101抗原肽复合物单体具有天然构象,且可被生物素化;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所制备的四聚体可与HLA-A11^+供者的抗原特异性CTL结合。结论成功制备了具有完整构象的生物素化HLA-A * 1101抗原肽复合物单体;此四聚体可以特异检测抗原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A* 1101抗原复合物单体 四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白癜风抗原肽HLA-A*0201四聚体的构建和临床初步应用
13
作者 吴俊琪 石佳 +3 位作者 董剑峰 蒋亦秀 庄顺红 杨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3-558,共6页
目的:体外构建三种白癜风抗原肽HLA-A * 0201复合物四聚体,并用其检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CD8+T细胞(CTL).方法:取原核表达HLA0201*-BSP和β2M蛋白,分别同MelanA 26-35、gp100 209-217、tyrosinase 1-9三种白... 目的:体外构建三种白癜风抗原肽HLA-A * 0201复合物四聚体,并用其检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CD8+T细胞(CTL).方法:取原核表达HLA0201*-BSP和β2M蛋白,分别同MelanA 26-35、gp100 209-217、tyrosinase 1-9三种白癜风抗原肽进行体外复性折叠,形成可溶性抗原肽HLA-A*0201复合物,经BirA酶作用并通过凝胶过滤层析法纯化得复合物单体,再与藻红蛋白标记的链霉亲合素按4:1比例耦合成四聚体,并采用斑点印迹法对上述构建的四聚体进行鉴定.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该四聚体结合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特异性CTL的能力.结果:斑点印迹检测显示三种具有天然构象的生物素化的白癜风抗原肽HLA-A*0201四聚体复合物构建成功;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所制备的四聚体可与白癜风患者血液中抗原特异性CTL结合.结论:成功制备了三种具有完整构象的生物素化白癜风抗原肽HLA-A* 0201四聚体,此四聚体均可检测白癜风抗原特异性C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hla-A抗原 β2微球蛋白 抗原抗体复合物 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食管癌Eca-109细胞M_r小于3000膜蛋白肿瘤抗原肽的筛选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付广 金戈 董子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4-616,共3页
目的:寻找被T细胞识别的食管癌细胞抗原肽,为食管癌免疫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应用pH3.3的枸橼酸磷酸盐缓冲液间隔24h多次酸洗贴壁生长的Eca109细胞,获得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HLAⅠ)类分子结合的多肽,经超过滤,反相HPLC色谱层... 目的:寻找被T细胞识别的食管癌细胞抗原肽,为食管癌免疫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应用pH3.3的枸橼酸磷酸盐缓冲液间隔24h多次酸洗贴壁生长的Eca109细胞,获得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HLAⅠ)类分子结合的多肽,经超过滤,反相HPLC色谱层析得到不同组分多肽,DC递呈抗原肽刺激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反应,51Cr杀伤实验检测CTL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结果:Mr小于3000的混合多肽经过反相HPLC可获得50多个组分,混合肽、P17、P29和P41组分体外诱导实验表明可以诱导出较强的CTL反应。结论:酸洗法能有效获得HLAⅠ类分子结合的多肽抗原,Mr小于3000的多肽成分中3个组分存在能引起特异性的抗肿瘤CTL免疫反应的肿瘤抗原,具有潜在的免疫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肿瘤抗原 hla 抗原 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卡介苗对热休克蛋白65-MUC1抗原肽融合蛋白抑瘤作用的影响
15
作者 任淑萍 万敏 +3 位作者 卫红飞 王莉 于永利 王丽颖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98-601,共4页
目的:探讨接种卡介苗对热休克蛋白65-MUC1抗原肽融合蛋白(HSP65-MUC1)所激发的抑瘤作用的影响。方法:给经卡介苗免疫后产生HSP65抗体的小鼠注射HSP65-MUC1融合蛋白3次,然后给小鼠接种MUC1阳性的B16肿瘤细胞,观察HSP65-MUC1融合蛋白对MUC... 目的:探讨接种卡介苗对热休克蛋白65-MUC1抗原肽融合蛋白(HSP65-MUC1)所激发的抑瘤作用的影响。方法:给经卡介苗免疫后产生HSP65抗体的小鼠注射HSP65-MUC1融合蛋白3次,然后给小鼠接种MUC1阳性的B16肿瘤细胞,观察HSP65-MUC1融合蛋白对MUC1阳性的B16肿瘤细胞在已产生HSP65抗体的小鼠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HSP65-MUC1能够显著抑制MUC1阳性的B16肿瘤细胞在已产生HSP65抗体小鼠体内的生长,HSP65-MUC1组小鼠的肿瘤重量和体积显著地低于PBS组。结论:接种卡介苗并不影响HSP65-MUC1所激发的对MUC1阳性B16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 热休克蛋白 融合蛋白 MUC1抗原 免疫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菌M5侵染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后抗原肽的筛选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凡 周永顺 +7 位作者 陈福龙 李刚 何营 韩凯 孟凡则 李婷婷 刘子超 高剑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16,共10页
【目的】用绿色荧光标记的布鲁菌M5菌株(GFP-M5)侵染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对成熟树突状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MHCⅡ)类分子结合的多肽进行筛选。【方法】用联合细胞因子重组小鼠GM-CSF和IL-4诱导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向树突... 【目的】用绿色荧光标记的布鲁菌M5菌株(GFP-M5)侵染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对成熟树突状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MHCⅡ)类分子结合的多肽进行筛选。【方法】用联合细胞因子重组小鼠GM-CSF和IL-4诱导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定向分化和增殖,于诱导培养的第1,3,5,7天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用PE标记的CD11c抗体和FITC标记的CD80抗体对培养第7天的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进行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表面因子表达情况;用GFP-M5侵染培养第7天的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24 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菌株侵染情况;采用免疫共沉淀技术从树突状细胞膜水溶性蛋白溶液中分离纯化MHCⅡ-免疫多肽组复合物,C18固相萃取柱纯化小分子多肽,应用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和液相色谱-二级质谱(LC-MS/MS)联用技术进行纯化和测序,在布鲁菌基因组数据库中对质谱测试原始数据进行检索,筛选与布鲁菌M5基因组匹配的MHCⅡ类结合序列所代表的蛋白质。【结果】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发现,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由最初表面光滑无突起的圆形细胞(第1天)转变为表面突起明显增多的典型树突状细胞(第7天);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培养第7天的树突状细胞CD11c阳性率为72.0%,CD80阳性率为8.4%,符合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物的特征。GFP-M5侵染细胞24 h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部分树突状细胞已完全被侵染,即成为成熟树突状细胞;免疫共沉淀结合LC-MS/MS技术,从经GFP-M5侵染的3组树突状细胞膜水溶性蛋白溶液中分离出了800多个MHCⅡ分子提呈的多肽分子,经与布鲁菌全基因组比对,属于布鲁菌且在3个试验重复中至少重复出现2次的有28个多肽序列;蛋白质鉴定表明,这些短肽包括布鲁菌外膜蛋白和外膜蛋白组装过程中需要的相关酶类,以及在抗原递呈过程中细胞内一系列生化反应所需的酶类。【结论】建立了外源性抗原体外侵染树突状细胞,获得了一系列布鲁菌M5菌株侵染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后的MHCⅡ免疫多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布鲁菌M5 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复合瘤苗冲激的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杜桂清 孙光 +3 位作者 郭连英 沈洁 施广霞 钱振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95-297,共3页
大多数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来源于骨髓.在小鼠、大鼠及人的骨髓中均含有许多DC前体细胞,经体外培养能生成具有典型形态、表型及功能的非成熟的DC,抗原能使非成熟的DC转变为成熟的DC,成熟DC能表达高水平多肽-MHC复合物及共刺... 大多数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来源于骨髓.在小鼠、大鼠及人的骨髓中均含有许多DC前体细胞,经体外培养能生成具有典型形态、表型及功能的非成熟的DC,抗原能使非成熟的DC转变为成熟的DC,成熟DC能表达高水平多肽-MHC复合物及共刺激分子CD86(B7-2)及CD40等,能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L-12),能有效地将抗原提呈给初始型T细胞并使之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榄香烯复合瘤苗 功能研究 -MHC复合物 THl型细胞因子 初始型T细胞 抗原提呈 共刺激分子 非成熟 CE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基因分型技术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成涛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研究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HLA(humanleucocyteantigen,人类白细胞抗原)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认识生命现象的本质以及疾病的致病机理,因此长期以来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点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HLA分型已经由传统的血... 研究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HLA(humanleucocyteantigen,人类白细胞抗原)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认识生命现象的本质以及疾病的致病机理,因此长期以来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点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HLA分型已经由传统的血清学水平向DNA水平过渡,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对目前各种HLA基因分型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结合自己的应用经验做了评价,并简要介绍了在HLA基因分型研究中出现的新的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基因分型技术 组织相容性复合物hla 人类白细胞抗原 血清学 PCR-SS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L-10对鼻咽癌细胞株MHC-1类分子抗原加工提呈“操纵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艳鑫 杨洁 +7 位作者 孙瑞梅 赵留芳 李磊 张世文 费继敏 尚艺泰 李舟蕾 李晓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5-530,共6页
目的研究病毒白介素-10(vIL-10)对鼻咽癌细胞株MHC-1类分子抗原加工提呈"操纵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不同时间段vIL-10处理的鼻咽癌细胞(CNE-1和CNE-2),采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vIL-10处理的鼻咽癌细胞中MHC-1类分... 目的研究病毒白介素-10(vIL-10)对鼻咽癌细胞株MHC-1类分子抗原加工提呈"操纵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不同时间段vIL-10处理的鼻咽癌细胞(CNE-1和CNE-2),采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vIL-10处理的鼻咽癌细胞中MHC-1类分子抗原加工提呈"操纵子"(TAP-1、2,LMP-2、7及HLA-I)表达的变化。结果1mRNA水平:CNE-1和CNE-2的TAP-1水平在不同时间点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vIL-10作用1、4、6、12h时,CNE-1和CNE-2的TAP-2、LMP-2均未出现变化,24h时,两者均出现显著下降甚至消失;CNE-1在vIL-10作用后4h即出现LMP-7下降,而CNE-2在vIL-10作用后6h出现下降;在vIL-10作用24h时CNE-1和CNE-2的HLA-I出现显著下降。2蛋白水平:vIL-10作用后24h时,两种细胞的TAP-1均出现显著下降,TAP-2则在vIL-10作用后1、6、12、24h出现逐渐下降;CNE-2的LMP-2、LMP-7在vIL-10作用后随时间逐渐下降,而CNE-1的两种蛋白仅在作用后12h出现显著下降;HLA-I在vIL-10作用后出现下降趋势,但在CNE-1中各时间段变化无统计学差异,CNE-2在24h显著下降。结论 vIL-10可明显抑制鼻咽癌MHC-I类分子抗原加工和提呈的"操纵子"的表达,并且呈一定的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病毒白介素-10 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蛋白(TAP) 低分子量多复合物(LMP) 人类白细胞抗原-I(hl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L对同种异体靶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房崇芸 吴雄文 +4 位作者 韩军艳 刘敏 杨志章 梁智辉 龚非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9-122,共4页
目的 :研究特异性CTL杀伤的效应与HLA型别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已知型别的EB病毒转化的B淋巴母样细胞 (Epstein Barr transformedBlymphoblastoidcellline ,EBV LCL)与同种异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共培养 ,激活同种异体抗原特异性... 目的 :研究特异性CTL杀伤的效应与HLA型别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已知型别的EB病毒转化的B淋巴母样细胞 (Epstein Barr transformedBlymphoblastoidcellline ,EBV LCL)与同种异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共培养 ,激活同种异体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 (cytotoxicityTcell,CTL) ,然后利用同位素释放法观察CTL对HLA I类表型不同的EBV LCL的杀伤活性。结果 :用EBV LCL 1刺激自身PBMC 1所诱导的CTL 1a,只能杀伤EBV LCL 1,而不能杀伤HLA I类表型不同的EBV LCL 2 ;但用EBV LCL 2刺激PBMC 1所诱导的CTL 1b ,却能有效杀伤HLA I类表型不同的EBV LCL 2。结论 :①MHC表型不同的免疫细胞之间可以发生相互作用 ;②TCR既不单独识别靶细胞表面的抗原肽 ,也不直接识别靶细胞表面的MHC分子 (MHC特异性抗原决定簇 ) ,而是识别MHC 抗原肽复合物的表面综合信息 ,后者可能是由MHC 抗原肽复合物表面的空间构象、电荷性质及其分布等信息所构成 ;③所谓CTL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是MHC 抗原肽复合物表面信息激活该信息特异性T细胞克隆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L限制性杀伤 hla型别 TCR MHC-抗原复合物 表面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