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0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sphalt mixture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heterogeneous specimen 被引量:5
1
作者 张肖宁 万成 +1 位作者 王栋 贺玲凤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6期2201-2206,共6页
In order to verify the validity of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for asphalt mixture, which consists of aggregates, mastic (where mastic is a kind of fine mixture composed of asphalt binder mixed with fi... In order to verify the validity of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for asphalt mixture, which consists of aggregates, mastic (where mastic is a kind of fine mixture composed of asphalt binder mixed with fines and fine aggregates) and air voids,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3D) heterogeneous specimen, X-ray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X-ray CT) was used to scan the asphalt specimens to obtain the real internal microstrnctures of asphalt mixture. CT images were reconstructed to build up 3D digital specimen, and the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mastic were described with Burgers model The uniaxial creep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hree different levels of aggregate gradation were conduct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sphalt mixture incorporated with real 3D microstructure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a promising application to conduct research of asphalt concrete. Additionally, this method can increase the mechanistic understanding of global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asphalt mixtures by linking the real 3D micro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halt mixture X-ray CT 3D heterogeneous specimen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t weighting method for plasma PIC simulation on GPU-accelerated heterogeneous systems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灿群 吴强 +3 位作者 胡慧俐 石志才 陈娟 唐滔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6期1527-1535,共9页
Particle-in-cell (PIC) method has got much benefits from GPU-accelerated heterogeneous systems.However,the performance of PIC is constrained by the interpolation operations in the weighting process on GPU (graphic pro... Particle-in-cell (PIC) method has got much benefits from GPU-accelerated heterogeneous systems.However,the performance of PIC is constrained by the interpolation operations in the weighting process on GPU (graphic processing unit).Aiming at this problem,a fast weighting method for PIC simulation on GPU-accelerated systems was proposed to avoid the atomic memory operations during the weighting process.The method was implemented by taking advantage of GPU's thread synchronization mechanism and dividing the problem space properly.Moreover,software managed shared memory on the GPU was employed to buffer the intermediate data.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achieves speedups up to 3.5 times compared to previous works,and runs 20.08 times faster on one NVIDIA Tesla M2090 GPU compared to a single core of Intel Xeon X5670 CP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U computing heterogeneous computing plasma physics simulations particle-in-cell (P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 in complex media by convolu-tional differentiator 被引量:4
3
作者 李信富 李小凡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7-382,共6页
We apply the forward modeling algorithm constituted by the convolutional Forsyte polynomial differentiator pro-posed by former worker to seismic wave simulation of complex heterogeneous media and compare the efficienc... We apply the forward modeling algorithm constituted by the convolutional Forsyte polynomial differentiator pro-posed by former worker to seismic wave simulation of complex heterogeneous media and compare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between this method and other seismic simulation methods such as finite difference and pseudospec-tral method. Numerical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at the algorithm constituted by convolutional Forsyte polyno-mial differentiator has high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and needs less computational resources, so it is a numerical modeling method with much pot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 数值模拟 非均匀介质 微分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rtical handoff algorithm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to maximize system benefit 被引量:1
4
作者 Xie Shengdong Wu Me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9年第5期1124-1131,共8页
A new vertical handoff decis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maximize the system benefit i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which comprise cellular networks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s). Firstly the block pr... A new vertical handoff decis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maximize the system benefit i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which comprise cellular networks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s). Firstly the block probability, the drop probability and the number of users in the heterogeneous networks are calculated in the channel-guard call admission method, and a function of the system benefit which is based on the new call arrival rate and the handoff call arrival rate is proposed. Then the optimal radius of WLAN is obtained by using simulation annealing (SA) method to maximize the benefit. All the nodes should handoff from cellular network to WLAN if they enter WLAN's scope and handoff from WLAN to cellular network if they leave the scope. Finally, the algorithm in different new call arrival rates and handoff call arrival rates is analyzed and results show that it can achieve good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vertical handoff system benefit simulated annealing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roved parameter selection method for mesoscopic numerical simulation test of direct tensile failure of rock and concrete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智光 陈健云 +1 位作者 白卫峰 徐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5期1079-1086,共8页
In order to numerically simulate the failure process of rock and concrete under uniaxial tension,an improved method of select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was presented for the random mechanic parameter m... In order to numerically simulate the failure process of rock and concrete under uniaxial tension,an improved method of select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was presented for the random mechanic parameter model based on the mesoscopic damage mechanics.The product of strength and elastic modulus of mesoscale 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 wa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parameters of materials and assumed to conform to specified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to reflect the heterogeneity of mechanical property in materials.With the improved property parameter selection method,a numerical program was developed and the simulation of the failure process of the rock and concrete specimens under static tensile loading condition was carried out.The failure process and complete stress-strain curves of a class of rock and concrete in stable fracture propagation manner under uniaxial tension were obtained.The simulated macroscopic mechanical behavior was compared with the available laboratory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and a reasonable agreement was obtained.Verification shows that the improved parameter selection method is suitable for mesoscopic numerical simulation in the failure process of rock and concre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CONCRETE stable fracture propagation product of strength and elastic modulus heterogenEITY numerical simulation uniaxial ten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注气改善稠油火驱效果的机理及应用
6
作者 袁士宝 辛文宾 +5 位作者 杨凤祥 孙新革 蒋海岩 展宏洋 任梓寒 李海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9342-9348,共7页
火驱作为接替蒸汽吞吐提高采收率的主要开采方式之一,在开发稠油时存在波及效率低、见效时间晚等问题。针对稠油油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脉冲注气的火驱方式,该方式通过调整注气井的工作制度,以改善火驱的燃烧波及效果。在新疆红浅1稠油... 火驱作为接替蒸汽吞吐提高采收率的主要开采方式之一,在开发稠油时存在波及效率低、见效时间晚等问题。针对稠油油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脉冲注气的火驱方式,该方式通过调整注气井的工作制度,以改善火驱的燃烧波及效果。在新疆红浅1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揭示了脉冲注气的可行性和作用机理,研究了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对脉冲注气开发效果的影响,最后应用于火驱矿场。结果表明:脉冲注气通过脉冲的峰值与谷值对燃烧前缘进行调控,加速了燃烧前缘的均匀推进,从而提高了驱油效率。脉冲注气可使见效时间提前600 d左右,燃烧波及增加30%以上。脉冲注气适用于储层纵向渗透率级差小于15、原油黏度为2000~10000 mPa·s的中等非均质储层,最佳的脉冲振幅为1.5~2、步长为30 d。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新疆红浅1火驱工业区后,井组日产油增加0.5~2.8 t,空气油比降低34%,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火驱 脉冲注气 非均质储层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矿物类型对煤力学非均质性影响的分子机制
7
作者 张彬 孙蓓蕾 +7 位作者 王德璋 康天合 冯智杰 李立功 李昊洋 梁晓敏 朱文庆 张俊爽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67-2580,共14页
煤层气是我国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但无机矿物影响下的煤储层具有强烈的力学非均质性,存在已成功使用的工程技术在其他煤层气井不适用的情况,深入研究煤中无机矿物与有机质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煤力学非均质性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煤层气是我国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但无机矿物影响下的煤储层具有强烈的力学非均质性,存在已成功使用的工程技术在其他煤层气井不适用的情况,深入研究煤中无机矿物与有机质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煤力学非均质性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分子模拟对比分析了高岭石、伊利石和蒙脱石3种典型黏土矿物与无烟煤有机质的相互作用范围、位置和强度及差异性,阐明了不同黏土矿物对煤孔隙率的影响规律,揭示了煤力学非均质对黏土矿物类型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高岭石或伊利石与煤有机质的径向分布函数呈双峰特性,同时存在氢键作用和范德华力,而蒙脱石的径向分布函数呈单峰分布,相互作用以范德华力为主,占总能量变化的89.36%,不存在氢键作用;矿物分子进入到煤有机质后会相互堆叠填充,形成具有一定的非均质性且形状不规则的纳米孔隙结构,相同矿物含量下,含不同矿物类型煤的孔隙率大小顺序为: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黏土矿物与煤有机质的相互作用强度主要取决于黏土矿物分子的尺寸,呈反比例关系;不同高岭石含量下,无烟煤的体积模量、弹性模量和剪切模量非均质性可分为5个部分,存在变异性极高的区域,而含伊利石和含蒙脱石无烟煤除了剪切模量存在高变异区域,其他力学参数均处于低变异范围以下,高岭石对无烟煤力学非均质的影响程度要大于伊利石和蒙脱石的影响。研究成果将为预测煤储层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且根据煤中不同黏土矿物特征有针对性的制定储层改造措施和开发方案提供力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黏土矿物类型 力学性质 非均质性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产加速卡的地震模拟计算性能分析与优化
8
作者 周辉 朱虎明 +4 位作者 高天琦 董西淼 张凌云 刘卉杰 陈志鹏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3,共13页
AWP-ODC是基于有限差分数值方法来实现大规模三维地震模拟的软件。随着国外对我国高性能计算芯片的出口限制,我国急需发展自己的高性能计算芯片及其软件生态。早期的AWP-ODC加速主要基于NVIDIA GPU软硬件架构来设计优化,近年来,多种异... AWP-ODC是基于有限差分数值方法来实现大规模三维地震模拟的软件。随着国外对我国高性能计算芯片的出口限制,我国急需发展自己的高性能计算芯片及其软件生态。早期的AWP-ODC加速主要基于NVIDIA GPU软硬件架构来设计优化,近年来,多种异构计算平台迅猛发展,如何基于新的异构计算软硬件平台来加速AWP-ODC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为此,本文在一种国产加速卡上对AWP-ODC进行移植。针对耗时较多的核函数dstrqc,通过GPU访存优化和网格参数优化等方式缩短了其运行时间。最后分别在国产类GPU单卡和双卡上,利用Fréchet Kernels地震和8·3鲁甸地震数据集进行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单卡计算环境下,两个数据集的FLOPS分别提高了30.51%和25.21%;在双卡计算环境下,两个数据集的FLOPS分别提高了9.42%和2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模拟 国产加速卡 AWP-ODC 异构计算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态与分离态异质交通流稳定性分析
9
作者 张文会 宋子文 +1 位作者 张超 席聪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0-203,共14页
为揭示人工驾驶车辆(HDV)和智能网联车辆(CAV)构成的异质交通流的稳定性演化规律,从其混合态与分离态两种排列方式入手展开研究。首先,考虑CAV功能退化现象,构建适合异质交通流的改进跟驰模型和换道模型,建立各车型数量比例的期望表达式... 为揭示人工驾驶车辆(HDV)和智能网联车辆(CAV)构成的异质交通流的稳定性演化规律,从其混合态与分离态两种排列方式入手展开研究。首先,考虑CAV功能退化现象,构建适合异质交通流的改进跟驰模型和换道模型,建立各车型数量比例的期望表达式;其次,通过推导混合态与分离态的基本图模型,解析高峰与平峰时段的流量-密度曲线特征差异;之后,理论推导异质交通流稳定性判别条件,并分析队列规模对稳定性的影响;最后,设计数值仿真实验,验证扰动条件下的车流稳定性,对比分析分离态与混合态下行驶速度和CAV渗透率对速度扰动幅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行驶速度下,分离态实现车流稳定所需CAV渗透率较混合态平均降低12.7%,其稳定性随队列规模扩大呈现非线性增长,并可使高峰时段最大流量提升14.7%。但当CAV渗透率低于0.2时,混合态的车流抗扰动能力更强;当行驶速度处于15,25,35 m·s^(-1)下,CAV渗透率将分别达到0.86、0.71和0.47,此时,采用分离态和混合态均可以在车流扰动中保持稳定;在高速工况下,混合态与分离态达到稳定性所需的CAV渗透率差异将缩短至0.02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基本图与稳定性 数值仿真 异质交通流 队列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非均质超稠油油藏SAGD直井辅助筛选数模研究
10
作者 王青 刘佳 +3 位作者 高雨 刘仕杰 高亮 李鑫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94,共7页
强非均质性超稠油油藏主体开发技术SAGD部分井组存在蒸汽腔发育不均衡、横向扩展缓慢等问题。直井辅助SAGD技术可明显改善此类问题,目前辅助直井的筛选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以强非均质超稠油典型井区风城油田Z01井区为例,从油层厚度、三... 强非均质性超稠油油藏主体开发技术SAGD部分井组存在蒸汽腔发育不均衡、横向扩展缓慢等问题。直井辅助SAGD技术可明显改善此类问题,目前辅助直井的筛选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以强非均质超稠油典型井区风城油田Z01井区为例,从油层厚度、三类蒸汽腔的平面垂距、直井之间的距离、直井的排列方式、地层倾角5个方面明确了辅助直井的筛选条件,其中在讨论距离时针对蒸汽腔发育的大小给出了详细的距离界限,解决了直井辅助首要的选井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直井筛选条件为油层厚度大于10 m,I、Ⅱ、Ⅲ类蒸汽腔平面垂距为35~45 m、25~40 m、15~35m,直井之间的距离为100 m,排列方式为交错式,优选下倾方向的直井。采用筛选直井辅助后油汽比提高0.02,采收率提高6.0%,对直井辅助SAGD技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非均质超稠油油藏 直井辅助SAGD 数值模拟 平面垂距 选井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液界面传热的异质结冰过程模拟
11
作者 王军 张悦 +1 位作者 朱星光 夏国栋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9,共10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基于固-液界面传热的铂表面异质结冰过程。结果表明,对于疏水表面而言,界面传热是影响结冰过程的主要因素。一方面,疏水表面的界面热阻较大,通过疏水表面将水冷却至低温所需的时间较长,因而增加了冰成核时...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基于固-液界面传热的铂表面异质结冰过程。结果表明,对于疏水表面而言,界面传热是影响结冰过程的主要因素。一方面,疏水表面的界面热阻较大,通过疏水表面将水冷却至低温所需的时间较长,因而增加了冰成核时间;另一方面,由于水分子在降温过程中可以逐渐排列成类冰结构,因此从形成冰核到液膜全部冻结的时间变短。对于亲水表面而言,固-液界面传热过程的影响较弱,固-液界面处较强的吸附作用可以诱导水分子排成类冰结构,是亲水表面促进结冰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传热 异质结冰 固-液结合强度 分子动力学模拟 成核率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非均匀TOPMODEL与陆面模式SSiB4的耦合及流域水文模拟
12
作者 王倩 丹利 邓慧平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1-321,共11页
为了寻求合理简化的流域地形指数水文模型TOPMODEL(Topographic Index model)用于大尺度的陆面模式,推导了土壤表层饱和导水率k0、衰减因子f和地下水补给速率R空间都可变的扩展的TOPMODEL,并将f空间非均匀分布的TOPMODEL与陆面模式SSiB... 为了寻求合理简化的流域地形指数水文模型TOPMODEL(Topographic Index model)用于大尺度的陆面模式,推导了土壤表层饱和导水率k0、衰减因子f和地下水补给速率R空间都可变的扩展的TOPMODEL,并将f空间非均匀分布的TOPMODEL与陆面模式SSiB4耦合(SSiB4/GTOP)。通过耦合模型在f空间非均匀条件下进行实际流域的水文模拟,分析f空间非均匀对流域土壤湿度、蒸散发、地表径流、基流和总径流的影响。主要结论有:(1)k0和R的空间变化并不改变经典TOPMODEL原有关系式,只要定义新的地形指数,k0和R空间非均匀TOPMODEL与空间均匀的TOPMODEL并无区别;(2) f空间变化条件下由于局地的地下水埋深还与局地的f值有关,地形指数相同的区域具有水文相似性这一结论不再成立;(3)与f空间均匀的模拟结果相比较,f随海拔高度h i增加而线性减小使模拟的流域土壤湿度、地表径流和流域蒸散减小但使基流和总径流增加;(4) f空间非均匀对流域水文模拟结果有影响,但其影响明显小于流域地形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非均匀性 扩展的TOPMODEL推导 耦合模型SSiB4/GTOP 流域水文模拟 f空间非均匀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需求下异构电动物流车辆的路径优化研究
13
作者 初良勇 王嘉宁 丁静茹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4-306,共13页
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电动物流车辆在财政补贴、限行政策、节能环保和运营成本等方面相较于传统燃油车辆展现出显著优势,因而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在城市配送中采用电动物流车。研究了异构电动车队在应对客户需求不确定... 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电动物流车辆在财政补贴、限行政策、节能环保和运营成本等方面相较于传统燃油车辆展现出显著优势,因而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在城市配送中采用电动物流车。研究了异构电动车队在应对客户需求不确定性和时间窗要求时的路径优化问题,并针对电动车辆续航里程有限和配送途中充电等实际约束,构建了一个以最小化配送总成本为目标的优化模型。为有效求解该模型,提出了一种结合遗传算法与模拟退火算法的混合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能够显著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并为交通和物流企业解决路径优化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路径问题 异构车型 电动物流 遗传-模拟退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嵩山”平台供水管网仿真计算的移植优化研究
14
作者 郭恒亮 李冰洋 +3 位作者 杨周凡 韩璞 胥博文 商建东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50,共7页
供水管网仿真系统拓扑结构复杂,元件数据密集,系统的高效仿真对实施平台的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嵩山”超级计算机系统采用CPU+DCU异构架构,为实现仿真计算在该架构上的高效运行。根据HIP异构编程模型将计算热点映射至DCU加速器上实... 供水管网仿真系统拓扑结构复杂,元件数据密集,系统的高效仿真对实施平台的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嵩山”超级计算机系统采用CPU+DCU异构架构,为实现仿真计算在该架构上的高效运行。根据HIP异构编程模型将计算热点映射至DCU加速器上实现,使用MULTPARA多级并行优化方法实现不同元件计算在DCU加速器上的并发,解决线程块间不能充分并行的问题,利用跨线程访问方法解决部分元件计算中存在的线程束分化问题。实验结果表明,相较过往实施平台取得了8.537的加速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并行 管网仿真计算 DCU加速器 MULTPARA方法 跨线程访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非均质性对热储回灌量影响研究——以保定市馆陶组为例
15
作者 王腾 胡景宏 +2 位作者 刘常源 高志前 唐玄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1-440,共10页
在地热回灌过程中,部分地热田因回灌水流量远小于设计回灌流量,常导致地热田面临关停的情况。本文以保定市某区块馆陶组热储为研究对象,针对回灌过程中注水效果不佳的问题,分析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热力场与流体力... 在地热回灌过程中,部分地热田因回灌水流量远小于设计回灌流量,常导致地热田面临关停的情况。本文以保定市某区块馆陶组热储为研究对象,针对回灌过程中注水效果不佳的问题,分析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热力场与流体力场进行耦合,分析四种不同非均质地层对热储回灌量的影响,并建立出最大回灌流量评价方法。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平面非均质性的增强,回灌水流量减小,回灌效果最低可降至均质地层的35%;回灌井与开采井所处区域的平面非均质性对回灌效果影响为20%~65%。该方法能够对平面非均质性与回灌流量进行合理调整,有效保证回灌效果,可拓展到其他地质条件相似的储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非均质性 地热回灌 砂岩热储 数值模拟 馆陶组 保定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坝上游非均质含水层残留咸水淡化过程研究
16
作者 曹燃 郑天元 +1 位作者 张博 郑西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5,共12页
地下坝作为防治海水入侵的有效手段,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可能会导致上游咸水残留,从而限制地下水的开采。目前关于残留咸水的研究大多忽略了含水层非均质的影响或局限于实验室尺度,本文通过建立场地尺度的数值模型,模拟了不同层状非均... 地下坝作为防治海水入侵的有效手段,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可能会导致上游咸水残留,从而限制地下水的开采。目前关于残留咸水的研究大多忽略了含水层非均质的影响或局限于实验室尺度,本文通过建立场地尺度的数值模型,模拟了不同层状非均质条件下地下坝建设前后的海水入侵过程,以残留咸水楔回退率、总残留盐去除率和地下水排泄量百分比为指标阐明了层状非均质对于残留咸水淡化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层状非均质含水层中,残留咸水的淡化行为主要受到下层含水层渗透性的影响;低渗透层中渗透系数的取值越大,淡化速率越快;而低渗透层厚度对于残留咸水的淡化过程影响较小,且只体现在快速淡化阶段。本研究对于地下截渗工程建设和滨海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入侵 层状非均质 地下坝 残留咸水 地下水排泄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结构堰塞坝溃决过程的3维数值模拟
17
作者 胡宪睿 彭铭 +4 位作者 付小莉 杨鸽 朱艳 石振明 张公鼎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51,共13页
堰塞坝是斜坡失稳体快速堆积而成的天然坝体,在斜坡运移分选和河谷约束堆积作用下普遍呈现3维非均匀结构,这导致目前基于均匀结构假设的溃坝模拟误差巨大,严重影响峰值流量预测和风险防控决策。为深入研究非均匀结构对堰塞坝溃坝过程的... 堰塞坝是斜坡失稳体快速堆积而成的天然坝体,在斜坡运移分选和河谷约束堆积作用下普遍呈现3维非均匀结构,这导致目前基于均匀结构假设的溃坝模拟误差巨大,严重影响峰值流量预测和风险防控决策。为深入研究非均匀结构对堰塞坝溃坝过程的影响,充分考虑泥沙的不定向输移,建立3维堰塞坝溃坝模型,并采用大涡模拟(LES)与考虑泥沙状态转化的质量守恒方程,准确模拟水沙输运特征与复杂的溃口发育演变。使用该模型分别模拟均匀结构、垂直非均匀结构和水平非均匀结构物理模型试验,计算得到的溃口发展趋势和流量过程线与物理模型试验基本接近。在均匀坝体中,随着材料抗侵蚀能力的增强,溃坝过程中的侵蚀特征由层状冲刷逐渐演变为单级陡坎和多级陡坎。在竖向非均匀结构中,层间材料的组合影响明显,“上细下粗”的顺序结构会导致陡坎侵蚀特征明显,且溃坝流量曲线上没有明显的峰值;相反,“上粗下细”的反序结构在顶部形成“盔甲层”,导致坝体容易在高水位下突然迅速溃决,产生较大的峰值流量。在水平非均匀结构中,过流侧上部是核心区域,其下部和对岸上部分别影响下切速率和扩展速率,对岸下部对溃决影响有限。此外,粗颗粒沉积会引发溃口纵剖坡度变缓,削弱溃口的过流能力,导致溃口的溯源侵蚀受阻,溃决流量峰值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坝 非均质结构 3维数值模拟 溃决侵蚀 溃决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形PDC齿切削破碎非均质砾岩数值模拟
18
作者 石建刚 李根生 +3 位作者 刘伟吉 吴德胜 张楠 邓开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51,共8页
PDC钻头在钻进砾岩地层时,频繁的冲击载荷会缩短PDC齿预期寿命,导致钻头频繁换钻,进而影响钻井效率。异形齿可以改变齿面受到的冲击情况,选择耐冲击的齿面是应对这类地层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了研究不同结构PDC齿在切削砾岩时的表现特性,... PDC钻头在钻进砾岩地层时,频繁的冲击载荷会缩短PDC齿预期寿命,导致钻头频繁换钻,进而影响钻井效率。异形齿可以改变齿面受到的冲击情况,选择耐冲击的齿面是应对这类地层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了研究不同结构PDC齿在切削砾岩时的表现特性,选取了准噶尔盆地深部取心砾岩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非均质砾岩有限元模型,通过单轴压缩试验进行了砾岩模型参数标定,并开展了异形齿切削破岩仿真,讨论了12种齿形在相同前倾角和切削深度情况下的切削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斧形齿和三平面齿的平均切削力虽然较大,但是整体波动更稳定;平面齿、凹面齿、凸面齿和双曲面齿的切削力波动都较大,齿面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双曲面齿的破岩比功最小,楔形齿的最大;在不考虑PDC齿刚度的情况下,通过切削力波动和破岩比功2个指标,斧形齿、三平面齿是所有齿形中的较优选择。该研究可为钻进砾岩地层时PDC钻头的齿形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砾岩 异形PDC齿 切削破岩仿真 有限元 切削力 破岩比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天河超算的回旋动理学模拟代码异构开发及优化
19
作者 李青峰 李跃岩 +5 位作者 栾钟治 张文禄 龚春叶 郑刚 康波 孟祥飞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97-1804,共8页
磁约束核聚变粒子网格法(particle in cell,PIC)回旋动理学模拟代码VirtEx具备研究聚变产物Alpha粒子约束及输运的能力,是聚变能实现的关键.Alpha粒子回旋动理学模拟相比电子模拟,访存量更大、更复杂,同时包含非规则访问和原子写操作,... 磁约束核聚变粒子网格法(particle in cell,PIC)回旋动理学模拟代码VirtEx具备研究聚变产物Alpha粒子约束及输运的能力,是聚变能实现的关键.Alpha粒子回旋动理学模拟相比电子模拟,访存量更大、更复杂,同时包含非规则访问和原子写操作,对访存性能依赖较高,在面向高计算密度特征的天河新一代超算平台异构处理器MT-3000进行移植及性能优化时具有巨大挑战.考虑到异构加速器架构和PIC算法特性,设计并实施了一些优化方法,如中间变量的即时计算、定制化的软件缓存设计、缓存空间局部性优化、热点函数合并,显著地提高了热点函数的计算访存比.通过中等规模的回旋动理学离子基准算例测试显示了在热点函数Push,Locate,Charge上分别有10.9,13.3,16.2倍的速度提升,同时在扩展性测试中的3840个节点的5898240个加速核上显示了良好的扩展性,并行效率为8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网格法 回旋动理学模拟 访存密集型 高计算密度系统 异构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岩性非均质结构对沧州地区咸水下移的影响
20
作者 王嗣晨 杜志明 +3 位作者 苏学斌 刘晓超 李梦姣 陈梅芳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191,共10页
为探究沧州地区地下水开采和岩性非均质结构对咸水下移的影响,以实际钻孔数据为基础,利用序贯指示模拟和转移概率模拟建立不同水平连续性的三维沉积相模型,调用Flopy进行变密度溶质运移模拟。结果表明,开采条件下水力梯度增大使对流作... 为探究沧州地区地下水开采和岩性非均质结构对咸水下移的影响,以实际钻孔数据为基础,利用序贯指示模拟和转移概率模拟建立不同水平连续性的三维沉积相模型,调用Flopy进行变密度溶质运移模拟。结果表明,开采条件下水力梯度增大使对流作用增强,盐分加速向下迁移。序贯指示模拟沉积相模型的垂向连续性强而水平向连续性较差,不同岩性呈离散化分布;咸水下移模拟结果对水平连续性变化敏感,水平变程过大或过小均会阻碍咸水下移过程,咸淡水界面呈锯齿状分布且存在优先流动通道。转移概率模拟沉积相模型具有水平层状结构,增大水平延伸长度对咸水迁移的影响较小,但会减弱咸水迁移距离在X方向上的空间差异性;咸淡水界面起伏变化不显著,与沧州地区实际咸淡水界面分布形式接近。研究结果为探究地下水开采对咸水下移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岩性非均质结构 非均质结构连续性 咸水下移 地质统计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