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溶性HLA-A2-肽复合物的体外折叠与生物素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翁秀芳 陈浩 +4 位作者 吴雄文 梁智辉 韩军艳 黄亚非 龚非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 :可溶性HLA A2 抗原肽复合物的体外折叠复性与生物素化。方法 :原核高效表达的HLAH链及 β2m,在抗原肽 (EB病毒的膜潜伏蛋白LMP2A的NH2 CLGGLLTMV COOH残基 )的存在下 ,通过稀释复性折叠成HLA A2 抗原肽复合物 ,并在BirA酶的作... 目的 :可溶性HLA A2 抗原肽复合物的体外折叠复性与生物素化。方法 :原核高效表达的HLAH链及 β2m,在抗原肽 (EB病毒的膜潜伏蛋白LMP2A的NH2 CLGGLLTMV COOH残基 )的存在下 ,通过稀释复性折叠成HLA A2 抗原肽复合物 ,并在BirA酶的作用下进行生物素化 ,使生物素结合到HLA A2 抗原肽复合物中的H链C端。利用特异性抗体 (mAbW6 / 32和兔抗人 β2m抗体 )及链霉亲合素进行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稀释复性和生物素化的折叠产物。结果 :折叠复合物中 ,主要含有HLAH链聚合体、HLA A2 肽复合物单体及 β2m3种成分 ,其中H链聚合体与HLA A2单体可生物素化。结论 :成功地获得生物素化的HLA A2 抗原肽复合物单体 ,为进一步构建四聚体及制备人工抗原提呈细胞奠定了基础 ,也为过程复杂的H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a2-抗原肽复合物 生物素化 BirA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先形成的重链二硫键有助于HLA-A2-抗原肽复合物体外折叠 被引量:1
2
作者 费世江 吴雄文 +4 位作者 翁秀芳 蔡蕾 梁智辉 韩军艳 龚非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 提高可溶性HLA -A2 肽复合物体外折叠效率。方法: 在变性非还原条件下提取原核表达的HLA重链(HC)。通过离子交换及硫酸铵沉淀初步纯化后, 在β2微球蛋白(β2m)及特异性抗原肽 (Try369-377 )存在的情况下, 于pH6. 6的折叠缓冲体...  目的: 提高可溶性HLA -A2 肽复合物体外折叠效率。方法: 在变性非还原条件下提取原核表达的HLA重链(HC)。通过离子交换及硫酸铵沉淀初步纯化后, 在β2微球蛋白(β2m)及特异性抗原肽 (Try369-377 )存在的情况下, 于pH6. 6的折叠缓冲体系中稀释复性。利用Westernblot及ELISA检测折叠产物。结果: 折叠复合物中主要含有HLA-A2 抗原肽复合物和β2m, 较少含有HC聚合体; 折叠效率较传统方法提高 2. 5倍。结论: 通过与传统方法作比较, 证实此法折叠效率比传统方法高, 为进一步HLA 肽四聚体及人工抗原提呈细胞的制备可提供足够可溶性的HLA -A2 肽单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a2-抗原复合物 体外折叠 二硫键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HLA-G1抗原肽复合物的体外折叠及其功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敬宁 吴雄文 +3 位作者 梁智辉 韩军艳 黄亚非 龚非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体外折叠形成可溶性HLA G1抗原肽复合物,并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以原核表达的可溶性HLA-G1的重链及轻链β2m,与人工合成的抗原九肽体外进行共折叠复性。将折叠产物通过SephadexG75层析柱纯化,经Westernblot进行构象鉴定。探讨... 目的:体外折叠形成可溶性HLA G1抗原肽复合物,并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以原核表达的可溶性HLA-G1的重链及轻链β2m,与人工合成的抗原九肽体外进行共折叠复性。将折叠产物通过SephadexG75层析柱纯化,经Westernblot进行构象鉴定。探讨可溶性HLA-G1分子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对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T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对活化T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折叠产物可与mAbW6/32特异性结合,在Westernblot的鉴定中呈阳性反应。可溶性HLA-G1可有效地抑制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T细胞的增殖,促进活化T细胞发生凋亡。结论:体外折叠成功地形成可溶性HLA-G1抗原肽复合物,该复合物具有抑制NK细胞和T细胞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la-G1-抗原复合物 折叠复性 细胞毒作用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70-肿瘤抗原肽复合物修饰的DC疫苗体内外特异性抗瘤作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黄波 冯作化 张桂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14-617,共4页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 (DC)及Hsp70 肿瘤抗原肽复合物修饰后的体内外特异性抗瘤作用。方法 :采用一定的生化技术 ,从H2 2肝癌细胞中提取肿瘤抗原肽 ,并在体外与Hsp70进行结合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 ,培养rmGM CSF、rmIL 4诱导的小鼠骨髓细...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 (DC)及Hsp70 肿瘤抗原肽复合物修饰后的体内外特异性抗瘤作用。方法 :采用一定的生化技术 ,从H2 2肝癌细胞中提取肿瘤抗原肽 ,并在体外与Hsp70进行结合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 ,培养rmGM CSF、rmIL 4诱导的小鼠骨髓细胞 ,体外获取大量的DC ,后者经Hsp70 肿瘤抗原肽复合物修饰后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 ,通过MTT法进行检测淋巴细胞的激活 ;收集上述刺激传代培养的淋巴细胞 ,检测其对H2 2瘤细胞和艾氏腹水癌细胞的杀伤功能 ;采用H2 2瘤细胞肌肉接种和H2 2瘤细胞、艾氏腹水癌细胞腹腔接种 ,对接种小鼠给予经体外修饰的DC回输 ,观察其抑制肿瘤的效果。结果 :Hsp70 肿瘤抗原肽复合物可使DC成熟 ,大量分泌IL 12、TNF α、IL 1β等细胞因子 ,并能够使DC激活小鼠脾淋巴细胞 ;激活后传代培养的淋巴细胞对H2 2瘤细胞能够特异性地杀伤 ,而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无效 ;经Hsp 70 肿瘤抗原肽复合物修饰后的DC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瘤苗 ,体内能特异性地抑制小鼠H2 2肿瘤生长。结论 :Hsp70 肿瘤抗原肽复合物能够很好地修饰体外诱导获取的DC ,使后者成为一种有效的瘤苗 ,体外能够特异性地激活淋巴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肿瘤免疫学 Hsp70-肿瘤抗原复合物 DC疫苗 特异性抗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VA66抗原肽与HLA-A2分子结合性和结合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颖 尤强 +4 位作者 张惠珍 王树军 陈玲琳 周光炎 葛海良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57-259,共3页
目的:建立利用T2细胞体外筛选肿瘤相关抗原OVA66中HLA-A2限制性抗原肽表位的实验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预测获得OVA66抗原中多个不同分值的九肽分子,在不同浓度(0.2μg/ml,2μg/ml,5μg/ml和20μg/ml)下与T2细胞共同孵育4h,并分别在其后... 目的:建立利用T2细胞体外筛选肿瘤相关抗原OVA66中HLA-A2限制性抗原肽表位的实验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预测获得OVA66抗原中多个不同分值的九肽分子,在不同浓度(0.2μg/ml,2μg/ml,5μg/ml和20μg/ml)下与T2细胞共同孵育4h,并分别在其后的0,2,4h测定T2细胞表面HLA-A2分子的平均表达强度,抗原肽与HLA-A2的亲和力以20%MFI_(max)时的抗原肽作用浓度表示;抗原肽与HLA-A2分子结合稳定性以MFI(4h)/MFI(0 h)的百分比表示。结果:经计算机预测所获得的分值不同的4种候选OVA66抗原肽表位与T2细胞表面HLA-A*0201的结合能力和结合稳定性显示出差别,并且与预测的分值不尽符合,其中L235和L238与HLA-A*0201的结合力优于L236和L237。结论:利用T2细胞可以在体外初步筛选获得与HLA-A*0201具有高亲和力的抗原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VA66抗原表位 hla—a2 结合能力 结合稳定性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LA-A*0201-抗原肽四聚体的构建与功能检测 被引量:1
6
作者 翁秀芳 吴雄文 +4 位作者 梁智辉 蔡蕾 费世江 陈国安 龚非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4-247,251,共5页
目的:构建有功能的sHLA-A*0201-抗原肽四聚体,建立一套HLAⅠ类分子/抗原肽的四聚体制备技术。方法:利用基因工程及体外折叠技术构建sHLA-A*0201-LMP2A426-434复合物分子,并在BirA酶的作用下生物素化,与荧光标记的亲和素衍生物以分子数4... 目的:构建有功能的sHLA-A*0201-抗原肽四聚体,建立一套HLAⅠ类分子/抗原肽的四聚体制备技术。方法:利用基因工程及体外折叠技术构建sHLA-A*0201-LMP2A426-434复合物分子,并在BirA酶的作用下生物素化,与荧光标记的亲和素衍生物以分子数4∶1结合而形成HLA-A*0201-LMP2A426-434四聚体。获得的四聚体对长期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增殖的抗原特异性CTL进行检测,同时用细胞毒实验验证。结果:荧光标记的亲和素与生物素化的HLA-A*0201-抗原肽复合物分子正确结合,制备的四聚体能够与长期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出的特异性T细胞结合。结论:从结构与功能上证实成功地获得有功能的HLA-A*0201-抗原肽复合物四聚体。为进一步研究T细胞识别机制与功能奠定了基础,也为过程复杂的HLA-抗原肽四聚体制备提供了可行的免疫学监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A*0201-抗原复合物 生物素化 BirA hla-A*0201-抗原四聚体 抗原特异性C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HLA-A*0201-PR1复合物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孙万军 徐东刚 +6 位作者 胡海兰 邹民吉 杜建芳 王金凤 蔡欣 王嘉玺 艾辉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52-356,共5页
为制备HLA-A*0201-PR1四聚体,本课题构建了可溶性的HLA-A*0201-PR1复合物。以原核表达的HLA-A*0201-BSP融合蛋白为重链,β2-微球蛋白(β2m)为轻链,与人工合成的HLA-A2限制性抗原肽PR1(蛋白酶3的第169-177氨基酸,VLQELNVTV)进行共折叠复... 为制备HLA-A*0201-PR1四聚体,本课题构建了可溶性的HLA-A*0201-PR1复合物。以原核表达的HLA-A*0201-BSP融合蛋白为重链,β2-微球蛋白(β2m)为轻链,与人工合成的HLA-A2限制性抗原肽PR1(蛋白酶3的第169-177氨基酸,VLQELNVTV)进行共折叠复性,以生成可溶性HLA-A*0201-PR1复合物。应用BirA酶对复性混和物进行生物素化,再经阴离子交换柱纯化,得到生物素化的可溶性HLA-A*0201-PR1复合物。应用凝胶过滤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可溶性HLA-A*0201-PR1复合物的生成率。利用HLA-A2构象特异性抗体(BB7.2)及链霉亲和素进行Western blot和ELISA分析,对生物素化的可溶性HLA-A*0201-PR1复合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折叠体系中,主要含有HLA-A*0201-BSP聚合体、HLA-A*0201-PR1复合物及β2m,其中可溶性复合物生成率约18%。获得的HLA-A*0201-PR1复合物可在BirA酶作用下被有效生物素化。结论:成功地获得了生物素化的可溶性HLA-A*0201-PR1复合物,为进一步制备HLA-A*0201-PR1四聚体创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抗原复合物 hla-A*0201-PRl复合物 hla-A*0201-PRl四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素瘤B16细胞热休克蛋白-抗原肽复合物的体内外抑瘤效应 被引量:1
8
作者 杨英 李秀娟 +2 位作者 孙祖玥 龚守良 李修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黑色素瘤B16细胞胞浆HSP-抗原肽复合物(HAC)的制备、免疫原性的诱导及其抑瘤作用的研究。方法:采用Tris-HCI提取和Sephacryl S-200凝胶过滤制备B16细胞HAC,通过C57BL/6J小鼠... 目的:黑色素瘤B16细胞胞浆HSP-抗原肽复合物(HAC)的制备、免疫原性的诱导及其抑瘤作用的研究。方法:采用Tris-HCI提取和Sephacryl S-200凝胶过滤制备B16细胞HAC,通过C57BL/6J小鼠体内诱导特异性CTL,再经体内、体外实验检测其抑癌作用。结果:凝胶过滤获得的含60~97kD蛋白的41,47和53管的HAC可以降低肿瘤发生率、延长肿瘤出现时间及降低小鼠死亡率。结论:B16细胞胞浆中的60~97kD的HAC具有免疫原性及抑瘤作用,为制备肿瘤疫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抗原复合物 黑色素瘤 B16细胞 C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白癜风抗原肽HLA-A*0201四聚体的构建和临床初步应用
9
作者 吴俊琪 石佳 +3 位作者 董剑峰 蒋亦秀 庄顺红 杨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3-558,共6页
目的:体外构建三种白癜风抗原肽HLA-A * 0201复合物四聚体,并用其检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CD8+T细胞(CTL).方法:取原核表达HLA0201*-BSP和β2M蛋白,分别同MelanA 26-35、gp100 209-217、tyrosinase 1-9三种白... 目的:体外构建三种白癜风抗原肽HLA-A * 0201复合物四聚体,并用其检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CD8+T细胞(CTL).方法:取原核表达HLA0201*-BSP和β2M蛋白,分别同MelanA 26-35、gp100 209-217、tyrosinase 1-9三种白癜风抗原肽进行体外复性折叠,形成可溶性抗原肽HLA-A*0201复合物,经BirA酶作用并通过凝胶过滤层析法纯化得复合物单体,再与藻红蛋白标记的链霉亲合素按4:1比例耦合成四聚体,并采用斑点印迹法对上述构建的四聚体进行鉴定.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该四聚体结合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特异性CTL的能力.结果:斑点印迹检测显示三种具有天然构象的生物素化的白癜风抗原肽HLA-A*0201四聚体复合物构建成功;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所制备的四聚体可与白癜风患者血液中抗原特异性CTL结合.结论:成功制备了三种具有完整构象的生物素化白癜风抗原肽HLA-A* 0201四聚体,此四聚体均可检测白癜风抗原特异性C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hla-A抗原 β2微球蛋白 抗原抗体复合物 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诱导黑色素瘤抗原基因-2特定表位多肽异构的LC/MS研究
10
作者 周伟 吴玉章 +3 位作者 边疆 贾正才 唐艳 邹丽云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9-453,共5页
研究乙醇、甲醇两种常用溶剂系统对固相合成的黑色素瘤抗原基因 2 (MAGE 2 )的特定表位多肽 (171 179)异构的影响。分别运用乙醇、甲醇溶剂体系以及极性溶剂二甲基亚砜 (DMSO)作对照预处理固相合成的黑色素瘤抗原特异性MAGE 2表位多肽 ... 研究乙醇、甲醇两种常用溶剂系统对固相合成的黑色素瘤抗原基因 2 (MAGE 2 )的特定表位多肽 (171 179)异构的影响。分别运用乙醇、甲醇溶剂体系以及极性溶剂二甲基亚砜 (DMSO)作对照预处理固相合成的黑色素瘤抗原特异性MAGE 2表位多肽 (171~ 179) ,然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 (RP HPLC/MS)对合成的表位多肽的m/z进行Q1正离子监测扫描分析 ,观察其在不同溶剂系统预处理下的异构情况 ,以选择合理的预处理条件。结果发现采用乙醇及甲醇溶样时MAGE 2表位多肽有异构体产生 ,极性溶剂DMSO溶样的表位多肽未有异构现象发生 ,采用 5 0 % (体积分数 )的乙醇及 5 0 % (体积分数 )的甲醇时也未监测到异构体产生 ;同时发现将已发生异构的乙醇及甲醇溶样溶液用三氟乙酸酸化处理后 ,异构多肽可发生较大的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黑色素瘤抗原基因-2 表位多 异构体 溶剂诱导 黑色素瘤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吗啡肽-1对人树突状细胞TLR2和TLR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丽娟 潘治宇 +3 位作者 陈勇 陶志勇 夏惠 李正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4-708,共5页
目的观察内吗啡肽-1(EM-1)对人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TLR2和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从人外周血中提取和分离单核细胞,在含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6 d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 DC)分4组,空白... 目的观察内吗啡肽-1(EM-1)对人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TLR2和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从人外周血中提取和分离单核细胞,在含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6 d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 DC)分4组,空白对照组(BLA组)、EM-1组、LPS组、LPS+EM-1组。继续培养2 d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C表面TLR2、TLR4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各组DC中TLR2 mRNA、TLR4 mRNA的表达。结果流式结果显示,TLR2、TLR 4在im DC表达较高,随着DC成熟表达下降。与BLA组相比,EM-1组DC表面TLR2、TLR4的表达下调(P<0.05);与LPS组相比,LPS+EM-1组DC表面TLR2、TLR4受体均明显下调(P<0.01)。RT-PCR的结果显示,与BLA组相比,EM-1干预后引起DC表面TLR2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TLR4 mRNA的变化无差异(P>0.05);与LPS组相比,LPS+EM-1组DC表面TLR2 mRNA、TLR4mRNA均有所下调(P<0.05)。结论 EM-1使DC表面TLR2、TLR4的表达下调,EM-1对DC免疫功能的影响可能与DC表面TLR2、TLR4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吗啡-1 树突状细胞 TLR2 TLR4 免疫功能 抗原提呈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HER-2/neu、TPS、CA15-3和TSGF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8
12
作者 蒋显勇 易艳军 +4 位作者 梁庄严 袁才佳 李木兰 邹明英 李邓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4115-4117,共3页
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血清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糖类抗原15-3(CA15-3)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48例乳腺癌患者、46例良性乳... 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血清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糖类抗原15-3(CA15-3)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48例乳腺癌患者、46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以及50例健康女性血清中HER-2/neu、TPS、CA15-3和TSGF水平。结果 :乳腺癌组HER-2/neu、TPS、CA15-3及TSGF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而良性乳腺疾病组4项肿瘤标志物浓度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HER-2/neu、TPS、CA15-3和TSGF联合检测灵敏度明显高于各单项检测灵敏度。结论:单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不高,而HER-2/neu、TPS、CA15-3和TSGF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灵敏度,对乳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组织多特异性抗原 糖类抗原15-3 肿瘤特 异性生长因子:联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测定血清LDH、TPS、CEA和β2-MG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维 罗荣城 +1 位作者 樊卫文 马树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7-228,230,共3页
目的探讨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中,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癌胚抗原(CEA) 和β2-微球蛋白(β2-MG)这4项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速率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9例NHL患者及 40例健康者血清LDH、TPS... 目的探讨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中,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癌胚抗原(CEA) 和β2-微球蛋白(β2-MG)这4项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速率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9例NHL患者及 40例健康者血清LDH、TPS、CEA和β2-MG值。结果 NHL组血清LDH、TPS、CEA和β2-MG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化疗后疗效评价为有效的患者化疗前的血清TPS、β2-MG水平高于化疗后(P<0.05),而化疗后疗效评价为有效的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清LDH、CE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后疗效评价为稳定、进展的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清LDH、TPS、 CEA和β2-MG水平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LDH、TPS、CEA和β2-MG水平可作为NHL患者诊断及疗效评估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乳酸脱氢酶 组织多特异性抗原 癌胚抗原 Β2-微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L-10对鼻咽癌细胞株MHC-1类分子抗原加工提呈“操纵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任艳鑫 杨洁 +7 位作者 孙瑞梅 赵留芳 李磊 张世文 费继敏 尚艺泰 李舟蕾 李晓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5-530,共6页
目的研究病毒白介素-10(vIL-10)对鼻咽癌细胞株MHC-1类分子抗原加工提呈"操纵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不同时间段vIL-10处理的鼻咽癌细胞(CNE-1和CNE-2),采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vIL-10处理的鼻咽癌细胞中MHC-1类分... 目的研究病毒白介素-10(vIL-10)对鼻咽癌细胞株MHC-1类分子抗原加工提呈"操纵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不同时间段vIL-10处理的鼻咽癌细胞(CNE-1和CNE-2),采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vIL-10处理的鼻咽癌细胞中MHC-1类分子抗原加工提呈"操纵子"(TAP-1、2,LMP-2、7及HLA-I)表达的变化。结果1mRNA水平:CNE-1和CNE-2的TAP-1水平在不同时间点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vIL-10作用1、4、6、12h时,CNE-1和CNE-2的TAP-2、LMP-2均未出现变化,24h时,两者均出现显著下降甚至消失;CNE-1在vIL-10作用后4h即出现LMP-7下降,而CNE-2在vIL-10作用后6h出现下降;在vIL-10作用24h时CNE-1和CNE-2的HLA-I出现显著下降。2蛋白水平:vIL-10作用后24h时,两种细胞的TAP-1均出现显著下降,TAP-2则在vIL-10作用后1、6、12、24h出现逐渐下降;CNE-2的LMP-2、LMP-7在vIL-10作用后随时间逐渐下降,而CNE-1的两种蛋白仅在作用后12h出现显著下降;HLA-I在vIL-10作用后出现下降趋势,但在CNE-1中各时间段变化无统计学差异,CNE-2在24h显著下降。结论 vIL-10可明显抑制鼻咽癌MHC-I类分子抗原加工和提呈的"操纵子"的表达,并且呈一定的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病毒白介素-10 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蛋白(TAP) 低分子量多复合物(LMP) 人类白细胞抗原-I(hl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重组融合毒素蛋白B7-2-PE40KDEL部分表征的鉴定
15
作者 关海容 孙玉英 +6 位作者 袁志宏 张惠丽 梁飞 刘楠 郭斯启 习彩霞 奚永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7-160,166,共5页
目的:对构建的新型重组B7-2-PE40KDEL外毒素融合蛋白的部分表征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用SDS-PAGE相对分子量、胰蛋白酶消化的MALDI-TOF-MS质谱、蛋白印迹、全波长扫描和MTT法分别测定该融合蛋白相对分子量、肽谱、抗原特异性以及靶向杀... 目的:对构建的新型重组B7-2-PE40KDEL外毒素融合蛋白的部分表征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用SDS-PAGE相对分子量、胰蛋白酶消化的MALDI-TOF-MS质谱、蛋白印迹、全波长扫描和MTT法分别测定该融合蛋白相对分子量、肽谱、抗原特异性以及靶向杀伤生物学活性。结果:B7-2-PE40KDEL经12%SDS-PAGE蛋白电泳和凝胶成像系统分析计算,其相对分子量为72628,与理论预测值69561相比误差在5%之内;全波长扫描分析显示该目的蛋白分别在225nm和276nm处各有一吸收峰;MALTI-TOF-MS质谱测定共获得15个与理论预测值相符的肽段,经瑞士生物信息研究所的EXPASY分子生物服务网站的Peptident数据库搜索证明,在分子量为60000~80000的范围内未检索到与上述条件相符的已知蛋白,证明本融合蛋白为全新蛋白,与我们预测的目的蛋白相符;Westernblot实验显示B7-2-PE40KDEL能与人B7-2及PEA抗体特异性结合;MTT杀伤活性测定表明,该融合蛋白对表达CD28+的人T淋巴瘤细胞系Jurkat产生特异性杀伤,而对不表达的CD28-淋巴细胞系Raji无任何杀伤。结论:重组B7-2-PE40KDEL外毒素融合蛋白为一全新的具有靶向B7:CD28细胞杀伤活性的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外毒素融合蛋白 B7-2-PE40KDEL 抗原特异性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特异性人补体C1q/TNF相关蛋白-2抗体的制备及验证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洪波 胡兴 +2 位作者 伍贤进 李娜 吴东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77-1478,共2页
人体中已发现13种与脂联素在结构和功能上相类似的蛋白,这类蛋白被称为hCTRP(humanC1q/TNF—relatedpro—tein)。在已发现的CTRP中,CTRP2与脂联素最为相似,
关键词 人补体C1q TNF相关蛋白-2 抗原 抗血清 亲合纯化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吗啡肽对小鼠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正红 于影 +3 位作者 杨锐 方迎艳 杨丽娟 高琴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39-943,共5页
目的研究内吗啡肽-1和内吗啡肽-2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从7~8周龄的C57BL/6J小鼠提取骨髓前体细胞培养,经CD11c免疫磁珠分选,获得纯化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未成熟DC用脂多糖或脂多糖+不同... 目的研究内吗啡肽-1和内吗啡肽-2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从7~8周龄的C57BL/6J小鼠提取骨髓前体细胞培养,经CD11c免疫磁珠分选,获得纯化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未成熟DC用脂多糖或脂多糖+不同浓度内吗啡肽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DC的表型;检测内吗啡肽对DC趋化性的影响。在DC和T淋巴细胞共培养的条件下,用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3H-TdR)参入测定的方法检测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内吗啡肽抑制DC的趋化性;与T淋巴细胞体外共培养时,经内吗啡肽-1或内吗啡肽-2处理的DC能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上述内吗啡肽的作用都能被Mu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CTOP翻转或部分翻转,提示内吗啡肽的作用是由Mu受体介导的。结论内吗啡肽可通过作用于Mu阿片受体,改变树突状细胞的部分免疫功能,调节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吗啡-1 内吗啡-2 Mu阿片受体 树突状细胞 免疫功能 抗原递呈细胞 趋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吗啡肽在小鼠树突状细胞的诱导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正红 高琴 +3 位作者 叶红伟 单立冬 龚珊 蒋星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7-81,共5页
目的研究内吗啡肽-1和内吗啡肽-2在小鼠树突状细胞的表达。方法从7~8周龄的C57BL/6J小鼠骨髓提取骨髓前体细胞培养,经CD11c(树突状细胞的特异性标记)免疫磁珠分选,获得纯化的树突状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CD11c阳性细胞纯度达95%以... 目的研究内吗啡肽-1和内吗啡肽-2在小鼠树突状细胞的表达。方法从7~8周龄的C57BL/6J小鼠骨髓提取骨髓前体细胞培养,经CD11c(树突状细胞的特异性标记)免疫磁珠分选,获得纯化的树突状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CD11c阳性细胞纯度达95%以上。免疫荧光染色研究内吗啡肽-1和内吗啡肽-2在树突状细胞的表达;酶免疫测定(enzyme immunoassay,EIA)的方法,检测培养树突状细胞上清液中的内吗啡肽-1和内吗啡肽-2的含量。结果免疫荧光染色表明,活化的树突状细胞内可分泌内吗啡肽-1和内吗啡肽-2;酶免疫测定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的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配体活化树突状细胞促使分泌不同浓度的内吗啡肽-1和内吗啡肽-2。结论活化的树突状细胞可诱导内吗啡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吗啡-1 内吗啡-2 Mu阿片受体 树突状细胞 抗原递呈细胞 TOLL样受体 酶免疫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heat shock protein-antigen peptide complexes (HACs) in melanoma B16 cell line on transplanted tumor development in mice
19
作者 GONG Shou liang,YANG Ying,LI Xiu juan,FU Shi bo,SUN Zu yue,CHEN Sha li,LI Xiu yi (MH Radiobiology Research Unit,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1 China)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7-460,共4页
目的 :建立黑色素瘤 B16细胞热休克蛋白 -抗原肽复合物 (HACs)的制备方法并测其抑瘤效应。方法 :应用 Sephacryl S- 2 0 0凝胶过滤制备 HAC粗提物 ,应用 SDS- PAGE纯化 HACs,并测其抑瘤效应。结果 :应用 SDS- PAGE纯化的 HAC6 0、 HAC75... 目的 :建立黑色素瘤 B16细胞热休克蛋白 -抗原肽复合物 (HACs)的制备方法并测其抑瘤效应。方法 :应用 Sephacryl S- 2 0 0凝胶过滤制备 HAC粗提物 ,应用 SDS- PAGE纯化 HACs,并测其抑瘤效应。结果 :应用 SDS- PAGE纯化的 HAC6 0、 HAC75和 HAC97不同程度地降低肿瘤发生率 ,延迟肿瘤发生时间和减慢肿瘤生长速度。结论 :6 0 0 0 0~ 970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B16细胞 热休克蛋白-抗原复合物 HACs 抑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rA酶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原核表达及表达产物的活性鉴定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青 吴雄文 +4 位作者 熊敏 翁秀芳 卢小玲 梁智辉 龚非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7-560,共4页
目的:构建生物素-蛋白连接酶(BirA酶)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BirA酶。方法:用PCR法扩增BirA酶基因。将PCR产物克隆入pGEX-4T-2中构建BirA酶-GST融合蛋白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pGEX-BirA。经测序验证... 目的:构建生物素-蛋白连接酶(BirA酶)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BirA酶。方法:用PCR法扩增BirA酶基因。将PCR产物克隆入pGEX-4T-2中构建BirA酶-GST融合蛋白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pGEX-BirA。经测序验证后,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采用谷胱苷肽-琼脂糖层析柱进行纯化。以带有生物素酶底物肽(BirAsubstratepeptide,BSP)的HLA-A2-肽复合物为底物,用ELISA和Westernblot鉴定表达产物的生物素化活性。结果:构建了pGEX-BirA原核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Mr为61300的BirA酶-GST融合蛋白,表达产物经谷胱苷肽-琼脂糖层析柱纯化后,得到N端带有GST标签的BirA酶蛋白。ELISA和Westernblot的结果显示,表达产物能使HLA-A2-肽复合物生物素化。结论:成功地制备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Bi-rA酶,为研究蛋白质分子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有效的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rA酶 生物素化 hla-a2-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