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Ⅱ类抗原反式激活因子与HLA-DR抗原的关系及其意义(英文) 被引量:5
1
作者 徐开林 李慧 +6 位作者 潘秀英 李振宇 鹿群先 张颖 主鸿鹄 杜冰 曾令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47-151,共5页
本研究探讨Ⅱ类抗原反式激活因子(CIITA)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时相的关系和差异,及STAT1-α反义寡核苷酸(STAT1-αAS)对CIITA和HLA-DR的抑制作用。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给予不同剂量干扰素-γ(IFN-γ)后,用RT-PCR法检... 本研究探讨Ⅱ类抗原反式激活因子(CIITA)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时相的关系和差异,及STAT1-α反义寡核苷酸(STAT1-αAS)对CIITA和HLA-DR的抑制作用。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给予不同剂量干扰素-γ(IFN-γ)后,用RT-PCR法检测CIITAmRNA,Westernblot分析HLA-DR抗原表达,然后给予不同浓度STAT1-αAS和STAT1-α寡核苷酸有义链(STAT1-αS),再次检测CIITAmRNA和HLA-DR的表达。结果表明:CIITAmRNA在IFN-γ作用后5小时开始表达,14小时达峰值;HLA-DR在28小时后可被检测出,52小时达高峰。5、10和20μmol/LSTAT1-αAS作用于细胞后,CIITA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在S组明显高于AS处理组(P<0.01),S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HLA-DR的表达可被STAT1-αAS抑制,AS组仅为对照组的64.3%(P<0.01),S组与对照组间仍无差异;STAT1-αAS作用后,HLA-DR变化同CIITA。结论:CIITAmRNA表达与HLA-DR表达呈正相关且早于后者;STAT1-αAS可特异性抑制CIITA和HLA-DR的表达,并能预防T淋巴细胞激活,CIITA在移植免疫病因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类抗原激活因子 HLA-DR STAT1 义寡核苷酸 干扰素-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HCⅡ类反式激活因子在上调HepG2细胞HLAⅡ类分子表达中的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柏秀娟 张绪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2019-2022,共4页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 patibility complex,MHC)Ⅱ类反式激活因子(classⅡtrans-activator,CⅡTA)在调控HepG2细胞HLAⅡ类分子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将含CⅡTA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EBS-NPL-CⅡTA和不含CⅡTAcDNA的空...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 patibility complex,MHC)Ⅱ类反式激活因子(classⅡtrans-activator,CⅡTA)在调控HepG2细胞HLAⅡ类分子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将含CⅡTA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EBS-NPL-CⅡTA和不含CⅡTAcDNA的空载体EBS-NPL分别转染至HepG2细胞。用RT-PCR技术检测未经转染的HepG2细胞、转染EBS-NPL-CⅡTA及空载体EBS-NPL的HepG2细胞CⅡTA mRNA的表达,并用间接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3种HLAⅡ类分子(HLA-DR、DP、DQ)的表达。结果未经转染的HepG2细胞和转染空载体EBS-NPL的HepG2细胞均无CⅡTA mRNA和HLAⅡ类分子的表达。转染EBS-NPL-CⅡTA后的HepG2细胞出现CⅡTA mRNA表达,并表达3种HLAⅡ类分子。结论CⅡTA是调控HepG2细胞是否表达HLAⅡ类分子的关键因子,HepG2细胞不表达HLA-Ⅱ类分子与其缺乏CⅡTA表达有关,为进一步研究CⅡTA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Ⅱ类激活因子 HEPG2细胞 HLAⅡ类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反式激活蛋白5基因的克隆化研究
3
作者 张健康 郭江 +6 位作者 成军 王丹琼 赵龙凤 伦永志 蓝贤勇 洪源 毛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9-461,共3页
目的克隆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蛋白反式激活新基因PS1TP5的cDNA,并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初步探讨其结构及功能。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以HepG2细胞的cDNA为模板扩增PS1TP5,以pGEM-T载体进行TA克隆,通过PCR、限制性酶切分析及测... 目的克隆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蛋白反式激活新基因PS1TP5的cDNA,并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初步探讨其结构及功能。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以HepG2细胞的cDNA为模板扩增PS1TP5,以pGEM-T载体进行TA克隆,通过PCR、限制性酶切分析及测序进行鉴定,再将其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TM3.1/myc-HisA,通过PCR、限制性酶切分析进行鉴定,并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初步分析其物理化学性质、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结果PCR成功扩增出PS1TP5基因,并将其分别克隆进pGEM-T和pcDNATM3.1/myc-HisA载体,经PCR、限制性酶切鉴定后测序证实。因其可以被前-S1蛋白反式激活,故命名为前-S1反式激活蛋白5(PS1TP5),已在GenBank中注册,注册号AY427953。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其ORF为438个核苷酸(nt),编码产物为145个氨基酸残基(aa)。结论发现了HBV前-S1蛋白反式激活新基因PS1TP5,构建了pcDNATM3.1/myc-HisA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及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前-S1蛋白 激活 基因 PS1TP5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型梭行细胞横纹肌肉瘤高频发生MYOD1基因反式激活突变 被引量:7
4
作者 Szuhai K de Jong D +2 位作者 Leung A Y 杨文婷(摘译) 余英豪(审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3-573,共1页
习惯上将横纹肌肉瘤(RMS)分为以下3型,即腺泡状横纹肌肉瘤(ARMS)、胚胎型横纹肌肉瘤(ERMS)及多形性横纹肌肉瘤(PRMS),而ERMS中包括了梭形细胞RMS。在2013版的WHO软组织及骨肿瘤分类中,梭形细胞RMS已从ERMS中分离出来,其梭... 习惯上将横纹肌肉瘤(RMS)分为以下3型,即腺泡状横纹肌肉瘤(ARMS)、胚胎型横纹肌肉瘤(ERMS)及多形性横纹肌肉瘤(PRMS),而ERMS中包括了梭形细胞RMS。在2013版的WHO软组织及骨肿瘤分类中,梭形细胞RMS已从ERMS中分离出来,其梭形细胞/硬化性RMS被列为一种独立的类型。迄今为止,成人梭形细胞RMS并未被检测到高频发生的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泡状横纹肌肉瘤 梭形细胞 基因突变 成人型 激活 D1基因 频发 MY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MHC 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突变体基因治疗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5
作者 龙宪连 管政 +4 位作者 张军 方超平 张薇薇 张倩 沈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MHC Ⅱ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olecules)反式激活因子突变体(CⅡTAm)基因治疗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xperi mental autoi mmune thyroiditis,EAT)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MHC Ⅱ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olecules)反式激活因子突变体(CⅡTAm)基因治疗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xperi mental autoi mmune thyroiditis,EAT)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1只健康雌性CBA/J小鼠随机分成EAT模型组(n=8)、CⅡTAm治疗组(n=9)、GFP对照组(n=9)和正常对照组(n=5)。除正常对照组不作特殊处理外,其余3组均以猪甲状腺球蛋白(porcine thyroglobulin,pTg)+弗氏佐剂(com-plete or incomplete Freund adjuvant,CFA/IFA)建立EAT小鼠模型,CⅡTAm治疗组和GFP对照组分别静脉注射重组腺病毒Ad-CMV-CⅡTAm及Ad-GFP进行治疗,EAT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首次免疫后第29日处死小鼠,进行H-E染色观察甲状腺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甲状腺MHCⅡ类分子表达;分析pTg刺激下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及其上清液中IFN-γ的分泌水平;ELISA法检测血浆中抗-pTg自身抗体滴度;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和脾脏淋巴细胞中CD4+T淋巴细胞上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 mulator,ICOS)的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表明,CⅡTAm治疗组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指数(0.3±0.5)低于EAT模型组(1.4±0.4)和GFP对照组(1.5±0.2,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AT模型组和GFP对照组甲状腺组织有弥漫性MHC Ⅱ类分子表达,而CⅡTAm治疗组未见明显表达,正常对照组表达呈阴性。80μg/mlpTg刺激下,CⅡTAm治疗组小鼠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明显低于EAT模型组或GFP对照组(P<0.05);培养上清各组IFN-γ分泌水平与SI结果类似(P<0.01)。CⅡTAm治疗组血浆抗-pTg自身抗体滴度显著低于EAT模型组或GFP对照组(P<0.01);CⅡTAm治疗组外周血和脾脏CD4+T细胞ICOS分子阳性表达率亦显著低于EAT模型组或GFP对照组(P<0.01)。结论:重组腺病毒Ad-CMV-CⅡTAm能抑制EAT小鼠甲状腺组织MHCⅡ类分子表达,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增殖,减轻甲状腺炎性细胞浸润,降低自身抗体滴度,对EAT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Ⅱ类分子激活因子突变体 腺病毒科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反式调节蛋白HBVDNAPTP1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
6
作者 伦永志 成军 +3 位作者 武会娟 于增国 王琦 王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73-975,共3页
目的筛选并鉴定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聚合酶反式调节蛋白(HBVDNAPTP1)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将HBVDNAPTP1基因片段插入酵母细胞表达载体pGBKT7中,转化AH109酵母菌株并获得表达,与含有白细胞文库质粒的Y187酵母菌株配合,利用营养缺陷型... 目的筛选并鉴定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聚合酶反式调节蛋白(HBVDNAPTP1)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将HBVDNAPTP1基因片段插入酵母细胞表达载体pGBKT7中,转化AH109酵母菌株并获得表达,与含有白细胞文库质粒的Y187酵母菌株配合,利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筛选阳性克隆。提取单个阳性文库质粒进行酶切鉴定,测序后回复验证其在酵母中的相互作用。利用免疫共沉淀方法进一步验证HBVDNAPTP1与成对免疫球蛋白受体α(PILRα)在体外的相互作用。结果经RT-PCR扩增获得HBVDNAPTP1基因片段,成功构建HBVDNAPTP1基因的酵母细胞"诱饵"表达质粒,获得了与HBVDNAPTP1具有相互作用的已知功能蛋白4种,分别为PILRα、酶原颗粒蛋白16、羧酸脂酶1、β转导素样蛋白2。免疫共沉淀结果表明HBVDNAPTP1与PILRα在体外存在相互作用。结论获得了4种可与HBVDNAPTP1相互作用的候选蛋白,HBVDNAPTP1可能参与了肝细胞的增殖分化、信息传递和生长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DNA聚合酶 激活因子 双杂交系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激活因子1(ATF1)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的鉴定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琪 高文青 +1 位作者 朱瑞宇 金坚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37-943,共7页
蛋白质翻译起始通常有两种机制,一是依赖帽结构的翻译,另一种是依赖5'非翻译区的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在后一种方式中,在某些IRES反式作用因子,如La蛋白、多聚嘧啶串结合蛋白1等的参与下,直接招募核糖体小亚基到mRNA的翻译起... 蛋白质翻译起始通常有两种机制,一是依赖帽结构的翻译,另一种是依赖5'非翻译区的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在后一种方式中,在某些IRES反式作用因子,如La蛋白、多聚嘧啶串结合蛋白1等的参与下,直接招募核糖体小亚基到mRNA的翻译起始位点,启始翻译.研究发现,参与细胞生长、分化、细胞周期进程、凋亡和压力调控的相关蛋白中通常含有IRES元件.基于功能,我们提出假说:转录激活因子1(ATF1)的5'-UTR可能具有IRES活性.为验证假说,首先构建了含全长ATF1 5'-UTR的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质粒转染结合报告酶活性分析显示,ATF1 5'-UTR在Bel7402、HCT-8和HEK293细胞中表现出不同的IRES活性;而此IRES活性与5'-UTR中的隐藏启动子无关.同时还发现,ATF1 5'-UTR在NIH3T3细胞中却没有IRES活性.与此结果相一致,Western印迹检测ATF1在这几种细胞系中的表达.结果显示,Bel7402、HCT-8和HEK293中ATF1蛋白质表达水平较高,而在NIH3T3中却极低.ATF1 5'-UTR的系列5'-删除突变及报告酶分析证明,ATF1 5'-UTR的完整性对其IRES活性大小发挥重要作用;其中5'端的204 bp序列对其IRES活性贡献较大.RNA-蛋白免疫共沉淀实验揭示,ATF1 5'-UTR可与La和PTBP1蛋白结合;抑制La和PTBP1蛋白质的表达,并可减低HEK293细胞中ATF1蛋白质表达水平.这些结果提示,La和PTBP1蛋白(两种ITAFs)为ATF1 5'-UTR发挥IRES活性所必需.总之,上述结果证明,ATF1 5'-UTR具有IRES活性,其活性发挥依赖与La和PTBP1蛋白的结合.上述发现为进一步研究La和PTBP1表达及亚细胞定位对ATF1 IRES调控机制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激活因子1(ATF1) 5'-非编码区(5'-UTR) 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 IRES作用因子(ITAF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Toll样受体4基因5'远端增强子样区定位及反式作用因子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彭建亮 冯凯 +3 位作者 路浩军 张军 郑燕华 景青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4-399,共6页
目的对人Toll样受体4(TLR4)基因5'远端增强子样区进行定位,并鉴定参与其转录调控的反式作用因子。方法采用PCR克隆方法,将TLR4基因5'旁侧-1337^-683序列及其缺失片段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promoter进行重组,构建pGL-3--1... 目的对人Toll样受体4(TLR4)基因5'远端增强子样区进行定位,并鉴定参与其转录调控的反式作用因子。方法采用PCR克隆方法,将TLR4基因5'旁侧-1337^-683序列及其缺失片段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promoter进行重组,构建pGL-3--1337^-683-promoter重组质粒及其系列缺失质粒。将构建成功的质粒转染入人白血病K562细胞,检测各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根据缺失序列对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来确定TLR4基因5'远端增强子样区的位置。采用转录因子数据库检索和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两种方法对TLR4基因5'远端增强子样区反式作用因子进行鉴定。结果 TLR4基因5'远端增强子样区位于-923~-679的245bp范围内,并再细化为-923~-742和-721~-679两个功能单元。EMSA和转录因子数据库检索证实激活蛋白-1(AP1)是与-721~-679功能单元结合的转录因子,淋巴增强因子-1(LEF-1)可能是与该功能单元结合的另一个转录因子。结论 TLR4基因5'远端增强子样区中的一个功能单元定位在-721~-679的43bp片段中,AP1是与该区域结合的反式作用因子,可能与LEF-1共同起到转录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激活因子 增强子元件(遗传学)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肺部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雨晴 肖英琪 +1 位作者 罗晶 李伯安 《生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3,共8页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属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之一。EGFR广泛分布于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包括皮肤、肺、肝、肾等,它通过激活JAK/STAT、MAPK/ERK以及PI3K/AKT等关键...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属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之一。EGFR广泛分布于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包括皮肤、肺、肝、肾等,它通过激活JAK/STAT、MAPK/ERK以及PI3K/AKT等关键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内环境稳态。此外,EGFR可以被生长因子、G蛋白偶联受体等发出的信号激活,参与体内免疫和炎症反应等过程,进而调控多种疾病的病理进程。近年来研究表明EGFR与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以及肺炎等大部分肺部疾病相关,因此,本文就EGFR在肺部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肺部疾病 受体酪氨酸激酶 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HIV-1TAT蛋白质转导结构域细胞内转导系统的成功改建 被引量:8
10
作者 郭爱华 刘志锋 +3 位作者 孙学刚 李海玉 邓鹏 姜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5-548,共4页
目的探索本室构建的pET14b-His-TAT-Flag重组载体表达的融合蛋白在细胞中转导效率低的原因,建立高效的细胞内转导系统。方法通过PCR方法去除原有载体中的Flag序列,在改建正确的pET14b-His-TAT重组载体基础上插入EGFP编码序列,将经酶切、... 目的探索本室构建的pET14b-His-TAT-Flag重组载体表达的融合蛋白在细胞中转导效率低的原因,建立高效的细胞内转导系统。方法通过PCR方法去除原有载体中的Flag序列,在改建正确的pET14b-His-TAT重组载体基础上插入EGFP编码序列,将经酶切、DNA测序鉴定正确的pET14b-His-TAT-EGFP质粒转化E.coli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鉴定正确,再经蛋白透析、过滤处理。将His-TAT-EGFP融合蛋白加入ECV304细胞中,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重组质粒pET14b-His-TAT融合表达载体和pET14b-His-TAT-EGFP重组载体经酶切、DNA测序鉴定证实构建成功。表达纯化出了高纯度His-TAT-EGFP融合蛋白并具有较高细胞内转导活性。结论成功改建pET14b-His-TAT-Flag重组载体,正确构建pET14b-His-TAT-EGFP载体,His-TAT-EGFP融合蛋白高效表达,并具有明确的细胞内转导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反式激活因子 蛋白质转导结构域 融合蛋白 细胞内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Tat为靶点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潜伏库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胡浩博 桓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1-838,共8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潜伏库是目前治愈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主要障碍。反式激活蛋白(Tat)为HIV-1编码的调节蛋白,通过促进HIV-1转录影响潜伏库的建立和激活。以Tat蛋白为靶点的抑制剂通过降低Tat蛋白水平和干扰Tat蛋白...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潜伏库是目前治愈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主要障碍。反式激活蛋白(Tat)为HIV-1编码的调节蛋白,通过促进HIV-1转录影响潜伏库的建立和激活。以Tat蛋白为靶点的抑制剂通过降低Tat蛋白水平和干扰Tat蛋白的促转录功能抑制病毒反弹。在HIV-1潜伏库治疗的2种策略中,以Tat蛋白抑制剂为基础提出的“阻断和锁定”策略能够靶向HIV-1蛋白或宿主因子,同时干扰组蛋白表观遗传修饰,促使前病毒永久沉默,即使在中断治疗后也能够维持HIV-1潜伏状态。二脱氢皮质抑素A (dCA)、雷公藤甲素和阿帕塔隆衍生物Q308等Tat蛋白相关抑制剂可通过不同机制调控HIV-1潜伏。现就Tat对HIV-1潜伏库的调控作用、以Tat蛋白为靶点的HIV-1潜伏库治疗策略及其相关抑制剂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HIV-1功能性治愈的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激活蛋白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潜伏库 “阻断和锁定”策略 功能性治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钙蛋白I2辅助活化多种核受体的反式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渝萍 陈彬 +3 位作者 陈敏 陈健 李强 周度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3-769,共7页
为深入研究乳腺癌中孤儿受体ERRα1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详细机理,特别是核受体辅激活蛋白在其中的作用,以ERRα1的LBD为诱饵,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乳腺组织cDNA文库得到了与其有明显相互作用的快速骨骼肌型肌钙蛋白I(TNNI2).应用酵母... 为深入研究乳腺癌中孤儿受体ERRα1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详细机理,特别是核受体辅激活蛋白在其中的作用,以ERRα1的LBD为诱饵,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乳腺组织cDNA文库得到了与其有明显相互作用的快速骨骼肌型肌钙蛋白I(TNNI2).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表明,TNNI2与多种核受体存在相互作用,且这种作用依赖于功能性的核受体AF2结构域.在哺乳细胞瞬时共转染实验中,TNNI2显示了对多种核受体反式激活功能的辅助活化作用.研究证明,TNNI2与许多辅激活蛋白类似,以配体依赖(对类固醇激素受体而言)或非依赖(对孤儿受体而言)的方式与核受体功能性AF2结构域相互作用,并增强多种核受体介导的反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Ⅰ 激活蛋白 ERRα1 核受体 作用 活化多种核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太猪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基因SRC-1的差异显示反转录PCR鉴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薛春阳 汪秀星 +4 位作者 王晓娜 刘红林 徐银学 程占军 陈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6-129,共4页
采取90头180日龄去势苏太猪的背最长肌组织测定肌内脂肪含量,从中选取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的最高和最低各6头组成RNA池,采用差异显示反转录PCR(DDRT-PCR)鉴定两组间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共获得14条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 采取90头180日龄去势苏太猪的背最长肌组织测定肌内脂肪含量,从中选取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的最高和最低各6头组成RNA池,采用差异显示反转录PCR(DDRT-PCR)鉴定两组间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共获得14条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即EST序列,通过GenBank比对发现其中3条为已知序列。为进一步验证这3个已知基因与肌内脂肪之间的关系,从90个个体中选取肌内脂肪最高和最低各15个个体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细胞核受体共激活因子1基因(SRC-1)mRNA表达水平与肌内脂肪含量存在负相关关系(r=-0.38,P<0.05)。提示:SRC-1蛋白有可能参与了肌内脂肪沉积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显示转录PCR 肌内脂肪 实时荧光定量PCR 细胞核受体共激活因子1基因(SRC-1) 苏太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C-1α辅助激活人PEPCK基因转录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圣清 陈燕铭 +5 位作者 王曼曼 舒冏 梁华 任琢琢 曾龙驿 翁建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1-196,共6页
【目的】构建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3-hPCK-luc,并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PGC-1α)在转录因子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介导下对人PEPCK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 【目的】构建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3-hPCK-luc,并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PGC-1α)在转录因子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介导下对人PEPCK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从人全血基因组DNA中克隆PEPCK启动子基因片段,并重组进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GL3-basic,将pcDNA3.1-PGC-1α、pcDNA3.0-HNF4α表达质粒与PGL3-hPCK-luc按不同组合共转染进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或正常人肝细胞株LO2细胞,培养48h后检测细胞裂解液中荧光素酶活性。【结果】通过酶切鉴定及测序证明扩增的人PEPCK启动子片段成功插入载体质粒中。转染后人PEPCK启动子基因荧光素酶活性较空白对照组增加60倍(P<0.05);共转染质粒进HepG2细胞或LO2细胞后,HNF4α均可以增强人PEPCK启动子基因荧光素酶活性,在HepG2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是对照组的2.69倍(P<0.05),而在LO2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是对照组的3.64倍(P<0.05);PGC-1α可以明显增强HNF4α对人PEPCK启动子的激活作用,在HepG2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是PGL3-HPCK-luc+HNF4α组的2.01倍(P<0.05),而在LO2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是PGL3-HPCK-luc+HNF4α组的2.82倍(P<0.05)。而与单一转染组相比,共转染pcDNA3.1-PGC-1α与pcDNA3.0-HNF4α显著增加了PEPCK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人PEPCK启动子基因报告质粒成功构建,且转录因子HNF4α可以激活人PEPCK启动子活性,辅助激活因子PGC-1α可以进一步加强HNF4α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异生 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辅助激活因子 基因表达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 Tat蛋白免疫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滕竞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2-474,共3页
关键词 hiv-1感染 免疫抑制作用 TAT蛋白 KAPOSI 神经系统损伤 病毒基因组 调控蛋白 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FN12与原型泡沫病毒Tas蛋白相互作用抑制其激活病毒启动子
16
作者 郭鸽 胡笑梅 +2 位作者 解英朋 谈娟 乔文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80-1187,共8页
Schlafen(SLFN)家族多个成员具有抗病毒活性,但Schlafen家族成员12(Schlafen12,SLFN12)的相关功能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从B细胞cDNA文库中克隆获得SLFN12全长cDNA,亚克隆构建一系列真核表达质粒,分析SLFN12对原型泡沫病毒(prototype foamy... Schlafen(SLFN)家族多个成员具有抗病毒活性,但Schlafen家族成员12(Schlafen12,SLFN12)的相关功能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从B细胞cDNA文库中克隆获得SLFN12全长cDNA,亚克隆构建一系列真核表达质粒,分析SLFN12对原型泡沫病毒(prototype foamy virus,PFV)复制的作用。将SLFN12全长质粒与PFV的感染性克隆(pcPFV)共转染HEK293T细胞。结果显示,当两者的转染质量比为1∶3时,SLFN12过表达使以游离病毒颗粒(cell-free)或细胞共培养(cell-to-cell)方式感染的PFV滴度分别降低了95.21%(P<0.001)以及97.91%(P<0.01),同时病毒蛋白质的表达量也减少,说明SLFN12能够抑制PFV的复制。共转染pcPFV与SLFN12的AAA结构域截短质粒进行同样的实验,PFV滴度分别对应下降了61.88%(P<0.05)以及72.28%(P<0.01),表明AAA结构域参与了SLFN12抑制PFV复制的功能。随后,利用报告质粒系统探究SLFN12对PFV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观察到SLFN12不影响病毒内部启动子(internal promoter,IP)(P>0.05)及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 terminal repeat,LTR)(P>0.05)的基础转录活性,但抑制泡沫病毒反式激活因子(trans-activator of spumaviruses,Tas)的表达。当SLFN12和Tas表达质粒的转染质量比为1∶1时,Tas对IP以及LTR的转录激活作用相较对照组,分别减弱了66.27%(P<0.01)以及73.91%(P<0.01)。同时,免疫共沉淀实验观察到,Tas蛋白与SLFN12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表明SLFN12通过与PFV Tas相互作用削弱其表达,从而干扰Tas对IP和LTR的反式激活来抑制PFV复制。本研究发现,SLFN12具有抗病毒活性,拓宽了对SLFN家族抗病毒活性的认识,对于研究泡沫病毒潜伏感染的机制也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泡沫病毒 Schlafen家族成员12 泡沫病毒的激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MP1调控STAT3信号通路促进鼻咽癌细胞侵袭的分子机制研究
17
作者 王祯莲 曹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2022-2022,共1页
关键词 鼻咽癌细胞 LMP1 STAT3 分子机制研究 信号通路 脱氧核酶 特异性抑制剂 激活 磷酸化位点 报告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义寡核苷酸技术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研究进展
18
作者 何中慧 张莹 姜宏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91-295,共5页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已经发现多个致病基因以及修饰基因可导致ALS。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ASOs)是可以调节目的mRNA的分子工具,可以针对ALS的突变基因进行治...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已经发现多个致病基因以及修饰基因可导致ALS。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ASOs)是可以调节目的mRNA的分子工具,可以针对ALS的突变基因进行治疗。本文综述ASOs在ALS治疗中研究进展,从治疗机制、研究情况等方面进行总结,目前针对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1(superoxide dismutase 1,SOD1)、反式激活反应-DNA-结合蛋白(transactive response DNA binding protein,TARDBP)、9号染色体开放阅读框72(chromosome 9 open reading frame 72,C9ORF72)、肉瘤融合基因(fused in sarcoma,FUS)的ASOs在动物实验中得到其有效的结果,多项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但在药物体内分布、药物用量把控、ALS不同类型适用性等方面的问题尚待解决,以研制出减缓疾病进展且副作用小的AS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义寡核苷酸 基因治疗 鞘内注射 超氧化物歧化酶1 9号染色体开放阅读框72 激活应-DNA-结合蛋白 肉瘤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蛋白PTD-HSP27的制备及其穿细胞膜和角膜组织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莲 余榕捷 +4 位作者 戴云 曾智星 郭晓令 季青山 钟敬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5-140,共6页
目的:制备PTD-HSP27蛋白并研究其能否穿过人晶状体上皮细胞SRA01/04细胞膜及新西兰大白兔的角膜组织进入眼前房。方法:利用重叠延伸PCR法获得重组目的基因片段PTD-HSPB1-6His,构建重组质粒p KYB-PTD-HSP27-6His,原核诱导PTD-HSP27蛋白... 目的:制备PTD-HSP27蛋白并研究其能否穿过人晶状体上皮细胞SRA01/04细胞膜及新西兰大白兔的角膜组织进入眼前房。方法:利用重叠延伸PCR法获得重组目的基因片段PTD-HSPB1-6His,构建重组质粒p KYB-PTD-HSP27-6His,原核诱导PTD-HSP27蛋白表达及纯化重组蛋白后对其进行Western blotting鉴定;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重组蛋白PTD-HSP27并检测其穿透SRA01/04细胞膜的能力及兔眼角膜组织的能力。结果:成功构建并纯化制备目的蛋白PTD-HSP27,在PTD-HSP27孵育后的SRA01/04细胞及结膜囊滴注PTDHSP27兔眼前房内均可检测出重组蛋白PTD-HSP27。结论:通过重叠延伸PCR法及镍柱层析纯化法可以获得较纯的重组蛋白PTD-HSP27;重组蛋白PTD-HSP27能够穿透SRA01/04细胞膜及穿越兔眼角膜进入房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转导域 热休克蛋白27 转录激活因子 晶状体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复康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JAK2和STAT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晋 姜妙娜 贾玉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527-530,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肝复康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Janus激酶2(JAK2)及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表达的影响,并对其在JAK2/STAT3信号通路上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10%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于造模第9周... 目的观察中药肝复康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Janus激酶2(JAK2)及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表达的影响,并对其在JAK2/STAT3信号通路上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10%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于造模第9周给予肝复康治疗12周。通过测定血清中ALT、AST活性及白蛋白和总蛋白的含量来反映肝脏功能,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RT-PCR观察JAK2和STAT3 mR-NA的表达。结果经肝复康治疗后,中剂量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较,肝脏的组织学和血清学指标均明显改善,肝组织JAK2、STAT3 mRNA的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 (1)JAK2/STAT3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肝复康对肝纤维化有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肝组织JAK2和STAT3的表达,阻断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复康 激活因子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信号传导 JAK2/STA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