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潜伏感染细胞再激活和缺陷病毒转化的HIV动力学模型研究
1
作者 唐雯佳 王新越 +2 位作者 白嘉瑶 孙敏敏 张龙 《应用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1-736,共16页
本文建立一类HIV病毒-细胞感染模型,考虑潜伏感染细胞再激活以及缺陷病毒到完整病毒的转化.首先,讨论系统解的全局存在性以及最终有界性,定义系统疾病的基本再生数R_(0),讨论系统平衡点(无病平衡点,地方病平衡点)的存在性.其次,通过计算... 本文建立一类HIV病毒-细胞感染模型,考虑潜伏感染细胞再激活以及缺陷病毒到完整病毒的转化.首先,讨论系统解的全局存在性以及最终有界性,定义系统疾病的基本再生数R_(0),讨论系统平衡点(无病平衡点,地方病平衡点)的存在性.其次,通过计算R_(0)>1与R_(0)<1时平衡点处的Jacobian矩阵建立系统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性准则,通过构造恰当的Lyapunov函数和运用LaSalle变原理,建立系统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判别准则.最后,用数值模拟检验理论结果,研究发现缺陷病毒转化率在基本再生数中起关键作用,两者成正比,其更进一步的加剧了HIV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潜伏感染再激活 全局渐近稳定性 LYAPUNOV函数 缺陷病毒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潜伏感染激活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吴润东 刘光明 庞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艾滋病是由HIV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死亡率较高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虽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能够将血浆内病毒载量降至不可检测水平,但病毒并不能被彻底清除,主要原因是HIV感染后会通过在某些细胞内形成潜伏病毒存在于病毒库... 艾滋病是由HIV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死亡率较高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虽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能够将血浆内病毒载量降至不可检测水平,但病毒并不能被彻底清除,主要原因是HIV感染后会通过在某些细胞内形成潜伏病毒存在于病毒库中,在停用HAART后潜伏病毒将大量复制。目前研究普遍认为HIV潜伏库是根除HIV感染的主要障碍,随之发展出的一种清除潜伏病毒的新策略为:使用HIV潜伏激活剂诱导潜伏病毒复制及其基因表达,然后通过HAART或自身免疫系统将激活的病毒及其宿主细胞杀灭。因此,寻找高效、安全、可行性高的激活剂成为清除潜伏病毒的关键。迄今为止,HIV潜伏感染激活剂有多种,分别作用于HIV转录的不同阶段并各有优缺点。该文将对潜伏感染的机制及其激活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潜伏感染 激活 病毒库 去乙酰化 正转录 延伸因子b 蛋白激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在小鼠原代神经细胞中潜伏感染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3
作者 向广韬 吴红霞 +6 位作者 王异民 周末 王亚林 王翌 尹航 仇华吉 孙元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5,共7页
缺少PRV良好的潜伏感染模型已成为研究其潜伏感染机制的障碍。为建立PRV潜伏感染的体外细胞模型,本研究通过分离新生鼠背根神经节(DRG)获取神经细胞,并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其进行鉴定,获得了DRG中的神经细胞。采用重组报告病毒r... 缺少PRV良好的潜伏感染模型已成为研究其潜伏感染机制的障碍。为建立PRV潜伏感染的体外细胞模型,本研究通过分离新生鼠背根神经节(DRG)获取神经细胞,并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其进行鉴定,获得了DRG中的神经细胞。采用重组报告病毒r PRV-EGFP感染神经细胞,同时添加阿昔洛韦(ACV)抑制病毒复制以建立潜伏感染,并采用棋盘法对病毒感染剂量和ACV浓度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感染复数(MOI)为0.001,ACV浓度为0.5 mmol/L,病毒能够在神经细胞中稳定建立潜伏感染。采用荧光定量RT-PCR、病毒滴度测定、药物刺激再激活的方法对潜伏感染模型鉴定,结果显示,潜伏感染时病毒不能复制,且不产生感染性病毒粒子;而经LY294002(PI3K抑制剂)诱导病毒再激活后,病毒大量复制并产生感染性病毒粒子。本研究首次利用小鼠原代神经细胞建立了PRV的潜伏感染模型,该模型的建立为PRV潜伏感染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毒 小鼠背根神经节 潜伏感染 激活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人巨细胞病毒再激活的主要分子事件 被引量:2
4
作者 韦爱萍 宋雅琴 +2 位作者 周秀英 彭薇 谢政军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2-529,共8页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所致的机体免疫缺陷是引起潜伏状态人巨细胞病毒(HCMV再激活的始动因素。allo-HSCT受者HCM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包括供受者HCMV血清学状况、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匹配程度及预处理方式等。HCMV再激活与病毒...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所致的机体免疫缺陷是引起潜伏状态人巨细胞病毒(HCMV再激活的始动因素。allo-HSCT受者HCM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包括供受者HCMV血清学状况、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匹配程度及预处理方式等。HCMV再激活与病毒基因组中主要即刻早期启动子/增强子(MIEP)过表达诱发的系列病毒裂解增殖蛋白的表达相关。本文就引起allo-HSCT术后HCM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维持HCMV潜伏感染相关的分子变化、MIEP过表达在HCMV再激活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参与allo-HSCT术后HCMV再激活的分子通路进行综述,探讨allo-HSCT后HCMV再激活的主要分子事件,为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病(CMVD)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 人巨细胞病毒(HCMV) 潜伏感染 激活 主要即刻早期启动子/增强子(MIEP) 移植物抗宿主病 巨细胞病毒病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疱疹病毒Ⅰ型潜伏感染机制研究进展
5
作者 仝晓丹 闻晓波 《现代畜牧兽医》 2017年第6期53-57,共5页
牛疱疹病毒Ⅰ型(BHV-1)是危害全球养牛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病原,可以引起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母牛传染性脓疱性阴道炎、公牛传染性龟头包皮炎等。病毒感染后可通过逃避宿主免疫应答以及调控自身基因表达,在宿主的三叉神经节建立终身潜伏感染... 牛疱疹病毒Ⅰ型(BHV-1)是危害全球养牛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病原,可以引起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母牛传染性脓疱性阴道炎、公牛传染性龟头包皮炎等。病毒感染后可通过逃避宿主免疫应答以及调控自身基因表达,在宿主的三叉神经节建立终身潜伏感染,当再次受到应激因素刺激后被重新激活产生感染性,因此给BHV-1的控制和消灭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本文将对BHV-1的潜伏感染机制作以概述,从而为BHV-1的防控以及特效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HV-1 潜伏感染 潜伏相关基因 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