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isdom of Spirit:The Heroic Images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歆颖 《海外英语》 2010年第5X期219-221,共3页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is a masterpiece of the unyielding man:Hemingway.Being distinguished from many greatest American writers,Hemingway is noted for his writing style.Among all his works,The Old Man and the Sea is ...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is a masterpiece of the unyielding man:Hemingway.Being distinguished from many greatest American writers,Hemingway is noted for his writing style.Among all his works,The Old Man and the Sea is a typical one which shows Hemingway's unique writing style and technique.The language is simple and natural on the surface,but actually deliberate and artificial.The heroic images of the old man are highly regarded by many writers and critics,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vel make the work distinctive.This paper focuses mainly on the heroic images of the old man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vel so as to help the readers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tiago heroic IMAGES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SPIRITUAL po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oic Woman Images Against Male Power in Tar Baby
2
作者 唐婷 《海外英语》 2011年第8X期8-9,共2页
Ecofeminism is a theory that combines women's unfair condition with nature's overuse by human.It "argues that a strong parallel exists between the oppression and subordination of women in families and soc... Ecofeminism is a theory that combines women's unfair condition with nature's overuse by human.It "argues that a strong parallel exists between the oppression and subordination of women in families and society and the degradation of nature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differences into conceptual binaries and ideological hierarchies that allow a systematic justification of domination by subjects classed into higher-ranking categories over objects classed into lower-ranking categories" (Miao 184). Tar Baby is the fourth work of Tony Morrison which explores African-Americans' poor status, especially black women's. From ecofeminism's perspective, women and nature share same destiny. Being fed up with the bad condition, women has struggling against male world and tried to win their own happiness and identity, appealing to mutual respect and understan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oic WOMAN IMAGES MALE POWER TAR Bab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Heroism in American Literature in 19th and 20th Centuries-Heroic Styles in Moby Dick and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3
作者 周明明 《海外英语》 2012年第8X期211-212,218,共3页
In American literary history,two ocean novels,Herman Melville's Moby Dick and Ernest Hemingway's The Old Man and the Sea,have always been comparatively studied.Much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two protagonists,Aha... In American literary history,two ocean novels,Herman Melville's Moby Dick and Ernest Hemingway's The Old Man and the Sea,have always been comparatively studied.Much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two protagonists,Ahab in Moby Dick and Santiago in The Old Manand the Sea,to praise their heroic spirit,which is shared with other commonly acknowledged heroes.However,unique heroic characteristics of Ahab and Santiago which are tinged with the time flavor are commonly neglected.Enlightenment,which took on different facets in the 19th and 20th centuries,and American social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stages contributed a lot to the forming of the two heroic styles.In conclusion,Ahab and Santiago,in the sense of the affirmation of one's value and the defence of their dignity,are heroes,and meanwhile,their heroic behaviors are adapted to the whole atmosphere of a specific time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oic SPIRIT comparative study ENLIGHTENMENT so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动画电影中的多模态英雄中介话语建构研究——以《新神榜:哪吒重生》为例
4
作者 郑湛 贺路遥 蒋镇蓬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58-64,共7页
当前,国家强调国家文化身份建构中“英雄形象”建构的重要性。研究国产动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是国家重要需求之一。本研究采用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分别从人物身份表达、人物社会活动、家国意识对国产动画电影《新神榜:哪吒重生》中的英... 当前,国家强调国家文化身份建构中“英雄形象”建构的重要性。研究国产动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是国家重要需求之一。本研究采用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分别从人物身份表达、人物社会活动、家国意识对国产动画电影《新神榜:哪吒重生》中的英雄话语生成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角色的中介活动表现了人物的理想、情操;通过凸显英雄形象的高层活动链或低层活动链的凝固活动可以建构具有情感社会群体活动中受人敬重的品质;利用特定符号标志的凝固活动,把交际语言与传达英雄身份的话语有机结合起来,体现具有中国化侠客的特有民族审美和家国思维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话语 多模态建构 国产动画电影 哪吒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华红色英雄群体的精神品格及其时代价值
5
作者 唐贤秋 伍泳璇 《云梦学刊》 2025年第1期70-76,共7页
江华瑶族自治县是一片红色热土,涌现出了一批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的红色英雄群体。他们的精神品格集中体现为“追求真理、心系国家;对党忠诚、热爱人民;坚韧不拔、敢于斗争;无私奉献、不怕牺牲”。这一精神品格的形成,得益... 江华瑶族自治县是一片红色热土,涌现出了一批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的红色英雄群体。他们的精神品格集中体现为“追求真理、心系国家;对党忠诚、热爱人民;坚韧不拔、敢于斗争;无私奉献、不怕牺牲”。这一精神品格的形成,得益于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精神的滋养,以及湖湘文化中爱国情怀的熏陶。此外,近代广州民主革命运动所激发的爱国情感和江华瑶族人民的爱国传统也共同促进了这一精神品格的塑造。江华红色英雄群体的精神品格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文化自信、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推进强国建设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英雄群体 精神品格 建党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模人物传记片“崇高美”的多层次书写——评《我本是高山》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燕 《文化艺术研究》 2024年第1期88-93,116,共7页
《我本是高山》是根据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的真实事迹改编创作的一部英模人物传记片。影片运用当代主流电影的创新理念与艺术思维,以人为本、以戏为核,融汇写实与写意,自觉强化戏剧性叙事,深度审视与开掘人物内在的生命... 《我本是高山》是根据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的真实事迹改编创作的一部英模人物传记片。影片运用当代主流电影的创新理念与艺术思维,以人为本、以戏为核,融汇写实与写意,自觉强化戏剧性叙事,深度审视与开掘人物内在的生命精髓与人文内涵,艺术性地呈现出平凡英雄的行为、情感、情怀、精神等多层次的崇高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本是高山》 人物传记片 崇高美 英模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儿女英雄传》看一百四十年来常州话的演变
7
作者 黄河 郑子宁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4-534,共11页
文章分析了晚清小说《儿女英雄传》中的北京话和常州话的对音材料,并结合93个常州地区方言点的共时调查材料,拟测一百四十年前的常州话的面貌。然后和赵元任于1928年记载的常州话比较,梳理了1878年至1928年五十年间发生的诸多音韵变化,... 文章分析了晚清小说《儿女英雄传》中的北京话和常州话的对音材料,并结合93个常州地区方言点的共时调查材料,拟测一百四十年前的常州话的面貌。然后和赵元任于1928年记载的常州话比较,梳理了1878年至1928年五十年间发生的诸多音韵变化,并给出解释。通过本个案研究,文章揭示了明清小说中的方言语料对方言研究的重要性,同时强调把文献材料和共时调查得到的方言地理材料结合,对研究方言的区域性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州话 《儿女英雄传》 古方言拟测 方言地理 历时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繁简有异,各擅其美:《聊斋志异·侠女》与其弹词改编的比较研究
8
作者 文迎霞 《蒲松龄研究》 2024年第3期129-137,共9页
《聊斋志异》中的《侠女》,书写了一位女性为父亲报仇的故事。这篇精彩的文言小说后被改编成《聊斋志异侠女篇弹词》,两者的主体情节相同,也存在一定差异。弹词追求简约明快的艺术效果,而《侠女》呈现的艺术世界却要丰富与复杂得多。审... 《聊斋志异》中的《侠女》,书写了一位女性为父亲报仇的故事。这篇精彩的文言小说后被改编成《聊斋志异侠女篇弹词》,两者的主体情节相同,也存在一定差异。弹词追求简约明快的艺术效果,而《侠女》呈现的艺术世界却要丰富与复杂得多。审美眼光和时代差异是形成两者不同风格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侠女》 小说 弹词 改编 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雄史诗与《诗经·商颂·殷武》
9
作者 尹荣方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94-102,共9页
《诗经·商颂·殷武》是殷商的英雄史诗,此诗之旨意前人或谓颂扬成汤的功业,此乃误读误解,此诗所歌颂者为殷王武丁。《颂》诗多关乎舞容仪式,《殷武》亦然;《殷武》主要演绎歌颂殷王武丁步武殷之先王,所取得的“文治”业绩,而... 《诗经·商颂·殷武》是殷商的英雄史诗,此诗之旨意前人或谓颂扬成汤的功业,此乃误读误解,此诗所歌颂者为殷王武丁。《颂》诗多关乎舞容仪式,《殷武》亦然;《殷武》主要演绎歌颂殷王武丁步武殷之先王,所取得的“文治”业绩,而非所谓的征伐性质的武功;《殷武》歌颂的武丁之英雄功业包括:狩田辟地、招徕远民、誓戒(立法)、封邦建国、建设城邑宗庙以及实行明堂制度等。古代盛传的“巡守”礼制,也就是上古所谓的“王制”,或始于武丁之时;武丁时代尚属神权时代,所以诗中还强调英雄武丁的事业离不开神灵的护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商颂·殷武》 英雄史诗 武丁 狩田辟地 巡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孔子》到《秀水泱泱》——近十年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创作的文化风采
10
作者 于平 董丽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8-170,I0003,共14页
自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迄今为止的十余年,是我国舞剧创作井喷式登场的十余年。中国歌剧舞剧院在这十余年间以量多质优的舞剧作品,为我国的舞剧画廊增添了令人瞩目的绚烂。这期间创作的9部作品,既有深邃的历史感又有强烈的时代性,... 自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迄今为止的十余年,是我国舞剧创作井喷式登场的十余年。中国歌剧舞剧院在这十余年间以量多质优的舞剧作品,为我国的舞剧画廊增添了令人瞩目的绚烂。这期间创作的9部作品,既有深邃的历史感又有强烈的时代性,体现出舞剧创作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中华传统文化和革命历史文化“两手抓”的同时,还实现了出作品、出人才、出效益的“三出”,以青年编导为主的创作力量预示着国家级院团强势的后劲和似锦的前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剧 中国歌剧舞剧院 《孔子》 《赵氏孤儿》 《昭君出塞》 《英雄儿女》 《到那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与“戏”的创新融合——当代军旅杂技剧《战魂·第三战队》的英雄舞台叙事
11
作者 董迎春 杜清琳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7-53,共7页
杂技在当代走向了杂技剧时代,当代军旅题材杂技剧《战魂·第三战队》是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所创作排练的一台现代军旅题材杂技剧。该剧将杂技技艺和戏剧、舞美等艺术形式创新结合,打造了“技”与“戏”统一的剧场情境。以多元叙事、... 杂技在当代走向了杂技剧时代,当代军旅题材杂技剧《战魂·第三战队》是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所创作排练的一台现代军旅题材杂技剧。该剧将杂技技艺和戏剧、舞美等艺术形式创新结合,打造了“技”与“戏”统一的剧场情境。以多元叙事、“以小见大”、塑造立体人物等多种艺术手法实现了杂技技艺与戏剧艺术的创新融合,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打造了沉浸式的英雄叙事的杂技剧舞台。在中国式现代化舞台背景下,该剧展现了英勇的人民军队“能打胜仗,甘于牺牲,守护人民”的英雄钢铁精神。杂技剧的戏剧性强化既满足了观众的期待视野,也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文艺舞台背景下的文化担当,为现代军旅题材杂技剧的创作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人精神 英雄叙事 “技”与“戏”融合 杂技剧舞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雄人物融入高校思政课:价值旨趣和实践路径
12
作者 任美桦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06-110,121,共6页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英雄出自人民,为了人民,英雄身上凝结着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将英雄人物融入高校思政课是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对于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党史观、勇担时代重任具有重要价值。...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英雄出自人民,为了人民,英雄身上凝结着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将英雄人物融入高校思政课是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对于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党史观、勇担时代重任具有重要价值。高校思政课要讲好英雄人物,思政课教师要提高讲好故事的能力,学校要搭建讲述英雄人物的平台,做到书写好英雄事迹、弘扬好英雄精神、传承好英雄记忆,让大学生深入感悟英雄精神,增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行动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人物 高校思政课 价值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川龙之介作品中的中国情结与“豪杰”精神
13
作者 周芷冰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4年第3期94-105,共12页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期的代表作家。自幼熟读中国古典文学的芥川对《水浒传》等文学作品有着浓厚的兴趣,对其中刻画的众多“豪杰”更是充满崇拜之情。1921年,作为大阪《每日新闻》社的海外特派员,芥川游历了自幼憧憬的中国。此次中...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期的代表作家。自幼熟读中国古典文学的芥川对《水浒传》等文学作品有着浓厚的兴趣,对其中刻画的众多“豪杰”更是充满崇拜之情。1921年,作为大阪《每日新闻》社的海外特派员,芥川游历了自幼憧憬的中国。此次中国之旅让芥川对中国的认知有了转变,其作品中的“中国形象”也随之改变。聚焦1921年之后的中国题材作品可以发现,作品中“中国形象”的变化与其中刻画的带有“豪杰”精神的中国民众有着紧密的关联性。本文通过梳理芥川中国题材作品中的“豪杰”形象,分析了其笔下“豪杰”精神的内涵,同时结合当时中国的革命形势以及芥川中国旅行后中国观的转变考察他创作这些“豪杰”人物的原因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中国情结 中国之旅 豪杰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英雄人物事迹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三大逻辑探赜
14
作者 孔令媛 李明钰 《成才之路》 2024年第30期25-28,共4页
文章围绕党的英雄人物事迹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议题,指出党的英雄人物事迹融入高校思政课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逻辑上来讲具有传承性;从理论上来讲具有三层逻辑:崇尚英雄是赓续人类优秀品质的必然选择,崇尚党的英雄人物是马克思主义... 文章围绕党的英雄人物事迹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议题,指出党的英雄人物事迹融入高校思政课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逻辑上来讲具有传承性;从理论上来讲具有三层逻辑:崇尚英雄是赓续人类优秀品质的必然选择,崇尚党的英雄人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要求,融入党的英雄人物事迹是办好高校思政课的必由之路;从实践逻辑上来讲党的英雄人物事迹融入高校思政课日常教学中需要准、精、实,并围绕党的英雄人物事迹设计高校思政专题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党的英雄人物 思政课 立德树人 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的接合与英雄形象的再造——评陈玉福长篇小说《西凉马超》
15
作者 刘竺岩 马鹏 《写作》 2024年第2期93-99,共7页
陈玉福的长篇小说《西凉马超》延续近代以来的中国通俗历史小说脉络并有所创新,与“五四”以降的现当代历史小说产生了交叉。作品基于甘肃河西走廊武威一带的地域文化,将马超与骊靬、“马踏飞燕”、雷台汉墓、“凉州大马”等要素串联起... 陈玉福的长篇小说《西凉马超》延续近代以来的中国通俗历史小说脉络并有所创新,与“五四”以降的现当代历史小说产生了交叉。作品基于甘肃河西走廊武威一带的地域文化,将马超与骊靬、“马踏飞燕”、雷台汉墓、“凉州大马”等要素串联起来,实现了历史的接合,在情节的展开与推进中形成了文学、历史与地域文化的统一体。在对英雄形象的再造方面,《西凉马超》践行着作家对西部文学精神的体认,即西部文学应当是英雄的文学,以此独特的观点参与到西部文学多元话语的建构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凉马超》 历史小说 接合 英雄形象 西部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希腊《荷马史诗》中的体育竞技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欣然 陶国新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5-99,共5页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乃至整个西方世界文明发展中的重要著作。荷马时代是古希腊文明的历史源头,是《荷马史诗》主要描写和反映的历史时段。在《荷马史诗》中我们能够寻找到古希腊人为何如此热爱体育竞技,体育竞技可以给英雄带来无尚荣...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乃至整个西方世界文明发展中的重要著作。荷马时代是古希腊文明的历史源头,是《荷马史诗》主要描写和反映的历史时段。在《荷马史诗》中我们能够寻找到古希腊人为何如此热爱体育竞技,体育竞技可以给英雄带来无尚荣誉。通过对《荷马史诗》中英雄人物的剖析,发现体育竞技可以培养人荣誉和机智的勇敢。《荷马史诗》中蕴藏的体育竞技思想是寻找古希腊体育思想的无尽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马史诗 荷马时代 体育竞技 英雄竞技 古希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视域下中国共产党英雄观的演变与升华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英雄”有不同认识。从最初的选择与彷徨,中国共产党将英雄观运用于国民革命、土地革命等,到抗日战争爆发,民族危难之际,利用英雄观服务于抗日战争,发展“群众的英雄”的观点和内涵,不仅歌颂抵抗日本侵略的...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英雄”有不同认识。从最初的选择与彷徨,中国共产党将英雄观运用于国民革命、土地革命等,到抗日战争爆发,民族危难之际,利用英雄观服务于抗日战争,发展“群众的英雄”的观点和内涵,不仅歌颂抵抗日本侵略的战场战斗英雄,也赞扬那些后方保障物质的生产战线的英雄,毛泽东据此适时提出“人民英雄”概念。改革开放后,社会发展面临新形势和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共产党重新思考英雄观,将之服务于新时期各行各业,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共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通过系列重要讲话,弘扬和发展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将之提升至新高度即新时代英雄文化,提出“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的英雄观,深刻揭示新时代英雄的本质。中国共产党英雄观的百年历史,正是其百年光辉历程的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观 中国共产党 历史考察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金五十年代英雄叙事再解读——中国建国初期历史叙事论之一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宗刚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29-35,共7页
巴金五十年代的英雄叙事,通过如对祖国、和平、人民等中心话语的认同,使其和主流意识形态获得了同构性。这是巴金的英雄叙事之所以受到主流意识形态认可和推崇的内在缘由。但在其同构的背后,他们赋予这些话语的意义却截然不同。巴金以... 巴金五十年代的英雄叙事,通过如对祖国、和平、人民等中心话语的认同,使其和主流意识形态获得了同构性。这是巴金的英雄叙事之所以受到主流意识形态认可和推崇的内在缘由。但在其同构的背后,他们赋予这些话语的意义却截然不同。巴金以其无政府主义中的某些理念,整合了主流意识形态,并置换为自我意义上的话语,这又使巴金的英雄叙事具有了异质性。巴金的英雄叙事的"异质同构",使其英雄叙事获得了独立的美学品格,这表现为无政府主义文化视阈下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蕴涵着对于战争中的个体命运的关注。这一文学精神无疑是对五四文学精神的承接。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初期,巴金的这一文化立场逐步为主流意识形态所取代,并最终在全民失却理性的狂热思潮下,放逐了自我既有的异质性,与主流意识形态趋于"同质同构"。巴金的英雄叙事既有的鲜明个性也失落殆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英雄叙事 主流意识形态 无政府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小说中的北京语言文化研究——以《儿女英雄传》《小额》《春阿氏》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小贝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2-56,共5页
在清代末期出现的《儿女英雄传》《小额》《春阿氏》三部小说,不仅以地道的北京方言土语进行创作,更因其保留了久远的故都北京记忆而具有更醇正、更浓郁的"京味儿"。本文将具体结合三部小说的语言现象和话语风格,一方面阐述... 在清代末期出现的《儿女英雄传》《小额》《春阿氏》三部小说,不仅以地道的北京方言土语进行创作,更因其保留了久远的故都北京记忆而具有更醇正、更浓郁的"京味儿"。本文将具体结合三部小说的语言现象和话语风格,一方面阐述它们在文字表达上的共同特征,另一方面则深入探寻其语言表达背后的北京文化"真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女英雄传》 《小额》 《春阿氏》 北京方言 北京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柏诗歌创作中的永恒之美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春萍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46,共4页
蒲柏是18世纪上半叶英国启蒙运动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新古典主义诗人。他在文学创作上遵循古典主义原则,善用“英雄双韵体”,且技巧圆熟,几臻完美,令人叹为观止。蒲柏的诗歌不仅形式美仑美奂,内容更是美不胜收。读他的诗,让人赏心悦目之余... 蒲柏是18世纪上半叶英国启蒙运动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新古典主义诗人。他在文学创作上遵循古典主义原则,善用“英雄双韵体”,且技巧圆熟,几臻完美,令人叹为观止。蒲柏的诗歌不仅形式美仑美奂,内容更是美不胜收。读他的诗,让人赏心悦目之余,更有一种心灵洗礼后升华的感觉。这便是这位不幸的诗人从苦难中提炼出来的永恒之美的魅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柏 诗歌 古典主义原则 英雄双韵体 永恒之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