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LR7激活对HepG2.2.15细胞株炎症因子TNF-α和IL-6表达的上调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胜权 胡道军 +4 位作者 朱娟娟 罗欣 黄海量 柴瑜 陶千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34-937,共4页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组稳定转染细胞株HepG2.2.15和肝癌细胞株HepG2中TLR7表达,分析HepG2.2.15细胞中TLR7激活后诱导炎症因子表达。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PCR分析HepG2和HepG2.2.15中TLR7受体、I...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组稳定转染细胞株HepG2.2.15和肝癌细胞株HepG2中TLR7表达,分析HepG2.2.15细胞中TLR7激活后诱导炎症因子表达。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PCR分析HepG2和HepG2.2.15中TLR7受体、IL-6和TNF-αmRNA水平表达。TLR7配体Gardiquimod刺激20min后,Western blot分析激活的信号通路;刺激6h,Real-timePCR分析TLR7激活后IL-6和TNF-αmRNA水平表达变化;刺激48h,ELISA法分析IL-6和TNF-α蛋白质水平表达变化。结果HepG2.2.15细胞株中TLR7mRNA水平表达比HepG2中的表达高约30倍(P<0.01)。在没有任何刺激的条件下,HepG2.2.15细胞株中IL-6和TNF-αmRNA水平表达比HepG2中的表达分别高约7.5和9.3倍;Gardiquimod刺激6h后,HepG2.2.15细胞株中IL-6和TNF-α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具有剂量依赖关系(P<0.01),而HepG2细胞在相同的刺激下IL-6和TNF-αmRNA表达水平升高并不明显(P<0.05);刺激48h后,IL-6和TNF-α蛋白质表达水平变化与其mRNA水平变化一致(P<0.01)。HepG2.2.15细胞株经Gardiquimod刺激后NF-κBp65亚单位进入细胞核中量显著增加。结论TLR7激活后能够上调HepG2.2.15细胞中IL-6和TNF-α的表达,提示TLR7可能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TLR7 Gardiquimod hepg2.2.15细胞株 促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若金对HepG2.2.15细胞株HBV复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颜江华 颜青 +3 位作者 苏文金 欧阳丽娟 陈国良 吴晓鹭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52-555,共4页
以转染有HBV的HePG2.2.15细胞株为实验模型,用MTT法测定赛若金对2.2.15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药物对2.2.15细胞周期时相的改变,通过ELISA方法观察赛若金对2.2.15细胞分泌HBe... 以转染有HBV的HePG2.2.15细胞株为实验模型,用MTT法测定赛若金对2.2.15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药物对2.2.15细胞周期时相的改变,通过ELISA方法观察赛若金对2.2.15细胞分泌HBeAg及HBsAg的影响,PCR-Hyb杂交法检测赛若金对2.2.15细胞HBVDNA复制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赛若金对转染乙肝病毒的2.2.15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并且在药物量达 3 200 IU/mL后趋于衡定,其IC50为 4 078.5 IU/mL.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赛若金主要抑制2.2.15细胞生长周期的G1期和G2-M期。抗HBV复制实验显示当赛若金 1200 IU/mL时,对 2.2.15细胞株 HBsAg分泌高度抑制,抑制率达 90%以上,同时对HBeAg和 HBV DNA也有部分抑制作用,它们的抑制率分别为 67%和 7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若金 HBV 复制 抑制作用 hepg2细胞株 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α-2b对HepG 2.2.15细胞增殖、凋亡及HBsAg与HBeAg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周尧远 蒋孟军 +4 位作者 张荣军 蔡刚明 张波 顾晓波 邹美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3-735,共3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IFN α-2b)对HepG 2.2.15细胞增殖、凋亡及HBsAg与HBeAg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SRB法检测IFNα-2b作用3、6d后对HepG 2.2.15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法检测IFN α-2b对HBsAg与HBeAg表达的影响。Hochest 33342、PI双染...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IFN α-2b)对HepG 2.2.15细胞增殖、凋亡及HBsAg与HBeAg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SRB法检测IFNα-2b作用3、6d后对HepG 2.2.15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法检测IFN α-2b对HBsAg与HBeAg表达的影响。Hochest 33342、PI双染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IFN α-2b作用3、6d后细胞增殖均有所抑制,3d后上清中HBsAg、HBeAg表达就受到抑制,并呈剂量依赖性,6d后HBsAg表达明显受抑,而HBeAg表达与3d后的结果相似。Hochest33342、PI双染显示IFNα-2b可引起细胞凋亡,随药物浓度增加,凋亡细胞也逐渐增加,并且有少量细胞开始死亡。结论:IFNα-2b体外可抑制HBsAg、HBeAg表达,且对细胞增殖也有所抑制,并可引起细胞的凋亡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2B hepg 2.2.15 HBSAG HBeAg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HepG2.2.15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DNA表达量的影响 被引量:32
4
作者 徐文胜 王国俊 +1 位作者 缪晓辉 蔡雄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2-73,共2页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对 Hep G2 .2 .15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 (HBV ) DNA表达量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其抗病毒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氧化苦参碱作用 Hep G2 .2 .15细胞 ,留取培养上清后 ,采用 PCR- EL ISA技术定量上清中 HBV DNA,并比较...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对 Hep G2 .2 .15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 (HBV ) DNA表达量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其抗病毒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氧化苦参碱作用 Hep G2 .2 .15细胞 ,留取培养上清后 ,采用 PCR- EL ISA技术定量上清中 HBV DNA,并比较其抑制率。结果 :氧化苦参碱能直接抑制 Hep G2 .2 .15细胞内 HBV DNA的复制 ,且随着药物浓度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保持药物在培养上清中的浓度是保证抑制率的关键。 结论 :氧化苦参碱可以在 DNA复制水平直接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乙型肝炎病毒 DNA病毒 DNA hepg2.2.15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淫羊藿苷抑制肝癌HepG2.2.15细胞增殖和免疫逃逸作用研究 被引量:37
5
作者 王谦 张玲 +5 位作者 毛海婷 顾洪涛 夏武青 温培娥 李翠玲 杨尚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08-911,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淫羊藿苷(ICA)对HepG2.2.15细胞增殖及对CD3A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探讨ICA对肝癌细胞Fas/FasL途径免疫逃逸的逆转作用,为ICA的开发应用提供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 目的:观察中药淫羊藿苷(ICA)对HepG2.2.15细胞增殖及对CD3A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探讨ICA对肝癌细胞Fas/FasL途径免疫逃逸的逆转作用,为ICA的开发应用提供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率。结果:50μg/mlICA作用HepG2.2.15细胞48、72小时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抑制率分别为22.04%、29.68%(P<0.05),呈时间依赖效应。HepG2.2.15细胞经ICA处理后,FasL的表达率由16.22%显著下降至8.29%,Fas表达率由0.79%提高到1.70%(P>0.05)。ICA可明显抑制HepG2.2.15细胞诱导Jurkat细胞凋亡,凋亡率从46.66%下降为18.20%。ICA处理HepG2.2.15细胞后,不同效靶比的CD3AK细胞的杀伤活性,可分别由对照组的15.81%、35.04%、42.85%显著提高至42.58%、67.55%、88.93%(P<0.05,P<0.01),呈效靶比依赖效应。结论:ICA能有效地抑制HepG2.2.15细胞增殖,并有一定时间依赖效应;ICA可下调FasL的表达,上调细胞表面Fas的表达,对HepG2.2.15细胞诱导的T淋巴细胞凋亡作用有一定阻断,逆转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作用;ICA显著增强HepG2.2.15细胞对CD3AK细胞杀伤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hepg2.2.15 JURKAT细胞 FAS/FASL CD3AK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丁香叶提取物对HepG2.2.15细胞中HBeAg及HBsAg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高士奇 迟宝荣 +3 位作者 王峰 刘晓东 金镇勋 贺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8-470,共3页
目的 :观察紫丁香叶提取物对 Hep G2 .2 .1 5细胞分泌 HBe Ag和 HBs Ag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 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 HBe Ag和 HBs Ag表达的变化并以抑制率来表示。结果 :紫丁香叶提取物对 HBe Ag和 HBs Ag的分泌具有抑制... 目的 :观察紫丁香叶提取物对 Hep G2 .2 .1 5细胞分泌 HBe Ag和 HBs Ag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 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 HBe Ag和 HBs Ag表达的变化并以抑制率来表示。结果 :紫丁香叶提取物对 HBe Ag和 HBs Ag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 ,该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结论 :紫丁香叶提取物对 HBe Ag和 H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丁香叶提取物 HBEAG HBSAG hepg2.2.15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槐果碱体外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 HBeAg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聂红明 王灵台 +3 位作者 陈建杰 汪蓉 金树根 高月求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78-1479,共2页
目的:探讨槐果碱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方法:采用HepG2.2.15细胞模型进行体外培养,给予不同浓度槐果碱,以拉米夫定作阳性对照,作用9天后检测上清液中HBsAg、HBeAg的分泌,观察药物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V病毒抗原的影响,同时以MTT... 目的:探讨槐果碱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方法:采用HepG2.2.15细胞模型进行体外培养,给予不同浓度槐果碱,以拉米夫定作阳性对照,作用9天后检测上清液中HBsAg、HBeAg的分泌,观察药物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V病毒抗原的影响,同时以MTT法检测药物在体外对HepG2.2.15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从而评价药物的抗HBV作用。结果:药物作用9天后,槐果碱对HepG2.2.15细胞的50%生长抑制率(TC50)为0.002M,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的50%抑制率(IC50)为4.9uM,其治疗指数(TI=TC50/IC50)为408.16;而拉米夫定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的抑制率在所选浓度范围内均低于50%。槐果碱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eAg的抑制率在所选浓度范围内均低于50%,但明显优于拉米夫定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eAg的抑制率。结论:槐果碱在体外具有显著的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作用,是一个高效低毒的抗乙肝病毒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果碱 hepg2.2.15细胞 HBV HBSAG HBE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钱柳提取物对HepG2 2.2.15细胞HBsAg和HBeAg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韦京辰 杨新平 +2 位作者 李俊 何松青 徐庆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20-1224,共5页
目的研究青钱柳提取物体外抗乙肝病毒作用。方法青钱柳用75%乙醇提取后按溶剂极性萃取,获得的三氯甲烷部位经柱层析得到Fr.2组分。体外培养HepG2 2.2.15细胞,MTT法检测青钱柳提取物Fr.2组分对HepG22.2.15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用ELISA法检测... 目的研究青钱柳提取物体外抗乙肝病毒作用。方法青钱柳用75%乙醇提取后按溶剂极性萃取,获得的三氯甲烷部位经柱层析得到Fr.2组分。体外培养HepG2 2.2.15细胞,MTT法检测青钱柳提取物Fr.2组分对HepG22.2.15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用ELISA法检测HepG2 2.2.15细胞培养液中HBsAg和HBeAg的表达。结果青钱柳提取物Fr.2组分对HepG2 2.2.15细胞无明显的细胞毒作用。与对照组比较,Fr.2组分对HBsAg和HBeAg的表达均有显著性抑制作用(P<0.01或0.05)。结论青钱柳提取物体外具有较强的抗乙肝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hepg2 2.2.15细胞 HBSAG HBE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六月雪含药血清对HepG2.2.15细胞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士军 林兴 +2 位作者 林军 蒋伟哲 黄仁彬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5-808,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六月雪(六月雪、白花蛇舌草、栀子根等)体外抗HBV的作用。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法进行实验,复方六月雪含药血清作用于HepG2.2.15细胞,分别在第72h和144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HBsAg和HBeAg的滴度。结果... 目的:观察复方六月雪(六月雪、白花蛇舌草、栀子根等)体外抗HBV的作用。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法进行实验,复方六月雪含药血清作用于HepG2.2.15细胞,分别在第72h和144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HBsAg和HBeAg的滴度。结果:复方六月雪含药血清在HepG2.2.15细胞培养中可有效地抑制细胞HBsAg和HBeAg的表达(P<0.05、P<0.01),抑制作用有明显的量效反应关系。结论:复方六月雪含药血清在体外具有显著的抗HBV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六月雪 hepg2.2.15细胞 HBSAG HBEAG 血清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嗪二甲酰胺抑制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周永列 吕亚萍 +4 位作者 胡惟孝 邱莲女 王文松 杨忠愚 刘建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4-759,共6页
目的观察四嗪二甲酰胺(ZGDHu-1)体外抑制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ZGDHu-1与HepG2细胞在体外培养,用台盼蓝染色、MTT法、5′-溴-2′脱氧尿苷(B rdu)-ELISA法观察ZGDHu-1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细... 目的观察四嗪二甲酰胺(ZGDHu-1)体外抑制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ZGDHu-1与HepG2细胞在体外培养,用台盼蓝染色、MTT法、5′-溴-2′脱氧尿苷(B rdu)-ELISA法观察ZGDHu-1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细胞形态学、DNA凝胶电泳、DNA含量及细胞周期分析、Annexin-V/PI双标记、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和ELISA法测定DNA片段等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ZGDHu-1能抑制HepG2细胞增殖和活力,呈现作用时间和剂量的量效关系。HepG2细胞与ZG-DHu-1作用后,大部分细胞阻滞于G2-M期;出现典型的细胞形态改变,DNA片断化,亚G1峰检出并增加,Annexin V+/PI-表达升高,细胞内DNA片段含量增加,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后出现凋亡细胞的特征性改变等均证实ZGDHu-1能诱导HepG2细胞凋亡。结论ZGDHu-1能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可诱导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嗪二甲酰胺 肝癌 细胞株 hepg2 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黄芩苷组合物对HepG2.2.2.15细胞乙肝病毒抗原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3
11
作者 成扬 平键 +2 位作者 许怀栋 付海军 周朝晖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58-1263,共6页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黄芩苷组合物对HepG2.2.2.15细胞乙型肝炎病毒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HepG 2.2.2.15细胞并在使用药物处理细胞之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分析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黄芩苷组合物对HepG2.2.2.15细胞乙型肝炎病毒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HepG 2.2.2.15细胞并在使用药物处理细胞之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分析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药物对细胞向培养上清液中分泌HBsAg、HBeAg的抑制作用。结果氧化苦参碱在0.125~1 g.L-1浓度范围内,对HepG 2.2.2.15细胞毒性较小,而2 g.L-1和4 g.L-1的剂量对细胞毒性较大;氧化苦参碱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在0.125~1 g.L-1剂量范围内逐渐增加。黄芩苷在0.625~2 g.L-1浓度范围内,对细胞的毒性作用逐渐增加;黄芩苷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在0.625~1 g.L-1剂量范围内逐渐增加,但是抑制效果明显弱于氧化苦参碱。氧化苦参碱黄芩苷组合物(A^F组)对HepG2.2.2.15细胞株分泌乙肝病毒抗原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而且对HBeAg的抑制效果优于HBsAg。其中C组氧化苦参碱黄芩苷组合物对乙肝病毒抗原分泌抑制作用优于单独使用氧化苦参碱(HBsAg:P=0.043;HBeAg:P=0.026)。结论氧化苦参碱黄芩苷组合物对HepG 2.2.2.15细胞株分泌乙肝病毒抗原有良好的协同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g 2.2.2.15细胞株 氧化苦参碱 黄芩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参糖胺聚糖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蒋泽伟 辛永宁 +1 位作者 罗兵 宣世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1289-1291,共3页
目的:研究刺参糖胺聚糖对HepG2.2.15细胞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刺参糖胺聚糖作用于HepG2.2.15细胞,MTT法检测药物的细胞毒性,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HBsAg和HBeAg。结果:刺参糖胺聚糖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 目的:研究刺参糖胺聚糖对HepG2.2.15细胞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刺参糖胺聚糖作用于HepG2.2.15细胞,MTT法检测药物的细胞毒性,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HBsAg和HBeAg。结果:刺参糖胺聚糖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存在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给予8、4、2及1mg/mL4种不同浓度的刺参糖胺聚糖作用3、6d后,各药物处理组均能显著抑制HBsAg和HBeAg的分泌(P<0.01)。结论:刺参糖胺聚糖具有一定的抗HBV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刺参糖胺聚糖 hepg2.2.15细胞 药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抑制肝癌细胞株HepG2 Survivin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卢昕 郑启昌 +2 位作者 熊俊 张勇 秦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6-699,共4页
目的 研究siRNA对肝癌细胞株HepG2中Survivin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设计、合成一对Survivin编码基因的反向重复序列 ,中间间隔 9个核苷酸序列 ,通过定向克隆至载体Psilencer2 1,构建siRNA真核表达载体 ,经稳定转染HepG2细胞后应... 目的 研究siRNA对肝癌细胞株HepG2中Survivin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设计、合成一对Survivin编码基因的反向重复序列 ,中间间隔 9个核苷酸序列 ,通过定向克隆至载体Psilencer2 1,构建siRNA真核表达载体 ,经稳定转染HepG2细胞后应用RT PCR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细胞中Survivin基因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抑制情况。结果 测序证实siRN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通过RT PCR及流式细胞术检测 ,siRNA在mRNA及蛋白质水平抑制Sur vivin基因表达分别达 73%和 75 %。结论 构建的Psilencer (+) Survivin重组质粒能有效抑制Survivin基因在肝癌细胞株HepG2中的表达。为肿瘤的生物学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基因 肝癌细胞株 RNA 真核表达载体 hepg2 抑制 流式细胞 定向克隆 重复序列 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组织和肝癌HepG2、SMCC-7721细胞株β-catenin的表达 被引量:2
14
作者 金世龙 刘宏鸣 +4 位作者 刘宝华 肖静 杨俊涛 顾红光 申海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26-829,共4页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和肝癌HepG2、SMCC-7721细胞株β-catenin表达及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例肝癌组织和3例正常肝组织标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癌组织和肝癌HepG2、SMCC-7721细胞株β-catenin的表达及分...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和肝癌HepG2、SMCC-7721细胞株β-catenin表达及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例肝癌组织和3例正常肝组织标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癌组织和肝癌HepG2、SMCC-7721细胞株β-catenin的表达及分布特征。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β-catenin在肝癌细胞膜的分布不均匀、不连续,甚至缺如,在低分化肝癌细胞膜的表达较高分化癌少,而在细胞质呈高表达。有18例(90%)肝癌细胞膜β-catenin表达量明显减少,10例(50%)在胞膜的分布不连续或缺如;17例(85%)细胞质有明显的β-catenin积聚,而且分布不均匀。随肝癌分化程度不同,β-catenin表达也有明显差异,7例(77.8%)高分化肝癌细胞膜β-catenin分布较为清楚连续,细胞质表达量较多。分布均匀;4例(80%)低分化肝癌细胞膜β-catenin表达较少,细胞质β-catenin分布不均匀,呈点状积聚;中度分化的肝癌细胞膜和细胞质内β-catenin分布界于高低分化之间,5例(83.3%)细胞质β-cate- nin表达阳性。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HepG2、SMCC-7721细胞株胞膜β-catenin表达不明显,胞质及胞核则有大量β-catenin积聚。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肝癌组织和HepG2、SMCC-7721细胞株的胞质和胞核均有β-catenin表达,且在胞核内积聚。结论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株胞膜β-catenin表达较少,而胞质β-catenin分布较多,胞核β-catenin积聚明显,其分布与肝癌分化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Β-CATENIN hepg2细胞株 SMCC-7721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pG2.2.15细胞中siRNA与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桂秋 陈淑兰 +3 位作者 崔兰英 赵金英 罗文涛 路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7期727-731,共5页
目的:对HepG2.2.15细胞中siRNA与拉米夫定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进行比较。方法:构建HBV siRNA的表达载体并转染入HepG2.2.15细胞。分别于48、72、96h收获细胞,与拉米夫定治疗组比较抗HBV作用。用ELISA方法检测HBsAg浓度;HBV DNA水... 目的:对HepG2.2.15细胞中siRNA与拉米夫定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进行比较。方法:构建HBV siRNA的表达载体并转染入HepG2.2.15细胞。分别于48、72、96h收获细胞,与拉米夫定治疗组比较抗HBV作用。用ELISA方法检测HBsAg浓度;HBV DNA水平用实时定量PCR测定;用逆转录PCR检测HBV mRNA水平。结果:拉米夫定能明显降低HBV DNA水平,对HBsAg和mRNA抑制率较低;siRNA能全面降低HBsAg、HBV DNA和mRNA水平(P<0.05)。结论:HepG2.2.15细胞中,siRNA与拉米夫定的抗病毒作用完全不同,siRNA抗HBV作用明显优于拉米夫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SIRNA 拉米夫定 hepg2.2.15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定位信号突变型P2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HepG2.2.15细胞病毒复制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邱荣元 何生松 +1 位作者 陈锋 庞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387-391,共5页
目的构建核定位信号突变型P2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初步探讨其对HBV复制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定点诱变技术突变P21基因的核定位信号序列,采用DNA重组技术,亚克隆突变型P21基因至pDsRed1-C1真核表达载体中,重组为pDsRed1-C1-p21NLS-,酶... 目的构建核定位信号突变型P2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初步探讨其对HBV复制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定点诱变技术突变P21基因的核定位信号序列,采用DNA重组技术,亚克隆突变型P21基因至pDsRed1-C1真核表达载体中,重组为pDsRed1-C1-p21NLS-,酶切鉴定及DNA测序,脂质体转染HepG2.2.15细胞,RT-PCR检测目的基因pDsRed1-C1-p21NLS-的表达,荧光显微镜观测目的基因亚细胞定位,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的水平。结果 pDsRed1-C1-p21NLS-质粒构建成功,与野生型相比,主要在胞浆表达,促进病毒的复制。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21的亚细胞定位,对HepG2.2.15细胞中病毒复制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胞核P21抑制病毒的复制,而胞浆P21促进病毒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定位信号 肝炎病毒 乙型 病毒复制 hepg2.2.15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血管生成药bevacizumab对VEGF促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的阻断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万骋 崔斐 +1 位作者 陈斌 罗荣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60-1064,共5页
目的:观察bevacizumab对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RT-PCR分别从蛋白和基因水平检测肝癌细胞株HepG2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KDR的表达;ELISA检测HepG2培养上清液中... 目的:观察bevacizumab对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RT-PCR分别从蛋白和基因水平检测肝癌细胞株HepG2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KDR的表达;ELISA检测HepG2培养上清液中VEGF蛋白的浓度;人重组VEGF(rhVEGF)和bevacizumab分别处理HepG2细胞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应用RT-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从基因和蛋白水平检测VEGF表达量的变化。结果:HepG2细胞中VEGF、Flt-1和KDR蛋白均呈阳性表达。rhVEGF可促进HepG2细胞的增殖,在0~100ng/ml区间其促进增殖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而bevacizumab可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浓度为0.1、1、10、20μg/ml时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8.76%±1.15)%、(26.83±1.20)%、(31.87±1.30)%、(28.20±1.28)%。rhVEGF可促进HepG2细胞中VEGF的表达,而bevacizumab能抑制VEGF的表达。结论:Bevacizumab可能通过阻断VEGF的促增殖作用而抑制HepG2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hepg2细胞株 BEVACIZUMAB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酚酸对HepG2.2.15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李鸣 谢海洋 郑树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68-2172,共5页
目的:探讨霉酚酸(MPA)在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MPA(1-20 mg/L)作用于HepG2.2.15细胞,在外加或不加鸟嘌呤核苷(简称鸟苷)的情况下,分别收集第4 d细胞培养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中乙... 目的:探讨霉酚酸(MPA)在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MPA(1-20 mg/L)作用于HepG2.2.15细胞,在外加或不加鸟嘌呤核苷(简称鸟苷)的情况下,分别收集第4 d细胞培养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mRNA(HBV core mRNA),狭缝印迹杂交法定量分析细胞内HBV DNA。结果:在不外加鸟苷情况下,MPA对HBV复制具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增加,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逐渐上升,细胞内HBV DNA复制水平下降。外加鸟苷后能逆转MPA对HBV复制的抑制作用。结论:MPA对HepG2.2.15细胞HBsAg和HBeAg的分泌及HBV DNA复制具有抑制作用。MPA可能通过减少细胞内鸟苷酸的合成来实现对HBV复制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酚酸 肝炎病毒 乙型 抗原 hepg2.2.15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95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对肝癌细胞株HepG2植瘤抑制效果的影响
19
作者 胡晓岩 姚嘉宜 +4 位作者 李梦鹤 倪磊 王爱英 黄辰 宋土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研究miR-195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肿瘤形成的影响。方法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miR-195表达载体;用脂质体转染以及克隆筛选技术,建立miR-195高表达HepG2细胞株,并通过测序及序列比对等进行鉴定;建立荷瘤小鼠模型,检测不同细胞系的肿瘤... 目的研究miR-195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肿瘤形成的影响。方法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miR-195表达载体;用脂质体转染以及克隆筛选技术,建立miR-195高表达HepG2细胞株,并通过测序及序列比对等进行鉴定;建立荷瘤小鼠模型,检测不同细胞系的肿瘤生长能力。结果通过测序及序列比对,证明miR-195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miR-195高表达HepG2细胞株成功构建,实时定量PCR鉴定结果表明,构建的miR-195高表达HepG2细胞株miR-195表达量为对照培养HepG2细胞株的2 000倍(P<0.01);植瘤实验证明,miR-195高表达可以抑制肿瘤的形成过程。结论作为抑癌的miRNA,miR-195有望成为肝癌基因治疗的效应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95 hepg2细胞株 动物模型 分子克隆技术 转染 肝癌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干扰RNA沉默脂肪酸合酶基因对人肝细胞株HepG2脂代谢的影响
20
作者 张秀云 冯艳萍 +5 位作者 熊东 叶文静 朱粒仁 范阿强 陈建业 宋永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70-674,共5页
目的:研究基因干扰技术沉默脂肪酸合酶(FAS)基因后对人肝细胞株HepG2细胞内外脂质含量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合成3对针对FAS mRNA不同位点序列的小干扰RNA(siRNA),分别转染至人肝细胞株HepG 2,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 目的:研究基因干扰技术沉默脂肪酸合酶(FAS)基因后对人肝细胞株HepG2细胞内外脂质含量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合成3对针对FAS mRNA不同位点序列的小干扰RNA(siRNA),分别转染至人肝细胞株HepG 2,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空白对照组(HepG2细胞不经过任何处理)、阴性对照组(转染没有任何基因干扰作用的阴性siRNA)、FAS-siR NA-1转染组、FAS-siRNA-2转染组和FAS-siRNA-3转染组的FAS 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筛选出沉默效果最佳的一对siR NA。将最有效siRNA转染至HepG2细胞,48 h后测定细胞内外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含量以及脂代谢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25 nmol/L si RNA和3μl/孔(24孔板)转染试剂的转染效率最高。FAS-siRNA-3对HepG2的FAS基因的沉默效果最好,FAS-si RNA-3转染组的FAS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分别降低为空白对照组的(52.33±3.07)%和(51.57±3.14)%。FAS-siRNA-3沉默FAS基因后HepG2的细胞内和细胞外培养液中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细胞外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FAS-siRNA-3转染组HepG2的肝脂酶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01),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AS基因沉默可显著降低HepG2细胞内甘油三酯、细胞外培养液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含量,需进一步的体内外实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RNA 脂肪酸合酶 人肝细胞株hepg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