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高萌萌 杨楠 +3 位作者 王轶 刘琼 李小磊 郅二铨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3-363,共11页
【研究目的】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开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方法】本文计算了黄河流域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 【研究目的】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开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方法】本文计算了黄河流域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运用热点分析法和生态经济协调模型,探究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率的高值和低值聚集分布特征及黄河流域各地市生态和经济协调程度,从国土空间规划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①2000—2020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整体呈增加趋势,ESV由2000年的40217.33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41135.10亿元,其中,草地的ESV值最大,未利用地的ESV最小。②黄河流域各地级市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南高北低、中游高上下游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000—2020年各地级市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稳定,整体格局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各阶段ESV变化率的高值区与低值区空间集聚程度明显,聚集区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东部。③2000—2020年黄河流域GDP的增加率远高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加率,生态和经济整体处于低度协调和低度冲突水平。【结论】2000—2020年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虽呈增长趋势,但增速低于GDP,生态与经济协调度较低,未来需要加强优化生态安全格局,确保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 热点分析 生态经济协调模型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演化及冷热点分析
2
作者 吴艳霞 陈宝童 彭馨悦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0-95,122,共7页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驱动力。基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形成过程和演化机理的分析,借鉴转译的Brusselator模型推导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判定条件,在此基础上,构建黄河流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驱动力。基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形成过程和演化机理的分析,借鉴转译的Brusselator模型推导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判定条件,在此基础上,构建黄河流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演化指标体系,研究2013—2021年黄河流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演化状况,并运用Getis-Ord Gi∗指数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中,山东、河南和四川三省已经形成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其中山东耗散结构水平呈稳定上升态势,四川和河南两省的耗散结构水平经历了阶段性波动;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演化判定值均呈增大趋势,下游地区的耗散结构判定值最大,中游次之,上游地区的最小;黄河流域下游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呈热点,上中游呈现以陕西为中心向次热点、次冷点演化,但尚未形成冷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耗散结构 BRUSSELATOR模型 冷热点分析 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锐 祝笑笑 +2 位作者 彭艳艳 赵素霞 肖东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362,共9页
[目的]探讨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系统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特征,可为定量评估流域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水—能源—粮食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特征,并利用灰色关联度对各子系统... [目的]探讨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系统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特征,可为定量评估流域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水—能源—粮食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特征,并利用灰色关联度对各子系统内部指标进行排序,进而判断对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程度。[结果](1)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水资源子系统波动幅度最大。(2) 2000—2020年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度从初级协调向良好协调阶段发展;不同省区间的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差异较为明显,整体上可表现为上游地区>中下游地区。(3)各子系统与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程度排名可表示为水资源子系统>粮食子系统>能源子系统,其中水资源子系统内部指标与系统耦合协调度关联度均在85%以上,水资源子系统相对其他子系统的严格管理尤为重要。[结论]水—能源—粮食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为促进系统协调发展和流域高质量发展应综合考虑各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水—能源—粮食系统 耦合协调度模型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性系统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及预测 被引量:2
4
作者 赵秀恒 王清印 《运筹与管理》 CSCD 2001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综述了不确定性经济系统投入产出模型中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A=( aij) n 的预测方法— RAS方法及其改进方法。定义了灰直接消耗系 G( aij) 。
关键词 投入产出分析模型 不确定性经济系统 直接消耗系数 ras方法 灰色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的平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9
5
作者 方国华 张文慧 +1 位作者 郭枫 唐雅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6,共8页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河流生态系统治理的基础。为评估平原河网地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合平原河网地区河流的特性,从河流水文、河流形态、河岸带、水体理化、河流生物和社会服务功能6个方面,构建平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河流生态系统治理的基础。为评估平原河网地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合平原河网地区河流的特性,从河流水文、河流形态、河岸带、水体理化、河流生物和社会服务功能6个方面,构建平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确立健康、亚健康、不健康、病态、重度病态5个评价等级;采用改进的序关系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基于云模型的平原河网地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以典型平原河网地区河流——水阳江(高淳段)为研究对象,评价其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将改进的序关系法-云模型结果与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可降低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充分体现模糊性和随机性,评价结果合理,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态系统 健康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平原河网地区 改进的序关系分析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渭河流域生境质量评估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帅 韩玲 曹红业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6,172,共9页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与权衡模型和ArcGIS软件探索2000-2020年渭河流域生境质量的时空变化,利用地形分布指数分析生境质量的地形梯度效应.结果表明, 20 a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包括耕地向建设用地和草地的转移,以及草地向耕地和林...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与权衡模型和ArcGIS软件探索2000-2020年渭河流域生境质量的时空变化,利用地形分布指数分析生境质量的地形梯度效应.结果表明, 20 a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包括耕地向建设用地和草地的转移,以及草地向耕地和林地的转移,不同类型之间的转移是影响局部生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生境质量的空间分布以中等生境为主,占比约57%,主要分布在关中城市群外围和西北部.低等生境占比约5%,但面积增长最快,增幅达到105.80%,原因是关中城市群的大面积扩张;研究区生境质量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且聚集程度增加1.15%,局部自相关类型以高-高和低-低集聚为主,高-高集聚分布在研究区东北部黄土高原和南部秦岭北坡,低-低集聚分布在关中城市群;2020年生境质量具有显著的地形梯度效应,表现在生境质量等级随着地形梯度级别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与权衡模型 生境质量 空间自相关分析 地形位指数 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诗词文本的历史文化景观服务评估与分区管控——以富春江历史性河流廊道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王云才 李烨 盛硕 《风景园林》 2022年第10期12-19,共8页
历史性河流廊道是社会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识别其历史文化景观(historic cultural landscape,HCL)的服务水平,划定HCL服务供给的空间范围并提供分区管控策略,对当代社会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富春江历史性河流廊道为例,以诗词文本为... 历史性河流廊道是社会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识别其历史文化景观(historic cultural landscape,HCL)的服务水平,划定HCL服务供给的空间范围并提供分区管控策略,对当代社会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富春江历史性河流廊道为例,以诗词文本为数据源,构建HCL总量历时性数据模型评价HCL总量;并在长时间序列视角下,以makima函数外插预测HCL服务值,通过HCL潜力模型估算HCL潜力。在此基础上,使用“总量-潜力”分布模型将研究区域划分为4种空间类型,并结合HCL的3项指标进行时序分析,提出分区管控策略。结果表明,富春江历史性河流廊道可分为:高总量-高潜力的核心区、高总量-低潜力的保护区、低总量-高潜力的更新区和低总量-低潜力的补充区。富春江历史性河流廊道HCL供给总体水平最高的空间集中在严子陵钓台、七里泷和桐君山周围的沿江区域。基于长时间序列视角,从HCL总量与潜力2个维度出发,构建HCL服务供给空间识别、预测与分类方法,为历史性河流廊道的HCL保护管理提供了明确、普适性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历史文化景观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历史性河流廊道 时序分析 外插预测 “总量-潜力”分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漳河下游河道生态修复模式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戚蓝 彭晶 +1 位作者 林超 刘德文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22,共3页
针对漳河下游河道因水资源短缺而长期断流致使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现状,根据该地区气候特性,提出了适合漳河下游干涸河道的以绿代水、湿润河道的生态修复模式,并采用HEC-RAS(河流分析系统)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修复模式合理可行,... 针对漳河下游河道因水资源短缺而长期断流致使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现状,根据该地区气候特性,提出了适合漳河下游干涸河道的以绿代水、湿润河道的生态修复模式,并采用HEC-RAS(河流分析系统)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修复模式合理可行,对漳河下游干涸河道能起到生态修复的效果,同时也为研究其他同类型河道的生态修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涸河道 生态修复模式 绿化 湿化 hec—ras(河流分析系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