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DB_3编译码器的优化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巧文 朱仲杰 +1 位作者 梁丰 戴迎珺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28,76,共5页
针对现有HDB3(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编码器中存在编码复杂、输出延时长等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组编码、统一极性判断和位置极性判断的HDB3编码器快速设计方法,并相应提出了基于极性判别的快速译码设计方法,避免了译码过程中的取代节检测.... 针对现有HDB3(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编码器中存在编码复杂、输出延时长等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组编码、统一极性判断和位置极性判断的HDB3编码器快速设计方法,并相应提出了基于极性判别的快速译码设计方法,避免了译码过程中的取代节检测.在QuartusⅡ5.1下的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编译码方法具有消耗资源少、工作速度快的优点,与现有方法相比,编码和译码占用的逻辑单元数分别减少25%和40%,扇出数分别减少29.4%和50.9%.经实际测试,编译码器功能正确,可用于实际电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db3 VHDL 编译码器 极性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HDB3编码方法及其在测井电缆传输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丰波 鞠晓东 卢俊强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6-270,共5页
通过分析电缆测井数据传输中常用的编码技术以及HDB3编码的原理和优势,提出应用HDB3编码技术实现测井数据传输的设想。设计中以FPGA为核心部件,实现编译码以及与PC机的数据交互。分析了编译码模块的原理和尽可能优化的设计方法,以及PC... 通过分析电缆测井数据传输中常用的编码技术以及HDB3编码的原理和优势,提出应用HDB3编码技术实现测井数据传输的设想。设计中以FPGA为核心部件,实现编译码以及与PC机的数据交互。分析了编译码模块的原理和尽可能优化的设计方法,以及PC端软件的功能和实现方法。该设计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和冗余性,可用于在数据压缩处理、数字滤波以及时域均衡处理等方面对该编码传输技术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电缆 数据传输 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基带码传输及其在噪声中的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甫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10-514,共5页
给出了对于差分双相码基带调制器的实验波形,综述了3种基带解调方案原理框图,包括延迟形成定时法、低滤锁相法和最佳接收法.对于第一方案提供了误码率测量框图和实验曲线;对于第2和第3方案作了抗干扰理论分析,提供了误码率公式... 给出了对于差分双相码基带调制器的实验波形,综述了3种基带解调方案原理框图,包括延迟形成定时法、低滤锁相法和最佳接收法.对于第一方案提供了误码率测量框图和实验曲线;对于第2和第3方案作了抗干扰理论分析,提供了误码率公式和曲线,同时获得相应的绝对双相码解调的理论误码公式和曲线.最后,分析并给出传号交替翻转码和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的误码率公式和曲线.文中总共给出7条曲线,绘于同一坐标系上,以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双相码 差分双相码 最佳接收 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在线修复能力的强容错三模冗余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姚睿 王友仁 +1 位作者 于盛林 陈则王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7-183,共7页
为提高太空恶劣环境中电子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具有芯片级在线修复能力的强容错三模冗余(TMR)系统结构及设计方法,可在不影响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实现故障模块的在线修复.该系统采用TMR结构,可实时检测定位故障模块;模块采用组件... 为提高太空恶劣环境中电子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具有芯片级在线修复能力的强容错三模冗余(TMR)系统结构及设计方法,可在不影响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实现故障模块的在线修复.该系统采用TMR结构,可实时检测定位故障模块;模块采用组件备份法设计,故障发生时可通过备件切换法快速自修复,模块中每个故障组件均可通过进化进行修复;并通过异构冗余降低2个以上模块同时故障的概率.以具有片内三模冗余的三阶高密度双极性(HDB3)编码器系统设计为例,对系统结构和各种容错修复机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系统可靠性得到很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电子设备 容错技术 进化硬件 三模冗余 hdb3编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