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的HBeAg血清转换预测因素探讨 被引量:12
1
作者 黄晶 陈小苹 +4 位作者 陈学福 陈文莉 陈仁 马晓军 罗晓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49-853,共5页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52周的临床疗效并探讨HBeAg血清转换预测因素。方法:100例入组患者,口服替比夫定600 mg,每天1次,治疗52周进行疗效评估。以52周出现HBeAg血清转换有无为应变量,以年龄、性别、基线ALT、基线H...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52周的临床疗效并探讨HBeAg血清转换预测因素。方法:100例入组患者,口服替比夫定600 mg,每天1次,治疗52周进行疗效评估。以52周出现HBeAg血清转换有无为应变量,以年龄、性别、基线ALT、基线HBeAg、基线HBV DNA、治疗期间HBV DNA变化模式(12、24、36周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治疗期间HBeAg变化模式(12、24、36周HBeAg下降>1 log及12、24、36周HBeAg下降>2 log)14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替比夫定治疗52周完全病毒学应答率81%,HBeAg血清转换率31%,病毒学突破率4%。治疗52周时HBeAg血清转换与基线HBeAg值相关(P<0.01),而与基线ALT值和基线HBV DNA无相关性。其中基线HBeAg≤500 PEIU/ml与HBeAg>500 PEIU/ml的患者52周时HBeAg血清转换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个因素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按其作用强弱依次为:24周时HBeAg下降>2 log PEIU/ml;12周时HBeAg下降>1 log PEIU/ml;基线HBeAg值,HBV DNA未能进入。结论: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52周HBeAg血清转换的预测因素以24周HBeAg下降>2 log PEIU/ml的预测效果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比夫定 慢性乙型肝炎 hbeag阳性 hbeag血清转换 预测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血清HBV RNA可预测经NUC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eAg清除和转换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扬 郑素军 +3 位作者 鲁凤民 WANG Y LIAO H DENG Z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82-1882,共1页
HBV感染一直是全球公共卫生挑战。HBeAg阳性CHB接受NUC治疗后实现HBeAg清除或转换,提示患者获得部分免疫控制,是HBsAg清除或血清转换的先决条件。寻找可精准预测NUC治疗下HBeAg清除或转换的标志物,有重要临床意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 HBV感染一直是全球公共卫生挑战。HBeAg阳性CHB接受NUC治疗后实现HBeAg清除或转换,提示患者获得部分免疫控制,是HBsAg清除或血清转换的先决条件。寻找可精准预测NUC治疗下HBeAg清除或转换的标志物,有重要临床意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郑素军教授团队联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鲁凤民教授团队发现基线、NUC治疗6及12个月时低水平血清HBV RNA可精准预测CHB接受长期NUC治疗的HBeAg清除和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公共卫生 血清HBV hbeag阳性 HBV感染 北京佑安医院 血清转换 NUC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IL-37的水平与HBeAg血清转换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晶晶 李庆彦 +3 位作者 管珊 刘春华 贺玉凯 陶昌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45-1548,1552,共5页
目的:观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接受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期间外周血IL-37表达的变化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在我科住院HBeAg阳性的CHB患者50例,健康对照组20例为本院健康志愿者。检测各... 目的:观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接受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期间外周血IL-37表达的变化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在我科住院HBeAg阳性的CHB患者50例,健康对照组20例为本院健康志愿者。检测各组血清中IL-37、IL-6、CRP的水平。并于0、12、24、36、48周动态观察IL-37表达的变化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关系。结果:HBeAg阳性CHB患者血清中IL-37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q=22.716,P<0.01)。经抗病毒治疗后HBeAg血清学转换患者中IL-37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19.480,P<0.001)。IL-37与ALT、IL-6、CRP呈正相关性(r分别为0.697,0.725,0.895,P均<0.001),与HBV DNA无相关性(r=0.136,P>0.05)。结论:在HBeAg阳性CHB患者中IL-37可能参与了HBV感染的过程,并能够反映肝脏炎症的程度。经过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后,IL-37可能参与了HBeAg血清学转换的过程。IL-37可作为慢性乙肝治疗的一个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白细胞介素-37 替比夫定 hbeag血清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法配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邵小梅 王凤敏 +2 位作者 张艺凡 李平 卢秉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1876-1879,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法配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对HBeAg血清学转换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诊治的HBeAg阳性气阴两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法配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对HBeAg血清学转换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诊治的HBeAg阳性气阴两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0.5 mg空腹口服,每日1次,研究组在恩替卡韦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清热利湿的中药方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8周。比较治疗48周后两组临床疗效、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eAg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并评价肝功能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治疗后HBeAg血清转换率为25.00%,HBeAg阴转率为28.33%,HBV DNA阴转率为95.00%,均优于对照组的18.33%、20.00%、81.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谷丙转氨酶(ALT)等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法配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气阴两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eAg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能更好地改善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法 hbeag血清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RNA对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HBeAg清除和血清转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曲紫瑶 孙建光 +1 位作者 孔庆辉 王子宜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1-529,共9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RNA对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清除和血清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2月12日至2019年2月21日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威海医院首次接受NA单药治疗的17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RNA对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清除和血清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2月12日至2019年2月21日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威海医院首次接受NA单药治疗的178例CHB患者的血清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定量检测基线和NA治疗后血清HBV RNA水平。结果HBeAg清除组和血清转化组患者基线、治疗6个月时和12个月时的血清HBV RNA水平分别显著低于未清除组和未转化组(P<0.001)。随访期间,基线HBV RNA水平较低的患者累积HBeAg清除率(Log Rankχ^(2)=11.282,P=0.001)或血清转化率(Log Rankχ^(2)=10.739,P=0.001)高于较高水平的患者。经Cox回归模型分析,基线、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的血清HBV RNA是CHB患者HBeAg清除和血清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线血清HBV RNA水平预测HBeAg清除和血清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8(95%CI:0.743~0.872)和0.824(95%CI:0.763~0.885);治疗6个月时的AUC分别为0.830(95%CI:0.765~0.894)和0.732(95%CI:0.657~0.808);治疗12个月时的AUC分别为0.737(95%CI:0.641~0.833)和0.757(95%CI:0.671~0.842)。基线血清HBV RNA联合6个月时HBV RNA下降程度预测AUC分别为0.856(95%CI:0.795~0.917)和0.864(95%CI:0.802~0.926);联合12个月时HBV RNA下降程度预测AUC分别为0.881(95%CI:0.826~0.936)和0.848(95%CI:0.784~0.911)。结论CHB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对NA治疗后HBeAg清除和血清转化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提示HBV RNA水平可以帮助识别无反应者并促使考虑联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HBV RNA 核苷(酸)类似物 hbeag清除 hbeag血清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A、IL-1B、IL-17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恩替卡韦治疗HBeAg血清学转换的遗传关联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吴俊秋 何登明 +4 位作者 晏泽辉 陶诗奇 徐城 朱鹏 王宇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39-844,共6页
目的通过遗传关联研究观察慢性HBV感染免疫相关重要细胞因子IL-12、IL-1B、IL-17的基因多态性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HBe Ag血清学转换之间的关联。方法对109例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3个月进行肝功能、乙肝标... 目的通过遗传关联研究观察慢性HBV感染免疫相关重要细胞因子IL-12、IL-1B、IL-17的基因多态性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HBe Ag血清学转换之间的关联。方法对109例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3个月进行肝功能、乙肝标志物、HBV DNA检测,进行HBe Ag血清学转换评估,治疗24个月时的应答情况作为判定应答与否的标准。发生HBe Ag血清学转换者为应答组;未发生HBe Ag血清学转换者为无应答组;分析IL-12A rs568408、IL-1B rs1143623、IL-17A rs8193036基因型与HBe Ag血清学转换之间的关联。结果 29例获得HBe Ag血清学转换(应答组),80例未获得HBe Ag血清学转换(无应答组),总体应答率26.6%。IL-12A rs568408与HBe Ag血清学转换显著相关,GA基因型发生HBe Ag血清转换的易感性显著高于GG基因型[OR=3.72(1.34~10.32),P=0.012]。未发现IL-1B rs1143623[OR=1.99(0.72~5.44),P=0.17]和IL-17A rs8193036[OR=1.54(0.32~7.33),P=0.60]与HBe Ag血清学转换存在关联。结论 IL-12A rs568408与慢性乙型肝炎恩替卡韦治疗HBe Ag血清学转换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恩替卡韦 单核苷酸多态性 hbeag血清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HBeAg血清学转换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7
作者 孙剑 徐朝艳 +3 位作者 王程 王战会 陈金军 侯金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5期2335-2336,共2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了在我科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163例HBeAg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了年龄、性别、肝功能、HBVDNA水平对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发生率的影响。结果:HBeAg累积血清学...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了在我科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163例HBeAg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了年龄、性别、肝功能、HBVDNA水平对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发生率的影响。结果:HBeAg累积血清学转换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1年为16.08%,2年为33.75%,3年为47.00%。治疗前ALT水平高于3倍正常上限(120IU/L)者发生血清学转换比例明显高于低于3倍正常上限者。结论: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前ALT水平较高者获得持续应答的可能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拉米夫定 血清 hbeag血清转换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六月雪含药血清对HepG2.2.15细胞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士军 林兴 +2 位作者 林军 蒋伟哲 黄仁彬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5-808,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六月雪(六月雪、白花蛇舌草、栀子根等)体外抗HBV的作用。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法进行实验,复方六月雪含药血清作用于HepG2.2.15细胞,分别在第72h和144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HBsAg和HBeAg的滴度。结果... 目的:观察复方六月雪(六月雪、白花蛇舌草、栀子根等)体外抗HBV的作用。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法进行实验,复方六月雪含药血清作用于HepG2.2.15细胞,分别在第72h和144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HBsAg和HBeAg的滴度。结果:复方六月雪含药血清在HepG2.2.15细胞培养中可有效地抑制细胞HBsAg和HBeAg的表达(P<0.05、P<0.01),抑制作用有明显的量效反应关系。结论:复方六月雪含药血清在体外具有显著的抗HBV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六月雪 HEPG2.2.15细胞 HBSAG hbeag 血清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前C区G1896A和G1899A促进e抗原血清学转换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华文 朱燕 +5 位作者 姚亚超 李亚红 李楠 曹东林 张智 胡亮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90-993,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1896位点和1899位点突变与e抗原血清转换和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HBs Ag阳性持续半年以上且血清HBV-DNA拷贝数>5.0×102IU/m L血清样本共238份,测序法分析HBV前C区1896和1899位点的碱基序...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1896位点和1899位点突变与e抗原血清转换和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HBs Ag阳性持续半年以上且血清HBV-DNA拷贝数>5.0×102IU/m L血清样本共238份,测序法分析HBV前C区1896和1899位点的碱基序列。同时收集样本的相关临床资料和HBe Ag的表达情况,利用SPSS 20.0,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HBV前C区1896和1899位点均可发生突变,由碱基G变成A,且均与e抗原表达密切相关(P<0.05)。G1896A和G1899A均能促进e抗原血清学转换,G1899A的转化率高于G1896A的转化率。G1899A与HBV相关疾病进展相关(相关系数0.280,P<0.05),尤其是HCC的发生。结论:HBV前C区G1896A和G1899A促进HBe Ag血清学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前C区突变 hbeag 血清转换 H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血清HBeAg动态变化与YMDD变异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运运 张馨 鞠九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hbeag阴性 YMDD变异 拉米夫定治疗 动态变化 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 治疗前 阳性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eAg血清学清除后患者发生肝癌和HBsAg转阴的长期随访结果和预后评分
11
作者 James F 李昕宇 +1 位作者 迟秀梅 牛俊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37-1037,共1页
【据《J Hepatol》2018年3月报道】题:HBeAg血清学清除后患者发生肝癌和HBsAg转阴的长期随访结果和预后评分(作者James F等)目前,HBeAg血清学清除(ESC)后的长期意义尚不明确。香港大学通过获得长期HBeAg清除(ESC)患者的大型队... 【据《J Hepatol》2018年3月报道】题:HBeAg血清学清除后患者发生肝癌和HBsAg转阴的长期随访结果和预后评分(作者James F等)目前,HBeAg血清学清除(ESC)后的长期意义尚不明确。香港大学通过获得长期HBeAg清除(ESC)患者的大型队列研究,观察其发生肝细胞癌(HCC)以及HBsAg血清学清除情况,旨在构建该人群临床结局、影响因素的预测评分。随访时间为3~6个月,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基线数据和纵向的实验室结果,分析HBeAg转阴后发生HCC和HBsAg抗原血清学清除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AG转阴 hbeag 预测评分 随访结果 血清 清除后 患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HBeAg阳性的初治患者中,HBsAg血清水平与纤维化的严重程度相关
12
作者 孔文丽 温晓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815-815,共1页
目前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血清HBsAg或HBVDNA水平与肝病的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很少被报道。因此,巴黎第七大学的Martinot—Peignoux M等人通过对随机的、典型的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调查来验证这种关系。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血清HBSAG hbeag阳性 血清水平 初治 纤维化 DNA水平 HB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与肝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12
13
作者 郑自华 张立伐 +1 位作者 陈友鹏 梁旭竞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损害的关系。方法:以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例为对照,回顾分析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H...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损害的关系。方法:以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例为对照,回顾分析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HBeAg阴性与阳性组HBV DNA平均含量分别为1.2×107拷贝/mL,8.2×107拷贝/mL(P=0.000)。HBeAg阴性组HBV DNA水平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s=0.261,P=0.000)。与HBeAg阳性组比较,HBeAg阴性组肝组织炎症分级较低(P=0.032)。HBeAg阴性患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呈正相关(rs=0.371,P=0.009)。结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载量较低,乙肝病毒载量与肝损害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hbeag HBV DNA 血清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MC中HBV DNA在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乙肝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永 魏仁东 +3 位作者 强中强 史昌河 辛永宁 宣世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56-1658,共3页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期间PBMC中HBV DNA水平与HBeAg血清转换率的相关性。方法:77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37例),治疗组给予恩替卡韦0.5mg/d治疗>48周,于治疗的0、4、12、2...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期间PBMC中HBV DNA水平与HBeAg血清转换率的相关性。方法:77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37例),治疗组给予恩替卡韦0.5mg/d治疗>48周,于治疗的0、4、12、24、48周时分别测定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血清及PBMC中HBV DNA水平。结果:治疗48周时治疗组血清及PBMC中HBV D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初始治疗前患者PBMC中HBV DNA阳性率为78.4%,随治疗疗程的延长血清及PBMC中HBV DNA阳性率降低。治疗组初始治疗时PBMC中HBV DNA阴性的患者治疗48周时E抗原血清转换率高于初始治疗时PBMC中HBV DNA阳性的患者(P<0.05)。结论:恩替卡韦对血清及PBMC中HBV DNA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BMC中HBV DNA阴转对预测HBeAg血清转换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恩替卡韦 PBMC 血清转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1和IFN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血清学应答的关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璇 叶俊钊 +3 位作者 廖献花 邵琮翔 李福曦 钟碧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2985-2989,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1(IL-21)及其受体(IL-21R)和干扰素(IFN)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血清学应答的关系。方法 200例慢性HBV感染且抗病毒治疗3年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组50例,对照组150例),检测常规、生化和病毒学指标。Mass...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1(IL-21)及其受体(IL-21R)和干扰素(IFN)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血清学应答的关系。方法 200例慢性HBV感染且抗病毒治疗3年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组50例,对照组150例),检测常规、生化和病毒学指标。MassArray技术检测200个样本IL-21及其受体和IFN相关15个位点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并分析SNP与HBeAg血清学转换及HBsAg下降幅度间的关系。结果 15个位点中共7个HBeAg血清学转换阳性关联位点,分别是IL-21 rs12505138(A> G)、rs17005929(T> C)、rs6840978(C> T),IL-21R rs8057551(A> G)、rs8061992(C> A)、rs3093301(T> C)和IFNA rs1831391(A> C),以上7个位点在HBeAg血清学转换组中相应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其中IL-21 rs12505138、rs17005929和IFNA rs1831391为新发现的位点。126例继续原抗病毒药物治疗并完成48周随访患者数据提示携带IFNA17 rs1831391 CC基因型与HBsAg下降幅度独立相关(P=0.027,95%CI:-0.122^-0.008)。结论本研究发现7个HBeAg血清学转换阳性关联位点,包括3个新发现的位点,有助于预测乙型肝炎治疗中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IL-21 hbeag血清转换 HBsAg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感染者在不同感染期血清HBV DNA含量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丹红 郦卫星 吴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50-451,共2页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地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简称HBV)后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急性感染者大多可清除病毒,慢性感染者反复发作,部分演变成重型化、肝硬化。血清HBV DNA的复制水平变化可以反映其病变活动及不同临床演变过程。本文收集...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地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简称HBV)后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急性感染者大多可清除病毒,慢性感染者反复发作,部分演变成重型化、肝硬化。血清HBV DNA的复制水平变化可以反映其病变活动及不同临床演变过程。本文收集了272份HBV感染者在不同感染期血清标本,检测HBV DNA含量,并分为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探讨不同感染状态下的HBV复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感染者 血清HBV DNA含量 感染期 乙型肝炎病毒 hbeag阴性 hbeag阳性 量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检测与血清标志物及凝血四项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劲松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69-370,共2页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定量与乙肝标志物及凝血四项的相关性。荧光定量PCR法检测 10 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DNA含量 ,与血清标志物作比较 ;分别比较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炎肝硬化组 ,三组中HBVDNA(+)组和HBVDNA(- )组凝血四...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定量与乙肝标志物及凝血四项的相关性。荧光定量PCR法检测 10 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DNA含量 ,与血清标志物作比较 ;分别比较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炎肝硬化组 ,三组中HBVDNA(+)组和HBVDNA(- )组凝血四项的差异。HBe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高于另两组 ,HBeAg阳性组中HBVDNA含量 >10 7拷贝 /ml的比率明显高于另两组 ;慢性肝炎组中HBVDNA(+)组和HBVDNA(- )组PT和APTT两项存在差异。血清HBVDNA定量检测和凝血四项检测对乙型肝炎的诊断和病情监测 ,出血倾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HBV 凝血四项 乙型肝炎患者 血清标志物 hbeag阳性 DNA 慢性肝炎 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止抗病毒治疗后达到持续缓解的预测因素
18
作者 李敏 王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677-677,共1页
【据《Korean J Gastroenterol》2016年1月报道】题:HBe 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止抗病毒治疗后达到持续缓解的预测因素(作者Jun BG等)由于HBeA 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止抗口服抗病毒药物的合适时机尚不明确,来自韩国顺天乡... 【据《Korean J Gastroenterol》2016年1月报道】题:HBe 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止抗病毒治疗后达到持续缓解的预测因素(作者Jun BG等)由于HBeA 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止抗口服抗病毒药物的合适时机尚不明确,来自韩国顺天乡大学天安医院的Jun等做了一项研究,目的在于探索HBeA 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止抗病毒治疗后的持续缓解。研究纳入58名患者,均为HBe Ag阳性,联合治疗下实现HBe Ag血清学转换和HBV DNA持续阴性达6-12个月后,停止了抗病毒治疗。评价病毒复发的标准为HBV DNA〉2000 I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beag阳性 抗病毒药物 血清转换 天安 DNA 顺天 稳定期 复发率 基线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成功停药相关的病毒和免疫因素 被引量:16
19
作者 GARCIA-LOPEZ M LENS S +2 位作者 PALLETT LJ 孟方园 高沿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5-395,共1页
【据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0年12月报道】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成功停药相关的病毒和免疫因素(作者García-López M等)目前,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成功停用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的相关因素尚未阐明。... 【据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0年12月报道】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成功停药相关的病毒和免疫因素(作者García-López M等)目前,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成功停用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的相关因素尚未阐明。为了分析停用NA患者的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以及外周和肝内病毒参数,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的García-López等对27例病毒完全抑制(>3年)HBeAg阴性CHB非肝硬化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在基线时定量检测肝内HBV DNA(iHBV DNA)、肝内HBV RNA(iHBV RNA)和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此外,在基线和整个随访过程中,对血清标志物(HBV DNA、HBsAg、HBcrAg和HBV RNA)和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阴性 核苷(酸)类似物 血清标志物 随访过程 免疫因素 巴塞罗那大学 HB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与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比较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文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1189-1191,共3页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干扰素与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经综合保肝治疗,对照组加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加用聚乙二醇...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干扰素与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经综合保肝治疗,对照组加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的水平,以及HBeAg/HBeAb血清转换与HBV DNA转阴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ALT、TBIL、ALB水平无明显差异(P均>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都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30.0%)与HBV DNA转阴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15.0%、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能有效改善肝功能状态,同时提高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与HBV DNA转阴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 拉米夫定 血清转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