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7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达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的重组血清4型禽腺病毒构建及其免疫效果评估
1
作者 万志敏 李亚锋 +9 位作者 孙建文 姜文杰 赵喆泓 汤婷 谢泉 李拓凡 邵红霞 秦爱建 钱琨 叶建强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33,共9页
为构建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的二联疫苗候选株,试验通过CRISPR/Cas9和Cre-Loxp系统,以课题组前期构建的表达EGFP蛋白的重组病毒FAdV4-EGFP为载体,构建能够稳定表达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蛋白的重组血清4... 为构建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的二联疫苗候选株,试验通过CRISPR/Cas9和Cre-Loxp系统,以课题组前期构建的表达EGFP蛋白的重组病毒FAdV4-EGFP为载体,构建能够稳定表达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蛋白的重组血清4型腺病毒;并通过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Westernblot试验以及SPF鸡保护性试验等方法,探究此重组病毒体外生物学特性并评估其为鸡提供的保护力。结果显示:研究成功构建能稳定表达H7N9禽流感亚型病毒HA蛋白的重组血清4型腺病毒,命名为FAdV4-H7;FAdV4-H7能在LMH细胞高效复制,并能在LMH细胞传代15次后仍能稳定表达HA蛋白;FAdV4-H7不仅高度致弱,而且能诱导机体产生高滴度针对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HI抗体和FAdV-4的中和抗体,能为SPF鸡提供足够保护来抵抗致死性FAdV-4感染。研究表明,试验成功构建了重组病毒FAdV4-H7,为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FAdV-4的联防联控提供了二联苗候选疫苗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 hA蛋白 重组血清4型腺病毒 CRISPR/Cas9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株2023年禽源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学楠 熊俊龙 +3 位作者 周江涛 崔芸绮 张家豪 亓文宝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5-105,共11页
为了解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遗传进化特点,探究我国H7N9亚型AIV的流行特征,试验对2023年采集自四川、河北两地活禽市场禽类咽拭子及泄殖腔拭子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并对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进一步构建... 为了解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遗传进化特点,探究我国H7N9亚型AIV的流行特征,试验对2023年采集自四川、河北两地活禽市场禽类咽拭子及泄殖腔拭子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并对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进一步构建进化树并分析其遗传演化情况和分子特征。结果显示:共分离2株H7N9亚型AIV,其遗传距离较近,HA基因均属于YRD-B分支;2株AIV的HA蛋白裂解位点均含有连续碱性氨基酸,具有高致病性的分子特征;PB2、HA和NA蛋白均具有哺乳动物适应性突变,其中HA蛋白第226位受体结合位点均由谷氨酰胺(Q)突变为亮氨酸(L),使其能够识别人流感病毒唾液酸受体,并且HA蛋白A27S、I96V、V143T、A169T、I187V和D457N抗原位点发生突变;2株AIV虽均能与Re-4和H7N9rHN7903灭活疫苗免疫血清产生交叉血凝抑制反应,但HI抗体效价较低。研究表明,从活禽市场分离到2株H7N9亚型AIV,其对家禽具有高致病性,且抗原性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7n9亚型 遗传进化 活禽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温恬 迟莹 +3 位作者 张黎 张文帅 彭海燕 史智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39-1343,共5页
目的:构建甲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NS1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293T细胞以表达其编码的蛋白。方法:从南京分离株H7N9流感病毒[A/Nanjing/1/2013(H7N9)]提取病毒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NS1全长基因,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构建pMD18... 目的:构建甲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NS1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293T细胞以表达其编码的蛋白。方法:从南京分离株H7N9流感病毒[A/Nanjing/1/2013(H7N9)]提取病毒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NS1全长基因,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构建pMD18-T-NS1质粒,以pMD18-T-NS1质粒为模板扩增NS1基因。双酶切NS1基因PCR产物与PXJ40-MYC后,连接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XJ40-MYC-NS1,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将质粒转染到293T细胞中,通过Western blot鉴定NS1蛋白的表达。结果:经双酶切、测序鉴定证实NS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Western blot法可见NS1基因编码蛋白的成功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H7N9非结构蛋白NS1真核表达载体,该表达载体的构建为后期建立稳定表达NS1蛋白的细胞模型和NS1蛋白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 nS1 真核表达 免疫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高致病性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疫苗候选株的构建与免疫效果评估 被引量:3
4
作者 孙一 李如梦 +7 位作者 李军 马春喜 赵以恒 范雪莲 何丽红 刘东 胡娇 刘秀梵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8-23,共6页
为了有效防控H7N9亚型禽流感疫情,研制能够预防高致病性H7N9亚型禽流感的疫苗非常必要。研究基于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BEVS),构建并拯救了一株表达高致病性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血凝素蛋白(HA)的重组杆状病毒rBac-GD15HA。间接... 为了有效防控H7N9亚型禽流感疫情,研制能够预防高致病性H7N9亚型禽流感的疫苗非常必要。研究基于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BEVS),构建并拯救了一株表达高致病性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血凝素蛋白(HA)的重组杆状病毒rBac-GD15H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免疫印迹试验鉴定结果表明rBac-GD15HA的HA蛋白在Sf9细胞中成功表达;重组病毒细胞传代试验结果表明rBac-GD15HA在传代过程中能保持较高的病毒滴度,且遗传稳定;鸡的免疫试验结果显示,重组疫苗在一次免疫后即能诱导较高水平的针对H7N9 AIV的抗体应答,并能提供针对高致病性H7N9 AIV 100%的临床保护。因此,研究结果可作为H7N9亚型禽流感疫苗研发策略的参考,为其防控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也为今后广谱流感疫苗的研发奠定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 hA 重组杆状病毒 SF9细胞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致病性与高致病性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分子特征及受体结合能力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薛玉涵 任助 +9 位作者 商雨 唐国毅 贾妙妙 鲁岳峰 李琼琼 李慧敏 罗青平 温国元 潘兹书 赵宗正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7期212-216,F0003,共6页
对2017年从鸡病料中分离到的2株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A/chicken/Hubei/093/2017(H7N9)和A/chicken/Hubei/207/2017(H7N9)(CK93和CK207)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对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 对2017年从鸡病料中分离到的2株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A/chicken/Hubei/093/2017(H7N9)和A/chicken/Hubei/207/2017(H7N9)(CK93和CK207)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对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序列保守性、HA糖基化位点、NA耐药位点和6个内部基因的关键氨基酸位点进行了分析,同时测定了2株毒株的受体结合能力。结果显示,CK93毒株HA裂解位点为PEIPKGR↓GLF,为低致病性AIV特征;而CK207毒株裂解位点为PKP⁃KRTAR↓GLF,为高致病性AIV特征。HA第226位氨基酸在CK93毒株为亮氨酸(226L),而在CK207毒株为谷氨酰胺(226Q)。但受体结合能力测定发现,CK93和CK207都具有结合α-2,3唾液酸受体和α-2,6唾液酸受体的特性,说明Q226L并非影响病毒受体结合特性的决定性因素。本研究结果提示应加强对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变异监测预防其突变可能造成流行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 分子特征分析 受体结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在杆状病毒中的表达及其免疫效力评估 被引量:2
6
作者 郭晓琴 张谞霄 +3 位作者 马诚太 欧杰 李柏林 李鑫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3-150,共8页
旨在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1株对高致病性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Chicken/Huizhou/HZ-3/2016)攻击后的家禽提供保护的候选疫苗株。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1株表达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chicken/Shaoxing/5201/2013株)血凝素(Hemagglutin... 旨在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1株对高致病性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Chicken/Huizhou/HZ-3/2016)攻击后的家禽提供保护的候选疫苗株。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1株表达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chicken/Shaoxing/5201/2013株)血凝素(Hemagglutinin,HA)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用PCR技术鉴定重组杆状病毒rBac-SX5201HA的遗传稳定性,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鉴定HA蛋白的表达情况,用血凝试验检测HA蛋白的体外活性,继而对重组疫苗在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鸡上进行免疫效力试验,并对免疫后21 d的SPF鸡血清进行抗体检测,对攻毒5 d后的鸡咽喉和泄殖腔棉拭子进行病毒分离。结果显示,重组杆状病毒rBac-SX5201HA在昆虫细胞中生长良好,且可稳定高效表达H7 HA蛋白,血凝效价可达2^(6);重组疫苗免疫SPF鸡21 d后可诱导2^(8.4)血凝抑制(Hemagglutinin inhibition,HI)抗体效价并能抵抗高致病性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攻击,免疫组SPF鸡群均未发病或死亡,仅有17%的SPF鸡在攻毒后第5 d出现排毒。可以看出,重组疫苗对高致病性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攻击后的SPF鸡提供了100%的保护,且可有效抑制病毒在SPF鸡体内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 重组杆状病毒 血凝素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源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SPF鸡转录组学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施少华 陈珍 +6 位作者 程龙飞 傅光华 傅秋玲 刘荣昌 万春和 陈红梅 黄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86-893,共8页
目的为了分析鸭源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SPF鸡后宿主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以鸭源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SPF鸡,收集肺脏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得到差异表达基因740个,其中上调基因有602个,下调基因有138个。GO... 目的为了分析鸭源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SPF鸡后宿主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以鸭源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SPF鸡,收集肺脏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得到差异表达基因740个,其中上调基因有602个,下调基因有138个。GO条目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涉及免疫应答反应和炎症反应等。经KEGG数据库比对注释及富集分析显示有7个通路富集显著,其中Toll-like信号通路有11个基因表达上调,分别为IL-6、TLR4、PIK3、IRF7、MD-2、IRF5、MYD88、CD86、STAT1、TLR2和CCL4,NOD-like受体信号通路有7个基因表达上调,分别为IRF7、CTSB、P2RX7、CYBB、PSTPIP1、HSP90AA1和NAMPT。结论鸭源H7N9亚型病毒感染SPF鸡后,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明显增强。在Toll-like信号通路中,TLR4在MD-2的协助下被激活,随后依赖MYD88途径激活下游的IRF5,继而引起CCL4、IL-6显著表达。同时NLRP3炎症体在H7N9亚型病毒感染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源 禽流感病毒 h7n9亚型 转录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和禽源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遗传进化分析及对小鼠的毒力评估
8
作者 郭晶 夏瑜 +4 位作者 杨佳欣 张晓璇 高鑫鑫 刘成 李旭勇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0-46,共7页
新型禽源A型H7N9禽流感病毒一直威胁着人类健康,对病毒的遗传进化和生物学特性进行持续研究对于H7N9禽流感的防控十分重要。为了解导致禽类和人类感染的H7N9病毒的进化、突变及其生物学特性,2014年和2015年从中国江苏分离出1株禽源和2... 新型禽源A型H7N9禽流感病毒一直威胁着人类健康,对病毒的遗传进化和生物学特性进行持续研究对于H7N9禽流感的防控十分重要。为了解导致禽类和人类感染的H7N9病毒的进化、突变及其生物学特性,2014年和2015年从中国江苏分离出1株禽源和2株人源H7N9病毒,分别对这3株病毒的进化进行了评估。序列分析显示,HA基因在核苷酸水平上有98.7%至99.5%的同源性,并聚集成两个系统发育群。3株病毒的6个内部基因在核苷酸水平上具有96.8%至99.6%的同源性。在2株人源分离株的PB2中有E627K氨基酸位点突变,且在血凝素(HA)切割位点无连续碱性氨基酸插入。动物试验表明,人源分离株SZ19在小鼠中的毒力比禽源分离株CK/SZ141高,接种了SZ19病毒的小鼠体重下降了18%。此外,在观察期间2株试验病毒均未致死小鼠。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与禽源病毒相比,人源H7N9病毒更容易感染小鼠的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试验结果提示对禽类和人类进行H7N9禽流感系统监测的重要性以及在哺乳动物模型中对H7N9病毒的复制和致病性进行系统评估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禽流感病毒 进化 毒力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王萍萍 郭晶 +2 位作者 李玉保 刘成 李旭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9-164,170,共7页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H7N9 AIV)是危害家禽养殖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不仅制约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而且表现出对人类较强的传染性和较高的致死率,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2013年我国首次报道人类感染H7N9 AIV事件,病毒溯源发现家禽体内存...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H7N9 AIV)是危害家禽养殖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不仅制约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而且表现出对人类较强的传染性和较高的致死率,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2013年我国首次报道人类感染H7N9 AIV事件,病毒溯源发现家禽体内存在H7N9 AIV,但无明显症状。2017年,H7N9 AIV出现变异株,表现出对家禽的高致病性,随后我国推出H5/H7二价苗,并在全国实施家禽强制免疫接种,有效控制了H7N9 AIV在我国家禽中的流行以及人类感染事件的发生,成为我国控制人兽共患传染病的成功案例。由于我国家禽养殖和AIV的复杂性,全面和持续的流行病学监测对于H7N9禽流感的防控仍然至关重要。本文针对2013年至今H7N9 AIV的流行特征、遗传变异特点及疫苗研究等内容作简要论述,以期为禽流感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7n9 流行 遗传变异 疫苗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DNA疫苗对鸡免疫保护效力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单继艳 刘兵 +6 位作者 柳金雄 陈普成 张乾义 谷春阳 曾显营 姜永萍 陈化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7-470,共4页
防控H7N9禽流感病毒(AIV)疫苗研制是必要的技术储备,本研究根据A/Anhui/1/2013(H7N9)株的HA基因进行了密码子优化和全基因合成,克隆于pVAX1中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VAH7,将其作为DNA疫苗进行SPF鸡的免疫保护效力评价。采用60μg/羽剂量... 防控H7N9禽流感病毒(AIV)疫苗研制是必要的技术储备,本研究根据A/Anhui/1/2013(H7N9)株的HA基因进行了密码子优化和全基因合成,克隆于pVAX1中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VAH7,将其作为DNA疫苗进行SPF鸡的免疫保护效力评价。采用60μg/羽剂量的pVAH7单次或加强免疫3周龄SPF鸡;首免7周后,以106EID50的A/Chicken/Shanghai/S1053/2013(H7N9)通过鼻腔接种途径攻毒。结果显示,pVAH7单次和加强免疫均可以有效诱导血凝抑制(HI)和中和(NT)抗体的产生。而且NT抗体水平与HI抗体水平呈正相关,并在免疫初期(3周)显著高于相对应的HI抗体水平;单次免疫组攻毒后第5 d在泄殖腔部位仍可以分离到病毒,加强免疫组鸡在攻毒后5 d则检测不到病毒,而对照组在感染后3 d^7 d均可分离到较高滴度的病毒。本研究结果表明,pVAH7能够对SPF鸡提供有效的保护作用,可以作为防制H7N9亚型禽流感的后备DNA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禽流感病毒 DnA疫苗 保护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mRNA的构建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佳欣 刘文宇 +4 位作者 李炯颉 陈普成 柳金雄 陈化兰 姜永萍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71-778,共8页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持续给家禽及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为构建H7N9亚型AIV(简称H7N9 AIV)mRNA疫苗,本研究以AIV分离株A/chicken/Yunnan/SD024/2021(H7N9)(简称CK/YN/SD024/2021)的HA基因为目的基因、选择来自人β-球蛋白和非洲爪蟾β...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持续给家禽及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为构建H7N9亚型AIV(简称H7N9 AIV)mRNA疫苗,本研究以AIV分离株A/chicken/Yunnan/SD024/2021(H7N9)(简称CK/YN/SD024/2021)的HA基因为目的基因、选择来自人β-球蛋白和非洲爪蟾β-球蛋白的不同编码基因序列作为HA基因的非翻译区(UTR),构建了中间转录质粒pGEM-YN和pXT7-YN,以2个质粒为模板通过体外转录制备了mRNA mH7-YN-pGEM和mH7-YN-pXT7;将2种mRNA转染HEK293T细胞,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2种mRNA转染的细胞均可检测到约为70 ku的HA蛋白条带和50 ku的HA1蛋白条带;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确定最适转染剂量和HEK293T细胞中HA蛋白的动态表达,结果显示,3μg mRNA转染106个细胞并于转染24 h后荧光信号强度均最强;将2种mRNA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均可通过IFA检测到HA蛋白的表达。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正确构建了2种含H7N9 AIV HA基因的mRNA,且其均能够在HEK293T细胞和CEF中正确表达HA蛋白,3μg mRNA转染HEK293T细胞可获得最佳的蛋白表达水平,转染24 h后HA蛋白的表达水平达到最高。本研究基于UTR序列的差异首次正确构建了两种能在哺乳动物细胞和禽类细胞中高效表达H7N9 AIV HA蛋白的mRNA,为禽流感mRNA疫苗的研发和免疫效力评估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 禽流感病毒 MRnA UTR h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及其疫苗候选株的构建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媛媛 郭晶 +6 位作者 李旭勇 王金良 范俊 梁立滨 邓国华 施建忠 陈化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7-409,共3页
为建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本研究以H7N9亚型(AIV)A/CK/Shanghai/S1053/2013(CK/53)株为亲本病毒,构建了该病毒株的8质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并拯救出救获株rCK/53。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表明,rCK/53与亲本病毒的核... 为建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本研究以H7N9亚型(AIV)A/CK/Shanghai/S1053/2013(CK/53)株为亲本病毒,构建了该病毒株的8质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并拯救出救获株rCK/53。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表明,rCK/53与亲本病毒的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同时以A/PueaoRico/8/34(PR8)的内部基因为骨架,以CK/53的HA和NA的表面基因为供体,构建H7N9亚型AIV疫苗候选株CK53/PR8,疫苗株的8个基因来源与预期完全一致。对rCK/53以及疫苗候选株CK53/PR8在MDCK和A549两种细胞中进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在A549中复制差异不显著,而在MDCK中48 h和72 h两者复制具有明显差异。rCK/53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和疫苗候选株CK53/PR8的构建为进一步开展H7N9亚型AIV跨宿主传播机制、致病机理及进一步的免疫保护实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 禽流感病毒 反向遗传操作系统 疫苗候选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代的低致病性H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对SPF鸡致病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如梦 梁艳艳 +4 位作者 李军 马春喜 何丽红 刘东 胡娇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8-25,共8页
为了了解前4个流行波次中低致病性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致病性的特点,选择2013~2016年不同年代的H7N9代表株进行了SPF鸡致病性试验,系统比较了各病毒在排毒、复制、诱导宿主免疫应答及引起鸡肺脏病理变化等方面的差异。致病性结果表明所... 为了了解前4个流行波次中低致病性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致病性的特点,选择2013~2016年不同年代的H7N9代表株进行了SPF鸡致病性试验,系统比较了各病毒在排毒、复制、诱导宿主免疫应答及引起鸡肺脏病理变化等方面的差异。致病性结果表明所有的鸡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也未死亡。肺损伤及排毒结果显示,2016年分离的TZHY22引起的肺损伤最严重且其排毒能力最强、排毒持续时间长。病毒复制能力结果显示,2013年分离的TM24复制能力最强,能在多个脏器中(心、肝、脾、肺、肾、脑)高效复制。然而,2014年分离的JX148虽然复制能力和排毒能力都很弱,但其引起的细胞因子免疫应答最强烈,并对宿主脏器造成了一定的病理损伤。以上结果表明,不同年代的病毒在排毒、复制及致病力等方面各不相同,其强弱并没有随着年代的推移呈现规律性变化。研究为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机理研究和疫苗评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7n9亚型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荧光RT-PCR方法检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 被引量:4
14
作者 叶惠仪 丁妙霞 +3 位作者 黄江志 黄炳炽 黄育浩 张险朋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5年第8期44-45,共2页
为了验证荧光RT-PCR方法检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可行性,应用建立的荧光RT-PCR方法检测H7N9亚型禽流感抗原、H9亚型禽流感抗原、H5亚型禽流感抗原、新城疫抗原评估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检测不同稀释度的H7N9亚型禽流感抗原,并用建立的方... 为了验证荧光RT-PCR方法检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可行性,应用建立的荧光RT-PCR方法检测H7N9亚型禽流感抗原、H9亚型禽流感抗原、H5亚型禽流感抗原、新城疫抗原评估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检测不同稀释度的H7N9亚型禽流感抗原,并用建立的方法检测采自三鸟批发市场100份泄殖腔、喉拭子。结果是建立的荧光RT-PCR方法,H7体系能检测出1:10-10抗原稀释度,N9体系能检测1:10-9抗原稀释度,对H9亚型禽流感抗原、H5亚型禽流感抗原、新城疫抗原无交叉反应;检出100份泄殖腔、喉拭子结果均为阴性。结果表明,荧光RT-PCR方法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的特点,适合对禽类的大规模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亚型禽流感 荧光RT-PCR 禽类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谭伟 谢芝勋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5-139,共5页
禽流感病毒(AIV)属于A型流感病毒,它不仅可感染其天然宿主野鸟,而且还可以感染家禽或某些哺乳动物,也会感染人。近年来AIV感染人的病例呈上升趋势,我国于2013年首次发现H7N9亚型AIV感染人并致死的病例。H7N9AIV感染人的病例至今仅限于... 禽流感病毒(AIV)属于A型流感病毒,它不仅可感染其天然宿主野鸟,而且还可以感染家禽或某些哺乳动物,也会感染人。近年来AIV感染人的病例呈上升趋势,我国于2013年首次发现H7N9亚型AIV感染人并致死的病例。H7N9AIV感染人的病例至今仅限于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目前尚未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被发现。H7N9亚型AIV虽然对家禽致病性低,但感染人后可以引起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及多个器官衰竭,甚至死亡。H7N9亚型AIV的感染不仅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对人的身体健康危害很大,同时还可能有引发流感大流行的潜在危险。目前仍缺乏用于预防和治疗H7N9亚型AIV感染的有效疫苗及药物。论文简要介绍H7N9亚型AIV的流行现状、病毒基因的来源及毒力等特点,并比较H7N9与H5N1亚型AIV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基因重配 h7n9 h5n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三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16
作者 罗思思 谢芝勋 +5 位作者 刘加波 邓显文 谢志勤 庞耀珊 谢丽基 范晴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1-64,共4页
为建立一种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据H7亚型AIV HA基因、N9亚型AIV NA基因和所有亚型AIV M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建立了H7N9亚型... 为建立一种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据H7亚型AIV HA基因、N9亚型AIV NA基因和所有亚型AIV M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建立了H7N9亚型AIV三重PCR检测方法。该法对H7N9亚型AIV进行扩增,分别得到330(H7亚型AIV)、207(N9亚型AIV)和632bp(AIV)的3条特异性条带;含有H7或N9亚型AIV的模板均出现2条特异性条带,大小分别为330和632、207和632bp;含有其他亚型AIV的模板只出现1条特异性条带,大小为632bp,对其他禽病病原体的检测均无条带。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法最低能检测到103拷贝/μL H7N9亚型AIV。本研究建立的H7N9亚型AIV三重PCR检测方法,一管检测既可确定是否为H7N9亚型AIV感染,还可确定单一H7亚型AIV、单一N9亚型AIV和其他亚型AIV感染,具有快速、特异和敏感的优点,为H7N9亚型AIV的临床检测及有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7n9亚型 三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表达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的293T细胞株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曹永忠 邓婧 +2 位作者 黄雅 薄宗义 胡增垒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9-64,共6页
为获得用于评价H7N9亚型禽流感疫苗诱导的抗体Fc免疫效应的靶细胞,研究采用慢病毒包装与感染技术构建一株稳定表达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H7N9 AIV)HA蛋白的细胞株,并以该细胞株为靶细胞建立H7N9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血清补体介导的细胞毒(AD... 为获得用于评价H7N9亚型禽流感疫苗诱导的抗体Fc免疫效应的靶细胞,研究采用慢病毒包装与感染技术构建一株稳定表达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H7N9 AIV)HA蛋白的细胞株,并以该细胞株为靶细胞建立H7N9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血清补体介导的细胞毒(ADCML)活性的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成功包装了一株重组慢病毒,滴度可达108 FU/mL;构建了稳定表达H7N9 AIV HA蛋白的293T细胞株,HA蛋白主要在细胞膜上表达。基于新城疫病毒(NDV)载体的H7N9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鸡后,诱导产生的HA结合性IgG抗体滴度为2180。以稳定细胞株为靶细胞,载体疫苗血清诱导的细胞死亡水平显著高于空载体与未免疫鸡血清(P<0.001);补体灭活后,载体疫苗血清诱导的细胞死亡水平显著降低(P<0.001)。研究表明,基于NDV载体的H7N9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鸡血清具有较强的ADCML活性,稳定表达H7N9 AIV HA蛋白的细胞株可作为评价H7N9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血清Fc免疫效应的靶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亚型禽流感 hA蛋白 稳定细胞株 疫苗 Fc免疫效应 补体 抗体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57基因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反向遗传系统的建立与验证
18
作者 史玉婷 韩心雨 +5 位作者 钟沐卉 林耀忠 柳腾飞 李焰 尹会方 贾伟新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5-1833,共9页
旨在构建当前流行毒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的反向遗传操作平台。毒株A/Chicken/Guangdong/M/2021(H9N2)(简称为M)分离自广东某养鸡场病料。鉴定并分析其全基因组序列,通过RT-PCR以及无缝克隆技术完成质粒构... 旨在构建当前流行毒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的反向遗传操作平台。毒株A/Chicken/Guangdong/M/2021(H9N2)(简称为M)分离自广东某养鸡场病料。鉴定并分析其全基因组序列,通过RT-PCR以及无缝克隆技术完成质粒构建,共转染293T细胞成功拯救毒株命名为rM。测定病毒的稳定性和生长曲线;进行动物试验,从传播效率、致病性角度验证克隆毒株与原毒的一致性。结果显示:M毒株为G57基因型,为近年的流行毒株。M毒株与rM毒株在酸稳定性、热稳定性、致病性以及传播性等方面保持一致的生物学特性。综上,成功建立了G57基因型H9N2亚型AIV的反向遗传系统,且从体内和体外试验两个方面全面验证M与rM的生物学特性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遗传 h9n2 禽流感病毒 G57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湿地野鸟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的分子特征
19
作者 陈珍 朱春华 +5 位作者 陈翠腾 刘斌琼 蔡国漳 万春和 黄瑜 施少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7-234,共8页
目的了解福建主要湿地野鸟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HA的分子特征。方法对福建闽江口、九龙江、三都澳、兴化湾和泉州湾湿地野鸟粪便样品中分离的5株H9N2亚型AIV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5株分离株之间的HA基因... 目的了解福建主要湿地野鸟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HA的分子特征。方法对福建闽江口、九龙江、三都澳、兴化湾和泉州湾湿地野鸟粪便样品中分离的5株H9N2亚型AIV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5株分离株之间的HA基因核苷酸同源率为89.8%~99.4%,均属于h9.4.2.5c进化分支;HA蛋白裂解位点基序均为PSRSSR↓GLF,符合低致病性AIV的分子特征;HA蛋白存在8个相同的潜在糖基化位点,其中第313位的糖基化位点位于HA蛋白裂解位点附近;位于HA受体结合位点第226位氨基酸均为亮氨酸,具有结合哺乳动物唾液酸α-2,6受体的特征。结论5株野鸟源H9N2亚型AIV均为低致病性AIV,具有感染人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湿地 野鸟源 h9n2亚型 禽流感病毒 h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双重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20
作者 刘莉 张贺楠 +4 位作者 莫一群 徐亚亚 金丁丁 齐岩 胡增垒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54-160,共7页
为建立一种快速、灵敏且特异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双重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试验根据H9N2 AIV的HA基因和NA基因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及条件,建立H9N2亚型AIV的双重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进... 为建立一种快速、灵敏且特异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双重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试验根据H9N2 AIV的HA基因和NA基因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及条件,建立H9N2亚型AIV的双重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进一步对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进行评估,并将建立的方法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与H9亚型AIV荧光RT-PCR检测试剂盒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该方法与其他亚型AIV、新城疫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禽白血病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无交叉反应,检测限为0.1 copies/μ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临床样本检测阳性率(24.3%)高于H9亚型AIV荧光RT-PCR检测试剂盒(18.9%)。研究表明,建立的H9N2 AIV双重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较高,能够应用于H9N2 AIV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 TAQMAn探针 荧光定量RT-PCR hA基因 n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