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莫替丁与H_1受体拮抗剂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惠 李桂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6-37,共2页
30例单用H1受体拮抗剂治疗疗效差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联合应用法莫替丁治疗4周。结果显示临床痊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83.3%和10%,表明法莫替丁与H1受体拮抗剂联合用于这类单用H1受体拮抗剂不能奏效的慢性荨麻疹患者是一... 30例单用H1受体拮抗剂治疗疗效差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联合应用法莫替丁治疗4周。结果显示临床痊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83.3%和10%,表明法莫替丁与H1受体拮抗剂联合用于这类单用H1受体拮抗剂不能奏效的慢性荨麻疹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莫替丁 慢性 荨麻疹 h1受体拮抗剂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胺H_1受体拮抗剂对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
2
作者 李寅 叶曜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09-412,共4页
目的:评价H1受体拮抗剂在哮喘炎症防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3种治疗方案(生理盐水1ml/d,酮替芬0.1mg·kg-1·d-1,氯雷他定2mg·kg-1·d-1),测定3组哮喘豚鼠细胞间粘附分子-1(... 目的:评价H1受体拮抗剂在哮喘炎症防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3种治疗方案(生理盐水1ml/d,酮替芬0.1mg·kg-1·d-1,氯雷他定2mg·kg-1·d-1),测定3组哮喘豚鼠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P-选择素(P-S)、白介素8(IL-8)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的变化,以及肺功能损害和组织学改变。结果:氯雷他定治疗后,(1)血浆或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sICAM-1,sP-S,ECP和BALF中IL-8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2)肺组织气道上皮和血管内皮细胞ICAM-1及IL-8表达明显下调,且氯雷他定效果优于酮替芬(P<0.05);(3)血白细胞ICAM-1表达明显下调(P<0.05);(4)动态肺顺应性和潮气量显著提高,气道阻力降低(P<0.05);(5)气道炎症和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明显被抑制。结论:新一代的H1受体拮抗剂氯雷他定具有多方面抗炎作用,本研究可为临床防治哮喘气道炎症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豚鼠 h1受体拮抗剂 粘附分子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组胺受体拮抗剂对低温诱发的肉鸡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文菊 乔健 +4 位作者 欧德渊 范春艳 杨鹰 李静 高铭宇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7-411,共5页
为探讨组胺H1受体拮抗剂扑尔敏和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对低温诱发的肉鸡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并由此推测组胺在低温诱发的肉鸡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140只17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1)常温组:40只在常温条件下饲养(22~23℃),每日... 为探讨组胺H1受体拮抗剂扑尔敏和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对低温诱发的肉鸡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并由此推测组胺在低温诱发的肉鸡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140只17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1)常温组:40只在常温条件下饲养(22~23℃),每日注射生理盐水2次;(2)低温组:40只在低温环境中饲养(9~11℃),每日注射生理盐水2次;(3)扑尔敏组:40只在低温环境中饲养(9~11℃),每日注射扑尔敏2次;(4)西咪替丁组:20只在低温环境中饲养(9~11℃),于24日龄至38日龄期间每日注射西咪替丁2次。分别于低温处理后1周(24日龄)、2周(31日龄)、3周(38日龄)、4周(45日龄)从常温组,低温组,扑尔敏组中各随机抽取10只,西咪替丁组在低温处理后2周(31日龄)、3周(38日龄)各随机抽取10只,称取体重,然后利用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PAP),并测定红细胞压积(PCV),腹水心脏指数(AHI)。结果发现:(1)24日龄、31日龄、38日龄时,低温组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P<0105)或极显著高于(P<0101)同日龄常温组。24日龄时扑尔敏组肺动脉收缩压显著低于(P<0105)同日龄低温组。38日龄时西咪替丁组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极显著低于(P<0101)同日龄低温组。(2)24日龄、31日龄、38日龄、45日龄时,低温组PCV极显著高于(P<0101)同日龄常温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诱发 组胺 h2受体拮抗剂 h1受体拮抗剂 西咪替丁 低温环境 肺动脉压 扑尔敏 生理盐水 低温处理 随机抽取 右心导管法 红细胞压积 收缩压 PCV 形成过程 AA肉鸡 常温条件 心脏指数 发生发展 舒张压 日龄 饲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氯-10,11-二氢-4-氮杂-5H-二苯并[a,d]-5-环庚酮的合成 被引量:9
4
作者 苏熠东 吴范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65-667,共3页
以 2 -氰基 - 3 -甲基吡啶为原料 ,通过 Ritter反应、烷基化、腈化、水解、环化等五步反应合成了氯雷他定的重要中间体 8-氯 - 1 0 ,1 1 -二氢 - 4-氮杂 - 5 H -二苯并 [a,d]- 5 -环庚酮 ,总收率为2 5 .6 %。其结构经核磁共振。
关键词 氯雷他定中间体 8-氯-10 11-二氢-4-氮杂-5h-二苯并[a d]-5-环庚酮 合成 h1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咪唑的不良反应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卫国 孙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998-998,共1页
关键词 阿司咪唑 不良反应 h1受体拮抗剂 心血管系统反应 过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西替利嗪的改进合成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健君 杨雪艳 吴范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68-670,共3页
对氯苄氯和苯经付克反应、光溴化 ,得到 4-氯二苯基溴甲烷 ,然后经与羟乙基哌嗪缩合、与氯乙酸钠反应、加盐酸成盐 ,精制得西替利嗪盐酸盐 ,总收率为 2 9%
关键词 盐酸西替利嗪 合成 付克反应 h1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组胺新药非索非那定的合成和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斌 容如滨 +1 位作者 袁华 喻宗沅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5年第11期54-56,共3页
非索非那定是新一代的抗组胺药,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无镇静和嗜睡感,毒副作用小。综述了抗组胺新药 非索非那定的合成方法,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抗组胺药 h1受体拮抗剂 非索非那定 合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地氯雷他定衍生物的合成,生物活性与分子对接 被引量:1
8
作者 汪小涧 付继华 +2 位作者 汤依群 尹大力 尤启冬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3,共5页
以三环类组胺H1受体拮抗剂地氯雷他定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7个地氯雷他定衍生物,其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高分辨质谱表征确定。豚鼠回肠收缩实验显示:两性化合物9a拮抗组胺H1受体的活性高于阳性对照药物地氯雷他定。化合物9a对h... 以三环类组胺H1受体拮抗剂地氯雷他定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7个地氯雷他定衍生物,其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高分辨质谱表征确定。豚鼠回肠收缩实验显示:两性化合物9a拮抗组胺H1受体的活性高于阳性对照药物地氯雷他定。化合物9a对hERG的抑制活性较弱,并且对豚鼠心率以及心电图各个间期的影响较小,提示其不具有潜在的心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h1受体拮抗剂 合成 豚鼠回肠收缩 hERG 心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马酸氯马斯汀复合地塞米松对全麻患者米库氯铵组胺释放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曹珑璐 段然 +1 位作者 韩霜 容俊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8-242,共5页
目的观察麻醉前注射富马酸氯马斯汀复合地塞米松对全麻患者米库氯胺组胺释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12月拟行全麻择期手术患者120例,男54例,女66例,年龄20~60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四组:富马酸氯马斯汀组(F组)... 目的观察麻醉前注射富马酸氯马斯汀复合地塞米松对全麻患者米库氯胺组胺释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12月拟行全麻择期手术患者120例,男54例,女66例,年龄20~60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四组:富马酸氯马斯汀组(F组)、地塞米松组(D组)、富马酸氯马斯汀复合地塞米松组(DF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F组于麻醉诱导前20 min肌注富马酸氯马斯汀2 mg,D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10 mg,DF组于麻醉诱导前20 min肌注富马酸氯马斯汀2 mg,前10 min静脉给予地塞米松10 mg,C组于麻醉诱导前20 min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米库氯铵给药前(给药前)、给药后1、3和5 min,采集桡动脉血样测定血浆组胺浓度,同时记录气道峰压;记录皮肤不良反应、心动过速和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与给药前比较,C组和D组给药后1和3 min后组胺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和D组比较,F组和DF组给药后1和3 min血浆组胺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F组比较,DF组给药后1 min血浆组胺浓度明显降低(P<0.05)。四组气道峰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D组和DF组的皮肤不良反应的程度明显轻于C组,心动过速和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富马酸氯马斯汀可有效抑制米库氯铵引起的组胺释放,复合地塞米松使用效果更佳,有利于维持麻醉诱导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马酸氯马斯汀 地塞米松 h 1受体拮抗剂 米库氯铵 组胺 过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