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一代通用视频编码标准H.266/VVC: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6
1
作者 万帅 霍俊彦 +1 位作者 马彦卓 杨付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共17页
相比于上一代标准,新一代通用视频编码标准(H.266/VVC)在同等质量下能够节省大约50%的码率,且适用于多种多样的视频应用场景。论文从H.266/VVC的关键技术出发,对标准的现状、实现和应用发展进行深入探讨。H.266/VVC沿用既往标准中的双... 相比于上一代标准,新一代通用视频编码标准(H.266/VVC)在同等质量下能够节省大约50%的码率,且适用于多种多样的视频应用场景。论文从H.266/VVC的关键技术出发,对标准的现状、实现和应用发展进行深入探讨。H.266/VVC沿用既往标准中的双层码流体系和混合编码框架,针对帧内预测、帧间预测、变换、量化、环路滤波等所有主要编码模块进行了技术革新,并为屏幕内容视频等应用提供了高效的专用编码工具。H.266/VVC标准目前已处于实用化阶段,官方参考软件VTM和开源编解码器VVenC/VVdeC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软件编解码实现。对H.266/VVC的性能分析可以看出:H.266/VVC针对高分辨率视频取得的编码增益更为突出;主要编码工具对性能的贡献通常以复杂度为代价,但也有部分编码工具在提升编码性能的同时可降低整体编码复杂度。H.266/VVC的硬件实现面临诸多挑战,发展明显滞后于软件实现,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具体编码模块的硬件加速方面。H.266/VVC标准发布之后,下一代视频编码标准的发展目前仍围绕混合编码框架进行探索,聚焦在两大方向:超越VVC的增强压缩关注更为先进的、非神经网络的编码工具,基于神经网络的视频编码则探索采用神经网络的编码工具。除此之外,部分或完全跳出现有混合编码框架的端到端视频编码也在飞速发展,未来视频编码标准与神经网络结合成为趋势,但面临着计算资源依赖和稳定结构两方面的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66/VVC标准 视频编码标准 编码模块 编解码器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266/VVC:新一代通用视频编码国际标准 被引量:15
2
作者 朱秀昌 唐贵进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共11页
在2013年制定的H.265/HEVC视频编码标准获得成功后,新一代视频编码国际标准H.266/VVC在ITU⁃T的VCEG和ISO/IEC的MPEG通力合作下已于2020年7月完成。尽管VVC视频编码层的结构仍然是传统的基于块的混合视频编码模式,但VVC提供了多项先进的... 在2013年制定的H.265/HEVC视频编码标准获得成功后,新一代视频编码国际标准H.266/VVC在ITU⁃T的VCEG和ISO/IEC的MPEG通力合作下已于2020年7月完成。尽管VVC视频编码层的结构仍然是传统的基于块的混合视频编码模式,但VVC提供了多项先进的视频编码工具,较先前的HEVC标准,其压缩率大约提高了一倍。文中主要对VVC标准中新编码技术的特点和性能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66/VVC hEVC 视频编码标准 联合视频专家组 视频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联合特征的H.266/VVC屏幕内容快速模式选择算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岳洋洋 曾焕强 +2 位作者 陈婧 林晓丹 蔡灿辉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79-1486,共8页
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266/VVC针对屏幕内容编码引入帧内块复制、调色板等预测模式,在提高编码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计算复杂度。本文采用角点、水平/垂直活动度和平均颜色亮度差联合特征对屏幕内容视频帧和当前编码单元(Coding Unit... 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266/VVC针对屏幕内容编码引入帧内块复制、调色板等预测模式,在提高编码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计算复杂度。本文采用角点、水平/垂直活动度和平均颜色亮度差联合特征对屏幕内容视频帧和当前编码单元(Coding Unit,CU)进行分类,将视频帧分为低对比度屏幕视频帧和高对比度屏幕视频帧,将CU细分为自然内容背景CU、屏幕内容背景CU和屏幕内容前景CU,进而对CU模式进行选择性跳过,减少模式选择代价。实验结果显示,在全帧内的条件下,该算法与开启IBC和PLT的H.266/VVC VTM-7.3标准相比,在码率仅增加1.21%的情况下节省了26.41%的编码时间,降低了编码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66/VVC 屏幕内容编码 快速模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张量的H.266帧内预测快速算法
4
作者 李鸿辉 曾焕强 +2 位作者 陈婧 朱建清 蔡灿辉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18-1524,共7页
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266将帧内预测模式从35种扩展到67种,提高预测准确率的同时大大增加了编码的计算复杂度。本文根据视频内容纹理方向和帧内预测模式选择相关性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张量的H.266帧内预测模式快速选择算法,以编... 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266将帧内预测模式从35种扩展到67种,提高预测准确率的同时大大增加了编码的计算复杂度。本文根据视频内容纹理方向和帧内预测模式选择相关性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张量的H.266帧内预测模式快速选择算法,以编码单元CU为单位,计算其结构张量矩阵,再依据结构张量奇异值分解后得到的特征向量来确定当前CU的纹理方向,缩小候选模式的选择范围,减少进行代价计算的模式数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全I帧条件下,该算法相较于H.266 VTM-7.3标准平台在节省17.28%编码时间的同时只增加1.12%的码率,有效地降低了编码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66 视频编码 结构张量 帧内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机器视觉的VVC帧内编码算法 被引量:1
5
作者 熊皓萱 徐媛媛 朱琨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0-358,共9页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视觉在智能监控、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视频不仅用于人类观看,还可直接由机器视觉算法进行自动分析。如何高效地面向机器视觉存储和传输此类视频成为新的挑战。然而,现有的视频编码标准,如最新的多功能...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视觉在智能监控、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视频不仅用于人类观看,还可直接由机器视觉算法进行自动分析。如何高效地面向机器视觉存储和传输此类视频成为新的挑战。然而,现有的视频编码标准,如最新的多功能视频编码(Versatile Video Coding,VVC/H.266),主要针对人眼视觉特性进行优化,未能充分考虑压缩对机器视觉任务的性能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多目标跟踪作为典型的机器视觉视频处理任务,提出一种面向机器视觉的VVC帧内编码算法。首先,使用神经网络可解释性方法,梯度加权类激活映射(Gradient-weighted Class Activation Mapping,GradCAM++),对视频内容进行显著性分析,定位出机器视觉任务所关注的区域,并以显著图的形式表示。随后,为了突出视频画面中的关键边缘轮廓信息,本文引入边缘检测并将其结果与显著性分析结果进行融合,得到最终的机器视觉显著性图。最后,基于融合后的机器视觉显著性图改进VVC模式选择过程,优化VVC中的块划分和帧内预测的模式决策过程。通过引入机器视觉失真,代替原有的信号失真来调整率失真优化公式,使得编码器在压缩过程中尽可能保留对视觉任务更为相关的信息。实验结果表明,与VVC基准相比,所提出方法在保持相同机器视觉检测精度的同时,可节约12.7%的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编码 显著性分析 帧内编码 多功能视频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