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襄樊-广济断裂两侧地壳物质组成和变形特征研究
1
作者 谭萍 段永红 +1 位作者 檀玉娟 赵延娜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7-632,共6页
基于跨襄樊-广济断裂带的密集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资料,求取每个台站远震事件的P波径向接收函数,利用Pms谐波分析方法得到地壳各向异性分布特征,并采用H-κ-c叠加方法获得台站下方准确的地壳厚度和平均V_(P)/V_(S)值。地壳各向异性结果显... 基于跨襄樊-广济断裂带的密集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资料,求取每个台站远震事件的P波径向接收函数,利用Pms谐波分析方法得到地壳各向异性分布特征,并采用H-κ-c叠加方法获得台站下方准确的地壳厚度和平均V_(P)/V_(S)值。地壳各向异性结果显示,整条测线的地壳各向异性平均分裂时差为0.275 s,位于断裂带以南扬子地块的地壳各向异性强度(平均0.344 s)大于断裂带以北的大别造山带(平均0.226 s)。大别造山带的地壳各向异性强度差别较大,最大值为0.46 s,最小值为0.06 s,且快波方向集中度低。扬子地块各向异性方向和强度分布较为集中,反映出较为稳定的地壳内部结构。研究区快波主体方向为NW-SE向,与断裂带主体走向和GPS方向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夹角,主要与早古生代的扬子地块北向俯冲有关。H-κ-c叠加结果表明,大别造山带地壳较厚(平均厚度为33.2 km)、地壳波速比偏低(平均值为1.74),说明其地壳物质组成以长英质和中性岩石为主,并揭示出基性下地壳的缺失;扬子地块的地壳厚度较薄(平均厚度为32.6 km)、波速比相对较高(平均值为1.78),说明其地壳成分偏中到基性,下地壳可能还保留有部分铁镁质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结构 接收函数 各向异性 h-κ-c叠加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