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密集台阵H/V谱比法探测三河——平谷沉积层界面结构和隐伏断层
1
作者 唐志伟 张怀 +3 位作者 尹光耀 张冰 李志伟 石耀霖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9-1339,共11页
三河—平谷地区位于太行山—燕山隆起和华北平原沉降带的结合处,该区域晚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强烈,强震频发.横贯该地区北东走向的夏垫断裂带被认为是1679年三河—平谷8.0级地震的发震断层,整个断裂带分布在较厚沉积层的华北平原西缘.盆... 三河—平谷地区位于太行山—燕山隆起和华北平原沉降带的结合处,该区域晚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强烈,强震频发.横贯该地区北东走向的夏垫断裂带被认为是1679年三河—平谷8.0级地震的发震断层,整个断裂带分布在较厚沉积层的华北平原西缘.盆地-丘陵-山地结合部的地质特征与盆地结构效应对大震诱发的地震波强地面运动具有显著放大效应.为获取该区域沉积层的精细结构,本文基于密集台阵(由496个台站组成,间隔0.5~5 km)记录的背景噪声利用H/V谱比法计算了各个台站处的峰值频率,并通过频率-厚度转换方法获得了三河—平谷地区三维第四纪沉积层界面结构.结果表明,受隐伏断裂带的影响,沉积层厚度由北西至南东方向整体呈现“厚-薄-厚-薄”趋势,北东部较薄、西南部较厚特点.大兴隆起和宝坻隆起处沉积层厚度约为100~300 m,北京凹陷和大厂凹陷处沉积层厚度约为300~800 m.反演结果与钻井勘探结果和地震勘探剖面基本一致,且沉积层的起伏与隐伏断裂带的分布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本文获得的三维第四纪沉积层精细结构将为区域地震强震模拟、隐伏断层识别、大震危险性量化评估提供关键的数据约束与盆地结构参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台阵 背景噪声 h/v谱比法 第四纪沉积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rtical-to-horizontal response spectral ratio for offshore ground motions:Analysis and simplified design equation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宝魁 王东升 +2 位作者 李宏男 孙治国 李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203-216,共14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in vertical component between onshore and offshore motions,the vertical-to-horizontal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ratio(V/H PGA ratio) and vertical-to-horizontal response spectral ratio(... In order 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in vertical component between onshore and offshore motions,the vertical-to-horizontal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ratio(V/H PGA ratio) and vertical-to-horizontal response spectral ratio(V/H)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ground motion recordings from the K-NET network and the seafloor earthquake measuring system(SEM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vertical component of offshore motions is lower than that of onshore motions.The V/H PGA ratio of acceleration time histories at offshore stations is about 50%of the ratio at onshore stations.The V/H for offshore ground motions is lower than that for onshore motions,especially for periods less than 0.8 s.Furthermore,based on the results in statistical analysis for offshore recordings in the K-NET,the simplified V/H design equations for offshore motions in minor and moderate earthquakes are proposed for seismic analysis of offshore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fshore ground motion vertical component simplified design equation vertical-to-horizontal response spectral ratio v/h vertical-to-horizontal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ratio v/h PGA ratio K-NET network seafloor earthquake measuring system (SE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VSR方法的上海市典型场地特征研究
3
作者 赵鹏 韦晓 胡峻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2-319,共8页
上海市强震台网获取了2020年5月3日日本九州6.0级地震等多次强震记录。通过对地震记录进行分析处理,分别计算了每个强震台站的H/V谱比曲线,结合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的基岩埋深分布图,得到了每个台站的基阶共振频率与沉积层厚度。结果表... 上海市强震台网获取了2020年5月3日日本九州6.0级地震等多次强震记录。通过对地震记录进行分析处理,分别计算了每个强震台站的H/V谱比曲线,结合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的基岩埋深分布图,得到了每个台站的基阶共振频率与沉积层厚度。结果表明:H/V谱比曲线峰值与沉积层厚度存在明显相关性,并且通过数据拟合建立了上海市沉积层厚度与基阶共振频率的经验公式,绘制了上海市场地基本周期分布图,可以为上海市抗震设防提供一定的参考;厚沉积层场地上地震记录的谱比曲线会出现多个峰值,第二个峰值代表了沉积层的高阶共振频率;通过数据拟合得到上海地区剪切波速与沉积层厚度的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v谱比(hvSR) 共振频率 沉积层厚度 强震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面瑞雷波波场模拟及H/V谱比探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芃 邵广周 +3 位作者 恒翔天 蓝笛瑄 王国顺 霍科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1041,共11页
滑坡是一种分布广泛、数量众多、危害巨大的地质灾害,准确确定滑坡滑动面对滑坡防治具有重大意义。传统的勘探手段,如钻探和地球物理方法在起伏较大的滑坡地形中具有诸多限制。本文以四川省屏山县东池庄滑坡为参考,建立了起伏地形软弱... 滑坡是一种分布广泛、数量众多、危害巨大的地质灾害,准确确定滑坡滑动面对滑坡防治具有重大意义。传统的勘探手段,如钻探和地球物理方法在起伏较大的滑坡地形中具有诸多限制。本文以四川省屏山县东池庄滑坡为参考,建立了起伏地形软弱性土质滑坡模型,进行了瑞雷波波场模拟并经过模式分离后计算求得水平/垂直(H/V)谱比曲线。对比分析了波场传播及H/V谱比曲线的特征,发现在110道检波器排列中,中心部位检波器的峰值频率可作为计算土石分界面的卓越频率。设计了土层厚度分别为25、31、35 m的滑坡模型,发现土层厚度与峰值频率呈负相关关系。给出了地层为黏性土与泥岩时的频率-深度经验公式,得到了连续滑动面信息,经验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际模型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性滑坡 h/v谱比曲线 波场模拟 峰值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脉动H/V谱比法的红土场地卓越周期
5
作者 周仰新 李永强 +2 位作者 许言 刘旭锋 姬雪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41-846,共6页
为研究地脉动H/V谱比法在确定红土场地卓越周期中的适用性,对不同类别红土场地开展系统的地脉动测试。首先利用地脉动H/V谱比法中水平分量的不同组合方式处理地脉动测试数据,得到HVSR曲线;然后分析HVSR曲线,获取场地卓越周期,进而确定... 为研究地脉动H/V谱比法在确定红土场地卓越周期中的适用性,对不同类别红土场地开展系统的地脉动测试。首先利用地脉动H/V谱比法中水平分量的不同组合方式处理地脉动测试数据,得到HVSR曲线;然后分析HVSR曲线,获取场地卓越周期,进而确定场地类别,划分场地岩土类型;最后结合钻孔勘探信息,验证了地脉动H/V谱比法在确定红土场地卓越周期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且H/V谱比法中采用东西和南北向水平分量的矢量和组合方式可更加简便和准确地获取场地卓越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脉动 h/v谱比法 红土场地 卓越周期 场地类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V谱比法的重庆测震台网场地响应研究
6
作者 杨亚运 汪建 +1 位作者 李翠平 马伟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8-540,共13页
利用重庆测震台网36个子台地脉动噪声数据,采用H/V谱比法计算分析场地响应。根据各台站0.5~20 Hz场地响应曲线形态特征,将这些子台分为平坦类、低频放大类、中频放大类、中频衰减类和高频放大类。结合7个钻孔应变同址观测台站地质剖面图... 利用重庆测震台网36个子台地脉动噪声数据,采用H/V谱比法计算分析场地响应。根据各台站0.5~20 Hz场地响应曲线形态特征,将这些子台分为平坦类、低频放大类、中频放大类、中频衰减类和高频放大类。结合7个钻孔应变同址观测台站地质剖面图,分析了浅层地质构造对台站场地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台基岩性差异和分层结构对场地放大效应有直接影响,台站局部低密度介质会造成低频段(0.5~1 Hz)的场地放大效应,而岩性单一的地下结构场地放大效应不明显。对比3个台基改造台站在改造前后的场地响应曲线,发现台基观测形式的改变对台站场地响应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地震计墩加高后的独立柱体结构,明显增大了中高频段场地放大效应。重庆地区场地响应等值线分布与区域地形地貌之间无必然联系,但台基局部地势和所处山体的位置会影响观测频带范围内场地响应曲线表现形态。综合来看,台基岩性差异和工艺水平、浅层地质构造和介质密度、局部地形特征和山体部位等均会影响台站场地响应的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v谱比法 场地响应 台基形式 重庆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微动H/V谱比法和台阵技术探测场地响应和浅层速度结构 被引量:85
7
作者 王伟君 刘澜波 +1 位作者 陈棋福 张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15-1525,共11页
为了快速而且廉价地获取北京市详细的场地响应和浅层速度结构,应用于地震动模拟和地震灾害预防,我们开展了微动观测技术和处理方法研究.本文利用2007年夏季北京五棵松地区进行的几个微动观测实验数据,使用单台H/V谱比法分析场地的卓越... 为了快速而且廉价地获取北京市详细的场地响应和浅层速度结构,应用于地震动模拟和地震灾害预防,我们开展了微动观测技术和处理方法研究.本文利用2007年夏季北京五棵松地区进行的几个微动观测实验数据,使用单台H/V谱比法分析场地的卓越频率及其对应的放大系数,并对比了不同地震仪和观测时间对H/V曲线的影响;应用高分辨率F-K频谱分析方法从微动台阵数据中得到Rayleigh波的频散曲线并使用邻域算法反演出浅层速度结构.H/V结果表明该地区卓越频率在2.1~2.2 Hz之间,对应的放大系数下限约为3;利用微动H/V方法得到的场地卓越频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微动台阵反演结果给出了比较合理的波阻抗界面深度和层平均速度结构,认为地下80多米处的波阻抗界面是决定场地卓越频率和其场地放大系数的主要界面.本研究表明微动技术应用于评估城市地震场地响应和浅层速度结构是可行且易于实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 浅层速度结构 场地响应 h/v谱比法 F-K频谱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河—平谷地区地脉动H/V谱比法探测:场地响应、浅层沉积结构及其反映的断层活动 被引量:32
8
作者 彭菲 王伟君 寇华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775-3790,共16页
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造成了包括北京在内的华北广大地区严重的人员和经济损失,但是该地区和地震灾害密切相关的沉积结构和地震场地响应特征研究,相对比较缺乏.本文利用1~4 km台间距的高密度单台地脉动观测、几个小孔径台阵观测和... 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造成了包括北京在内的华北广大地区严重的人员和经济损失,但是该地区和地震灾害密切相关的沉积结构和地震场地响应特征研究,相对比较缺乏.本文利用1~4 km台间距的高密度单台地脉动观测、几个小孔径台阵观测和钻孔测井数据,研究了三河—平谷地区的浅层沉积的场地响应和沉积层三维起伏特征,以及构造运动对沉积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层的场地共振频率和沉积厚度有明显的分区特征:东北部场地共振频率主要在1.0~7.0 Hz之间,具有相对较薄的沉积厚度,沉积界面起伏也相对平稳;西南部场地共振频率大部分区域小于1.0 Hz,可低至0.3 Hz,相应的沉积厚度起伏显著,其中在大厂凹陷厚度可达300~600 m.沉积起伏和隐伏断裂带的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反映了夏垫断裂、南苑—通县断裂第四纪以来较为活跃的正断活动.北东走向的夏垫等隐伏断裂在东北部山前的正断活动相对不发育,以及东北部和西南部沉积厚度的显著差异,都可能受到北西走向的二十里长山断裂带活动的影响.按照Vs30场地分类,研究区内沉积较厚的凹陷地区主要为E类软土,其他区域为D类中硬土.研究结果与区域地质调查、钻孔数据和浅层地震勘探剖面结果基本相符,说明地脉动探测方法能够高效、低成本的获取区域沉积厚度和场地作用,为地震小区划和抗震设防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河—平谷地区 h/v谱比法 场地响应特征 浅层沉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泗阳浅层沉积结构的微动H/V谱比法探测 被引量:3
9
作者 彭菲 王伟君 +5 位作者 熊仁伟 吕晓健 闫坤 孙鑫喆 耿爽 寇华东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61-577,共17页
江苏省泗阳地处郯庐地震带内,存在一定的地震灾害风险。地震场地放大效应是加重地震灾害的重要因素,与浅层结构密切相关。文中基于217个微动观测的H/V谱比法结果,研究江苏省泗阳县城的地震场地效应和浅层沉积结构。H/V峰值频率分布结果... 江苏省泗阳地处郯庐地震带内,存在一定的地震灾害风险。地震场地放大效应是加重地震灾害的重要因素,与浅层结构密切相关。文中基于217个微动观测的H/V谱比法结果,研究江苏省泗阳县城的地震场地效应和浅层沉积结构。H/V峰值频率分布结果表明,泗阳研究区地震场地的共振频率介于0.6~1.8Hz之间,有明显的起伏变化;对应的浅层沉积厚度为30~200m,整体上表现为中部浅、向东西两侧逐渐加深的特征,其中中部城区浅层沉积厚度为30~70m,东南角最厚;浅层沉积在NNE走向有显著的深浅交替条带,与海泗断裂带的位置和走向基本一致。与区内2条浅层反射地震勘探剖面进行对比发现,微动方法获得的基岩起伏形态较为可靠。通过微动H/V谱比法得到的沉积结构和场地响应特征,能够为泗阳地区地震危险性的小区划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泗阳 微动h/v谱比法 浅层沉积结构 场地响应 海泗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脉动H/V谱比卓越周期的场地类别划分 被引量:4
10
作者 师黎静 刘佳轩 陈盛扬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34-42,51,共10页
基于地脉动卓越周期的场地类别划分方法具有简单经济快捷的特点,包含抗震设计规范(1964)在内的多个历史版本规范与手册都曾给出过相应的划分标准。而现行抗震设计规范(2016)已对覆盖层厚度和等效剪切波速等场地类别划分指标进行了修正,... 基于地脉动卓越周期的场地类别划分方法具有简单经济快捷的特点,包含抗震设计规范(1964)在内的多个历史版本规范与手册都曾给出过相应的划分标准。而现行抗震设计规范(2016)已对覆盖层厚度和等效剪切波速等场地类别划分指标进行了修正,这些对应于历史版本规范的划分标准也已无法继续应用;同时,国内外最新研究也表明,相对于早期划分标准中使用的水平向傅氏谱卓越周期,地脉动H/V谱比的卓越周期能更有效表达场地动力特性。通过对不同类别场地上的地脉动单点三分向观测及H/V谱比分析,研究了地脉动H/V谱比卓越周期与场地类别的对应关系,建议了一套适于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场地类别的地脉动卓越周期划分方案。其中,Ⅰ类、Ⅱ类、Ⅲ类和Ⅳ类场地对应的卓越周期范围分别为:T≤0.08 s,0.08 s<T≤0.55 s,0.55 s<T≤0.95 s和T>0.95 s。通过与基于数值模拟、理论计算及震前背景噪声等方法的对比说明了该方案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该方案相比基于傅氏谱法的方案有很大改进,依据现行规范标准判定场地类别的准确率平均达到72%以上,略偏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脉动 h/v谱比 场地类别 卓越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V谱比方法在强震记录应用中几个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红光 冷崴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9-176,共8页
随着我国强震记录的积累,利用强震记录进行工程场地抗震设防研究成为必然。使用滇西南地区2007—2011年间强震台网记录到的强震动记录数据,研究使用水平/垂直谱比法(H/V)处理强震数据时的几个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发现:在使用H/V谱比法进... 随着我国强震记录的积累,利用强震记录进行工程场地抗震设防研究成为必然。使用滇西南地区2007—2011年间强震台网记录到的强震动记录数据,研究使用水平/垂直谱比法(H/V)处理强震数据时的几个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发现:在使用H/V谱比法进行场地地震效应研究时,强震记录和地脉动记录存在较大的不同;使用强震记录可以获得更多的震源和台站场地参数信息,但这同时也相应增加了强震数据使用时的难度。比较国内外学者使用强震数据进行场地地震效应的研究成果,分析在使用强震数据时存在的问题,最终给出使用强震记录研究场地效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记录 h/v谱比 场地效应 不同方位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动H/V谱比法的土石分界面探测研究——以济南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44
12
作者 张若晗 徐佩芬 +4 位作者 凌甦群 杜亚楠 游志伟 王志辉 孙成禹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39-350,共12页
土石分界面对城市抗震设防和地下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城市中复杂的干扰限制了常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使用,本文选用环境友好且抗干扰能力强的微动H/V谱比法对济南中心城区的土石分界面展开研究.在济南中心城区开展三分量微动测量,得到... 土石分界面对城市抗震设防和地下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城市中复杂的干扰限制了常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使用,本文选用环境友好且抗干扰能力强的微动H/V谱比法对济南中心城区的土石分界面展开研究.在济南中心城区开展三分量微动测量,得到了400多个测点的微动数据,计算了对应的H/V谱比曲线.将得到的H/V曲线划分成单峰、宽峰、双峰和无峰四种类型,分析了不同类型曲线与地质结构的关系.根据基岩性质不同,将研究区的基岩划分为灰岩和岩浆岩两种类型,总结出了基岩为灰岩时的深度-频率关系式,同时发现当基岩为岩浆岩时无法得到可靠的关系式.根据关系式计算得到了济南部分测线的土石分界面深度分布,另外,关系式的计算结果与钻孔资料十分吻合,能满足工程探测的精度要求.本方法为在城市强干扰环境中确定土石分界面深度提供了快速准确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探测 h/v谱比法 土石分界面 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H/V谱比法研究三河和唐山地震震区地壳浅部沉积结构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帅 林吉焱 +1 位作者 周铭 刘巧霞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92-902,共11页
利用一条穿过三河和唐山地震区的密集地震探测剖面数据,采用H/V谱比法获得了三河、唐山地震区及邻近区域的地壳浅部沉积结构特征、场地共振频率及易破坏程度等参数.结果表明:研究区松散沉积层厚度约为100—800 m,呈现出NW浅而SE深的变... 利用一条穿过三河和唐山地震区的密集地震探测剖面数据,采用H/V谱比法获得了三河、唐山地震区及邻近区域的地壳浅部沉积结构特征、场地共振频率及易破坏程度等参数.结果表明:研究区松散沉积层厚度约为100—800 m,呈现出NW浅而SE深的变化特征;探测剖面西北部通县隆起的沉积层厚度约为350—450 m,沉积层界面起伏平缓;大厂凹陷沉积层厚度约为300—600 m,横向变化特征显著.测线东南部唐山地震区地壳浅部存在上下两组较明显的沉积界面:上层界面深度约为100 m,呈水平展布;下层界面深度约为300—800 m,且向东南方向逐渐加深.三河和唐山地震区的场地放大系数约为3—4,场地易破坏程度均大于20,显示出地表建筑物易破坏程度较高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河地震区 唐山地震区 短周期密集台阵 h/v谱比法 浅层沉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噪声测试的隐伏断层场地H/V谱比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鹏 罗永红 +1 位作者 宋志宾 南凯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28-537,共10页
基于四川石棉县安顺场隐伏断层穿越区的60余次环境噪声测试,探讨了隐伏断层对环境噪声H/V谱比特征的影响,并且通过研究区所获卓越频率对其覆盖层厚度进行估算,以覆盖层厚度的变化揭示了隐伏断层的行迹。结果显示:①在排除可能受河流影... 基于四川石棉县安顺场隐伏断层穿越区的60余次环境噪声测试,探讨了隐伏断层对环境噪声H/V谱比特征的影响,并且通过研究区所获卓越频率对其覆盖层厚度进行估算,以覆盖层厚度的变化揭示了隐伏断层的行迹。结果显示:①在排除可能受河流影响引发的高频区后,隐伏断层带处的H/V谱比曲线多呈现高频、低放大系数和多峰值频率等特点;②覆盖层厚度在部分强风化区和河流高频区存在5—10 m的差异;③环境噪声阵列反演所得部分覆盖层厚度变化较大区域与隐伏断层的形迹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噪声 h/v 谱比 卓越频率 隐伏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H/V方法研究琼北火山区的浅表层地质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佳俊 郭震 +3 位作者 夏少红 张昌榕 吴晓阳 任鹏飞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4-193,共10页
海南琼北活火山作为华南沿海重要的第四纪火山,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对该火山的形成演化已开展了大量深部地质结构的研究,但对其表层地质结构特征仍然缺乏详细了解。水平-垂直频谱比法(简称H/V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浅表层... 海南琼北活火山作为华南沿海重要的第四纪火山,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对该火山的形成演化已开展了大量深部地质结构的研究,但对其表层地质结构特征仍然缺乏详细了解。水平-垂直频谱比法(简称H/V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浅表层地质结构的研究,本文基于35个便携式微功耗地震仪组成的流动台阵观测数据,采用经典全波场H/V_((full))和瑞利波椭圆率H/V_((Ray))分析方法,获得了琼北火山区H/V曲线峰值频率(F_(0))和放大倍数(A_(0))的空间变化特征。琼北火山区H/V曲线峰值频率变化强烈,以长流-仙沟断裂为界,断裂西南侧很难从H/V曲线中获取清晰的F_(0)和A_(0),而断裂东北侧则存在明显的F_(0)和A_(0)。结合已有地质资料,本文认为长流-仙沟断裂西南侧处于凹陷区,其浅表层火山岩未发生明显的风化作用,而东北侧位于隆起区域,地表火山岩受到了比较严重的风化作用。这一研究结果表明,H/V方法可反映表层火山岩的风化状态,火山岩出露场地H/V曲线的峰值频率和放大倍数随风化作用程度的增强而表现得更加明显。本研究为琼北火山区浅表火山岩风化状态和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v方法 琼北火山区 背景噪声 浅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S和节点地震仪联合探测北京黄庄—高丽营断裂
16
作者 吕恒茹 王伟君 +1 位作者 闫坤 茶文剑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01-2215,共15页
城市活动断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潜在破坏因素,准确探测其位置和活动特征对于城市规划和地震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了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DAS)的密集观测技术,结合传统的三分量节点地震仪,在... 城市活动断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潜在破坏因素,准确探测其位置和活动特征对于城市规划和地震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了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DAS)的密集观测技术,结合传统的三分量节点地震仪,在北京海淀区京密引水渠附近开展了联合断层探查实验.通过DAS记录的背景噪声互相关,提取高频瑞利面波的频散曲线,反演获得了沿光纤长约1 km深至百米的高分辨率横波速度剖面.同时,通过计算节点地震仪水平和垂直分量噪声频谱比(H/V)的峰值频率,获得了松散沉积厚度剖面.这两个结果一致地揭示了该区域存在明显的速度结构和松散沉积厚度跳变,呈现出南低北高的南倾正断性质,与黄庄—高丽营断裂特征相符;断层上下盘错距超过40 m,下盘松散沉积可能存在0.7 Hz和4.0 Hz左右的双频共振,上盘共振频率为1.0~1.7 Hz.我们的研究表明,DAS具有快速获得长距离浅层速度结构的优势,并与传统的H/V方法相互补充,从而可靠地探测隐伏活断层.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城市密集分布的地下光纤资源,DAS技术有望成为城市活断层探测、地震区划和地下空间探查等领域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 背景噪声成像 h/v 黄庄—高丽营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冲带板间非设定地震的水平与竖向加速度反应谱比模型
17
作者 王乐添 何瑾 侯瑞彬 《地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9-283,共15页
基于日本KiK-net和K-NET台网所获取的59次俯冲带板间地震的3048条强震记录,采用随机效应算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地震类型、谱周期、场地条件等因素对水平与竖向加速度(H/V)反应谱比的影响,并建立了俯冲带板间非设定地震(不包含震源... 基于日本KiK-net和K-NET台网所获取的59次俯冲带板间地震的3048条强震记录,采用随机效应算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地震类型、谱周期、场地条件等因素对水平与竖向加速度(H/V)反应谱比的影响,并建立了俯冲带板间非设定地震(不包含震源项、路径项等参数)的H/V反应谱比模型,用于调整无震源、无路径信息时的工程抗震设计反应谱。研究结果表明:(1)地震类型和场地类别对H/V反应谱比均存在显著影响,H/V反应谱比的峰值周期与各类别场地的平均场地周期接近,预测模型的H/V反应谱比峰值周期与场地的卓越周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2)路径效应项和场地效应项的随机误差对H/V反应谱比离散程度的贡献随谱周期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场地效应的贡献在各类场地的平均场地周期处最大。为便于工程应用,模型中未加入震源和路径参数,残差分析表明震源特性和传播路径仍会对H/V反应谱比产生影响,当有明确的地震信息时,引入震级、断层距、断层深度等因素可进一步提高模型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v反应谱比 俯冲带板间地震 残差 标准差 随机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闪烁计数法中一种新的淬灭校正方法——CH数法
18
作者 吴学周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51-155,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淬灭校正方法—CH数法,简述了CH数法的测量步骤,测量~3H,^(14)C活度的结果,并和Beckman,LKB,Packard公司的液闪谱仪作了比较。
关键词 液体闪炼 Ch h 谱指数 道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适应于倾斜Moho面的H-κ-θ叠加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谭萍 陈赟 +3 位作者 孙维昭 李玮 唐国彬 崔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689-3700,共12页
地壳厚度、波速比或泊松比是研究地壳结构和性质的基本地震学参数,对于研究地壳组分特征及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经典H-κ叠加方法是利用远震接收函数资料求取台站下方地壳厚度和波速比最为简便高效的方法.但该方法隐含着Moho面是水平... 地壳厚度、波速比或泊松比是研究地壳结构和性质的基本地震学参数,对于研究地壳组分特征及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经典H-κ叠加方法是利用远震接收函数资料求取台站下方地壳厚度和波速比最为简便高效的方法.但该方法隐含着Moho面是水平界面的假设条件,意味着Ps转换波及后续多次波相对P波的走时主要取决于地壳厚度和纵横波速度,而忽略了界面产状的影响.理论模拟表明,如果不考虑Moho面的产状,特别是在Moho面倾角较大的情况下,利用经典H-κ叠加方法得到的地壳厚度和波速比会偏离实际模型,尤其会造成波速比的过高估计,从而影响到对地壳结构和性质的认知.为了解决Moho面倾斜条件下的地壳厚度和波速比求取问题,本文推导了界面倾斜条件下Ps转换波与后续多次波相对于直达P波的理论到时公式;基于经典H-κ叠加方法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可以同步求取地壳厚度-波速比-Moho面倾角的H-κ-θ叠加方法.通过理论模型测试,验证了该方法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将此方法应用于青藏高原南部Hi-CLIMB台阵资料,显示出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厚度 波速比 P波接收函数 h-κ叠加方法 倾斜Moho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动H/V谱比卓越频率处峰值的概率分布探讨
20
作者 韩雨馨 张海仲 赵衍刚 《地震工程学报》 2025年第6期1369-1379,1387,共12页
微动水平/垂直(H/V)谱比法广泛用于场地效应的评估。然而,H/V谱比峰值的大小会随数据截取位置、截取长度以及选取平滑方法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为阐明H/V谱比峰值随微动数据截取位置变化的特性,对位于日本的7个场地进行微动观测... 微动水平/垂直(H/V)谱比法广泛用于场地效应的评估。然而,H/V谱比峰值的大小会随数据截取位置、截取长度以及选取平滑方法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为阐明H/V谱比峰值随微动数据截取位置变化的特性,对位于日本的7个场地进行微动观测,计算出不同截取位置处的微动H/V谱比结果,并统计和分析H/V谱比曲线的峰值。结果表明,微动H/V谱比峰值随截取位置的不同而产生变化,其变化程度受截取长度和所选场地条件的影响;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无论截取长度和所选场地如何变化,H/V谱比峰值均服从极值Ⅰ型分布。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H/V谱比峰值在评估场地放大效应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h/v谱比法 h/v谱比峰值 微动数据截取位置 极值Ⅰ型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