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发性肌炎合并Guillain-Barré综合征一例
1
作者 刘建仁 张敏 +2 位作者 徐彬 黄鉴政 程源深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84-184,F003,共2页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guillain—barré综合征 并发症 诊断 肌酶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肌电图相关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小妍 谷有全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2-766,共5页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疾病,其发病原因尚未阐明,可能与感染、手术、疫苗接种等因素有关。随着对该病认识的加深,其肌电图特点逐渐引起关注。本文综述GBS患者肌电图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H反射、F波...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疾病,其发病原因尚未阐明,可能与感染、手术、疫苗接种等因素有关。随着对该病认识的加深,其肌电图特点逐渐引起关注。本文综述GBS患者肌电图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H反射、F波、传导阻滞、可逆性传导衰竭、时间离散、腓肠保留,以及针电极肌电图等各项参数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分析其与GBS诱因和预后的相关性,旨在为提高对GBS患者肌电图特点的认知和辅助GBS的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肌电图 神经传导 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uillain-Barre综合征患者早期电生理检查的临床分析
3
作者 李妍 赵传胜 张朝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10-812,共3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患者发病早期电生理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就诊于我院并最终确诊为GBS的患者,初始症状出现10 d内(包括10 d)且已进行电生理检查,共1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 目的回顾性研究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患者发病早期电生理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就诊于我院并最终确诊为GBS的患者,初始症状出现10 d内(包括10 d)且已进行电生理检查,共1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初始症状出现后7 d及10 d内行电生理检查的结果显示,主要异常为H反射潜伏期延长(100%、90%)、DML延长(78%、90%)、F波异常包括出现率下降或消失、F波传导速度下降(61%、60%)、CAMP下降(50%、60%)、MNCV下降(33%、30%)、SNCV下降(28%、40%)。其中H反射的异常和DML的延长是最常见的异常。运动神经传导检测结果显示,腓总、胫神经的异常率高于正中、尺神经。结论 GBS发病早期,电生理检查的异常率非常高,H反射及F波是GBS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建议针对可疑GBS患者应尽早行电生理检查,进行常规电生理检查时也应进行H反射及F波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illain-barrE综合征 电生理学诊断 F波 H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uillain-Barre综合征早期电生理变化及分型再认识 被引量:4
4
作者 党静霞 李汉玲 石小磊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255-256,263,共2页
分析了31例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的电生理改变。有14例于病后3周行肌电图检查。早期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异常率为71.01%,主要表现为末端潜伏时(ML)延长,占61.22%,其次为MCV轻度减慢,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 分析了31例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的电生理改变。有14例于病后3周行肌电图检查。早期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异常率为71.01%,主要表现为末端潜伏时(ML)延长,占61.22%,其次为MCV轻度减慢,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肌电图(EMG)对早期GBS的诊断价值有限.但EMG鼻常出现越早,则预后越差。31例电生理特点分型:髓鞘型GBS27例(87.09%),轴索型GBS2例(6.4%),另有2例(6.4%)髓鞘及轴索损害均较重,预后差,故认为可能是两者同时损害的混合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B综合征 末端潜伏时 电生理 MCV 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射病致吉兰-巴雷综合征三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李萍 徐艳芳 +3 位作者 胡帅 曾晓霞 胡娟娟 漆学良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2-358,共7页
目的 报道3例热射病致吉兰-巴雷综合征并进行文献复习,总结热射病致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与结果 共3例患者均为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2年8月诊断与治疗病例,临床主要表现为热射病意识障碍恢复后四肢无力、构音障碍,体格检... 目的 报道3例热射病致吉兰-巴雷综合征并进行文献复习,总结热射病致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与结果 共3例患者均为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2年8月诊断与治疗病例,临床主要表现为热射病意识障碍恢复后四肢无力、构音障碍,体格检查腱反射消失,肌电图提示广泛性周围神经损害,以轴索损害为主,运动神经受累为著,其中例1和例2存在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临床诊断为热射病致吉兰-巴雷综合征,予免疫治疗后肌力较前好转,但1年余随访时仍遗留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热射病致吉兰-巴雷综合征病情危重,多发生于热射病3周内,免疫治疗后肌力不同程度改善,但仍遗留严重神经功能缺损,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格林-巴利综合征 肌电描记术 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明经穴针刺法联合基于“治痿独取阳明”理论针推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岩 徐丽娟 +1 位作者 陈思歧 李艳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6-411,共6页
目的观察阳明经穴针刺法联合基于“治痿独取阳明”理论针推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以52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阳明经穴针刺法及基于“治痿独取阳明”理论针推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为研究组,以52例单独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为... 目的观察阳明经穴针刺法联合基于“治痿独取阳明”理论针推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以52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阳明经穴针刺法及基于“治痿独取阳明”理论针推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为研究组,以52例单独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四肢肌力评分、临床疗效、肢体感觉功能、肢体运动功能、上肢正中神经电生理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下肢近端、下肢远端、上肢近端、上肢远端肌力评分、上肢正中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分升高(P<0.05),研究组更明显(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86.54%)高于对照组(69.23%)(P<0.05)。治疗后,两组肢体感觉功能分级、肢体运动功能分级优于治疗前(P<0.05),以研究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上肢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DML)降低(P<0.05),以研究组更明显(P<0.05)。结论阳明经穴针刺法联合基于“治痿独取阳明”理论针推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四肢肌力、肢体感觉与运动功能,且可调节神经电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经穴针刺法 治痿独取阳明 针推 吉兰-巴雷综合征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抗GM1抗体与抗甲状腺抗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詹慧 常蕾蕾 +2 位作者 孟海兰 陈燕婷 陈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0-366,共7页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患者抗甲状腺抗体与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7月—2023年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同时检测抗甲状腺抗体和抗神经节苷脂抗体(antig...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患者抗甲状腺抗体与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7月—2023年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同时检测抗甲状腺抗体和抗神经节苷脂抗体(antiganglioside antibody,AGA)水平的60例GBS患者,根据抗甲状腺抗体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甲状腺功能以及AGA比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甲状腺功能异常组中GBS患者抗神经节苷酯GM1抗体和GM2抗体水平人明显升高,并伴有更严重的临床症状(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BS患者抗甲状腺抗体异常(OR=5.184,95%CI:1.377~19.518,P=0.015)以及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水平升高(OR=1.266,95%CI:1.009~1.588,P=0.030),是导致抗GM1抗体阳性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peroxidase antibody,TPO⁃Ab)预测GM1阳性的最佳阈值为47.9 U/mL,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77.8%。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预测GM1阳性的最佳阈值为20.0 U/mL,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73.3%。结论:合并抗甲状腺抗体异常的GBS患者更易出现抗GM1抗体阳性,这可能是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GBS患者预后更差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抗神经节苷脂抗体 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兰-巴雷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改变 被引量:24
8
作者 林世和 赵节绪 +1 位作者 江新梅 宋晓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 观察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  syndrome,GBS)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改变。方法22例病人,其中全解8例,脑、脊髓、坐骨神经局解14例。常规取块,光镜观察。结果①3例脑表静脉充盈,脑回变... 目的 观察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  syndrome,GBS)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改变。方法22例病人,其中全解8例,脑、脊髓、坐骨神经局解14例。常规取块,光镜观察。结果①3例脑表静脉充盈,脑回变宽,脑沟变窄和轻度杭大孔疝;②大脑神经节细胞多呈缺血性改变,海马锥体细胞轻微脱落,运动神经细胞核染色质溶解。延髓、脑桥有轻微水肿。8例于延髓、脑桥小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2例在脑桥与额叶白质处有灶性脱髓鞘。部分小脑浦肯野细胞脱落,1例于小脑分子层有数处以小胶质细胞为主的小胶质结节;③16例脊髓前角细胞肿胀,染色质呈中心性溶解,核偏位,以颈、腰段改变最明显。在胞浆内可有空泡形成,伴淋巴细胞浸润;④周围神经:20例以节段性脱髓鞘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要改变,另有2例轴索改变较重,肿胀断裂,髓球形成等,疑为急性炎性轴索型神经根神经病。结论①脑干和脊髓内的淋巴细胞浸润,可视为周围神经病理改变的继续和扩延;②胶质结节的发现提示病人有嗜神经病毒感染的可能;③大脑、脑干灶性脱髓鞘,表明GBS可以合并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ilain-barre综合征 中枢神经系统 病理 轴索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血浆置换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李碧娟 杨晓苏 +2 位作者 彭晶晶 陈冰 舒象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4-608,共5页
目的:评估淋巴血浆置换(lymphoplasmapheresis,LPE)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syndrome,GB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6例GBS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人,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淋巴血浆置换;对照组33人,只进... 目的:评估淋巴血浆置换(lymphoplasmapheresis,LPE)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syndrome,GB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6例GBS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人,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淋巴血浆置换;对照组33人,只进行内科治疗。通过肌力开始恢复时间、治疗前后肌力评分差值来评估疗效。观察治疗组的副反应。结果:治疗组33例患者接受LPE48次,平均1.5次/例;治疗后肌力开始恢复时间平均为(6.45±3.01)d,早于对照组(8.36±3.831)d;肢体肌力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值大于对照组;疗效为进步者(16例)多于对照组(4例),无效者(16例)少于对照组(24例),总有效率为51.5%,高于对照组27.7%;平均住院天数为(19.42±7.25)d,短于对照组(24.00±8.6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LPE后肌力平均评分增高,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第3次LPE后肌力平均评分继续增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E组相关副反应发生率为12.5%,主要为荨麻疹和低血压,均轻微,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LPE疗效肯定,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血浆置换 吉兰-巴雷综合征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林-巴利综合征腰丛神经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吕发金 谢鹏 +5 位作者 牟君 朱丹 万东 李勇 李咏梅 肖智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57-1460,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神经成像(MRN)对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GBS(21例)、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4例)患者及正常人(30例)行腰丛神经MRN检查。正常组观测腰2~5神经根、神经节及... 目的探讨磁共振神经成像(MRN)对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GBS(21例)、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4例)患者及正常人(30例)行腰丛神经MRN检查。正常组观测腰2~5神经根、神经节及神经干、股神经的形态、大小及信号;GBS及CIDP组观察神经及其周围的改变,测量右侧腰4神经根、神经节、神经干及股神经的短轴径线及神经肌肉信号比。结果正常组MRN可清晰显示腰2~5神经的走行,神经节呈圆或椭圆形膨大,大小约为3~6mm,神经根及干呈条状,边缘光滑,大小约为2~5mm,神经节信号高于神经根和干,40%的神经根鞘有少量脑脊液,股神经、闭孔神经、腰骶干的显示率分别为100%、83.3%、43.3%。80.9%的GBS腰丛神经周围有片状模糊高信号,神经根和节大小和信号无明显改变,25%神经干增粗,50%的神经干信号增高,边缘模糊。CIDP神经周围无片状高信号,神经根及节无明显增大,神经干及股神经均明显增粗,信号增高。结论MRN可清晰显示腰丛神经及主要大分支;GBS在神经周围有渗出病变,神经增粗不明显,CIDP神经周围无渗出病变,神经干明显增粗。MRN可作为GBS及CIDP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磁共振神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血-脑脊液屏障损伤与24小时鞘内免疫球蛋白G合成率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1
作者 傅珏 周月平 +1 位作者 余莎莎 朱德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638-1641,共4页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血-脑脊液屏障损伤与24 h鞘内免疫球蛋白G(IgG)合成率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6月南昌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经腰椎穿刺免疫学检查与肌电图检查确诊的GBS患者69例,回顾...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血-脑脊液屏障损伤与24 h鞘内免疫球蛋白G(IgG)合成率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6月南昌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经腰椎穿刺免疫学检查与肌电图检查确诊的GBS患者69例,回顾性收集其临床资料。根据24 h鞘内IgG合成率将患者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正常组与偏高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生化特征;根据脑脊液清蛋白/血清清蛋白(QALB)将患者分为血-脑脊液屏障正常组、轻度损伤组、中度以上损伤组,并观察3组间24 h鞘内IgG合成率的变化;分析QALB与24 h鞘内IgG合成率的相关性。结果 GBS患者根据24 h鞘内IgG合成率分为正常组34例,偏高组35例。两组性别、年龄、残疾量表评分、颅神经症状、自主神经症状、麻木症状、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高组QALB、脑脊液清蛋白、脑脊液IgG、脑脊液IgG指数均高于正常组(P<0.01)。GBS患者根据QALB分为血-脑脊液屏障正常组20例、轻度损伤组26例及中度以上损伤组23例。3组24 h鞘内IgG合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中度以上损伤组24 h鞘内IgG合成率高于血-脑脊液屏障正常组(F=6.20,P<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QALB与24 h鞘内IgG合成率呈正相关(rs=0.66,P<0.01)。结论 24 h鞘内IgG合成率随血-脑脊液屏障损伤而增加,QALB与24 h鞘内IgG合成率有助于GBS的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血脑屏障 QALB 24 h鞘内IgG合成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兰-巴雷综合征中的传导阻滞与电生理分型变化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雨晨 冯国栋 +2 位作者 王静 刘学东 赵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3-297,共5页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临床特点和病程进展中电生理分型变化以及病程早期电生理特点对分型变化判断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32例GBS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资料,总结临床特征并根据临床及电生理分型分组,观...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临床特点和病程进展中电生理分型变化以及病程早期电生理特点对分型变化判断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32例GBS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资料,总结临床特征并根据临床及电生理分型分组,观察病程进展中不同时期电生理分型变化及其与早期发生传导阻滞(conduction block,CB)间的关系。结果吉兰-巴雷综合症患者在病情进展不同时期分型会发生改变;非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acute motor axonal neuropathy,AMAN)型患者随病情进展转变为AMAN与早期出现传导阻滞(conduction block,CB)有相关性:AIDP组:χ2=6.818,P=0.009(P<0.05);不明确分型组:χ2=6.272,P=0.012(P<0.05),AIDP组及不明确分型组均有统计学意义。AIDP组早期伴随CB现象与病情程度有相关性:χ2=6.972,P=0.008(P<0.05);AMAN组与不明确分型组未见明显相关。结论 GBS患者早期电生理检测出现神经传导阻滞提示随后病情进展中由非AMAN型转变为AMAN的可能,且CB与病情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因此GBS患者有必要进行神经电生理复查以及时判断病情变化及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临床特点 神经电生理 神经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2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素芳 廖建湘 +2 位作者 赵霞 杨慧 魏雪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37-640,共4页
目的观察深圳地区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12年7月确诊的28例GBS患儿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检查及预后。结果 28例GBS患儿中,16例(57.1%)发病前3~14 d有呼吸道感染,发病前4周内均无腹泻史;1... 目的观察深圳地区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12年7月确诊的28例GBS患儿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检查及预后。结果 28例GBS患儿中,16例(57.1%)发病前3~14 d有呼吸道感染,发病前4周内均无腹泻史;1例患儿发病前2周内曾接种乙肝疫苗。春季(3月~5月)为发病高峰季节。根据临床表现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分型,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病(AIDP)17例,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AMAN)5例、急性运动感觉轴索性神经病(AMSAN)2例,Miller-fisher综合征(MSF)3例,多发性颅神经炎(PN)1例。疼痛是发病早期最常见症状,50.0%的病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疼痛。大部分病例在急性期应用了免疫球蛋白和(或)糖皮质激素,2例因呼吸肌脉痹需呼吸机辅助通气。变异型GBS(包括MSF和PN)和经典型GBS(包括AIDP、AMAN、AMSAN)反映病情严重度的Hughes评分、平均住院日、预后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IPD是深圳地区儿童GBS的主要类型;前驱感染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深圳地区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兰-巴雷综合征脑脊液蛋白与面神经瘫痪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红 汤可娜 +3 位作者 仲星星 韩露 朱德生 管阳太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nydrome,GBS)患者脑脊液蛋白与面神经瘫痪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11例GBS患者临床与生化资料,根据面神经瘫痪将患者分为面神经正常组与...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nydrome,GBS)患者脑脊液蛋白与面神经瘫痪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11例GBS患者临床与生化资料,根据面神经瘫痪将患者分为面神经正常组与瘫痪组,比较两组患者间的临床、生化特征;根据脑脊液蛋白值将患者分为脑脊液蛋白正常组、轻度偏高组与异常偏高组,比较3组间面神经瘫痪数量的变化;分析脑脊液蛋白与面神经瘫痪的相关性。结果面神经正常组与瘫痪组之间患者性别、年龄、残疾量表评分(≥3)、上呼吸道感染、胃肠感染、肺部感染及近期疫苗接种史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脑脊液蛋白、免疫球蛋白G(Ig G)、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QALB)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不同脑脊液蛋白水平患者面神经瘫痪数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3.48,P=0.03);脑脊液蛋白水平与面神经瘫痪数量呈正相关(r=0.288,P<0.01)。结论 GBS患者脑脊液蛋白值越高面神经瘫痪发生的可能性越大,脑脊液蛋白有助于GBS患者面神经瘫痪的病情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免疫 吉兰-巴雷综合征 脑脊液蛋白 面神经瘫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水平测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戚其学 曹云鹏 +1 位作者 李玉芬 王嗣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32-234,共3页
应用生物学方法检测了26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显示:GBS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清中IL-6含量与脑脊液中IL... 应用生物学方法检测了26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显示:GBS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清中IL-6含量与脑脊液中IL-6含量无相关性;血清中IL-6含量与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无相关性;但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B综合征 血清 脑脊液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髓鞘型与轴索型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侯世芳 秦绍森 +1 位作者 刘银红 王湘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73-275,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脱髓鞘型与轴索型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啨syndrome,GBS)的临床特征,了解两种类型患者病情进展方式的不同。方法根据电生理分型将62例GBS患者分为急性炎性脱髓鞘型多神经病(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 目的对比研究脱髓鞘型与轴索型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啨syndrome,GBS)的临床特征,了解两种类型患者病情进展方式的不同。方法根据电生理分型将62例GBS患者分为急性炎性脱髓鞘型多神经病(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AIDP)与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acute motor axon neuropathy,AMAN)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IDP 31例,AMAN 22例,Miller Fisher综合征5例,混合型4例。其中AIDP与AMAN两组间年龄、性别、病前感染因素、颅神经受累情况以及就诊时及高峰时的病情严重程度评级无统计学差异,但自起病到高峰的时间AIDP组长于AMAN组(P<0.05),感觉神经受累AIDP组高于AMAN(P<0.05)。就诊时能独立行走的患者,80%AMAN患者已经达到高峰,而AIDP组仅有58%患者达到高峰,其余42%患者在1~2周内仍在进展,而且在高峰时已经不能行走。结论AIDP患者感觉受累比例高。AIDP与AMAN有不同的病情进展方式,AMAN进展快,早期达到高峰,AIDP通常入院后病情仍在进展,因此要重点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 脱髓鞘型 轴索型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神经电生理特点及其与机械通气、远期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皓月 李妍 +3 位作者 金娟 赵珊珊 曲慧玲 赵传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4-437,共4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神经电生理特点及其与机械通气、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38例GB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数据及临床资料,根据病程中是否接受机械通... 目的回顾性研究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神经电生理特点及其与机械通气、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38例GB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数据及临床资料,根据病程中是否接受机械通气分为上机组和未上机组;根据Hadden等的分型标准分为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AIDP)、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AMAN)和未分类组,分别比较组间神经电生理及临床特点。结果上机组腓总神经近端/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p/d CMAP,48.7±15.3)比值明显低于非上机组(80.8±24.0,P=0.005),AIDP中接受机械通气的比例(46%)明显高于AMAN(0%)及未分类组(9%,P=0.027),AMAN的远期预后评分(4.3±1.3)明显低于AIDP(2.5±0.9,P=0.028)。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对机械通气及远期预后有预示作用,腓总神经p/d CMAP比值下降可以预测机械通气;AIDP患者更易发生呼吸衰竭,与AMAN患者相比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神经电生理 机械通气 远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觉性共济失调型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康复治疗个案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鑫 陈颖蓓 李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75-977,共3页
目的观察基于运动控制的综合康复治疗对1例共济失调型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运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协调性训练、功能训练、平衡训练等基于运动控制的运动疗法以及四肢末端感觉刺激、四肢联动、压力循环治疗等感... 目的观察基于运动控制的综合康复治疗对1例共济失调型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运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协调性训练、功能训练、平衡训练等基于运动控制的运动疗法以及四肢末端感觉刺激、四肢联动、压力循环治疗等感觉运动治疗对1例共济失调型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进行2个月的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2个月后,患者国际合作共济失调评定量表(ICARS)下降36分,日常生活活动分析评估表提高9分,Berg平衡量表提高9分,改良Barthel指数提高50分。结论基于运动控制的综合康复治疗对该例共济失调型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疗效显著,但尚需进行病例积累和系统化疗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控制 感觉性共济失调 格林-巴利综合征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空肠弯曲菌抗体及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郝洪军 李海峰 袁锦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08-610,共3页
目的 :用纯化的脂多糖抗原 (CJ LPS)和全菌抗原 (CJ T)检测格林—巴利综合征 (GBS)患者血清的空肠弯曲菌(CJ)抗体 ,并用 2种抗原检测到的抗体阳性率和阳性病例的符合率的差别来推测CJ的LPS是否为诱发CJ抗体的抗原表位。方法 :取GBS患者... 目的 :用纯化的脂多糖抗原 (CJ LPS)和全菌抗原 (CJ T)检测格林—巴利综合征 (GBS)患者血清的空肠弯曲菌(CJ)抗体 ,并用 2种抗原检测到的抗体阳性率和阳性病例的符合率的差别来推测CJ的LPS是否为诱发CJ抗体的抗原表位。方法 :取GBS患者分离的 15株不同Penner血清型的CJ ,用酚 水法提取的CJ LPS抗原 ,以热稳定成分为CJ T抗原 ,以ELISA间接法检测 81例GBS患者、3 4例其他神经疾病对照和 63例正常对照的血清CJ抗体。结果 :CJ LPS为抗原 ,CJ感染阳性率为5 1 9% ,CJ T检测的阳性率为 5 6 8% ,与其他神经疾病对照和正常对照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2种抗原检测得到的阳性率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 ,阳性病例的符合率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 :我国GBS患者的CJ近期感染阳性率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空肠弯曲菌 抗体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及出院6个月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何延波 张艳 宿英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227-2231,2236,共6页
目的分析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机械通气及出院6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01至2015-12-3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CU)收治的50例重症GB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收集免疫治疗... 目的分析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机械通气及出院6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01至2015-12-3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CU)收治的50例重症GB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收集免疫治疗前、出NCU时、出院6个月所有患者的GBS残障量表(H-GBSDS)评分,按照是否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是否良好、出院6个月预后是否良好进行分类,并分析性别、年龄、发病前感染性诱因情况、发病至入院时间、颅神经受累情况、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情况、肌电图表现为轴索型损害+混合型损害情况对重症GBS患者是否进行机械通气的影响;上述因素以及发病至免疫治疗时间对重症GBS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上述因素以及机械通气情况、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1个疗程情况、治疗效果、低蛋白血症情况、低钠血症情况、住NCU时间对重症GBS患者出院6个月预后的影响。结果 50例重症GBS患者中,住院期间死亡2例,随访过程中失访7例,最终完成出院6个月随访41例,其中63.4%(26/41)预后良好。进行机械通气的重症GBS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率高于未进行机械通气的重症GBS患者(P<0.05);治疗效果良好的重症GBS患者发病前有感染性诱因率高于治疗效果不良的重症GBS患者(P<0.05);出院6个月预后良好的重症GBS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率高于出院6个月预后不良的重症GBS患者,住NCU时间短于出院6个月预后不良的重症GBS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重症GBS患者是否进行机械通气的独立影响因素[OR=5.573,95%CI(1.027,30.242),P<0.05];发病前有感染性诱因是重症GBS患者治疗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OR=4.743,95%CI(1.003,22.442),P<0.05];治疗效果、住NCU时间是重症GBS患者出院6个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59.720,95%CI(4.411,809.698),P<0.05;OR=1.069,95%CI(1.007,1.135),P<0.05]。结论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重症GBS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概率更大;发病前有感染诱因较无感染诱因的重症GBS患者治疗效果良好;早期治疗效果良好的重症GBS患者出院6个月预后良好,而住NCU时间长的GBS患者出院6个月预后不良;重症GBS患者经过积极治疗,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呼吸 人工 预后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