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归有光《项脊轩志》细读
被引量:
8
1
作者
贝京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8-61,共4页
本文对《项脊轩志》文本、背景及其风格渊源作了较细致的解读分析 。
关键词
《项脊轩志》
归有光
生活环境
细节描写
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归有光《史记》评点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贝京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9-53,共5页
本文主要对归有光的《史记》评点作出研究,揭示归有光对《史记》的接受状态及其局限性。
关键词
《史记》
归有光
圈点
评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雅俗的共容与交融——论归有光散文中的“小说笔法”
被引量:
1
3
作者
徐善娥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137-140,共4页
归有光是明代散文大家,他成功地将小说笔法运用到散文创作之中,实现了"雅"与"俗"的完美融合,在明代散文衰微之际起到了"转移风气"之效。文章从人物形象塑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叙事结构等方面分析...
归有光是明代散文大家,他成功地将小说笔法运用到散文创作之中,实现了"雅"与"俗"的完美融合,在明代散文衰微之际起到了"转移风气"之效。文章从人物形象塑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叙事结构等方面分析其散文中的小说化特征,并分析其主要原因:《史记》的影响、所处时代环境的因素;并试图探讨归有光的散文创作对清代桐城文派创作的影响。归有光用其创作实践证明"雅"与"俗"两种文学是在不断地碰撞交融中获得新的生命力从而推动着中国文学不断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有光
散文
小说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似其貌 神理斯述——归有光与蒲松龄散文情味相通论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慧
《蒲松龄研究》
2016年第2期77-84,共8页
归有光和蒲松龄具有相似的出身和经历,二人的散文也存在相通性:其文以情感人、以悲动人,但却含蓄简练、余味悠长。他们的散文与正统道德文章相比面貌迥异,但却并不脱离儒家文化的精神气质:抒发失意文人悲情继承了《诗经》抒情言志的传统...
归有光和蒲松龄具有相似的出身和经历,二人的散文也存在相通性:其文以情感人、以悲动人,但却含蓄简练、余味悠长。他们的散文与正统道德文章相比面貌迥异,但却并不脱离儒家文化的精神气质:抒发失意文人悲情继承了《诗经》抒情言志的传统;含蓄的表达方式体现了"温柔敦厚"的美学追求;言简义丰的语言则与《春秋经》的"微言大义"存在相通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散文
归有光
蒲松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归有光寿序经典地位的确立及其文学史意义
5
作者
代亮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4-152,共9页
清代文坛名流对寿序虽有贬抑和推尊之别,但都显现出祛除积弊的强烈意愿,最终在标举归有光寿序上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他们既从中总结出足资借鉴的写作手法,特别是叙事的简练与真实以及时时运用议论和白描等,又将其化用到在自身创作实...
清代文坛名流对寿序虽有贬抑和推尊之别,但都显现出祛除积弊的强烈意愿,最终在标举归有光寿序上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他们既从中总结出足资借鉴的写作手法,特别是叙事的简练与真实以及时时运用议论和白描等,又将其化用到在自身创作实践中。以此为前提,清人将其当作衡量同类文体写作水平的准绳,同时借助选本的力量进一步确认了其经典地位。归氏寿序经典地位的形成具有丰富的文章学内涵和文学史意义。其地位的提升与其古文声誉的走高相同步,反过来又促成了后者地位的巩固。清人通过对归氏寿序与古文相通之处的推扬与趋从,将寿序从大众文化心理与世俗趣味的载体,部分转变为抒发士大夫情志与学识的工具。寿序也从为人所轻的应酬文体,成功跻身古文的行列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有光寿序
经典地位
文学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意求工,滔滔自运:论归有光的诗歌
6
作者
彭国忠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7-707,共11页
归有光的诗歌成就,被文名掩盖,以致有人认为他不能作诗。清初钱谦益、朱彝尊都对归诗有较高的评价。他的诗多方面地反映了倭寇入侵,关注各种社会问题,尤其忧心于世道人心之大坏,以实录之笔关怀现实,体现出与文学散文的不同旨趣。人物形...
归有光的诗歌成就,被文名掩盖,以致有人认为他不能作诗。清初钱谦益、朱彝尊都对归诗有较高的评价。他的诗多方面地反映了倭寇入侵,关注各种社会问题,尤其忧心于世道人心之大坏,以实录之笔关怀现实,体现出与文学散文的不同旨趣。人物形象上,他更善写帝王、历史上的非凡贤臣,以及出世高人、当代英雄。他的诗往往将历史、现实、想像交融一处,具有历史的深度,诗意想像的厚度及现实批判的高度。形式上,他的诗自由不受限制,多使用仄声韵,或是平声韵转仄声韵,两句一转韵、三句一转韵,灵活多变;语言上熔经铸史、出《庄》入骚,恣肆汪洋。从渊源论,他的诗祖唐祧宋,不主一家;善发议论,用散文句式、结构,倾向于宋诗一路。在无所拘束的同时,归诗又采用冷僻字,大量使用叠字、颜色字及艳丽字,显示出锻炼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有光诗歌
宏大主题
现实关怀
恣肆汪洋
祖唐祧宋
散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童心”与“情韵”:李贽与归有光散文创作比较
7
作者
林春虹
《阴山学刊》
2016年第1期36-39,共4页
在明中期唐宋派"文以明道"复古运动方兴未艾之际,李贽与归有光二人独具禀赋,颇为鲜明地将"情感"因素融入散文创作及批评中,引发了明中后期散文创作从"理"到"情"的演变趋势。李贽散文是对其&qu...
在明中期唐宋派"文以明道"复古运动方兴未艾之际,李贽与归有光二人独具禀赋,颇为鲜明地将"情感"因素融入散文创作及批评中,引发了明中后期散文创作从"理"到"情"的演变趋势。李贽散文是对其"童心说"的创作实践,归有光散文则呈现出独具风格的情感韵味。二人对散文的情感抒写功能皆有独特体会,但他们对情感的阐释及运用各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贽
归有光
童心
情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归有光与王世贞关系考述
被引量:
1
8
作者
李雅兰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91-94,共4页
从《明史.文苑传》入手,着眼于各类文献,以文学批评的方式对"自悔说"进行再探,并从归王二人的性情方面和学术关系方面对二人的关系加以考证。认为二人只是文学上的思想有所不同,而且逐渐趋同存异,世人对王世贞的贬抑印象是钱...
从《明史.文苑传》入手,着眼于各类文献,以文学批评的方式对"自悔说"进行再探,并从归王二人的性情方面和学术关系方面对二人的关系加以考证。认为二人只是文学上的思想有所不同,而且逐渐趋同存异,世人对王世贞的贬抑印象是钱谦益的失误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有光
王世贞
交谊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归有光贞女论与清代女性传记中的礼之辨
被引量:
1
9
作者
朱君毅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2-80,共9页
归有光曾撰文指“女子未嫁而夫死,或殉或守”不如“礼”。清人或专门撰文,或于贞烈女性传记中,对归氏之论多有激烈批判,而对归氏所作张贞女事之文又多有引用,并将之作为同类女性传记文的楷模,但他们对归氏晚年观点的转变却视而不见。这...
归有光曾撰文指“女子未嫁而夫死,或殉或守”不如“礼”。清人或专门撰文,或于贞烈女性传记中,对归氏之论多有激烈批判,而对归氏所作张贞女事之文又多有引用,并将之作为同类女性传记文的楷模,但他们对归氏晚年观点的转变却视而不见。这种辩论经历了从清初单纯针对“礼仪”的争论,到清中以考据方法论证,再到围绕“礼意”对“中庸”等儒家核心理念的阐释,特别强调女性贞烈事件的风教效应。其辩论的初衷及依据,与“礼治”理想、“政治忠贞”、旌表政策等因素密切相关。对归氏的批判或肯定,同时也是清人表达自身立场的话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女性
传记
礼
贞女论
归有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归有光《项脊轩志》细读
被引量:
8
1
作者
贝京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8-61,共4页
文摘
本文对《项脊轩志》文本、背景及其风格渊源作了较细致的解读分析 。
关键词
《项脊轩志》
归有光
生活环境
细节描写
散文
Keywords
gui
youguang
Xiangjixuanzhi
分类号
I207.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归有光《史记》评点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贝京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9-53,共5页
文摘
本文主要对归有光的《史记》评点作出研究,揭示归有光对《史记》的接受状态及其局限性。
关键词
《史记》
归有光
圈点
评语
Keywords
SHI-JI
gui
-
youguang
Ping-dian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雅俗的共容与交融——论归有光散文中的“小说笔法”
被引量:
1
3
作者
徐善娥
机构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基础部
出处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137-140,共4页
基金
2017年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协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一般项目(azjxh17145)
文摘
归有光是明代散文大家,他成功地将小说笔法运用到散文创作之中,实现了"雅"与"俗"的完美融合,在明代散文衰微之际起到了"转移风气"之效。文章从人物形象塑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叙事结构等方面分析其散文中的小说化特征,并分析其主要原因:《史记》的影响、所处时代环境的因素;并试图探讨归有光的散文创作对清代桐城文派创作的影响。归有光用其创作实践证明"雅"与"俗"两种文学是在不断地碰撞交融中获得新的生命力从而推动着中国文学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
归有光
散文
小说笔法
Keywords
gui
youguang
prose
the novel writing methoda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似其貌 神理斯述——归有光与蒲松龄散文情味相通论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慧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蒲松龄研究》
2016年第2期77-84,共8页
文摘
归有光和蒲松龄具有相似的出身和经历,二人的散文也存在相通性:其文以情感人、以悲动人,但却含蓄简练、余味悠长。他们的散文与正统道德文章相比面貌迥异,但却并不脱离儒家文化的精神气质:抒发失意文人悲情继承了《诗经》抒情言志的传统;含蓄的表达方式体现了"温柔敦厚"的美学追求;言简义丰的语言则与《春秋经》的"微言大义"存在相通之处。
关键词
明清散文
归有光
蒲松龄
Keywords
Essay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y
gui
youguang
Pu Songling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归有光寿序经典地位的确立及其文学史意义
5
作者
代亮
机构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4-152,共9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清代论文诗辑注与研究”[项目编号:18YJA75100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清代文坛名流对寿序虽有贬抑和推尊之别,但都显现出祛除积弊的强烈意愿,最终在标举归有光寿序上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他们既从中总结出足资借鉴的写作手法,特别是叙事的简练与真实以及时时运用议论和白描等,又将其化用到在自身创作实践中。以此为前提,清人将其当作衡量同类文体写作水平的准绳,同时借助选本的力量进一步确认了其经典地位。归氏寿序经典地位的形成具有丰富的文章学内涵和文学史意义。其地位的提升与其古文声誉的走高相同步,反过来又促成了后者地位的巩固。清人通过对归氏寿序与古文相通之处的推扬与趋从,将寿序从大众文化心理与世俗趣味的载体,部分转变为抒发士大夫情志与学识的工具。寿序也从为人所轻的应酬文体,成功跻身古文的行列之中。
关键词
归有光寿序
经典地位
文学史意义
Keywords
gui youguang’sshouxu
canonical status
significance in literary history
分类号
I207.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意求工,滔滔自运:论归有光的诗歌
6
作者
彭国忠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7-707,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ZW031)
文摘
归有光的诗歌成就,被文名掩盖,以致有人认为他不能作诗。清初钱谦益、朱彝尊都对归诗有较高的评价。他的诗多方面地反映了倭寇入侵,关注各种社会问题,尤其忧心于世道人心之大坏,以实录之笔关怀现实,体现出与文学散文的不同旨趣。人物形象上,他更善写帝王、历史上的非凡贤臣,以及出世高人、当代英雄。他的诗往往将历史、现实、想像交融一处,具有历史的深度,诗意想像的厚度及现实批判的高度。形式上,他的诗自由不受限制,多使用仄声韵,或是平声韵转仄声韵,两句一转韵、三句一转韵,灵活多变;语言上熔经铸史、出《庄》入骚,恣肆汪洋。从渊源论,他的诗祖唐祧宋,不主一家;善发议论,用散文句式、结构,倾向于宋诗一路。在无所拘束的同时,归诗又采用冷僻字,大量使用叠字、颜色字及艳丽字,显示出锻炼的一面。
关键词
归有光诗歌
宏大主题
现实关怀
恣肆汪洋
祖唐祧宋
散文化
Keywords
gui
youguang
's poems
grand motif
concern for reality
magnificent and free
inherit Tang and Song poetry
prosifying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童心”与“情韵”:李贽与归有光散文创作比较
7
作者
林春虹
机构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新闻传播系
出处
《阴山学刊》
2016年第1期36-39,共4页
文摘
在明中期唐宋派"文以明道"复古运动方兴未艾之际,李贽与归有光二人独具禀赋,颇为鲜明地将"情感"因素融入散文创作及批评中,引发了明中后期散文创作从"理"到"情"的演变趋势。李贽散文是对其"童心说"的创作实践,归有光散文则呈现出独具风格的情感韵味。二人对散文的情感抒写功能皆有独特体会,但他们对情感的阐释及运用各有不同。
关键词
李贽
归有光
童心
情韵
Keywords
Li Zhi
gui
youguang
childishness
sentiment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归有光与王世贞关系考述
被引量:
1
8
作者
李雅兰
机构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91-94,共4页
文摘
从《明史.文苑传》入手,着眼于各类文献,以文学批评的方式对"自悔说"进行再探,并从归王二人的性情方面和学术关系方面对二人的关系加以考证。认为二人只是文学上的思想有所不同,而且逐渐趋同存异,世人对王世贞的贬抑印象是钱谦益的失误造成的。
关键词
归有光
王世贞
交谊考
Keywords
gui
youguang
Wang Shizhen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分类号
K20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归有光贞女论与清代女性传记中的礼之辨
被引量:
1
9
作者
朱君毅
机构
兰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2-80,共9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清代家集中的女性传记与家族文化记忆的构建研究”(19XJCZH008)。
文摘
归有光曾撰文指“女子未嫁而夫死,或殉或守”不如“礼”。清人或专门撰文,或于贞烈女性传记中,对归氏之论多有激烈批判,而对归氏所作张贞女事之文又多有引用,并将之作为同类女性传记文的楷模,但他们对归氏晚年观点的转变却视而不见。这种辩论经历了从清初单纯针对“礼仪”的争论,到清中以考据方法论证,再到围绕“礼意”对“中庸”等儒家核心理念的阐释,特别强调女性贞烈事件的风教效应。其辩论的初衷及依据,与“礼治”理想、“政治忠贞”、旌表政策等因素密切相关。对归氏的批判或肯定,同时也是清人表达自身立场的话语策略。
关键词
清代女性
传记
礼
贞女论
归有光
Keywords
women in the Qing Dynasty
biography
rituals
concept of chastity
gui
youguang
分类号
I206.3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归有光《项脊轩志》细读
贝京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4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归有光《史记》评点研究
贝京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雅俗的共容与交融——论归有光散文中的“小说笔法”
徐善娥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非似其貌 神理斯述——归有光与蒲松龄散文情味相通论
刘慧
《蒲松龄研究》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归有光寿序经典地位的确立及其文学史意义
代亮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无意求工,滔滔自运:论归有光的诗歌
彭国忠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童心”与“情韵”:李贽与归有光散文创作比较
林春虹
《阴山学刊》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归有光与王世贞关系考述
李雅兰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归有光贞女论与清代女性传记中的礼之辨
朱君毅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