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深层白云岩储层溶蚀作用成因及其对储层的影响——以川中蓬莱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二段为例 |
谭谦
袁海锋
王涛
马自立
唐渤钧
彭秋
李文杰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川中蓬莱气田灯影组油气成藏过程——来自沥青形态、低温热年代学和流体地球化学的制约 |
邓宾
鲁鹏达
李泽奇
吴娟
李文正
孙玮
田腾振
张旋
姜华
刘树根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川中丘陵区火棘生物量模型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
陈俊华
刘一丁
蒋川东
刘威君
谢川
唐艺家
慕长龙
|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川中广安须四段低孔渗砂岩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厘定 |
彭秋
车国琼
李顺
高崇龙
杨建东
纪友亮
马梓珂
董志武
刘博文
许楚昊
罗弘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川中丘陵区典型紫色土肥力及风化程度的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 |
汪璇
邓利梅
崔荣阳
刘刚才
|
《土壤》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6
|
川中地区金秋气田侏罗系沙一段有利含气区预测 |
关旭
李建海
唐青松
韦滕强
张少敏
王小娟
朱讯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7
|
川中丘陵区柏木和马尾松人工林根系分泌物碳输入的季节差异 |
彭修涛
刘榕
肖娟
|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8
|
有机液肥对川中丘陵区土壤团聚体及其碳氮分配的影响 |
周宏宇
钱虹宇
周力
胡玉福
黄俊强
李垚岑
黄鑫河
曹文
|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9
|
川中龙女寺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
彭军
刘芳兰
张连进
郑斌嵩
唐松
李顺
梁新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
10
|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震旦系大型碳酸盐岩气藏开发技术新进展 |
闫海军
杨长城
郭建林
刘曦翔
曹正林
杨东凡
王忠楠
邓惠
张钰祥
杨山
季丽丹
王丽珍
夏钦禹
郑国强
|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6
|
|
|
11
|
川中蓬莱气区龙王庙组储层特征及其与磨溪—高石梯地区对比 |
邢凤存
刘子琪
钱红杉
李勇
周刚
张亚
黄茂轩
李成龙
龙虹宇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
12
|
降雨对川中丘陵区坡耕地土壤侵蚀和氮磷流失的影响 |
李森
田耘
罗雪梅
罗海霞
罗勇
涂卫国
|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3
|
叠合盆地古老地层热史恢复及应用——以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震旦系-寒武系为例 |
施亦做
汪泽成
徐秋晨
胡圣标
黄士鹏
姜华
江青春
付小东
李文正
刘人和
刘静江
翟秀芬
|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14
|
四川盆地泸州中部地区龙马溪组构造裂缝期次及演化模式 |
佟恺林
周安富
罗强
李亚丁
胡曦
程晓艳
郭仪
范存辉
李林豪
岳文翰
|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15
|
川中丘陵区不同区域人工柏木林不同器官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
刘一丁
王凯
蒋川东
陈俊华
谢川
唐艺家
简毅
|
《四川林业科技》
|
2024 |
0 |
|
|
16
|
柏木低效林林窗自然更新状态与人工更新状态植物多样性对比研究——以川中丘陵区为例 |
潘业田
陈玥
吴茜
刘朔
张翠翠
|
《绿色科技》
|
2024 |
0 |
|
|
17
|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大面积成藏的主控因素 |
卞从胜
王红军
汪泽成
李永新
朱如凯
刘柳红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31
|
|
|
18
|
川中低缓构造成因 |
秦启荣
苏培东
李乐
刘莉萍
|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5
|
|
|
19
|
川中地区中—下侏罗统砂岩储层特征 |
刘占国
陈娅娜
倪超
卢文忠
徐政语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9
|
|
|
20
|
四川盆地大型古隆起斜坡区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沉积演化特征与天然气规模成藏模式 |
杨跃明
王文之
文龙
罗冰
张旋
陈曦
贾敏
龙虹宇
|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