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顾炎武“实学”方法论
1
作者 黄玉顺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4,共8页
顾炎武的“实学”是一个不同于宋明理学“实学”的新概念,具有一般学术方法论乃至“哲学”“思想方法”的意义。其“实学”的宗旨并非“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而是“修己治人”。其“实学”的纲领是“论学论政”两个方面的综合:一方面是... 顾炎武的“实学”是一个不同于宋明理学“实学”的新概念,具有一般学术方法论乃至“哲学”“思想方法”的意义。其“实学”的宗旨并非“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而是“修己治人”。其“实学”的纲领是“论学论政”两个方面的综合:一方面是“论学”,即“好古而多闻”,亦即“习六艺之文”“考百王之典”;另一方面则是“论政”,即“综当代之务”。“论学”主要是文献考据,“论政”主要是实际考察。实学的方法是这两个方面的综核,其中蕴含着一个深刻的思想:不是以文献来规范实际,而是以实际来匡正文献。不仅如此,顾炎武的“实学”还蕴含着一种更深层的思想方法:不仅以历史事实来校正经典文献中的“非事实”内容,而且以当代现实的“其实变”来超越经典内容的历史内涵。这就需要从历代经典中抽绎出作为普遍原理的“王道”来“明道救世”,在“古今之变”中追寻面向未来的具有启蒙意义的儒家政治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炎武 实学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炎武对明代空疏学风痼疾的深层认识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旸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115,共5页
顾炎武对明代空疏学风展开了激烈批判,在《日知录》及《亭林文集》讨论学术的书信中,他深刻剖析空疏学风漠视社会责任和应承担的义务,表面上尊奉儒学,而实际是尊奉禅学,造成了社会矛盾得不到解决。而在明代空疏学风形成过程中,阳明心学... 顾炎武对明代空疏学风展开了激烈批判,在《日知录》及《亭林文集》讨论学术的书信中,他深刻剖析空疏学风漠视社会责任和应承担的义务,表面上尊奉儒学,而实际是尊奉禅学,造成了社会矛盾得不到解决。而在明代空疏学风形成过程中,阳明心学起到了鼓动人心的作用,然背后的根源则是明代君主专制统治。反专制与反对空谈误国构成了顾炎武思想的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炎武 明代空疏学风 阳明心学 明代文化专制政策 科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人顾炎武文献编纂思想考略 被引量:2
3
作者 周亚 李明杰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6-100,共5页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文献编纂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就。本文通过对顾氏生平文献著述的考察,概括其文献编纂的总体特色,并着重以《日知录》和《顾亭林诗文集》为对象,对顾炎武的文献编纂理论及编纂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和总结。
关键词 顾炎武 文献编纂 文献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炎武的社会理想及政治学说——读《亭林文集》郡县论及相关诸论书后 被引量:5
4
作者 瞿林东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191,共8页
顾炎武是一位博通经史而旨在经世致用、促进社会进步的伟大学者。读《亭林文集》卷一之《郡县论》以及《钱粮论》《生员论》,卷六之《军制论》《形势论》《田功论》《钱法论》等篇,可窥其社会理想及政治学说。顾炎武的社会理想,概括说来... 顾炎武是一位博通经史而旨在经世致用、促进社会进步的伟大学者。读《亭林文集》卷一之《郡县论》以及《钱粮论》《生员论》,卷六之《军制论》《形势论》《田功论》《钱法论》等篇,可窥其社会理想及政治学说。顾炎武的社会理想,概括说来,就是"厚民生,强国势"。他的政治学说,集中表现在"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及与此相关的诸论之中,涉及政治体制、财政、选举、军事等。今读其诸论并参考前贤与现时同行研究而有所启示,乃撰成此文,作为对这位伟大学者诞生400周年的纪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炎武 郡县论 乙酉四论 社会理想 政治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炎武诗歌的创作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景山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3-92,共10页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他一生写下的400余首诗歌,无论是对当代还是对后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仅对他的诗歌创作理论及实践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探讨与论述。
关键词 顾炎武 诗歌 明朝 清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学有耻,求实创新——论顾炎武的学术道德思想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清香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0-114,共5页
顾炎武为学以身体力行著称于世。他反对有明以来空谈之风 ,倡导经世致用。针对当时学者急功近利不肯踏实读书 ,甚至于为成名而剽窃他人的无耻之举 ,顾炎武提出“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为学之道 ,特别强调学术道德的学术意义和社会... 顾炎武为学以身体力行著称于世。他反对有明以来空谈之风 ,倡导经世致用。针对当时学者急功近利不肯踏实读书 ,甚至于为成名而剽窃他人的无耻之举 ,顾炎武提出“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为学之道 ,特别强调学术道德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 ,并将其作为为学之本。他的学术道德思想对于纠正目前的学界风气和促进理论创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炎武 为学之道 熔铸创新 行己有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顾炎武的豪杰人格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友乔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19,共8页
明清之际,豪杰是一种普遍的人格类型。顾炎武以豪杰自期期人,是豪杰谱系上重要的一环。顾炎武的豪杰人格以"明道救世"为旨归,其人格结构以原始儒学为底色,以市民意识为新质。无论是在为人还是在为学上,顾炎武都表现出独立不... 明清之际,豪杰是一种普遍的人格类型。顾炎武以豪杰自期期人,是豪杰谱系上重要的一环。顾炎武的豪杰人格以"明道救世"为旨归,其人格结构以原始儒学为底色,以市民意识为新质。无论是在为人还是在为学上,顾炎武都表现出独立不倚的姿态,多是针对陆王一系的矫枉过正之举。顾炎武有着殷殷的救世情怀,他以口中之舌、手中之笔向当政布露民瘼。为从根本上扭转王学之颓风,顾炎武不仅显示出了摧陷廓清的本领,而且表现出导夫先路的魄力。在交接上,顾炎武坚持守经与用权的统一,为遗民事业开拓了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炎武 豪杰人格 独立不倚 救世情怀 开山气魄 守经达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经典考据学之祖——顾炎武 被引量:1
8
作者 吴长庚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33-39,共7页
清代学术以经典考据学为其代表,顾炎武可称考据精审的第一位典范人物。他慨然以匡时济世为己任,提出“经学即理学”的学术纲领,试图复兴经学,“以经学济理学之穷”,并把经学引导到经世致用的道路上来。他的学说上矫宋明理学之流弊,下开... 清代学术以经典考据学为其代表,顾炎武可称考据精审的第一位典范人物。他慨然以匡时济世为己任,提出“经学即理学”的学术纲领,试图复兴经学,“以经学济理学之穷”,并把经学引导到经世致用的道路上来。他的学说上矫宋明理学之流弊,下开清人朴学之先声,对清代经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对顾炎武的生平与学行、“经学即理学”学术纲领的提出及其意义、通经致用的治经宗旨作一较新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经典考据学 顾炎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思勉对顾炎武史学的继承与发展
9
作者 李波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1-38,149,共8页
吕思勉深受清代学风的影响,循前代学者先读书、后做学问的传统路径,依托读史札记展开学术研究。在清代史作之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当推顾炎武的《日知录》。吕思勉较好地继承了顾炎武博证求通的治学特点、阅读文献与考察现实相结合的研究... 吕思勉深受清代学风的影响,循前代学者先读书、后做学问的传统路径,依托读史札记展开学术研究。在清代史作之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当推顾炎武的《日知录》。吕思勉较好地继承了顾炎武博证求通的治学特点、阅读文献与考察现实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经世致用的撰述旨趣,在此基础上,他又积极因应时潮,采用新的学术眼光与知识理念研治史学,在治史成就上取得了超越前贤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思勉 顾炎武 读史札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炎武散文初探
10
作者 张兵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6-109,共4页
顾炎武不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学者,而且是卓有成就的诗人和散文家,在清初文坛享有盛誉。其散文贯彻着“经世致用”的写作原则,体现出作者对社会、人生的高度关怀,语言简洁凝炼,文风朴实无华。
关键词 顾炎武 散文 语言 文风 清初文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炎武:开启清代朴学思潮第一人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敏 李海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89-95,共7页
清初,朴学取代理学成为学坛主流,顾炎武是开启这一思潮的先导大师,他标帜“行已有耻”、“博学于文”,把为人为学统一起来,具备了充任学坛领军人物的素质;他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沿,政治上反抗异族统治,思想上高扬反理学大旗,敢为天下先;... 清初,朴学取代理学成为学坛主流,顾炎武是开启这一思潮的先导大师,他标帜“行已有耻”、“博学于文”,把为人为学统一起来,具备了充任学坛领军人物的素质;他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沿,政治上反抗异族统治,思想上高扬反理学大旗,敢为天下先;他引领经学走出哲学化域地,力开朴实学风;他奠定了朴学的学问基础,影响卓著,光照后人,被后世公认为是“清初三大儒”中奠定清代朴学思潮的第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炎武 朴学 理学 经学 清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炎武在关中
12
作者 赵俪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74-80,共7页
本文通过丰富生动的史料,叙述了顾炎武临终前四年,在陕西华阴、富平等地与李因笃、王山史等人的交往以及一些社会活动。
关键词 顾炎武 关中 三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陈澧经学观的形成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寒枫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28-33,共6页
陈澧是晚清汉宋调和思潮的代表人物。他早年遵信乾嘉汉学,中年以后论学不分汉宋门户,强调通经致用。王懋竑和顾炎武的经学思想对陈澧会通汉宋、回归孔孟的经学观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陈澧 汉宋 王懋竑 顾炎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实学思潮的理论创新与本体论特点 被引量:1
14
作者 方光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21-27,共7页
从明中晚期到鸦片战争前后的本体论学说主要表现为对宋明道学本体论的批评和对新的本体论形态的探求。犹如西方哲学史中本体论的现当代转化一样 ,思想家们在扬弃“道”、“理”、“心”等僵化的本体过程中 ,力图对相当于海德格尔的“此... 从明中晚期到鸦片战争前后的本体论学说主要表现为对宋明道学本体论的批评和对新的本体论形态的探求。犹如西方哲学史中本体论的现当代转化一样 ,思想家们在扬弃“道”、“理”、“心”等僵化的本体过程中 ,力图对相当于海德格尔的“此在”的“主体”进行界定。他们不把本体当作圆满的先验预设 ,认为道德学首先应该使自身成为知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学 本体思想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戴震 阮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温明清之际的地方自治学说
15
作者 屠凯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7-56,157,共11页
中国古代在封建制与郡县制之争框架下所提的地方自治学说,特别是明清之际思想家的观点,仍影响着包括法学在内的当代社会科学。封建制与郡县制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允许地方统治者世袭,至少要由本地人治理地方社会,而后者的实施则依赖流... 中国古代在封建制与郡县制之争框架下所提的地方自治学说,特别是明清之际思想家的观点,仍影响着包括法学在内的当代社会科学。封建制与郡县制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允许地方统治者世袭,至少要由本地人治理地方社会,而后者的实施则依赖流动性较高的普通官僚。支持封建制的理由包括:其可防范和化解中央政权的危机,减轻人民负担,本地统治者更加亲民等。支持郡县制的理由则包括:封建制加重人民负担,导致外侮,使人才无法脱颖而出等。民初以来,学界一般认为顾炎武、黄宗羲等人的地方自治设计意在限制君主权力,而忽略了他们的创见实际是结合封建制和郡县制的优势,利用边疆的地方政权抵抗外来侵袭。这虽是一个权宜之计,但颇值得重视。至于对抗专制统治,则并非此种地方自治的主要意图和现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自治 封建制 郡县制 顾炎武 黄宗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垣《日知录校注》读评
16
作者 张京华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7-97,286,共11页
顾炎武《日知录》的研究整理有三个大的方向,一为以清黄汝成《日知录集释》为代表的校勘、集释工作,一为以原抄本《日知录》的整理、出版为代表的寻求原貌的工作,第三即陈垣先生所倡导的史料学、史源学的研究。文章为新出陈垣《日知录... 顾炎武《日知录》的研究整理有三个大的方向,一为以清黄汝成《日知录集释》为代表的校勘、集释工作,一为以原抄本《日知录》的整理、出版为代表的寻求原貌的工作,第三即陈垣先生所倡导的史料学、史源学的研究。文章为新出陈垣《日知录校注》的读后记和书评,对其校注及遗稿整理提出若干商榷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知录》 《日知录校注》 顾炎武 陈垣 书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上世纪九十年代两种《日知录》校注本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致易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7-81,共5页
《日知录》是顾炎武的重要著作,该书引用古籍“例不注卷数,又不注起止,每每与自己文章相混”,使“读者不能分辨何者为引文,何者为亭林议论”(陈垣语)。黄汝成《日知录集释》被称为“《日知录》最为精善的版本”,但其注不但不解释《日知... 《日知录》是顾炎武的重要著作,该书引用古籍“例不注卷数,又不注起止,每每与自己文章相混”,使“读者不能分辨何者为引文,何者为亭林议论”(陈垣语)。黄汝成《日知录集释》被称为“《日知录》最为精善的版本”,但其注不但不解释《日知录》原文,反而常把原文拦腰截断。岳麓书社1994年版《日知录集释》和甘肃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日知录》以黄本为底本,虽然做了大量校注工作,但在引文起讫、断句、校勘等方面仍存在大量错误。陈垣遗稿《日知录校注》将《日知录》的引文尽行找出,并进行了溯源、校勘和订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炎武 《日知录》 陈垣 古籍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顾祠会祭之发起看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士林反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丽萍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39-44,共6页
文章以清朝道光中叶京师的顾炎武祠会祭活动为切入点,以当时关心时局的中下层言官与在野名士组成的一个小群体为观察对象,分析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初时人对于战争的反思。文章认为,顾祠会祭活动意在阐扬顾炎武个人品节、弘扬顾炎武经... 文章以清朝道光中叶京师的顾炎武祠会祭活动为切入点,以当时关心时局的中下层言官与在野名士组成的一个小群体为观察对象,分析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初时人对于战争的反思。文章认为,顾祠会祭活动意在阐扬顾炎武个人品节、弘扬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从祭祀顾炎武活动可以看出:时人将战争的失败主要归因于用事非人,由此强调慎选官吏、遴选人材,提倡砥砺士节以扭转士林风气,这是一条乏新可陈的旧套路。时人也看到了战争中西方人的炮舰优势,并尝试着从传统科技资源中寻求制器之技,后来由此生发出了影响及于洋务运动的"师夷"之策,这一点上隐约闪现出不同于传统的新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祠会祭 砥砺名节 实学 “师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