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9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gestive Rate of Dongtian F_1 Red Dear in Weaning Period and Growth Period
1
作者 马泽芳 赵玉芳 +2 位作者 郑雪莉 李铮男 邹奇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24-126,共3页
in this paper, 4N-HCLAIA method was adopted to conduct digestive tests in young female and male Dongtian F1 red deer (Cervus elaphus) of rearing seperatefy in growth period and mixed raising in weaning period in Harbi... in this paper, 4N-HCLAIA method was adopted to conduct digestive tests in young female and male Dongtian F1 red deer (Cervus elaphus) of rearing seperatefy in growth period and mixed raising in weaning period in Harbin Specialty Research Institut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igestive rate of crude protein and crude fiber were 95.35% and 73.68% respectively when rational protein content was 26.8% in growth period. Digestive rate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female and male(P>0.05)i During weaning period, When rational crude protein content is 22.06%, digestive rate of crude protein and crude fiber were 93.05% and 63.96%, respectively. The tests suggest that higher rational protein can be effective in accelerating groWth of young Dongtian F1 red deer during growth period and weaning period(before 10 months o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aning period. growth period Dongtian F_1 Red deer Cervus elaphus Digestive r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暖前后山东省优质专用小麦品质气候区划研究
2
作者 王娜 李楠 +5 位作者 南镇武 刘开昌 王宗帅 薛晓萍 孟维伟 王旭清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6,共7页
小麦品质气候区划是充分利用区域气候资源、因地制宜生产优质小麦的重要前提。山东省是北方典型的强筋和中筋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区,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山东省气象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小麦品质区划结果亟待更新。本研究采用小麦品质区划... 小麦品质气候区划是充分利用区域气候资源、因地制宜生产优质小麦的重要前提。山东省是北方典型的强筋和中筋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区,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山东省气象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小麦品质区划结果亟待更新。本研究采用小麦品质区划农业气候指标对山东省122个气象站点1981—2020年小麦季气象条件(温度、降水和日照时数)进行综合打分,利用ArcGIS插值法得到气候变暖前后山东省小麦品质气候区划。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前后,山东省普遍为强筋小麦适宜区和强筋中筋小麦过渡区,但气候变暖后,山东省的强筋小麦适宜区大幅缩小,强筋中筋小麦过渡区扩大,主要体现在鲁中和胶东半岛南部地区。小麦季≥0℃积温增加及5月(开花-灌浆期)气温日较差下降是导致小麦季农业气候指标综合得分下降的主要原因。该研究结果可为及时调整山东省强筋和中筋小麦适宜种植区及实现品种和生态区的双向适应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优质小麦 气候区划 关键生育期 气象要素分值 ArcGIS插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全生育期镉吸收及迁移转运特征
3
作者 唐鑫 王玉荣 +2 位作者 周志高 丁昌峰 王兴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9,共10页
为探明花生籽粒镉(Cd)积累的关键时期和花生生长过程中Cd的吸收分配动态,选择花育22、湘花2008和粤油43三个花生品种进行田间试验,分析花生不同生育期各器官中Cd含量和转运系数(TF)的动态变化,并比较品种间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籽粒中大... 为探明花生籽粒镉(Cd)积累的关键时期和花生生长过程中Cd的吸收分配动态,选择花育22、湘花2008和粤油43三个花生品种进行田间试验,分析花生不同生育期各器官中Cd含量和转运系数(TF)的动态变化,并比较品种间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籽粒中大于69%的Cd来自于结荚前期至饱果初期,且与籽粒生物量增长的关键时期一致。花生植株对Cd的吸收高峰期在结荚中期,进入饱果初期后,植株Cd净增长量急剧减少并保持较低的增长水平。花生根系吸收的Cd能高效地转运到地上部,其转运系数随着花生的生长持续提高,在花针期到达峰值,而后逐渐下降,但仍保持较高的转运系数(TF>1)。Cd从地上部转运至荚果是相对低效的过程,在整个生殖生长期保持相对稳定(TF≤0.2),而Cd从果壳到籽粒的转运效率较高,随着荚果的发育迅速增加,在饱果前期到达峰值,而后保持稳定或略有下降。花生吸收的Cd主要分配至茎叶,占植株Cd总量的80%以上。花育22茎叶的生长优势和相对较低的壳-籽粒的转运系数是其籽粒Cd积累低于另外两个品种的重要原因。减少生殖生长期,尤其是结荚初期及以后花生根系对Cd的吸收和Cd从地上部向荚果的迁移,以及限制结荚前期到饱果初期Cd从果壳向籽粒的转运是控制花生籽粒镉积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红壤 动态规律 关键生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8-2023年安徽省淮北平原作物生育期内旱涝急转特征分析
4
作者 梁晨辉 朱永华 +2 位作者 王启猛 吕海深 王怡宁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77,84,共8页
为探究不同作物生育期内旱涝急转时空演变特征,使用安徽省淮北平原6个气象站1958-2023年数据,基于标准加权平均降水指数结合游程理论方法识别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内旱涝急转,将整个研究期等分为2个时期,分析了作物生育期内的时空变化... 为探究不同作物生育期内旱涝急转时空演变特征,使用安徽省淮北平原6个气象站1958-2023年数据,基于标准加权平均降水指数结合游程理论方法识别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内旱涝急转,将整个研究期等分为2个时期,分析了作物生育期内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示:①标准加权平均降水指数结合游程理论方法适用于旱涝急转的识别判断;②冬小麦各生育期旱涝急转频次和受灾风险,整体上高于夏玉米,冬小麦面临旱涝急转威胁高于夏玉米;③时空上,安徽省淮北平原旱涝急转频次、平均强度和受灾风险大部地区呈现上升趋势;④冬小麦播种-出苗、出苗-返青和返青-拔节期旱涝急转风险较高,其中播种-出苗期和返青-拔节期有恶化趋势,夏玉米在拔节-抽雄和灌浆-成熟生育期旱涝急转风险较大,且在拔节-抽雄生育期有上升趋势。将各生育期旱涝急转特征与旱涝急转对农作物影响综合考虑,需要对以下生育期及相应地区进行重点防御:冬小麦播种-出苗、返青-拔节和夏玉米拔节-抽雄时期,冬小麦拔节-抽穗期的蚌埠、蒙城和亳州地区,以及夏玉米灌浆-成熟期的蚌埠地区,这些时期和相应地区将面临较高的旱涝急转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淮北平原 旱涝急转 生育期 夏玉米 冬小麦 游程理论 标准化加权平均降水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不同生育期根际溶磷菌群落特征
5
作者 吴书琴 胡敏 +4 位作者 薛银刚 于焕云 严松 汤珊珊 顾昊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72,共14页
为了阐明水稻不同生育期根际土溶磷菌对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选取了4个水稻品种:黄华占、桂野丰、中科早发粳1号和Sasanishiki,并分别在扬花期与成熟期收集了根际土壤样本。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根际土溶磷菌群落的结构,对phoD基因... 为了阐明水稻不同生育期根际土溶磷菌对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选取了4个水稻品种:黄华占、桂野丰、中科早发粳1号和Sasanishiki,并分别在扬花期与成熟期收集了根际土壤样本。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根际土溶磷菌群落的结构,对phoD基因进行研究,并探究了根际土溶磷菌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及磷素组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平均相对丰度为23.52%±31.03%)和硝化杆菌科(Nitrobacteraceae,平均相对丰度为11.69%±5.07%)是水稻根际土中的主要溶磷菌。成熟期溶磷菌的多样性(Chao1指数为105.03±9.75,Shannon指数为1.79±0.13)显著高于扬花期(Chao1指数为99.23±19.43,Shannon指数为1.50±0.55)。土壤pH值、速效磷含量和总氮含量是影响溶磷菌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素。盐单胞菌科(Halomonadaceae)、叶杆菌科(Phyllobacteriaceae)和伯克氏菌科(Burkholderiaceae)的相对丰度与多种磷素组分有显著相关性,表明它们在水稻根际土壤的磷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育期 溶磷菌 phoD基因 Hedley磷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生育期盐胁迫对不同耐盐性水稻品种(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6
作者 邹燕 刘芳禧 +6 位作者 方畅宇 郭荟 陈威 杨宁俊 庾振宇 易镇邪 雷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7,共10页
以4个耐盐水稻品种(系)(R2803、11146S/R2803、R889、1146S/R889)和1个盐敏感水稻品种(香粤农)为试验材料,设置5种海盐质量分数(0‰、1.5‰、3.0‰、4.5‰、6.0‰)进行水培试验,比较5个水稻品种(系)生长发育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盐... 以4个耐盐水稻品种(系)(R2803、11146S/R2803、R889、1146S/R889)和1个盐敏感水稻品种(香粤农)为试验材料,设置5种海盐质量分数(0‰、1.5‰、3.0‰、4.5‰、6.0‰)进行水培试验,比较5个水稻品种(系)生长发育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盐质量分数的增加,各水稻品种(系)几个生育时期株高、叶龄、群体茎蘖数、叶面积、根系伤流强度、根体积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盐敏感水稻品种香粤农的降幅明显大于各耐盐水稻品种(系)的,4个耐盐水稻品种(系)的降幅从大到小依次为R2803、R889、11146S/R2803、1146S/R889;随盐质量分数增加,各水稻品种(系)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单穴产量均呈下降趋势,且均以盐敏感水稻品种香粤农的降幅最大,杂交稻品系的降幅小于常规稻的,在盐质量分数1.5‰~6.0‰条件下,R2803单穴产量的降幅为37.07%~90.96%,1146S/R889单穴产量降幅为17.14%~75.59%。综合来看,1146S/R889各生长发育指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在盐胁迫下降幅最小,耐盐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盐胁迫 全生育期 生长发育 产量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措施对红壤坡耕地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
7
作者 颜科宇 李靖 +3 位作者 陈正发 段青松 王道祥 胡燕梅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9,157,共11页
[目的]探析红壤坡耕地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二氧化碳(CO_(2))排放的影响,为红壤坡耕地绿色低碳耕作模式构建与耕作措施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设置横坡垄作(RT)、顺坡垄作(DT)、覆膜耕作(PM)和传统耕作(CT)4种典型耕作措施试验小区... [目的]探析红壤坡耕地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二氧化碳(CO_(2))排放的影响,为红壤坡耕地绿色低碳耕作模式构建与耕作措施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设置横坡垄作(RT)、顺坡垄作(DT)、覆膜耕作(PM)和传统耕作(CT)4种典型耕作措施试验小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了土壤理化性状与土壤CO_(2)排放间的响应关系,并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耕作措施的降碳增产综合效益。[结果]RT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总体较高,可显著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p<0.05),DT则相反;PM的土壤温度及含水率显著高于其余耕作措施,RT和DT为代表的垄作措施显著高于CT。在作物生育期内,不同耕作措施的土壤CO_(2)排放通量在60.53~818.90 mg/(m^(2)·h),呈先升高后降低的波动趋势,耕作措施间土壤CO_(2)累计排放量大小关系为PM>DT>CT>RT,RT可显著减少3.4%~22.4%(p<0.05),而作物生育期间为花粒期>穗期>苗期。降雨侵蚀对红壤坡耕地土壤CO_(2)排放具有明显“Birch效应”,降雨侵蚀后耕作措施间土壤CO_(2)排放通量大小关系为DT>PM>CT>RT。红壤坡耕地主要通过调节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全氮和容重来影响土壤CO_(2)排放通量。[结论]RT对降低土壤CO_(2)排放及增加作物产量具有积极作用,可优先在南方红壤坡耕地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CO_(2)排放 耕作措施 红壤坡耕地 作物生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OWTH OF MONGOLIAN OAK
8
作者 赵惠勋 王传宽 刘滨辉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0-17,共8页
The height fast growing period of oak seedling (Quercus mongolica) was between 25 to 30 years old but the diameter varied greatly. The maximum diurnal height increment of the investigated oak tree reached 3. 3 cm, but... The height fast growing period of oak seedling (Quercus mongolica) was between 25 to 30 years old but the diameter varied greatly. The maximum diurnal height increment of the investigated oak tree reached 3. 3 cm, but at daytime it was much greater than at night. The oak trees usually sprouted twice and even treble in the growing season. In natural oak stands. the volume rarely exceeded 200 m3/hm2 and the mean volume increment was only about 2 m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golian oak Grand period of growth Seasonal growth Diurnal height growth Stand grow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BAL模型的陆浑灌区生育期内实际蒸散发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金萍 李杜白 +1 位作者 李学淳 崔云斐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目的】探索基于遥感技术和能量平衡模型建立准确快捷评估灌区高空间分辨率蒸散发值的方法。【方法】基于SEBAL模型,利用Landsat-8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估算了作物生育期内陆浑灌区的实际蒸散发值,验证了能量平衡模型在陆浑灌区的适用性... 【目的】探索基于遥感技术和能量平衡模型建立准确快捷评估灌区高空间分辨率蒸散发值的方法。【方法】基于SEBAL模型,利用Landsat-8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估算了作物生育期内陆浑灌区的实际蒸散发值,验证了能量平衡模型在陆浑灌区的适用性,进而分析了陆浑灌区实际蒸散发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SEBAL模型模拟值与蒸散发产品(v 1.5)的相关系数在0.8以上,SEBAL模型模拟值与站点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在0.96以上。生育期内,2—5月实际蒸散发值逐月增加,作物种植区实际蒸散发值大于林区,实际蒸散发高-高聚类点主要分布在作物种植区;6—7月实际蒸散发出现年内最高值106.52 mm,林区实际蒸散发值大于作物种植区,实际蒸散发高-高聚类点主要分布在林区;8—9月实际蒸散发值整体开始降低,实际蒸散发高-高聚类点数量减少,并向东北地区收缩。【结论】SEBAL模型利用遥感卫星影像等数据可以得到准确的高空间分辨率地表实际蒸散发估算结果,在灌区尺度具有强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蒸散发 SEBAL模型 作物生育期 空间自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涝害条件下晚播对超强筋小麦济麦44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10
作者 陈雪燕 张荣亭 +6 位作者 程敦公 刘秀坤 单宝雪 蒲艳艳 刘国霞 刘建军 高欣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49,共6页
2021年度,山东发生极端涝害,小麦播期整体延迟。本研究以超强筋小麦济麦44为材料,设置5个播期,分析极端涝害条件下不同播期对济麦44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分蘖随播期推迟而明显减少;产量随播期推迟而降低,W_(1)处理(10月2... 2021年度,山东发生极端涝害,小麦播期整体延迟。本研究以超强筋小麦济麦44为材料,设置5个播期,分析极端涝害条件下不同播期对济麦44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分蘖随播期推迟而明显减少;产量随播期推迟而降低,W_(1)处理(10月25日播种)的最高,为8359.05 kg/hm^(2);穗粒数随播期推迟整体呈减少趋势;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整体均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W_(1)、W_(2)处理(11月5日播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W_(3)处理(11月15日播种)小麦籽粒各项品质指标整体较好;产量最高时(W_(1)),籽粒中各矿质元素含量均最低;籽粒品质较好时(W_(3)),各矿质元素含量相对也较高,尤其是K、Na、Zn、Se、Cu的含量均最高。综上得出,如遇极端天气,鲁中地区超强筋小麦济麦44的播期控制在11月15日之前时,晚播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小,可实现一定程度上的优质高产,并且对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播 济麦44 生育期 产量 品质 矿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南方水稻灌区全生育期面源污染特征及控制模拟
11
作者 陈丽娜 张文硕 +1 位作者 徐俊增 孙一淼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8-205,共8页
为了解水稻生育期内灌区面源污染的输出特征及其对下游控制断面水质的影响,选取某典型南方水稻灌区为研究对象,基于SWAT模型构建田沟塘控制断面的面源污染全过程数值模拟模型,量化分析水稻全生育期9种污染控制方案下控制断面水质动态响... 为了解水稻生育期内灌区面源污染的输出特征及其对下游控制断面水质的影响,选取某典型南方水稻灌区为研究对象,基于SWAT模型构建田沟塘控制断面的面源污染全过程数值模拟模型,量化分析水稻全生育期9种污染控制方案下控制断面水质动态响应。结果表明:退水和氮、磷污染物均呈脉冲式排放,水稻生育期前半段,即移植返青期、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是稻田面源污染发生的高峰期;控制灌溉、生态工程和控制排水措施在水稻生育期前半段对氮、磷污染物的削减效果较好,实施综合措施后削减效果显著提升,对TN和TP全生育期的削减率超过90%;单项措施的水质提升效果有限,施肥管理导致分蘖期出现更多脉冲式TN质量浓度峰值,综合措施可显著提升水质达标率,其中施肥管理、控制排水、生态工程的组合措施和控制灌溉、施肥管理、控制排水、生态工程的组合措施可以实现TN和TP质量浓度稳定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灌区 面源污染 水稻全生育期 控制断面 SWA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地区芫荽品种比较试验
12
作者 袁嫚嫚 王成顺 +3 位作者 邬刚 叶泗洪 王家宝 孙义祥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2期24-26,31,共4页
为筛选出适宜江淮地区种植的芫荽品种,对18个芫荽品种的生育期、鲜产和生长性状(单株地上部鲜重、单株根鲜重、根冠比、株高、根长和根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8个品种生育期相近,均可在江淮地区生长繁育;鲜产以C15最高,达到24 653 kg/h... 为筛选出适宜江淮地区种植的芫荽品种,对18个芫荽品种的生育期、鲜产和生长性状(单株地上部鲜重、单株根鲜重、根冠比、株高、根长和根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8个品种生育期相近,均可在江淮地区生长繁育;鲜产以C15最高,达到24 653 kg/hm^(2);当地品种C1鲜产较高,生长性状相对较好;C07和C14鲜产、单株地上部鲜重、单株根鲜重等指标位居18个品种前列。因此,江淮地区芫荽种植可选择C01、C07、C14和C15这4个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芫荽 品种比较 生育期 生长性状 鲜产 江淮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潜育期延长导致红松越年枯死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佳楠 姜生伟 +7 位作者 张瑞芝 李德斌 吴昊 徐昭 张亿珍 王家庆 李丹蕾 王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7-75,共9页
【目的】探究红松越年枯死的病理学过程和产生原因,以期为有效除治无松材线虫病症状的携带者松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统计抚顺市大伙房实验林场自然侵染红松越年枯死比例,观测自然侵染和人工接种红松病症病状,测定红松当年显症的松... 【目的】探究红松越年枯死的病理学过程和产生原因,以期为有效除治无松材线虫病症状的携带者松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统计抚顺市大伙房实验林场自然侵染红松越年枯死比例,观测自然侵染和人工接种红松病症病状,测定红松当年显症的松材线虫数量阈值。实验室内不同温度下测定松材线虫虫口增长情况,以及媒介昆虫羽化后适宜松材线虫虫口有效增长的时期(虫口增长期),计算从寄生关系的建立到症状开始出现的时间(潜育期),并揭示红松感染松材线虫后越年枯死的原因。【结果】截至6月,自然侵染红松的越年枯死比例为41.4%。观测的自然侵染和低剂量人工接种红松在被侵染或接种当年均未出现显著外部、内部症状变化,而是到翌年松脂分泌停止,树干水分低,针叶变红褐色,只有进行高剂量饱和接种才出现当年半数显症。病症表现为松材线虫能够正常侵染红松,可有效繁殖但在低温时繁殖受阻,可成功越冬但越冬后虫口数量骤减。红松显症的全株阈值St1=(163±22)条·g^(-1),局部阈值St2=(621±20)条·g^(-1)。以每株50000条的接种量接种38年生红松,在当年虫口增长期内全株松材线虫数量仅为(90±8)条·g^(-1),低于St1、局部松材线虫数量最高为(350±18)条·g^(-1),也低于St2。抚顺的虫口增长期(141天)比大连(154天)和南京(173天)短。经计算,抚顺市松材线虫的潜育期为146天,长于虫口增长期。【结论】云杉花墨天牛携带的松材线虫数量相对较低,导致初始侵染量低。松材线虫生命周期受温度特性的影响,表现为非增长期长、虫口增长期短,最终导致在虫口增长期内未能达到红松显症的松材线虫数量阈值。这些综合作用导致松材线虫潜育期延长,其中41.4%的死亡红松表现出越年枯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越年枯死 初始侵染量 低温 虫口增长期 虫口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对我国北方春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综合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然 崔杰印 +5 位作者 李阳 于晓光 位昕禹 米刚 项鹏 杨树 《大豆科技》 2024年第2期35-40,共6页
播期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农艺措施,适宜的播期可有效平衡生育期内气候条件,满足大豆各生育阶段需求,发挥品种生产潜能,实现优质高产。为明确播期对我国北方春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综合影响,文章综述了播期对大豆形态性状、生育期结构... 播期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农艺措施,适宜的播期可有效平衡生育期内气候条件,满足大豆各生育阶段需求,发挥品种生产潜能,实现优质高产。为明确播期对我国北方春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综合影响,文章综述了播期对大豆形态性状、生育期结构、光合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北方春大豆产区合理选择播期补种救灾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助力我国北方春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播期 产量 光合特性 生育期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和根伤处理对机插秧苗返青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15
作者 刘鹏 杨鹰 +1 位作者 易军辉 曾红丽 《作物研究》 2024年第4期235-248,共14页
为探究不同播期和根伤处理对机插水稻返青期秧苗生长特性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以湘早籼6号和株两优819为材料,设置3个播期(早稻季T1、中稻季T2和晚稻季T3)和3个根伤(无根伤、留根2 cm、留根1 cm)处理,对返青期秧苗的株高、根长、干物... 为探究不同播期和根伤处理对机插水稻返青期秧苗生长特性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以湘早籼6号和株两优819为材料,设置3个播期(早稻季T1、中稻季T2和晚稻季T3)和3个根伤(无根伤、留根2 cm、留根1 cm)处理,对返青期秧苗的株高、根长、干物质量以及叶绿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早稻季,湘早籼6号和株两优819在中稻季和晚稻季返青期的株高、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鲜、干质量显著提升。在不同播期,留根1 cm处理下湘早籼6号和株两优819的株高、主根长、地上部和地下部鲜、干质量下降,但不同根伤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播期显著影响返青期水稻的叶绿素含量,尤其是在移栽后15 d,中稻季和晚稻季秧苗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早稻季明显下降。移栽后的前期,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根伤程度增加而降低,但移栽后12 d,不同根伤处理水稻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总体而言,相较于根伤处理,播期对机插水稻返青期秧苗生长的影响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培 播种期 根伤 生长特性 光合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烟区抗寒早熟冬油菜品种筛选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丽霞 刘春菊 +3 位作者 王德权 朱先志 韩硕 孙延国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2期14-19,共6页
为筛选适宜山东烟区种植的冬油菜品种,构建山东烟草与油菜轮作种植新模式,于2020—2021年在山东典型烟区开展冬油菜品种筛选试验,从越冬率、生育期、植株长势、油菜籽产量和品质等角度筛选适宜的油菜品种。结果表明:在供试品种中,天油14... 为筛选适宜山东烟区种植的冬油菜品种,构建山东烟草与油菜轮作种植新模式,于2020—2021年在山东典型烟区开展冬油菜品种筛选试验,从越冬率、生育期、植株长势、油菜籽产量和品质等角度筛选适宜的油菜品种。结果表明:在供试品种中,天油142和运白2号虽为双高白菜型品种,但具有抗寒性强、生育期短、产量较高的明显优点,在山东烟区轮作换茬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具有与烟草合理接茬的优势,可作为山东烟区一年两熟轮作模式的适宜油菜品种;甘蓝型油菜品种秦优11004和晋油11号生育期较短、产量突出、品质较好,可作为搭配品种种植;甘蓝型油菜品种陕油21、秦优33和荣华油10号生育期相对较短、产量相对较高、品质较好,可作为后备冬油菜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品种筛选 抗寒性 生育期 产量 山东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用高粱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差异性分析
17
作者 张鸟 王卉 +1 位作者 冯国郡 再吐尼古丽·库尔班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60-2167,共8页
【目的】分析不同粒用高粱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及籽粒品质,筛选出适宜新疆和田地区种植的优质酿酒高粱品种。【方法】以25个粒用高粱品种为材料,分析其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结果】25个高粱品种均可正常生长并成熟,适应性强,其中极早... 【目的】分析不同粒用高粱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及籽粒品质,筛选出适宜新疆和田地区种植的优质酿酒高粱品种。【方法】以25个粒用高粱品种为材料,分析其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结果】25个高粱品种均可正常生长并成熟,适应性强,其中极早熟特矮品种仅1个龙杂20(95 d),适合机械化栽培的中杆品种有晋糯103、晋杂111和主济粱3号等20个品种。产量变化156.53~1182.61 kg/667m^(2),品种2878A×IR60的产量为最低,济粱4号的产量最高。龙杂20的糖分含量(18.42 g/kg)及赖氨酸含量最高(3.26 g/kg),单宁含量最低(0.66 g/kg)。济粱3号与济粱4号的淀粉含量最高且差异不显著。【结论】农艺性状、产量及酿酒品质各品种间均存在差异,济粱4号的综合表现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用高粱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发育期模型精度及其对升温的敏感性比较
18
作者 王孝贤 王靖 +7 位作者 李扬 陈仁伟 赵凌暄 刘霞霞 胡琦 张祯祯 赵熙玲 赵庚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9-1022,共14页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主粮作物,马铃薯发育期的准确模拟是评估气候变化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影响的基础。通过研究筛选在全国马铃薯种植区发育期模拟效果最优的模型,并基于模型探究历史气候变化对马铃薯生育期的影响差异以及模型对升温(1~5℃...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主粮作物,马铃薯发育期的准确模拟是评估气候变化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影响的基础。通过研究筛选在全国马铃薯种植区发育期模拟效果最优的模型,并基于模型探究历史气候变化对马铃薯生育期的影响差异以及模型对升温(1~5℃)的敏感性,可为模型改进提供方向。针对当前对覆盖不同气候和品种类型的发育期模型综合对比研究较少,本研究选取3种温度响应函数与2种日长响应函数,组合形成3种温度模型和6种光温模型,运用模拟退火算法对模型进行调参,对比其在全国8个站点模拟马铃薯全生育期的精度,结果表明:1)线性温度函数+负指数日长函数光温模型(M3)、Logistic温度函数+负指数日长函数光温模型(M6)和Beta温度函数+负指数日长函数光温模型(M9)的模拟效果最优, 3个模型模拟和观测的全生育期长度RMSE分别为7.7 d、6.8 d和7.1 d, R^(2)均大于0.90。2)基于最优模型在4个代表性站点的模拟结果显示,历史气候变化导致马铃薯生育期总体呈缩短趋势,但在不同站点模型间存在差异。3)升温1~5℃,模型M3和M6模拟的马铃薯全生育期日数呈线性缩短,每升温1℃, 4个站点的生育期缩短3.0~8.2 d;而模型M9模拟的全生育期日数呈非线性变化,随温度升高生育期缩短趋势先增加后减小。筛选出的3种光温模型均可有效模拟马铃薯发育期;基于3种模型模拟的历史气候变化总体均使马铃薯生育期缩短,但变化率不同;温度响应函数的不同,使得3种模型对升温的敏感性不同,且模型间差异随着升温而增加。研究结果为马铃薯发育期模型选择和改进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马铃薯 生育期 温度升高 发育期模型 光温模型 模拟退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日光温室番茄开花坐果期光合和根系特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震 高俊杰 +5 位作者 刘中良 王婷 韩珑 谷端银 闫伟强 曹杰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78,共8页
以圣罗兰为试材,采用半开放槽式栽培,在等量磷、钾肥处理下,设置13个施氮量处理,研究不同追施氮量对日光温室番茄开花坐果期叶片光合作用、根系特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施氮量能够促进日光温室番茄开花坐果期生长发育,提... 以圣罗兰为试材,采用半开放槽式栽培,在等量磷、钾肥处理下,设置13个施氮量处理,研究不同追施氮量对日光温室番茄开花坐果期叶片光合作用、根系特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施氮量能够促进日光温室番茄开花坐果期生长发育,提高土壤酶活性,其中T11处理下植株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叶绿素a/b最低,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比不施氮处理提高15.83%,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61.37μg·g^(-1)·h^(-1)(FW)],根系活力最高,根系长度最长,土壤蔗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最高。综上,本研究条件下T11处理,即施氮量为3.0 kg·(667 m^(2))^(-1)为日光温室番茄开花坐果期最适追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开花坐果期 施氮量 生长发育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高宽比矩形腔体侧向正弦加热下对流扰动的成长和传热特性
20
作者 宁利中 李开继 +1 位作者 宁碧波 田伟利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0-205,共6页
为了研究矩形腔体侧向正弦周期加热条件下对流扰动的成长和传热特性,本研究对流体力学方程组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格拉晓夫数Gr的增加,对流扰动的最大振幅Amax的成长率变大,线性成长阶段的时间变短。对于高宽比A=10,腔体宽度d=... 为了研究矩形腔体侧向正弦周期加热条件下对流扰动的成长和传热特性,本研究对流体力学方程组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格拉晓夫数Gr的增加,对流扰动的最大振幅Amax的成长率变大,线性成长阶段的时间变短。对于高宽比A=10,腔体宽度d=2cm的腔体,普朗特数Pr=6.949的流体,对流扰动的成长率γ_(m)随着格拉晓夫数Gr变化的经验式为γ_(m)=9×10^(-8)Gr^(1.2343);对于高宽比A=10、腔体宽度d=6cm的腔体,普朗特数Pr=0.703的流体,成长率m随着格拉晓夫数Gr的变化关系式为m=8×10^(-4)Cr^(0.52)。当Pr=0.0272时,热壁面平均努塞尔数Nu和格拉晓夫数Gr的关联式为Nu=0.00002Gr^(1.17);当Pr=6.949时,Nu=0.00024Gr^(1.05)。随着格拉晓夫数Gr数增加,右壁面的传热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腔体 侧向正弦周期加热 对流扰动 成长率 传热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