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1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第三次古树资源普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韩文妍 胡一民 +1 位作者 骆绪美 程明伟 《安徽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26-30,共5页
古树资源是独具特色的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生态、历史和文化价值。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安徽省的古树资源面临着严峻的保护挑战。本文结合安徽省第三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在分析古树分布特点、树种组成、生长状况的基础上,... 古树资源是独具特色的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生态、历史和文化价值。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安徽省的古树资源面临着严峻的保护挑战。本文结合安徽省第三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在分析古树分布特点、树种组成、生长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以期为后续制定古树保护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 资源普查 分布特点 生长状况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铜矿资源分布特征、勘查开发格局与展望
2
作者 陈秀法 何学洲 +2 位作者 张振芳 陈喜峰 李玉龙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323,共10页
铜矿因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是各国争夺的重要战略性矿产。全球铜矿资源非常丰富但分布不均衡,储量集中在少数资源大国,产量则被主要铜矿公司掌控。中国铜矿储量和产量居全球前列,消费量居世界首位,产量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确保铜矿... 铜矿因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是各国争夺的重要战略性矿产。全球铜矿资源非常丰富但分布不均衡,储量集中在少数资源大国,产量则被主要铜矿公司掌控。中国铜矿储量和产量居全球前列,消费量居世界首位,产量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确保铜矿的稳定供应对传统工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安全至关重要。本文聚焦全球铜矿资源,研究其分布特征与勘查开发格局,以期为中国铜矿资源勘查开发国际合作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1)全球铜矿储量主要集中于智利、秘鲁等21个国家,储量全球占比超90%。(2)南美洲和智利分别是大型-超大型铜矿最多的大洲和国家;亚洲和中国分别是铜矿勘查开发程度最高的大洲和国家。(3)近年来铜矿勘查投资震荡上行,由主要资源国和大型矿业公司主导;全球铜矿勘查热点国家集中在南北美洲和大洋洲;全球铜矿勘查净增量1000万t以上的国家有12个。(4)铜矿产量集中度高,80%以上产量集中在11个国家,50%以上产量来自20个铜矿公司。(5)南美洲是铜矿的输出中心,亚洲是进口中心和消费中心。(6)近年来铜矿并购活跃,且集中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7)中资企业在全球铜矿资源勘查开发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但与铜矿巨头有较大差距。未来铜矿需求将稳步增长,铜矿勘查开发潜力巨大,全球铜矿供应长期有保障。为确保我国铜矿资源长期安全稳定供应,建议分区施策,加快境外铜矿勘查开发;政企结合,加大中资铜矿企业的国际化培育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矿产 铜矿资源 分布特征 勘查开发 勘查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合指标的平欧杂种榛扦插苗根系生长发育评价模型
3
作者 吕梦燕 任军 +6 位作者 张立民 陈思羽 赵佳丽 鲁佳乐 孔晨 戴维 金桂香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107,共8页
【目的】通过探究平欧杂种榛扦插苗不同生长时期根系表型动态特征以及光合特性变化规律,建立根系生长与光合指标的关系模型,用于模拟和预测扦插苗根系生长状况,为今后探究成龄树根系生长指标对光合指标的响应奠定基础。【方法】以1年生... 【目的】通过探究平欧杂种榛扦插苗不同生长时期根系表型动态特征以及光合特性变化规律,建立根系生长与光合指标的关系模型,用于模拟和预测扦插苗根系生长状况,为今后探究成龄树根系生长指标对光合指标的响应奠定基础。【方法】以1年生平欧杂种榛扦插苗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扦插苗在生根期、生长初期、生长中期和生长旺盛期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和气孔导度等光合指标;并利用根系扫描仪扫描完整根系测定总根长、总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根系总体积及根尖数等根系生长指标。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法,构建基于光合指标的根系生长发育评价模型,以期明确光合指标与根系生长指标的关系。【结果】1)各根系生长指标在不同生长期存在显著差异,生长旺盛期的总根长是生根期的3.6倍、根系总表面积是生根期的2.8倍、根系总体积是生根期的2倍。2)根尖数是反映根系活力状况的指标之一,在生长中期达到峰值,是生根期的8.9倍,而在生长旺盛期数量骤减至不足生长中期的50%。3)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气孔导度等光合指标在扦插苗的各生长期存在显著差异,生根期的净光合速率是生长旺盛期的1.8倍、蒸腾速率是生长旺盛期的4.3倍。胞间CO_(2)浓度随着生长期推移而增加,在生长旺盛期达到生根期的1.3倍;气孔导度有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在生长中期达到高峰(生根期的2.4倍),在生长旺盛期锐减(生长中期的25%)。4)扦插苗的根系总体积、总根长及总表面积与胞间CO_(2)浓度和气孔导度呈正相关;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根系平均直径呈正相关;根尖数与气孔导度呈正相关。5)构建的基于光合指标的根系生长发育评估模型(R^(2)=0.75)预测结果较好且精度高(MSE=0.12),能较全面地反映根系生长发育状况。【结论】光合指标及根系生长指标在不同根系生长时期差异显著,该研究建立的基于光合指标的根系生长发育评估模型可为无损评估平欧杂种榛扦插苗根系生长提供科学、便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欧杂种榛 根系发育 根系生长期 光合特性 根系生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量播深互作对直播稻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4
作者 陈丽 马静 +2 位作者 马洪文 杨文伟 孙建昌 《宁夏农林科技》 2025年第6期1-7,58,共8页
为探寻宁夏灌区直播水稻栽培的适宜播量和播深,以宁夏主栽水稻品种富源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覆土直播栽培方式,比较分析了16个不同播量播深处理(A1B1~A1B4、A2B1~A2B4、A3B1~A3B4、A4B1~A4B4)下水稻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差异。... 为探寻宁夏灌区直播水稻栽培的适宜播量和播深,以宁夏主栽水稻品种富源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覆土直播栽培方式,比较分析了16个不同播量播深处理(A1B1~A1B4、A2B1~A2B4、A3B1~A3B4、A4B1~A4B4)下水稻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播深和播量对水稻叶绿素SPAD值、群体干物质质量、光合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均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其中:播深播量组合A3B2的剑叶叶绿素SPAD值在孕穗期和开花期显著高于其他播深播量组合,A3B3的剑叶叶绿素SPAD值在灌浆中期显著高于其他组合;A3B2组合的干物质质量在苗期、拔节期显著高于其他组合,A2B1、A3B1和A3B3组合干物质质量在抽穗期显著高于其他组合,A1B1和A2B1组合的干物质质量在灌浆期显著高于其他播量播深组合,A2B2、A2B3组合的干物质质量在成熟期显著高于其他播量播深组合;A2B4光合速率及A3B2的胞间CO_(2)摩尔分数在始穗期显著高于其他组合,A2B2的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摩尔分数在齐穗期显著高于其他组合;穗长和每穗实粒数整体表现为随着播量增加呈逐渐减小趋势,667m^(2)穗数随着播量增大呈逐渐增加趋势;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则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中A3B3的结实率、A3B2组合的产量高于其他播量播深组合。通过综合比较分析可知,组合A2B2和A3B3整体表现较优,说明覆土直播水稻最佳播深为2~3cm、播量为187.5~262.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稻 播量 播深 生长发育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玄武岩矿石和矿床类型、资源分布及工业开发利用现状 被引量:1
5
作者 廖世龙 王春连 +5 位作者 杨飞 陈振红 王文浩 尹传凯 游超 刘开源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0-726,共17页
玄武岩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喷出岩,储量较大。满足工业标准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玄武岩矿石具有独特的天然属性和优异性能被广泛用于各个工业领域。我国玄武岩矿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学界对该矿种的研究较少,总结我国玄武岩矿资源分布特... 玄武岩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喷出岩,储量较大。满足工业标准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玄武岩矿石具有独特的天然属性和优异性能被广泛用于各个工业领域。我国玄武岩矿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学界对该矿种的研究较少,总结我国玄武岩矿资源分布特征、工业开发利用现状对我国玄武岩矿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综合了国内外的研究文献,梳理了中国玄武岩矿的分布特征,总结了玄武岩矿石、矿床类型及工业开发利用现状。研究表明中国玄武岩总量约为2万亿立方米,玄武岩矿石开采量截至2023年底已达到9150万吨,并还在逐年增加。玄武岩矿床依据地球化学成分的差异可分为拉斑、钙碱性、碱性玄武岩矿床。产出矿石类型主要有建筑用、铸石用、岩棉用、饰面用、水泥混合材用5种类型,其中以建筑用玄武岩矿石和碱性玄武岩矿床最为常见。在工业开发利用上,玄武岩多用于建筑及建材领域,除此之外也可作为核废物固化材料、固碳材料和农业肥料。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工业上对玄武岩矿石的开采与消耗量以年均7%的趋势升高,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市场前景向好。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国内玄武岩矿石在建筑及建材领域消费占比高达98.5%,而在其他领域占比仅为1.5%,预期未来玄武岩矿石及其深加工产品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矿 分布特征 矿床类型 开发利用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绿色发展指数的空间分布与成因分析
6
作者 冉启智 廖和平 +4 位作者 秦智 洪惠坤 陈朝玉 杨旋 杨慧玲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6-110,共15页
绿色发展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通过对重庆市的绿色发展指数进行测度及空间分布和成因分析,为政府在解决重庆市绿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建议。从绿色经济、绿色环境和绿色生活方式3个方面开展研究,构建了含经济增长绿... 绿色发展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通过对重庆市的绿色发展指数进行测度及空间分布和成因分析,为政府在解决重庆市绿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建议。从绿色经济、绿色环境和绿色生活方式3个方面开展研究,构建了含经济增长绿色化发展程度、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社会公共政策支持力3个一级指标,38个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通过绿色发展测度模型测度了重庆市绿色发展指数,并借助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进行总系统和各子系统的空间分析,同时利用GeoDa软件对绿色发展结果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绿色发展指数高值区分布在主城都市区的渝北区、江津区,渝东北的开州区以及渝东南的酉阳县,偏低值区域主要分布在主城都市区,渝东北的梁平区、垫江县、城口县以及渝东南的黔江区。重庆市各区县的绿色发展在空间上的分布是随机的,空间集聚效应不明显。除少部分区县呈现集聚状态外,其余区县未呈现集聚特征。通过研究发现,水资源和旅游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以及互联网和软件技术等新兴经色经济发达的区域绿色发展指数较高;经济发展转型较慢,产业结构单一,重化工等传统产业比例较大,互联网信息和金融等新兴绿色经济占比较小的区域绿色发展指数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经济增长 空间分布 成因分析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施生物有机肥对花叶用汉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雪杰 张晓艳 +1 位作者 严旭 孙宇峰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45-148,157,共5页
为明确配施生物有机肥对花叶用汉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汉麻7号”为试验材料,研究配施生物有机肥对花叶用汉麻生长指标、干物质重、光合相关指标及花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现蕾期至盛花末期,F_(1)(90%化肥+10%生物有机肥)、F_(2... 为明确配施生物有机肥对花叶用汉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汉麻7号”为试验材料,研究配施生物有机肥对花叶用汉麻生长指标、干物质重、光合相关指标及花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现蕾期至盛花末期,F_(1)(90%化肥+10%生物有机肥)、F_(2)(80%化肥+20%生物有机肥)和F 3(70%化肥+30%生物有机肥)的株高、茎粗、分枝数、叶面积、根茎叶干物质重及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 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蒸腾速率(T_(r))比CK(不施肥)、CK_(1)(化肥)、CK_(2)(生物有机肥)提高0.09%~404.83%;现蕾期至盛花末期,随着配施生物有机肥量的增加,汉麻的生长指标、根茎叶干重、光合相关指标及花叶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F_(2)比F_(1)、F 3提高2.02%~81.82%;盛花末期,F_(1),F_(2)和F_(3)的花叶产量比CK、CK_(1)、CK_(2)提高4.89%~216.07%,且F_(2)比F_(1)、F_(3)提高20.48%~36.98%。综合分析表明80%化肥(360 kg/hm^(2))配施20%(990 kg/hm^(2))生物有机肥促进了花叶用汉麻生长发育及其光合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麻 生物有机肥 光合特性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vAGAMOUS通过VvCRABSCLAW调控葡萄心皮发育
8
作者 昝舒雯 谢欢欢 +4 位作者 张宇琴 王文娟 张鹏飞 梁晋军 温鹏飞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8-217,共10页
【目的】分析葡萄心皮发育相关基因VvAGAMOUS(VvAG)和VvCRABSCLAW(VvCRC)的表达特性,旨在探究VvAG通过VvCRC基因调控葡萄心皮发育的分子机制,为解析葡萄果实形成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玫瑰香’葡萄不同长度的花序为材料,... 【目的】分析葡萄心皮发育相关基因VvAGAMOUS(VvAG)和VvCRABSCLAW(VvCRC)的表达特性,旨在探究VvAG通过VvCRC基因调控葡萄心皮发育的分子机制,为解析葡萄果实形成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玫瑰香’葡萄不同长度的花序为材料,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心皮的发育过程,并通过RT-qPCR检测VvAG和VvCRC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克隆VvAG和VvCRC基因,并进行同源性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关系等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瞬时注射烟草叶片对2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利用酵母单杂交试验和双荧光素酶试验验证VvAG与VvCRC之间的关系。【结果】解剖学观察显示,‘玫瑰香’葡萄花序长度为1-2cm时,雄蕊原基基本发育完全,心皮原基准备形成;当花序发育至2-3cm和3-4cm两个时期,心皮继续发育,胚珠原基开始形成。RT-qPCR结果表明,在花序长度为1-2cm时,VvAG和VvCRC表达量较低,而在花序长度为2-3cm和3-4cm两个时期,VvCRC基因的表达量则随着VvAG基因表达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VvAG与AtAG,VvCRC与MdCRC聚为一小分支,亲缘关系较近。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VvAG和VvCRC蛋白均定位于细胞核中。酵母单杂交和双荧光素酶试验结果显示,VvAG可以直接与VvCRC启动子结合并激活其转录活性。【结论】VvAG转录因子可能通过激活VvCRC基因的表达,进一步调控心皮的发育,从而影响葡萄子房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心皮 VvAGAMOUS VvCRABSCLAW 生长发育 表达特性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岩溶区编图与特征分析
9
作者 秦正峰 许琦 +2 位作者 贾敏 毕雪丽 杨象鹏 《中国岩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5-656,668,共13页
文章利用MRT和ENVI软件对收集到的降水量、遥感卫星数据进行处理,编制完成“一带一路”岩溶区卫星影像图、地势图、降雨量图、蒸发量图、地表温度图等图件;通过整合遥感影像图、地质图、文献等资料数据,并结合野外实地验证,开展了高原... 文章利用MRT和ENVI软件对收集到的降水量、遥感卫星数据进行处理,编制完成“一带一路”岩溶区卫星影像图、地势图、降雨量图、蒸发量图、地表温度图等图件;通过整合遥感影像图、地质图、文献等资料数据,并结合野外实地验证,开展了高原、大斜坡、平原、滨海岩溶特征与地质、气候背景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岩溶区分布面积约1230万km2,占全球岩溶分布面积的一半以上,中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岩溶面积位居前三;(2)高程在0~1000m分布的岩溶面积占总岩溶面积的74%,3500 m以上分布的占比只有8%;地表温度在9℃以上的岩溶区面积占65.3%,而9℃以下的只占34.7%;年降雨量在0~210 mm分布的岩溶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1%,210~540mm的占32%,540~840mm的占18%,超过840mm的占19%;蒸发量在205mm以下分布的岩溶面积占总面积的51.4%;(2)埃塞俄比亚、克罗地亚、土耳其、伊朗、泰国以及中国南方岩溶发育的条件、岩溶地貌的控制因素是:可溶岩的岩性和构造是驱动岩溶发育的内动力,气候是驱使岩溶发育的外动力,内外动力因素共同影响岩溶地貌发育;中国南方岩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垂直水文剖面和溶蚀-侵蚀基准面,为适应基准面的变化,形成高程不同的岩溶地貌发育区,且高程的巨大差异也会引起气候、水文、构造条件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岩溶地貌 分布范围 发育特征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决明子副产物对北京鸭生长发育、血清生化指标和组织学特性的影响
10
作者 王宁 赵子涛 +3 位作者 王岐蒙 吴永保 曹俊婷 闻治国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1-354,共14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决明子副产物对1~42日龄北京鸭生长发育、血清生化指标和组织学特性的影响。试验选用240只健康1日龄Z5型雄性北京鸭,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决明子副产物对1~42日龄北京鸭生长发育、血清生化指标和组织学特性的影响。试验选用240只健康1日龄Z5型雄性北京鸭,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4%、6%和8%决明子副产物的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8%决明子副产物极显著降低1~21日龄和1~42日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以及21和42日龄体重(P<0.01);添加4%决明子副产物极显著提高22~42日龄ADG(P<0.01);添加4%~8%决明子副产物显著或极显著提高1~21日龄料重比(F/G)(P<0.05或P<0.01),极显著降低22~42日龄F/G(P<0.01);添加6%和8%决明子副产物极显著降低1~42日龄F/G(P<0.01)。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8%决明子副产物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胸肌率(P<0.05或P<0.01);添加6%决明子副产物极显著提高腿肌率(P<0.01),显著提高十二指肠指数(P<0.05);添加8%决明子副产物极显著提高腿肌率、肝脏指数、胰腺指数、肌胃指数和十二指肠指数(P<0.01),极显著降低腹脂率(P<0.01)。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8%决明子副产物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含量(P<0.05或P<0.01);添加8%决明子副产物极显著提高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P<0.01);添加4%~8%决明子副产物极显著提高血清总胆红素含量(P<0.01)。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6%决明子副产物显著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P<0.05);添加8%决明子副产物极显著提高血清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P<0.01),显著提高血清补体3含量(P<0.05);添加6%和8%决明子副产物显著提高血清白细胞介素-2含量(P<0.05)。5)组织学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鸭肝脏和脾脏虽无明显病变,但随着饲粮中决明子副产物添加水平的提高,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呈现逐渐降低趋势,隐窝深度呈现逐渐升高趋势。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2%决明子副产物对北京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器官发育无显著影响,而添加4%及以上的决明子副产物对其免疫功能、肝脏功能、肠道形态以及生长性能均有负面影响,建议生产过程中肉鸭饲粮中决明子副产物添加水平不宜超过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明子副产物 北京鸭 生长发育 血清生化指标 组织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大沙鼠年龄组划分及其体尺发育
11
作者 陈蝶 张蓉 +4 位作者 赵久淇 安有萍 杨素文 余湘 艾力非热·阿不都拉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2-761,共10页
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是中亚荒漠生态系统中典型的家庭集群生活鼠种,其采食和挖掘活动对荒漠生态系统危害严重,同时也是荒漠生态系统中重要的鼠疫疫源动物之一。于2022-2024年使用铗日法在准噶尔盆地南缘捕获150只(♀=75,♂=75)大沙... 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是中亚荒漠生态系统中典型的家庭集群生活鼠种,其采食和挖掘活动对荒漠生态系统危害严重,同时也是荒漠生态系统中重要的鼠疫疫源动物之一。于2022-2024年使用铗日法在准噶尔盆地南缘捕获150只(♀=75,♂=75)大沙鼠,测量其体重、胴体重、体长、尾长、后足长、耳长,以其体重为主要指标结合胴体重和4项体尺指标共同进行聚类分析,使用逐步回归、Spearma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各年龄组体重与胴体重、各项体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捕获大沙鼠可分为4个年龄组,即Ⅰ龄组(25 g≤W≤65 g,幼体)、Ⅱ龄组(65g<W≤95g,亚成体)、Ⅲ龄组(95g<W≤165g,成体Ⅰ组)、Ⅳ龄组(165g<W≤246g,成体Ⅱ组);2)大沙鼠的体尺指标在整个生长发育期并不同步;3)后足长和耳长在大沙鼠各个生长阶段中与体重的关系较弱,因此在判断大沙鼠年龄时可以不参考;4)体长生长期主要在Ⅰ、Ⅱ、Ⅲ龄,尾长的生长期主要在Ⅲ龄;5)以体尺特征作为辅助判断大沙鼠年龄组时,Ⅰ和Ⅱ龄组考虑胴体重和体长,Ⅲ龄组可考虑胴体重、体长和尾长,Ⅳ龄组只考虑胴体重。本研究为大沙鼠年龄组成划分提供了依据,且较真实地反映了年龄与体尺特征的关系,对当地鼠情的预测及防治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荒漠 体重 胴体重 大沙鼠 生长发育 体尺特征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旅游带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唐阳 杨国良 吴其付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7,共9页
全域旅游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旅游改革创新、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创新路径。运用核密度、熵值法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长江旅游带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江旅游带全域旅游呈现“双核心一廊道连片分... 全域旅游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旅游改革创新、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创新路径。运用核密度、熵值法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长江旅游带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江旅游带全域旅游呈现“双核心一廊道连片分布”总格局,根据资源类型将全域旅游划分为自然生态类、景区名胜类、文化遗产类以及产业品牌类,自然生态类和产业品牌类占比最高。(2)空间分层集聚,南北和东西方向趋势面较为陡峭,示范区出现较大空间分布差异。(3)全域旅游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明显,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与四川省发展水平处于高值区;云南省与湖南省处于中值区;重庆市、贵州省、湖北省、安徽省和江西省处于低值区。(4)自然环境优势是引领全域旅游发展的核心动力,经济发展水平是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社会政策支持是带动全域旅游发展的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旅游示范区 长江旅游带 空间分布特征 发展水平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钵苗机械化移栽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13
作者 原培超 纪要 +1 位作者 张文毅 周洵泽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34,57,共7页
水稻机械化移栽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点和难点。其中水稻钵苗移栽能够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质量,但是由于钵苗移栽机构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且没有成熟的配套农艺支撑和移栽设备,尚未得到推广。基于此,分析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 水稻机械化移栽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点和难点。其中水稻钵苗移栽能够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质量,但是由于钵苗移栽机构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且没有成熟的配套农艺支撑和移栽设备,尚未得到推广。基于此,分析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现状,提出水稻钵苗移栽不仅具有产量优势,而且在双季稻间作、杂交稻育种等方面更符合作业要求;重点阐述国内外水稻钵苗移栽的研究现状及装备现状,介绍国内水稻钵苗移栽方式中机栽插和机抛秧两种主要类型及各自特点,从育秧技术、育秧阶段秧盘问题、机具技术发展与农户使用成本、机具区域性发展等方面分析其不足;对水稻钵苗移栽机具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探讨,提出规范育秧、加强农机农艺结合、研制通用机具、挖掘无人机应用潜能、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融合等建议,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钵苗 种植特点 移栽优势 机械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沟道植被生长特征与减灾模式研究
14
作者 宗家明 陈剑刚 +3 位作者 王辰元 王金水 王喜安 杨飞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7-173,共7页
泥石流沟道植被状况因地理环境和植物生长特性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影响了泥石流的成灾环境和工程防治效果,制约了绿色减灾技术的发展。为研究不同流域泥石流沟道植被生长状况及其减灾作用,通过野外调查对研究区植被生长分布特征进行采集... 泥石流沟道植被状况因地理环境和植物生长特性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影响了泥石流的成灾环境和工程防治效果,制约了绿色减灾技术的发展。为研究不同流域泥石流沟道植被生长状况及其减灾作用,通过野外调查对研究区植被生长分布特征进行采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物种间距分布相对固定;树种自身因素比环境因素对林分密度影响更明显,不同流域的林分密度范围为100~5 000株/hm2;植被生长状况与土体破碎程度之间呈负相关,沟道侵蚀严重区域的树木平均胸径比稳固区的更小;此外,植被根系横截面积比:RAR(乔)≥RAR(灌)≥RAR(草)。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沟道减灾模式评估方法,并对不同减灾模式适用性进行了总结。研究结果可为山区泥石流的绿色减灾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流域环境 植被分布 生长特征 减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工厂条件下不同光通量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15
作者 陈龙 高志强 金宇豪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6,45,共8页
采用盆栽试验,以湘早籼45号为试验材料,在16 h光照、8 h暗期循环条件下,设置4种光强处理[L1=300μmol/(m^(2)·s)、L2=450μmol/(m^(2)·s)、L3=600μmol/(m^(2)·s)、L4=750μmol/(m^(2)·s)],研究在不同光通量密度下... 采用盆栽试验,以湘早籼45号为试验材料,在16 h光照、8 h暗期循环条件下,设置4种光强处理[L1=300μmol/(m^(2)·s)、L2=450μmol/(m^(2)·s)、L3=600μmol/(m^(2)·s)、L4=750μmol/(m^(2)·s)],研究在不同光通量密度下水稻的株高、分蘖数、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荧光参数及干物质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光通量密度处理(L1、L2)使水稻株高、分蘖数、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潜在光化学效率(Fv/F0)、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非光化学猝灭(NPQ)增加,使干物质量、根冠比、净光合速率(Pn)和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下降;过高的光通量密度处理(L4)使水稻的SPAD值、Fv/F_(0)、Fv/Fm、ФPSⅡ和Pn等参数下降,使NPQ升高;在适宜的光通量密度(L3)条件下,水稻具有较为合适的形态特征,且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及干物质量。可见,光通量密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对水稻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最终导致减产,故水稻在室内栽培的时候适宜的光通量密度为600μmol/(m^(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植物工厂 光通量密度 生长发育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类型对平欧杂种榛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夏雨 卢明艳 +2 位作者 宋锋惠 包俊杰 史彦江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59-66,共8页
为了确定平欧杂种榛最适合生长的土壤类型,促进其高品质生产,研究不同类型的土壤对平欧杂种榛生长发育、叶片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砾质壤土栽培条件下,平欧杂种榛株高、新梢长度和新梢基径生长量比黏壤土和砂质壤土增加14... 为了确定平欧杂种榛最适合生长的土壤类型,促进其高品质生产,研究不同类型的土壤对平欧杂种榛生长发育、叶片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砾质壤土栽培条件下,平欧杂种榛株高、新梢长度和新梢基径生长量比黏壤土和砂质壤土增加141.05%和187.40%、172.34%和139.00%、157.00%和123.48%,砾质壤土栽植的平欧杂种榛叶面积显著大于黏壤土和砂质壤土,分别增加101.13%、74.05%。净光合速率与土壤铵态氮和pH呈显著正相关,与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呈显著负相关;可见土壤pH为影响其光合的重要土壤因子,土壤交换性镁为限制因子。(2)根据熵权-TOPSIS综合性评价所得到的贴近度结果,砾质壤土为最优的平欧杂种榛种植土壤。综上,在3种土壤类型中,砾质壤土栽培最有利于平欧杂种榛幼树生长和叶片的发育,有利于对光能的吸收利用和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其次为砂质壤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欧杂种榛 土壤类型 光合特性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葡萄糖对黄瓜嫁接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毕格 黄晓东 +3 位作者 申宝营 焦玉兰 林碧英 郑秀玉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5年第2期125-135,共11页
[目的]探究外源葡萄糖对黄瓜嫁接苗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其嫁接技术体系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以‘壮士’南瓜为砧木,‘中农26号’黄瓜为接穗,采用改良版顶插固定嫁接法进行嫁接。在嫁接愈合期分别喷施13.9、27.8、41.7、55.6 m... [目的]探究外源葡萄糖对黄瓜嫁接苗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其嫁接技术体系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以‘壮士’南瓜为砧木,‘中农26号’黄瓜为接穗,采用改良版顶插固定嫁接法进行嫁接。在嫁接愈合期分别喷施13.9、27.8、41.7、55.6 mmol·L^(-1)葡萄糖溶液(T_(1)~T_(4)处理),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下黄瓜嫁接苗的形态指标、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光合参数。[结果]T_(2)处理最有利于黄瓜嫁接苗的生长,其株高(74.42 mm)、茎粗(5.06 mm)、地上部鲜质量(5.69 g)和干质量(0.554 g)均达到最大。T_(2)处理黄瓜嫁接苗在嫁接愈合期的光合作用最强,其砧穗子叶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Y(Ⅱ)]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 P)均最大,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而PSⅡ调节性能量耗散[Y(NPQ)]最小。嫁接后第9天,T_(2)处理黄瓜嫁接苗接穗子叶净光合速率(P_(n))、胞间CO_(2)浓度(C_(i))、蒸腾速率(T_(r))和气孔导度(G_(s))均达到最大,且与CK差异显著;嫁接后第6天,T_(2)处理嫁接苗砧木子叶P_(n)、T_(r)、G_(s)均最大,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结论]在嫁接愈合期喷施27.8 mmol·L^(-1)葡萄糖溶液(T_(2)处理)可促进黄瓜嫁接苗的生长,增强其光合作用,有利于嫁接苗壮苗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外源葡萄糖 嫁接 生长发育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地级市绿色发展水平测度与空间收敛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任诗琦 王永瑜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1-1042,共12页
绿色发展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以2006—2021年黄河流域8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绿色发展的逻辑与内在机理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权法、核密度估计、β收敛模型等方法探究黄河流域地级市绿色发展水平... 绿色发展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以2006—2021年黄河流域8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绿色发展的逻辑与内在机理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权法、核密度估计、β收敛模型等方法探究黄河流域地级市绿色发展水平、分布特征与空间收敛性。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地级市绿色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游段间形成了“下游>中游>上游”的发展格局,地级市间差异显著。(2)核密度曲线峰值分布不均、宽度变窄且存在右拖尾现象,绿色发展水平存在不均衡性,部分地级市绿色发展水平较高且与其他地级市间的差距较大。(3)全流域及三大游段绿色发展水平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收敛速度呈“上游>中游>下游”的增长态势。此外,三大游段地级市绿色发展水平在收敛过程中存在差异化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对提高黄河流域地级市绿色发展水平及促进流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水平 统计测度 分布特征 空间收敛性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阴时期对茄衣烟叶生长发育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19
作者 宋皓 张文瀚 +10 位作者 王琰琰 乔保明 杜甫 赵泽玉 樊文鹏 王豪礼 单玉静 田丽君 李子玮 刘利平 杨永霞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369-1376,共8页
为探明不同时期遮阴对雪茄茄衣烟叶生长发育,光合生理特性和晾制后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以雪茄品种楚雪80(CX-80)为材料,设置全生育期不遮阴(T1)、全生育期遮阴(即移栽时开始遮阴,T2)、移栽后20 d开始遮阴(T3)、移栽后40 d开始遮阴(T4)4... 为探明不同时期遮阴对雪茄茄衣烟叶生长发育,光合生理特性和晾制后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以雪茄品种楚雪80(CX-80)为材料,设置全生育期不遮阴(T1)、全生育期遮阴(即移栽时开始遮阴,T2)、移栽后20 d开始遮阴(T3)、移栽后40 d开始遮阴(T4)4个处理,分析了不同遮阴时期对CX-80的农艺性状、叶厚、光合生理特性、晾制后烟叶物理特性和主、支脉粗细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生育期遮阴(T2)处理显著提高了烟株株高、最大叶长,降低了茎围;全生育期遮阴(T2)和移栽后20 d遮阴(T3)显著降低烟株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叶面相对温度和叶片厚度;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表明,随遮阴时间的增加,初始荧光(F_(o))增加,最大荧光(F_(m))、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_(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_(N))逐渐减小。叶片环境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随着遮阴时间的增加,叶片气孔数目逐渐减少,气孔面积与周长逐渐增加。晾制、发酵后的烟叶拉力强度随遮阴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含梗率、叶片厚度与主、支脉粗细程度逐渐减小,综上,遮阴时间会影响雪茄烟叶生长发育、光合生理特性和晾制后烟叶的物理特性,可通过不同遮阴栽培措施改变雪茄烟生长环境,进而提升茄衣烟叶的可用性。综合来看,恩施烟区雪茄在移栽后20 d开始遮阴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烟叶 遮阴时间 生长发育 光合作用 气孔发育 物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栽期和打顶时期对烤烟上部叶生长发育的影响
20
作者 朱伦 钱雪松 +2 位作者 黄人杰 熊晶 高焕晔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94,共7页
为探索贵州威宁烟区烤烟优质上部叶形成的时空效应,本研究以移栽期和打顶时期进行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移栽期和打顶时期对云烟87上部叶农艺性状、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并对成熟衰老相关指标与大田期碳氮代谢产物、叶片内源激素... 为探索贵州威宁烟区烤烟优质上部叶形成的时空效应,本研究以移栽期和打顶时期进行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移栽期和打顶时期对云烟87上部叶农艺性状、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并对成熟衰老相关指标与大田期碳氮代谢产物、叶片内源激素与烤后烟化学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9个处理间比较,上部叶成熟期T5处理(4月20日移栽-初花打顶)烤烟上部叶达到成熟状态,烤后烟产量、产值及上等烟率均达最大值。烟株大田期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烤后烟总糖、烟碱、总氮含量呈显著相关性,是影响烟叶化学成分协调的关键酶之一,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含量显著影响烤后烟还原糖、总糖含量。同移栽期下,初花打顶处理的叶片IAA、ABA、赤霉素(GA_(3))含量整体上较低,而玉米素核苷(ZR)则较高,说明内源激素以初花打顶较为协调,这也是生产优质烟的前提。综合分析可见,威宁烟区烤烟4月20日移栽且初花打顶其上部叶田间生长、成熟度最好,有利于优质上部叶的形成,烤后烟经济性状表现也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移栽期 打顶时期 成熟度 衰老特性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