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被菊引种栽培试验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晓东 张敩方 +2 位作者 盛力 张捷 刘宏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5-31,共7页
地被菊新品种群(Dendranthema×grandiflora Tzvel.Ground—Cover Chrysanthemum Group)是80年代初期选育而成的。于1989年10月~1992年10月在哈尔滨地区进行该品种群的引种栽培试验,共引种18个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地被菊中的大部... 地被菊新品种群(Dendranthema×grandiflora Tzvel.Ground—Cover Chrysanthemum Group)是80年代初期选育而成的。于1989年10月~1992年10月在哈尔滨地区进行该品种群的引种栽培试验,共引种18个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地被菊中的大部分品种在哈尔滨地区栽培表现良好,仅在栽培的第1~2年稍加埋土防寒即可越冬,成年以后则不加任何保护措施,就可越冬成活。其优点:(1)高生长、冠幅、花朵大小均明显大于北京的同类品种;(2)花期均迟于北京地区;(3)在背阴的小区里,大部品种(除早花品种外)开花可持续至10月30日左右;在空旷地栽培的品种,花朵会受初霜(9月底或10月初)冻害,但花蕾不受冻害在初霜以后气温回升,还可继续开花。地被菊新品种可在哈尔滨地区推广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菊 引种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被菊幼嫩花瓣组织培养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毛洪玉 李晓辉 +1 位作者 刘志刚 祝朋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71,共4页
以地被菊幼嫩花瓣为试材,进行了组织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地被菊幼嫩花瓣是诱导愈伤组织的良好材料。当培养基中2.4-D和NAA浓度为0.5~2mg·L-1时,愈伤组织诱导率均达87.2%以上,并且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结构疏松,易于分割。在分化培养基... 以地被菊幼嫩花瓣为试材,进行了组织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地被菊幼嫩花瓣是诱导愈伤组织的良好材料。当培养基中2.4-D和NAA浓度为0.5~2mg·L-1时,愈伤组织诱导率均达87.2%以上,并且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结构疏松,易于分割。在分化培养基MS+KT2mg·L-1+IAA0.5mg·L-1上,芽分化率可达92.5%。不同接种方向对地被菊花瓣不定芽形成无显著影响。地被菊花瓣培养芽的分化率以基部组织为最高(94%),中部和上部组织分化率则逐渐变低。经培养得到的再生植株与原品种相比在形态上产生了一系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培养 地被菊 花瓣 愈伤组织诱导率 2.4-D 分化培养基 不定芽形成 组织结构 芽分化率 再生植株 NAA 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被菊花粉生活力测定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吕晋慧 赵耀 +3 位作者 任意 袁思安 刘坤 陈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9-193,共5页
花粉生活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地被菊杂交育种效率的高低或成败。快速准确测定不同地被菊品种的花粉生活力,可为正确选择杂交组合和授粉时间等提供参考依据,也是保证杂交育种顺利进行的关键。采用ME3液体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探讨了地被菊花... 花粉生活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地被菊杂交育种效率的高低或成败。快速准确测定不同地被菊品种的花粉生活力,可为正确选择杂交组合和授粉时间等提供参考依据,也是保证杂交育种顺利进行的关键。采用ME3液体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探讨了地被菊花粉离体萌发的培养时间、适宜培养基和影响花粉生活力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花粉离体培养后90 min,花粉萌发率达到最高值;地被菊花粉萌发的适宜培养基为ME3+蔗糖100 g/L+PEG4000 150g/L或ME3+蔗糖150 g/L+PEG4000 150 g/L,150 g/L的PEG600和250 g/L的PEG4000也对花粉萌发有一定促进作用;温度是影响地被菊花粉萌发的重要因素,其中10,15,20℃是地被菊花粉萌发的适宜温度,高温会抑制花粉萌发;同一天内不同时间段采集的花粉生活力不同,其中13:00采集的花粉生活力最高,11:00-15:00也有较高的生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菊 花粉 离体萌发 萌发率 生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被菊直接体细胞胚发生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蒋细旺 陈发菊 +2 位作者 陆苗 蔡明 张启翔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5-70,共6页
该文建立了地被菊品种‘玉人面’直接体细胞胚受体体系。试验以‘玉人面’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培养基、生长调节剂等因子对其直接体细胞胚诱导的影响,同时还进行了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①在相同浓度下,KT诱导体胚的效果优于6-BA... 该文建立了地被菊品种‘玉人面’直接体细胞胚受体体系。试验以‘玉人面’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培养基、生长调节剂等因子对其直接体细胞胚诱导的影响,同时还进行了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①在相同浓度下,KT诱导体胚的效果优于6-BA;②体胚诱导培养基为MS+KT 2.0 mg/L+2,4-D 2.0 mg/L+NAA 0.5 mg/L,诱导10 d后,转入去除2,4-D的体胚发育培养基MS+KT 2.0 mg/L+NAA 0.5 mg/L中培养30 d,体胚发生率最高为93.0%,平均每外植体分化的体胚数为13.6个;③MS基本培养基对‘玉人面’体胚发生的效果优于N6、B5培养基;④‘玉人面’直接体胚发生途径的基因转化的卡那霉素选择压为10 mg/L,头孢霉素前期(3-4周内)选择压为300 mg/L,后期(4周后)为10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菊 直接体细胞胚发生 受体体系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地被菊光合生理特性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时丽冉 王玉平 +1 位作者 刘国荣 李明哲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9-121,共3页
为研究地被菊的抗旱能力,采用盆栽控水法进行干旱处理,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地被菊光合生理特性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地被菊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呈下降趋势,轻度干旱胁迫下净光... 为研究地被菊的抗旱能力,采用盆栽控水法进行干旱处理,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地被菊光合生理特性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地被菊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呈下降趋势,轻度干旱胁迫下净光合速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胞间CO2浓度(Ci)在轻度干旱条件下下降,重度干旱胁迫下提高30.6%。水分利用率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均升高,中度干旱胁迫下为对照的1.34倍。同时,叶绿素含量在轻度干旱胁迫下比对照提高6.2%,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低于对照。表明地被菊对干旱胁迫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菊 干旱胁迫 光合性能 水分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地被菊晚粉抗旱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张路 张启翔 +2 位作者 高亦珂 陆苗 王亚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1-185,共5页
对转太行菊OtMYB基因晚粉进行干旱胁迫和复水处理,以野生型晚粉和野生太行菊为对照,测定不同水分胁迫下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的含量和膜透性,比较外源OtMYB基因表达对转基因晚粉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 对转太行菊OtMYB基因晚粉进行干旱胁迫和复水处理,以野生型晚粉和野生太行菊为对照,测定不同水分胁迫下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的含量和膜透性,比较外源OtMYB基因表达对转基因晚粉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的延长,三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明显上升,但转基因晚粉各指标变化规律与太行菊相似,比野生型晚粉表现出更强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表明OtMYB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成功表达,并提高了植株的抗旱性。转基因植株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表现出与OtMYB基因来源种太行菊相似的变化趋势,明显区别于野生型晚粉,推测OtMYB基因在干旱胁迫下能诱导转基因植株糖和蛋白的特异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地被菊 OtMYB 干旱胁迫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地被菊品种香气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孙明 刘华 +1 位作者 张启翔 陈华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2-95,共4页
研究地被菊的香气成分及其日变化规律。采用活体植株动态顶空套袋-吸附采集法与TCT-GC/MS(热脱附冷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相结合,对东林瑞雪、玉龙和向阳3个地被菊品种花朵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用总离子流峰面积归一化法对香气... 研究地被菊的香气成分及其日变化规律。采用活体植株动态顶空套袋-吸附采集法与TCT-GC/MS(热脱附冷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相结合,对东林瑞雪、玉龙和向阳3个地被菊品种花朵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用总离子流峰面积归一化法对香气成分在总挥发物中的相对含量进行比较,对东林瑞雪一天中3个不同时段花朵香气成分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林瑞雪花朵香气成分有13种,玉龙有6种,向阳有14种;樟脑,莰烯和-α蒎烯为3种地被菊共有的香气成分;樟脑在3个品种中的相对含量均超过17%;其他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因品种不同差别很大。东林瑞雪主要香气成分中,莰烯含量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樟脑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其他香气成分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3个地被菊品种的香气成分不同,其中有3种共有的香气成分;东林瑞雪各主要香气成分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均稳定存在,但其相对含量呈明显的日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菊 动态顶空套袋-吸附采集法 TCT-GC/MS(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香气成分 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被菊‘中国红’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9
8
作者 毛洪玉 周杨 +1 位作者 刘迪 贾红梅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2-677,共6页
为建立地被菊‘中国红’的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以其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研究其对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的影响,并利用根瘤农杆菌介导法对地被菊‘中国红’叶片进行遗传转化,研究影响菊花转化的若干因素,建... 为建立地被菊‘中国红’的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以其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研究其对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的影响,并利用根瘤农杆菌介导法对地被菊‘中国红’叶片进行遗传转化,研究影响菊花转化的若干因素,建立一套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地被菊‘中国红’在MS+2.0mg·L-16-BA+0.2mg·L-1NAA的培养基上获得了最高的不定芽分化率(89.6%);地被菊‘中国红’的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0.3mg·L-1NAA,生根率达100%;其叶片外植体的遗传转化条件:OD600=0.6、农杆菌侵染时间为7min、共培养48h、延迟培养2d、卡那霉素筛选浓度为15mg·L-1、头孢霉素抑菌浓度为300mg·L-1。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菊花的基因工程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菊 叶片 再生体系 遗传转化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被菊抗寒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徐基艳 雷家军 +1 位作者 胡新颖 颜范悦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6,共4页
在自然低温条件下,对地被菊5个品系的SOD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9~10月份沈阳地区自然低温条件下,各品系地被菊的SOD活性在试验初期显著升高(p<0.05),到10月15日后开... 在自然低温条件下,对地被菊5个品系的SOD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9~10月份沈阳地区自然低温条件下,各品系地被菊的SOD活性在试验初期显著升高(p<0.05),到10月15日后开始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从9月15日后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显著增加(p<0.05)。MDA含量开始时增加缓慢,到10月15日后增加显著,其中074-175增加幅度最大,由10月15日的0.269mmol·g-1上升到10月30日的0.302mmol·g-1。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趋势。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判,得出5个品系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074-175>074-123>074-17>074-237>074-4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菊 抗寒性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被菊雨花勋章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1
10
作者 崔新利 陈发棣 陈素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0-46,共7页
以匍匐型地被菊雨花勋章叶片为外植体,建立了其高频再生体系及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稳定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不同激素配比对叶片离体再生影响很大,以MS+1.0mg·L^-16-BA+1.0mg·L^-1NAA的诱导率最高,达91.1%;分化前... 以匍匐型地被菊雨花勋章叶片为外植体,建立了其高频再生体系及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稳定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不同激素配比对叶片离体再生影响很大,以MS+1.0mg·L^-16-BA+1.0mg·L^-1NAA的诱导率最高,达91.1%;分化前期一定时间的暗培养可防止愈伤组织褐变,提高再生率。预培养3d,侵染10min,共培养3d,延迟培养3d为最优转化体系;乙酰丁香酮导致外植体褐化加速,不利于转化。叶片对潮霉素十分敏感,叶盘再生筛选以6—8mg·L^-1为宜,生根筛选以7mg·L^-1为宜。羧苄青霉素抑菌质量浓度以250~350mg·L^-1为宜。获得的抗性芽部分株系经PCR检测初步证实外源基因已转入植物基因组DNA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匍匐型地被菊 再生体系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胁迫对地被菊及野生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亚 孔志新 +2 位作者 孙明 张启翔 陈雪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3-138,共6页
为了探明湿热胁迫对地被菊及野生菊生理生化的影响,以地被菊品种旌旗、晚粉、重瓣早黄、繁白露、美矮粉、铺地粉黛、香妃、金光万丈、米白早及野生种菊花脑、甘野菊和芙蓉菊为材料,在苗期对其进行高温高湿处理[温度40℃,空气湿度(90... 为了探明湿热胁迫对地被菊及野生菊生理生化的影响,以地被菊品种旌旗、晚粉、重瓣早黄、繁白露、美矮粉、铺地粉黛、香妃、金光万丈、米白早及野生种菊花脑、甘野菊和芙蓉菊为材料,在苗期对其进行高温高湿处理[温度40℃,空气湿度(90±5)%,土壤湿度100%],测定品种及野生种的形态指标、叶绿素含量及细胞膜透性。结果表明,12个种或品种的耐湿热性可分为5个层次,从强到弱依次为旌旗>芙蓉菊、铺地粉黛、菊花脑>重瓣早黄、米白早、香妃>美矮粉、甘野菊、金光万丈>繁白露、晚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菊 野生菊 耐湿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DREB1A基因地被菊耐旱节水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于洋 吴萍 +1 位作者 李春水 洪波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3-35,39,共4页
选用已经获得的具有多重抗逆性的转DREB1A基因地被菊6个株系为试验材料,以未转基因的野生型植株‘WT’为对照,将各株系盆栽幼苗分别进行室温条件下和高温条件下的水分胁迫处理,通过研究水分胁迫前后各株系植株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分析... 选用已经获得的具有多重抗逆性的转DREB1A基因地被菊6个株系为试验材料,以未转基因的野生型植株‘WT’为对照,将各株系盆栽幼苗分别进行室温条件下和高温条件下的水分胁迫处理,通过研究水分胁迫前后各株系植株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各株系的耐失水特性,并利用方差分析及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的方法对不同株系的耐旱节水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6个转基因地被菊株系中有5个株系的耐旱节水性优于‘WT’,且其中3个株系与‘WT’差异显著(p<0.05);有1个株系耐旱节水性不如‘WT’,但与‘WT’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菊 DREB1A基因 耐旱 节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地被菊株型匍匐性连锁RAPD标记的SCAR转化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静媛 陈素梅 陈发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7-150,共4页
In this study,PCR product amplified with a RAPD marker A10555 which is linked to gene controlling creeping habit of ground-cover chrysanthemum(Dendranthema grandiflorum) was recovered,and subsequently subcloned and ... In this study,PCR product amplified with a RAPD marker A10555 which is linked to gene controlling creeping habit of ground-cover chrysanthemum(Dendranthema grandiflorum) was recovered,and subsequently subcloned and sequenced. A pair of 18-base specific primers was designed based on the obtained sequence.The validity of this SCAR marker was verified by screening parents and 152 individuals of the F1 progeny,and the consistence in the locus of the special band and the number of recombinants was observed between SCAR analysis and RAPD analysis. The size of this SCAR marker was 555 bp,which was designated as SCA10555.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RAPD marker was converted to SCAR marker successfully. This study provides bases for new cultivars developing,molecular markers assisted breeding and creeping habit related genes cloning of the ground-cover chrysanthem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菊 株型匍匐性 SCA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被菊间接体细胞胚发生途径的转基因受体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蒋细旺 张启翔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8-333,共6页
采用三步培养法建立了地被菊花品种‘玉人面’间接体细胞胚发生途径的转基因受体体系。试验以地被菊花品种‘玉人面’茎段(节间)为外植体,研究了生长调节剂、光照强度等因子对其间接体细胞胚诱导和分化的影响,同时进行了抗生素敏感性试... 采用三步培养法建立了地被菊花品种‘玉人面’间接体细胞胚发生途径的转基因受体体系。试验以地被菊花品种‘玉人面’茎段(节间)为外植体,研究了生长调节剂、光照强度等因子对其间接体细胞胚诱导和分化的影响,同时进行了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KT2.0 mg.L-1+2,4-D 2.0 mg.L-1+NAA0.5 mg.L-1,诱导15 d后,将获得的黄绿色致密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转入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MS+KT2.0 mg.L-1+2,4-D 1.0 mg.L-1+NAA0.5 mg.L-1中,诱导15 d后再转入MS+KT2.0 mg.L-1+NAA0.5 mg.L-1的分化培养基中培养20 d,光照强度为1 000~2 000 lx,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化率分别为95.3%、92.7%,平均每个外植体分化的芽数为17.8个,获得的再生芽的稳定性为99.5%。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表明:地被菊花品种‘玉人面’间接体细胞胚发生途径的转基因受体体系中,卡那霉素选择压为20 mg.L-1;头孢霉素在胚性愈伤组织诱导时的选择压为300 mg.L-1,在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培养时选择压为100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菊 间接体细胞胚发生 受体体系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短日照依赖型地被菊光周期调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耀 吕晋慧 +2 位作者 陈阳 任磊 李艳峰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22-26,共5页
为实现花期调控,以"毛白玉"、"紫娇"和"大红"3个花期不同的短日照依赖型地被菊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20d、30d、40d、50d短日照处理,自然光照为对照,观察不同短日照处理对不同地被菊成花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实现花期调控,以"毛白玉"、"紫娇"和"大红"3个花期不同的短日照依赖型地被菊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20d、30d、40d、50d短日照处理,自然光照为对照,观察不同短日照处理对不同地被菊成花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短日照处理可有效提前地被菊开花时间,其中"毛白玉"短日照处理30d以上可提前开花,盛花期提前22d;"紫娇"和"大红"短日照处理50d可提前开花,盛花期分别提前39d和54d。短日照处理对3个品种的开花数量影响达显著水平;对"紫娇"和"大红"的株高有显著影响;不同处理间各品种花径差异不显著。短日照处理条件下,"紫娇"、"大红"花序发生明显褪色现象。且棚内温度略高于棚外温度,而不同土层温差不明显。综上所述,只有了解各品种的短日照诱导开花的天数,并在短日照处理期间采取一定降温措施,才能准确预定花期,为杂交授粉的高效进行提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菊 光周期 花期调控 成花逆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节肢动物营养类群对土地覆被变化和管理扰动的响应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锋瑞 刘继亮 +3 位作者 化伟 牛瑞雪 刘七军 刘长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4169-4181,共13页
近几十年来,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大面积天然沙质草地被转变为农田和防风固沙人工林,然而目前尚缺乏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和管理措施对地面节肢动物多样性形成和维持影响的系统研究。以天然沙质草地转变为的人工梭梭灌木林、人工杨树林... 近几十年来,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大面积天然沙质草地被转变为农田和防风固沙人工林,然而目前尚缺乏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和管理措施对地面节肢动物多样性形成和维持影响的系统研究。以天然沙质草地转变为的人工梭梭灌木林、人工杨树林、人工樟子松林和农田为研究对象,以天然草地为对照,通过对5种样地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的调查及非生物环境因子的测定,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系统探讨了土地覆被和管理强度(天然草地和人工梭梭林实施零管理、杨树和樟子松人工林实施灌溉管理、农田实施灌溉和施肥管理)变化对地面节肢动物营养类群组成、数量和物种丰富度的影响。主要结果是:(1)在干旱环境下,单纯改变土地覆被并不会导致土壤环境的显著变化,而高强度的管理扰动加速了土壤环境的演变过程。(2)不同土地覆被和管理措施对营养类群组成及其数量和丰富度的调控作用不同,将天然草地转变为杨树和樟子松人工林和农田后,显著提高了捕食性和植食性类群的比例,降低了‘腐食性+杂食性’类群的比例;转变为人工梭梭林后显著降低了3种营养类群的数量;转变为人工杨树林后显著降低了‘腐食性+杂食性’类群数量;转变为人工樟子松林后显著增加了植食性类群数量而降低了其它类群的数量;转变为农田后显著增加了植食性类群数量而降低了‘腐食性+杂食性’类群数量。(3)影响捕食性动物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是地面温度、土壤硝态氮和田间持水量,影响植食性动物分布的关键因子是土壤粘粉粒、土壤硝态氮、土壤容重和pH值,影响‘腐食性+杂食性’动物分布的关键因子是地面温度和田间持水量。主要结论是:土地覆被变化与管理措施相互作用对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组装过程及其多样性形成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尽管其相对重要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管理扰动 地面节肢动物 营养类群 生物多样性维持 多变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化地被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叶 高亦珂 +2 位作者 张启翔 石少川 张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390-2397,共8页
根据透明颤菌(Vitreoscilla)血红蛋白基因Vgb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法从pTPV-Vgb载体上克隆Vgb片段并添加酶切位点XhoⅠ,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Pmi-Vgb。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地被菊品种‘粉地毯’叶片,期望获得耐水湿能力提高的... 根据透明颤菌(Vitreoscilla)血红蛋白基因Vgb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法从pTPV-Vgb载体上克隆Vgb片段并添加酶切位点XhoⅠ,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Pmi-Vgb。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地被菊品种‘粉地毯’叶片,期望获得耐水湿能力提高的安全转基因地被菊植株。经过共培养、筛选、分化等步骤共获得了32个抗性芽。PCR检测结果表明8株呈阳性,氯酚红试验表明标记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Pmi)在转基因株系中均有表达。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Vgb基因在地被菊耐水湿方面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GB 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 植物表达载体 地被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被菊花粉萌发及花粉活力的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毛洪玉 崔文山 王亚斌 《辽宁林业科技》 2004年第5期12-13,41,共3页
用ME3的盐类和维生素附加16%聚乙二醇4000(PEG4000)和15%蔗糖对野菊及新红、塞旗红、玫瑰红的花粉进行培养。结果表明,萌发率分别为80.2%、85.3%、61.3%和46.5%。PEC4000对菊花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但庶糖的作用不能被PEG所取代。菊花花... 用ME3的盐类和维生素附加16%聚乙二醇4000(PEG4000)和15%蔗糖对野菊及新红、塞旗红、玫瑰红的花粉进行培养。结果表明,萌发率分别为80.2%、85.3%、61.3%和46.5%。PEC4000对菊花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但庶糖的作用不能被PEG所取代。菊花花粉萌发较合适的温度为10~20℃,在4~8℃时,萌发率及速度迅速降低,35℃萌发虽快,但花粉管短且破裂。在4℃条件下花粉可贮藏4~14d,但不宜干燥贮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菊 培养基 花粉萌发 花粉生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HsfA2基因转化地被菊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伶俐 石少川 +2 位作者 孙佳琦 张启翔 高亦珂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7-102,共6页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从哥伦比亚生态型拟南芥中克隆得到的热激转录因子A2基因导入地被菊‘北林黄’中,经抗生素筛选和分子检测,获得了8株阳性转化株系。利用RT-PCR方法对阳性转化株检测表明,其中7个株系中外源基因得到表达;高温胁迫处理...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从哥伦比亚生态型拟南芥中克隆得到的热激转录因子A2基因导入地被菊‘北林黄’中,经抗生素筛选和分子检测,获得了8株阳性转化株系。利用RT-PCR方法对阳性转化株检测表明,其中7个株系中外源基因得到表达;高温胁迫处理结果也显示,转基因植株耐热胁迫能力显著高于非转基因植株。本文通过将外源AtHsfA2基因导入地被菊,获得了耐热性显著提高的转基因植株,为观赏植物抗逆转基因育种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HsfA2基因 遗传转化 地被菊 热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被菊快速繁殖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宏伟 张宏 +1 位作者 马振芳 梁亚芬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1-35,共5页
地被菊以茎尖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在附加BA3.0gm/L,NAA0.01mg/L成分的MS培养基上不定芽的增殖效果最好;在附加NAA0.1mg/L成分的1/2MS培养基上生根效果最好。试管苗生长3~4cm高,每株生... 地被菊以茎尖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在附加BA3.0gm/L,NAA0.01mg/L成分的MS培养基上不定芽的增殖效果最好;在附加NAA0.1mg/L成分的1/2MS培养基上生根效果最好。试管苗生长3~4cm高,每株生根达到5~7根,根系长0.5~1.0cm时,出瓶移栽入土效果好,成活率高;为降低成本改用30%食用白糖代替蔗糖,其效果与蔗糖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菊 繁殖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