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地区植被生态系统GPP时空变化及其主导气候因子识别
1
作者 谢宗音 黎珍惜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80-1391,共12页
探究中国西南地区(以下简称西南地区)植被生态系统(农田、林地和草地)总初级生产力(GPP)时空变化及气候因子对其变化的影响,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资源分类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基于2000—2022年植被GPP、气温和降水数据,以及2... 探究中国西南地区(以下简称西南地区)植被生态系统(农田、林地和草地)总初级生产力(GPP)时空变化及气候因子对其变化的影响,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资源分类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基于2000—2022年植被GPP、气温和降水数据,以及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基于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解析西南地区植被生态系统GPP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变迁格局,并通过通径分析揭示气温和降水对植被GPP的直接、间接和综合影响及其主导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2000—2022年西南地区各植被生态系统GPP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其中农田生态系统GPP上升速率最高,草地生态系统GPP上升速率最低。(2)区域尺度上,西南地区气温对植被GPP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综合影响均为正向作用,而降水对植被GPP的影响均为负向作用。气温对草地生态系统GPP变化的直接影响最大,降水对农田生态系统GPP变化的直接影响最大。(3)像元尺度上,气温对西南地区和各生态系统GPP变化的影响强于降水。气温直接影响主导54.89%植被GPP变化。综上可知,西南地区植被生态系统植被GPP呈正向变化的面积占比较大,气温的直接影响主导各植被生态系统GPP的变化。在全球气候变化情境下,该研究为制定具有区域针对性的生态恢复与管理政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植被生态系统 总初级生产力(GPP) 气候因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安吉气候生态产品总值探索和评估 被引量:5
2
作者 翟晓瑶 王阔 +6 位作者 李正泉 宋超辉 方贺 姚霞 张含 郁珍艳 徐婵婵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484,共10页
本研究探索构建气候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以浙江安吉为例从气候资源开发价值、气候调节服务价值、气候固碳释氧价值、气候文旅附加价值四大类目核算安吉县气候生态经济价值量和功能量。结果显示,安吉县2022年气候生态产品总值为259.08... 本研究探索构建气候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以浙江安吉为例从气候资源开发价值、气候调节服务价值、气候固碳释氧价值、气候文旅附加价值四大类目核算安吉县气候生态经济价值量和功能量。结果显示,安吉县2022年气候生态产品总值为259.08亿元,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582.37亿元)的44.49%。其中,气候资源开发价值为13.35亿元,占气候生态产品总值的5.15%;气候调节服务价值为167.11亿元,占气候生态产品总值的64.50%;气候固碳释氧价值为33.88亿元,占气候生态产品总值的13.08%;气候文旅附加价值为44.74亿元,占气候生态产品总值的17.27%。安吉县水能资源、风能资源和光能资源潜在开发价值丰富,总功能量为281.43亿kW∙h,总值达到141.52亿元。研究表明,气候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可以货币化反映安吉县的气候生态环境状态和变化,为地方绿色发展规划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评估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生态产品总值(gepc)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 价值核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青海湖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沁园 张思九 +3 位作者 林育青 陈求稳 冯韬 陈默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3-974,共12页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湖泊水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发生改变,研究湖泊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维护湖泊健康生命、实现湖泊功能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位于气候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的青海湖作为研究对象,根...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湖泊水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发生改变,研究湖泊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维护湖泊健康生命、实现湖泊功能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位于气候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的青海湖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青海湖水生态系统特征及当前保护状况,筛选调节服务及文化服务2类8个评估指标,构建湖泊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指标体系,核算2010—2020年青海湖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分析其变化趋势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0—2020年青海湖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变化范围为6903.47亿~7848.55亿元;调节服务是青海湖水生态系统主要的服务类型,占比高达91%。近十年,气候调节和水质净化价值有所减少,其他服务功能价值均呈增加趋势。水源涵养价值增加最多,增长760.70亿元;气候调节价值下降最多,减少658.59亿元。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表明,水温、水位是影响青海湖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影响下,水温升高引起初级生产力增加及鱼类数量增长,同时近年来水体矿化度下降有利于水生生物生长,提高了固碳释氧和物种保育价值。水位与水面面积增加引起水源涵养、洪水调蓄价值增长;蒸发量减少导致气候调节价值下降。人类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作用下,物种保育、休闲旅游和科研教育价值均得到了显著提升。本研究量化了青海湖水生态系统对人类的贡献,为变化环境下退化水生态系统修复、生态保护措施效果定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建议定期核算青海湖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跟踪评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青海湖水生态系统变化,对维持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气候变化 生态脆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灌丛总初级生产力和蒸散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模拟——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区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袁洪艺 杜灵通 +5 位作者 乔成龙 王玉霞 薛斌 魏采用 周峰 李明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15-3524,共10页
荒漠草原区人工灌丛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力(GPP)和蒸散(ET)如何响应全球气候变化,不仅是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关乎干旱半干旱风沙区生态建设的可持续性。利用参数优化后的生物群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Biome⁃BGC)模型和气象环... 荒漠草原区人工灌丛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力(GPP)和蒸散(ET)如何响应全球气候变化,不仅是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关乎干旱半干旱风沙区生态建设的可持续性。利用参数优化后的生物群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Biome⁃BGC)模型和气象环境驱动数据,考虑不同气候变化情景和未来趋势,模拟了盐池荒漠草原区人工灌丛生态系统GPP和ET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增温会显著抑制生态系统的GPP,大幅度的增温(3℃)会导致GPP急剧下降,但增温对ET的抑制作用非常微弱;(2)降水是限制ET变化的重要因素,相对于增温诱发干旱胁迫所引起的ET小幅下降,降水多寡则更直接地控制着生态系统的ET大小;(3)中国西北地区未来气候的“暖湿化”趋势和大气CO_(2)浓度升高会对荒漠草原区人工灌丛生态系统产生综合驱动效应,增强陆地和大气间的碳水交换通量。研究成果可为干旱半干旱区应对全球变化及指导地方政府制定生态保护修复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灌丛生态系统 生物群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Biome⁃BGC)模型 总初级生产力 蒸散 气候变化 盐池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厘定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王军邦 杨屹涵 +2 位作者 左婵 顾峰雪 何洪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7085-7099,共15页
总初级生产力(GPP)是生态系统植被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的能力表征,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关系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区域生态安全。基于生态系统过程模型CEVSA2,应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卫星遥感的叶面积指数数据产品(MCD... 总初级生产力(GPP)是生态系统植被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的能力表征,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关系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区域生态安全。基于生态系统过程模型CEVSA2,应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卫星遥感的叶面积指数数据产品(MCD15A2H),以强迫法构建了遥感数据驱动的模型新版本——CEVSA-RS;基于CEVSA-RS模拟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GPP时空变化的相对影响,从气候潜在总初级生产力(GPPCL)和现实总初级生产力(GPPRS)的大小和趋势两方面厘定了人类活动影响。2000至2017年全国平均潜在GPP(1016.36 gC m^(-2)a^(-1))略高于对应现实GPP(962.85 gC m^(-2)a^(-1)),但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长江以南大部、秦岭、太行山脉以东以及大兴安岭以东和长白山地区等森林植被覆盖区,现实GPP高于潜在GPP;而西部草地及灌丛等地区现实GPP低于潜在GPP。全国GPP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其中现实GPP的增速(46.04 gC m^(-2)10a^(-1))高于潜在GPP的增速(41.46 gC m^(-2)10a^(-1)),人类活动影响促进GPP增长,主要体现在华南地区和华北平原等地;内蒙古东部、东北平原北部、青藏高原西部等地人类活动呈负面影响。人类活动影响大于气候影响的区域可达全国陆地面积的53%,其中西部生态相对脆弱的草地区人类活动仍为负面影响,这些地区以草定畜,发展草牧业和保护生态,仍然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GPP 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 CEVSA-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