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2篇文章
< 1 2 1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阶Weyl代数上Stafford定理的Groebner基底实现
1
作者 张京良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89-492,共4页
J.T.Stafford证明了 n阶 Weyl代数的每一左理想都是由 2个元素生成的。本文对一阶Weyl代数 A1 进行研究 ,在 J.Dixmier结果的基础上 ,利用 Groebner基知识 ,根据原有生成元 ,能算法性的构造出 A1 的每一左理想的 2个生成元 ,从而在一阶 ... J.T.Stafford证明了 n阶 Weyl代数的每一左理想都是由 2个元素生成的。本文对一阶Weyl代数 A1 进行研究 ,在 J.Dixmier结果的基础上 ,利用 Groebner基知识 ,根据原有生成元 ,能算法性的构造出 A1 的每一左理想的 2个生成元 ,从而在一阶 Weyl代数上实现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YL代数 Stafford定理 groebner基底 左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倾向值匹配评价椎基底动脉支架闭塞行机械取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
作者 管民 李子园 +5 位作者 马振凯 孟淑辉 周志龙 吴立恒 李天晓 朱良付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9-214,共6页
目的 评价椎基底动脉支架植入后闭塞行机械取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5月—2022年10月本中心椎基底动脉急性闭塞行机械取栓患者临床资料,分为支架植入术后闭塞组(支架闭塞组)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急性闭塞组(ICAS)。运... 目的 评价椎基底动脉支架植入后闭塞行机械取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5月—2022年10月本中心椎基底动脉急性闭塞行机械取栓患者临床资料,分为支架植入术后闭塞组(支架闭塞组)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急性闭塞组(ICAS)。运用倾向值匹配法平衡两组基线特征,比较两组血管成功再通率、90 d良好预后率、90 d死亡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 共纳入107例患者,其中支架闭塞组14例,ICAS组93例。经倾向评分成功匹配14对,其中支架闭塞组14例,ICAS组27例。支架闭塞组成功再通率、90 d良好预后率均低于ICA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6%(11/14)vs. 100%(27/27),P=0.062;28.6%(4/14)vs. 44.4%(12/27),χ^(2)=0.976,P=0.323]。支架闭塞组90 d死亡率显著高于ICAS组[57.1%(8/14)vs. 25.9%(7/27),χ^(2)=3.873,P=0.049]。支架闭塞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ICA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7%(5/14)vs. 14.8%(4/27),χ^(2)=1.289,P=0.256]。结论 椎基底动脉支架植入后闭塞行机械取栓治疗,血管成功再通率、90 d良好预后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与ICAS闭塞无差异,但90 d死亡率显著高于ICAS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支架植入 支架内血栓 机械取栓 倾向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北变质基底片麻岩的锆石U−Pb年龄
3
作者 吕昭英 王勇 +2 位作者 熊富浩 周进波 吕嫦艳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7-1169,共3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基底岩石的物质属性与组成差异是区域构造单元划分的重要依据,海南岛位于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关键交汇区块,准确厘定海南岛不同构造位置的基底物质组成具有重要的大地构造研究意义。海南岛最古老的结... 1研究目的(Objective)基底岩石的物质属性与组成差异是区域构造单元划分的重要依据,海南岛位于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关键交汇区块,准确厘定海南岛不同构造位置的基底物质组成具有重要的大地构造研究意义。海南岛最古老的结晶基底岩石为形成于14亿年前的抱板群,在地表主要呈残留体状出露于海南岛西南部(图1a)。受深厚新生代沉积地层覆盖,琼北地区结晶基底的研究仅见于钻孔(井)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构造单元 琼北变质片麻岩 物质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黏弹性理论的软基底排土场周边地表变形预测方法
4
作者 王东 尹立 +4 位作者 曹兰柱 付一鸣 张立国 张春会 丁春健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32-444,共13页
针对软弱基底排土场堆载引起的周边地表变形问题,从层状弹性体系理论出发,深入探讨了变形现象的机理与影响。通过运用微积分思想,将排土场荷载微分,并对周边土体的作用进行了叠加,结合基底表面应力边界条件和层间界面连续条件,引入了广... 针对软弱基底排土场堆载引起的周边地表变形问题,从层状弹性体系理论出发,深入探讨了变形现象的机理与影响。通过运用微积分思想,将排土场荷载微分,并对周边土体的作用进行了叠加,结合基底表面应力边界条件和层间界面连续条件,引入了广义Kelvin三轴蠕变模型,以更精确地描述软弱基底的变形特性,从而推导出一种具有流变特性的黏弹性基底排土场周边地表变形解法。选择了本钢集团歪头山铁矿下盘排土场作为案例进行分析,通过计算预测排土场堆载作用下层状黏弹性基底地表变形情况,得到了一系列关于地表变形的定量数据,可以看出排土场周边高铁线墩台沉降u_(z)和相邻墩台沉降差Δu_(z)会随着时间演化逐渐增大,后趋于平缓;排土场与高铁线并行段沉降为2.08 mm,高铁离开排土场并行范围最大相邻墩台沉降差为0.006 mm/m。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地表变形解析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黏弹性基底排土场周边地表变形解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且解析数值均低于规范阈值。在进一步的研究中,通过对影响排土场周边地表变形因素(边坡高度、边坡角、地表距离和时间)分析,发现了一些重要的规律性特征:排土场距离坡脚越远,周边地表变形越小,呈现出明显的反比例关系;边坡高度和角度越大,地表变形越明显;地表变形随着排土场施工时间演化,在短时间内达到峰值,之后趋于稳定。研究结果为理解软弱基底排土场堆载引起的地表变形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同时,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为类似工程项目中的地表变形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望在工程实践中取得积极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排土场 层状 蠕变 黏弹性 周边地表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MR血管壁成像鉴别穿支型与其他亚型基底动脉缺血性脑卒中
5
作者 罗丹 饶忠亮 肖新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观察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VWI)鉴别穿支型与其他亚型基底动脉(BA)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根据MRI所见及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将其分为穿支组(穿支型BA粥样硬化,n=57)与多机制组(动脉到... 目的观察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VWI)鉴别穿支型与其他亚型基底动脉(BA)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根据MRI所见及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将其分为穿支组(穿支型BA粥样硬化,n=57)与多机制组(动脉到动脉栓塞和/或低灌注,n=90);比较组间临床资料、HR-VWI及MR血管成像参数;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者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并据以构建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鉴别穿支型与其他亚型BA缺血性脑卒中的效能。结果穿支组罹患糖尿病(DM)及背侧斑块占比高于、腹侧斑块占比低于多机制组(P均<0.05);组间其余临床资料,责任斑块层面最厚管壁厚度、管腔偏心指数、管腔面积、管壁面积,以及血管狭窄率、斑块负荷、血管重构指数及BA走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M及背侧斑块均为穿支型BA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腹侧斑块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以之构建的模型鉴别穿支型与其他亚型BA缺血性脑卒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82.46%、70.00%及0.839。结论HR-VWI可用于鉴别穿支型与其他亚型BA缺血性脑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动脉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表基底环境对内涝风险的影响机制分析——以沈阳市建成区为例
6
作者 曹晓妍 王曦 +1 位作者 初亚奇 石铁矛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187,共6页
城市的扩张建设会影响自然水文循环,极端化气候造成建成环境的内涝现象逐年增多。剖析城市建设与内涝风险之间的内在耦合联系,揭示城市建成环境的内涝根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是填补多学科支撑下城市防涝规划中理论空缺的重要环节。本... 城市的扩张建设会影响自然水文循环,极端化气候造成建成环境的内涝现象逐年增多。剖析城市建设与内涝风险之间的内在耦合联系,揭示城市建成环境的内涝根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是填补多学科支撑下城市防涝规划中理论空缺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沈阳市建成区为例,系统研究了城市地表基底环境对内涝风险的影响机制。通过对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水体比例、不透水面比例、林型分布、高差分布、客土分布、地下建设分布及排涝设施标准等地表基底环境因素进行详细统计,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量化各因素的权重系数及其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排涝设施标准是内涝风险强度的最显著影响因子,硬化比例和地下建设分布对内涝风险强度具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余因子则由于干扰因素过多并不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成环境 地表环境 内涝风险强度 影响机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悬摆隔震结构抗震性能数值分析
7
作者 鲁亮 尹铭昊 +2 位作者 夏婉秋 汪磊 张世宇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140,共12页
基底悬摆隔震(base-suspended pendulum isolation,BSPI)结构是一种新型悬挂隔震结构体系.首先介绍BSPI结构的悬挂隔震层构造和力学模型.然后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验证有限元建模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建立BSPI结构和常规框架的有限元模型,... 基底悬摆隔震(base-suspended pendulum isolation,BSPI)结构是一种新型悬挂隔震结构体系.首先介绍BSPI结构的悬挂隔震层构造和力学模型.然后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验证有限元建模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建立BSPI结构和常规框架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得到不同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对比分析了BSPI结构和常规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BSPI结构因设置了悬挂隔震层,整体抗侧刚度降低,罕遇地震作用下加速度响应显著减小,仅为常规框架的1/5~1/2;通过在悬挂隔震层设置黏滞阻尼器,有效地控制了结构整体位移,相比于BSPI无控结构,罕遇地震作用下BSPI有控结构的上部结构层间位移降低了约50%;罕遇地震作用下,BSPI上部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小于1/100,满足抗震设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摆隔震结构 振动台试验 动力响应 数值模拟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麻醉下经桡动脉入路应用导管“裸撑”技术治疗重度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单中心临床经验
8
作者 张磊 但毕堂 徐士飞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37-545,共9页
目的探讨在局部麻醉下经桡动脉入路应用导管“裸撑”技术血管内治疗重度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于局部麻醉下经桡动脉入路应用导管“裸撑”技术... 目的探讨在局部麻醉下经桡动脉入路应用导管“裸撑”技术血管内治疗重度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于局部麻醉下经桡动脉入路应用导管“裸撑”技术(不使用导引导管及长鞘作为支撑,直接将远端通路导管超选入目标血管的技术)行重度椎-基底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的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及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房颤动、卒中史、吸烟史、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术前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收集手术相关数据,包括狭窄部位(椎动脉V4段、基底动脉、椎动脉V4段+基底动脉)、狭窄率(70%~90%、>90%~99%)、靶病变血管直径、病变血管长度、椎-锁夹角、椎-锁距离、是否使用远端通路导管、麻醉方式(局部麻醉、局部麻醉转全身麻醉)、是否存在孤立椎动脉(对侧椎动脉闭塞)、远端通路导管是否经过塑形、远端通路导管到达椎动脉的位置(椎动脉V2、V3、V4段)、血管内治疗方式(单纯球囊扩张、球囊扩张+自膨支架、球囊扩张支架)、术中出现脑缺血症状、术中出现严重脑缺血症状及是否转换手术入路。统计所有患者临床结局及随访情况,包括手术成功[经桡动脉入路完成手术且血管内治疗后靶病变血管残余狭窄率<30%,且术后即刻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为3级]率、术后72 h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围手术期并发症(致残性卒中、非致残性卒中、穿刺点并发症)、术后6个月内支架内再狭窄[血管内置入支架或血管成形后,在成形的血管段或其邻近区域(支架两端5 mm范围内)再次出现管腔狭窄率≥50%]和卒中复发(首次缺血性卒中发病后再次发生新的脑血管事件)。根据远端通路导管的头端是否进行预塑形将所有患者分为塑形组和未塑形组。比较塑形组和未塑形组的基线及临床资料、椎-锁夹角和椎-锁距离。结果共纳入33例经桡动脉入路应用导管“裸撑”技术行血管内治疗的重度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男29例,女4例,年龄42~76岁,平均(62±9)岁。其中塑形组13例,未塑形组20例。(1)两组基线及临床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未塑形组相比,塑形组患者椎-锁夹角更小[(62.80±21.57)°比(109.57±28.63)°,P<0.01]、椎-锁距离更长[(13.58±7.35)mm比(6.13±4.31)mm,P=0.002]。(2)采用局部麻醉完成手术者30例(90.9%),3例(9.1%)局部麻醉转全身麻醉者为术中出现严重的缺血不耐受的孤立椎动脉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行重度椎-基底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的手术成功率为93.9%(31/33),塑形组2例经桡动脉入路通路建立困难改为经股动脉入路后成功完成手术。术后72 h内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者5例(15.2%)。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9.1%(3/33),其中致残性卒中1例(3.0%),非致残性卒中2例(6.1%),未发生穿刺点并发症。术后6个月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2例(6.1%),无卒中复发。结论局部麻醉下经桡动脉入路应用导管“裸撑”技术治疗重度椎-基底动脉狭窄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本研究结果尚待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局部 经桡动脉 “裸撑”技术 椎-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倾斜对冲断变形的控制作用——以龙门山冲断带为例
9
作者 于景强 赵利 +5 位作者 张云银 董大伟 于正军 王永诗 张鹏飞 魏文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92-1507,共16页
基底倾斜是控制冲断带构造变形的重要因素。目前,学者对龙门山冲断带基底倾斜变形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解译地震剖面发现,龙门山冲断带北、中、南段的基底倾斜亦具有差异性:北段整体向前陆倾斜2.6°,形成于冲断席的隆升作用;中段向... 基底倾斜是控制冲断带构造变形的重要因素。目前,学者对龙门山冲断带基底倾斜变形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解译地震剖面发现,龙门山冲断带北、中、南段的基底倾斜亦具有差异性:北段整体向前陆倾斜2.6°,形成于冲断席的隆升作用;中段向后陆倾斜3.2°,形成于多期前陆压陷作用;南段向后陆倾斜2.6°,形成于早期伸展断陷和后期前陆压陷作用;新近纪以来,中、南段的后陆基底在青藏高原隆升作用下显著隆升。数值模拟实验表明,基底向后陆倾斜、水平沉降均会抑制构造变形向前陆扩展、产生冲断席叠加,而基底先存倾角的控制作用则反之;基底保持水平或向前陆倾斜时,后陆冲断席的隆升作用强于前陆,会造成盖层变形整体向前陆倾斜;基底向后陆倾斜、浅表沉积时,楔形地层会促进斜坡带发育反向冲断。结合低温热年代学证据,数值模拟验证了龙门山冲断带南段基底的构造演化:晚白垩世以前,南段发育伸展断陷,沉积西厚东薄地层,基底向西倾斜;晚白垩世—始新世,南段发育前陆盆地,基底向后陆倾斜沉降;渐新世—中新世,南段的冲断变形向盆内强烈传递,基底基本无沉降;上新世以来,南段的后陆基底在青藏高原隆升作用下隆升,形成现今陡变地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 倾角 构造变形 数值模拟 龙门山冲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经机械取栓获得首过效应后预后不良预测因素
10
作者 丁运 马圆 +6 位作者 吕朋华 李沛城 李波 袁晨 李婉慈 顾典一 陈珑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BAO)患者经机械取栓(MT)获得首过效应(FPE)后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82例MT后获得FPE的急性BAO患者并根据90天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3,n=48)与预后不良组(mRS评...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BAO)患者经机械取栓(MT)获得首过效应(FPE)后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82例MT后获得FPE的急性BAO患者并根据90天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3,n=48)与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n=34);比较组间资料,将组间比较显示P<0.1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性BAO经MT获得FPE后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更大、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更高(P均<0.05),合并糖尿病、心房颤动(AF)及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心源性栓塞者占比亦更高(P均<0.05),而治疗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pc-ASPECTS)及基底动脉CT血管成像(BATMAN)评分更低(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AF[OR(95%CI)=29.769(1.470,602.943)]、治疗前NLR高[OR(95%CI)=1.212(1.016,1.446)]者预后相对不良(P均<0.05),而治疗前GCS评分[OR(95%CI)=0.615(0.429,0.882)]、pc-ASPECTS[OR(95%CI)=0.263(0.092,0.748)]及BATMAN评分较高者[OR(95%CI)=0.260(0.085,0.796)]预后相对较好(P均<0.05)。结论合并AF、治疗前低GCS评分、高NLR、低pc-ASPECTS及低BATMAN评分是急性BAO患者经MT获得FPE后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 机械溶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基底设计及其血液检测研究进展
11
作者 蔡云帆 许克惠 +5 位作者 赵耀 李之婷 夏凌云 王晨语 罗志晓 牛丽娜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因其独有的快速检测、高灵敏度、低检测限和无损分析等优点,在医学检验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SERS增强基底的成功构建是SERS技术实现以上优点的前提。本文介绍了SERS的增强机制,在血液检测中,对其增强基底的设计...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因其独有的快速检测、高灵敏度、低检测限和无损分析等优点,在医学检验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SERS增强基底的成功构建是SERS技术实现以上优点的前提。本文介绍了SERS的增强机制,在血液检测中,对其增强基底的设计进行了分类及讨论,将其分为无标签基底和有标签基底两大类,并根据材料应用的不同和基底设计的方式不同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对近年来血液检测中SERS检测应用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综述了在血液检验中不同类型增强基底的设计方法及应用特征。最后,对SERS增强基底在血液检验中的设计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增强机制 无标签 有标签 血液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FortⅠ型矢状前移上颌骨对骨性Ⅲ类患者鼻基底解剖形态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12
作者 吕欣 李婧怡 +3 位作者 章茜 夏成万 王育新 杨旭东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72-678,共7页
目的:探究正颌手术中上颌骨前移距离对骨性Ⅲ类患者鼻基底区软组织形态改变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2月~2024年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行Le-FortⅠ型截骨前移患者24例。收集术前1周和术后6月以上的螺旋CT影像,通过Mimics和3-Ma... 目的:探究正颌手术中上颌骨前移距离对骨性Ⅲ类患者鼻基底区软组织形态改变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2月~2024年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行Le-FortⅠ型截骨前移患者24例。收集术前1周和术后6月以上的螺旋CT影像,通过Mimics和3-Matic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和配准,划分出鼻旁区和鼻下区,并测量各分区软组织线距、角度、体积、曲率的变化。使用GraphPad Prism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前移距离为(4.09±1.35)mm。(1)鼻旁区:鼻翼及鼻翼基底宽度分别增加(2.50±0.99)mm、(3.37±1.42)mm;右侧鼻翼及鼻翼基底突度分别增加(4.03±1.08)mm、(3.80±1.23)mm;左侧鼻翼及鼻翼基底突度分别增加(3.86±1.46)mm、(3.46±1.03)mm;左、右侧脸颊突点突度分别增加(2.41±0.97)mm、(2.28±0.93)mm;右侧鼻翼基底点-眶下点连线与冠状面夹角、鼻翼基底点-鼻下点连线与冠状面夹角、鼻翼基底点-脸颊突点连线与眶耳平面夹角分别增加(6.69±2.47)°、(7.93±15.96)°、(13.17±14.16)°;左侧鼻翼基底点-眶下点连线与冠状面夹角、鼻翼基底点-鼻下点连线与冠状面夹角、鼻翼基底点-脸颊突点连线与眶耳平面夹角分别增大(6.01±1.92)°、(6.45±15.05)°、(12.52±13.07)°;右侧、左侧鼻旁区体积增大(1289.65±538.64)mm^(3)、(1297.78±589.29)mm^(3);右侧、左侧鼻旁区曲率增大(0.08±0.05)/mm、(0.07±0.04)/mm;右侧、左侧鼻旁区曲率变化率为0.24±0.12、0.23±0.09。(2)鼻下区:鼻下长度、鼻下突度、软组织A点突度增加(0.86±0.91)mm、(2.52±1.87)mm、(3.68±1.49)mm;鼻长度减小(1.31±0.90)mm;鼻唇上角增加(4.35±2.19)°,面突角减小(9.26±4.35)°;鼻下区体积增加(1933.00±740.30)mm^(3);鼻下区曲率增大(0.11±0.09)/mm,变化率为0.38±0.20。结论:上颌前移术后,鼻翼增大、鼻长度减小、鼻下长度增加、软组织突出度增大;鼻旁区及鼻下区曲率变化率分别维持在0.2~0.3和0.4,前移术式可有效改善鼻基底凹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手术 软组织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坡折带对盐上覆褶皱冲断构造形成演化影响的实验模拟:以库车坳陷西段米斯坎塔克背斜为例
13
作者 杨秀磊 吴珍云 +4 位作者 尹宏伟 王宏斌 董少春 崔键 马德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9,共13页
为探明库车坳陷西段含盐褶皱-冲断带内盐下基底坡折带对盐上覆沉积盖层构造形成演化的影响,本次研究选取米斯坎塔克背斜为研究实例,基于地震剖面解译结果,利用物理模拟实验方法运行了两组挤压型砂箱模型。模拟实验结果表明:(1)在含盐沉... 为探明库车坳陷西段含盐褶皱-冲断带内盐下基底坡折带对盐上覆沉积盖层构造形成演化的影响,本次研究选取米斯坎塔克背斜为研究实例,基于地震剖面解译结果,利用物理模拟实验方法运行了两组挤压型砂箱模型。模拟实验结果表明:(1)在含盐沉积盆地中,受区域挤压应力作用,当盐下基底地层较为平坦时,盐上覆沉积盖层倾向于发育两翼对称式的滑脱褶皱(盐相关褶皱);当盐下基底地层存在先存坡折带时,盐上覆沉积盖层易发育两翼非对称式的滑脱褶皱(盐相关褶皱)。(2)盐下先存基底坡折带对后期挤压变形中盐岩的侧向流动具有阻挡作用,促使盐岩在基底坡折带处聚集增厚,进而加强盐上覆地层的褶皱作用,导致盐上覆地层发育非对称式盐相关褶皱,且褶皱翼部易发育调节性逆冲断层。结合库车坳陷西段却勒地区盐下基底形态特征、米斯坎塔克背斜平面和剖面构造特征及实验模拟结果,推断研究区盐下先存基底坡折带分布对盐上覆地层构造变形演化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影响米斯坎塔克背斜构造形成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折带 盐构造 物理模拟 库车坳陷 米斯坎塔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几何参数用于判断椎动脉是否为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提供交叉供血
14
作者 李雪梅 唐炀 +3 位作者 赵加梅 虎思祺 谢伟 李宗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92-898,共7页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VBA)几何参数用于判断椎动脉(VA)为大脑后动脉(PCA)供血区提供交叉供血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对244名健康成人志愿者行MR 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3D时间飞跃法(TOF)MR血管造影(MRA)及区域动脉自旋标记(t-ASL)成像...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VBA)几何参数用于判断椎动脉(VA)为大脑后动脉(PCA)供血区提供交叉供血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对244名健康成人志愿者行MR 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3D时间飞跃法(TOF)MR血管造影(MRA)及区域动脉自旋标记(t-ASL)成像,测量左侧VA(LVA)及右侧VA(RVA)与基底动脉(BA)夹角,计算双侧VA夹角和及其差值(简称VA夹角和及VA夹角差),测算双侧VA横径差值,即VA横径差。观察VA在PCA供血区的灌注分布类型,将Ⅲ和Ⅵ型者纳入交叉组、Ⅱ和Ⅴ型者纳入非交叉组;比较组间VBA几何参数,针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用于判断VA为PCA供血区提供交叉供血的效能。结果共34名纳入交叉组、75名纳入非交叉组。交叉组VA夹角和及VA夹角差均大于非交叉组(P均<0.05),组间VA横径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VA夹角差及VA夹角和判断VA交叉供血的AUC分别为0.676(P<0.05)及0.598(P=0.103)。结论LVA及RVA与BA夹角差对于判断VA为PCA供血区交叉供血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动脉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致昏迷及机械清除血栓良好预后的影响因素
15
作者 丁运 李沛城 +5 位作者 陈珑 李波 袁晨 李婉慈 杨绪森 顾典一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5-361,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BAO)患者发生昏迷及机械清除血栓(MT)良好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4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MT治疗的102例急性BAO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入院时是否昏迷将患者分为非昏迷组...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BAO)患者发生昏迷及机械清除血栓(MT)良好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4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MT治疗的102例急性BAO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入院时是否昏迷将患者分为非昏迷组和昏迷组。比较两组间临床及影像资料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昏迷发生的因素。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90 d临床预后。将昏迷组患者进一步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3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4~6分),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手术资料,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急性BAO伴昏迷患者MT治疗后良好预后的因素。结果102例急性BAO患者中入院昏迷54例,非昏迷4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或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心血管病(P=0.009)、低BATMAN评分(P<0.001)是急性BAO患者发生昏迷的独立影响因素。接受MT治疗的54例昏迷患者中13例预后良好,41例预后不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BATMAN评分(P=0.017)是急性BAO伴昏迷患者MT治疗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或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心血管病、低BATMAN评分的急性BAO患者更易发生昏迷。高BATMAN评分的急性BAO伴昏迷患者MT治疗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动脉闭塞 昏迷 机械清除血栓 BATMAN评分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逆转的孤立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1例
16
作者 逯青丽 孙超 +6 位作者 宋沉生 刘国正 刘佩 刘燕 常乔乔 蔺雪梅 吴松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9-774,共6页
孤立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isolated symptomatic basilar artery stenosis,ISBAS)的相关研究较少,治疗方案尚不明确。本文报道1例ISBAS患者经积极药物治疗6个月后,影像学最终发生逆转的诊疗经过。该患者发病时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入院后... 孤立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isolated symptomatic basilar artery stenosis,ISBAS)的相关研究较少,治疗方案尚不明确。本文报道1例ISBAS患者经积极药物治疗6个月后,影像学最终发生逆转的诊疗经过。该患者发病时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入院后病情迅速恶化,影像学检查显示基底动脉次全闭塞。患者拒绝血管内治疗,予以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及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6个月。治疗3个月和6个月随访的MRA检查显示,患者基底动脉狭窄逐渐改善,最终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症状性动脉狭窄 抗血小板治疗 降脂 影像学逆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快堆核岛厂房基底隔震对比分析研究
17
作者 苗鑫 张博韬 +1 位作者 刘一哲 刘林顶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40-147,共8页
为提高一体化快堆的极限安全地震动设计能力,拓宽其厂址适用范围,引入了基底隔震技术。针对一体化快堆核岛厂房整体质量大、刚度大的特点,研制了适用于本项目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并利用该系列隔震支座进行了核岛厂房的基底隔震设计。隔... 为提高一体化快堆的极限安全地震动设计能力,拓宽其厂址适用范围,引入了基底隔震技术。针对一体化快堆核岛厂房整体质量大、刚度大的特点,研制了适用于本项目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并利用该系列隔震支座进行了核岛厂房的基底隔震设计。隔震设计以将极限安全地震动从0.2g提高至0.4g为目标,基于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分析了隔震核岛厂房结构的安全性,同时研究了整体隔震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核岛厂房隔震层的安全性能满足规范要求,水平向隔震效果显著,当频率大于1 Hz时,抗震结构的水平向楼层反应谱可包络隔震结构的楼层反应谱。竖向地震动在0.4g输入地震动和隔震层的作用下被二次放大,需结合其他技术手段进一步实现提高竖向极限安全地震动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快堆 核岛厂房 隔震 减震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基底变质岩的铌钽赋存状态及对铌钽富集和分异的指示
18
作者 毛志奇 于津海 +3 位作者 蔡元峰 孙涛 夏浪 苟树林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9-1311,共23页
华南板块东南部的华夏地块和江南造山带是我国前寒武纪基底和显生宙铌钽等稀有金属矿床重点分布地区。显生宙铌钽等稀有金属成矿作用是否与前寒武纪基底成分有关,以及基底变质岩中铌钽等稀有金属的赋存状态如何影响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 华南板块东南部的华夏地块和江南造山带是我国前寒武纪基底和显生宙铌钽等稀有金属矿床重点分布地区。显生宙铌钽等稀有金属成矿作用是否与前寒武纪基底成分有关,以及基底变质岩中铌钽等稀有金属的赋存状态如何影响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中铌钽含量和比值是重要的基础科学问题。本文详细分析了华夏地块和江南造山带各种基底变质岩中变质矿物的Nb-Ta含量。结合全岩地球化学、矿物成分、矿物含量、变质温度和部分熔融模拟,本研究揭示了各种变质矿物的Nb-Ta含量和变化的规律,讨论了不同条件下不同矿物熔融对熔体Nb-Ta富集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黑云母是华南变质岩中最富集Nb-Ta的造岩矿物,Nb和Ta平均含量分别为64.1×10^(-6)和4.93×10^(-6),对Nb和Ta的相容性相似。白云母的Nb-Ta富集能力略弱,在固相线下更相容Nb,平均Nb/Ta比值为16.9,是潜在的高Nb/Ta储库。辉石、角闪石、石榴子石和长石等造岩矿物的Nb-Ta含量很低,不会对体系Nb-Ta富集和分异产生明显的影响。固相线下黑云母和白云母的Nb-Ta含量、Nb/Ta比值以及与全岩的分配系数主要受控于寄主岩成分、矿物组合、矿物晶体化学成分以及变质温度。云母中的Nb-Ta含量和与全岩的分配系数与变质温度呈良好的线性正相关,与矿物含量呈反相关,体现了矿物含量效应。当云母发生部分熔融后,其化学成分和分配系数发生变化,Nb-Ta含量快速下降,不再受控于固相线下的影响因素,这种转变被称之为“熔融效应”。根据对南岭地区一个二云母片岩的部分熔融模拟,可以得出熔体的Nb-Ta富集和分异程度主要取决于原岩Nb-Ta含量、熔融矿物组合、氧逸度以及熔融程度。高的氧逸度和压力能有效促进Nb-Ta在熔体中的富集。模拟结果显示在0.6GPa和FMQ+2条件下,熔体的Nb和Ta含量最高分别达45.1×10^(-6)和3.44×10^(-6),相比于原岩富集了2.65倍。分离结晶模拟指出正常的分离结晶对熔体的Nb-Ta富集作用非常有限,极端的分异,达到富流体阶段,才能导致Nb-Ta在熔流体中明显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板块 变质岩 变质矿物铌钽含量 部分熔融和分离结晶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管造影评估的基底动脉弯曲对老年脑桥梗死远期预后的评估研究
19
作者 何长林 张静 +1 位作者 张琼 王秀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8-481,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评估的基底动脉弯曲对老年脑桥梗死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四川省广元市中医医院放射科收治的老年脑桥梗死患者98例临床资料,根据预... 目的分析基于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评估的基底动脉弯曲对老年脑桥梗死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四川省广元市中医医院放射科收治的老年脑桥梗死患者98例临床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61例和预后不良组37例。比较2组患者CTA评估的基底动脉弯曲参数,分析其与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性,并评估其预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基底动脉直径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基底动脉弯曲长度、弯曲指数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底动脉直径与老年脑桥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呈负相关(P<0.01),基底动脉弯曲长度、弯曲指数与老年脑桥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呈正相关(P<0.01)。基底动脉弯曲长度、弯曲指数是老年脑桥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1),基底动脉直径是老年脑桥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TA评估的基底动脉弯曲参数联合预测老年脑桥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38(95%CI:0.870~0.977),敏感性为94.59%,特异性为75.41%。结论CTA可评估基底动脉弯曲程度,直观反应基底动脉形态学特点,为预测老年脑桥梗死患者远期预后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动脉 脑桥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古元古代片麻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对古老基底属性的指示
20
作者 程琦 刘彬 +4 位作者 郭晋威 黄晓松 唐贤君 蔡昊龙 朱正平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5-990,共16页
东海盆地是我国近海面积最大的中—新生代叠合含油气盆地,其基底被认为是华夏地块东部前寒武纪基底的延伸。为了探讨东海盆地基底在古元古代时期的构造演化特征,本文对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基底新发现的黑云斜长片麻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 东海盆地是我国近海面积最大的中—新生代叠合含油气盆地,其基底被认为是华夏地块东部前寒武纪基底的延伸。为了探讨东海盆地基底在古元古代时期的构造演化特征,本文对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基底新发现的黑云斜长片麻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为1 864±6 Ma,证明东海盆地存在古元古代岩浆事件。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准铝质片麻岩(SiO_(2)=59.77%~63.40%,A/CNK=0.86~0.94)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具有高Sr/Y(17.99~32.58)和La/Yb(6.10~9.60)比值,指示其原岩为加厚下地壳角闪岩相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闪长岩。岩石学证据显示斜长石碎裂化与黑云母定向排列等塑性变形特征,结合区域对比揭示其与华夏地块东部1.89~1.83 Ga古元古代花岗岩具有岩浆同源性。研究表明,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基底在古元古代时期参与了华夏地块的碰撞造山事件,形成于造山带加厚地壳构造背景,证实了华夏地块与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在古元古代时期的构造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代学 片麻岩 前寒武纪 古元古代 东海盆地 华夏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