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10 m厚煤层超大采高液压支架及其工作面系统自适应智能耦合控制 被引量:21
1
作者 韩会军 王国法 +3 位作者 许永祥 张金虎 雷声 李艳鹏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6-288,共13页
厚煤层储量及产量占我国原煤总储量及产量的一半,通过梳理厚煤层开采历史沿革,总结了我国厚煤层开采40年来的技术及装备研发实践,系统分析了以高端大采高液压支架及围岩智能耦合理论为代表的6~10 m大采高综采高效智能化综采技术及装备... 厚煤层储量及产量占我国原煤总储量及产量的一半,通过梳理厚煤层开采历史沿革,总结了我国厚煤层开采40年来的技术及装备研发实践,系统分析了以高端大采高液压支架及围岩智能耦合理论为代表的6~10 m大采高综采高效智能化综采技术及装备研究进展,提出了大采高支护理论及围岩智能耦合控制的突破是厚煤层一次开采高度突破的首要因素,完善的感知体系建立是液压支架自适应支护的前提,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大采高工作面高效推进及装备智能协同控制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阐明了大采高综放液压支架与围岩耦合关系,剖析了采高增加对硬煤层冒放性的有利影响,提出了基于煤矸识别、放煤机构控制的“纯煤段记忆放煤+煤岩分界模糊段人工反馈式干预放煤”的智能放煤控制策略;分析了大采高开采“采–运”协同智能耦合控制关键技术,构建了基于采煤机牵引速度与刮板输送机链速间联动调节的工作面装备间多机异构耦合自适应协同控制模型;研发了厚煤层开采中10 m超大采高液压支架,分析了厚煤层开采不断突破开采高度极限的新认识,从开采装备、控制系统等方面提出厚煤层一次开采高度的突破的研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开采 高端开采装备 支架–围岩耦合 大采高综采 大采高综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工作面煤壁片帮机制分析 被引量:42
2
作者 常聚才 谢广祥 张学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03-808,共6页
针对特厚煤层大采高工作面,将超前支承压力作用的煤体分为破裂区、塑性区和弹性区。考虑支架护帮阻力等因素,建立了支承压力作用的煤体变形破坏及煤壁片帮分析力学模型。通过摩尔-库仑准则和非关联弹塑性分析,推导出了煤壁水平位移量及... 针对特厚煤层大采高工作面,将超前支承压力作用的煤体分为破裂区、塑性区和弹性区。考虑支架护帮阻力等因素,建立了支承压力作用的煤体变形破坏及煤壁片帮分析力学模型。通过摩尔-库仑准则和非关联弹塑性分析,推导出了煤壁水平位移量及破裂区和塑性区半径解析表达式,分析了影响煤壁片帮的主要因素。理论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误差仅为15.6%,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研究表明,随支承压力集中系数的增大、机采高度的增加以及支架护帮阻力的减小,煤壁水平位移量明显增大,煤壁片帮程度严重。工程实践表明,提高支架工作阻力,减缓煤壁处压力,控制合理采高以及增大支架护帮阻力,可有效缓解大采高综放工作面煤壁片帮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大采高综放开采 煤壁片帮 支承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采高综采煤壁片帮冒顶机理与控制技术 被引量:179
3
作者 宁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0-52,共3页
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分析认为,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加长、采高加大易于发生片帮,其机理:在采动应力作用下,煤壁先发生较小的挠曲变形,达到极值时,将在煤壁上部0.35倍采高处产生破裂,之后煤壁全部片落;防治片帮可采取特种支架与合理的回采工艺... 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分析认为,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加长、采高加大易于发生片帮,其机理:在采动应力作用下,煤壁先发生较小的挠曲变形,达到极值时,将在煤壁上部0.35倍采高处产生破裂,之后煤壁全部片落;防治片帮可采取特种支架与合理的回采工艺.特种支架为提高支架工作阻力、缩小端面距、二级护帮机构.回采工艺:电液控制系统实现擦顶移架、及时移架,移架速度在8 s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综采 片帮冒项 支承压力 端面距 二级护帮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m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贯通方法实践 被引量:10
4
作者 代贵生 范文胜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54,61,共4页
介绍了神东煤炭集团补连塔矿7m大采高工作面的贯通方法,包括贯通前期准备、采高的控制、割煤方法、挂第一茬网的方法等,经过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了大采高工作面贯通时的难题。
关键词 大采高 综采工作面 工作面贯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尔辛赫煤矿软煤层大采高采煤工艺的实践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军鹏 金向阳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54,59,共4页
霍尔辛赫煤矿为高瓦斯矿井,主采的3#煤层为近水平煤层,平均厚5.65m。对该煤层设计时提出采用大采高采煤工艺及放顶煤采煤工艺,对两种采煤工艺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最后推荐了大采高采煤工艺。实践证明,大采高采煤工艺在该矿井取得了较好的... 霍尔辛赫煤矿为高瓦斯矿井,主采的3#煤层为近水平煤层,平均厚5.65m。对该煤层设计时提出采用大采高采煤工艺及放顶煤采煤工艺,对两种采煤工艺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最后推荐了大采高采煤工艺。实践证明,大采高采煤工艺在该矿井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软煤层 采煤工艺 大采高开采 综放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采高综采采场支架-围岩稳定控制机理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袁永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55-1956,共2页
大采高综采技术是厚煤层安全高效高采出率开采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采高向6.0~7.0 m发展,采场煤壁片帮、冒顶、压架、支架失稳发生率高,且控制困难,已成为制约该技术推广应用的瓶颈。针对上述难题及采场片帮、冒顶、压架和支架失稳间互... 大采高综采技术是厚煤层安全高效高采出率开采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采高向6.0~7.0 m发展,采场煤壁片帮、冒顶、压架、支架失稳发生率高,且控制困难,已成为制约该技术推广应用的瓶颈。针对上述难题及采场片帮、冒顶、压架和支架失稳间互馈联动性强的特征,以6.0 m左右大采高综采采场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物理模拟、仿真试验及现场实测等手段,对大采高综采采场支架-围岩稳定控制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如下研究成果:(1)研究了大采高综采采场覆岩结构特征与支架合理承载。根据直接顶厚硬岩层对覆岩垮落具有重要影响的特点,提出了大采高综采采场直接顶关键层的概念与确定方法,分析了其对覆岩垮落特征和超前支承压力分布的影响规律;依据有无直接顶关键层对直接顶分类并计算支架工作阻力:Ⅰ类无直接顶关键层条件按4~8倍采高岩柱质量计算支架工作阻力,Ⅱ类有直接顶关键层条件支架工作阻力计算需考虑直接顶关键层厚度、强度与层位的影响。(2)研究了大采高综采支架的稳定控制机理。分析了基于失稳临界角的支架下滑、倾倒与尾部受扭的力学特征;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对大采高综采采场支架稳定性进行控制,增强了支架稳定控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出了端部底煤留设的新方式,实现了端部底煤回收与提高端部倾斜支架组稳定性的统一。(3)研究了高帮煤壁片帮机理与防治技术。煤壁片帮是一个由微观裂隙发育到宏观"楔形"滑动体失稳的过程,采用损伤力学理论,通过建立煤壁损伤变量与裂隙发育程度的联系,揭示了煤壁片帮的微观机理;基于高帮煤壁片帮特征实测,建立煤壁"楔形"滑动体稳定性分析的三维力学模型,揭示了煤壁片帮的宏观机理,分析了影响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高帮煤壁片帮防治技术。(4)将煤壁稳定控制纳入采场支架-围岩控制体系中,提出了支架等效支护阻力和等效护帮力的概念与计算方法,揭示了大采高综采采场"煤壁-顶板-底板"空间围岩运动与支架工作状态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5)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采场支架-围岩相互作用关系,初步建立了大采高综采采场"W-R-F-S"系统的SD模型,通过Vensim软件的仿真模拟,定量描述了不同控制策略条件下"W-R-F-S"系统的稳定性。(6)上述研究成果在淮北矿业集团许疃煤矿7219工作面及阳煤集团寺家庄煤矿15104工作面得到应用和验证,并现场实测了典型大采高综采采场的来压规律、煤壁片帮特征及支架-围岩相互作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综采 直接顶关键层 煤壁片帮 支架稳定性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冲积层条件下大采高综采地表移动变形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高庆潮 胡炳南 《煤矿开采》 2003年第2期19-21,共3页
 通过对邢东矿井首采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资料分析,揭示了特厚冲积层、厚基岩、大采高综采条件下地表动态、静态移动变形部分特征,探讨了部分移动机理,为类似条件下"三下"开采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特厚冲积层 采高 综采工作面 地表移动变形特征 邢东矿井 移动机理 “三下”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采高综放窄煤柱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范华霄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4-97,101,共5页
为了实现塔山煤矿8101大采高综放工作面5101辅运回风巷侧小煤柱的稳定与巷道安全的目的,基于该巷道生产地质条件,利用现有巷道支护理论与围岩控制技术,对5101辅运回风巷采用锚网索加强支护与超前支护,利用顶板钻孔水压致裂方法对基本顶... 为了实现塔山煤矿8101大采高综放工作面5101辅运回风巷侧小煤柱的稳定与巷道安全的目的,基于该巷道生产地质条件,利用现有巷道支护理论与围岩控制技术,对5101辅运回风巷采用锚网索加强支护与超前支护,利用顶板钻孔水压致裂方法对基本顶关键岩层进行超前处理,并对小煤柱进行注浆加固处理。实践结果表明,对5101辅运回风巷采取的围岩控制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支护效果,能够保证8 m窄煤柱的稳定和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大采高 窄煤柱 沿空掘巷 围岩控制 巷道支护 超前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