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酪蛋白小肽和氨基酸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血液循环和组织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蒋步国 冯健 +3 位作者 Raembek W 黄钧 罗波 潘燕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5-79,共5页
采用草鱼前肠灌注和3H-Tyr同位素标记方法,进行酪蛋白小肽和氨基酸对草鱼血液循环和组织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灌注酶解酪蛋白(CSP)溶液组的草鱼血液循环中总肽量为19430.82μv/μl,灌注游离氨基酸(FAA)溶液组的草鱼血液循环... 采用草鱼前肠灌注和3H-Tyr同位素标记方法,进行酪蛋白小肽和氨基酸对草鱼血液循环和组织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灌注酶解酪蛋白(CSP)溶液组的草鱼血液循环中总肽量为19430.82μv/μl,灌注游离氨基酸(FAA)溶液组的草鱼血液循环中总肽量为16033.00μv/μl,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同时前者的大多数肽段肽量也高于后者,2组血浆中某些肽段肽量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CSP与FAA组草鱼肠道、肝脏、背肌组织蛋白质合成率(%/d)分别为96.84和72.25,98.64和81.65,65.38和46.59,CSP组草鱼显著或极显著高于FAA组(P<0.05或P<0.05)。草鱼血浆中总肽量和某些肽段肽量分别与草鱼肠道、肝胰脏和背肌组织蛋白质合成率有明显的正相关。实验表明,肠道对酪蛋白小肽的迅速吸收和进入血液循环中的某些小肽可能是促进草鱼组织蛋白合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肽 氨基酸 蛋白质合成 草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汞离子暴露下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器官组织中酸性磷酸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占才 孔祥会 +1 位作者 郭彦玲 郭春丽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9-122,共4页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暴露于汞离子不同浓度(0 mg.L-1、0.05 mg.L-1、0.10 mg.L-1、0.15 mg.L-10、.20 mg.L-10、.25 mg.L-1)下21 d,血清、鳃、肝胰脏、脾、肾和肌肉中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活性显示,草鱼血清ACP...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暴露于汞离子不同浓度(0 mg.L-1、0.05 mg.L-1、0.10 mg.L-1、0.15 mg.L-10、.20 mg.L-10、.25 mg.L-1)下21 d,血清、鳃、肝胰脏、脾、肾和肌肉中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活性显示,草鱼血清ACP活性在Hg2+0.15 mg.L-1下无显著变化;在汞离子>0.15 mg.L-1下对ACP活性有抑制作用.鳃中ACP活性随着汞离子浓度增加而降低.肝胰脏在汞离子浓度≥0.15 mg.L-1时,ACP活性显著升高(p<0.01).脾和肾中ACP活性随着汞离子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低于0.15 mg.L-1时,随着浓度增加ACP活性上升;高于0.15 mg.L-1时,ACP活性则逐渐下降.肌肉ACP活性在汞离子0.15 mg.L-1下变化不显著(p>0.05);在汞离子>0.15 mg.L-1下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结论表明,草鱼暴露于不同浓度汞离子下,不同器官组织ACP活性呈现出不同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不同器官组织执行的生理功能不同,从而对汞离子胁迫表现出不同的应答反应,以提高机体的抗胁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离子 酸性磷酸酶 草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组织蛋白酶L基因克隆及表达特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益 刘巧林 +3 位作者 陈开健 乔庆 谭素梅 肖调义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59,共8页
为探究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 L,CtsL)是否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体内发挥免疫功能,根据已构建的草鱼肌肉转录组数据库中unigene序列,采用RACE技术首次克隆得到全长为1 496 bp的草鱼组织蛋白酶L基因(CiCtsL)cDNA序列。序列分... 为探究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 L,CtsL)是否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体内发挥免疫功能,根据已构建的草鱼肌肉转录组数据库中unigene序列,采用RACE技术首次克隆得到全长为1 496 bp的草鱼组织蛋白酶L基因(CiCtsL)cDNA序列。序列分析和同源建模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备组织蛋白酶前体抑制结构域I29和木瓜蛋白酶家族半胱氨酸蛋白酶Pept_C1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CiCtsL与斑马鱼CtsL聚为一支。CiCtsL mRNA在7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肝脏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最高。感染GCRV后,CiCtsL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上调,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研究表明CiCtsL参与了草鱼抵抗GCRV的免疫应答反应,可在草鱼先天免疫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组织蛋白酶L 基因克隆 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 GCRV)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缝式鱼道主流蜿蜒度对草鱼上溯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石凯 孙双科 +3 位作者 柳松涛 李广宁 郑铁刚 柳海涛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100,108,共9页
竖缝式鱼道是一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鱼道类型,其高效运行依赖于良好的池室水力特性。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依据池室主流居中及回流区对称分布的原则,选择了3种不同主流蜿蜒度的竖缝式鱼道池室布置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物理模型;以草鱼作... 竖缝式鱼道是一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鱼道类型,其高效运行依赖于良好的池室水力特性。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依据池室主流居中及回流区对称分布的原则,选择了3种不同主流蜿蜒度的竖缝式鱼道池室布置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物理模型;以草鱼作为试验对象进行了对比试验,分析了它们在3种方案中的上溯表现;结合水力学指标与草鱼上溯数据,提出了推荐的竖缝式鱼道池室主流蜿蜒度。结果表明:随着主流蜿蜒度的增大,主流覆盖范围扩大,最大主流强度随路径长度而减弱的程度加剧,同时竖缝断面的流速梯度亦增大,但主流流速和竖缝流速均有所降低;当使用草鱼作为评判标准时,方案Ⅱ表现出最佳性能,草鱼的上溯轨迹更为集中且过程连贯,摆尾次数较少,耗时较短,成功率最高,因此,推荐方案Ⅱ为最优的池室布局设计。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指导实际竖缝式鱼道项目的水力设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缝式鱼道 上溯行为 蜿蜒度 草鱼 数值模拟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对草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结构和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罗王燕 张凯 +2 位作者 李坤 杨顺慧 王广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8,共9页
【目的】探究稻草对草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肌肉营养成分、肠道结构和菌群的影响,为稻渔轮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规格整齐、健康的草鱼270尾[平均初始体质量为(55.36±0.52)g/尾],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CF)、干稻草组(DS)和... 【目的】探究稻草对草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肌肉营养成分、肠道结构和菌群的影响,为稻渔轮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规格整齐、健康的草鱼270尾[平均初始体质量为(55.36±0.52)g/尾],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CF)、干稻草组(DS)和新鲜稻草组(FS),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0尾鱼。CF组草鱼只投喂配合饲料,DS组草鱼投喂处理后的干稻草,FS组草鱼投喂新鲜稻草,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养殖试验结束后,测定生长指标(成活率、增重率、摄食率、特定生长率、脏体比、肝体比、肠重比、肠长比、肥满度)、血清生化指标(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肌肉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灰分、水分含量)、肠道结构(肌层厚度、绒毛高度和绒毛宽度)和菌群多样性。【结果】与CF组相比,除成活率3组差异不显著外,DS和FS组的其余生长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各组草鱼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差异显著(P<0.05),以CF组最高;CF组的球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DS组和FS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DS组。各组草鱼肌肉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CF组草鱼肌肉脂肪含量显著高于DS组和FS组(P<0.05),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FS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FS组(P<0.05)。与DS组相比,CF和FS组草鱼肠道结构较为完整;DS组草鱼的肌层厚度、绒毛高度和绒毛宽度最低。CF、DS和FS组草鱼肠道优势菌门一致,均以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最大,分别为73.31%,58.62%和32.89%,而优势菌属各不相同。FS组草鱼肠道菌群OTU数量最多。【结论】草鱼摄食稻草对生长、免疫和肠道造成一定的损伤,在稻渔轮作中建议补充一些配合饲料,以弥补单一摄食稻草而造成的营养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稻草 稻渔轮作 血清生化指标 肠道结构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氧化鱼油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肠道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转移酶通路基因表达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林秀秀 叶元土 +6 位作者 蔡春芳 吴萍 黄雨薇 陈科全 彭侃 徐登辉 罗其刚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6-112,125,共8页
为了研究饲料氧化鱼油对草鱼肠道抗氧化防御能力的影响,以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转移酶(GSH/GSTs)通路为研究对象,以豆油、鱼油、氧化鱼油为饲料脂肪源分别设计豆油组(6S)、鱼油组(6F)、2%氧化鱼油(2OF)、4%氧化鱼油(4OF)及6%氧化鱼油(6OF)... 为了研究饲料氧化鱼油对草鱼肠道抗氧化防御能力的影响,以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转移酶(GSH/GSTs)通路为研究对象,以豆油、鱼油、氧化鱼油为饲料脂肪源分别设计豆油组(6S)、鱼油组(6F)、2%氧化鱼油(2OF)、4%氧化鱼油(4OF)及6%氧化鱼油(6OF)5组等氮、等能半纯化饲料,在池塘网箱养殖草鱼[平均体重(74.8±1)g]72 d。采用荧光定量PCR(RT-QPCR)的方法,测定了草鱼肠道组织中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GCLC)、谷胱甘肽合成酶(GSS)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SR)以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ω1(GSTω1)、PI-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PI)和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1(MGSt1)的表达活性,并测定了肠道中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结果显示,2OF、4OF和6OF组草鱼肠道中GSH/GSTs通路基因表达均上调,其中6F组中MSGT1在肠道中表达显著上调(P<0.05),4OF组中GSR和MGST1在肠道中表达显著上调(P<0.05),6OF中GCLC和MGST1在草鱼肠道中表达显著上调(P<0.05);GCLC表达活性与饲料中MDA含量呈多项式的关系,MGST1表达活性与饲料中AV和(EPA+DHA)呈多项式关系。结果表明,氧化鱼油使草鱼肠道GSH/GSTs通路基因表达活性上调,且GSH/GSTs通路基因表达活性对不同浓度氧化鱼油所引起的肠道氧化损伤具有不同的应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肠道 氧化鱼油 谷胱甘肽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允饲植物源复方制剂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免疫增强作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黄锦炉 李爱华 +2 位作者 钱雪桥 谭晓晨 王正凯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76-582,共7页
为筛选适合添加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饲料的植物源免疫增强剂,本试验以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杜仲(Eucommia ulmoides)和知母(Rhizoma anemarrhenae)三种允饲植物配制的复方制剂A、B和C为研究对象,开展其对草鱼非特... 为筛选适合添加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饲料的植物源免疫增强剂,本试验以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杜仲(Eucommia ulmoides)和知母(Rhizoma anemarrhenae)三种允饲植物配制的复方制剂A、B和C为研究对象,开展其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比较研究。试验将二龄草鱼随机分成6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按鱼体重量的3%每天分别投喂添加复方制剂的饲料和空白饲料。试验第7、14、21、28天分别采集试验草鱼血液,用于检测血液细胞组分、血清溶菌酶、血清SOD;试验第29天,对各组试验草鱼进行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活菌,记录攻毒后14天内各组草鱼的存活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14天时,以2%和4%剂量添加的复方制剂A分别显著提高草鱼白细胞吞噬活性128%和143%,分别提高草鱼血清溶菌酶活性69%和85%,分别提高草鱼血清SOD活性61%和55%;连用28天对草鱼的保护率分别达到49%和55%,复方制剂A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效果优于复方制剂B和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允饲植物 复方制剂 草鱼 免疫增强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鱼油诱导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肝胰脏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转移酶通路的应激反应
8
作者 林秀秀 叶元土 +5 位作者 蔡春芳 吴萍 黄雨薇 陈科全 李婷 罗其刚 《水产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9-15,共7页
在水温25~33℃下,将平均体质量74.8±1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放养在池塘网箱中,投喂以豆油、鱼油、氧化鱼油为饲料脂肪源的5组等氮等能半纯化饲料(豆油组6S、鱼油组6F、2%氧化鱼油组2OF、4%氧化鱼油组4OF,及6%氧化鱼油组... 在水温25~33℃下,将平均体质量74.8±1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放养在池塘网箱中,投喂以豆油、鱼油、氧化鱼油为饲料脂肪源的5组等氮等能半纯化饲料(豆油组6S、鱼油组6F、2%氧化鱼油组2OF、4%氧化鱼油组4OF,及6%氧化鱼油组6OF),采用荧光定量PCR(q RT-PCR)方法,测定了草鱼肝胰脏中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转移酶(GST)通路中GCLC、GSR、GSTPI、MGST1基因的表达活性及GSH的含量和超氧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研究了氧化鱼油对草鱼肝胰脏抗氧化防御能力的影响。72d的养殖结果显示:6F组GCLC的表达活性显著下调(P〈0.05),其余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GSR的表达活性均下调,6F和4OF组间显著下调(P〈0.05);GSTPI的表达活性均显著下调(P〈0.05),与饲料中(EPA+DHA)含量呈线性负相关关系;除6F组外,其余各组MGST1的表达活性均较6S组显著下调(P〈0.05),且MGST1的表达活性与饲料丙二醛(MDA)含量呈二项式关系,与6S组相比,其余各组肝胰脏中GSH含量及SOD活性均显著下调(P〈0.05)。氧化鱼油引起草鱼GSH/GST合成通路基因表达相适应,肝胰脏GSH合成相关基因和MGST1的表达活性下调,而GSTPI的表达活性增强。GSH/GSTs通路基因表达活性和GSH含量随饲料中氧化鱼油的增加呈梯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肝胰脏 氧化鱼油 GSH 抗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允饲植物源复方制剂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组织形态和生长性能的作用研究
9
作者 黄锦炉 李爱华 +2 位作者 钱雪桥 谭晓晨 王正凯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4-821,共8页
为了进一步评估由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杜仲(Eucommia ulmoides)和知母(Rhizoma anemarrhenae)组成且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复方制剂A、B、C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组织形态和生长性能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本试验将二龄草... 为了进一步评估由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杜仲(Eucommia ulmoides)和知母(Rhizoma anemarrhenae)组成且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复方制剂A、B、C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组织形态和生长性能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本试验将二龄草鱼随机分成12个试验组和2个对照组,分别连续投喂含有不同复方制剂的饲料和空白饲料,在试验第7、14、21、28天分别随机从对应试验组中采集5尾草鱼肝胰脏、脾脏、肾脏和肠道进行切片制作和组织形态分析;在试验第0、29天分别随机从对应试验组中采集10尾草鱼进行肥满度、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脏体比和肠道承重力测定。结果表明,分别以2%、4%剂量添加于草鱼饲料中的复方制剂A、B、C对试验草鱼阶段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肝胰体比、肾体比和肠道承重力系列指标均无异常影响。组织形态分析方面,复方制剂A对草鱼肝胰脏、脾脏、肾脏和肠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而复方制剂B、C经连续投喂21天起,对应剂量组草鱼肝胰脏、肾脏逐渐呈现不同程度的组织病变。本文得出结论认为,即使完全符合允饲要求的天然植物品种,缺乏基于较全面的评价维度试验证明其具有使用安全性,则容易仅关注允饲天然植物在效果表达的表象,而忽略其诱发的组织病变造成组织器官的功能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允饲植物 复方制剂 草鱼 组织形态 生长性能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FGF21基因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龙 吴本丽 +4 位作者 何吉祥 宋光同 陈静 汪翔 武松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3-159,共7页
采用RT-PCR技术从草鱼肝脏中克隆了成纤维细胞生长21(FGF21)基因序列,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技术对该基因在草鱼幼鱼不同组织中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鱼FGF21基因(Gen Bank登录号为MF_094727)c DNA序列全长615 bp,其中5&#... 采用RT-PCR技术从草鱼肝脏中克隆了成纤维细胞生长21(FGF21)基因序列,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技术对该基因在草鱼幼鱼不同组织中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鱼FGF21基因(Gen Bank登录号为MF_094727)c DNA序列全长615 bp,其中5'端非翻译区51 bp,开放阅读框564 bp,编码187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草鱼FGF21基因与斑马鱼同源性最高(78.86%),与犀角金线鲃、鲤、虹鳟、大西洋鲑、罗非鱼和日本青鱂的同源性分别为77.66%、73.94%、53.29%、52.41%、43.71%和35.96%,与人和小鼠同源性较低,分别为31.87%和30.39%。q PCR分析表明:FGF21基因在草鱼幼鱼肝脏、前肠、中肠、后肠、心脏、肌肉、肾脏和全脑中均有表达,在肌肉、前肠和中肠表达量最高,表明该基因可能在草鱼肌肉和肠道等组织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FGF21基因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脆化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C.et V)的病理生理生态学 被引量:11
11
作者 谭乾开 黎华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749-2756,共8页
分别就形态、生态和病理学性状对处于脆化终极阶段(LD50≥6.67kg/kgbw)的草鱼与普通草鱼进行比较分析。高度脆化的草鱼在生态学上出现明显变化,体长和体重的指数方程W=al^n显著不同于普通草鱼,DO阈值由平均值O.54mg/L上升到平均... 分别就形态、生态和病理学性状对处于脆化终极阶段(LD50≥6.67kg/kgbw)的草鱼与普通草鱼进行比较分析。高度脆化的草鱼在生态学上出现明显变化,体长和体重的指数方程W=al^n显著不同于普通草鱼,DO阈值由平均值O.54mg/L上升到平均值1.68mg/L,CO2麻醉浓度(呼吸抑制值)由194mg/L高浓度下降到52.42~65.36mg/L,Root效应及Broh效应显著改变。解剖分析表明,草鱼脆化过程是渐进性组织病变的生理过程,包括各系统器官的功能性病变,最终使过度脆化的草鱼由于血液循环障碍直接导致死亡。草鱼脆化死亡具有明显的饲料(蚕豆)累积剂量——效应反应的毒理学规律,脆化草鱼的体长与体重的指数方程W=18.1719L^2.4360可作为华南地区商品脆肉鲩标准的参考。研究结果将为脆化草鱼规模化集约养殖和提高脆化草鱼长途运输成活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化草鱼 蚕豆病理生理 生态学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养殖池塘水温生态适宜度评价基准初探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寿兵 屈颖 +2 位作者 刘兴国 姜钇如 蔡桢杰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1期22-28,共7页
水温是决定池塘养殖鱼类能否生存和健康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涉及水温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理生态影响的研究结果,将水温对草鱼生长和生存的生态适宜度划分为5个等级期,并以此为基础研究确定了5个... 水温是决定池塘养殖鱼类能否生存和健康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涉及水温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理生态影响的研究结果,将水温对草鱼生长和生存的生态适宜度划分为5个等级期,并以此为基础研究确定了5个生态适宜度等级期的温度(t)基准(范围):死亡期t≤2.0℃或t≥38.0℃;危险期t∈(2.0,4.0)℃或t∈[35.0,38.0)℃;影响期t∈[4.0~18.0)℃或t∈(33.0~35.0)℃;正常期t∈[18.0~26.0)℃或t∈(30.0~33.0]℃;最适期t∈[26.0~30.0]℃。研究结果可为广大养殖户开展池塘水温安全管理和生态适宜度调节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水温 生态适宜度 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miR-1260对鱼淋巴囊肿病毒中国株复制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嘉霖 战盈瑾 +3 位作者 周杰 黄鉴涛 闫秀英 简纪常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3,共9页
【目的】鉴定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miR-1260(cid-miR-1260),分析cid-miR-1260在鱼淋巴囊肿病毒中国株(Lymphocystis disease virus China,LCDV-cn)感染草鱼卵巢细胞系(Grass carp ovary cells,GCO)过程中的时序表达特性,揭示ci... 【目的】鉴定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miR-1260(cid-miR-1260),分析cid-miR-1260在鱼淋巴囊肿病毒中国株(Lymphocystis disease virus China,LCDV-cn)感染草鱼卵巢细胞系(Grass carp ovary cells,GCO)过程中的时序表达特性,揭示cid-miR-1260对其靶基因znf574和LCDV-cn复制的调控作用。【方法】制备LCDV-cn感染的GCO细胞,通过茎环RT-PCR和测序鉴定cid-miR-1260;采用定量PCR检测cid-miR-1260在LCDV-cn感染GCO过程中的时序表达;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cid-miR-1260的靶基因,并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靶基因;通过转染cid-miR-1260 mimic和cid-miR-1260 inhibitor使cid-miR-1260过表达和抑制表达,并用定量PCR检测cid-miR-1260、靶基因znf574、LCDV-cn mcp基因的表达;应用Reed-Muench法测定LCDV-cn在GCO细胞中的滴度。【结果】cid-miR-1260与其他已知miR-1260仅有一个碱基差异,且cid-miR-1260在LCDV-cn感染GCO过程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表达变化,72 h时表达量最高(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znf574为cid-miR-1260的靶基因;重组质粒pmirGLO-znf574-WT与cid-miR-1260 mimic共转染后,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证实znf574为cid-miR-1260的靶基因;cid-miR-1260过表达后,靶基因znf574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LCDV-cn mcp的表达和LCDV-cn在GCO细胞中的滴度显著上升(P<0.05);抑制cid-miR-1260表达后,靶基因znf574的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LCDV-cn mcp的表达量和LCDV-cn在GCO细胞中的滴度显著下降(P<0.05)。【结论】LCDV-cn感染GCO细胞后,cid-miR-1260的表达显著上调;在LCDV-cn感染中,cid-miR-1260对其靶基因znf574的表达起负调控作用,且cid-miR-1260表达与LCDV-cn的复制呈正相关,起促LCDV-cn感染作用,而锌指蛋白ZNF574具有抗LCDV-cn作用。本研究为淋巴囊肿病的防治提供新的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淋巴囊肿病毒中国株 草鱼卵巢细胞系 cid-miR-1260 锌指蛋白基因znf574 病毒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3介导草鱼GCRV感染的功能机制研究
14
作者 段伟 唐浩 +3 位作者 孙明雪 廖伊健 肖调义 李耀国 《渔业研究》 2024年第6期563-571,共9页
【背景】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感染可通过增大血管内皮通透性而引发渗漏出血。【目的】为探明腺苷酸环化酶3(AC3)介导GCRV感染的功能机制,在草鱼肾脏细胞系(CIK)中开展了系列研究。【方法】在CIK细胞内成功实现了AC3过表达,使用荧光定量... 【背景】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感染可通过增大血管内皮通透性而引发渗漏出血。【目的】为探明腺苷酸环化酶3(AC3)介导GCRV感染的功能机制,在草鱼肾脏细胞系(CIK)中开展了系列研究。【方法】在CIK细胞内成功实现了AC3过表达,使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GCRV感染不同时间点(0 h、12 h、24 h)ac3、claudin c、claudin 15、claudin 18、irf3、irf7、ifn1和ifn2的相对表达量;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B)检测GCRV VP7的蛋白量;采用细胞电阻仪检测CIK细胞层不同条件下的跨内皮电阻(TEER)值,以及利用透射电镜检测CIK细胞间的连接状态。【结果】研究结果显示,AC3过表达显著增强了CIK细胞紧密连接分子claudin 15和claudin 18的表达量,但对干扰信号素通路基因irf3、irf7、ifn1和ifn2的表达水平未产生显著影响,而抑制了GCRV VP7的蛋白量。跨内皮电阻检测发现,AC3过表达显著增加了CIK细胞层的电阻值。透射电镜检测结果显示,AC3过表达降低了GCRV感染对CIK细胞间连接的损伤程度。【结论】AC3可以影响claudin分子的相对表达量及细胞屏障功能,抑制GCRV在细胞中的增殖。【意义】本研究从细胞通透性角度开拓了GCRV抗性关联分子发掘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腺苷酸环化酶3(AC3) 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 细胞连接 细胞层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叶粉对草鱼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15
作者 胡清娥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1期18-21,共4页
研究探讨不同水平的艾叶(Artemisia argyi)粉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确定艾叶粉在草鱼饲料中的最适添加量。试验选择体重约为20g、体质健康的400尾草鱼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 研究探讨不同水平的艾叶(Artemisia argyi)粉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确定艾叶粉在草鱼饲料中的最适添加量。试验选择体重约为20g、体质健康的400尾草鱼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草鱼。对照组草鱼投喂基础饲料不含有艾叶粉,试验A组草鱼饲喂含有2%的艾叶粉的基础饲料,试验B组草鱼饲喂含有4%的艾叶粉的基础饲料,试验C组草鱼饲喂含有8%的艾叶粉的基础饲料。饲喂60d后,检测各组草鱼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显示,试验B组和试验C组草鱼血清溶菌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试验B组和试验C组草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所有艾叶粉组草鱼血清中丙二醛水平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草鱼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艾叶粉可以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且以4%的添加量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Artemisia argyi)粉 非特异性免疫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日粮中虾蛋白肽对幼龄草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16
作者 冯健 高玲 +3 位作者 刘永坚 田丽霞 刘栋辉 梁桂英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用300尾(3 74±0 23)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a作日粮中不同添加量虾蛋白肽(平均肽链长为3 61)对幼龄草鱼生长性能影响研究。实验分为4组,每组75尾鱼,每25尾鱼饲于0 25m3的水族箱中,每组设3个平行水族箱。试验1、2、3组日粮中... 用300尾(3 74±0 23)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a作日粮中不同添加量虾蛋白肽(平均肽链长为3 61)对幼龄草鱼生长性能影响研究。实验分为4组,每组75尾鱼,每25尾鱼饲于0 25m3的水族箱中,每组设3个平行水族箱。试验1、2、3组日粮中分别添加w为0 25%虾蛋白肽+w为0 75%鱼粉、w为0 5%虾蛋白肽+w为0 5%鱼粉、w为1%虾蛋白肽,对照组添加w为1%鱼粉。试验期56d。结果表明:试验各组草鱼其特定生长率、蛋白保留效率、饲料系数和血浆中磷、镁含量与小肽总量均高于对照组,特别是试验2、3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草鱼日粮中适宜的虾蛋白肽添加量为w为0 5%。草鱼日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虾蛋白肽均可提高饲料表观消化率和蛋白消化率,增加血液循环中生物活性肽的含量,提高机体对日粮中氨基酸的利用率,从而增加体内氮沉积,减少肝胰脏和肠系膜脂肪储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营养生理 小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谷氨酸对生长中期草鱼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赵叶 周小秋 +6 位作者 胡肄 李家勇 李欠 冯琳 姜维丹 刘扬 姜俊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452-3460,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谷氨酸对生长中期草鱼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370.0±3.8)g的健康草鱼54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鱼。3组草鱼分别饲喂谷氨酸添加水平为0(对照)、0.8%和1.6%的试验饲料,试验...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谷氨酸对生长中期草鱼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370.0±3.8)g的健康草鱼54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鱼。3组草鱼分别饲喂谷氨酸添加水平为0(对照)、0.8%和1.6%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8%和1.6%的谷氨酸显著降低了肌纤维直径(P<0.05),显著提高了肌纤维密度(P<0.05),但对肌肉横截面积和p H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0.8%和1.6%的谷氨酸显著提高了肌肉硬度、弹性、咀嚼性和胶黏性(P<0.05),而对肌肉黏聚性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0.8%和1.6%的谷氨酸对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0.8%和1.6%的谷氨酸显著提高了肌肉肌苷酸含量(P<0.05)。此外,饲料中添加0.8%的谷氨酸还可显著提高肌苷酸合成关键酶腺苷琥珀酸裂解酶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5)。本结果揭示,饲料中添加谷氨酸可改善生长中期草鱼的肌纤维结构和肌肉质构特性,提高肌肉中风味物质肌苷酸的含量,从而改善肌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草鱼 肌纤维密度 质构特性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草鱼生长性能、抗氧化应激能力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明建华 叶金云 +4 位作者 张易祥 杨霞 邵仙萍 强俊 徐跑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09-823,共1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姜黄素对草鱼生长性能、抗氧化应激能力以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Nrf2/ARE)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择初体质量为(5.11±0.08) g的草鱼幼鱼525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分别饲... 本试验旨在研究姜黄素对草鱼生长性能、抗氧化应激能力以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Nrf2/ARE)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择初体质量为(5.11±0.08) g的草鱼幼鱼525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200、400、600和800 mg/kg姜黄素的5种饲料。试验期60 d。饲养试验结束后,每重复取15尾规格基本一致的草鱼,每尾鱼腹腔注射10 mg/kg BW敌草快,进行急性氧化应激试验,在注射前(0 h)、注射后24 h时分别采样,检测草鱼血清和肝脏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以及肝脏抗氧化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中姜黄素添加量的增加,草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均先升高后下降,而饲料系数和肝体指数则先下降后升高,当饲料中姜黄素添加量为400、600 mg/kg时草鱼的生长性能较佳,而脏体指数和肥满度在各组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2)在草鱼注射敌草快前,其血清皮质醇(COR)、葡萄糖(GLU)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注射敌草快24 h后,草鱼血清上述指标随着饲料中姜黄素添加量的增加呈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当饲料姜黄素添加量为400、600 mg/kg时达到较低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在草鱼注射敌草快前、注射24 h后,随着饲料中姜黄素添加量的增加,草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Nrf2、铜与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CAT、GSH-Px和诱导型热休克蛋白70(HSP70) mRNA表达水平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肝脏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和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mRNA表达水平均呈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当饲料姜黄素添加量为400、600 mg/kg时,这些指标分别达到较高或较低的水平。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姜黄素400、600 mg/kg可促进草鱼幼鱼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提高鱼体抗氧化应激能力,对敌草快诱导的急性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可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姜黄素 生长 抗氧化应激能力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用嗜水气单胞菌口服疫苗的免疫保护效应 被引量:14
19
作者 丁诗华 王一丁 +3 位作者 彭远义 孙翰昌 邓丽蓉 李英文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88-891,917,共5页
目的:制备含嗜水气单胞菌被膜或全菌的PLG疫苗微粒,以草鱼为实验动物,研究疫苗微粒的免疫保护效应。方法:采用复乳挥发法制备PLG疫苗微粒,草鱼口服免疫在4周内进行3次(每次10 mg微粒),用ELISA法测定血清和肠粘液的抗体变化,保护效应用... 目的:制备含嗜水气单胞菌被膜或全菌的PLG疫苗微粒,以草鱼为实验动物,研究疫苗微粒的免疫保护效应。方法:采用复乳挥发法制备PLG疫苗微粒,草鱼口服免疫在4周内进行3次(每次10 mg微粒),用ELISA法测定血清和肠粘液的抗体变化,保护效应用细菌攻击实验检测。结果:获得被膜和全菌的PLG疫苗微粒,蛋白含量分别为2.31%,6.12%,2种疫苗微粒均可诱导血清及肠粘液抗体应答。腹腔接种20 LD50嗜水气单胞菌后,被膜、全菌疫苗微粒组的存活率分别为46.7%和36.7%,相对存活率分别为42.9%和32.1%,接受空微粒的草鱼仅有6.7%的存活率。结论:被膜、全菌疫苗微粒对草鱼均有显著免疫保护效应,可作为预防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嗜水气单胞菌 被膜 口服疫苗微粒 抗体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饲蚕豆对草鱼生长和肉质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2
20
作者 伦峰 冷向军 +1 位作者 李小勤 李宝山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3-76,共4页
分别以配合饲料(对照组)、蚕豆(蚕豆组)饲喂平均体重为496.5 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66d,考察蚕豆对草鱼生长和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饲料组和蚕豆组增重率为82.76%,36.96%;饵料系数为2.17,4.45;肥满度为13.09,7.72;粗脂... 分别以配合饲料(对照组)、蚕豆(蚕豆组)饲喂平均体重为496.5 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66d,考察蚕豆对草鱼生长和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饲料组和蚕豆组增重率为82.76%,36.96%;饵料系数为2.17,4.45;肥满度为13.09,7.72;粗脂肪含量为0.89%,1.43%;肌肉失水率为27.14%,15.87%;肌原纤维长度为28.32μm,33.31μm;羟脯氨酸0.12mg/g,0.16mg/g。在生长方面,与配合饲料组相比,蚕豆组草鱼的增重率、肥满度极显著降低,饲料系数极显著增加(P<0.01);在肌肉品质方面,失水率极显著降低;粗脂肪含量、肌原纤维长度、羟脯氨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结果表明,投喂蚕豆对草鱼肌肉具有特殊的改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蚕豆 脆化 肌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