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方平原型运河城市——德州传统风景体系特征解析
1
作者 王越 詹雨尘 宋凤 《古建园林技术》 2025年第1期105-110,共6页
山东德州地处大德平原,明清时期是九省漕粮汇集、存储、转运之地,也是重要的工商业城市,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以运河枢纽城市德州为研究对象,解析平原地区运河影响下的德州传统风景体系营建特征,具体包括运河水利风景体系和... 山东德州地处大德平原,明清时期是九省漕粮汇集、存储、转运之地,也是重要的工商业城市,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以运河枢纽城市德州为研究对象,解析平原地区运河影响下的德州传统风景体系营建特征,具体包括运河水利风景体系和古城景观风貌2个部分。其中,运河水利风景体系为由河道工程与险工工程组成的运河河道本体,配合由“海子”蓄水工程与分水工程构成的支撑系统,形成独特的平原运河水利风景;古城景观风貌则从风水格局、水利营建、武备建设、功能格局、视线组织、城市意象6个方面探讨了运河影响下的德州古城风景营建特征,以期为运河城市的文化传承及风貌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风景园林 风景体系 京杭大运河 德州 海子 运河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杭州与京杭大运河城河相依关系的独特性
2
作者 郑杜月 宣建华 高徐昌 《华中建筑》 2025年第1期85-89,共5页
在中国大运河流经的35个城市中,城河关系各有不同,杭州城河相依关系具有其独特性。该文通过对杭州运河历史发展过程的梳理,分析了运河穿城而过的原因,进而论述了运河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试图深入认识杭州城河相依的特点。
关键词 杭州 京杭大运河 城河相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大运河沿线城市公园感知及分类优化研究——以苏州段为例
3
作者 王帅 吕飞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1,共9页
城市公园作为公共绿色空间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公众对不同类型城市公园的感知和需求差异在公园规划与管理中尚未得到充分体现。本研究旨在构建自下而上的公众感知分析框架,揭示大运河沿线不同类型公园的独特感知维度... 城市公园作为公共绿色空间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公众对不同类型城市公园的感知和需求差异在公园规划与管理中尚未得到充分体现。本研究旨在构建自下而上的公众感知分析框架,揭示大运河沿线不同类型公园的独特感知维度及其情感偏向性,为城市公园的分类优化和功能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苏州市大运河沿线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公园评论数据,采用集成Jieba分词、TF-IDF、LDA主题模型和情感倾向分析方法,结合IPA分析法,深入分析公众对不同类型公园的感知和情感倾向。研究发现,综合公园和专类公园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景观资源,深受公众青睐,且在智能化设施和无障碍设施的需求上尤为突出;社区公园和游园的关注焦点则集中在服务效能和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便利性和社区活动支持性方面。通过分析公众感知数据,研究提炼出了一系列关键感知指标,为公园规划和改进提供了具体决策依据。研究丰富了运河沿线城市公园评价方法,展示了网络文本分析在揭示公众需求与优化城市公园功能结构方面的潜力,对大运河沿线城市公园规划与管理实践提供了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文本分析 大运河 机器学习 优化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教中乐地”——清代沧曲书院考述
4
作者 张阳 郑伟 刘然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6-20,共5页
清代,沧曲书院以浓厚的学术氛围、卓越的办学成就闻名,成教化,助人伦、育人才,拓展了以运河为核心的沧州地域文化,享有“名教中乐地”之美誉,其“先器识、后文艺”的办学理念和“励学八则”的治学精神,对当代教育仍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清代 沧州 大运河 沧曲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量更新背景下大运河遗产的适应性再利用——以嘉兴段粮仓建筑为例
5
作者 彭芝芬 王梦瑶 张事定 《浙江建筑》 2025年第1期13-18,共6页
随着当前城市开发模式从增量开发转为存量更新,粮仓建筑等仓储类工业遗产作为大运河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业遗产的空间转型与再利用上有很大的潜在价值。今以嘉兴段粮仓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海盐沈荡谷仓文化产业园、嘉兴万科·... 随着当前城市开发模式从增量开发转为存量更新,粮仓建筑等仓储类工业遗产作为大运河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业遗产的空间转型与再利用上有很大的潜在价值。今以嘉兴段粮仓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海盐沈荡谷仓文化产业园、嘉兴万科·渔里未来社区、平湖广陈镇粮仓文化园三个案例的差异性分析,探讨了存量更新背景下大运河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的模式与特征,从开发模式、特色彰显、功能置换、空间改造四个方面提出发展策略,以期对大运河遗产的适应性再利用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量更新 大运河遗产 适应性保护 粮仓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河杭州段水网城市形态特征与城水关系演化机制
6
作者 章昕悦 刘翠 《华中建筑》 2025年第3期141-145,共5页
城市形态学与景观生态学在解析城镇景观方面具有相似性和互补性。两者均关注城镇景观的物质形态,前者侧重建成景观,后者侧重自然景观。以大运河杭州段为例,融合城市形态学与景观生态学建立水网城市的形态分析框架,从运河、街道、地块、... 城市形态学与景观生态学在解析城镇景观方面具有相似性和互补性。两者均关注城镇景观的物质形态,前者侧重建成景观,后者侧重自然景观。以大运河杭州段为例,融合城市形态学与景观生态学建立水网城市的形态分析框架,从运河、街道、地块、建筑四个层面梳理水网城市的形态特征和城水关系,分析城水关系的演变规律和动力机制,为水网城市的形态导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水网城市 城水关系 形态特征 演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运河流域协同治理的规范体系研究
7
作者 付林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9-15,共7页
大运河流域协同治理的规范体系是区域立法与流域立法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实现流域保护治理规范化、法治化,而且可以拓展流域协同治理实践能力。然而从现实层面来看,大运河流域协同治理的法治体系存在缺少专门立法、立法的规范内容不明确... 大运河流域协同治理的规范体系是区域立法与流域立法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实现流域保护治理规范化、法治化,而且可以拓展流域协同治理实践能力。然而从现实层面来看,大运河流域协同治理的法治体系存在缺少专门立法、立法的规范内容不明确、立法体系缺少激活机制等诸多问题,需要在制度构架、规范内容等多个领域发力。应当通过维护大运河流域协同治理的法制统一、采取综合立法路径、完善大运河流域协同治理的体制机制等措施,促进大运河流域协同治理的进一步法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立法 流域协同治理 跨区域协助 法律保留 大运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河北段的建设意义及创新研究
8
作者 梁巍 王保超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5,20,共6页
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河北段的建设,是提升大运河河北段沿线城市经济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河北各地域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对建设具有全国意义的文化高地有着重要作用。在建设意义上,大运河文化带河北段在内涵和外延上不仅具有深厚的燕赵... 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河北段的建设,是提升大运河河北段沿线城市经济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河北各地域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对建设具有全国意义的文化高地有着重要作用。在建设意义上,大运河文化带河北段在内涵和外延上不仅具有深厚的燕赵文化基础,其沿线还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能够满足大运河文化在京津冀遗产廊道建设、经济文化生态协同发展、文化自信认同与传播三个方面的建设需求。在创新层面上,大运河文化带河北段的建设要以线性文化串联大运河河北段各区域之间文化的再传承,利用不同的协同创新主体推动大运河河北段文化的再转化,最终实现大运河文化带河北段建设的协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河北段 遗产保护 文化带 线性文化遗产 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运河河北段非遗研学旅行产品开发问题及对策研究
9
作者 高雪莲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8,112,共4页
大运河河北段作为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拥有武术、杂技、年画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其研学旅行产品涵盖技艺体验、文化传承、历史文化考察、主题节庆参与等多个类型。为解决目前存在的产品内容趋同、课程体系松散、师资力量薄... 大运河河北段作为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拥有武术、杂技、年画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其研学旅行产品涵盖技艺体验、文化传承、历史文化考察、主题节庆参与等多个类型。为解决目前存在的产品内容趋同、课程体系松散、师资力量薄弱、品牌认知度低等问题,可实施差异化定位、系统化课程、专业化师资、品牌化推广等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河北段 非物质文化遗产 研学旅行 产品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基因在沉浸体验空间中的智能转译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心渊 韦雨君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4,I0005,共7页
京杭大运河通州段不仅是保障首都漕粮供应的经济生命线,更沉淀了京城地区亟待挖掘、开发、传承的宝贵文化资源。本文基于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文化遗产实景游戏项目实践,构建大运河文化基因谱系并梳理不同基因类型的应用原则,... 京杭大运河通州段不仅是保障首都漕粮供应的经济生命线,更沉淀了京城地区亟待挖掘、开发、传承的宝贵文化资源。本文基于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文化遗产实景游戏项目实践,构建大运河文化基因谱系并梳理不同基因类型的应用原则,阐述大运河主体基因、附着基因和混合基因在项目中所采取的应用策略。最后从感官沉浸体验、视觉奇观体验、具身参与体验和叙事情境体验四个方面,论述数字技术手段如何塑造通州大运河文旅景区的沉浸式体验空间,完成对大运河文化基因的智能数字化转译。在数智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本文旨在为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提供创新视角和可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基因 智能转译 大运河 沉浸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监测的沿运洼地内涝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11
作者 王大勇 管清花 +4 位作者 金瑞清 刘丹 窦俊伟 陈学群 范明元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6期99-105,112,共8页
【目的】探究沿运邳苍郯新平原洼地内涝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以沿运洼地为重点研究区域,在内涝影响范围内开展勘测、遥感解译等,分析洪涝前后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DWI)及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特征,研究沿运邳苍郯新平原涝洼地内涝... 【目的】探究沿运邳苍郯新平原洼地内涝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以沿运洼地为重点研究区域,在内涝影响范围内开展勘测、遥感解译等,分析洪涝前后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DWI)及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特征,研究沿运邳苍郯新平原涝洼地内涝影响范围变化及其对农作物长势影响,探索水利设施建设等对灾害范围的影响。【结果】(1)受灾作物2004年与2005年NDVI的差值为0.5,未受灾区域2004年与2005年NDVI差值为0.25,受灾作物NDVI显著降低,受灾区域内2005年整年作物生长情况弱于2004年。(2)台儿庄节制闸建成后可降低洪涝对附近农田的影响,有效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结论】洪涝灾害对洼地内作物长势影响大于洼地外作物,水利设施建设可以有效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遥感监测技术是防治洪涝灾害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运洼地 内涝特征 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 归一化植被指数 水利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遗产数字孪生理论与场景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鑫 曲永欣 《设计艺术研究》 2024年第1期61-66,82,共7页
数智化背景下,数字孪生理念技术的引入,促进了文化遗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发展,推动了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利用、解读与传播的创新。通过比较历史建筑信息模型、文化遗产元宇宙中数据生命周期管理、使能技术以及应用框架,分析文化遗产数... 数智化背景下,数字孪生理念技术的引入,促进了文化遗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发展,推动了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利用、解读与传播的创新。通过比较历史建筑信息模型、文化遗产元宇宙中数据生命周期管理、使能技术以及应用框架,分析文化遗产数字孪生的理论内涵。面向大运河文化遗产数字孪生应用场景,提出具体框架和实施策略,并对其所需的支撑条件和面临的挑战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数字孪生 元宇宙 大运河 数字文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文旅融合促进大运河文化带流通供应链完善的策略研究——以京津冀运河段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群芳 杨雨昕 《供应链管理》 2024年第3期79-96,共18页
2020年我国发布的《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为相关城市发展以及有关产业更新提供了思路,运河沿线的商流在逐渐恢复和壮大。京津冀作为大运河主要流经区域,对运河文旅产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文章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以京津冀运... 2020年我国发布的《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为相关城市发展以及有关产业更新提供了思路,运河沿线的商流在逐渐恢复和壮大。京津冀作为大运河主要流经区域,对运河文旅产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文章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以京津冀运河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京津冀运河段文旅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针对其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以文旅融合促进大运河文化带流通供应链完善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带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文旅融合 流通供应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蓝绿基础设施的大运河四女寺枢纽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14
作者 宋凤 戴永菲 +1 位作者 吴兆敏 赵亮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5期105-111,共7页
大运河长期参与并影响沿线人居环境建设活动,由此衍生的水利枢纽工程影响着区域生态安全的维持。文中以大运河关键水利枢纽工程区域——四女寺枢纽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23年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景观连通性评价和最... 大运河长期参与并影响沿线人居环境建设活动,由此衍生的水利枢纽工程影响着区域生态安全的维持。文中以大运河关键水利枢纽工程区域——四女寺枢纽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23年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景观连通性评价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对区域蓝绿基础设施数据进行收集、分析,结果共识别出16个生态源地、15条重点潜在生态廊道与105条一般潜在生态廊道;构建“一核两心,三带四轴,多节点,多廊道”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最后,基于区域上位规划与景观空间特点提出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建议,即蓝绿整合的韧性优化、多样保护的体系优化和突破边界的协同优化。研究结果可为大运河枢纽区域文化遗产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供循证依据,并为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四女寺枢纽区域 蓝绿基础设施 生态安全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化基因理论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更新规划路径——以大运河嘉兴段文化长廊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桑万琛 刘曼云 石拓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7,共8页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下,大运河沿线文化实证消失、文化特色泯灭的现象明显,甚至部分区域出现了文化断裂的情况,推动大运河文化的科学保护与活态传承成为一项重要任务。结合文化基因理论和基因的转录、翻译、变异等特质,解析大运河文化基因...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下,大运河沿线文化实证消失、文化特色泯灭的现象明显,甚至部分区域出现了文化断裂的情况,推动大运河文化的科学保护与活态传承成为一项重要任务。结合文化基因理论和基因的转录、翻译、变异等特质,解析大运河文化基因的提取、传承与创新框架,以大运河嘉兴段文化长廊为例,探索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更新规划路径,以期为指导大运河沿线的规划建设、科学保护与活态传承大运河文化及留住地方记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基因 线性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 利用 大运河嘉兴段文化长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安市古运河幸福河湖创建思考
16
作者 张新星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2期52-55,68,共5页
为了探索分析幸福河湖建设经验,本文在分析淮安市古运河基本情况和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古运河幸福河湖打造创建创新举措:管护模式创新、生态运河和文化运河创建、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传承等。同时总结出幸福河湖建设启示:安澜之河是基本... 为了探索分析幸福河湖建设经验,本文在分析淮安市古运河基本情况和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古运河幸福河湖打造创建创新举措:管护模式创新、生态运河和文化运河创建、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传承等。同时总结出幸福河湖建设启示:安澜之河是基本保障,以及强化水环境治理、维护河湖健康水生态、推进先进水文化建设、强化幸福河湖建设宣传引导等,以期为建设更多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河湖 创新举措 淮安市 古运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对地下水回补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若绮 陈飞 +2 位作者 程冠乔 史文龙 张雷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2-472,共11页
基于2022—2023年京杭大运河(小运河、卫运河、南运河、北运河、通惠河)全线贯通补水期间沿线419眼浅井和173眼深井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分析实施生态补水后河道的入渗水量以及河道沿线和灌溉水源置换区的地下水位变化。结果表明:相较小运... 基于2022—2023年京杭大运河(小运河、卫运河、南运河、北运河、通惠河)全线贯通补水期间沿线419眼浅井和173眼深井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分析实施生态补水后河道的入渗水量以及河道沿线和灌溉水源置换区的地下水位变化。结果表明:相较小运河、北运河和通惠河等衬砌河道,卫运河和南运河渗透性较好,地下水回补效果更为显著;贯通补水后大运河河道周边0~10 km范围内浅层地下水位较去年同期回升0.48 m,3—5月春灌期取水过程中大运河沿线地下水位下降幅度减少了0.19 m,表明生态补水对地下水位恢复具有积极作用;河道周边地下水位对生态补水过程的响应有滞后,表现为距离河道越近,水位下降幅度越小;水源置换能够有效缓解因灌溉取水导致的水位下降,卫运河和南运河段农灌受水区深、浅层地下水位较去年同期分别回升3.17 m和0.27 m。重点对入渗性强、灌溉需水量高的河段持续实施生态补水,保证河道水量,能够更为有效地促进地下水水位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水 京杭大运河 入渗强度 地下水位 水源置换 灌溉取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叙事理论下城市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与保护策略——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苏州段)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雯 刘韩昕 +1 位作者 刘宁 赵屹男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90,共8页
根据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苏州段)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以12处试点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以空间叙事理论的在地性应用为目标导向,在构建城市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分级评估指标体系对遗产价值进行分级评估的基础上,从时空维度对... 根据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苏州段)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以12处试点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以空间叙事理论的在地性应用为目标导向,在构建城市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分级评估指标体系对遗产价值进行分级评估的基础上,从时空维度对遗产进行主题挖掘、主体适配和场景串联,进而从叙事场景体系的整体架构及总体风貌控制两个层级探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苏州段)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以期为同类型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叙事 分级评估 保护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苏州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足文化遗产,赓续运河文脉--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扬州模式” 被引量:1
19
作者 光晓霞 李凤鸣 樊译蔚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16,共5页
国家文化公园缘起于国家公园,是一个由“自然”向“文化”逐步蜕变过程中形成的全新概念。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扬州模式”的核心内涵是: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为核心,以重点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分层协调推进为方式。扬州在文化遗产保... 国家文化公园缘起于国家公园,是一个由“自然”向“文化”逐步蜕变过程中形成的全新概念。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扬州模式”的核心内涵是: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为核心,以重点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分层协调推进为方式。扬州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协调推进方面的特色和经验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大运河的文物属性,二是强调大运河的景观属性,三是把握大运河的社会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 国家文化公园 扬州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RG需求理论的河流幸福度等级评价
20
作者 王硕 唐德善 杨艳慧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29,共5页
为科学评价河流幸福度等级,基于ERG需求理论,从河安湖晏、水丰民富、水清岸绿、鱼翔潜底、文昌人和5个方面选取24个指标构建河流幸福度等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序关系法(G1)确定主观权重,熵权法(EWM)确定客观权重,引入博弈论组合主客观... 为科学评价河流幸福度等级,基于ERG需求理论,从河安湖晏、水丰民富、水清岸绿、鱼翔潜底、文昌人和5个方面选取24个指标构建河流幸福度等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序关系法(G1)确定主观权重,熵权法(EWM)确定客观权重,引入博弈论组合主客观权重求得最终权重。综合灰色关联度分析和优劣解距离法构建灰色TOPSIS(GRA-TOPSIS)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常州市老大运河2016~2020年幸福度等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老大运河幸福度等级从2016年较不幸福状态转变为2020年较幸福状态,总体上幸福度等级逐年提升,幸福感不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河 ERG理论 GRA-TOPSIS模型 常州老大运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