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肥氮素类型对再生稻生长、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海维 顾欣怡 +4 位作者 陈明帅 李福康 施玥丞 杨挺 姜硕琛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7-398,共12页
【目的】研究不同基肥氮素类型对再生稻模式下水稻根功能、光合作用能力、氮代谢酶活性、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江汉平原再生稻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2021年在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农场开展大田试验。试... 【目的】研究不同基肥氮素类型对再生稻模式下水稻根功能、光合作用能力、氮代谢酶活性、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江汉平原再生稻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2021年在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农场开展大田试验。试验设有4种基肥处理:未施氮肥(N0)、常规尿素(CK)、50%常规尿素+50%缓释尿素(T1)和50%常规尿素+50%畜牧粪便(T2),其中N0处理在水稻生长季未施用氮肥,3个施氮处理追肥的氮素种类和用量一致。在水稻关键生长时期测定根系干质量和活力,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在头季稻和再生稻抽穗期测定氮代谢酶活性,测定两季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结果】总的来说,T2处理具有较高的根干质量、根活力、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3种氮代谢酶活性和两季水稻产量的大小顺序均为T2>T1>CK>N0。与N0相比,水稻总产量在CK、T1和T2处理下分别提高了75.13%、97.37%和137.86%。与CK相比,T1和T2提高了两季水稻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两季水稻氮素回收利用率、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氮素偏生产力的大小顺序均为T2>T1>CK。【结论】50%常规尿素用畜牧粪便替代作基肥施入,提高了水稻根系功能、光合作用能力和氮代谢酶活性,具有最高的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是江汉平原再生稻模式较为合适的基肥氮素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活力 净光合速率 氮代谢酶 再生稻 氮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旱地胡麻氮代谢及氮肥利用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3
2
作者 景娜 高玉红 +5 位作者 张巧霞 文明 崔政军 吴兵 剡斌 王一帆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4,共12页
为进一步提高西北旱区胡麻氮肥利用效率,降低化肥投入量,采用田间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不施氮为对照,研究了3个施氮水平(N1:60 kg·hm^(-2);N2:120 kg·hm^(-2);N3:180 kg·hm^(-2))和3个施肥时期(T1:全部基施;T2:2/3基施+... 为进一步提高西北旱区胡麻氮肥利用效率,降低化肥投入量,采用田间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不施氮为对照,研究了3个施氮水平(N1:60 kg·hm^(-2);N2:120 kg·hm^(-2);N3:180 kg·hm^(-2))和3个施肥时期(T1:全部基施;T2:2/3基施+1/3现蕾初期追施;T3:1/3基施+1/3分茎初期追施+1/3现蕾初期追施)互作对旱地胡麻氮代谢及氮肥利用率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胡麻叶片氮代谢酶活性、氮素积累、氮素转运及籽粒产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胡麻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则呈降低的趋势。从同一氮肥水平不同施肥时期来看,上述指标均表现为T2处理最高。氮肥综合运筹表现为N2T2处理的胡麻氮代谢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氮素积累量分别较传统模式(N3T1)显著提高。其中,硝酸还原酶提高14.21%~34.93%,亚硝酸还原酶提高18.66%~29.27%,谷氨酰胺合成酶提高14.92%~55.82%,氮素积累量提高10.63%~36.74%;较不施氮对照分别显著提高22.75%~54.84%、23.62%~69.81%、43.61%~78.09%和23.33%~57.88%。籽粒产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花前氮素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均在N2T2处理较高,分别较其它处理平均提高14.35%、4.20%%、28.45%和17.37%。相关分析表明,胡麻氮素积累量与氮代谢酶活性、氮素转运、籽粒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可见,120 kg·hm^(-2)氮肥按2/3基施+1/3现蕾初期追施可显著提高胡麻氮代谢酶活性和氮肥利用效率,可作为实现旱地胡麻高效生产的氮肥运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氮肥运筹 氮代谢酶活性 氮素积累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对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和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吴雅薇 李强 +5 位作者 豆攀 马晓君 余东海 罗延宏 孔凡磊 袁继超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8-197,共10页
主要探讨了氮肥对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西南地区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的高产高效施肥技术提供依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前期筛选的不同耐低氮性玉米... 主要探讨了氮肥对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西南地区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的高产高效施肥技术提供依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前期筛选的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耐低氮品种正红311(ZH311)和低氮敏感品种先玉508(XY508),副区为不同施氮量:包括6个氮水平(0,90,180,270,360和450kg/hm^2)。结果表明,施氮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并最终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增施氮肥对低氮敏感品种先玉508各生理指标的促进作用较耐低氮品种正红311更明显,但耐低氮品种正红311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低氮敏感品种先玉508,尤其是灌浆中后期和低中氮水平下,使其最终籽粒产量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先玉508,这可能是其较低氮敏感品种先玉508耐低氮能力强的重要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玉米 叶绿素 氮代谢 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嫁接对烤烟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梅芳 杨铁钊 +5 位作者 刘剑君 张小全 张广普 武云杰 刘中威 李洪臣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2-135,150,共5页
以金星6007为砧木,农大202为接穗,比较盆栽试验下不同施氮水平对烤烟嫁接苗和接穗自根苗的烟叶干质量、氮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干质量、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 以金星6007为砧木,农大202为接穗,比较盆栽试验下不同施氮水平对烤烟嫁接苗和接穗自根苗的烟叶干质量、氮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干质量、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在两种氮水平下均为嫁接苗大于自根苗,且差异极显著。随着施氮量的降低和生育期的推进,嫁接苗和自根苗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都下降,但降幅不同,嫁接苗的降幅较低。以上结果说明,低氮水平下较高的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与烤烟嫁接苗的氮效率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嫁接 氮代谢 酶活性 叶绿素 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素水平对饲用苎麻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继康 谭龙涛 +5 位作者 喻春明 朱爱国 陈平 王延周 朱涛涛 熊和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7-218,共12页
苎麻是适于中国南方种植的优质植物蛋白质饲料作物,但缺乏氮素利用的生理基础研究。为了明确氮素水平对饲用苎麻氮代谢相关酶的影响,本研究以氮高效基因型苎麻H2000-03和氮低效基因型苎麻册亨家麻为材料进行了盆栽试验,设置0、6、9、12... 苎麻是适于中国南方种植的优质植物蛋白质饲料作物,但缺乏氮素利用的生理基础研究。为了明确氮素水平对饲用苎麻氮代谢相关酶的影响,本研究以氮高效基因型苎麻H2000-03和氮低效基因型苎麻册亨家麻为材料进行了盆栽试验,设置0、6、9、12、15mmol/L氮素处理水平,分析了苎麻幼苗期(15d)、旺长期(40d)和成熟期(54d)氮代谢及抗性关键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特征及相关关系,并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随着氮素处理浓度的增加,两个苎麻品种的株高、鲜重及叶片蛋白质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或趋于平稳的趋势,表明苎麻对氮素需求存在最适量,低于或高于最适水平将导致显著的产量降低或报酬递减现象。H2000-03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的株高和鲜产均显著高于册亨家麻,在适宜氮素水平下(9~12 mmol/L)叶片蛋白质含量也显著较高,并在高氮胁迫下可维持鲜产,整体表现出较高的生产力和稳产性。(2)在不同生长时期,两个苎麻品种NR活性随氮素浓度的提高逐渐升高,而GS、GOGAT、GLDH、CAT、SOD和POD等酶活呈单峰变化趋势。H2000-03的NR、GS、GOGAT、CAT活性及高氮水平下的SOD、POD活性均高于册亨家麻,而GLDH和低氮水平下的SOD和POD活性较低,整体表现出较高的生理响应和适应能力。(3)苎麻氮代谢与抗性关键酶与其产量和品质变化特征一致,可用于监测、表征苎麻基因型间氮素利用的差异。本研究认为:相对于持续提高氮素用量,苎麻可在适宜的氮素水平下达到生理特性与生产性能的契合,旺长期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可作为饲用苎麻品种选育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苎麻 氮效率 氮代谢 抗性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小麦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子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4
6
作者 孟维伟 王东 于振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7,共8页
在2003~2004年和2004~2005年小麦生长季,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为材料,分别设置N 0、96、168、240、276kg/hm25个施氮量处理和0、96、168、240 kg/hm24个施氮量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小麦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子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两年度... 在2003~2004年和2004~2005年小麦生长季,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为材料,分别设置N 0、96、168、240、276kg/hm25个施氮量处理和0、96、168、240 kg/hm24个施氮量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小麦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子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两年度的试验结果均表明,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随施氮量增加,公顷穗数、穗粒数、蛋白质含量、子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显著升高;继续增加施氮量子粒产量显著降低,公顷穗数、穗粒数、蛋白质产量降低或无显著差异。其中2004~2005年生长季,在0~168 kg/hm2施氮量范围内,随施氮量增加,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开花21d后的旗叶內肽酶(EP)活性、旗叶游离氨基酸含量、子粒醇溶蛋白含量、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和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含量、HMW-GS/LMW-GS比值、子粒蛋白质含量、公顷穗数和穗粒数、子粒产量均显著升高,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延长;继续增加施氮量至240 kg/hm2,GS活性无显著变化,但开花21 d后的EP活性、ω-醇溶蛋白、α-醇溶蛋白、HMW-GS、LMW-GS和子粒蛋白质含量仍显著提高,面团稳定时间继续延长,子粒产量显著降低。说明施氮过多对小麦氮素同化和产量无益;提高开花后旗叶GS活性和灌浆后期旗叶EP活性,有利于HMW-GS和LMW-GS的积累及HMW-GS/LMW-GS比值的提高。适量施氮不仅提高了子粒灌浆所需氮源的供给能力,而且显著增加公顷穗数和穗粒数,扩大了单位面积库容,增加了单位面积上的氮素和光合产物在子粒中的贮存,这是适量施氮实现子粒品质和产量同步提高的生理原因。本试验条件下高产优质高效的施氮量为168~24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施氮量 氮代谢相关酶活性 蛋白质品质 氮肥农学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掺混肥一次性减量施用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和叶片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曹兵 黄志浩 +6 位作者 吴广利 梁红胜 陈延华 左强 倪小会 邹国元 王学霞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7-133,共7页
探索一次性施用控释掺混肥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叶片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为化肥减施增效提供技术支撑。以夏玉米品种‘明科玉77’为材料进行了大田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是不施氮(CK)、常规施氮(U100)和3个控释掺混肥处理... 探索一次性施用控释掺混肥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叶片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为化肥减施增效提供技术支撑。以夏玉米品种‘明科玉77’为材料进行了大田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是不施氮(CK)、常规施氮(U100)和3个控释掺混肥处理(CBB100、CBB90和CBB80,较U100分别减氮0、10%和20%),分析调查了夏玉米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叶片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施肥经济效益和土壤无机氮动态。结果表明,控释氮肥在田间的释放主要集中在夏玉米生长前中期,夏玉米拔节和收获时氮素累积释放率分别为56.2%和86.2%。与U100相比,CBB80、CBB90和CBB100处理的夏玉米产量分别提高-2.64%、4.41%和9.41%,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增加-0.03、2.99和4.45 kg·kg^(-1),氮肥利用率提高16.6%~29.5%,氮肥偏生产力增加4.45~10.25 kg·kg^(-1),每公顷净收益(扣除肥料投入)分别增加了-108、816和1442元。施氮显著提高了夏玉米抽雄期叶片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谷氨酸脱氢酶活性,CBB90和CBB100处理叶片酶活性高于U100,其中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差异显著,其他差异均不显著。综合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和施肥经济效益等因素,不减氮一次性施用控释掺混肥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控释掺混肥 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氮代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基追比例对滴灌春小麦氮代谢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海琪 黄艺华 +2 位作者 蒋桂英 刘钰婷 车子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7-306,315,共11页
探讨减氮模式下氮肥不同基追比例对滴灌春小麦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氮素积累转运、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新疆麦区滴灌春小麦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以中筋型“新春6号”(XC 6)和强筋型“新春37号”(XC 37)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0∶0,2... 探讨减氮模式下氮肥不同基追比例对滴灌春小麦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氮素积累转运、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新疆麦区滴灌春小麦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以中筋型“新春6号”(XC 6)和强筋型“新春37号”(XC 37)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0∶0,2∶8,3∶7,4∶6,5∶5共5种氮肥基追比处理,研究氮肥基追比例对滴灌春小麦氮代谢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下,随氮肥基追比例的增加,氮代谢酶活性、氮素积累、氮肥利用率(NUE)、籽粒产量及蛋白质产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花前氮素转运率、花前氮素贡献率及氮肥生理利用效率(NPE)则呈相反变化,且同一氮肥基追比例下,上述指标均表现出XC 37高于XC 6。品种与氮肥基追比互作表现为,花前氮素转运量、花后氮素积累量、花后氮素贡献率、NUE、氮肥农学利用效率(NAE)、氮肥偏生产量(NPEP)、氮收获指数(NHI)、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在3∶7处理下分别比其余处理提高了1.51%~34.93%,10.62%~83.63%,4.82%~25.38%,8.00%~45.11%,6.97%~19.84%,2.00%~5.80%,7.95%~40.38%,1.44%~84.86%,4.44%~98.04%。相关分析表明,NUE与蛋白质产量、籽粒产量、植株氮素积累量、GS、NR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在氮肥基追比例为3∶7时,由于氮代谢酶活性增强,有利于植株氮素积累,促进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协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春小麦 氮肥基追比例 氮代谢酶活性 氮素积累与转运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氮互作对甘蓝型油菜生长、氮素吸收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友强 赵哲 +3 位作者 汪社亮 叶祥盛 刘清云 徐芳森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47,共10页
为探究甘蓝型油菜硼氮交互作用的增产效应及其生理机制,通过水培试验和大田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手段,分析了硼氮交互效应对油菜生长、氮素吸收利用、氮代谢酶活性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苗期,硼缺乏显著抑制了不同氮供应水平下油... 为探究甘蓝型油菜硼氮交互作用的增产效应及其生理机制,通过水培试验和大田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手段,分析了硼氮交互效应对油菜生长、氮素吸收利用、氮代谢酶活性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苗期,硼缺乏显著抑制了不同氮供应水平下油菜根系生长发育;与低氮或低硼处理相比,硼氮平衡供给显著提高了氮素吸收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改善了氮素同化过程中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在田间试验中,硼和氮肥施用均显著提高了油菜产量,但硼肥施用效果与土壤氮素水平紧密相关,在正常氮(180 kg/hm^(2))供应水平下硼肥施用效果要优于低氮(60 kg/hm^(2))条件,而高硼(18 kg/hm^(2))配高氮(240 kg/hm^(2))限制了产量的进一步增加;适宜的硼氮配施显著改善了氮素收获指数,促进氮素向籽粒中的分配;无论是水培苗期还是大田全生育期,硼氮配施对油菜生长发育都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在本研究的大田条件下,油菜适宜氮肥推荐用量为180~240 kg/hm^(2),同时搭配4.5~9 kg/hm^(2)的硼砂施用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油菜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硼氮互作 精准施肥 氮代谢酶活 养分综合管理 平衡施肥 绿色高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