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pⅡb/Ⅲ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建华 朱健华 +1 位作者 潘闽 石桂良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8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86例(A组)和健康体检者80例(B组),运用聚合酶链—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进行GpⅡb人类血小板抗原3(HPA-3)及GpⅢa HPA-1多态性检测。结果A组和B组中GpⅡb H...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86例(A组)和健康体检者80例(B组),运用聚合酶链—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进行GpⅡb人类血小板抗原3(HPA-3)及GpⅢa HPA-1多态性检测。结果A组和B组中GpⅡb HPA-3 aa、ab、bb基因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A组ab、bb基因型的分布较B组高,A组b等位基因频率高于B组。GpⅡb HPA-3 ab和bb基因型在心肌梗死组中的分布、b等位基因频率高于非心肌梗死组。结论GpⅡb HPA-3b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的遗传易患因子,GpⅡb HPA-3可能为心肌梗死发生的遗传易感性标志,GpⅢa HPA-1基因可能与冠心病发生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小板膜糖蛋白受 gpⅱb/ⅲa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韩俊平 杜荣品 刘坤申 《临床荟萃》 2000年第14期665-667,共3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小板膜糖蛋白 gpb/ⅲ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仲培 《现代医院》 2010年第2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具有多重防治作用的抗血小板药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保障PCI术后长期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例PCI术后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102例,于PCI术后静脉输注替罗非班36 h,而后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对照组100例,PCI... 目的探讨具有多重防治作用的抗血小板药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保障PCI术后长期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例PCI术后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102例,于PCI术后静脉输注替罗非班36 h,而后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对照组100例,PCI后直接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术后ACS患者的临床预后(30 d因血栓事件出现不稳定心绞痛发作/心梗/死亡)。结果两组术后30 d死亡/心梗相比较,研究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联合静脉应用具有多重防治作用的抗血小板药GPⅡb/Ⅲa对保障PCI术后长期疗效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b/ⅲa 血小板 不稳定心绞痛发作/心梗/死亡 PCI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临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曹世红 《淮海医药》 CAS 2012年第1期91-92,共2页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是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的最终共同途径,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通过与GPⅡb/Ⅲa受体结合抑制血小板凝集,从而抑制血栓形成,是一类强力、高效和特异的抗血小板药物。本文通过CH-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 gpb/ⅲa拮抗剂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及GPⅡb/Ⅲa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传新 卢振铎 +2 位作者 杨晓静 王谦 邹雄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5-136,共2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状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 (FCM )检测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 2P ,GPⅡb/Ⅲa的表达。结果 冠心病患者治疗前CD6 2P(4 8 3± 15 .2 ) % ,GPⅡb/Ⅲa(80 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状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 (FCM )检测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 2P ,GPⅡb/Ⅲa的表达。结果 冠心病患者治疗前CD6 2P(4 8 3± 15 .2 ) % ,GPⅡb/Ⅲa(80 4± 10 .3) %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治疗后CD6 2P(2 4 2± 12 .4 ) % ,GPⅡb/Ⅲa(4 8.8± 8.4 ) %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 <0 0 1) ,但仍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治疗 血小板活化指标 CD62P gpb/ⅲa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春华 侯瑞田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5期446-450,共5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在其漫长的病程中,常会由于斑块破裂或糜烂导致局部血栓形成,从而导致冠状动脉的完全或部分阻塞,临床上表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近年来,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认识的进展,抗血小板治疗已成...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在其漫长的病程中,常会由于斑块破裂或糜烂导致局部血栓形成,从而导致冠状动脉的完全或部分阻塞,临床上表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近年来,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认识的进展,抗血小板治疗已成为冠心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小板糖蛋白gpb-a复合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和GPⅢa在人类肾小球疾病中的变化及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胡海云 贾汝汉 +1 位作者 程晖 刘铭球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1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本实验观察外周血小板膜上GPⅡb、GPⅢa在各种肾小球疾病中不同肾功能状态及透析与否中的变化,探讨 GPⅡ b、GPⅢa在肾小球疾病中的作用。方法:测定 48例血小板膜上 GP Ⅲ b、GPⅢa、P- 140分子量及血... 目的:本实验观察外周血小板膜上GPⅡb、GPⅢa在各种肾小球疾病中不同肾功能状态及透析与否中的变化,探讨 GPⅡ b、GPⅢa在肾小球疾病中的作用。方法:测定 48例血小板膜上 GP Ⅲ b、GPⅢa、P- 140分子量及血浆 vWF变化。 A组:18例肾功能正常组;B组:10例肾衰竭非透析组;C组:20例肾衰竭透析组;另设 D组:20例无肾脏疾病正常对照。结果:外周血小板膜上GP Ⅱb、GPⅢa、P-140在A组明显升高,B、C组明显下降,vWF在A、B、C组均明显增加。结论:GP Ⅱb、GPⅢa与肾小球疾病中凝血功能紊乱有关,可能与血小板在肾脏的致病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 gpb gpⅲa P-选择素 细胞外基质 肾小球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E家兔血浆ET-1、vWF、GPⅡb/Ⅲa及GMP-140水平变化及与心肌受损关系的研究
8
作者 张泽明 陈宝元 +4 位作者 尹娟 葛常青 张敬国 王彦存 赵学琴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3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大面积急性肺血栓栓塞(AMPE)家兔心肌受损情况及可能机理。方法模型组10只家兔静注血栓栓子制作AMPE模型;假手术组10只家兔造模过程中只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10只家兔不做任何处理。于造模成功后2、24 h采集三组静脉血,分别采用... 目的探讨大面积急性肺血栓栓塞(AMPE)家兔心肌受损情况及可能机理。方法模型组10只家兔静注血栓栓子制作AMPE模型;假手术组10只家兔造模过程中只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10只家兔不做任何处理。于造模成功后2、24 h采集三组静脉血,分别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流式细胞仪法、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心肌肌钙蛋白(CTnI)、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内皮素-1(ET-1)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α-颗粒蛋白(GMP-140)水平。结果模型组2、24 h血浆CTnI、vWF、GPⅡb/Ⅲa、ET-1、GMP-140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结论 AMPE可致心肌受损,机制可能与血浆vWF、GPⅡb/Ⅲa、ET-1、GMP-140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 大面积 心肌肌钙蛋白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gpb/ⅲa 血浆内皮素-1 GMP-1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发性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GPⅡb/Ⅲa表达及纤溶活性的研究
9
作者 胡立群 蔡其云 +3 位作者 王卫东 周志中 葛余浩 王子先 《安徽医学》 2004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探讨阵发性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 ,GPⅡb/Ⅲa表达及纤溶活性的变化。方法 测定 41例阵发性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 ,GPⅡb/Ⅲa表达及全套纤溶指标 ,并与 2 7例正常人对比。结果 阵发性非瓣膜病房颤患... 目的 探讨阵发性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 ,GPⅡb/Ⅲa表达及纤溶活性的变化。方法 测定 41例阵发性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 ,GPⅡb/Ⅲa表达及全套纤溶指标 ,并与 2 7例正常人对比。结果 阵发性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差异有显著意义 ,且GPⅡb/Ⅲa表达亦有增高趋势 ,t -PA活性 ,血浆PIg明显下降 ,而PAL -1活性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血小板 P选择素 纤溶活性 gpb/ⅲa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10
作者 宋荣刚 来庆友 商德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8期81-82,共2页
关键词 血小板糖蛋白 b/ a复合 冠心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替罗非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伴血小板计数减少患者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表达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文龙 黄潇慧 张金盈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7期64-66,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伴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伴血小板减少患者50例为急性心肌梗死伴血小板减少组,急性心肌梗死血小板正常或增多患者52例为急性心肌...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伴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伴血小板减少患者50例为急性心肌梗死伴血小板减少组,急性心肌梗死血小板正常或增多患者52例为急性心肌梗死伴血小板正常或增多组,健康人20例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表面CD41和CD61,二者其中之一阳性或者均阳性视为GPⅡb/Ⅲa复合物表达阳性。计算各组血小板表面GPⅡb/Ⅲa复合物阳性表达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伴血小板减少组、急性心肌梗死伴血小板正常或增多组、对照组患者血小板表面GPⅡb/Ⅲa复合物阳性表达率分别89.0%±7.4%、97.0%±10.9%、79.0%±4.2%。急性心肌梗死伴血小板减少组、急性心肌梗死伴血小板正常或增多组患者血小板表面GPⅡb/Ⅲa复合物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与对照组,P均<0.05。按照血小板计数对急性心肌梗死伴血小板减少组患者进行分层,结果血小板计数80×10^9/L~<100×10^9/L者、50×10^9/L~<80×10^9/L者、30×10^9/L~<50×10^9/L者血小板表面GPⅡb/Ⅲa复合物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5%±18.9%、92.4%±8.0%、50.1%±4.1%。与对照组相比,血小板计数80×10^9/L~<100×10^9/L、50×10^9/L~<80×10^9/L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表面GPⅡb/Ⅲa复合物阳性表达率升高(P均<0.05),血小板计数30×10^9/L~<50×10^9/L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表面GPⅡb/Ⅲa复合物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伴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表面GPⅡb/Ⅲa复合物阳性表达率高于健康人,血小板50×10^9/L~<100×10^9/L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必要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小板减少症 糖蛋白 b/a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GPⅡb/Ⅲa基因多态性与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伟红 徐邦牢 +5 位作者 杨惠宽 陈斌 张婷 吴斌 唐露丹 胡晓琳 《现代医院》 2018年第7期1016-1019,共4页
目的通过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EDP)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探讨其与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2018年确诊EDP为实验组29例,收集健康对照... 目的通过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EDP)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探讨其与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2018年确诊EDP为实验组29例,收集健康对照组21例,应用双脱氧链终止法(sanger测序法)检测各组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 HPA-3和GPⅢa HPA-6基因表型,应用2检验统计各基因多态性频率在两组之间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GPⅡb HPA-3基因多态性在实验组中A/A、A/C和C/C基因型频率分别是31.0%、48.3%和20.7%,对照组分别是14.3%、52.4%和33.3%,两组之间基因多态性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GPⅢa HPA-6基因多态性在实验组中C/C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是6.9%和93.1%,对照组分别是19.0%和81.0%,两组之间基因多态性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GPⅢa HPA-6基因rs13306487位点后一位基因多态性在实验组中A/A、A/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是3.4%、55.2%和41.4%,对照组分别是14.3%、23.8%和61.9%,两组之间基因多态性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rs13306487位点后一位纯合子基因型(A/A和G/G)与杂合子基因型A/G频率分别是44.8%和55.2%,对照组分别是76.2%和23.8%,杂合基因型A/G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分布频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7,P<0.05)。结论 GPⅡb HPA-3和GPⅢa HPA-6不同基因表型在EDP患者与对照组两组间的分布频率无统计学差异,但膜糖蛋白GPⅢa HPA-6 rs13306487位点后一位杂合基因型A/G分布频率在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为后继探讨EDP遗传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膜糖蛋白gpb/ⅲa 基因多态性 HPA-3 HPA-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阻断剂在冠脉介入治疗的应用进展
13
作者 曹丰 贾国良 《临床荟萃》 CAS 2000年第8期376-378,共3页
关键词 冠脉综合征 心绞痛 介入治疗 gpb/ⅲa阻断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表面糖蛋内Ⅱb/Ⅲa的表达及意义
14
作者 王文龙 黄潇慧 张金盈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4期5-7,17,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的表达情况。方法 健康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伴血小板减少组间血小板数值及CD41/CD61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组伴血小板减少组数值分层分为三组。应用流式细胞术...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的表达情况。方法 健康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伴血小板减少组间血小板数值及CD41/CD61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组伴血小板减少组数值分层分为三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肌梗死伴血小板减少患者及健康对照血小板表面GPⅡb/Ⅲa的阳性表达率。应用SPSS 15.0软件,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 各组血小板数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伴血小板减少组明显少于健康对照组。各组间PLT、CD41+/CD61-、CD41-/CD61+、CD41+/CD61+比较,PLT P均〈0.0005;CD41+/CD61-,P均〈0.0005;CD41-/CD61+,P均〈0.0005,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CD41+/CD61+,急性心肌梗死组Y与急性心肌梗死伴血小板减少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AMI伴PLT减少组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与对照组比较,P均〈0.0005,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血小板数值分层后三组与健康对照组CD41/CD61值比较,CD41+/CD61-比较,血小板,(80~100)×10^9/L∶(50~80)×10^9/L、(80~100)×10^9/L∶(30~50)×10^9/L、(50~80)×10^9/L∶(30~50)×10^9/L,,P均〈0.0005,有非常显著性差异。CD41-/CD61+比较血小板,(80~100)×10^9/L∶(50~80)×10^9/L,P〉0.05,无显著性差异。其,P均〈0.0005,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CD41+/CD61+比较,血小板,(80~100)×10^9/L∶(50~80)×10^9/L,P〉0.05。其余P均〈0.0005,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GPⅡb/Ⅲa对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 血小板糖蛋白(gp)b/a复合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和D-二聚体变化与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马建林 马立宁 +6 位作者 张银环 张家明 李大主 林劲 张敬文 王圣 苏哲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4-36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体内血小板膜糖蛋白(GP)、D-二聚体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患者116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6例(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8例(UAP组),UAP合并高血压患者42例(高血压组),健康体...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体内血小板膜糖蛋白(GP)、D-二聚体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患者116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6例(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8例(UAP组),UAP合并高血压患者42例(高血压组),健康体检者48例(对照组),冠心病患者根据有无心绞痛事件发生分为有心绞痛事件发生56例和无心绞痛事件发生60例。分别测定各组体内D-二聚体、GP水平,分析有无心绞痛事件发生之间的差异,检测其与心绞痛事件发生的敏感性。结果高血压组、UAP组D-二聚体、G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对照组(P<0.05,P<0.01);高血压组D-二聚体、G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5);有心绞痛事件发生患者D-二聚体、GP水平明显高于无心绞痛事件发生患者(P<0.01);有心绞痛事件阳性检出率D-二聚体、GPⅡb、GPⅢa敏感性较GPⅠb明显增高。结论 GP、D-二聚体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绞痛事件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D-二聚体、GPⅡb、GPⅢa可以作为预测心绞痛事件发生较为敏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糖蛋白gpb-a复合 冠心病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量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57
16
作者 任琳 王文广 +5 位作者 王倩 张晶 汤秀英 冯建双 杨红梅 王庆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 探讨半量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STEMI行急诊PCI老年患者114例,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组56例和半量组58例.标准剂量组给予替罗非班0.10~0.15 μg/(kg·min)静脉滴注48 h... 目的 探讨半量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STEMI行急诊PCI老年患者114例,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组56例和半量组58例.标准剂量组给予替罗非班0.10~0.15 μg/(kg·min)静脉滴注48 h,半量组给予0.05~0.075 μg/(kg·min)静脉滴注24 h.比较2组TIMI及心肌染色分级(MBG)2~3级血流率,术后90 min的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LVEF、左心室舒张末和收缩末内径变化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出血、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标准剂量组TIMI及MBG 2~3级血流率较半量组虽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90 min的sumSTR〉50%比例及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量组出血发生率低于标准剂量组(3.45% vs 16.07%,P〈0.05).结论 半量替罗非班在预防缺血方面的疗效与标准剂量相当,但在出血风险方面的安全性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小板糖蛋白gpb-a复合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心肌再灌注 替罗非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诊介入治疗中慢血流现象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4
17
作者 吴焱贤 吴赛珠 +5 位作者 钟建开 陈玉映 霍燕嫦 黎文生 陈盈文 麦林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急诊PCI中出现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99例急诊PCI中出现CSF的患者,根据是否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44例和对照组55例;比...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急诊PCI中出现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99例急诊PCI中出现CSF的患者,根据是否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44例和对照组55例;比较2组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术后90min完全ST段回落率、住院期间以及3个月随访LVEF、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出血事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替罗非班组术后ST段回落率明显增加(84.1%vs 65.5%,P=0.036),LVEF改善情况明显提高[(7.74±4.21)%vs(5.17±3.63)%,P=0.002],2组术后3个月MACE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466);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2)。结论急诊PCI中出现CSF情况时,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改善心肌灌注,加快LVEF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小板糖蛋白gpba复合 冠状血管造影术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慢血流现象 替罗非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老年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预防无复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玉东 薛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80-882,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人急诊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术后无复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163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83例)和对照组(80例)。替罗非班组在导丝通过病变后经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之后予... 目的观察老年人急诊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术后无复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163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83例)和对照组(80例)。替罗非班组在导丝通过病变后经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之后予替罗非班0.15μg/(kg·min)持续静脉滴注24 h。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入院后30 d 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心血管事件及出血并发症。结果替罗非班组TIMI血流3级和TMPG 2~3级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IMI血流0~2级和TMPG 0~1级比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LV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主要心血管事件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减少无复流,改善心肌灌注和心功能,且不增加心血管事件和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小板糖蛋白gpb a复合 无复流现象 冠状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少青 张月兰 +1 位作者 郭亮 卜范艳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期33-35,共3页
目的评价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10例接受冠状动脉急诊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5例,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实验组加用盐酸替罗非班... 目的评价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10例接受冠状动脉急诊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5例,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实验组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梗死相关血管开通后血流情况、ST段回落幅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及出血、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校正TIMI帧数、无复流现象(TIMI 0~1级)降低(P均<0.05),术后90 min ST段回落幅度及术后1周LVEF值较高(P均<0.05)。两组MACE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急诊PCI前静脉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可以降低无复流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盐酸替罗非班 血小板糖蛋白gpb/ⅲ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表面CD_(41)、CD_(62P)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恒 潘歆 +1 位作者 陈志刚 吴广胜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2期60-62,共3页
目的观察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血小板表面CD41、CD62P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血小板减少患者91例,其中ITP患者54例、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37例,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6例作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FCM)... 目的观察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血小板表面CD41、CD62P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血小板减少患者91例,其中ITP患者54例、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37例,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6例作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血小板表面CD41、CD62P阳性表达率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与健康体检者比较,ITP及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表面CD41阳性表达率均降低,且ITP患者较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更低,P均<0.05;CD62P阳性表达率均增高(P均<0.05),但ITP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健康体检者比较,ITP患者CD+3T、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均降低,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增高,P均<0.05。结论 ITP患者血小板表面CD41阳性表达率及CDCD+3T、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均降低,CD62P阳性表达率及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增高;血小板表面CD41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ITP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淋巴细胞亚群 P-选择素 血小板糖蛋白gpb/a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