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的红腹锦鸡和红腹角雉的集群和行为频次研究
1
作者 黎经锦 王翔俊 +3 位作者 齐一轩 彭洪林 郭义东 王传华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2-594,共13页
集群行为是鸟类适应环境普遍且重要的生态习性,是鸟类行为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和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均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近危(NT)物种,作为华中地区同域分布的物种,对它们在不... 集群行为是鸟类适应环境普遍且重要的生态习性,是鸟类行为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和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均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近危(NT)物种,作为华中地区同域分布的物种,对它们在不同季节的集群活动情况及各类行为频次的比较研究尚缺乏报道。为此,2021年4月—2024年4月,在湖北大老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参照公里网格法同时结合研究对象的具体分布状况布设98台红外相机。首次系统分析该地区红腹锦鸡和红腹角雉在性别比例、集群和行为类型方面的季节性差异。结果表明:(1)两种雉类的雌雄性比在冬季最高,秋季最低;(2)两种雉类集群的个体数量均以1~3只为主;(3)两种雉类的非集群类型在4个季节中出现频次最高的是孤雄,两种雉类在冬季主要以单性雄群的集群方式为主;(4)两种雉类在4个季节的主要行为均是位移和觅食,在冬季,两种雉类的位移行为频次占比较高;(5)相对活动强度指数显示,两种雉类在春季活动强度最高,在秋季活动强度最低。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两个物种的保护管理及生态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红腹锦鸡 红腹角雉 季节 集群 行为频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木山自然保护区红腹锦鸡对冬季生境的选择性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宏群 韩宗先 +2 位作者 吴少斌 曹长雷 岳碧松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6-78,共3页
采用样线法在重庆大木山自然保护区对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冬季生境的选择进行了研究,共测量42个利用样方的18个生态因子。结果表明:红腹锦鸡冬季取食地主要选在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更倾向于森林边缘和开阔地、下坡位、阳坡... 采用样线法在重庆大木山自然保护区对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冬季生境的选择进行了研究,共测量42个利用样方的18个生态因子。结果表明:红腹锦鸡冬季取食地主要选在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更倾向于森林边缘和开阔地、下坡位、阳坡、坡度小于20°的坡面活动。主成分分析表明,前6个特征值的累积贡献率已经达到了73.76%,可以较好地反映红腹锦鸡的生境特征。根据载荷系数绝对值的大小将红腹锦鸡冬季取食地生境选择影响因子分为乔木因子(乔木盖度、乔木胸径、水源距离)、海拔因子(海拔)、逃逸因子(草本盖度和林边距离)、灌丛因子(灌木盖度、灌木均高和灌木密度)和隐蔽因子(隐蔽级)。分析结果表明,红腹锦鸡冬季取食地选择应该是较好的食物资源和最有利于逃避敌害之间的一种权衡,即捕食因子与食物因子之间权衡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锦鸡 取食地 主成分分析 大木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养红腹锦鸡卵、肌肉、羽毛的营养及氨基酸组成模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录强 杨振才 孙儒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70-675,共6页
对自繁自养红腹锦鸡 (Chrysolophuspictus)的卵、肌肉及羽毛的营养组成进行了测定 ,并对其氨基酸组成模型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红腹锦鸡卵可食部分的必需氨基酸 (essentialaminoacid ,EAA)组成模型与NRC(NationalResearchCouncilofUSA... 对自繁自养红腹锦鸡 (Chrysolophuspictus)的卵、肌肉及羽毛的营养组成进行了测定 ,并对其氨基酸组成模型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红腹锦鸡卵可食部分的必需氨基酸 (essentialaminoacid ,EAA)组成模型与NRC(NationalResearchCouncilofUSA)蛋鸡理想氨基酸模型最接近 .理论推算 ,红腹锦鸡产卵期蛋氨酸、赖氨酸日需求量分别为 10 6和 2 96mg·d-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 肌肉 羽毛 营养组成 氨基酸组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生长曲线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张隶强 杨振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49-553,共5页
对自繁自养的21只0-163日龄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的体质量mb,体长lb,跗跖长lt,翅长lw及喙长lc进行了连续测定,其中mb,lb,lw及lc的生长过程可以用Gompertz方程很好地拟合(R>0.97),而lt用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更好(R=0... 对自繁自养的21只0-163日龄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的体质量mb,体长lb,跗跖长lt,翅长lw及喙长lc进行了连续测定,其中mb,lb,lw及lc的生长过程可以用Gompertz方程很好地拟合(R>0.97),而lt用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更好(R=0.9886)。各量相对应生长曲线的拐点位置分别是:mb(42.95d,220.4g),lb(5.065d,95.59mm),lw(10.17d,63.90mm),lt(19.89d,43.42mm)及lc(6.903d,9.738mm);完成90%生长量的日龄分别是123.4,89.75,53.94,75.47和132.4d,根据红腹锦鸡mb的生长曲线,建议以0-6周龄为育雏期,7-18周为育成前期,19周龄至开产为育成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锦鸡 生长曲线 体质量 跗跖长 体长 翅长 喙长 生长方程 Gompertz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雪灾之后三峡库区红腹锦鸡种群动态 被引量:8
5
作者 苏化龙 肖文发 +5 位作者 马强 吴钱峰 聂必红 王建修 侯昆仑 杨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5-81,共7页
为了评估2008年罕见雪灾对三峡库区野生动物的影响程度,选择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红腹锦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鸣叫计数法,在库区选定以往年份进行过32个样点调查的6个区域进行重复调查。结果表明,雪灾之后库区红腹锦鸡繁殖期占区雄... 为了评估2008年罕见雪灾对三峡库区野生动物的影响程度,选择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红腹锦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鸣叫计数法,在库区选定以往年份进行过32个样点调查的6个区域进行重复调查。结果表明,雪灾之后库区红腹锦鸡繁殖期占区雄鸟种群密度降低到35.11%,生境质量对红腹锦鸡种群存活率表现出明显差异。大面积人工营造的日本落叶松纯林生境中存活率最低(6.30%),自然更新且人类活动影响程度较低的落叶阔叶+针阔混交林以及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生境中存活率较高(54.66%~9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雪灾害 种群动态 红腹锦鸡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腹锦鸡秋季繁殖期能量收支及采食量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录强 杨振才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3-465,共3页
采用全收粪法对红腹锦鸡秋季繁殖期能量收支、采食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建立了红腹锦鸡秋季繁殖期代谢能摄入量(MEI,KJ)、采食量(FI)与代谢体重(W0.75,kg)、体增重(△W,g/day)、产蛋量(EE,g/day)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模式方程:Y=a+b1△W+b2... 采用全收粪法对红腹锦鸡秋季繁殖期能量收支、采食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建立了红腹锦鸡秋季繁殖期代谢能摄入量(MEI,KJ)、采食量(FI)与代谢体重(W0.75,kg)、体增重(△W,g/day)、产蛋量(EE,g/day)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模式方程:Y=a+b1△W+b2EE)。依据回归方程推算,基于实验饲料的红腹锦鸡秋季繁殖期雌鸡、雄鸡代谢能需要量分别是489.6 KJ/day和431.5 KJ/day、采食量分别是44.46 g/day和33.61g/d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锦鸡 秋季繁殖期 能量收支 采食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被动式红外触发相机的红腹锦鸡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邱胜荣 张希明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2-155,共4页
为了制定更好的区域性保护策略,利用被动式红外触发相机对长青自然保护区内的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腹锦鸡对研究区域生境具有选择性,在日活动时间分配上也有所差异。与同域分布的其它雉类相比,红腹... 为了制定更好的区域性保护策略,利用被动式红外触发相机对长青自然保护区内的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腹锦鸡对研究区域生境具有选择性,在日活动时间分配上也有所差异。与同域分布的其它雉类相比,红腹锦鸡在研究区域内分布范围最广,限制其进行生境选择的主要因素为海拔和森林起源类型。具体表现为:主要活动于海拔1 200-2 000m的范围内,不利用海拔高于2 700m的区域,随着海拔的升高其相对丰度呈递减趋势;在栖息范围内喜欢在人工林及次生林中活动,较少利用天然林;典型的日间活动动物,一天中有两个高峰活动时段,分别为12:00—14:00,16:00—18: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锦鸡 被动式红外触发相机 生境选择 日活动时间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秦岭西段3种雉鸡种群密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陈服官 杨兴中 +1 位作者 刘诗峰 李保国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1期71-77,共7页
对秦岭西段金鸡、白冠长尾雉、勺鸡种群密度变化进行了3年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金鸡、白冠长尾雉、勺鸡种群密度的年变化趋势有较稳定的规律性,从量上反映出了雉鸡季节性的集群与分群现象,并进一步分析了集群与分群的生态学意义。经过... 对秦岭西段金鸡、白冠长尾雉、勺鸡种群密度变化进行了3年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金鸡、白冠长尾雉、勺鸡种群密度的年变化趋势有较稳定的规律性,从量上反映出了雉鸡季节性的集群与分群现象,并进一步分析了集群与分群的生态学意义。经过比较发现勺鸡种群密度的年变化趋势有异于金鸡与白冠长尾雉,可能是由于其繁殖期稍晚于后者之故。同时,3种雉鸡种群密度有逐年减少的趋势,其主因为人为干扰所致。在对种群密度的研究中,计算出了3种雉鸡的最适密度,这对指导这3种雉鸡的保护与管理工作积累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雉鸡 金鸡 白冠长尾雉 勺鸡 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鸡人工孵化与育雏的试验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艾国良 陶钧 单柏舟 《长沙水电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3期94-96,共3页
研究了红腹锦鸡的人工孵化和育雏所需的温度、湿度、光照、翻蛋次数、晾蛋时间和防疫程序等 .结果表明 :红腹锦鸡孵化和育雏条件与家鸡相似 ,蛋过小或过大容易引起死胚 .该研究为红腹锦鸡人工孵化和育雏提供了科学依据 .
关键词 红腹锦鸡 人工孵化 育雏 金鸡 温度 湿度 翻蛋次数 防疫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唐家河保护区内野生红腹锦鸡生物学特性及繁殖习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鲜方海 喻晓钢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75-1178,共4页
红腹锦鸡是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优势雉类,1999年至2005年对保护区内野生红腹锦鸡生物学特性及繁殖习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红腹锦鸡属中型鸡类,雄鸡体重570~751g,体长861~1078mm;雌鸡体重550~670g;体长590~700mm。多栖息... 红腹锦鸡是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优势雉类,1999年至2005年对保护区内野生红腹锦鸡生物学特性及繁殖习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红腹锦鸡属中型鸡类,雄鸡体重570~751g,体长861~1078mm;雌鸡体重550~670g;体长590~700mm。多栖息于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带的岩坡和灌木丛,主要以野豌豆、野樱桃、青蒿、蕨叶和青冈子等植物的叶、芽、花、果实和种子为食,此外也吃甲虫、蠕虫、双翅目和鳞翅目昆虫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常在林中边走边觅食,早晚亦到林缘觅食。红腹锦鸡一般12月龄达性成熟,每年3月进入繁殖期,一直延续到7月下旬。红腹锦鸡实行一雄多雌制,通常1只雄鸡与2~4只雌鸡交配。雄鸡3月中旬开始发情,雌鸡发情晚15d左右。3月下旬雄鸡即出现求偶行为,雄鸡间亦常发生激烈的争斗并开始占区。4月初开始产蛋,产卵时间一般在早7∶00或下午19∶00左右,产蛋量为5~9枚。雌鸡在卵满窝的当天即开始孵抱,孵化期23d,孵化率8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锦鸡 生物学特性 繁殖习性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腹锦鸡推广应用性人工饲养繁殖试验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旋 陈学丰 +1 位作者 潘国龙 朱惊毅 《野生动物》 1996年第1期21-23,共3页
依据山区农民的实际情况,用比较简易的方法对红腹锦鸡的人工饲养繁殖进行了分组对照试验,在改进笼舍、简易饲料以及用粪蛆幼虫替代面包虫育雏方面取得了成果,并提出了红腹锦鸡人工饲养繁殖推广应用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 红腹锦鸡 饲养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