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4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被引量:2
1
作者 薛建玲 庞振山 +5 位作者 程志中 陈辉 张晓飞 贾儒雅 俞炳 牟妮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0,共27页
我国金矿资源对外依存度长期居高不下,立足国内,寻找并探明一批大型金矿床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是我国金的最主要来源,如何寻找其隐伏矿和深部矿成为当前矿产勘查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为指... 我国金矿资源对外依存度长期居高不下,立足国内,寻找并探明一批大型金矿床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是我国金的最主要来源,如何寻找其隐伏矿和深部矿成为当前矿产勘查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为指导,以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为研究对象,总结了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地质特征,构建了以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特征和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核心内容的找矿预测地质模型,为该类型金矿床找矿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指导隐伏矿和深部矿金资源勘查取得突破。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分为中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和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两个亚类,广泛发育于陆块区和造山带中,赋矿围岩多种多样,成矿时代广泛,主要集中在中生代。本文厘定了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成矿地质体为中酸性侵入体,与矿床(体)呈现出空间上相依(1~5km)、时间上相近(10Myr)、成因上相关的内在成生联系和时空配置关系。成矿构造属褶皱、断裂、岩浆侵入复合构造系统;成矿结构面主要有断裂、硅钙面、岩溶构造及岩体侵入接触带、爆破角砾岩体及水压裂隙等;矿化样式受成矿结构面控制,大致可分为四个类型:层状、脉状、块状及其组合而成的复合型。中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成矿作用早阶段温度可达450℃左右,形成强度不等的钾长石化、钠长石化或铁白云石化;主成矿阶段成矿温度250℃左右,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伊利石化,Au和Ag共伴生,同时伴生少量Pb、Zn、Cu等,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次为黄铜矿、磁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而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成矿作用主阶段温度低于250℃,Au和As、Sb共伴生,Ag含量低,常见毒砂和辉锑矿等矿物,成矿作用早阶段蚀变则主要为硅化,有的为次生石英岩化。金的沉淀富集机制包括流体的沸腾、混合和交代等机制。成矿作用中心位于岩体外接触带2~3km和接触带之内,由浅部到深部形成“上脉下层”的二元结构模式,脉状矿体具有侧伏延深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在该模型指导下,我们重新厘定了我国重要成矿区带金矿床类型,在深部发现新的矿体样式,拓宽了深部找矿空间,提升了我国重要成矿区带成矿规律的认识水平,带动了我国重要成矿区带金矿找矿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岩浆热液型矿床 低温岩浆热液型矿床 成矿地质体 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 成矿作用特征标志 找矿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金矿成矿规律与百年勘查成果及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建议--《中国矿产地质志·金矿卷》研编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登红 秦锦华 +2 位作者 王成辉 刘善宝 江彪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4,共15页
中国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成矿期次、分布和矿床类型极其复杂。中国金矿矿床类型包括2个一级类型,6个二级类型和13个三级类型;时间分布上,包括以燕山期为主的7个主要成矿期,并记录了复杂的多期复合叠加成矿作用;在空间上,金矿在不同构... 中国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成矿期次、分布和矿床类型极其复杂。中国金矿矿床类型包括2个一级类型,6个二级类型和13个三级类型;时间分布上,包括以燕山期为主的7个主要成矿期,并记录了复杂的多期复合叠加成矿作用;在空间上,金矿在不同构造单元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以与岩浆作用有关的金矿分布最为广泛,花岗-绿岩型金矿主要分布于太古宙克拉通-元古宙变质岩分布区(华北克拉通、滨太平洋域),产于沉积建造中的金矿床局限于黔桂滇交界、粤中地区、川西地区和秦岭地区。近年来,随着采选冶技术的进步、市场价格的变化和深部找矿的新发现,中国金矿勘查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一方面是一些低于1 g/t的低品位金矿也能得以开发,另一方面是1000 m深度以下的金矿也能被陆续探明,再一方面是斑岩型、矽卡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中金的规模越来越大并得以开发利用,形成了多个千吨级金资源基地。这些新进展新趋势,也指明了新一轮找矿行动的方向,既要继续寻找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加强矿集区勘查与产业基地建设,也要加强共伴生矿床中低品位金的综合回收和尾矿的综合利用。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突破现有思维格架,重点聚焦非传统矿床类型、成矿期次、找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规律 成矿类型 找矿思路 勘查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火山作用与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成矿系统若干问题讨论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扬 唐菊兴 +3 位作者 王楠 孙豪 李发桥 闫徐坤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67-1489,共23页
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与陆相火山岩关系密切, 其成矿理论研究和勘查评价一直是矿床学和勘查学的前沿焦点。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 我国陆相火山岩区该类矿床的找矿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 但研究进展尚需梳理总结, 理论认识... 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与陆相火山岩关系密切, 其成矿理论研究和勘查评价一直是矿床学和勘查学的前沿焦点。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 我国陆相火山岩区该类矿床的找矿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 但研究进展尚需梳理总结, 理论认识仍有待提高。本文对陆相火山作用/火山岩概念进行了总结和梳理, 对与成矿过程有关的陆相火山作用进行了厘定, 通过系统总结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成矿系统的矿床分布规律、矿体空间关系和矿化蚀变结构等内容, 对陆相火山作用对该成矿系统的成矿过程、保存条件和空间分布等方面的控制作用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陆相火山作用包括火山喷出、浅成侵入和隐爆角砾作用;多旋回陆相火山作用对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成矿系统的形成与保存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热液蚀变的火山岩、斑岩和隐爆角砾岩是寻找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的重要岩石标志;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浅部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易被剥蚀, 而陆相火山岩覆盖是其重要保存机制;此外, 区域构造快速隆升、火山机构崩塌和多期次岩浆-热液活动是引发斑岩型铜矿化蚀变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化蚀变垂向套合叠加成矿的重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浅成低温热液 矿床 陆相火山作用 成矿作用 隐爆角砾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地区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研讨
4
作者 黄昊 刘颖利 郑婧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08-612,共5页
辽西地区发育排山楼(储量12 t、品位2.5 g/t)和柏杖子(储量15 t、品位4.2 g/t)两类典型金矿床,赋存于前寒武纪变质岩与中生代花岗岩接触带,受深大断裂控制。C—H—O—S—Pb同位素及稀土元素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δD=-82.2‰~-... 辽西地区发育排山楼(储量12 t、品位2.5 g/t)和柏杖子(储量15 t、品位4.2 g/t)两类典型金矿床,赋存于前寒武纪变质岩与中生代花岗岩接触带,受深大断裂控制。C—H—O—S—Pb同位素及稀土元素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δD=-82.2‰~-72.0‰,δ^(18)O=+4.4‰~+6.5‰),硫同位素δ^(34)S值(+5.8‰~+12.6‰)与铅同位素参数(μ=9.50~9.64)揭示成矿物质具壳幔混合源特征。排山楼矿床成矿流体经历300~200℃相分离,沿断裂带发生水-岩反应形成热液蚀变型矿体;柏杖子矿床则以中温岩浆流体(200~250℃)沿构造裂隙充填形成脉状矿化。两矿床成矿机制均受控于中生代岩浆活动与构造破碎带耦合作用,但排山楼硫源偏向变质围岩(δ^(34)S=+9.2‰~+12.6‰),柏杖子更富岩浆硫(δ^(34)S=+3.5‰~+7.0‰)。该成矿模型与胶东半岛金矿具相似构造-岩浆背景,为华北克拉通西缘金矿勘探提供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地区 成矿流体特征 矿床成因 华北克拉通西缘 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成矿带两期金成矿-岩浆-构造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兴辉 梁改忠 +5 位作者 吴金检 杨奎锋 范宏瑞 曾庆栋 张哲铭 胡芳芳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543,共18页
东昆仑成矿带为青藏高原北部重要的稀贵金属成矿带,被誉为我国重要的“金腰带”,已经发现金矿床(点)约169处,主要集中在五龙沟、沟里和大场金矿集区。近几年的勘查找矿工作在主力矿区(五龙沟、沟里矿集区)外围有重大突破,显示其深部及... 东昆仑成矿带为青藏高原北部重要的稀贵金属成矿带,被誉为我国重要的“金腰带”,已经发现金矿床(点)约169处,主要集中在五龙沟、沟里和大场金矿集区。近几年的勘查找矿工作在主力矿区(五龙沟、沟里矿集区)外围有重大突破,显示其深部及外围金资源潜力巨大,亟需进一步加深对其金成矿背景、成矿模式、成矿规律的研究。东昆仑成矿带金矿床与区域广泛分布的岩浆岩显示密切的空间关系,但目前缺乏系统性探究并总结金矿化与岩浆作用的成因关系。本文在详细描述沟里和五龙沟矿集区金矿床成矿特征基础上,总结了热液独居石原位U-Pb定年结果,精确限定阿斯哈、岩金沟、红旗沟和黄龙沟金矿成矿年龄分别为227.1±6.5Ma、237.3±3.0Ma、236.7±3.7Ma和422.2±2.4Ma,表明存在志留纪-泥盆纪和三叠纪两期金矿化作用,并以三叠纪最为强烈。金矿床中均发育不同世代黄铁矿,其结构和化学成分分析表明多阶段的成矿流体演化。黄铁矿硫同位素和特征微量元素比值研究表明,东昆仑成矿带沟里矿集区和五龙沟矿集区金矿床成矿流体均与同时代岩浆活动有关,岩浆热液在不同金矿床中贡献程度不同。东昆仑成矿带岩浆岩主要形成于志留纪-泥盆纪(440~390Ma)和三叠纪(260~210Ma),与金矿化时间一致,显示出密切的成因关系,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同时期长英质岩浆流体出溶。两期成矿-岩浆作用分别对应原特提斯洋和古特提斯洋俯冲-碰撞-板块回撤-断离等构造演化背景,在五龙沟和沟里地区形成典型的构造-岩浆-金成矿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 岩浆作用 成矿年龄 成矿流体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西北蚀变岩型金矿构造控矿机制与三维深部定位预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斌 周明岭 +4 位作者 丁正江 张琪彬 刘向东 吕军阳 周晓萍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0-154,共15页
胶西北金矿集中区以产出蚀变岩型金矿床为主,矿床产出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三山岛、焦家和招远-平度断裂带控制了胶东80%以上的金资源量,断裂构造控矿规律一直是地质工作者勘查和研究的焦点问题。本文基于胶西北金矿集中区大量勘查资料,... 胶西北金矿集中区以产出蚀变岩型金矿床为主,矿床产出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三山岛、焦家和招远-平度断裂带控制了胶东80%以上的金资源量,断裂构造控矿规律一直是地质工作者勘查和研究的焦点问题。本文基于胶西北金矿集中区大量勘查资料,剖析总结了断裂形态变化与矿体空间分布耦合关系,揭示了断裂控矿规律。蚀变岩型金矿体(群)严格受区域性NE-NNE向脆-韧性构造控制,绝大多数矿体圈闭赋存于主裂面之下。矿体产出空间受控矿构造成矿期活动制约,成矿前构造活动形成的波状结构形态明显控制了矿体(群)空间形态和富集。典型蚀变岩型金矿体(群)的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表现为明显的倾伏和斜列产出特征,说明它们是在共同的、统一的构造应力场中形成的;矿床的倾伏和斜列同样受控矿构造产状控制,且具有合理的力学协调关系。蚀变带厚度与控矿构造含矿率表现为明显的正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73,为较显著相关,反映出蚀变带规模与金矿化关系较密切。胶西北典型蚀变岩型矿床研究发现,诸矿床富集带内主要矿体沿倾伏方向矿化强度表现为强矿化段和弱矿化段(无矿段)交替出现,可称为沿倾伏方位的分段富集规律。上述规律性认识可以为深部矿体定位预测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控矿 分带富集 蚀变岩型 胶东 含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安徽黄屯铜金矿床黄铜矿定量分析及其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唐赧钰 申俊峰 +9 位作者 陈强 卿敏 赵永建 刘海明 董博 陈满 龚智诚 张萌萌 林浩 王浩阳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1-551,共11页
长期以来,产业链上游或前端(找矿勘查)至中下游或后端(采选冶)始终采用有价元素作为定量指标。然而,由于有价元素赋存矿物的多样性(同一种元素可以赋存于多种矿物相态产出),采用元素定量往往造成产业前端的资源储量评价和后端的资源回... 长期以来,产业链上游或前端(找矿勘查)至中下游或后端(采选冶)始终采用有价元素作为定量指标。然而,由于有价元素赋存矿物的多样性(同一种元素可以赋存于多种矿物相态产出),采用元素定量往往造成产业前端的资源储量评价和后端的资源回收评价出现很大偏差。显然,由于选矿工艺过程主要是回收赋存可回收元素的目标矿物,采用目标矿物含量代替目标元素含量作为定量指标更加合理。基于上述原因,针对可回收目标矿物,采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进行目标矿物快速准确的定量方法非常值得深入研究。安徽黄屯铜金矿床属于热液型矿床,其中Cu是主要回收资源之一,黄铜矿是Cu的主要赋存矿物相。选择矿区5条勘探线13个钻孔合计114件样品,采用显微图像深度学习方法,进行了黄铜矿识别与定量。结果显示,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准确识别黄铜矿并进行准确定量,而且黄铜矿矿物定量比Cu元素定量更能反映铜资源的空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点,对指导深部铜矿或相关矿种(金矿)找矿、矿床勘探、采掘和选别、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矿 深度学习 矿物定量 黄屯铜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西北金矿成矿模式及找矿技术方法演变 被引量:1
8
作者 冯雅杰 王永志 +4 位作者 丁正江 王斌 何云龙 安钊锋 刘得辉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5-181,共17页
胶西北金矿集中区具有资源储量大,成矿类型多样的特点。近年来,随着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深入,胶西北金矿成矿理论研究和深部找矿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文系统研究胶西北金矿研究成果,深入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分布规律、典型矿床特征... 胶西北金矿集中区具有资源储量大,成矿类型多样的特点。近年来,随着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深入,胶西北金矿成矿理论研究和深部找矿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文系统研究胶西北金矿研究成果,深入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分布规律、典型矿床特征以及区域成矿模式,重点讨论了胶西北的金矿成矿模式。通过对主要矿床类型形成机制及差异的分析,揭示了构造活动、岩浆侵入和流体运移在成矿过程中的耦合机制。经系统梳理近年来金矿找矿技术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强调了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技术手段在矿产预测方面作用,同时探讨了逐步演化到数据驱动找矿预测方法。针对当前胶西北金矿找矿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如多源数据融合不足、找矿模型偏重地质调查勘探为主、智能找矿方法待加强等),提出以数据驱动等作为胶西北地区未来找矿的关键研究方向,为提高胶西北金矿找矿效率和革新找矿方法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西北 地质背景 成矿模式 找矿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丹巴独狼沟金矿成因矿物学及指针矿物学特征
9
作者 凡韬 赖翔 +12 位作者 程文斌 郎兴海 陈翠华 张海军 向杨燕 张燕 蔡姬敏 马天祺 王春林 彭中山 张超 潘亮 金山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9-224,共16页
四川丹巴独狼沟金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缘,是近年来大渡河金成矿带中发现的一个大型金矿床。区别于典型的造山型金矿,独狼沟金矿中主要的载金矿物为碲铋矿物,在成矿带中也较为特殊,极具研究价值。为精细厘定独狼沟金矿的成因类型,明确矿... 四川丹巴独狼沟金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缘,是近年来大渡河金成矿带中发现的一个大型金矿床。区别于典型的造山型金矿,独狼沟金矿中主要的载金矿物为碲铋矿物,在成矿带中也较为特殊,极具研究价值。为精细厘定独狼沟金矿的成因类型,明确矿床深部及外围的找矿方向,笔者从成因矿物学和指针矿物学的角度出发,通过电子探针(EPMA)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对独狼沟金矿中的黄铁矿、磁黄铁矿、闪锌矿进行微区化学成分分析,利用二阶聚类判别黄铁矿和磁黄铁矿的指针矿物标识特征。测试结果显示,黄铁矿中Ni和Se含量分别为0×10^(-6)~991.72×10^(-6)和32.42×10^(-6)~131.02×10^(-6),平均分别为326.06×10^(-6)和77.74×10^(-6);磁黄铁矿中Ni含量为13.90×10^(-6)~647.62×10^(-6),平均为324.02×10^(-6);闪锌矿中Fe、Zn平均含量分别为8.77%和54.24%。黄铁矿和闪锌矿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独狼沟金矿属于热液型矿床。矿物温度计表明独狼沟金矿成矿温度较高,属于中高温矿床。成矿主阶段的流体logf S_(2)值为-11.6~-4.5,而logf Te_(2)值为-13.0~-7.9。磁黄铁矿和黄铁矿均形成于石英-绢云母-磁黄铁矿阶段,但磁黄铁矿和黄铁矿中的Ni含量均具有较大差异,主成矿阶段来自深源的交代岩石圈地幔热液可能造成了部分磁黄铁矿和黄铁矿中Ni含量明显增高。因此,可将黄铁矿和磁黄铁矿作为独狼沟金矿的指示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学 独狼沟矿床 指针矿物 四川丹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大店沟金矿床金矿物的赋存状态及成因研究
10
作者 司明扬 刘家军 +5 位作者 张斌 曹瑞荣 来召 樊荣 于谦 杜佰松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1,共13页
为研究大店沟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及成因,采用反光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等技术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明确矿石物质组成及金矿物的赋存状态,进而探讨其成因机制。将大店沟金矿床成矿阶段划分为黄铁矿—石英阶段(阶段Ⅰ)、石英—铁白云... 为研究大店沟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及成因,采用反光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等技术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明确矿石物质组成及金矿物的赋存状态,进而探讨其成因机制。将大店沟金矿床成矿阶段划分为黄铁矿—石英阶段(阶段Ⅰ)、石英—铁白云石—硫化物—碲铋化物阶段(阶段Ⅱ)和石英—方解石阶段(阶段Ⅲ)3个阶段。金矿物的赋存方式有裂隙金、粒间金和包裹金,且以裂隙金为主。尽管金矿物的粒度以显微极微粒金(0.0050~0.0002 mm)占主要地位,但显微中粒金与显微细粒金工艺粒度占比较高,其对选矿方法和磨矿细度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金矿物的成色多数在900以上,这与金银比值较高的成矿流体和中低温的成矿温度有关。研究结果为认识大店沟金矿的区域成矿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 赋存状态 成色 成矿阶段 大店沟 西秦岭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大尹格庄金矿床热液蚀变过程化学反应数值模拟
11
作者 王波 邹艳红 +2 位作者 刘占坤 李建林 毛先成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6-294,共19页
大尹格庄金矿床金矿化主要产于招平断裂带下盘的黄铁绢英岩化带中,围岩中广泛发育有红化蚀变和绿泥石化蚀变。利用TOUGHREACT软件对矿床多阶段热液与围岩的化学反应开展数值模拟,以定量探讨不同类型蚀变形成条件,成矿物质迁移形式与矿... 大尹格庄金矿床金矿化主要产于招平断裂带下盘的黄铁绢英岩化带中,围岩中广泛发育有红化蚀变和绿泥石化蚀变。利用TOUGHREACT软件对矿床多阶段热液与围岩的化学反应开展数值模拟,以定量探讨不同类型蚀变形成条件,成矿物质迁移形式与矿化沉淀位置。模拟结果显示,在主成矿阶段,pH值和lgf(O_(2))值显示断裂带环境呈偏酸性和低氧逸度环境,而胶东群和玲珑花岗岩为偏碱性和高氧逸度条件;不同成矿阶段[Au(HS)_(2)]^(-)的化学平衡浓度和特征矿物体积分数值的变化显示,黄铁矿和绢云母沉淀多发生在断裂带附近,胶东群变质岩中发育有绿泥石,花岗岩中则发育有大量钾长石。研究结果表明,绿泥石化蚀变与红化蚀变在氧化性和偏碱性条件下形成,矿化沉淀多发生在断裂带附近,随着成矿物质的迁移,断裂带附近在还原性和偏酸性条件下发生了黄铁绢英岩化蚀变,进而形成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矿化蚀变 水岩反应 TOUGHREACT 大尹格庄矿床 蚀变岩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AMT在胶东前垂柳矿区金矿资源调查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利峰 段留安 +4 位作者 王志军 李子永 刘飞 王小天 韩小梦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4,共11页
胶东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金矿产地,是巨型矿集区。胶莱盆地东北缘位于胶东东部,广泛发育有金多金属矿床。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具有勘探深度大、分辨率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在矿产勘查工作中。通过在胶莱盆地东北... 胶东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金矿产地,是巨型矿集区。胶莱盆地东北缘位于胶东东部,广泛发育有金多金属矿床。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具有勘探深度大、分辨率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在矿产勘查工作中。通过在胶莱盆地东北缘前垂柳金矿区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测量工作,并结合矿区地质资料和岩石电阻率特征,查明了前垂柳矿区构造破碎带的厚度、走向以及花岗岩接触带的深部发育特征,CSAMT解译结果与钻探结果一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验证了前垂柳矿区“三层结构勘查模式”以及前垂柳一带存在“近EW向构造控矿模式”。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可作为该区域金矿勘查的有效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 构造破碎带 矿产勘查 前垂柳 胶莱盆地东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抱伦金矿成矿年代学研究
13
作者 蔡霖 许德如 +1 位作者 单强 苏伟政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3-695,共13页
抱伦金矿位于海南岛西南部的尖峰岩体外接触带,是目前海南岛储量最大的高品位金矿床。针对抱伦金矿成矿时代和成因机制尚不明确的问题,选取抱伦金矿床的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结果表明: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223.8~227.4... 抱伦金矿位于海南岛西南部的尖峰岩体外接触带,是目前海南岛储量最大的高品位金矿床。针对抱伦金矿成矿时代和成因机制尚不明确的问题,选取抱伦金矿床的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结果表明: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223.8~227.4)Ma,^(187)Re-^(187)Os等时线年龄为(224.6±7.2)Ma,表明成矿作用发生在印支期,与海南岛印支期构造、岩浆和变质作用时限相符,确定抱伦金矿为典型造山型金矿;印支期区域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为抱伦金矿提供了成矿流体,而区域性挤压—伸展构造转换为成矿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成矿通道和空间。研究结果深化了对海南岛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的理解,并为类似复杂构造环境下的造山型金矿找矿提供了参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时代 Re-Osmg同位素定年 辉钼矿 印支期 造山型 抱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槐树坪金矿床成矿机制:来自黄铁矿原位微区分析的制约
14
作者 程南南 马毓民 +4 位作者 侯泉林 石梦岩 潘结南 亢怡萱 李剑斌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06-1423,共18页
华北克拉通南缘小秦岭-(崤山)-熊耳山-(外方山)矿集区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带。熊耳山地区槐树坪金矿床的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地层中,受马超营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构造的控制。本研究在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及岩相、... 华北克拉通南缘小秦岭-(崤山)-熊耳山-(外方山)矿集区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带。熊耳山地区槐树坪金矿床的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地层中,受马超营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构造的控制。本研究在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及岩相、矿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探针(EPMA)以及激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等实验分析方法,对槐树坪金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及元素组成特征,黄铁矿的主、微量元素含量特征进行研究,从而探讨矿床成因以及金的成矿机制。实验及分析结果表明,槐树坪金矿Au主要有可见金和不可见金两种赋存形式,可见金主要以自然金(平均Au含量为97.374%)的形式存在,其次为银金矿(平均Au含量为80.019%);而不可见金则以固溶体金和纳米级金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EPMA结果显示黄铁矿S、Fe平均含量分别为53.717%和45.951%,S、Fe原子个数比大于2(nS/nFe>2),表明黄铁矿属于Fe亏损型。LA-ICP-MS分析结果表明,黄铁矿中Cu、Sb、Pb、Bi等元素主要以包裹体的形式存在。黄铁矿Co/Ni比值(1.37~395,平均57.2)大于1、Au/Ag比值(0.012~6,平均为0.832)大于0.5,黄铁矿δS-δFe和Co-Ni-As投图结果均显示槐树坪金矿属于岩浆热液型金矿床。黄铁矿As/Sb比值表明其在沸腾环境中沉淀。结合前人对熊耳山地区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同位素以及成矿时代等的研究,本文认为流体沸腾是造成槐树坪金矿Au沉淀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矿物 成矿机制 LA-ICP-MS 槐树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某蚀变岩型金矿石选矿试验研究
15
作者 王凯金 吴凯 +1 位作者 张照浩 马英强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0-253,共4页
为了确定山东某蚀变岩型金矿石的合理开发利用工艺,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金品位为3.85 g/t,伴生可综合回收元素银品位为4.15 g/t;金主要以裸露金的形式存在,分布率为76.62%,其次为硫化物包裹金,分布率为18.18%。矿石在磨... 为了确定山东某蚀变岩型金矿石的合理开发利用工艺,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金品位为3.85 g/t,伴生可综合回收元素银品位为4.15 g/t;金主要以裸露金的形式存在,分布率为76.62%,其次为硫化物包裹金,分布率为18.18%。矿石在磨矿细度-74μm占50%,以硫酸铜为活化剂,丁基黄药为捕收剂的情况下,采用1粗2精2扫、中矿顺序返回闭路流程处理,可获得Au品位72.20 g/t、Au回收率95.57%、Ag品位75.23 g/t、Ag回收率92.45%的金精矿,尾矿Au品位降至0.18 g/t、S含量降至0.02%、Au损失率仅4.43%,载金硫化矿物回收相当彻底,试验取得了理想的分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岩型矿石 裸露 硫化物包裹 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天山阿希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碳酸盐矿物形成过程及其成矿启示
16
作者 杨虹 彭义伟 +6 位作者 顾雪祥 韩建民 魏征 刘俊平 宋明伟 张焱 陈曦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8-327,共20页
新疆西天山阿希金矿床是赋存于陆相火山岩中的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该矿床成矿过程分为石英-绢云母-黄铁矿(Ⅰ)、石英-黄铁矿(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碳酸盐(Ⅲ)、碳酸盐-石英(Ⅳ)和碳酸盐(Ⅴ)5个阶段。碳酸盐矿物是金矿石中除... 新疆西天山阿希金矿床是赋存于陆相火山岩中的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该矿床成矿过程分为石英-绢云母-黄铁矿(Ⅰ)、石英-黄铁矿(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碳酸盐(Ⅲ)、碳酸盐-石英(Ⅳ)和碳酸盐(Ⅴ)5个阶段。碳酸盐矿物是金矿石中除石英外最主要的非金属矿物,其组构与成分特征记录了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流体演化信息。笔者对阶段Ⅱ皮壳状石英中自形粗粒白云石(Dol-Ⅰ)、阶段Ⅲ叶片状白云石(Dol-Ⅱ)、阶段Ⅳ脉状白云石(Dol-Ⅲ)和阶段V脉状方解石(Cal-Ⅳ)开展了岩相学观察、阴极发光拍摄、电子探针和C-O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Dol-Ⅰ由白云石(Dol-Ⅰa)和铁白云石(Dol-Ⅰb)组成,二者的FeO含量(0.31%~0.68%、14.17%~14.66%)差异显著;Dol-II和Dol-III的Fe O含量(0.63%~1.48%、1.57%~3.89%)相似,均属含铁白云石。DolⅢ和Cal-Ⅳ的δ^(13)C_(V-PDB)均值分别为3.05‰、2.48‰,与海相碳酸盐的碳同位素组成相似,表明流体中碳可能源自矿区基底灰岩;二者的δ^(18)O_(SMOW)均值为15.72‰和15.68‰,呈负向飘移,可能是循环大气降水萃取赋矿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所致。阶段Ⅱ皮壳状矿石从脉壁向中心分别形成平行的含载金硫化物的石英微条带、梳状石英、胶状结构“球状”石英和Dol-Ⅰ,表明它是成矿流体经历多次流体沸腾作用后,酸性气体逸失和硫化物大量沉淀的碱性条件下的产物。阶段Ⅲ中Dol-Ⅱ呈叶片状发育在烟灰色隐晶质石英中,表明它是流体初始沸腾过程中从非平衡过饱和热液体系中直接析出的产物。阶段Ⅳ中Dol-Ⅲ呈自形粗粒的白云石脉穿切早期矿脉,它是在浅地表成矿环境稳定的条件下缓慢结晶形成的。阶段Ⅴ中Cal-Ⅳ呈自形粗粒分布于成矿系统边缘,在温压降低的条件下,由热液中CO_(2)、_(H2)S逸失以及HCO^(3-)解离产生的CO_(3)^(2-)与Ca^(2+)结合所形成。综合碳酸盐矿物组构学、主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笔者认为流体沸腾是阿希金矿床阶段Ⅱ、阶段Ⅲ矿质富集沉淀的关键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矿物 组构学特征 主量元素 碳氧同位素 阿希矿床 新疆西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雪峰弧形构造带金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
17
作者 肖丹 宋维国 +1 位作者 严志飞 李昌元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0-463,共14页
湖南雪峰弧形构造带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之江南古陆(江南造山带)西段,是湖南乃至华南地区最重要的金矿成矿区带之一。本文基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通过典型金矿床地质特征、成岩成矿年代学、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矿床共生组合等多方面... 湖南雪峰弧形构造带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之江南古陆(江南造山带)西段,是湖南乃至华南地区最重要的金矿成矿区带之一。本文基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通过典型金矿床地质特征、成岩成矿年代学、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矿床共生组合等多方面研究,对区域金矿成矿规律和成矿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并探讨区内金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研究认为,区内金矿床具有造山型金矿特征,主要赋矿于前寒武系中,受不同规模、序次脆性-韧性剪切带控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元古界,可能有深源物质加入,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热液,成矿过程中有岩浆或深源流体叠加,后期大气降水加入。区内金矿形成与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成矿作用经历了新元古代江南造山带构造演化-富金地层形成,加里东陆内造山-金成矿第一次高峰期,印支晚期陆内造山运动第二次金成矿期。该研究成果对丰富区内金矿成矿理论、开展区内下一步金矿勘查评价、助力湖南万亿矿业产业集群发展,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金矿资源保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地质背景 成矿规律 矿床成因 成矿模式 雪峰弧形构造带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峰隆起带金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指示意义:以沃溪和万古金矿为例
18
作者 陈海龙 权永彬 +5 位作者 陈平波 欧阳志强 张威 彭欢 卜建财 陈勇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255,共23页
前期有机烃深部找矿实践表明,沃溪、万古金矿床深边部呈现的深源叠加异常,与其外围矿化体所展现的同生叠加异常,在深部找矿意义上存在显著差异。为进一步探索两者在Au与有机质的成矿成晕机理方面的不同,聚焦于雪峰隆起带大中型金矿床(... 前期有机烃深部找矿实践表明,沃溪、万古金矿床深边部呈现的深源叠加异常,与其外围矿化体所展现的同生叠加异常,在深部找矿意义上存在显著差异。为进一步探索两者在Au与有机质的成矿成晕机理方面的不同,聚焦于雪峰隆起带大中型金矿床(沃溪和万古)和外围矿化体(浅表金矿化良好但深部矿化较差),综合运用岩石热解分析(Rock-Eval)、氯仿沥青“A”抽提及族组分分离定量、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流体包裹体及CH-O-S稳定同位素示踪等方法和手段,针对成矿地质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展开对比研究,进而探讨两者Au−有机质的成矿成晕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大中型金矿床与外围矿化体成矿地质特征不同。前者经历区域变质热液充填交代作用和后期深源流体叠加成矿过程;后者只经历区域变质热液的充填交代成矿过程。②两者都存有吸附型有机质,且有机质来源与原始沉积环境具有相似性。然而,大中型金矿床w(TOC)明显高于外围矿化体50%以上,同时有机质的氧指数、烃指数分别低于矿化体10倍和3~8倍等,这说明大中型金矿床有机质的丰度和成熟度更高。③C-H-O-S稳定同位素示踪表明,大中型金矿床成矿物质来自地幔,成矿流体来自幔源流体多层次演化混合而成的“深源流体”;外围矿化体成矿物质仅来自含矿地层,其成矿流体来自地壳浅表流体混合而成的“浅源流体”,这体现出两者成矿流体动力学机制和混合机制上的差异,进而导致成矿地质意义不同。④两者成矿流体中有机质来源不同。大中型金矿床除吸附型有机质外,还存在“深源流体”带来的“增量”有机质叠加;外围矿化体仅存在吸附型有机质。这可能是大中型金矿床w(TOC)明显高于外围矿化体的主要原因。⑤两者Au与有机质的成矿成晕机理不同。大中型金矿床中,幔源流体携带的Au以Au(CH_(3))^(2+)、[Au(CH_(2)NH_(2)COO)]^(2+)等有机络合物或螯合物结合方式为主,且有液态和气态2种迁移模式;外围矿化体中,浅源流体Au与有机质以物理吸附结合方式为主,失去了Au形成有机络合或螯合的地球化学意义。这一差异表现为大中型金矿床不同载体(矿体及上覆岩层或土壤)中有机烃类异常强度较强,Au与有机烃相关性良好;外围矿化体中不同载体中,有机烃类异常强度相对较弱,Au与有机烃相关性较差。这一结论与前期有机烃深部找矿实践提出的“深源流体成矿−成矿物质来自深源−Au与有机烃相关性良好−深源叠加异常−深部找矿潜力较大”以及“浅源流体成矿−成矿物质仅来自地层−Au与有机烃相关性较差−同生叠加异常−深部找矿潜力较差”的认识高度契合。研究结果可为勘查地球化学深部找矿潜力评价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成矿机理 矿化体 矿床 雪峰隆起带 沃溪 万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自动定量分析技术在金的赋存状态研究中的应用——以新疆金坝金矿为例
19
作者 莫凌超 赵立群 +3 位作者 牛斯达 周亚坤 陈彤 牛向龙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62-164,共3页
金的赋存状态研究对矿床成因机制解析、资源综合利用及选矿工艺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传统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探针分析技术在处理微粒金矿物(<10μm)、复杂载金矿物组合及微细粒嵌布特征时存在检测灵敏度不足、统计代表性差等局限... 金的赋存状态研究对矿床成因机制解析、资源综合利用及选矿工艺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传统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探针分析技术在处理微粒金矿物(<10μm)、复杂载金矿物组合及微细粒嵌布特征时存在检测灵敏度不足、统计代表性差等局限性。近年来,基于扫描电镜(SEM)的矿物自动定量分析技术(如TIMA、AMICS、MLA、BPMA等)在微米级矿物成分与结构定量分析领域的突破,为揭示金矿物的微观赋存规律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状态 矿物自动分析 多模态数据融合 智能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重分形与随机森林的新疆哈巴河金矿成矿预测
20
作者 简富源 张子鸣 +5 位作者 董岳霖 张文璟 郝风云 王一鸣 王宇 张振杰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94,共17页
大数据时代,基于机器学习的矿产智能预测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分形与多重分形的非线性理论技术与矿产资源智能预测研究相结合,可以为矿产预测提供新思路与技术支撑。本文以新疆哈巴河金矿基地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以区域构造-矿化蚀... 大数据时代,基于机器学习的矿产智能预测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分形与多重分形的非线性理论技术与矿产资源智能预测研究相结合,可以为矿产预测提供新思路与技术支撑。本文以新疆哈巴河金矿基地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以区域构造-矿化蚀变-磁异常-激电异常为基础的四要素信息找矿模型,实现了一种基于多重分形与随机森林算法的智能预测流程。运用S-A多重分形滤波技术和局部奇异性分析方法,分离区域物化数据变化背景与叠加异常,提取隐蔽的深部致矿弱信息;通过C-Nsum多重分形模型揭示钻孔Au指标含量隐藏的非线性特征,标定异常下限;使用随机森林与SHAP方法进行综合信息集成与特征贡献评价,实现了金矿产资源定量预测,圈定了3个成矿靶区且得到钻探验证,证明了多重分形理论在哈巴河金矿区矿产定量预测中的有效性,为后续的矿产勘查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多重分形模型 局部奇异性分析 随机森林 矿产预测 机器学习 哈巴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