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大面积人工种植试验初报 被引量:7
1
作者 郭江平 李文华 +1 位作者 木巴里克 阿里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33-136,共4页
人工种植甘草是治沙工程中的内容之一 ,试验通过采取机械直播的方式种植甘草 ,研究了不同播种深度、灌溉水平、种植密度对出苗率、保苗率及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灌溉条件下 ,甘草播种量为 2 2 .5kg/hm2 ,密度 30万株 /hm2 ;在喷... 人工种植甘草是治沙工程中的内容之一 ,试验通过采取机械直播的方式种植甘草 ,研究了不同播种深度、灌溉水平、种植密度对出苗率、保苗率及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灌溉条件下 ,甘草播种量为 2 2 .5kg/hm2 ,密度 30万株 /hm2 ;在喷水条件下 ,喷水时数达 2 0h,灌溉总额约为 1 50 0 m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尔甘草 机械直播种植 人工种植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地区乌拉尔甘草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高梦哲 袁晓霞 +3 位作者 杨冰洁 申奥龙 李华 冀照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1,共7页
为探究乌拉尔甘草共生根瘤菌的微进化历程,温室条件下种植乌拉尔甘草捕捉当地土壤中根瘤菌,共分离得到根瘤菌21株,基于核心基因recA序列鉴定菌株的种属分别为豌豆根瘤菌(Rhizobium leguminosarum)、阿拉米根瘤菌(Rhizobium alamii)、阳... 为探究乌拉尔甘草共生根瘤菌的微进化历程,温室条件下种植乌拉尔甘草捕捉当地土壤中根瘤菌,共分离得到根瘤菌21株,基于核心基因recA序列鉴定菌株的种属分别为豌豆根瘤菌(Rhizobium leguminosarum)、阿拉米根瘤菌(Rhizobium alamii)、阳陵根瘤菌(Rhizobium yanglingense)、菜豆根瘤菌(Rhizobium phaseoli)、圆明园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 yuanming ense)、Rhizobium sp.I和Bradyrhizobium sp.II,其中Rhizobium sp.I为第一优势菌群,Bradyrhizobium sp.II为第二优势菌群,群落结构相对单一,核苷酸多态性(π)较低(范围为0.00205~0.01791,平均值为0.010406),遗传距离(Dxy)较远(范围为0.0688~0.1935,平均值为0.1483),基因交流指数(Nm)较低(范围为0.02~17.10,平均值为3.048)。综上所述,内蒙古东部地区乌拉尔甘草根瘤菌遗传多样性较高,在进化历史上基因交流频率较低,具有较强的遗传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乌拉尔甘草 遗传多样性 内蒙古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甘草早期实生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3
作者 高嵩 林广宇 +4 位作者 孙航 王姣 刘梦醒 穆春生 王俊锋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甘草是我国重要的药饲两用植物,其苗期根系生长对土壤水分含量变化极为敏感,是影响后期总生物量形成的关键因素.为探究干旱对早期甘草实生苗根系形态与生长及旱后恢复能力的影响,设置4个梯度的干旱胁迫(对照、轻度、中度、重度,分别对应... 甘草是我国重要的药饲两用植物,其苗期根系生长对土壤水分含量变化极为敏感,是影响后期总生物量形成的关键因素.为探究干旱对早期甘草实生苗根系形态与生长及旱后恢复能力的影响,设置4个梯度的干旱胁迫(对照、轻度、中度、重度,分别对应80%~85%,60%~65%,40%~45%,25%~30%田间持水量)及旱后复水处理,研究了干旱胁迫及复水对甘草早期实生苗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加剧,甘草地上、地下生物量、总根长、表面积、体积以及直径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轻度干旱胁迫后复水甘草地上、地下生物量以及总根长、表面积、体积均可恢复至对照水平,中度干旱胁迫后复水补偿生长作用较弱,而重度干旱胁迫后复水无补偿作用.在生产实践中,苗期适宜的水分管理是甘草成功建植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干旱 复水 根系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乌拉尔甘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比较研究
4
作者 白小红 陈文燕 +5 位作者 李琴 王奕璇 张雪 王磊 曲文杰 朱林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6-209,共14页
通过对8个不同种源乌拉尔甘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种源乌拉尔甘草种子萌发特性和幼苗形态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21~1.91,变异系数为11.05%~83.55%。伊犁种子在各温度下有较高的... 通过对8个不同种源乌拉尔甘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种源乌拉尔甘草种子萌发特性和幼苗形态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21~1.91,变异系数为11.05%~83.55%。伊犁种子在各温度下有较高的发芽率,说明其对萌发温度具有较高的耐受性。种子长度、宽度与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种子千粒重与种子发芽势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株高与种子发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59,P≤0.01)。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表明,赤峰种源品质最好,综合评价D值为0.89,其后依次为会宁和杭锦旗,D值分别为0.83和0.75,可作为人工育种的优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尔甘草 表型性状 种子萌发特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Glycyrrhize uralensis)不同分布区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生长特征比较 被引量:14
5
作者 尚辛亥 阎玉凝 王文全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16,20,共5页
试验选取甘草不同分布区较少受干扰群落为研究对象,用样线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群落调查,分析了各甘草分布群落特征和地上生物量特点。结果表明:甘草分布区内,物种数由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减少,各群落中物种丰富度指数随着纬度... 试验选取甘草不同分布区较少受干扰群落为研究对象,用样线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群落调查,分析了各甘草分布群落特征和地上生物量特点。结果表明:甘草分布区内,物种数由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减少,各群落中物种丰富度指数随着纬度的降低而降低,多样性指数镇赉最高,盐池最低;均匀度指数杭锦旗最高,群落间的相似性系数都小于0.5;杭锦旗甘草群落中甘草占绝对优势,甘草重要值达到0.26;各群落甘草地上生物量差异较大,其中杭锦旗甘草地上生物量最大,占总生物量的90.36%。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认为,发展甘草培植产业应以杭锦旗周围为最佳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群落结构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入药甘草繁育系统和授粉方式的研究
6
作者 汪连海 岳庆春 +5 位作者 李军 吕奕彤 杜弢 张会元 张兴泉 邱黛玉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3-189,共7页
分析比较3种入药甘草的花部特征、繁殖器官和传粉器官,研究甘草授粉方式,设置6个杂交处理统计结实率研究甘草授粉方式,观察和测量甘草小花、繁育器官和传粉器官,结合方差分析比较3种甘草繁育系统差异。结果表明,3种甘草均为蝶形花,小花... 分析比较3种入药甘草的花部特征、繁殖器官和传粉器官,研究甘草授粉方式,设置6个杂交处理统计结实率研究甘草授粉方式,观察和测量甘草小花、繁育器官和传粉器官,结合方差分析比较3种甘草繁育系统差异。结果表明,3种甘草均为蝶形花,小花由1片旗瓣包被2片翼瓣和2片龙骨瓣组成,3种甘草之间形状、颜色,小花口径、旗瓣、翼瓣和龙骨瓣存在差异;3种甘草花絮、果穗、荚果均有不同,成为鉴定甘草品种的典型特征,影响甘草种子产量的主要原因是小花没有完成授粉;甘草传粉器官大于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传粉器官没有差异;甘草自交率为3.06%,异交率为25.14%,同株异花授粉结实率为50.33%,异株异花授粉结实率为45.89%。甘草为豆科蝶形花亚科异花授粉植物,通过花絮、果穗、荚果可以有效鉴定3种药用甘草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花部特征 杂交亲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乌拉尔甘草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评价
7
作者 熊财智 曹金凤 +2 位作者 赵江源 李铭刚 丁建海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49-152,共4页
采用组织块分离法,从野生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根部分离得到一株内生真菌GG5-1,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Neocosmospora rubicola。通过生长速率法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 采用组织块分离法,从野生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根部分离得到一株内生真菌GG5-1,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Neocosmospora rubicola。通过生长速率法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进行抑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乌拉尔甘草内生真菌GG5-1大米发酵提取物在0.1 mg/mL对油菜菌核病菌有强烈的抑制效果,抑制率为(97.28±0.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尔甘草 内生真菌 分离鉴定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熊蜂授粉对甘草种子繁育的影响
8
作者 汪连海 陈致力 +11 位作者 李岩 高璠 韩雪梅 吕奕彤 杜弢 陈红刚 高素芳 胡朝栋 徐学军 余志伟 张会元 邱黛玉 《耕作与栽培》 2025年第7期23-27,共5页
为研究地熊蜂辅助授粉对甘草种子繁育产量的影响,以地熊蜂蜂箱处为中心,设置50、100、150、200、250、300 m共6个检测点(位点),测定甘草种子繁育的相关指标,利用统计方法获得地熊蜂授粉给甘肃省甘草种子带来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6个检... 为研究地熊蜂辅助授粉对甘草种子繁育产量的影响,以地熊蜂蜂箱处为中心,设置50、100、150、200、250、300 m共6个检测点(位点),测定甘草种子繁育的相关指标,利用统计方法获得地熊蜂授粉给甘肃省甘草种子带来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6个检测位点中50 m处地熊蜂授粉产量最高,为20.28 kg/667 m^(2),显著高于其他位点;地熊蜂辅助授粉可以有效提高果穗数、果荚数、千粒重和发芽率;甘肃省甘草种子用种量为815.15 t,可获得最大经济效益2.09亿元。综上,地熊蜂辅助授粉可以有效提高甘草种子产量,增加甘草制种田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熊蜂 甘草 种子繁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肥对甘草根系养分含量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雪 邱黛玉 +3 位作者 姜侃 包芳 袁菲菲 许世峰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71-1786,共16页
为解决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栽培过程中土壤养分失衡、养分吸收效率低、产量和质量低而不稳等问题,在常规施肥(CK)基础上配施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J)、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K)及复合菌剂(W),... 为解决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栽培过程中土壤养分失衡、养分吸收效率低、产量和质量低而不稳等问题,在常规施肥(CK)基础上配施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J)、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K)及复合菌剂(W),研究微生物肥对轮作、连作茬口甘草产量和质量、根系养分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以期为甘草高效施肥并提高其产量品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与CK相比,J、K和W处理分别使轮作甘草增产22.53%、36.92%和22.92%、连作甘草增产16.17%、41.94%和23.73%,轮作甘草中甘草酸含量分别提高0.98、0.79和0.24个百分点、甘草苷含量分别提高0.42、0.28和0.27个百分点,连作甘草中甘草酸含量分别提高0.54、0.32和0.77个百分点,甘草苷含量分别提高0.12、0.26和0.30个百分点(P<0.05);J、K和W处理均通过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甘草根系氮、磷、钾类养分含量,从而增加甘草产量和质量;其中K处理使轮作与连作甘草土壤铵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含量显著提高24.82%~30.53%和24.61%~35.59%,从而使轮作与连作甘草根系全磷含量增加83.83%和48.70%、全钾含量增加63.37%和58.70%,最终达到增产提质的效果。枯草芽孢杆菌综合施用效果最佳,在甘草栽培中极具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微生物肥 轮作 连作 产量 主要活性成分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黄腐酸钾对NaCl胁迫下甘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佳琳 王晓琴 +5 位作者 魏少奇 张奥 王素巍 薛焱 贾鑫 曹阳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68,共7页
为探究外源黄腐酸钾(FA)对NaCl胁迫条件下甘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设置不同浓度NaCl溶液处理,筛选出NaCl胁迫的阈值,再设置不同浓度黄腐酸钾溶液处理,筛选对甘草种子萌发促进效果最显著的黄腐酸钾浓度。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Cl溶... 为探究外源黄腐酸钾(FA)对NaCl胁迫条件下甘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设置不同浓度NaCl溶液处理,筛选出NaCl胁迫的阈值,再设置不同浓度黄腐酸钾溶液处理,筛选对甘草种子萌发促进效果最显著的黄腐酸钾浓度。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甘草种子萌发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75 mmol/L是NaCl溶液对甘草种子萌发产生抑制作用的阈值。FA浸种对NaCl胁迫下甘草种子萌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0.5 g/L FA浸种处理可以有效缓解NaCl胁迫对甘草种子萌发造成的抑制作用,且能有效促幼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NACL胁迫 黄腐酸钾 种子萌发 幼苗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配施对连作甘草及其土壤养分的影响
11
作者 王雪 邱黛玉 +2 位作者 包芳 袁菲菲 许世峰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00-1311,共12页
为探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在改善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土壤养分环境和增产提质方面的施用效果,本研究以连作甘草为研究对象,设置解淀粉芽孢杆菌粉剂(J)、枯草芽孢杆菌颗粒剂(K)及微生物液体菌剂(W)3个处理和1个常规施肥对照(C... 为探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在改善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土壤养分环境和增产提质方面的施用效果,本研究以连作甘草为研究对象,设置解淀粉芽孢杆菌粉剂(J)、枯草芽孢杆菌颗粒剂(K)及微生物液体菌剂(W)3个处理和1个常规施肥对照(CK),测定连作甘草根部和土壤养分含量、产量和质量,以明确不同微生物菌剂影响连作甘草产量和质量的途径,并筛选施用效果最佳的微生物菌剂。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J、K和W处理连作甘草产量分别增加16.17%、41.94%和23.73%,甘草酸含量分别提高0.32、0.54和0.77个百分点,甘草苷含量分别提高0.12、0.26和0.30个百分点,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42.71%、28.00%和14.71%,土壤全钾含量分别增加25.18%、24.04%和13.23%,土壤全磷含量分别增加15.33%、24.67%和14.67%,整体表现为枯草芽孢杆菌颗粒剂作用效果最为显著(P<0.05);J和K处理通过增加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使连作甘草根部全磷吸收效率分别较CK显著提高12.99和35.24个百分点,全钾吸收效率分别较CK显著提高6.03和19.82个百分点,进而增加产量和质量;W处理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全钾含量使连作甘草根部全磷和全钾吸收效率分别较CK显著提高27.31和11.51个百分点,进而增加产量和质量。综上,不同微生物菌剂可通过增加土壤养分含量促进连作甘草根部养分吸收,达到增产提质的效果,其中枯草芽孢杆菌颗粒剂在连作甘草中的施用效果最佳。本研究为微生物菌剂在甘草栽培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微生物菌剂 连作 养分吸收效率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年限甘草不同药用部位质量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永福 范伟兵 +6 位作者 马恩耀 吴进轩 李红平 安子龙 陈建雷 朱宣青 王文博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究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不同药用部位和生长年限的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差异,为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的甘草中有效成分甘草苷和甘草酸为检测标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目的]探究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不同药用部位和生长年限的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差异,为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的甘草中有效成分甘草苷和甘草酸为检测标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并比较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甘草药材不同药用部位和生长年限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以化学成分角度来探讨中药的质量。[结果]甘草各药用部位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侧根>主根>全根>浮根>须根>芦头;侧根、主根和全根中甘草苷含量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的规定(≥0.50%);侧根中甘草酸含量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的规定(≥2.0%);3年生甘草药材质量最佳。[结论]传统加工方式中直接除去的须根,可作为提取甘草苷的原材料。该研究可为甘草的采收、加工、规格等级划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质量研究 药用部位 生长年限 甘草苷 甘草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P分子标记技术的杭锦旗甘草指纹图谱构建
13
作者 潘雨晴 赵心阳 +2 位作者 张飞飞 段妍妮 李雅丽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共8页
杭锦旗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赋予了当地甘草皮色红、粉性足、含酸多、切面光等优良特性,成为我国乌拉尔甘草的典型代表。目前杭锦旗流通的甘草种子50%以上品种混杂,遗传背景不明确,给道地甘草资源的鉴定、保护等工作造成困难。以在... 杭锦旗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赋予了当地甘草皮色红、粉性足、含酸多、切面光等优良特性,成为我国乌拉尔甘草的典型代表。目前杭锦旗流通的甘草种子50%以上品种混杂,遗传背景不明确,给道地甘草资源的鉴定、保护等工作造成困难。以在杭锦旗境内不同地理居群收集的野生甘草种子为研究对象,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以及Illumina测序平台开发SNP位点,获得的测序结果,Q20为97.14%~98.81%,Q30为92.60%~93.80%,经过测序结果与参考基因组比对筛选,共获得25772206个SNP标记位点,这些SNP变异位点次等位基因频率(MAF)平均值为0.16,SNP标记多态性信息含量平均值为0.235。通过多个指标筛选原始SNP位点,最终获得来自28份样本的能够鉴定杭锦旗甘草的368个SNP标记,构建了相应的DNA指纹图谱并进行了相关的遗传进化分析。结合交叉验证错误率结果,认为这28个样本有2个原始祖先。从28个主成分中最终确定3个主成分,分别为PC1、PC2、PC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SNP分子标记 遗传进化分析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解吸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分析研究炙甘草炮制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机制
14
作者 刘莹 余琳琳 +2 位作者 方小伟 陈焕文 吴栋 《质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0-452,共13页
利用蜂蜜炮制加工甘草可增加其有效成分含量,具有补益作用,但炮制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机制尚不明确,且产地与炙甘草品质密切相关。本实验在无需任何样品预处理的条件下,采用中性解吸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ND-EESI-MS)技术,以80%甲醇为萃取剂... 利用蜂蜜炮制加工甘草可增加其有效成分含量,具有补益作用,但炮制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机制尚不明确,且产地与炙甘草品质密切相关。本实验在无需任何样品预处理的条件下,采用中性解吸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ND-EESI-MS)技术,以80%甲醇为萃取剂,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甘草蜜炙过程中4种不同炮制程度的甘草样本进行分析,并比较了内蒙古、新疆、甘肃、安徽、广东和江西等产地的炙甘草品质。采用碰撞诱导解离(CID)对目标离子进行分析,共鉴定出炙甘草中35种化合物,其中己醛、辛醛、丝氨酸、脯氨酸、己酸甲酯、水杨酸甲酯、柠檬烯、山奈酚、香橙素和甘草香豆素等17种化合物在正离子模式下检出;没食子酸、咖啡酸、甘草素、芒柄花素、柚皮素、光甘草定、甘草苷、芹糖甘草苷、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等18种化合物在负离子模式下检出。结果表明,基于质谱分析数据的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可有效区分甘草蜜炙过程中4种不同炮制程度的甘草样本,且光甘草酚、刺槐黄素、甘草香豆素和甘草次酸等物质含量在加工过程中不断积累;6种地理来源的炙甘草样本可有效区分,其中,内蒙古炙甘草中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素和柚皮素等物质含量较高,品质较优。该方法为快速、原位、无损分析中药材炮制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解吸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ND-EESI-MS) 甘草 主成分分析(PCA)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 有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钙对甘草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安钰 张清云 +1 位作者 李生兵 王东清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5-193,共9页
【目的】为揭示宁夏中部干旱带甘草优质高产栽培过程中甘草对不同钙浓度的适应机制,探究了外源钙对甘草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乌拉尔甘草为试验材料,设置0(CK)、5(G_(1))、10(G_(2))、15(G_(3))、20 mmol/L(G_(4))5个钙... 【目的】为揭示宁夏中部干旱带甘草优质高产栽培过程中甘草对不同钙浓度的适应机制,探究了外源钙对甘草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乌拉尔甘草为试验材料,设置0(CK)、5(G_(1))、10(G_(2))、15(G_(3))、20 mmol/L(G_(4))5个钙浓度,分析比较了不同浓度外源钙处理下甘草生长、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出适宜甘草生长的外源钙施用浓度。【结果】随着钙浓度的增加,甘草主根长、主根直径、单根鲜质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且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甘草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整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钙浓度为10 mmol/L时,Tr、Pn、Gs、SOD活性、CAT活性均达到峰值,且Pn、Gs显著高于对照(P<0.05)。MDA含量随着钙浓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各浓度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钙浓度为10mmol/L时的MDA含量最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钙浓度为10mmol/L时,隶属函数值的均值最大,为0.739。【结论】施用外源钙有利于改善甘草的生理生化特性,促进生长发育;10mmol/L钙浓度是甘草生长的最佳施用量,可为干旱地区甘草的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外源钙 生理特性 隶属函数法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总黄酮对艰难梭菌的体内外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剑峰 任丽蓉 +1 位作者 黄博 刘希望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1-66,共6页
考察甘草总黄酮对艰难梭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抗菌机制,为艰难梭菌感染(CDI)的防治和甘草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计数法测定了甘草总黄酮对艰难梭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生长曲线和杀菌曲线。通过扫描... 考察甘草总黄酮对艰难梭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抗菌机制,为艰难梭菌感染(CDI)的防治和甘草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计数法测定了甘草总黄酮对艰难梭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生长曲线和杀菌曲线。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碘化丙啶(PI)摄取试验、胞外蛋白和ATP含量的测定,检测了甘草总黄酮对细菌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建立了小鼠CDI模型,以体重变化和存活率为指标,评价了甘草总黄酮的体内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甘草总黄酮对艰难梭菌的MIC和MBC分别为12.5μg/mL和25μg/mL,具有快速杀菌的特征。甘草总黄酮可显著破坏细菌细胞膜,导致ATP和蛋白等胞内物质的泄露,使细菌形态发生显著改变,进而导致菌体死亡。甘草总黄酮可显著缓解CDI小鼠的体重下降,7 d存活率为100%,疗效与万古霉素相当。甘草总黄酮具有显著的体内外抗艰难梭菌活性,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是其可能的抗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菌 甘草总黄酮 抗菌作用 细胞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甘草幼苗光合特性及根系吸水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常乐乐 范子晗 +3 位作者 梁昊枫 李哲 张岁岐 李玉萍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2-393,共12页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为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作物。土壤水分是限制甘草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研究其抗旱适应性表现对甘草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为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作物。土壤水分是限制甘草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研究其抗旱适应性表现对甘草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胀果甘草(G.inflata)和乌拉尔甘草(G.uralensis)幼苗的光合特性和根系吸水能力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干旱胁迫7 d后胀果甘草和乌拉尔甘草幼苗地上部干重和根系干重均显著降低,其中地上部干重分别降低56.10%、62.50%,地下部干重分别降低16.67%和28.57%,而根冠比均有所增加。干旱胁迫均造成了胀果甘草和乌拉尔甘草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和气孔导度(G_(s))的降低,与对照相比,其下降幅度分别为41.73%、67.22%,62.21%、75.38%,66.02%、82.60%。干旱胁迫下甘草幼苗荧光特性也被显著抑制(P<0.05),其中胀果甘草幼苗的光系统Ⅱ潜在活性(F_(v)/F_(o))和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_(v)/F_(m))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21.94%和9.09%,乌拉尔甘草幼苗的F_(v)/F_(o)和F_(v)/F_(m)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35.10%和10.39%;胀果甘草和乌拉尔甘草幼苗的光化学淬灭系数(qP)在15%PEG胁迫下分别降低17.65%和27.27%。干旱胁迫降低了两种甘草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水势,其中胀果甘草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11.07%,叶水势降低19.54%;乌拉尔甘草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13.91%,叶水势降低62.56%。干旱胁迫抑制了两种甘草的根系生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减少但增加了总根长,其中胀果甘草根系显著小于乌拉尔甘草,但胀果甘草干旱胁迫下整株根系水力学导度降幅小于乌拉尔甘草。说明在受到干旱胁迫时,胀果甘草可以保持较高的光合作用优势,同时其根系较小具有更高的根系效率,通过更强的根系吸水能力提高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更强的抗旱能力。本研究可为补充完善甘草耐旱性理论提供依据,并为人工栽培及旱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干旱胁迫 光合特性 根系水力学导度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拉尔甘草不同组织可培养内生菌分离筛选及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初筛
18
作者 孔晓双 魏然 +5 位作者 董应宏 侯敏 买尔哈巴·艾合买提 侯新强 杨文琦 崔卫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9-208,共10页
【目的】研究新疆阿勒泰地区乌拉尔甘草不同组织可培养内生菌的资源状况以及选育高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方法】以乌拉尔甘草为材料,运用组织匀浆法与16S rDNA和ITS-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方式,对其主根、须根、茎、叶中的内生菌... 【目的】研究新疆阿勒泰地区乌拉尔甘草不同组织可培养内生菌的资源状况以及选育高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方法】以乌拉尔甘草为材料,运用组织匀浆法与16S rDNA和ITS-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方式,对其主根、须根、茎、叶中的内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采用七叶苷培养基和β-葡萄糖苷酶酶活力测定筛选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结果】从甘草中分离获得内生菌共48株,其中内生细菌33株,内生真菌15株。在主根和茎部位分离内生细菌数量最多,内生真菌在主根中定殖的数量最多。33株甘草内生细菌隶属于8个属,芽孢杆菌属菌株分离获得最多,且甘草主根部位的内生细菌分离种类最多,在甘草不同组织中多样性表现为主根>须根=茎=叶。15株甘草内生真菌隶属于7个属,枝孢属是甘草内生真菌的优势属,内生真菌在不同组织中多样性表现为主根>茎>叶>须根。共有12株具有产β-葡萄糖苷酶的能力,其中分离自主根部位的菌株最多,占比41.7%。【结论】甘草主根组织的可培养内生菌的多样性相较其他组织丰富,且主根部位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较多,是选育产酶菌株的优势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尔甘草 可培养内生菌 筛选 Β-葡萄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诃子、甘草与制草乌配伍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
19
作者 李林 李晗 +7 位作者 陈腾飞 黄鹤 高云航 宋玲 侯红平 张广平 杨红 叶祖光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754-3760,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制草乌与诃子、甘草,以及3味药配伍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从毒性角度探讨诃子和甘草是否对制草乌减毒。方法:采取单次灌胃给药的方式,以加权回归(Bliss)法测定半数致死数量(LD_(50))并分别对各剂量组进行一般症状...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制草乌与诃子、甘草,以及3味药配伍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从毒性角度探讨诃子和甘草是否对制草乌减毒。方法:采取单次灌胃给药的方式,以加权回归(Bliss)法测定半数致死数量(LD_(50))并分别对各剂量组进行一般症状观察、体质量和摄食量的测定。结果:制草乌组LD_(50):798.77 mg/kg,诃子-制草乌组LD_(50):927.27 mg/kg,甘草-制草乌组LD_(50):801.28 mg/kg,诃子-甘草-制草乌组LD_(50):1080.9 mg/kg。给药后第1天与空白组比较制草乌组小鼠体质量和摄食量显著降低,配伍组体质量和摄食量明显降低。第3天后小鼠体质量和摄食量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诃子与甘草对制草乌具有一定减毒作用,其中减毒作用由强至弱依次为诃子-甘草-制草乌组>诃子-制草乌组>甘草-制草乌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乌 诃子 甘草 配伍 减毒 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数量 扎冲十三味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平移种植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敖远 吴少刚 +5 位作者 乌仁陶格斯 陈嘉琪 王春梅 李灏 石垒 周磊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6期26-27,34,共3页
我国人工种植甘草有多年历史,近年来甘草栽培的农艺措施改进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笔者在多年甘草推广的基础上,根据甘草种植情况,总结了甘草平移种植技术要点,同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甘草平移种植的经济效益,以期促进甘草产业发展。
关键词 甘草 平移种植 经济效益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