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OM的全球M_(2)正压潮数值模拟
1
作者 付庆军 林磊 +1 位作者 谭伟 王胜利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0,共10页
普林斯顿海洋模型(POM)是应用较为广泛的区域海洋数值模型,但在全球潮汐数值模拟中的适用性尚待检验。本研究将三极网格和潮汐势引入POM中,对包含北极点的海洋潮波问题进行模拟,并建立水平分辨率1°×1°的全球大洋潮波数... 普林斯顿海洋模型(POM)是应用较为广泛的区域海洋数值模型,但在全球潮汐数值模拟中的适用性尚待检验。本研究将三极网格和潮汐势引入POM中,对包含北极点的海洋潮波问题进行模拟,并建立水平分辨率1°×1°的全球大洋潮波数值模型,对全球M_(2)正压潮波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太平洋存在5个M_(2)分潮无潮点,大西洋存在4个M_(2)分潮无潮点,印度洋存在3个M_(2)分潮无潮点,北冰洋存在2个M_(2)分潮无潮点;总体来看,大洋M_(2)分潮振幅小于近岸振幅,赤道太平洋海域出现2个M_(2)分潮的高振幅区,北冰洋与其他三大洋相比振幅最小。POM模拟结果与TPXO7.2全球潮汐同化模型结果基本一致,两者振幅均方根误差为5.6 cm,迟角均方根误差为10.0°,振幅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2.5%;POM模拟结果与全球潮汐常数(GTCs)数据集对比,两者振幅均方根误差为21.4 cm,迟角的均方根误差为29.1°,振幅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5.1%。表明所构建的POM全球大洋潮波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全球潮波,得到全球潮汐的分布特征,为POM应用于其他全球海洋动力过程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林斯顿海洋模型(POM) 三极网格 M_(2)正压潮 全球大洋潮波模型 海洋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大洋潮汐模式在南海的准确度评估 被引量:15
2
作者 高秀敏 魏泽勋 +2 位作者 吕咸青 王永刚 杨扬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共14页
采用南海海域60个验潮站和22个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轨道交叉点的调和常数资料,对比了TPXO7.2、GOT00.2、NAO.99b和DTU10四种全球大洋潮汐模式M2、S2、K1、O1四个主要分潮调和常数在南海的准确度。为了准确评估这四种大洋潮汐模式... 采用南海海域60个验潮站和22个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轨道交叉点的调和常数资料,对比了TPXO7.2、GOT00.2、NAO.99b和DTU10四种全球大洋潮汐模式M2、S2、K1、O1四个主要分潮调和常数在南海的准确度。为了准确评估这四种大洋潮汐模式在南海不同区域的准确度,本研究将南海分成了8个区分别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南海北部和东部区域,4个分潮都是DTU10准确度最高;南部区域,M2和O1分潮GOT00.2的偏差最小,S2和K1分潮DTU10的偏差最小。总体而言,在进行南海潮汐数值模拟选择开边界条件时,建议以DTU10模式为主,并利用GOT00.2模式作适当调整。还简单分析了南海M2、S2、K1、O1四个主要分潮的潮汐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潮汐模式 南海 验潮站 卫星高度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大洋潮波特征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沈春 左军成 +2 位作者 杜凌 李磊 李培良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3-529,共7页
对TOPEX/Poseidon(以下简称T/P)高度计资料直接分析得到4个主要分潮(M2,K1,S2和O1)的调和常数,并与5个全球大洋潮波模式的模拟结果和138个验潮站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进行了系统比较,得出如下结论:在深水大洋,高度计资料直接分析结果与潮... 对TOPEX/Poseidon(以下简称T/P)高度计资料直接分析得到4个主要分潮(M2,K1,S2和O1)的调和常数,并与5个全球大洋潮波模式的模拟结果和138个验潮站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进行了系统比较,得出如下结论:在深水大洋,高度计资料直接分析结果与潮波模式模拟结果较一致;模拟出的无潮点的个数和位置也较一致;半日分潮模拟结果比全日分潮要好。5个模式模拟结果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振幅的绝对偏差在1.0 cm左右,迟角的绝对偏差在10(°)左右。在陆架浅海,不同模型结果差异相对较大。高度计资料直接分析结果比模式模拟结果普遍偏小,尤其在陆架浅海更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EX/Poseidon卫星 大洋潮波模式 世界大洋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海潮位移改正系数 被引量:1
4
作者 郑祎 伍吉仓 +1 位作者 王解先 顾国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65-1369,共5页
大型GPS分析软件包GAMIT从10.0以上版本开始,正式采用由瑞典Onsala空间观测站Mr.H.G.Scher-neck提供的海潮位移改正系数表stations.oct,用来计算GPS测站的海潮位移改正。但是系数表中只包含少数中国的IGS站,不能满足国内高精度大地测量... 大型GPS分析软件包GAMIT从10.0以上版本开始,正式采用由瑞典Onsala空间观测站Mr.H.G.Scher-neck提供的海潮位移改正系数表stations.oct,用来计算GPS测站的海潮位移改正。但是系数表中只包含少数中国的IGS站,不能满足国内高精度大地测量,特别是地壳形变监测等数据处理的需要。为此,利用NAO99b全球海潮模型和基于1066A地球模型的格林函数,计算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全部25个基准站的海潮位移改正系数。将计算得到的系数替换或补充到原有的stations.oct文件中,就可以在计算海潮位移改正时减少测站坐标内插所带来的误差,提高GPS数据处理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海潮位移改正系数 全球海潮模型 格林函数 海洋负荷潮 大地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GPS站海潮负荷形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贾丹 盛传贞 +3 位作者 张立亭 肖根如 廖强强 张帅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6-210,共5页
讨论5个全球海洋潮汐模型NAO99b、FES2004、GOT4.7、TPXO7.2和EOT11a在中国区域的差异性和适用性,并基于这些全球海潮模型和高分辨率区域海潮模型,分析中国区域GPS站海潮负荷形变特征。采用GIPSY软件对中国区域GPS站长时间观测数据进行... 讨论5个全球海洋潮汐模型NAO99b、FES2004、GOT4.7、TPXO7.2和EOT11a在中国区域的差异性和适用性,并基于这些全球海潮模型和高分辨率区域海潮模型,分析中国区域GPS站海潮负荷形变特征。采用GIPSY软件对中国区域GPS站长时间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高精度区域海洋潮汐模型对中国沿海GPS站高精度位置时间序列的影响。分析表明,加入区域海洋潮汐负荷形变后,对GPS时间序列垂向的影响最大可达5.01mm,可能会引起GPS时间序列中包含15d和173d的虚假周期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海潮模型 区域海潮模型 形变 GPS位置时间序列 GPS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东海和南海潮汐资料修正全球海潮模型对中国及邻区重力场负荷计算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周江存 孙和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2-338,355,共7页
利用11个全球海潮模型和中国东海及南海近海潮汐资料,计算了海潮负荷对中国及邻区重力场的影响,进而讨论了用近海潮汐资料修正全球海潮模型对负荷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近海潮汐资料修正全球海潮模型对沿海地区的负荷计算影响较大,因... 利用11个全球海潮模型和中国东海及南海近海潮汐资料,计算了海潮负荷对中国及邻区重力场的影响,进而讨论了用近海潮汐资料修正全球海潮模型对负荷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近海潮汐资料修正全球海潮模型对沿海地区的负荷计算影响较大,因此在计算海潮负荷对沿海台站的影响时,必须顾及近海潮汐效应.计算M2波海潮负荷时,选择CSR4.0,FES02,GOT00,NAO99和ORI96海潮模型,则对于内陆大部分台站负荷的近海效应在0.1×10-8m/s2量级;而计算O1波时,如选择AG95或CSR3.0模型,则在0.05×10-8m/s2量级.这说明模型中的各个潮波在我国沿海的准确性并不是一致的,因此模型的选择是比较复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海潮模型 近海海潮资料 修正 海潮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海潮模型最新进展及在中国沿海精度评估 被引量:17
7
作者 范长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76-481,共6页
介绍TPXO、FES、Chinatide、MIKE Global Tide、Utide等典型海潮模型,总结归纳其同化潮汐数据来源和最新的海洋地形数据,利用我国沿岸长期验潮站以外的26个中短期潮位观测站评估TPXO等海潮模型预报精度。结果表明,全球海潮模型对我国沿... 介绍TPXO、FES、Chinatide、MIKE Global Tide、Utide等典型海潮模型,总结归纳其同化潮汐数据来源和最新的海洋地形数据,利用我国沿岸长期验潮站以外的26个中短期潮位观测站评估TPXO等海潮模型预报精度。结果表明,全球海潮模型对我国沿海M_2分潮的预报精度普遍较低,且主导了几种海潮模型在中国海域的整体预报精度;相比MIKE Global Tide和TPXO7.2,TPXO8、TPXO_Yellow Sea 2010和TPXO_China&Ind模型在我国沿海的预报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潮模型 卫星测高 中国沿海 精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沿海不同海潮模型的倾斜负荷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赵大江 郭春喜 +2 位作者 张世娟 王斌 陈敏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39,共6页
采用积分格林函数方法及6种全球海潮模型(CSR4.0,EOT11a,FES2004,GOT4.7,NAO99b和TPXO7.2)和中国近海潮汐资料,计算了我国沿海大地控制点上的海潮倾斜负荷效应。通过标准差、均方根RMS及和方根RSS等综合分析表明,海潮倾斜负荷普遍为10-8... 采用积分格林函数方法及6种全球海潮模型(CSR4.0,EOT11a,FES2004,GOT4.7,NAO99b和TPXO7.2)和中国近海潮汐资料,计算了我国沿海大地控制点上的海潮倾斜负荷效应。通过标准差、均方根RMS及和方根RSS等综合分析表明,海潮倾斜负荷普遍为10-8rad量级,最大达10-7rad量级。在中国沿海区域,各模型差异较大,应针对不同区域采用更适合本区的模型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分格林函数 全球海潮模型 大地控制点 倾斜负荷 中国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中国北部连续重力站资料评估全球潮汐模型精度 被引量:6
9
作者 韦进 郝洪涛 +2 位作者 张晓彤 胡敏章 申重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4-99,I0001,共17页
为评估全球潮汐模型在我国潮汐改正中的适用性,本文首先对10个重力站2016—2018年的观测数据进行了精度评定,而后基于均方根、和方根、纬度依赖关系以及重力残差等指标对7个全球潮汐模型进行了精度评定.结果表明:10个重力站的一些评价... 为评估全球潮汐模型在我国潮汐改正中的适用性,本文首先对10个重力站2016—2018年的观测数据进行了精度评定,而后基于均方根、和方根、纬度依赖关系以及重力残差等指标对7个全球潮汐模型进行了精度评定.结果表明:10个重力站的一些评价指标达到甚至超越了早期超导重力仪,例如M2波潮汐因子的中误差普遍小于0.000 70,其中最高精度约为0.000 14,5个主要潮波的稳定度均≤0.001 5.在10个观测模型和7个全球潮汐模型中,DDW-NHi和M2001模型考虑了地球扁率的影响,基于这两个模型计算的和方根较其它模型所得的和方根均小,约为0.288×10^(-8) m/s^(2).基于最高精度的乌什站数据对Molodensky,DDW-NHi,M2001与观测模型的改正精度的对比显示,DDW-NHi模型改正计算的重力残差(±0.4×10^(-8)—±1.0×10^(-8) m/s^(2))不及观测模型(±0.1×10^(-8)—±0.5×10^(-8) m/s^(2)),但依然优于M2001 模型(±0.7×10^(-8)—±1.4×10^(-8) m/s^(2)),且DDW-NHi模型改正获得的残差比传统的Molodensky模型所得残差(±0.5×10^(-8)—±1.5×10^(-8) m/s^(2))小 1×10^(-8)—2×10^(-8) m/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潮汐模型 海潮负荷改正 重力残差 和方根 潮汐因子纬度依赖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潮负荷对中国区域CORS站点精密定位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婧 李潭欣 《海洋测绘》 CSCD 2019年第5期75-77,82,共4页
为了研究海潮负荷对中国区域连续运行观测站精密定位的影响,利用 GAMIT 软件,采用加入全球海潮模型和不加入全球海潮模型两种解算模式,选取了不同区域的 CORS 站点和同一区域多天的 CORS 站点分别进行解算,并对解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为了研究海潮负荷对中国区域连续运行观测站精密定位的影响,利用 GAMIT 软件,采用加入全球海潮模型和不加入全球海潮模型两种解算模式,选取了不同区域的 CORS 站点和同一区域多天的 CORS 站点分别进行解算,并对解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海潮负荷位移在海岛上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在 U 方向,达到了厘米级,在 N 和 E 方向上的影响相对较小;沿海站点 E 和 U 方向上的影响在0. 2~ 0. 3 cm之间,N 方向上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对内陆站点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对于 CORS 站点连续多天的基线处理,加入海潮模型改正对整体解算精度有一定的改善。所以在高精度定位解算时必须加入海潮模型改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潮负荷 精密定位 全球海潮模型 GAMIT 软件 CORS 站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西兰海潮负荷位移建模精度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中冠 袁林果 +2 位作者 陈昌福 成帅 张迪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7-391,共5页
为评价新西兰海潮负荷位移建模精度,利用新西兰189个GPS站11 a的实测数据,基于静态精密单点定位测定8个半日潮波及周日潮波的海潮负荷位移参数,并将其与7种全球海潮模型及4种地球模型计算的海潮负荷位移改正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TPXO... 为评价新西兰海潮负荷位移建模精度,利用新西兰189个GPS站11 a的实测数据,基于静态精密单点定位测定8个半日潮波及周日潮波的海潮负荷位移参数,并将其与7种全球海潮模型及4种地球模型计算的海潮负荷位移改正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TPXO7.2模型负荷位移改正值与GPS解算的海潮负荷位移参数最符合,M_(2)、N_(2)、O_(1)和Q_(1)潮波均方根误差在水平方向小于0.5 mm,垂直方向小于0.7 mm;2)不同地球模型对确定海潮负荷位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M_(2)和N_(2)潮波;3)GPS估值和海潮模型值之间的残差矢量呈现出大小及方向上的区域一致性,部分站点异常的残差值可能反映出当前SNREI地球模型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海潮负荷位移 全球海潮模型 地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